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0.94 KB
- 文档页数:2
肿瘤细胞原代培养及药敏(MTT法)的质量控制徐文科1,乔小云2(1.安徽省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芜湖241001;2.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医院,江苏南京210008)摘要:目的考察肿瘤细胞原代培养及药敏(MTT法)各项操作规程,为质量控制提供实践依据。
方法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强化无菌操作、规范化取舍标本、显微镜下控制单细胞悬液浓度、培养和测定条件的控制、工作液稳定性的研究。
结果肿瘤细胞原代培养及药敏(M TT法)的结果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结论通过严格控制实验操作程序,肿瘤药敏M TT 法的临床相符性令人满意,可在实际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肿瘤细胞;培养;药敏;质量控制肿瘤细胞培养和药敏实验是筛选抗肿瘤药物的主要研究方法[1,2]。
不合适的临床抗肿瘤化疗药物不仅使治疗失败,同时能诱导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
因此,对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毒副作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3]。
目前国内的医疗机构中,对肿瘤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及药敏实验大多采用体外四氮唑盐(M TT)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耗时少、无放射性等优点[4~6]。
该法主要的缺陷是,结果不稳定导致与临床相符性差。
究其原因,因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质量控制的步骤较多,各种操作过程需要多次试验来验证[7,8]。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流程质量控制,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现报道如下。
1操作规范化1.1强化无菌操作在细胞培养及药敏实验时,需要配制1640培养液、工作浓度的试剂和抗肿瘤药物、含有抗生素的生理盐水等。
这些药液的配制要求必须在净化的空间中配制,以免有细菌的污染。
参与配制的玻璃瓶、培养皿、不锈钢细胞滤筛、试管、移液管、吸头等器械均需在清洗后121e、30 m i n水蒸汽湿热灭菌。
对微量移液系统、洗耳球等不宜湿热灭菌的物品,在实验操作前后,用75%乙醇或0.1%醋酸氯己定溶液擦拭灭菌,可以获得较好的无菌效果。
1.2病理标本的规范化取舍一般来说,在室温条件下,组织细胞离体2h,后,活性受影响。
PKC家族成员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自噬的调
节作用的开题报告
背景:
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降解过程,可以分解老化、损伤或无用的细胞成分,从而为细胞生存和代谢能量提供必要的物质。
自噬能在多种疾病中发挥作用,而且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PKC家族是一类通过磷酸化作用来控制细胞信号传导的重要蛋白,已经发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诱导或抑制自噬。
研究目的:
探究PKC家族成员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自噬的调节作用,并为进一步阐明细胞机制提供基础支持。
研究方法:
利用MTT法检测1NT1对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PKC家族成员及其下游信号分子在MDA-MB-231细胞内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自噬现象;RNAi技术靶向干扰PKC家族成员基因表达,研究其对细胞自噬的影响。
预期结果:
研究结果将探究PKC家族成员对乳腺癌细胞自噬的具体调节作用,揭示其细胞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并为研发针对自噬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支持。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 )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为阴性的一类乳腺癌,具有肿瘤体积大、分化低、转移率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发病率占乳腺癌总数的15%~25%[1-3],并且呈现出较高的致死率[4-5]。
乳腺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乳房切除、化疗、放疗以及联合疗法等[6]。
与其他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易发生远处转移且无靶向治疗药物,主要依赖化疗方法[7-9],但总体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低于30%[3],且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10]。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Preparation of warangalone-loaded liposomes and its inhibitory effect on breast cancer cellsMAO Lianzhi 1,LIU Huiping 2,LIU Huahuan 1,BIAN Zhongbo 1,ZHANG Qiuyu 1,LIAO Wenzhen2,SUN Suxia 11Department of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School of Public Health,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2ERA (Shenzhen)Biotechonology,Shenzhen 518000,China摘要:目的制备和鉴定攀登鱼藤异黄酮温敏脂质体并研究其抗乳腺癌作用。
方法MTT 法检测攀登鱼藤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和金雀异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SKBR3)增殖活性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探讨攀登鱼藤异黄酮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克隆形成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迁移;蛋白印迹法检测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MMP2,MMP9表达量;薄膜水化法制备温敏脂质体及攀登鱼藤异黄酮温敏脂质体;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扫描仪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鉴定攀登鱼藤异黄酮温敏脂质体形貌、粒径、包封率及稳定性,并用MTT 法检测攀登鱼藤异黄酮温敏脂质体抗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增殖活性。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抗肿瘤生物治疗技术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体外实验验证生物治疗技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为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肿瘤细胞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人肺癌细胞系A549。
2. 生物治疗制剂:DC细胞、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等。
3. 实验试剂: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胰蛋白酶、MTT试剂盒、细胞计数板等。
三、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将肿瘤细胞系MCF-7、A549分别接种于培养瓶中,在37℃、5%CO2的条件下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 生物治疗制剂制备:收集DC细胞、CIK细胞等,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制备成生物治疗制剂。
3. 肿瘤细胞处理:将培养好的肿瘤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调整细胞密度至1×10^5个/孔,接种于96孔板。
4. 实验分组:- 对照组:仅加入等量DMEM培养基。
- 治疗组1:加入DC细胞制剂。
- 治疗组2:加入CIK细胞制剂。
- 治疗组3:加入DC细胞+CIK细胞联合制剂。
5. MTT实验:将各组细胞在37℃、5%CO2的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加入MTT试剂,继续培养4小时,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值。
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
四、实验结果1. 细胞活力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的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说明生物治疗制剂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2. 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1、2、3的细胞活力分别降低了47.5%、52.3%、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实验结论1. DC细胞、CIK细胞等生物治疗制剂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2. DC细胞+CIK细胞联合制剂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优于单一生物治疗制剂。
3. 抗肿瘤生物治疗技术在肿瘤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显示生物治疗制剂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为抗肿瘤生物治疗技术提供了实验依据。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某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在体外细胞模型中的抗肿瘤活性,为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1. 细胞:人肺癌细胞系A549、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
2. 药物:新型抗肿瘤药物,以DMSO溶解,浓度为1000μM。
3. 主要试剂: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胰蛋白酶、MTT试剂、二甲基亚砜(DMSO)、细胞计数试剂盒等。
4. 仪器: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酶标仪、离心机等。
三、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将人肺癌细胞系A549、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分别接种于培养皿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2. 药物处理:将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以1×104个/孔接种于96孔板,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0μM、10μM、50μM、100μM、200μM、400μM、800μM)处理,每组设6个复孔。
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DMSO对照组。
3.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药物处理48小时后,每孔加入20μl MTT试剂,继续培养4小时。
然后加入150μl DMSO,在酶标仪上测定各孔吸光度(OD)值。
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实验结果1. 不同浓度药物对三种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三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均受到抑制。
其中,在50μM和100μM浓度下,A549、SGC-7901和MCF-7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0.05)。
2. 不同浓度药物对三种肿瘤细胞IC50值的影响:通过计算IC50值,发现该新型抗肿瘤药物对A549、SGC-7901和MCF-7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6.2μM、35.8μM 和43.1μM。
五、讨论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了新型抗肿瘤药物在三种肿瘤细胞中的抗肿瘤活性。
《红花多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及对其转移能力的影响》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
目前,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手段,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易发生复发和转移。
因此,寻找有效的抗乳腺癌药物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红花多糖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红花多糖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影响,为红花多糖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红花多糖购自某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乳腺癌细胞MCF-7购自某某细胞库;实验所用试剂和耗材均为进口或国产分析纯。
2. 方法(1)细胞培养:MCF-7细胞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 培养基中培养,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
(2)药物处理:将红花多糖以不同浓度梯度处理MCF-7细胞,分别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3)细胞增殖检测:采用MTT法检测红花多糖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4)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红花多糖对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5) Western blot检测:检测红花多糖处理后MCF-7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三、结果1. 红花多糖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MT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红花多糖浓度的增加,MCF-7细胞的增殖率逐渐降低,表明红花多糖对MCF-7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2. 红花多糖对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红花多糖处理后,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说明红花多糖对MCF-7细胞的转移能力具有抑制作用。
3.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红花多糖处理后,MCF-7细胞中与增殖和转移相关的蛋白表达水平发生变化,如MMP-2、MMP-9等表达降低,而p53等表达升高。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32902);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3Z 32E 0421)·基础研究·M T T 、W ST 28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的结果比较盛新华,卿三华,李镏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广州510515) 【摘要】 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A p igen in 处理,72h 后分别用M T T 、W ST 28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
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乳腺癌细胞M CF 27生长抑制率结果相似,但W ST 28法步骤少,操作更为简便,值得推广。
【关键词】 四甲基偶氮唑蓝;可溶性噻唑盐;乳腺癌细胞【中图分类号】 R 73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266X (2006)0620020202 在细胞毒性实验中,大多数研究者采用M T T 法检测细胞活性,但需加入DM SO 溶解甲 颗粒,且往往溶解不全。
而W ST 28法只需将W ST 28试剂按比例加入到细胞培养板中,经过一定时间孵育,活细胞即可将W ST 28代谢为水溶性的甲 染料,即可直接测定细胞活性。
本实验选用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 CF 27,经不同浓度A p igen in 处理后,分别用M T T 、W ST 28法检测A p igen in 对M CF 2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比较这两种检测方法的优越性。
1 材料与方法111 材料 乳腺癌细胞M CF 27、DM E M (高糖)、胎牛血清、M T T 、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 28(含W ST 28试剂)、A p igen in (用DM SO 培养溶解,实验时用DM E M 培养液稀释,DM SO 终浓度<015%)。
112 细胞培养 选用对数生长期、台盼蓝拒染率>95%的M CF 27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 E M (高糖)培养液培养,DM E M 中预先加入普通胰岛素(20U 100m l ),并分别在培养瓶中加入青霉素100U m l 、链霉素100Λg m l ,置37℃、5%CO 2温箱中,2~3d 换液1次,当细胞丰度超过80%时传代。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紫杉醇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化疗增效作用唐翠萍;吴阳;周寒静;张涛【摘要】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KLT)对紫杉醇(PTX)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增效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本实验以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Transwell法检测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myc、Cyclin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PTX单药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降低C-myc、CyclinD1和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T呈浓度依赖地增强PTX的作用,与PTX单独用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LT具有增强PTX抗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下调C-myc、CyclinD1和VEGF的表达相关.【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6(045)024【总页数】4页(P3336-3339)【关键词】康莱特注射液;紫杉醇;乳腺肿瘤;细胞增殖;肿瘤侵润【作者】唐翠萍;吴阳;周寒静;张涛【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 40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3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已成为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1-2]。
紫杉醇(Paclitaxel,PTX)是乳腺癌术后常用的辅助化疗药物,但因毒副作用大,使得部分患者难以耐受,同时有部分患者对其耐药,使其疗效局限,远期生存率未见明显提高。
康莱特注射液(Kanglaite injection,KLT)是从传统中药薏苡仁中提取的抗肿瘤细胞活性物质,其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注射用薏苡仁油,该药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一些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减少化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其联合用药在肺癌的治疗中已取得显著进展[3-4],但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大量报道。
MTT法在细菌活性检测及药敏试验中的应用蔡燕;彭乙华;黄义山;杨明辉;罗书久;谢文光【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年(卷),期】2011(8)5【摘要】目的探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在细菌活性检测和药敏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MTT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活性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拉霉素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对两种方法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细菌浓度增加,微量肉汤稀释法和MTT法检测的活菌或死菌的吸光度值均增加,但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的同一浓度的活菌和死菌的吸光度值之间差别不大,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用MTT法检测的同一浓度死菌吸光度值相比,MTT法检测的活菌吸光度值明显增加,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MTT法检测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拉霉素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均与临床药敏结果一致.结论同微量肉汤稀释法一样,MTT法可以用于检测细菌活性和药敏试验.【总页数】3页(P1-3)【作者】蔡燕;彭乙华;黄义山;杨明辉;罗书久;谢文光【作者单位】637000,四川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637000,四川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637000,四川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637000,四川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637000,四川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637000,四川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MTT法在肿瘤体外药敏试验中的应用 [J], 汤为学;李龙江2.直接药敏试验法和常规药敏试验法在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J], 庄浩林3.MTT法药敏试验在难治性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附20例报导) [J], 张新华;熊金元;王军;王润帮;辛华雯;高建飞;杜光祖4.MTT法在胃癌、乳腺癌化疗药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 [J], 辛华雯;王润帮;车华;李罄;龚昭5.MTT法在妇科恶性肿瘤体外药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 [J], 陈心秋;唐东平;李力;黄薇;张洁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酮 I 和二氢丹参酮 I 对人胃癌细胞 MGC-803、乳腺癌细胞MCF-7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宋烨【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目的::比较研究丹参酮 I 和二氢丹参酮 I 对人胃癌细胞 MGC-803、乳腺癌细胞 MCF-7的抗肿瘤活性。
方法:从白花丹参中分离、纯化丹参酮 I 和二氢丹参酮 I 成分,采用 MTT 法测定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以及凋亡情况。
结果:丹参酮 I、二氢丹参酮 I 对 MCF-7几乎没有生长抑制作用,对 MGC-803有很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同时可明显阻滞人胃癌细胞MGC-803的细胞周期,使细胞核裂解呈现碎片状而产生凋亡小体,且其凋亡率成明显的上升趋势。
结论:丹参酮I、二氢丹参酮I 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对 MGC-803肿瘤细胞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对 MCF-7几乎没有活性。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tanshinone I and dihydrotanshinone I on the MCF-7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and MGC-803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Methods:Tanshinone I and di-hydrotanshinone I were isolated from Salviamiltiorrhiza Bunge.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e compounds was evaluated by MTT tests.The apoptosis case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whole experiment with the optimal dosing concentration by fowctometry technology.Results:There was no inhibited effect in MCF-7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and MGC-803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 treated with tanshinone I and dihydrotanshinone I.On the contrary,the twocompounds can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he grow of MGC-803 cell line by leading to the cell cycle arrest in MGC-803 cell line,and the cleavage of the nucleus to pruduceapoptotic bodies.The apoptosis rates showed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Conclusion:Tanshinone I and dihydrotanshinone I can in-duced apoptosis to display potent anti-tumor activity in human MGC-803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总页数】4页(P803-806)【作者】宋烨【作者单位】武汉市中医医院药学部武汉 43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丹参酮ⅡA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J], 车环宇;刘明;朱冰雅;刘丽薇;承伟2.二氢丹参酮Ⅰ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机制 [J], 易坚;刘志勇;刘凤恩3.HPLC法测定丹参酮滴耳液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J], 谭生建;王文明;刘刚;姜韧;张捷;赵华军4.隐丹参酮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 [J], 冯金红;郑婷;侯召华;吕翠;王泉博;张浩;张宛俊;魏云波5.HPLC法测定丹参中丹参素、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的含量 [J], 郑晓珂;董三丽;冯卫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塞来昔布对乳腺癌细胞株的放射增敏作用牛国梁;王辉;谢荣俊;张树友【摘要】背景与目的:塞来昔布(celecoxib)能有效增强放射线对肿瘤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塞来昔布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放射增敏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株2×106个,分为对照组、药物组、照射组及实验组(照射线联合塞来昔布),流式细胞分析法(flowcytometry,FCM)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增敏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凋亡率[(31.20±1.27)%]显著高于照射组[(17.99±1.01)%](t=14.01,P<0.05);与照射组相比较,实验组反映放射敏感性的指标准域剂量(Dq)、平均致死剂量(D0)、2 Gy照射的存活分数(SF2)值均显著降低(0.437 vs 1.175,1.874 vs 2.394,0.52 vs 0.79),放射增敏比(SERD0)为1.277;各组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但塞来昔布能抑制pAkt的表达,而放射线能上调其表达,两者联合使用对pAkt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塞来昔布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提高乳腺癌放射敏感性.%Background and purpose: Celecoxib has been reported to sensitize tumor cells to irradiation, but the mechanism of the radiosensitization is still unclear. The purpose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elecoxib on the radiosensitivity of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Methods: The MDA-MB-231 cell line in the logarithmic phase was divided into 4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drug group, radiation group and the case group (radiation+celecoxib). The apoptosis rate was analyzed using flow cytometry (FCM). The radiosensitization effect was detected using clone formation experiment. Akt and pAkt protein expressions were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method. Results: Apoptosis rate in the ca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adiation group, at(31.20±1.27)%and (17.99±1.01)%, respectively(P<0.05). The values of Dq, D0 and SF2 in the case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radiation group. SERDO was at 1.277 according to the clonogenic assay. Celecoxib inhibited pAkt expression, whereas radiation increased pAkt expression, but both celecoxib and radiation in the case group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pAkt expression. Conclusion: Celecoxib obviously has a radiotherapy sensitization effect on human breast cancer MDA-MB-231 cell, and the downregulation of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may involve in the radiosensitization.【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1(021)004【总页数】5页(P272-276)【关键词】塞来昔布;PI3K/Akt;乳腺癌;放射增敏【作者】牛国梁;王辉;谢荣俊;张树友【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普外科,湖南,衡阳,421002;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普外科,湖南,衡阳,421002;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普外科,湖南,衡阳,421002;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普外科,湖南,衡阳,42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6;R737.9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早期患者实行保乳治疗加放疗已是当今的总趋势。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多柔比星耐药相关基因杨华伟;刘剑仑;阳扬;陈建思;金钦文;杨南武【期刊名称】《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年(卷),期】2008()9【摘要】目的:探讨基因表达谱差异与乳腺癌化疗耐药之间相关性。
方法:选择人乳腺癌多柔比星耐药细胞株MCF-7/ADM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法检测并比较化疗药物ADM对乳腺癌细胞株的体外抑制率,应用含14755个基因的人cDNA芯片检测多柔比星耐药细胞株MCF-7/ADM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结果:经MTT快速比色法检测,MCF-7/ADM较MCF-7对多柔比星耐药性明显增强,耐药指数为33.67。
通过cDNA芯片检测两乳腺癌细胞株基因表达谱,得到了乳腺癌多柔比星耐药细胞株与其亲本细胞株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初步筛选出在两个细胞株中,明显差异表达的基因2374个,其中1099个基因在多柔比星耐药细胞株中上调,1275个基因下调。
这些基因涉及细胞凋亡、细胞骨架及信号传导、细胞增殖、分化及周期调控、基因转录和翻译以及细胞物质与能量代谢等多方面。
上调基因主要为Bcl-2、GSTP1、c-myc、MMP-1和NNMT 等,下调的基因主要是p53、p21Cip1、p27Kip1和CYPIA1等。
结论:乳腺癌耐药是一个极其复杂并且不断变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多种途径、多个基因,基因芯片技术可为筛选化疗药物敏感性相关基因提供全面、可靠的技术支持。
【总页数】6页(P659-664)【关键词】基因表达;乳腺肿瘤/病理学;多柔比星/药理学;光谱分析;质量【作者】杨华伟;刘剑仑;阳扬;陈建思;金钦文;杨南武【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乳腺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鼻咽癌紫杉醇耐药及耐药逆转相关基因的表达 [J], 彭小伟;谭国林2.用基因芯片筛选乳腺癌细胞耐药相关基因 [J], 蒋胜高;钟山亮;唐金海;赵建华3.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金雀异黄素对乳腺癌T47D细胞雌激素受体相关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 [J], 沈丽霞;牛建昭;王继峰4.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表达谱 [J], 彭浩;杨华伟;宋立伟;周正5.应用新型生物传感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氯吡格雷耐药相关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 [J], 康观养;肖建民;黄健中;姚服德;陈就好;宋家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噬抑制剂促进紫杉醇耐药卵巢癌细胞对化疗敏感性的研究杨璇;张玉洲;郭靖【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24(39)2【摘要】目的探讨自噬激活在紫杉醇(paclitaxel,PTX)耐药卵巢癌(ovarian cancer)细胞中的作用及自噬抑制对耐药细胞化疗的影响。
方法以卵巢癌细胞系SKOV3和紫杉醇耐药卵巢癌细胞(SKOV3/PTX)为研究对象;利用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变化;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蛋白表达变化;利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法使细胞表达LC3-GFP-RFP荧光蛋白;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荧光蛋白定位及表达。
结果相比SKOV3细胞,相同剂量的PTX 对SKOV3/PTX细胞的活力抑制能力明显降低,紫杉醇对SKOV3细胞和SKOV3/PTX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50%,IC50)分别为(41.91±2.92)μM和(114.6±17.6)μM。
此外,在凋亡水平上,PTX对SKOV3/PTX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显著降低。
通过LC3-GFP-RFP过表达和LC3、p62蛋白检测,证明SKOV3/PTX细胞的自噬激活程度增高。
采用自噬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CQ)和3-MA可以阻断细胞自噬,并提高PTX对SKOV3/PTX细胞的活力抑制能力和诱导凋亡作用。
结论自噬激活在紫杉醇耐药的卵巢癌细胞中发挥了保护作用,抑制自噬可以增强紫杉醇对耐药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页数】5页(P181-185)【作者】杨璇;张玉洲;郭靖【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妇产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相关文献】1.血根碱对紫杉醇耐药卵巢癌A2780/taxol细胞生长及化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2.米非司酮对人耐药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及其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3.Ask1基因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凋亡及其对紫杉醇顺铂化疗敏感性研究4.外周苯二氮受体配体诱导人肝癌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提高了紫杉醇、紫杉萜、阿霉素和Bcl-2抑制剂HA14-1的化疗敏感性5.miR-328-5p通过调节自噬影响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机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kitwasusedtodetectcellactivity,TUNELstainingwasusedtodetectneuronapoptosis,JC 1kitwasusedtode tectmitochondrialmembranepotential,CalceinAMwasusedtodetectMPTPopeningdegree,andWesternblotwasusedtodetectproteinsexpressionof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postsynapticcompactprotein(PSD 95),Snaptophysin,Snapsin 1,andCyclophilinD(CypD).Results ComparedwithCongroup,thecellviabilityofSevogroupwassignificantlyreduced(P<0 05),theapoptosisrateofneuronsincreased(P<0 01),theexpressionofsynapseproteinsdecreased(P<0 05),themitochondrialmembranepotentialdecreased(P<0 01),theopeningdegreeofMPTPincreased(P<0 01),andtheexpressionofCypDproteinincreased(P<0 01).CyclosporinA,aspecificinhibitorofMPTPopening,couldreducehippocampalneuronapoptosisandsyn apticdamagecausedbysevofluraneexposure,maintainmitochondrialmembranepotential,andinhibitMPTPopen ingandCypDproteinexpression.Conclusion Prolongedexposuretosevofluranecancausedamagetohippocam palneuronsinSDrats.ThemechanismisrelatedtothepromotionofCypD mediatedMPTPopening.Keywords sevoflurane;hippocampalneurons;cyclosporinA;cyclophilinD;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网络出版时间:2022-05-2814:51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65.R.20220526.1017.017.htmlHIF 1α调控4羟基他莫昔芬对乳腺癌MCF 7细胞敏感性的研究陈宗跃1,2,张瞡钰1,张敏琴1,樊双琴1,沈祥春1,陈 妍1,张 癑1摘要 目的 该研究通过建立人乳腺癌4 羟基他莫昔芬(4 OHT)耐药细胞系(MCF 7/TR),探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 1α)对乳腺癌MCF 7细胞4 OHT耐药的影响。
MTT法体外测定胃癌化疗药物敏感性陈亚军;叶古祥;孙国娣【期刊名称】《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年(卷),期】2003(12)1【摘要】采用MTT法测定 89例胃癌细胞对 1 0种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并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基因 (MDR1 )。
结果显示 89例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 5FU >MMC >ADM >HCPT >CBP >CDDP >MXT >MTX >Ara C >VP1 6。
30例患者中 1 5例MDR1阳性。
笔者认为以MTT法检测胃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有助于指导临床选用肿瘤敏感性化疗药物 ,并可避免盲目选用肿瘤非敏感性化疗药对机体造成的毒性反应。
在检测肿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同时 ,应检测多药耐药基因 ,及时发现耐药病人 ,以便采用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页数】3页(P47-49)【关键词】胃肿瘤/药物疗法;药物筛选试验;抗肿瘤;MTT法,肿瘤多药耐药基因【作者】陈亚军;叶古祥;孙国娣【作者单位】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R965.1【相关文献】1.MTT法测定胃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J], 刘德传;郭以河;周尚成2.MTT法测定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实验研究 [J], 于宏波;宋阳;马兴纲;齐红;席妍3.运用MTT法测定胃癌体外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其临床适用价值的评估 [J], 龚昭;辛华雯;周新瑾4.MTT法测定脑胶质瘤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J], 孙春明;周幽心;朱巍巍;王之敏;高薇5.MTT法体外测定化疗药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敏感性 [J], 王晚萍;武素琳;赵宪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