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价值理论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1
股票投资价值评估方法
股票投资价值评估方法包括多种方法,其中较为常用的有基本面分析法、技术分析法和相对估值法。
基本面分析法是通过对公司的财务数据、行业背景、市场趋势等因素进行分析,来判断该公司的投资价值。
其中财务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利润、收入、资产等方面,行业背景则需要考虑市场竞争情况、政策环境、市场份额等方面,市场趋势则需要考虑整体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
技术分析法则是通过对股票价格、成交量、均线等方面的分析来推断出未来的股票走势,并进行投资决策。
其中股票价格分析主要包括趋势线、支撑位和压力位等方面,成交量则需要考虑市场参与度和交易量等因素,均线则需要考虑股价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等方面。
相对估值法则是通过对同行业或同类公司的股票价格、市盈率、市净率等方面进行对比,来评估该公司的投资价值。
其中市盈率和市净率是较为常用的指标,市盈率主要用于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市净率则主要用于评估公司的资产价值。
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投资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股票投资。
- 1 -。
投资决策理论综述张晓波 田千喜摘 要:这是一个高度不确定的世界,谁都很难作出一个具体的、稳定的、长效的决定而以保终身,正如一位哲人所说“这个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
在投资领域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这种高度不确定性,并最大限度的实现相关利益将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
关键词:实物投资;决策;不确定性;综述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 43-1027/F (2008)4-003-02作 者: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一、概念界定投资是指将若干资金投向某种经济活动以期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经济行为。
本文所说的投资主要是实物投资而非资本投资。
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估、甄选,最后确定是否投资、何时投资、采取何种方式等即称之为投资决策。
可以说投资史也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史,人类的生产总是通过一定的投入来获取一定收益。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投资活动早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力量。
社会经济资源的多用性、有限性及投资活动中的高度不确定性决定了投资活动必须是灵活的、相机的,这也在客观上促使投资决策理论随投资活动的进行而不断发展、完善。
二、投资决策理论综述投资决策理论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静态决策理论,有回收期法、会计收益率法等。
第二阶段是现金流贴现(DCF )方法及在此基础上的决策树和M onte Carl o 模拟法等方法。
第三阶段是Myers (1977)首次将Black and Sch oles 的期权定价理论用于实物资产定价上而形成的实物期权理论。
第四阶段是实物期权理论与博弈论相结合产生的期权博弈理论。
(一)传统的决策理论。
11回收期法:是以原始投资额回收所需要的时间(年数)作为抉择投资方案的依据。
当每年现金净流入量相等时,采用下列以式:PBP =C/CFi当每年现金净流入量不等时采用的公式为:P BP =(n -1)+(C -6n -1i =1CFi )/CF式中:PBP 为投资回收期;C 为原始投资额,CFi 为第i 年净现金流入量;CF 为年平均现金流入量;n 为累计现金流入量与原始投资额相除所得整数(年数)采用此方法时,将投资项目的回收期与投资期望回收期相比,决定接受或拒绝。
投资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投资学是金融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涉及到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金融资产的投资与风险管理。
本文将对投资学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系统地总结和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投资学理论。
一、投资决策与资产定价投资决策是投资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Bodie, Kane, Marcus (2014)在他们的经典著作《投资学》中,系统地介绍了投资组合理论。
该理论主要包括均值-方差模型、有效前沿、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理性的投资组合选择方法。
Markowitz(1952)提出了均值-方差模型,将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综合考虑,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平衡。
Sharpe(1964)发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通过市场与个体资产之间的风险溢价关系,为投资者提供了衡量个体资产风险的方法。
这些模型为投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市场效率与行为金融学市场效率是投资学研究的另一重要方向。
Fama(1970)提出了市场效率理论,认为市场是高度有效的,即市场价格能够充分反映全部可得信息。
根据市场效率理论,投资者无法通过信息获取和利用来获得超额收益。
然而,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理性行为。
例如,Kahneman和Tversky(1979)的前景理论指出,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存在风险厌恶和非理性预期行为。
这一理论对投资者行为和市场效率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投资风险管理投资风险管理是指投资者对投资组合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Merton(1973)提出了期权定价理论,为投资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权定价理论奠定了衍生品定价的基础,使得投资者可以通过期权等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Black和Scholes(1973)发展了期权定价模型,为实证研究提供了工具。
此外,风险价值(VaR)模型和条件风险价值(CVaR)模型等也成为投资风险管理的常用方法。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概述综述目录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概述综述 (1)1.1企业价值评估及其特点 (1)1.2企业价值评估的原则和步骤 (2)1.3 EVA估值模型的基本内容 (2)1.3.1 EVA的内涵与计算 (2)1.3.2 EVA估值模型的主要类型 (3)1.4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 (4)1.4.1传统价值评估方法的局限性 (4)1.4.2 EVA方法的可行性 (6)1.1企业价值评估及其特点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本身的价值,是企业在某一或某段时间内所有价值的总和,可以体现企业的获利能力[21]。
企业价值评估是指资产评估者将某一企业或公司所在的市场作为一个整体,与其自身的价值特点相结合,对其在特定时期内的市场价格进行估价,并给出专业意见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除了要考虑企业的有形资产,还要重视企业的无形资产[22]。
为了使评估结果更加贴近公司的实际情况,资产评估工作者应重视有关资料真实性、准确性。
企业价值评估的特点:①时效性:企业价值评估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上对一个公司的价值进行评估,但是获得评估结果日往往和评估起始日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如果公司本身或者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改变,那么它的评估结果很有可能不能反映出公司的实际状况,因此必须及时更新。
②不确定性:不同的评估人员对企业经营状况、行业趋势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显然会影响到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
可见,企业价值评估所考虑的因素虽多,却很难掩饰其不确定性的事实;③整体性:企业价值评估是将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将目标企业自身和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当成一个系统来进行评估。
不同于单项资产的评估,企业价值评估包括了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并将公司的全部资产与市场环境相结合,从而使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1.2企业价值评估的原则和步骤企业价值评估的原则:①风险防范原则:在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要注意避免其产生的各种风险,其中既有外部风险也有内部风险,比如由公司管理层施加压力引起的风险;或由评估者自己故意或非故意而导致的风险;②成本效率原则:在不影响评估结果精确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财务、时间成本,并尽可能地提高评估效率;③客观公正性原则:在评估企业价值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资料,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或模型进行评估并分析[23]。
股票投资的基本原则与策略股票投资是一种风险与收益并存的投资方式,它对于拥有一定金融知识、资本实力以及市场经验的投资者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投资选择。
但是,由于股票市场的复杂性,股票投资也是一项非常考验投资者能力的投资形式。
对于初学者而言,如何制定股票投资的基本原则与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一、基本原则1.价值投资价值投资是一种以股票的内在价值为准则来投资的方法,它关注的是股票的基本面因素,例如公司财务状况、公司管理能力等。
在实际操作中,价值投资者需要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业绩数据、实地考察公司经营状况等多种形式,通过合理的估算企业内在价值,并根据估值结果选择适合的股票投资。
2.适当分散投资股票投资风险很大,因此适当分散投资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这就是说,投资者不应把所有资金都集中投入到某一只股票中,而是应该通过买入多只具有不同资产配置的股票,来搭建一个投资组合。
在这样的组合中,不同股票间相互协调,风险和收益也相对平衡,这样可以大大减小投资风险。
3.长期投资股票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较为波动的市场,短期行情很难预测,投资者也难以利用短线炒作获得高额收益。
因此,长期投资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实际操作中,投资者应该考虑到公司的基本面和发展前景,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做好长期战略规划,通过长期投资来获得更加长期的稳健收益。
二、投资策略1.优势投资策略优势投资策略是一种通过寻找市场中的优势企业和行业来投资的策略。
投资者可以通过了解某些行业的基本面因素,确定其中一些个股的内在价值是否符合要求;同时也要关注整个行业的总体趋势,通过长期投资累积一定收益。
2.鱼吞策略鱼吞策略是一种适合于投资者在股票低位或者低估值时入手的策略。
当股市中有很多股票价格处于低位或者有较大的下跌,投资者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买入,等待市场上升之后卖出,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3.趋势跟踪策略趋势跟踪策略是指投资者根据市场中的股票趋势来进行投资的方式。
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首先从四个方面对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与国外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的比较对我国证券设计理论研究作了一个简要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键词证券设计;契约;融资证券设计理论(securitydesigntheory)起源于资本结构理论是近年来金融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前沿之一根据《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大辞典》中FranklinAllen为证券设计理论撰写的条目以及Aflen和Winton(1995)的解释所谓的证券设计就是对证券结构的基本决定因素进行研究从而设计出最优的金融契约以克服代理人之间的各种摩擦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外学者就开始了对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Allen和Winton于1995年对国外有关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综述;相对地国内对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国学者很少就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进行综述一、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尽管国内对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比较少但笔者认为可以将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描述性研究张鹏(2001)汪兴隆(2003)黄励岗、陈溪华(2003)兰春华(2006)田增瑞、司春林(2006)杨介棒(2007)等论述了证券设计理论的起源、定义和研究内容他们将证券设计理论分为下列四个模型代理关系模型、信号传递模型、控制权市场模型和产品市场理论模型同时指出了现有证券设计理论的几个研究缺陷一是研究范围过于狭窄只局限于研究公司融资证券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未对各种证券的内部结构及其具体形式进行探讨;二是忽视了外部环境对证券设计的影响;三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被忽视此外兰春华(2006)还对证券设计理论作了一个系统的定义认为证券设计理论是以金融契约为形式以融资工具为手段以公司价值及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以公司控制权及现金流的优化配置为核心以代理成本、非对称信息、流动性、不同产品市场等为契机全面地研究公司证券的最优系统集成他认为证券设计的研究内容包括金融契约、融资工具、公司价值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的契机包括代理成本、非对称信息、流动性以及不同产品市场等(二)债务契约研究江乾坤(2005)运用内生性证券设计理论系统地研究了企业的多层次债务融资问题他首先分析了正式债务融资工具(包括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与非正式债务融资工具(商业信用、可转债和国际项目债券)的融资功能接着通过数学模型事前设计企业最优的债务融资工具及其偿债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把我国上市公司分成四类运用最新的财务数据对各种债务融资工具及其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它们大体上呈正相关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在各种债务融资工具中长期借款更有利于国有控股企业;短期借款则对民营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已发行公司债券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并不强因此他建议各类企业应合理调整银行贷款期限结构净化彼此间的商业信用环境;而政府应该改革现行的公司债券审批体制更快地推进“国退民进”战略同时指出债务融资工具可能并不适合中小企业融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板块的股权融资功能很有必要(三)风险投资研究田增瑞、司春林(2006)运用证券设计理论研究风险投资将其与创业企业的价值评估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创业企业最恰当的证券选择应该是结合了债权和股权双重特性的复合证券——期权化的衍生证券即可转换优先股创业投资家代表投资方持有可转换优先股管理层和创业者持有普通股在状态差时创业投资家偏好债权特性因为债权特性使他们拥有企业整个资产的索取权即当企业经营失败进行清算时创业投资家可优先获得清偿这有效保护了他们的利益;相反在状态好时创业投资家则偏好股权特性因为股权特性使他们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分享创业企业价值增长所带来的好处即企业盈利越高投资者的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的比例越少创业者拥有的股份就越多也就在绝对额上获得较高的资本收益;相反企业盈利越低投资者的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的比例越高普通股价值下降创业者获得的收益就越少故对创业者而言压力和动力并存可激发创业者的努力减少代理成本使创业企业价值最大化赵巧艳(2006)研究了风险投资过程中风险企业的控制权分配问题得出了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等复合性融资契约是实现风险企业控制权分配的理想工具的结论(四)融资决策研究潘敏(2002)运用证券设计理论的分析方法探讨了企业融资行为选择中自有资本的约束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对我国股份制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融资效率低下、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合理分析刘萍(2007)以证券设计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融资决策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相互影响及最终所达到的均衡状态来研究融资方式的选择过程她认为经理人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不只是股权——债权比的选择实质上是控制权相机转移的选择这使得股权人、债权人、经理人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冲突为缓解该冲突就必须设计一定比例的债券和股票证券组合她通过构建融资决策模型确定最佳的融资方式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当公司产出低于应付债券面值时公司将破产此时债权人执行清算权;而当公司产出高于债券面值时股权人和债权人按各自计算收益的方式共享产出这时控制权由经理人和股权人学控羊群效应影响股东财富波动但不影响融资方式选择马晓军(2004)结合证券设计理论对融资工具创新问题进行了研究他在证券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对股、债两种基本融资工具以及混合证券的契约属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两种基本融资工具的约束条件他认为在我国目前监督机制薄弱、监督成本较高同时又存在非效率清算的条件下发展优先股融资具有效率的优越性同时他还研究了期权在融资过程中的契约属性以及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方面的重要作用论证了现阶段在我国发展可转换证券以及其他期权类融资工具的必要性二、我国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的简要评价(一)缺点1.没有形成自己独创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在对证券设计理论的定义、研究内容还是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学者都只是引进和介绍其理论成果动态跟踪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的进展并没有形成自己独创的研究成果;2.国内学者未能对次级债务(subordinateddebt)和更加复杂的证券的存在做出理论上的解释比如国外学者通过各种信号传递、激励机制等模型解释了期权机制等在证券中的合理存在而国内学者尚未对这方面展开研究;3.对证券设计理论的实证检验不足由于我国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较少即使是上市公司其可用于研究的融资数据也不全面因此国内学者对证券设计理论的实证研究很少(二)构建中国特色理论的初步尝试尽管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较少但学者们仍然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证券设计理论的中国化作了初步尝试潘敏(2002)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中面临的如何建立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一焦点和核心问题从融资契约的企业所有权配置机制角度出发探讨了以股权融资作为初始融资方式建立在股票契约基础之上的国有股份制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问题及其公司治理机制特征等马晓军(2004)通过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贷款期限结构后发现我国的债务融资期限较短债务融资面临着较为严峻的非效率清算问题而优先股融资既可以解决债务融资方式下的非效率清算问题又可以解决股权融资方式下的监督问题因此在我国开拓优先股融资具有重要的意义江乾坤(2005)运用证券设计理论的分析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探讨了各类上市公司的融资次序问题得出长期借款有利于国有控股企业而短期借款更有利于民营企业的结论三、我国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的展望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从早期的跟踪引进、描述性研究到后期的规范性研究和少量实证研究无论在研究方法还是在研究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相对于国外研究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只能说是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我国证券设计理论的未来研究主要应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中国特色的证券设计理论框架体系的构建目前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范围过于狭窄只局限于研究公司融资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结合中国实际丰富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内涵构建中国特色的证券设计理论框架1.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国内证券设计理论要逐步开展对混合证券等创新融资契约的研究探讨各类企业如何通过事前融资契约的设计使事后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效率得到分配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我国的创业投资已逐渐兴起如何设计证券融资工具解决创业投资中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实现创业企业价值最大化也是今后国内证券设计理论研究的方向(二)加强对证券设计理论的实证检验目前国内对证券设计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属于纯理论的规范研究注重模型的设定、推导及相关内涵的界定因而在实证检验方面显得不足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融资方式的不断创新各种基本和衍生融资工具日益丰富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必须加强对证券设计理论的实证检验。
股票型基金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组员:李一康(20%)戴慧(20%)汪萌(20%)史悦(20%)张雪茹(20%)一、概述(一)基金简介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
(二)股票型基金概述和种类股票型基金又称股票基金,是指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基金。
股票型基金的股票仓位不能低于80%。
按股票种类分,股票型基金可以按照股票种类的不同分为优先股基金和普通股基金。
优先股基金是一种可以获得稳定收益、风险较小的股票型基金,其投资对象以各公司发行的优先股为主,收益主要来自于股利收入。
而普通股基金以追求资本利得和长期资本增值为投资目标,风险要较优先股基金高。
按基金投资分散化程度,可将股票型基金分为一般普通股基金和专门化基金,前者是指将基金资产分散投资于各类普通股票上,后者是指将基金资产投资于某些特殊行业股票上,风险较大,但可能具有较好的潜在收益。
按基金投资的目的,可将股票型基金分为资本增值型基金、成长型基金及收入型基金。
资本增值型基金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资本快速增长,以此带来资本增值,该类基金风险高、收益也高。
成长型基金投资于那些具有成长潜力并能带来收入的普通股票上,具有一定的风险。
股票收入型基金投资于具有稳定发展前景的公司所发行的股票,追求稳定的股利分配和资本利得,这类基金风险小,收入也不高。
(三)股票型基金特点与其他基金相比,股票基金的投资对象具有多样性,投资目的也具有多样性。
与投资者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相比,股票基金具有分散风险、费用较低等特点。
对一般投资者而言,个人资本毕竟是有限的,难以通过分散投资种类而降低投资风险。
但若投资于股票基金,投资者不仅可以分享各类股票的收益,而且也可以通过投资于股票基金而将风险分散于各类股票上,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此外.投资者投资了股票基金,还可以享受基金大额投资在成本上的相对优势,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获得规模效益的好处。
股票投资收益率可预测理论研究最新进展【摘要】:随机漫步理论的诞生与许多实证检验的支持证明了股票价格是不能预测的结论。
但是,近十几年证券投资理论的发展,股票价格走势的可预测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证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进展。
均值回归理论认为从长期来看,股票收益率呈均值回归。
本文对近些年均值回归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并对均值回归理论进行分析与评价,对长线投资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股票收益率可预测随机漫步著名的随机漫步理论的诞生与许多实证检验的支持证明了股票价格是不能预测的结论。
从随机漫步理论的创始人louis bachelier (1900)开始,有许多统计学家和证券投资理论家都用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巴契里耶运用多种数学方法论证了股票价格的变化几乎无法用数学的方法进行预测;alfred cowles运用数学方法研究认为要正确预见股价的变化是难以做到的,他研究了市场分析员和金融服务公司预测未来价格变化的能力,并没有发现证据表明他们能够预测价格的变化;研究股价波动规律的统计学家holbrook working(1934)、maurice kendall(1953)、harry roberts(1959),他们都得出了股票价格是随机漫步的结论;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1957)认为信息是股价变动的主因,信息是无法预测的,因而股价就表现出随机性特征;osborne(1959)在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发现股市日常的波动就象物理实验室中出现的布朗(brown)运动一样,遵循一种随机行走的规律;法玛( fama,1965)用不同间隔天数价格变化求其自相关性的办法,得出了1958 -1962 年期间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变化的自相关系数接近于零,从而证明股价是随机走动的。
然而,许多年已来,股票市场的可预测性问题吸引了许多市场专业人士和学术界的注意。
1959年,harry roberts和osbore的理论推动了股票价格的可预测性研究,前者提供了连续价格变化为和应呈独立性特征的论证,后者提出了呈独立性的变量不是实际价格变化,而是对数价格变化的命题。
股票投资价值理论文献综述摘要:2010年国务院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这将为证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体现。
本文回顾有关股票投资价值的研究综述。
关键词:股票投资价值文献一、引言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有股票、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等投资品种。
其中,股票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占据着证券市场的主要地位,股票市场也被形象的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它是一种有价证券,通过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据考证人类最早的股票投资交易活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股票交易活动采取较为有组织的规范化形式,则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
而现代的股票交易活动,则以1792年纽约股票证券交易所成立为标志。
世界股票市场经过萌芽、发展,逐渐走向繁荣,股票逐渐被投资者们所熟悉并且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目前,股票市场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这些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繁荣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和关键的推动作用。
从1980年抚顺红砖第一次发行股票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有了近26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1980年至1991年的起步和复兴阶段。
从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问世,截至1990年12月上交所开业之时,上海只有延中实业、爱使电子、真空电子、飞乐股份、豫园商场、申华股份、浙江凤凰八家公司发行了股票,这就是所谓的上海老八股。
深圳证券交易所1991年7月开业时,有5只股票上市交易,它们分别是深发展、深万科、深金田、深安达、深原野,后来被称为深市老五股。
二是1992年至1999年的扩容和成长阶段。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从思想上排除了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障碍。
股票市场的功能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大量国企纷纷改制上市,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加,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辐射力、推动力在不断加大。
三是2000年至今的规范和发展阶段。
2000年之后的我国股市进入了深入发展,制度不断完善、规范时期。
制度改革,使市场日趋规范化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
2000年3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及《股票发行上市辅导工作暂行办法》、《信誉主承销商考评试行办法》、2001年10月16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工作办法》、2004年12月7日《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等配套规章,由此拉开了股票发行制度由审批制向核准制的转变。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证券市场的构成已经比较完备,但各参与主体在制度上仍然存在较大缺陷,成为股票市场进一步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股票投资价值理论研究意义(一)有利于股东及潜在的投资者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就长期持有而言,股票投资可获得相当的股利收入,而短线操作也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益,因为从股价的波动可获得比股利更高的差价收入,因而股票投资已越来越成为一般大众所乐于选择的投资工具。
我国股市尚处于初创阶段,它还有很多不完善,不规范之处,国家为了使其健康、规范地发展而采取一些人为的干预措施是不可避免的,这就使得我国股市在一段时期内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比较大。
但从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的状况分析,在一个规范完善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据以入市的依据是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发展潜力等。
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即所谓的绩优股倍受投资人的青睐,而绩优股也更能经受住股市振荡的考验。
那么,针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前景、财务结构、盈利能力等进行的综合评价研究可为更多的投资者做出正确、合理投资决策,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提高投资报酬率。
(二)有利于公司加强内部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必须公开,使得企业的发展置于社会和广大股东的关注和监督之下,依据公开的信息进行分析,就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迅速做出决策,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同时也可利用分析结果,为未来的经营计划和经营方针提供决策的依据,不断增长业绩,以期给投资者一个满意回报。
(三)有利于政府及监管部门对其进行评价、指导或监督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途径,是分析评价上市公司的综合发展力,通过分析评价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一般企业的差别,从而评判上市公司的运营是否优于非上市公司,并从中凸显股份制改造的作用。
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可根据公司营运情况、经营业绩等判断公司的各项经营是否合法,资金使用是否得当等。
(四)有利于促进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重视理性投资,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已成为证券公司和很多投资者的基础工作之一。
但对上市公司的分析中存在着良莠不分,参差不齐的现状,一些利用片面分析人为操作、扰乱市场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这些现象严重侵害了广大投资者利益,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提出实行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体系,为客观、全面、科学分析上市公司,满足了广大投资者愿望,符合证券市场发展潮流,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股票投资价值理论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及现状西方最初对股票理论价格的研究主要是应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而进行的。
所以在西方的一些论著当中常将此称之为股票投资价值或价值,以示与股票的市场价格相区别。
投资价值的提出是在20世纪初,普拉特(prat,s.s.)是最早提出股票的价格与价值相分离的人。
他在1903年出版的《华尔街动态》(the work of wall street,1903)中,提出股票价值的经济涉及企业的收益能力,其中以股息为最直接,其它的因素则属于借助股息来影响股票价值的间接因素。
普拉特认为,从理论上讲股票的价值与价格是一致的,但在实际上两者的差额颇大。
但他认为这种现象并不限于股票,其他商品也有这种情形,只是股票方面比较特殊而已。
就价格的形成而言,是由供需因素决定的,所以难与同其真实的价值完全吻合。
霍布内(huebner,s.s.)将普拉特的观点加以补充,他通过对股票价格与价值关系的研究,为投资提供决策的依据。
而且,借助对股票发行公司的财务分析来把握股票价值。
他认为,“股票价格倾向于与它本质的价值上的一致性”,就长期股票的股价变动因素而言,与其价值有关的即为长期预期收益与资本还原率。
多纳(donner,o)在其《证券市场与景气波动原理》(die kursbildung an aktienmarket,1934)中认为,股票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股票价值取决于企业的收益。
认为“企业收益的变动,才是形成股价波动的真正精髓”。
虽然实际的股价波动趋势与企业收益趋势有所差异,但就长期而论,股价波动是依存与企业收益和利率,即围绕股票价值而变动。
格雷厄姆和多德(graham,b,and dodd,d,l,1934)在股票理论方面比前者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他们在《证券分析》一书中,对内在价值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
他们认为,股票的内在价值决定于公司未来盈利能力,而且分析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并不仅限于对企业财务分析,同时还需要以观察经济方面未来的趋势作为推测的基础,并考虑适当的资本还原。
股票价格会回归到其内在价值上,所以证券分析家要做的工作就是仔细地研究有关发行人的财务数据及其他资料,努力去发现该股票的内在价值,并以此作为判断股票定价的合理性及投资决策的重要指标。
其公式为: v=m(d+e/3)±资产价值的修正值(1)上式中v:普通股票价值; m:资本还原倍数;d:预期股息;e:预期收益。
式中,m随着企业的发展,股息的增减变动而变化;收益e除以3表示依当时一般上市公司章程之规定大致上是将收益的三分之二作为股息发放出去,而剩余三分之一则作为保留盈余,充实企业发展基金。
威廉姆斯(williams,j.b)在他的《投资价值学说》(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value,1938)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普通股的一般估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股票是一种收益凭证,其未来所产生的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就是股票的价值,股票价格应该根据其价值来确定。
”他认为企业保留盈余完全不必反应在股票价值上,他提出“股票的投资价值是将来今后能领取的全部股息加以资本还原的现在价值的总和”。
企业保留的盈余是增加企业以后的收益,迟早也会变成股息发放出去。
威廉姆斯提出,买进股票意味着“现在财富与未来财富的交换”,而所谓的未来财富就是今后中期的“股息”,将其进行资本还原即为现在的股票的投资价。
威廉姆斯提出的计算公式分为四种情况:divi (5)威廉姆斯对投资价值方面的贡献在于他以未来各期股息为主线用数学模型勾划了投资价值的轮廓,开创了用数学模型系数表达股票投资价值的先河。
此后西方经济学界中有关投资价值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并且没有超过上述的范围。
(二)国内研究及现状国内理论界关于股票投资价值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已经开始引进西方的投资价值理论和分析工具,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
研究的内容涉及期权、资产定价、市场有效性、现金流量、经营业绩等很多方面。
(1)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价值分析。
张先治(2000)介绍了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价值评估的意义和方式,价值评估的程序与方法,并初步给出了评估中的参数:现金流量、折现率、评估期的确定方法。
颜志刚(2001)对企业价值评估中自由现金流量进行了分析,认为企业价值主要取决于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free cash flow),而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并将自由现金流量表示为:fcf=ni×(1-t)+d-ce-?驻wc=ebit×(1-t)+d-ce-?驻wc(6)ebit:企业息税前利润;ni:企业挣利润;i:利息;t:所得税率;d:资本增加额;ce:资本支出;△wc:运营资金需求量。
曹中等(2001)在2001年,对比了经济利润和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不同,并给出了利用折现经济利润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模型。
董直庆、赵振全(2004)利用m-m模型对公司价值评估进行了实证分析,重点论述了考虑破产风险的情况下,对m-m 模型进行了修正,增加了破产风险成本参数,探讨了存在破产风险的情况下,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的改进方法。
张根明、王爱武(2001)论述了高科技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等。
(2)期权定价理论研究。
许民利、张子刚(2000)等提出了利用增长期权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设想,赵国忻(2000)研究了r&d 投资的期权创造和期权享有过程价值,李焰(2003)认为企业价值应该分解为零增长价值和增长机会价值,并提出了用期权定价模型确定企业的增长价值,杜彦鹏、陈迅(2001)利用经营期权评估方法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进行了应用为现金流量处于困境的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