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基本概念

第1章基本概念

第1章基本概念
第1章基本概念

绪论

本篇阐述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是全书的基础。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在从事生产活动。有生产活动就有生产管理。人类最早的管理活动就是对生产活动的管理,本世纪初的科学管理运动也始于生产管理。生产活动是在生产系统中发生的。本书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有关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组织起来,将全书分成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和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和改进三大部分。本篇将要阐述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介绍生产运作战略和需求预测方面的知识。基本概念是讨论生产系统设计、运行、维护和改进的基础,生产运作战略是生产系统设计、运行、维护和改进的指导思想和谋划,需求预测则是进行生产系统设计、运行、维护和改进的前提。

第一章基本概念

生产是大多数人都了解的概念。然而,随着服务业的兴起,生产的概念已经扩展,生产不再只是工厂里从事的活动了,而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其最主要的资源投入进去的最基本的活动,没有生产活动,社会组织就不能存在。生产、营销和理财是一切社会组织最主要的三项基本职能。本章阐述生产及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讨论生产运作的分类、各种生产运作类型及其特征,提出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效率的途径;介绍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及物料的三种典型移动方式。

第一节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

一、社会组织

世界上存在各种社会组织。公司、学校、商店、医院、车站、旅馆、消防队、饭馆、运输公司、银行、建筑公司等等,都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的生产要素的集合体。

各种社会组织的出现,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试想,如果没有现存的各种社会组织,我们的生活该是什么样的?人们居住的将不是高楼大厦,而是简陋的茅屋。穿的将不是高级的棉花、化纤和毛料制品,而是土布。出门旅行将不是乘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而是骑马、步行或乘木筏。通讯将不是通过电话、电报、传真、电子函件,而是靠骑马或步行传送,以至“家书值千金”。现在,尽管人们经常抱怨这些社会组织服务得不够好,但它们为人们所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远比人们自己为自己做的好得多。由于社会组织具有高的效率,使得人们才能在维持生计之余,有时间去从事科学研究、文艺创作、体育活动和休假。

一种社会组织通过它的输出为其它社会组织和居民服务。输出是社会组织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也是它赖以生存的基础。社会组织的输出主要是产品和服务。社会组织若不提供输出,或者所提供的输出因品种、质量或其它问题不为人们所接受,就得不到社会的承

认。这样的社会组织就不能生存下去,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生存的根本条件是使顾客满意。

要提供输出,则必须有输入。输入的是原材料、能源和信息。社会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其内部的资源条件为基础,并受到各种外部环境的约束。内部资源条件包括人、财、物和技术等方面。外部约束来自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和市场等方面。社会组织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运行的,如图1-1所示。

二、基本职能

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有3项:生产、理财和营销。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最基本的活动。社会组织中的大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投入到生产活动之中,以制造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提供顾客所需要的服务。因此,把生产活动组织好,对提高社会组织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理财就是为社会组织筹措资金并合理地运用资金。从资金运动的观点看,企业和公司可以被看作是资金汇集的场所,不断有资金进入,也不断有资金流出。只要进入的资金多于流出的资金,公司的财富就不断增加。营销就是要发现与发掘顾客的需求,让顾客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

输入输出

(产品、服务)

资源支撑(人、财、物、技术)

图1-1 社会组织及其外部约束

三项基本职能是一切社会组织都有的。离开这三项基本职能,任何社会组织都不可能存在。但社会组织并不只有这三项职能。采购与供应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职能。在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供应比营销更重要。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卖方市场逐渐为买方市场所取代,供应职能将远远不如营销职能重要。人事管理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能,它也具有普遍性,但它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不如这三项基本职能直接。

三项基本职能是相互依存的。其中,发现需求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有了资金和生产某种产品和提供某种服务的能力,如果该产品或服务没有市场,那将是毫无意义的;有了资金和市场,但却制造不出产品或提供不了服务,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市场被别人占领;有了市场和生产能力,但没有资金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显然也是不行的。三项基本职能连同组织的其它职能,都是组织不可少的,且每项职能都依赖于其它职能。因此,当我们研究生产运作管理时,不要忘记生产职能与其它职能之间的关系。传统的生产管理将生产职能与其它职能分离开来讨论,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体优化。

三、服务业的兴起

经济学家将经济的发展分成前工业(Preindustrial)社会、工业化(Industrial)社会和后工业(Postindustrial)社会三个阶段.

在前工业社会,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和采掘业,包括种植庄稼和树木、捕鱼、狩猎,采掘煤炭、岩盐,利用天燃气、淘金等等。农业和采掘业的实质是从自然界直接提取所需的物品。在前工业社会,人们利用体力、兽力和简单的工具,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生活节奏与自然界同步,主要活动是同自然界打交道。

在工业社会,人们主要从事制造业。制造业的实质是通过物理的或(和)化学的方法,改变自然界的物质,产生人们需要的人造物品--产品。分工是工业社会组织生产活动的基本原则。通过分工,提高了人们操作的熟练程度,节约了不同工作之间的转换时间,并促进了机器的发明。人们利用机器和动力,以工厂为单位进行生产,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在工业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质量以拥有的产品数量来衡量,主要活动是同经过加工的物品打交道。

在后工业社会,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其实质是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人类利用智慧和创造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不同的社会组织,为顾客提供服务。信息成为关键资源。生活质量由保健、教育和消遣来衡量,主要活动是人们之间的交往。

服务业并不限于餐饮、旅店一类服务行业,它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活动:

业务服务:如咨询、财务金融、银行、房地产等;

贸易服务:零售、维修等;

基础设施服务:交通运输、通讯等;

社会服务:餐馆、旅店、保健等;

公共服务:教育、公用事业、政府等。

可见,服务业的范围十分广泛。服务业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分离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服务业,就不会有现代社会。没有交通和通讯这样的基础设施,工农业生产就不可能进行;没有政府提供的服务,各种社会组织就不能正常运行;没有各种生活服务,人们就不能正常生活。这些都是人们常识了解的。

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时期,社会绝大部分成员从事农业生产,自己养活自己。当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一个农业人口除了养活自己之外,还能提供剩余农产品时,才可能有一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去从事手工业和其它行业。由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为农业提供先进的装备,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服务业,从而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从人口就业分布的变化也可以看到服务业的兴起。以美国为例,本世纪初,美国从事服务业的人数不到全部就业人数的40%;1950年,这个比例达到55%;现在达到80%。相反,

从事农业和采掘业的就业人数,从本世纪初的40%下降到1950年的12%,现在不到5%。美国国民收入的70%是服务业创造的。现代社会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将促进闲暇服务业和保健业的发展。双职工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增多,将促进餐饮业的发展。未来学家Elsa C.Arnett 曾预言,到2001年美国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例将达到88%。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工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服务业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运输业和通讯业,面貌已大大改观。

四、生产概念的扩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生产,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使一定的原材料转化为特定的有形产品。

服务业的兴起,使生产的概念得到延伸和扩展。过去,西方学者把与工厂联系在一起的有形产品的制造称作“Production”,而把提供劳务的活动称作“Operations”。现在,他们有时将两者均称为“Operations”。西方学者将有形产品和劳务都称作“财富”,把生产定义为创造财富的过程,从而把生产的概念扩大到非制造领域。这是有道理的。虽然,搬运工人和邮递员转送的都不是他们自己制造的东西,但他们付出了劳动,我们不能说他们从事的不是生产活动。毛泽东说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三项伟大革命运动。显然,将提供劳务的活动归于阶级斗争或科学实验都是不合适的,只有将它归于生产。为了区分“Production”和“Operations”,我们将它们分别译作“生产”和“运作”。在一般情况下,为了符合汉语的习惯,将两者都称作生产或生产运作。

从一般意义上讲,我们可以给生产下这样一个定义: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为了解释这个定义,表1-1列出了几种典型的社会组织的输入、转化和输出的内容。

表1-1 典型社会组织的输入、转化和输出

社会组织主要输入转化的内容主要输出工厂原材料加工制造产品运输公司产地的物资位移销地的物资

修理站损坏的机器修理修复的机器

医院病人诊断与治疗恢复健康的人

大学高中毕业生教学高级专门人才

咨询站情况、问题咨询建议、办法、方案

社会组织要提供输出,则必须有输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输入是由输出决定的,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和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决定了需要什么样的原材料和其它投入。输入不同于输出,这就需要转化。转化是通过人的劳动实现的,转化的过程就是生产。

转化是在生产运作系统中实现的。生产运作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的、能将一定输入

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生产运作系统本身是一个人造的系统,它也是由输出决定的。输出的“质”不同,则生产系统不同。显而易见,钢铁厂的生产系统不同于机床厂的生产系统,餐馆的运作系统不同于银行的运作系统。不仅如此,生产运作系统还取决于输出的“量”。同是生产汽车,大量大批生产和小批量生产所采用的设备以及设备布置的形式是不相同的;同是提供食物,快餐店和大饭馆的运作组织方式也是不同的。

输入、转化和输出与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活动─供应、生产运作和销售相对应。

五、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一)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产运作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一般在设施建造阶段进行。但是,在生产运作系统的生命周期内,不可避免地要对生产运作系统进行更新,包括扩建新设施,增加新设备;或者由于产品和服务的变化,需要对生产运作设施进行调整和重新布置。在这种情况下,都会遇到生产运作系统设计问题。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对其运行有先天性的影响。如果产品和服务选择不当,将导致方向性错误,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将付之东流。厂址和服务设施的位置选择不当,将铸成大错。在何处建造生产运作设施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对服务业。同时,位置和设施的布置往往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决定了产品和服务在价格上的竞争力,甚至决定了一个组织的兴衰。

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主要是讲在现行的生产运作系统中,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按用户的需求,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主要涉及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三个方面。

计划方面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何时出产的问题,包括预测对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确定产品和服务的品种与产量,设置产品交货期和服务提供方式,编制生产运作计划,作好人员班次安排,统计生产进展情况等。

组织方面解决如何合理组织生产要素,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的问题。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者(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劳动资料(设施、机器、装备、工具、能源)、劳动对象(原材料、毛坯、在制品、零部件和产品)和信息(技术资料、图纸、技术文件、市场信息、计划、统计资料、工作指令)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信息的不同组合与配置,构成了不同的组织生产的方式,或简称生产方式。例如,福特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一种生产方式不是一种具体方法的运用,而是在一种基本思想指导下的一整套方法、规则构成的体系,它涉及到企业的每个部门和每一项活动。

控制方面解决如何保证按计划完成任务的问题,主要包括接受订货控制、投料控制、生产进度控制、库存控制和成本控制等。对订货生产型企业,接受订货控制是很重要的。接不接,接什么,接多少,是一项重要决策,它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果。投料控

制主要是决定投什么,投多少,何时投,它关系到产品的出产期和在制品数量。生产进度控制的目的是保证零件按期完工,产品按期装配和出产。库存控制包括对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和成品库存的控制。如何以最低的库存保证供应,是库存控制的主要目标。(二)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

生产运作管理所追逐的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高效、低耗、灵活、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

高效是对时间而言,指能够迅速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谁的订货提前期短,谁就能争取用户。低耗是指生产同样数量和质量的产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最少。低耗才能低成本,低成本才有低价格,低价格才能争取用户。灵活是指能很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不同的品种和开发新品种或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开发新的服务。准时是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合格产品和(或)满意服务,是指质量。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要求包括4方面:时间(Time,T)、质量(Quality,Q)、成本(Cost,C)和服务(Service,S)。T指满足顾客对产品和服务在时间方面的要求,即交货期要短而准;Q指满足顾客对产品和服务在质量方面的要求;C指满足顾客对产品和服务在价格和使用成本方面的要求,即不仅产品形成过程中的成本要低,而且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成本也低;S为提供产品之外为满足顾客需求而提供的相关服务,如产品售前服务及售后服务等。

(三)生产运作管理人员所需技能

自从本世纪初,美国推行泰罗的科学管理以来,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直高于欧洲各工业发达国家。美国在制造业的领先地位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服务业的发展,也使得美国很多企业逐渐把生产管理放到次要地位,使从事生产管理的人员成了“灰姑娘”。日本经济的振兴,主要靠的是制造业的高效率、低成本与高质量。面对日本企业咄咄逼人的挑战,美国一些企业又重新把注意力放到生产上,提出了各种夺回制造业优势的对策。美国国防部根据国会的要求,委托里海(Lehigh)大学亚科卡(Iacocca)研究所对美国制造技术规划进行研究,亚科卡研究所提出了“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报告。该报告对汽车工业、化学工业、半导体工业和电子产品工业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在2006年以前通过采用敏捷制造,夺回美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服务业的竞争也同样激烈。

要搞好生产运作管理,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生产运作管理人员。生产运作管理人员运用了企业的绝大部分资金(固定资产-设施、设备等,流动资金-原材料、在制品、成品)来组织生产运作,他们活动的效果决定了企业效益的好坏。因此,生产运作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生产运作管理人员与其它管理人员一样,也是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他们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技能。

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包括两方面:专业技术与管理技术。生产运作管理人员面临的是转化物料或提供各种特定服务这样的活动,他们必须了解这个过程。因此,必须具备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特别是工艺知识。不懂专业技术的人是无法从事生产运作管理的。但单有专业技术知识对生产运作管理人员是不够的,他们还需懂生产运作过程的组织,懂计划与控制,懂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技术。这些正是本书要讲的内容。

2.行为技能生产运作管理者要组织工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生产活动,他们必须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要善于与他人共事,调动他人的工作积极性,协调众人的活动。

因此,对生产运作管理人员的要求是很高的。要获得这些技能,当一名有效的生产运作管理者,一靠培训,二靠实践。生产运作管理人员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企业主管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戞擇生产运作的分类

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生产运作进行分类。如果从管理的角度,可以将生产运作分成两大类: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运作。

一、制造性生产

制造性生产是通过物理和(或)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例如,通过锯、切削加工、装配、焊接、弯曲、裂解、合成等物理或化学过程,将有形原材料转化为有形产品的过程,属于制造性生产。通过制造性生产能够产生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品。(一)连续性生产与离散性生产

按工艺过程的特点,可以把制造性生产分成两种:连续性生产与离散性生产。连续性生产是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连续性生产又称作流程式生产,如化工(塑料、药品、肥皂、肥料等)、炼油、冶金、食品、造纸等。

离散性生产是指物料离散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如轧钢和汽车制造。轧钢是由一种原材料(钢锭)轧制成多个产品(板材、型材、管材);汽车制造是由多种零件组装成一种产品。像汽车制造这样的离散性生产又称作加工装配式生产。机床、汽车、柴油机、锅炉、船舶、家具、电子设备、计算机、服装等产品的制造,都属于加工装配式生产。在加工装配式生产过程中,产品是由离散的零部件装配而成的。这种特点使得构成产品的零部件可以在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制造。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组织十分复杂,是生产管理研究的重点。

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在产品市场特征、生产设备、原材料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如表1-2所示。

表1-2 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的比较

特征流程式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

用户数量

产品品种数

产品差别

营销特点

资本/劳力/材料密集

较少

较少

有较多标准产品

依靠产品的价格与可获性

资本密集

较多

较多

有较多用户要求的产品

依靠产品的特点

劳力、材料密集

自动化程度

设备布置的性质设备布置的柔性

生产能力

扩充能力的周期对设备可靠性要求维修的性质

原材料品种数

能源消耗

在制品库存

副产品

较高

流水式生产

较低

可明确规定

较长

停产检修

较少

较高

较低

较多

较低

批量或流水生产

较高

模糊的

较短

较低

多数为局部修理

较多

较低

较高

较少

由于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特点不同,导致生产管理的特点也不同。对流程式生产来说,生产设施地理位置集中,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只要设备体系运行正常,工艺参数得到控制,就能正常生产合格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协作与协调任务也少。但由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对生产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相反,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生产设施地理位置分散,零件加工和产品装配可以在不同地区甚至在不同国家进行。由于零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多样化,又涉及多种多样的加工单位、工人和设备,导致生产过程中协作关系十分复杂,计划、组织、协调任务相当繁重,生产管理大大复杂化。因此,生产管理研究的重点一直放在加工装配式生产上。在讨论制造业生产方面,本书也将以加工装配式生产为主要内容。

(二)备货型生产与订货型生产

按照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可以把制造性生产分成备货型生产(Make-to-Stock,MTS)与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MTO)两种。流程式生产一般为备货型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既有备货型又有订货型。

备货型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成品库存来满足用户的需要。例如,轴承、紧固件、小型电动机等产品的生产,属于备货型生产。

订货型生产是指按用户订单进行的生产。用户可能对产品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经过协商和谈判,以协议或合同的形式确认对产品性能、质量、数量和交货期的要求,然后组织设计和制造。例如,锅炉、船舶等产品的生产,属于订货型生产。

为了缩短交货期,还有一种“按订单装配”式生产(Assemble-to-Order,ATO),即零部件是事先制作的,在接到订单之后,将有关的零部件装配成顾客所需的产品。很多电子产品的生产属于按订单装配式生产。服务业也有很多按订单装配式生产的例子,例如,餐馆按顾客的点菜来炒菜,每种菜的原料是事先准备好的。按订单装配式生产必须以零部件通用化、标准化为前提。

以往,对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的研究大都以备货型生产为对象。人们认为,对备货型生产所得出的计划与控制方法,也适用于订货型生产。其实不然。例如,用线性规划方法优化产品组合,适用于备货型生产,但一般不能用于订货型生产。原因很简单:用户不一

定按工厂事先优化的结果来订货。表1-3列出了订货型生产与备货型生产的主要区别。

表1-3 MTO与MTS的主要区别

项目备货型生产(MTS)订货型生产(MTO)

产品标准产品按用户要求生产,无标准产品,大量

的变型产品与新产品对产品的需求可以预测难以预测

价格事先确定订货时确定

交货期不重要,由成品库随时供货很重要,订货时决定

设备多采用专用高效设备多采用通用设备

人员专业化人员需多种操作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订货型生产与订合同是有区别的。无论是MTO还是MTS,订货方与供货方都要签定合同,但签定合同后如果直接从成品库存供货,这并不是MTO,而是MTS。

二、服务性生产

服务性生产又称作非制造性(Nonmanufacturing)生产,它的基本特征是提供劳务,而不制造有形产品。但是,不制造有形产品不等于不提供有形产品。

(一)服务生产的分类

1.按照是否提供有形产品可将服务性生产分成纯劳务生产和一般劳务生产两种。纯劳务生产不提供任何有形产品。如咨询、法庭辩护、指导和讲课。一般劳务生产则提供有形产品,如批发、零售、邮政、运输、图书馆书刊借阅。

2.按顾客是否参与也可将服务运作分成两种:顾客参与的服务生产和顾客不参与的服务生产。前者如理发、保健、旅游、客运、学校、娱乐中心等,没有顾客的参与,服务不可能进行;后者如修理、洗衣、邮政、货运等。顾客参与的服务运作管理较为复杂。

3.按劳动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可将服务运作分成4种:大量资本密集服务、专业资本密集服务、大量劳务密集服务和专业劳务密集服务。如图1-2 所示。

劳动(或资本)密集程度

资本密集劳动密集

与低大量资本密集服务:大量劳动密集服务:

顾航空公司中、小学校

客大酒店批发

接游乐场零售

程高专业资本密集服务:专业劳动密集服务:

度医院律师事务所

车辆修理专利事务所

会计事务所

图1-2 按劳动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对服务业分工

(二)服务运作的特征

服务业以提供劳务为特征,但服务业也从事一些制造性生产,只不过制造性生产处于从属地位,例如饭馆,它需要制作各种菜肴。

由于服务业的兴起,提高服务运作的效率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服务性生产的管理与制造性生产的管理有很大不同,不能把制造性生产的管理的方法简单地搬到服务业中。与制造性生产相比,服务性生产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服务性生产的生产率难以测定。一个工厂可以计算它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一个律师的辩护则难以计量。

②服务性生产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

③与顾客接触是服务性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这种接触往往导致效率降低。

④纯服务性生产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理发师不能在顾客少时存储几个理过发的脑袋,以便顾客多时提供极快的服务。

因此,需要专门对服务性生产的管理进行研究。

第三节生产运作的类型

产品和服务千差万别,产量大小相差悬殊,工艺过程又十分复杂,如何按照其基本特征,将其分类,以把握各种生产运作类型的特点和规律,是进行生产管理的基本前提。

一、生产类型的划分

可以根据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和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来划分生产类型。

1) 按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划分生产类型

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可以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品种数多少,同一品种的产量大小和生产的重复程度来衡量。显然,产品或服务的品种数越多,每一品种的产量越少,生产的重复性越低,则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就越低;反之,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越高。按产品或服务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划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生产类型。

(1)大量生产大量生产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曾

长达19年始终坚持生产T型车一个车种,是大量生产的典型例子。

(2) 单件生产单件生产与大量生产相对立,是另一个极端。单件生产品种繁多,每种仅生产一台,生产的重复程度低。我国某汽车公司冲模厂制造汽车冲模是典型的单件生产。

(3) 成批生产成批生产介于大量生产与单件生产之间,即品种不单一,每种都有一

定的批量,生产有一定的重复性。在当今世界上,单纯的大量生产和单纯的单件生产都比较少,一般都是成批生产。由于成批生产的范围很广,通常将它划分成“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小批生产”三种。如图1-3所示。

由于大批生产与大量生产的特点相近,所以,习惯上合称“大量大批生产”。同样,小批生产的特点与单件生产相近,习惯上合称“单件小批生产”。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批量大小的差别也很大,习惯上,称之为“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大量大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和“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说法比较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大量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

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

图1-3 生产类型的划分

对于服务性生产,也可以划分与制造性生产类似的生产类型。医生看病,可以看作是单件小批生产,因为每个病人的病情不同,处治方法也不同;而学生体检,每个学生的体检内容都一致,可以看作是大量大批生产。中、小学教育,可以看作是大量大批生产,因课程、课本相同,教学大纲也相同。大学本科生的教育可看作中批生产,因专业不同课程设置不同,但每个专业都有一定批量。硕士研究生只能是小批生产,而博士研究生则是单件生产。

制造业和服务业不同生产类型划分举例,如表1-4所示。

表1-4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不同生产类型举例

生产类型制造性产品服务

单件小批生产模具,电站锅炉,大型船舶,长江大

三峡工程研究项目,计算机软件,博士生,咨询报告,包机服务,保健,理发,特快专递邮件,出租车服务,零售

大量大批生产汽车,轴承,紧固件,电视机,洗衣

电冰箱,灯泡公共交通,快餐服务,普通邮件,批发,体检

流程式生产化工,炼油,面粉,造纸

2) 按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划分生产类型

工作地是工人运用机器设备和工具对物料进行加工制作或为顾客服务的场所。工作地专业化程度是指工人从事同样的操作的重复程度,它可以通过工作地所执行的工序数(m)或工序大量系数(K B)来表示。K B是m的倒数,K B=1/m。划分工作地生产类型可参照表1-4确定。

表1-4 划分工作地生产类型的m及K B参考数据

工作地生产类型m K B

大量生产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小批生产单件生产

1 ~ 2

2 ~ 10

10 ~20

20 ~ 40

40 以上

0.5 以上

0.1 ~ 0.5

0.05 ~ 0.1

0.025 ~ 0.05

0.025 以下

当所有工作地的生产类型确定之后,可按“比重最大”的原则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确定工段、车间以及工厂的生产类型。即根据比重最大的工作地生产类型,决定工段的生产类型;再根据比重最大的工段生产类型,决定车间的生产类型。依此类推。

按产品或服务专业化程度划分生产类型与按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划分生产类型,其结果应该基本一致。当产品品种数少,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时,工作地的分工应当精细,工作地所执行的工序数(m)必然少,某种零件(顾客)占工作地的有效工作时间的份额(K B)必然大;反之,则工作地执行的工序数必然多,各种零件(顾客)占工作地的有效工作时间的份额必然都不大。因此,一般可按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来划分生产类型。

但是,按产品或服务专业化程度划分生产类型与按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划分生产类型也不完全一致,它还与组织生产过程的方法有关。如果按产品或服务专业化程度划分为大量大批生产类型,但生产设备是通用设备,设备布置是机群式的,则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并不高。按m与K B的值判断,则不一定是大量大批生产。早期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由全能技工包干,就属于这种情况。

然而,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合理的。如果产品或服务专业化程度很高,而工作地专业化程度不高,则生产效率必然低下,适应不了市场需求;反之,如果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很高,而产品或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则生产系统缺乏柔性,适应不了市场变化,也会造成人工与设备的浪费。

采用何种设备布置形式是与产量(销量)密切相关的。图1-2描述了这种关系。从固定成本考虑,流水线布置最高,功能布置次之,固定位置布置最低。从变动成本考虑,固定位置布置最高,功能布置次之,流水线布置最低。当产量小于V1,采用固定位置布置总成本最低,产量大于V2,流水线布置的总成本最低,产量介于V1与V2之间,功能布置总成本最低。

功能布置成本固定位置布置

流水线布置

0 V1 V2产量(销量)

图1-4 不同布置下产量与成本的关系

图1-4反映了市场需求与工厂内部组织生产的关系,产量高低是由市场决定的,销量高则产量应该高,产量越高,则采用流水线布置越经济。

由此也可以看出,产品专业化程度单看品种数多少是不够的,还要看产量大小。如果一个企业仅生产一种产品,生产的重复程度可以很高,但产量很小,达不到一定的生产规模,是不能称作大量生产的。即使采用精细分工、专用设备和流水线布置,生产也是不经济的。

990511

二、不同生产类型的特征

不同生产类型对设计、工艺、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导致生产效率上的巨大差别。一般来讲,大量大批生产容易实现高效率、低成本与高质量,单件小批生产则难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与高质量。

1) 大量大批生产类型的特征

大量大批生产的品种数少,产量大,生产的重复程度高,这一基本特点使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 设计方面由于可以采用经过多次制造和使用检验的标准图纸生产,不仅大大减少了设计工作量(重复生产时,图纸只需作小的修改),节省了设计阶段所需的时间,而且保证了设计质量,也节省了设计人员。

(2) 工艺方面由于设计图纸变化小,产品结构相对稳定,可以编制标准制造工艺,标准工艺经过反复生产验证,其质量可不断提高。由于减少以至消除了重复编制工艺的工作,不仅大大减少了工艺编制的工作量,缩短了工艺准备周期。而且节省了工艺人员。由于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可设计专用、高效的工艺装备,便于且宜于精确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减少原材料消耗。

(3) 生产组织方面可进行精细分工,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工人操作简化,可推行标准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宜于购置专用高效设备,采用流水线、自动线等高效的组织生产的形式。

④生产管理方面便于且宜于制定准确的工时定额。由于产品品种及产量稳定,原材料、毛坯变化小,易与供应厂家和协作厂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质量与交货期容易得到保证。例行管理多,例外管理少,计划、调度工作简单,生产管理人员易熟悉产品和工艺,易掌握生产进度。

由于大量大批生产具有上述优势,它可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处:

①从设计到出产的整个生产周期短,因此加快资金周转。大量大批生产一般是备货型生产,生产周期短使得用户的订货提前期短,从而加快了整个社会的生产速度;②用人少,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③人力、物力消耗少,成本低;

④产品质量高而稳定。

大量大批生产是基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单一产品原理”。按“单一产品原理”,从产品、机器设备到工人操作都实行标准化,建立固定节拍流水生产线,实现高效率与低成本,使汽车进入平民家庭。大量生产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福特因此而成为“汽车大王”。

2) 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特征

单件小批生产类型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单件小批生产品种繁多,每一品种生产的数量甚少,生产的重复程度低,这一基本特征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1) 设计方面每生产一种新产品都必须重新设计,绘制新图,或作较大修改。因此,设计工作量大,设计周期长,需要的设计人员多。因图纸得不到制造过程和使用过程的检验,设计质量也不易提高。

(2) 工艺方面必须为每种新设计的产品编制工艺,需设计、制造新的工艺装备。编制工艺的周期长。由于生产的重复程度低,材料消耗定额也不易或不宜准确制定。工艺质量不易提高,需要的工艺人员多。

(3) 生产组织方面只能进行粗略分工,工作地专业化程度不高。工人需完成多种较复杂的操作,需较长时间培训。多品种生产只适于使用通用设备,效率低,工作转换时间长。一般只能采用按功能布置(机群式布置),零件运输路线长。

(4) 生产管理方面只能粗略制定工时定额。原材料、毛坯种类变化大,不易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质量与交货期不易保证。计划、调度工作复杂,例行管理少,例外管理多,需要管理人员多。

由于以上问题,使单件小批生产具有很多缺点:

①产品制造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用户订货提前期长;②用人多,生产效率低,劳动生产率低;③成本高;④产品质量不易保证。

中批生产类型的特点介于大量大批生产与单件小批生产之间。

劳务性生产的不同类型也有类似于制造性生产不同生产类型的特点,也是大量大批生产容易实现高效率、低成本与高质量。

由于大量大批生产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单件小批生产具有很大的劣势,从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角度看,单一品种大量生产最有效。然而,“单一产品原理”的应用有一个先决条件,即所选定的单一产品必须是市场上在较长时间内大量需要的产品。离开了市场需要谈效率,只能得到相反的效果。效率越高,生产越多,销售不出去则浪费越大。标准件是长期大量需要的产品,应该采用大量生产方式,若采用单件小批生产方式去生产,不仅价昂质劣,而且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因此,如果看准了市场需求,就没有必要搞低效率的多品种生产。然而,如果不是市场长期大量需要的产品,而采用了大量生产方式,将会冒很

大的风险。福特汽车公司曾因生产T型车一个车种而兴旺,但也正因为它长达19年生产T型车而陷入困境。因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使曾经畅销一时的朴素、坚固、价廉的T型车逐渐不受欢迎了。可见,大量大批生产类型的致命弱点是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相反,单件小批生产类型却具有“以不变应万变”的优点。然而,它的低效率又是其根本缺陷。如何提高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效率已成为当今生产管理理论界和实业界所关注的问题。

三、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效率的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当今社会已进入多样化时代。过去的标准化产品,现在也做不到标准化了;昔日赖以发迹的才干、手段和经验,成了今日前进的障碍;昨天公认为正确的东西,今天必须抛弃,否则会导致失败。

象汽车和电话这样的产品,过去曾象“别针或火柴”那样统一规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现在品种规格繁多到让人难以置信。以日本的汽车工业为例,按发动机功率、外观颜色以及音响设备等区分,小汽车的变型产品已达数千种之多。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电话已达1500种之多。

产品多样化给制造与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它将导致零件种类和装配工作复杂性的迅速增加,并引起设计工作、工艺工作、工装设计与制作、设备种类、毛坯和原材料种类、协作任务、库存量、采购活动、管理工作以及人员的大量增加。其结果是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上升,质量和生产率下降,利润减少乃至亏损。因此,谁能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效率,谁就会在竞争中占优势。

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效率的途径有两条:减少零件变化与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

产品多样化的动因来自市场,企业只能去适应它,而不能改变它。对加工装配式生产,如何变产品的多品种为零件的少品种,是适应市场变化的主动办法。被动的办法是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生产系统的柔性就是处理加工对象变化的能力。能加工不同零件的种数越多,而且加工不同零件的转换时间越短,生产系统的柔性就越高。尽管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是一种被动的方法,但也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因为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零件的变化总是存在的。

(一) 减少零件变化

要减少零件的变化,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推行三化(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推行成组技术和推行变化减少方法 (Variety Reduction Program,VRP)。

推行产品系列化可以减少产品的品种数,用户的多种要求可以通过产品系列得到满足。例如,人的脚的尺寸是一个连续的量,但生产厂家却不能制造无限多不同尺码的鞋,只能生产一个尺码系列的鞋。顾客选用最接近其脚大小的鞋,便可满足使用要求。产品系列化导致品种数减少,从而导致零件数减少。

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可以直接减少零件的变化。标准化、通用化的零件可供不同的设计者选用。大家选用的结果,使零件变化减少,标准、通用的零件大量增加,从而可以组织大量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选用标准零件、通用零件多的产品,一般来说,其制造质量好,成本低。

推行成组技术,并不能直接减少零件的变化。成组技术是一种利用零件相似性来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方法。从设计属性和制造属性考虑,很多不同零件具有相似性。将相似零件归并成零件族,就可以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方法处理,从而减少重复工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改进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可见,成组技术并不是用来减少零件变化的,而是从现有的零件出发,发掘其相似性。但是,在运用零件分类编码系统设计零件时,可以减少零件的变化,设计者只要花几分钟时间对他所构思的零件进行编码,然后按编码去检索已有的设计。如果已有相近的设计,则不必重新设计新零件。这样不仅减少了设计工作量,而且促进了设计标准化。

VRP是一种崭新的面向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制造工程思想和方法。VRP从分析产生产

品“变化性”的根源入手,本着“以不变应万变”思想,变产品的多品种为零件、工艺的少品种;创造性地将产品成本分为“功能成本”、“变化成本”和“控制成本”,通过寻求三种成本间的平衡来达到控制产品成本、生产多样化产品的目的。它运用统计方法,区分产品中固定不变部分与变动部分,使变动部分尽可能减少;它研究各种组合技术,如基本部分加附加部分,公共模块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基本模块的组合方式,以简化设计。(二) 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

一般地说,系统柔性(System flexibility)是指系统处理外界变化的能力。生产系统柔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能适应不同的产品或零件的加工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加工的产品(零件)种类数越多,则柔性越好;二是指转换时间。加工不同零件之间的转换时间越短,则柔性越好。

要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可以采用两种办法:硬办法和软办法。硬办法是提高机床的柔性,软办法是采用成组技术。

为了提高机床的柔性,自五十年代起,人们一直在研究数控 (Numerical control, NC)机床。数控机床就是通过由数字、字符构成的指令程序控制工件加工的机床。通过改变指令程序来适应不同的工件的加工,比改变机床和工艺装备来适应不同工件的加工,要容易得多。因此,数控机床具有柔性。

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FMS)是70年代初出现的。FMS是由自动化物料传送系统联结起来的、在计算机控制下运行的一组数控机床构成的、能完成数个零件族加工的制造系统。FMS是为了弥补自动生产线和数控机床两者的不足而产生的。自动生产线生产率很高,但缺乏柔性,它适于大量大批生产类型。单台数控机床具有很高的柔性,但它的生产率很低,利用率一般也低于50%,它适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对于中等批量生产,两者都不太合适。FMS正是适应中等批量生产而出现的。

提高生产系统柔性采用的软办法,就是推行成组技术 (Group Technology,GT)。利用成组技术,将相似零件构成零件族,同族零件具有相似的制造属性或(和)设计属性,同族零件在一起加工可以减少机器的调整准备时间(Setup time),从而使生产系统能较快地从生产一种零件转向生产另一种零件。

值得提出的是,将硬办法与软办法相结合,“软硬兼施”,对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效果最好。不推行GT,FMS的利用率也不会高;采用GT,可使FMS的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

第四节生产过程的组织

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出产的全过程,通常包括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等待停歇过程和自然过程。

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的最基本部分。对于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一般可划分为毛坯制造、零件加工和产品装配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又可划分为若干工序。工序是工艺过程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对机械加工来讲,工序是在一个工作地上工人利用一次装卡所完成的加工作业。从生产管理角度,可以把零件从到达一个工作地(机床)到离开该工作地(机床)工人所从事的加工作业称作一道工序。因为从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上看,这样做已足够精确,按工艺上规定的工序安排生产是没有必要的。

检验和运输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应该尽可能缩短。等待停歇过程如属于制度规定,则是合理的;若由于组织管理不善造成,则应该消除。自然过程,如冷却、干燥、发酵、时效,是技术上要求的,是不可免的。

一、组织生产过程的原则

为了提高效率,现代化大生产必须遵循分工原则,实行专业化生产。组织生产过程的原则有两个:工艺专业化原则与对象专业化原则。

(一) 工艺专业化原则

按照工艺特征建立生产单位,称作工艺专业化原则。按工艺专业化原则,将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和工人放到一个厂房或一个区域内,这样构成诸如铸造厂、锻造厂、热处理厂、铸造车间、锻造车间、机械加工车间、热处理车间、车工工段、铣刨工段、……等生产单位。

按工艺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的优点是:

①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强;②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较高;③工艺及设备管理较方便。

缺点是:

①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运输次数多,运输路线长;②协作关系复杂,协调任务重;

③只能使用通用机床、通用工艺装备,生产效率低;④在制品量大,生产周期长。

(二) 对象专业化原则

按照产品(或零件、部件)建立生产单位,称作对象专业化原则。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将加工某种产品(零部件)所需的设备、工艺装备和工人放到一个厂房或一个区域内,这样构成诸如汽车制造厂、发动机分厂(车间)、电机车间、齿轮工段、曲轴工段、……等生产单位。

按对象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的优点是:

①可减少运输次数,缩短运输路线;②协作关系简单,简化了生产管理;③可使用专用高效设备和工艺设备;④在制品少,生产周期短。

缺点是:

①对品种变化适应性差;②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较差;③工艺及设备管理较复杂。

在实际生产过程的组织中,一般综合运用以上两个原则,以取两者的优点。应用形式有两种:

①在对象专业化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工艺原则,如锅炉厂的铸造车间、锻造车间。

②在工艺专业化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对象原则,如铸造厂的箱体造型工段、床身造型工段等。

二、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组织生产过程是企业内部的工作,它必须与外界需求相适应。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是要使生产过程保持连续性、比例性、平行性、均衡性(节奏性)与准时性。这些要求是现代化大生产所决定的,只有按这些要求去做,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一)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是指物料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且流程尽可能短,它包括空间上的连续性与时间上的连续性。时间上的连续性是指物料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运动,自始至终处于连续状态,没有或很少有不必要的停顿与等待现象。空间上的连续性要求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在空间布置上合理紧凑,使物料的流程尽可能短,没有迂回往返现象。

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在制品库存,加快资金的流转,提高资金利用率。

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首先需要合理布置企业的各个生产单位,使物料流程合理。其次,要组织好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投料、运输、检验、工具准备、机器维修等,使物料不发生停歇。

(二) 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是指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实行平行交叉作业。加工装配式生产使实现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成为可能。平行作业是指相同的零件同时在数台相同的机床上加工;交叉作业是指一批零件在上道工序还未加工完时,将已完成的部分零件转到下道工序加工。显然,平行交叉作业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

(三) 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是指生产过程各环节的生产能力要保持适合产品制造的比例关系。它是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果比例性遭到破坏,则生产过程必将出现“瓶颈”。瓶颈制约了整个生产系统的产出,造成非瓶颈资源的能力浪费和物料阻塞,也破坏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四) 生产过程的均衡性(节奏性)

生产过程的均衡性是指产品从投料到完工能按计划均衡地进行,能够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工作量。节奏性与均衡性的含义基本相同,只不过它的时间间隔取得较小。均衡性一般取月、旬、日,节奏性则以小时、分、秒计。节奏性一般用于大量大批生产。

生产不均衡会造成忙闲不均,既浪费资源,又不能保证质量。还容易引起设备。人身

事故。

保持生产过程的均衡性,主要靠加强组织管理。它涉及毛坯和原材料供应、设备管理、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乃至对职工的考核办法。

(五) 生产过程的准时性

生产过程的准时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阶段、各工序都按后续阶段和工序的需要生产。即,在需要的时侯,按需要的数量,生产所需要的零部件。准时性将企业与用户紧密联系起来。企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用户满意,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企业就生产什么样的产品;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何时需要,就何时提供。要做到让用户满意,企业的生产过程必须做到准时。只有各道工序都准时生产,才能准时地向用户提供所需数量的产品。 准时性是市场经济对生产过程提出的要求。从市场角度来审视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与均衡性,可以看出它们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与市场需求挂钩,追求连续性、平行性与均衡性是毫无意义的。在市场多变的情况下,比例性也只是一种永远达不到的理想状态,瓶颈出现永远是正常现象。

三、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移动方式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采用三种典型的移动方式,即顺序移动、平行移动和平行顺序移动。

(一) 顺序移动方式

一批零件在上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毕后才整批地转移到下道工序继续加工,这就是顺序 移动方式。采用顺序移动方式,一批零件的加工周期T 顺为:

(1.1)

式中,n — 零件加工批量;

t i — 第i 工序的单件工序时间;

m — 零件加工的工序数。

例1.1 如图1-3所示,已知n =4,t 1=10分钟,t 2=5分钟,t 3=15分钟,t 4=10分钟,则T 顺=4×(10+5+15+10)=160分钟.

M M M M ∑==m

i i t T n 1顺

0 T 顺 时间

图1-3 顺序移动方式

(二)平行移动方式

每个零件在前道工序加工完毕后,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去继续加工,形成前后工序交 工

M M M M

图1-4 平行移动方式

叉作业。这就是平行移动方式。采用平行移动方式一批零件的加工周期T 平为:

(1.2)

式中,t L 为最长的单件工序时间,其余符号同前。

将例1.1中单件工序时间代入,可求得T 平,如图1-4所示。

T 平=(10+5+15+10)+(4-1)×15=85 分钟

(三)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顺序移动方式零件运输次数少,设备利用充分,管理简单, 但加工周期长,平行移动方式加工周期短,但运输频繁,设备空闲时间多而零碎,不便利用。为了综合两者的优点,可采用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方式要求每道工序连续进行加工, 但又要求各道工序尽可能平行地加工。具体做法是:

①当t i <t i+1时,零件按平行移动方式转移;

②当t i ≥t i+1时,以i 工序最后一个零件的完工时间为基准, 往前推移(n -1)×t i+1作为零件在(i +1)工序的开始加工时间。(图1-5)

采用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一批零件的加工周期T 平顺为:

t t T L m i i n )1(1

?+=∑=平),min()1(11

11

t t t T j m j j m i i n n +?==∑∑??=平顺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习题答案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习题答案 3. 220,(1)(1),4,(,),0.5940, x y x y e e c F x y --<<+∞?--==? ? 其它 . 4. 2012.4(2),()0,X x x x f x ≤≤?-=??,其它201 2.4(34),()0,Y y y y y f y ≤≤?-+=? ? 其它. 5. ???=,0,4),(y x f ,),(其它G y x ∈???+=,0,48)(x x f X ,05.0其它<≤-x ?? ?-=, 0,22)(y y f Y 其它10<≤y . 6. (1) (|)(1),0,1,;,m m n m n P Y m X n C p p n m n -===-=≤否则(|)0P Y m X n ===; (2)(,)(1)/!,0,1,;,m m n m n n P Y m X n C p p e n n m n λλ--===-=≤否则(|)0P Y m X n ===. 7. 10. ⑴0y ≥时|0 ,(|)0 0,x X Y x e f x y x -≥?=?

11. ⑴放回抽样 ⑵ 不放回抽样 X 的条件分布律与上相同,再结合联合分布律可以看出: 放回抽样时独立,不放回抽样时不独立。 12. 1c = ; 当10x -<<时,|1/2,||(|)0, Y X x y x f y x -<-?=? ? 其它 ; 当| |1y <时,|1/(1||),1|| (|)0,X Y y x y f x y --<<-?=? ? 其它 . 13. ⑴ (2|2)5/16,(3|0)1/5P X Y P Y X ====== ; ⑶ ⑷ . ;0.375 . 16. ? ? ?<≥-=--00 ,0,)1()(6/3/z z e e z f z z Z . 17. ⑴(2)30 3!,()00,t T t t e f t t ->?=?≤? ;⑵(3)50()00,t T t t e f t t ->?=?≤?.

第一章 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素质教育的严格内涵 一、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 素质教育——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以促使知识深刻内化为关键,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以促进所有学生共有和特有精神品质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为目标的整个教育活动。 第一、它清晰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极其丰富复杂深刻的内涵,囊括了自素质教育提出以来整个教育研究过程形成的主要共识性观点。 第二、在有效汲取传统教育基本精髓的同时,又对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基础上把素质教育与以往各种教育从本质上区别开来,有助于化解和消除长期出现的各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困惑与思想迷惘。 第三、它从总体上为所有从事教育的人们今后“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指出了重要的努力目标、方向,也为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开辟了广阔了空间。 第四、它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外延——涵盖了一切有利于学生共有和特有精神品质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既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乃至国际教育,又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所有方面,还包括学生个体的各种修养、锻炼。 第二节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素质教育的基础)

一、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含义 所谓“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教育者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和素质形成的客观规律进行知识传授,既做到知识传授的全面性与丰富性,又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真正实现知识传授量与质的辩证统一。 (一)全面传授知识:授知对象全面;授知内容全面;授知途径、方法、手段的全面化。 (二)更有价值的知识 符合特定对象需求;着眼根本培养目标;考虑知识的一般意义 二、为何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 ①(信息化时代)知识泛滥;②(多元化时代)需求不一;③(时效化时代)精力时间有限;④(科学化时代)有益知识内化 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方法 (一)着眼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 把社会需要及其变化 结合学生特点 (二)立足系统地知识考察进行知识传授 (三)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再有价值的知识, 如果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教育活动就会徒劳无功;知识传授过程要力避单向、俗套、固定,应充分运用启发诱导、民主交流、互动研究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向学生传授有益于他们的素质形成提高的各种知识;不能局限于老师 固定的口耳传授,要极大地拓宽教育领域,开辟新的教育途径) 四、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要求: (一)牢固树立整体教育观

法律 ---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或法律的定义: 法的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法律”,通常那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以上使用。 广义的“法律”通“法”同义。 狭义的法律,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法律。 (二)法的特征 法的特征:指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所持有的属性。 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造法的两种形式。 2、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3、法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4、法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三)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指法的质的规定性,是法的内在、基本的物质精神因素的总和,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

要点: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经济基础对法具有决定作用。 二、法律价值和法律理念 (一)法律的价值 首先:法具有服务性价值,它确认和保护、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它确立规则,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其次:法本身还具有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价值、相对稳定相的价值、是国家权力运用公开化的价值等。只有当法律符合或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时,法律才有价值可言。 (二)法律的理念 法律的理念是对法律的本质、精神、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上的意识形态,它基于某种基本的法律制度而产生。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三、法律的形式和体系 (一)法律的形式 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是法律的主要形式。 规范性文件:国家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必修1 第一章 第一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A 组·基础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把一筐砖先竖直向上提升40 m ,然后水平移动30 m ,此过程中砖块的路程和位移大小为( ) A .路程大于70 m ,位移为50 m B .路程和位移都大于50 m C .路程为70 m ,位移为50 m D .路程和位移都是70 m 解析:由已知条件可知砖块的路程s =40 m +30 m =70 m ,位移x = 302+402 m =50 m ,C 正确. 答案:C 2.连淮扬镇铁路是江苏中部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该线北起连云港,经淮安、扬州至镇江,全长305 km ,设计区段列车速度为250 km/h ,在镇江五峰山处,以主跨1 120 m 悬索桥跨越长江,进入镇江新区.文中“305 km”和“250 km/h”分别指( ) A .路程 瞬时速度 B .路程 平均速度 C .位移 瞬时速度 D .位移 平均速度 解析:全长305 km 是列车运动轨迹的长度,为路程;设计时速250 km/h 为全程对应的最高时速,故为瞬时速度. 答案:A 3.(2017·河北定州中学模拟)为了传递信息,我国古代周朝形成邮驿制度,到宋朝时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邮递快慢等级.“金牌”一昼夜(24 h)行500里(1里=0.5 km),每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下面所列速度中与“金牌”的速度最接近的是( ) A .中学生步行的通常速度 B .人骑自行车的通常速度 C .高速公路上限制的最高车速 D .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 解析:“金牌”一昼夜t =24 h 的路程s =500里=250 km ,“金牌”的速度v =s t =250 km 24 h ≈10.4 km/h =2.9 m/s ;中学生步行的通常速度约为1 m/s ,与“金牌”速度不符,故A 错误;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3 m/s ,与“金牌”速度比较接近,故B 正确;我国规定高速公路车

第1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第一篇电阻电路

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1.1电路和电路模型 ?电路(electric circuit)是由电气器件互连而成 的电的通路。 ?模型(model)是任何客观事物的理想化表示,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要性能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抽象。 ?电路理论(circuit theory)为了定量研究电路的电气性能,将组成实际电路的电气器件在一定条件下按其主要电磁性质加以理想化,从而得到一系列理想化元件,如电阻元件、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等。

?由于没有任何一种实际器件只呈现一种电磁性质,而能把其它电磁性质排除在外,所以器件建模是有条件的,一种近似表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适用,条件变了,电路模型的形式也要作相应的改变。 ?电路分析(circuit analysis ),就是对由理想元件组成的电路模型的分析。虽然分析结果仅是实际电路的近似值,但它是判断实际电路电气性能和指导电路设计的重要依据。 如:不同工作频率下的电阻模型 R R C L

?当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其使用时的最高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波长时,可以无须考虑电磁量的空间分布,相应的电路元件称为集中参数元件。由集中参数元件组成的电路,称为实际电路的集中参数电路模型或简称为集中参数电路。描述电路的方程一般是代数方程或常微分方程。 ?如果电路中的电磁量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使得描述电路的方程是以时间和空间为自变量的代数方程或偏微分方程,则这样的电路模型称为分布参数电路。 电路集中化条件:实际电路的各向尺寸d远小于电路工作频率所对应的电磁波波长λ,即d

例1.1.1我国电力用电的频率是50Hz ,则该频率对应的波长8 /(310/50)km 6000km c f λ==?=可见,对以此为工作频率的实验室设备来说,其尺寸远小于这一波长,因此它能满足集中化条件。而对于数量级为103km 的远距离输电线来说,则不满足集中化条件,不能按集中参数电路处理。 例1.1.3对无线电接收机的天线来说,如果所接收到信号频率为400MHz ,则对应的波长为 8 6 /[310/(40010]m 0.75m )c f λ==??=因此,即使天线的长度只有0.1m ,也不能把天线视为集中参数元件。

第1章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1.设随机过程 +∞<<-∞=t t X t X ,cos )(0ω,其中0ω是正常数,而X 是标准正态变量。试求X (t )的一维概率分布 解:∵ 当0cos 0=t ω 即 πω)21(0+ =k t 即 πω)2 1 (10+=k t 时 {}10)(==t x p 若 0c o s 0≠t ω 即 πω)2 1 (1 0+≠ k t 时 当 0c o s 0>t ω时 ξπ ωωξd e t x X P t x F t x ? - = ??? ? ??≤=02cos 0 2 021cos ),( 此时 ()t e x t x F t x f t x 0c o s 2c o s 1 21,),(022ωπ ω? =??=- 若 0c o s 0

?? ?= ,2 ,cos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t t t X π 假定“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概率各为21。试确定)(t X 的一维分布函数)2 1 ,(x F 和)1,(x F ,以及二维分布函数)1,2 1;,(21x x F 解:(1)先求)21,(x F 显然?? ?=?????=???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10,2 1*2,2cos 21π X 随机变量?? ? ??21X 的可能取值只有0,1两种可能,于是 21 021= ??????=?? ? ??X P 2 1121=??????=??? ??X P 所以 再求F (x ,1) 显然?? ?-=??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2 1 2 cos (1)πX {}{}2 1 2)1(-1(1)====X p X p 所以 ???? ???≥<≤<=2 121- 2 1-1 0,1)(x x x x F (2) 计算)1,2 1 ;,(21x x F ?? ?-=??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2 1)1(, 1 0)2 1( X X ?????≥<≤<=??? ?? 11 102 1 00 21,x x x x F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和本质习题集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和本质 【真题回顾】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多选题】广义的教育包括()。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 D.全民教育 E.素质教育 3.一般而言,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社区教育 4.【多选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式主要有()。 A.互访 B.家长会 C.家长委员会 D.电话访问 5.【判断题】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X ) 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7.教育是()。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8.【多选题】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发展性 B.历史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9.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 A.依赖性 B.继承性 C.相对独立性 D.历史性 10.【判断题】因为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为此,教育不可能超前发展。(X )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1.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a )。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12【多选题】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abd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学校 D.教育影响 13.教育具有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这些是教育的(d)。 A.社会遗传功能B.人的培养功能 C.本体功能 D.社会功能 1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a)。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15.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c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16.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17.【多选题】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bc )。 A.沛西·能 B.米丁斯基 C.凯洛夫 D.利托尔诺 学说主张代表人物 18.【多选题】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abcd )。 A.无阶级性 B.为生产劳动服务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D.教育手段极其简单 E.在特定场所进行 19.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d)。 A.武士教育 B.绅士教育 C.僧侣教育 D.骑士教育 2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 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 21.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D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教育 D.军事体操教育 22.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于欧洲的(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 23.下列描述能够体现中国古代教育特点的是(B)。 A.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 C.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若即若离 24.“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古代社会教育具有(A )的特点。 A.等级性 B.专制性 C.刻板性 D.象征性

新梦想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公式法则

新梦想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公式法则 (全部背会) ?整式的乘法: 包括(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整式乘法法则: 1、同底数的幂相乘: 法则: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数学符号表示:a m.a n=a m+n(其中m、n 为正整数) 2、幂的乘方: 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数学符号表示:(a m)n=a mn(其中m、n为正整数) 3、积的乘方: 法则:积的乘方,先把积中各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等于积中各因式乘方的积。) 数学符号表示:(ab)n=a n b n(其中n为正整数) 4、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5、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6、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7、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 整式乘法运算: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一起作为积的因式. 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结合律和同底数的幂的运算法则完成的。 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的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是, 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如2a3·3a2=6a5,而不要认为是6a6或5a5. ②.相同字母的幂相乘,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乘法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然后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方法总结:在探究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时,是把某一个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这里再一次说明了整体性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第一章 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章一些基本概念 讲课之前问问大家EXCELL用得怎么样?会使用公式编辑吗? 调出上标、下标:工具→自定义→命令→格式→右边找到X2、X2拖出来 调出公式编辑器:工具→自定义→命令→插入→右边找到公式编辑器,拖出来 SPSS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的简称,是一种集成化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应用软件。SPSS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数据分析软件之一(SAS、SPSS和SYSTAT)。 §1.1 统计是什么? ?统计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归纳过程 ?站在一个路口,看到每过去20辆小轿车时,也有100辆自行车通过,而且平均每10个轿车载有12个人,于是,你认为小汽车和自行车在这个路口的运载能力为24:100 ?这是一个典型的统计思维过程 ?一般来说,统计先从现实世界收集数据(信息),如观测路口的交通,然后,根据数据作出判断,称为模型。模型是从数据产生的,模型也需要根据新的信息来改进。 ?不存在完美的模型,模型的最终结局都是被更能够说明现实世界的新模型所取代。统计学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的领域: 精算,农业,动物学,人类学,考古学,审计学,晶体学,人口统计学,牙医学,生态学,经济计量学,教育学,选举预测和策划,工程,流行病学,金融,水产渔业研究,遗传学,地理学,地质学,历史研究,人类遗传学,水文学,工业,法律,语言学,文学,劳动力计划,管理科学,市场营销学,医学诊断,气象学,军事科学,核材料安全管理,眼科学,制药学,物理学,政治学,心理学,心理物理学,质量控制,宗教研究,社会学,调查抽样,分类学,气象改善,博彩等。 ?一句话, ?统计学(statistics)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 ?以归纳为主要思维方式的统计,不是以演绎为主的数学。 ?统计可应用于各个不同学科,在有些学科已经有其特有的方法和特点;如生物统计(biostatistics)、经济计量学(econometrics)以及目前很热门的生物信息(bioinformation)和数据挖掘(Data Mining)的方法主体都是统计。 §1.2 现实中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概率和机会 ?从中学起,我们就知道物理学的许多定律,例如v=v0+at; F=ma等等 ?但是在许多领域,很难用如此确定的公式或论述来描述一些现象。 ?一些现象既有规律性又有随机性(randomness) ?肺癌患者中(主动或被动)吸烟的比例较大,这体现了规律性 ?而绝非每个吸烟的人都会患肺癌,这体现了随机性 ?再如,一般来说,白种人身材比黄种人要高些,这就是规律性 ?但对于具体的一个白人和一个黄种人,就很难说谁高谁矮了,这体现随机性 ?什么是概率(probability)?新闻中最常见的是“降水概率” ?从某种意义说来,概率描述了某件事情发生的机会。显然,这种概率不可能超过百分之百,也不可能少于百分之零。 ?概率是在0和1之间(也可能是0或1)的一个数,描述某事件发生的机会。 ?有些概率是无法精确推断的。比如你明天感冒的概率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和 ()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所谓学习资源,是指一切___________的来源。其中,___________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3、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4、国外现代教育技术在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的促进下兴起的。 5、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有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一切方面。 6、现代教育技术的___________理论可以为专业课程的调整服务。 7、模象直观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更为优越。

8、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_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二、选择题 1.在学习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 A.家长 B.教师 C.教材 D.教学经费 2.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播媒体技术的发展,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发展和() A.视觉教育的发展 B.视听教育的发展 C.教学机器的发展 D.小组学习的发展 3.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A.系统方法 B.直观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理想化方法 4.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将能() A.提供更好的实物直观 B.使视学教育正规化

C.使课堂教学正规化 D.使远距离教学正规化 5.在教学中出示实物的直观方式是属于()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语言直观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三、名词解释 1.现代教育技术 2.学习资源 3.教育规模 4.模象直观 5.实物直观 6.语言直观 四、简答题 1.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应注意哪几点? 2.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3.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现代教育技术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一、填空题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1 集 合 1.指出下列各命题的真假. (1)}1{1∈; (2)}1{1?; (3)}1{1=; (4)}1{}1{∈; (5)}1{}1{?; (6)}}1{,1{}1{∈; (7)}1{∈?; (8)}1{??; (9)}1{??; (10)?∈?; (11)???; (12)???. 解 命题)1(,(5),(6),(8),(9)和(11)为真命题,其余都是假命题. 2.设},,,,,,,{h g f e d c b a U =,},,,{h e c a M =,},,,,{g f e d a N =,求N M , N M ,N M \,M N \,''N M ,''N M . 解 },,,,,,{h g f e d c a N M = ;},{e a N M = ;},{\h c N M =; },,{\g f d M N =; },,,,,{''h g f d c b N M = ;}{''b N M = . 3.设B A ,是两个集合,若B A B A =,证明:B A =. 证明 假设B A B A =.则A B A B A B B A B A A ?=??=? .因此B A =. 4.设C B A ,,是三个集合,若C A B A =,C A B A =,证明:C B =. 证明 考察任意的B x ∈:若A x ∈,则由C A B A =可知C x ∈;若A x ?,则由C A B A =可知C x ∈.由此可见,C B ?.同理可证,B C ?.所以C B =. 5.证明下列三命题等价: (1)B A ?;(2)A B A = ;(3)B B A = . 证明 我们有 B A A B A A A A B A =??=?? B B A B B B A B A =??=? )( B A ??. 所以命题(1),(2)和(3)两两等价. 6.设C B A ,,是三个集合,证明: (1))(\\B A A B A =; (2)B A B A A =)\(\; (3))\()\()(\C A B A C B A =; (4))\()\()(\C A B A C B A =; (5))(\)()\(C A B A C B A =; (6))(\)()\()\(B A B A A B B A =. 证明 (1)对于任意的元素x ,我们有 )(\\B A A x B A x A x B x A x B A x ∈??∈??∈?∈且且. 所以)(\\B A A B A = (2)对于任意的元素x ,我们有 B A x B x A x B A x A x B A A x ∈?∈∈??∈?∈且且\)\(\.

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章 差不多概念和原理 复习方法指导 化学差不多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是化学思维的细胞,是化学现象的本质反映。就初中化学而言,概念繁多(有近百个),要较好地把握概念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弄清概念的来胧去脉,把握其要点,专门注意概念的关键词语。 2、要分清大致念和小概念,把握概念之间的区不和联系,把概念分成块,串成串,纵横成片,形成网状整体,融汇贯穿。 3、熟练地运用化学用语,准确表达化学概念的意义。 化学差不多原理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化学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要较好把握这些理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理论的要点和涵义。 2、抓住理论要点和实际咨询题的关系,注意理论指导实际,实际咨询题联挂理论。 3、加强练习,深化对理论联系实际的明白得。 知识结构梳理 专题1 物质的微观构成 一、中考复习要求 溶液 混合物 浓溶液 稀溶液 溶解度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 质量守恒定律 可溶性碱 不溶性碱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含氧酸盐 无氧酸盐 无氧酸 含氧酸 氧化物 酸 碱 盐 吸热现象 放热现象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原子结构简图 离子结构简图 元素符号 离子符号 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 化合价 物质 分类 变化 元素 原子 分子 离子 物质 游离态 化合态 化合物 纯洁物 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物理变化 化 学 变 化 组成结构 质子 电子 中子 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核 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溶剂 溶质

1、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不与联系,并能将它们进行区分。 2、会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讲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准确描述原子的构成,明白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从微观角度简单认识NaCl和HCl的形成过程。 二、基础知识回忆 自然界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差不多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 区不概念 保持物质性质的 微粒 是化学变化中的微粒带电的或 化学变 化中是 否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 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 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分,变 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发生 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单原子离子一样 不可分,但原子团构成的离子 可能分割成其它离子、原子或 分子。 是否独 立存在 能独立存在,构成物质并 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 变。 有些能独立存在,并直截了 当构成物质,且能保持物质 的化学性质不变。 阴阳离子共同构成物质。 构成 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通 过共用电子对形成。且纯 洁物中仅含有一种分子。 一样有、和核外 电子三种微粒构成。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子得 电子带电荷成为 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 电荷,成为离子。 所显电 性情形 电性电性 阴离子:带电荷 阳离子:带电荷 表示 方法 用〔分子式〕表示 用或原子结构示意 图表示。 分不以阴、阳离子符号或离子 结构示意图表示。 联系 在化学 反应中 的表现 在化学反应中原分子破裂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 分子原子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 表达 方法 均为微观粒子,既可讲个数,又可论种类。 基本 属性 体积,质量,差不多上在不断的,微粒之间有。同种微粒 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2、原子的结构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原子的质量。 质子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决定种类。 原子核①每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原中子②电荷。 ③决定同类元素中的不同种原子。

第一章 热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 热力学基本概念 英文习题 1. Expressing temperature rise in different units During a heating process, the temperature of a system rises by 10℃. Express this rise in temperature in K, ℉ and R. 2. Absolute pressure of a vacuum chamber A vacuum gage connected to a chamber reads 5.8 psi at location where the atmosphere pressure is 14.5 psi. Determine the absolute pressure in the chamber. 3. Measuring pressure with a manometer A manometer is used to measure the pressure in a tank. The fluid used has a specific gravity of 0.85, and the manometer column height is 55 cm, as shown in Fig.1-1. If the local atmospheric pressure is 96 kPa, determine the absolute pressure within the tank. 4. Measuring pressure with a multi-fluid manometer The water in a tank is pressurized by air, and the pressure is measured by a multi-fluid manometer as shown in Fig. 1-2. The tank is located on a mountain at an altitude of 1400 m where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is 85.6 kPa. Determine the air pressure in the tank if h 1=0.1 m, h 2=0.2 m, and h 3=0.35 m. Take the densities of water, oil, and mercury to be 1000 kg/m 3, 850 kg/m 3, and 13 600 kg/m 3 respectively. 5. Effect of piston weight on pressure in a cylinder The piston of a vertical piston-cylinder device containing a gas has a mass of 60 kg and a cross-sectional area of 0.04 m 2, as shown in Fig.1-3. The local atmosphere pressure is 0.97 bar, and the 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is 9.81 m/s 2. (a) Determine the pressure inside the cylinder. (b) If some heat is transferred to the gas and its volume is doubled, do you expect the pressure inside the cylinder to change? 6. Burning off lunch calories A 90-kg man had two hamburgers, a regular serving of French fries, and a 200-ml Coke for lunch. Determine how long it will take for him to burn the lunch calories off (a) by watching TV and (b) by fast swimming. What would your answers be for a 45-kg man? 7. Burning of a candle in an insulated room A candle is burning in a well-insulated room. Taking the room (the air plus the candle) as the system, determine (a) if there is any heat transfer during this FIGURE 1-1 FIGURE 1-2 FIGURE 1-3 FIGURE 1-4

第1章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1章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及其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机理的一门专门学科。本章叙述在以后章节中经常用到的一些基础知识,对于其它基础内容在本科的流体力学或水力学中已作介绍,这里不再叙述。 1.1 连续介质与流体物理量 1.1.1 连续介质 流体和任何物质一样,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与分子之间是不连续而有空隙的。例如,常温下每立方厘米水中约含有3×1022个水分子,相邻分子间距离约为3×10-8厘米。因而,从微观结构上说,流体是有空隙的、不连续的介质。 但是,详细研究分子的微观运动不是流体力学的任务,我们所关心的不是个别分子的微观运动,而是大量分子“集体”所显示的特性,也就是所谓的宏观特性或宏观量,这是因为分子间的孔隙与实际所研究的流体尺度相比是极其微小的。因此,可以设想把所讨论的流体分割成为无数无限小的基元个体,相当于微小的分子集团,称之为流体的“质点”。从而认为,流体就是由这样的一个紧挨着一个的连续的质点所组成的,没有任何空隙的连续体,即所谓的“连续介质”。同时认为,流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例如密度、速度、压强和能量等,具有随同位置而连续变化的特性,即视为空间坐标和时间的连续函数。因此,不再从那些永远运动的分子出发,而是在宏观上从质点出发来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从而可以利用连续函数的分析方法。长期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利用连续介质假定所得出的有关流体运动规律的基本理论与客观实际是符合的。 所谓流体质点,是指微小体积内所有流体分子的总体,而该微小体积是几何尺寸很小(但远大于分子平均自由行程)但包含足够多分子的特征体积,其宏观特性就是大量分子的统计

平均特性,且具有确定性。 1.1.2 流体物理量 根据流体连续介质模型,任一时刻流体所在空间的每一点都为相应的流体质点所占据。流体的物理量是指反映流体宏观特性的物理量,如密度、速度、压强、温度和能量等。对于流体物理量,如流体质点的密度,可以地定义为微小特征体积内大量数目分子的统计质量除以该特征体积所得的平均值,即 V M V V ??=?→?'lim ρ (1-1) 式中,M ?表示体积V ?中所含流体的质量。 按数学的定义,空间一点的流体密度为 V M V ??=→?0 lim ρ (1-2) 由于特征体积' V ?很小,按式(1-1)定义的流体质点密度,可以视为流体质点质心(几何点)的流体密度,这样就应予式(1-2)定义的空间点的流体密度相一致。为把物理概念与数学概念统一起来,方便利用有关连续函数的数学工具,今后均采用如式(1-2)所表达的流体物理量定义。所谓某一瞬时空间任意一点的物理量,是指该瞬时位于该空间点的流体质点的物理量。在任一时刻,空间任一点的流体质点的物理量都有确定的值,它们是坐标点 ),,(z y x 和时间t 的函数。例如,某一瞬时空间任意一点的密度是坐标点),,(z y x 和时间 t 的函数,即 ),,,(t z y x ρρ= (1-3) 1.2 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有拉格朗日(Lagrange )法和欧拉(Euler )法。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练习题 1. 将一枚均匀的硬币抛两次,事件C B A ,,分别表示“第一次出现正面”,“两次出现同一面”,“至少有一次出现正面”。试写出样本空间及事件C B A ,,中的样本点。 2. 在掷两颗骰子的试验中,事件D C B A ,,,分别表示“点数之和为偶数”,“点数之和小于5”,“点数相等”,“至少有一颗骰子的点数为3”。试写出样本空间及事件 D C B A BC C A B A AB ---+,,,,中的样本点。 3. 以C B A ,,分别表示某城市居民订阅日报、晚报和体育报。试用C B A ,,表示以下事件: (1)只订阅日报; (2)只订日报和晚报; (3)只订一种报; (4)正好订两种报; (5)至少订阅一种报; (6)不订阅任何报; (7)至多订阅一种报; (8)三种报纸都订阅; (9)三种报纸不全订阅。 4. 甲、乙、丙三人各射击一次,事件321,,A A A 分别表示甲、乙、丙射中。试说明下列事件所表示的结果:2A , 32A A +, 21A A , 21A A +, 321A A A , 313221A A A A A A ++. 5. 设事件C B A ,,满足Φ≠ABC ,试把下列事件表示为一些互不相容的事件的和: C B A ++,C AB +,AC B -. 6. 若事件C B A ,,满足C B C A +=+,试问B A =是否成立举例说明。 7. 对于事件C B A ,,,试问C B A C B A +-=--)()(是否成立举例说明。 8. 设 31)(=A P ,21 )(=B P ,试就以下三种情况分别求)(A B P : (1)Φ=AB , (2)B A ?, (3) 81 )(=AB P . 9. 已知41)()()(===C P B P A P ,161)()(==BC P AC P ,0 )(=AB P 求事件C B A ,,全 不发生的概率。 10. 每个路口有红、绿、黄三色指示灯,假设各色灯的开闭是等可能的。一个人骑车经过三个路口,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A “三个都是红灯”=“全红”; =B “全绿”; =C “全黄”; =D “无红”; =E “无绿”; =F “三次颜色相同”; =G “颜色全不相同”;

高等代数教(学)案第一章基本概念

第一章 基本概念 一 综述 1.本章是本门课程所需要的最基本概念(集合、映射、整数的一些性质、数环和数域)和方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所需位置不同,可根据课时安排及进度分散处理.如集合、整数的一些整除性质、数学归纳法、数环和数域可先讲,映射可放在线性空间前讲. 2.从内容上讲,除集合中的卡氏积的概念及数环、数域的概念外,其它内容是学生在中学数学当中熟知的,只不过是将有关内容的系统化、理论化(如整数的整除性、映射、数学归纳法,其在中学中熟知其一些事实,今在理论上加以严密论证). 3.新的知识点是集合的卡氏积、数环、数域的概念,数学归纳法作为定理的论证. 4.学习本部分的难点是:从概念出发进行推理论证,这需要从具体例子引导训练,逐步培养.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在于所有基本概念,特别是引入的新概念. 2. 难点是可逆映射、整数的整除性、数学归纳法本身的证明. 1.1 集 合 一 教学思考 1.集合可以作为不定义的概念来处理,有些教材上给出了一个简单刻化. 2.确定一个集合A,就是要确定哪些是集合的元素,哪些不是集合的元素.说明一个集合包含哪些元素时,常用“列举法”、“示性法”(描述法). 3.中学代数大部分的内容是计算,因此一开始遇到证明题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此需注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这里应通过证明“集合相等”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4.为稍拓宽知识,可讲解一下补集、幂集等概念. 二 重点、要求 1.重点、难点:卡氏积的概念及从概念出发(集合相等、子集等)进行推理. 2.要求:使学生了解有关集合的刻化及运算,培养推理能力. 三 教学过程 1.集合:简称集,在此是一个不定义的原始概念,通常可给出如下描述性的解释:即所谓集合,是指由某些确定的事物(或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组成的集体.其中每个事物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常用大写字母A 、B 、C K 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 、b 、c K 表示集合的元素. 若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记作A a ∈,或者说A 包含a. 若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记作a ?A,或者说A 不包含a. 常采用两种方法: (1)列举法:列出集合的所有元素(包括利用一定的规律列出无限集)的方法.如{ }K ,3,2,1=A . (2)示性法(描述法):给出集合所具有的特征性质.如{} 043|2=-+=x x x B 表示方程0432=-+x x 的解集. 2.集合的分类(按所含元素的个数分): 有限集:只含有有限多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由无限多个元素组成的集合.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Φ表示. 约定: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3.集合间的关系: (1) 设A 、B 是两个集合. 子集:若A 的每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即若""B x A x ∈?∈?) .记作B A ?(读作A 属于B );或者A B ?(读作B 包含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