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本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615.00 KB
- 文档页数:11
工程热力学第一章基本概念1-1绝热刚性容器内的气体通过阀门向气缸充气。
开始时气缸内没有气体,如图1.1所示。
气缸充气后,气体推动气缸内的活塞向上移动,如图1.2所示。
设管道阀门以及气缸均可认为是绝热的。
若分别选取开口系统与闭口系统,试说明它们的边界应该如何划定?这些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功量与热量又如何?解:(1)若以容器内原有的气体作为分析对象,属于闭口系统。
容器放气前,边界如图1.1中的虚线所示。
放气后边界如图1.2中的虚线所示。
气体对活塞作的功W是闭口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功量。
气体通过活塞与外界交换的热量Q是此闭口系统的传热量。
图1.1 图1.2图1.3 图1.4(2)若以容器放气后残留在容器内的气体作为分析对象,同样也是闭口系统。
这时放气前的边界如图1.3中的虚线所示。
放气后的边界如图1.4的虚线表示。
残留气体对离开容器的那部分放逸气体所作的功,是本闭口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功,残留气体与放逸气体之间交换的热量是本系统的传热量。
(3)类似地若以放逸气体为分析对象,同样也是闭口系统。
其边界将如图1.3和图1.4中的点划线所示。
此闭口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功量除了与残留气体之间的功量(大小与第二种情况的相同,方向相反)外,还应包括对活塞所作的功。
同样,除了与残留气体之间的传热量(大小与第二种情况的相同,方向相反)外,还应包括通过活塞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4)若以容器或气缸为分析对象,则均属开口系统,容器的壁面或气缸与活塞的壁面为其边界。
前者以对放逸气体作出的流动功与传热量为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功量与热量,后者以对活塞及管道内气体的功量与热量为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功量与热量。
1-2温度为100℃的热源,非常缓慢地把热量加给处于平衡状态下的0℃的冰水混合物,试问:1、冰水混合物经历的是准静态过程吗?2、加热过程是否可逆?解:此热力过程为准静态过程,因为此热力过程的弛豫时间很短,热源非常缓慢地把热量加给冰水混合物,则冰水混合物重建热力平衡的时间远远小于传热过程对冰水混合物平衡状态的破坏,所以可以近似地把此热力过程看作是准静态过程。
初中化学第⼀章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中化学第⼀章复习第⼀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例⼦如:空⽓分离法制氧⽓,⽯油分馏,固体NaOH潮解,浓硫酸吸⽔,浓盐酸挥发,活性炭吸附⽓体,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的形状变化。
化学变化例⼦如:晶体失去结晶⽔,风化,⽆⽔硫酸铜变成蓝⾊晶体,⽣⽯灰吸⽔,NaOH吸收⼆氧化碳变质,煤的⼲馏,物质分解,燃烧,物质之间相互反应,钢铁⽣锈、⾷物腐败、酸碱指⽰剂变⾊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例⼦如:状态,⽓味,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熔点,沸点,硬度,颜⾊、密度。
化学性质例⼦如;不稳定性,稳定性,酸性,碱性,中性,脱⽔性,可燃性,腐蚀性,活泼性,不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毒性。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合反应—由⼆种或⼆种以上的物质⽣成另⼀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种物质⽣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置换反应—由⼀种单质跟⼀种化合物反应,⽣成另⼀种单质和另⼀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化合反应(⼏合⼀或多变⼀)(A+B→AB)分解反应(⼀分⼏或⼀变多)(AB→A+B)常见能分解的物质如:H2O ,H2CO3,C u(O H)2,F e(O H)3,CaCO3,KClO,3NH4HCO3,C u2(O H)2C O3置换反应(单+化→单+化)(A+BC→AC+B);注意:根据⾦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的⾦属能把排在后⾯的⾦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或置换酸中的氢,铁在置换反应中⽣成亚铁盐。
复分解反应(化+化→化+化)(AB+CD→AD+CB)注意:复分解反应发⽣在酸,碱,盐之间。
⽣成物中必须有沉淀、⽓体、⽔⽣成。
第一章:静力学基本概念1、只限物体任何方向移动,不限制物体转动的支座称()支座。
A:固定铰B:可动铰C:固定端D:光滑面【答案】A2、只限物体垂直于支承面方向的移动,不限制物体其它方向运动的支座称()支座。
A:固定铰B:可动铰C:固定端D:光滑面【答案】B3、既限制物体任何方向运动,又限制物体转动的支座称()支座。
A:固定铰B:可动铰C:固定端D:光滑面【答案】C4、平衡是指物体相对地球()的状态。
A、静止B、匀速运动C、匀速运动D、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5、如图所示杆ACB ,其正确的受力图为()。
A、图AB、图BC、图CD、图D【答案】A6.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
A.刚体B.变形体C.任意物体D.由刚体和变形体组成的系统【答案】A7.在下列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是()。
A.二力平衡原理 B.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C.力的可传性原理 D.作用与反作用定理【答案】C(C )(D)(A )D8.柔索对物体的约束反力,作用在连接点,方向沿柔索()。
A.指向该被约束体,恒为拉力B.背离该被约束体,恒为拉力C.指向该被约束体,恒为压力D.背离该被约束体,恒为压力【答案】B9.图示中力多边形自行不封闭的是()。
A.图(a)B.图(b)C.图(b)D.图(d)【答案】B10.物体在一个力系作用下,此时只能()不会改变原力系对物体的外效应。
A.加上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B.去掉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C.加上或去掉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D.加上或去掉另一平衡力系【答案】D11.物体系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应是()。
A.等值、反向、共线B.等值、反向、共线、同体C.等值、反向、共线、异体D.等值、同向、共线、异体【答案】C12.由F1、F2、F3、F4构成的力多边形如图所示,其中代表合力的是()。
A.F1B.F2C.F4D.F3【答案】C13.物体受五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而平衡,其力多边形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答案】C14.物体受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而平衡,其力多边形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答案】A15.物体受四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而平衡,其力多边形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答案】B16.物体受六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而平衡,其力多边形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答案】D17.物体受七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而平衡,其力多边形是()A.三角形B.七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答案】B18.物体受八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而平衡,其力多边形是()A.八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答案】A19.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