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8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血管性肿瘤,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其主要特征是出生后早期快速增殖,该时期的病理特征主要是内皮细胞的增生,一年以后婴幼儿血管瘤可自发性缓慢消退。
具体的临床表现是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一周到一个月内出现病变,初期病变部位稍白,后出现一小红点;小红点快速长大,呈鲜红色,草莓状,可凸起于皮面,也可呈斑片样,与周围皮肤平齐,如瘤体生长于头皮,瘤体部位可出现毛发生长受限。
瘤体在患儿3〜6个月常快速增殖,迅速扩大,常发生于头部、面部及颈部,影响外观,如瘤体表面张力过大,常发生破溃,形成创面。
患儿 1 岁以后瘤体生长缓慢,称消退期,消退期婴幼儿血管瘤瘤体颜色转暗红色,瘤体表面张力降低。
通常到患儿5〜7 岁,婴幼儿血管瘤才会完全消退,遗留灰白色包块,有的呈囊状下垂,如位于头面部常需要手术治疗改善外观。
大部分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可以依据典型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做出诊断。
据推测,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率为3%〜10%。
婴幼儿血管瘤作为良性白限性肿瘤,虽然具有自限性,但是仍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引发溃疡,继发外形毁损、疼痛和功能障碍。
如眼睑、眶部的瘤体有可能影响眼睑的功能;乳腺部位的瘤体如侵犯深部的腺体组织,有可能影响患儿的腺体发育。
部分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但消退后局部往往遗留红斑、色素改变、毛细血管扩张、萎缩性瘢痕和纤维脂肪组织赘生物等,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的容貌或形体美观。
等待观察期问,血管瘤,尤其是?人颈部血管瘤给生长发育期患儿及家长带来的社会、心理伤害显而易见。
另外,约10% 的血管瘤生长快速,如不积极处理,可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呼吸道阻塞,影响视力,血管瘤发生溃疡、感染、出血,影响美观,等,少数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除生长在隐蔽部位,体积较小或处于稳定状态的血管瘤可以“等待观察”外,其他情况下均需要积极治疗,治疗越早,美容和功能效果越好。
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目前口服普萘洛尔是临床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其他的治疗方案为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595 染料激光治疗,外科手术切除,外用药物治疗如外用普萘洛尔乳膏,等,以及封闭治疗,如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聚桂醇类药物,或者是瘤体内注射尿素;低温冷冻治疗、放射治疗等。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374例疗效评价卫风蕾;孙玉婵;牛红喜;任杰【摘要】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ropranolol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fantile hemangioma. Methods:Three hundred and seventy-four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ropranolol. Initia-ting doseof propranolol was 0.5 mg/kg, twice a day and the dose was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of the baby and the changes of the tumors. The dose increased to 1. 0~2. 0 mg/kg•d during 3~7 days, for 1~9 months. Results:The size of tumors was reduced by 0~25% in 17 (5.04%) patients,by 26%~50% in 69 (20.47%), by 51%~75% in 90 (26.71%) and by 76%~100% in 161 (47.78%). There were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Propranolol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目的::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374例婴幼儿血管瘤口服普萘洛尔,起始剂量0.5 mg/kg,每日2次,根据体重、血管瘤瘤体变化调整剂量,3~7天增至治疗剂量1.0~2.0 mg/kg•d,疗程1~9个月。
普萘洛尔治疗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通过对普萘洛尔治疗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评估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我科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27例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增生期血管瘤的患儿资料,根据病灶大小及颜色变化评估疗效,观察患儿精神、食欲、睡眠、胃肠道反应情况,并检测服药前后患儿的心率、血糖、肝肾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经过8周治疗,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0例;患儿精神、睡眠无明显变化,偶有患儿出现腹泻、食欲不振等现象,可自行缓解,无严重胃肠道反应;患儿服药前与服药后1h心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血糖和肝肾功能变化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有效性高,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血管瘤婴幼儿普萘洛尔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10%[1]。
其治疗方法众多,主要包括: 手术切除、冷冻治疗、放射与放射性核素治疗、激光治疗、注射治疗、外用药物治疗及口服激素治疗等。
但均存在一定不足或不良反应。
自从法国医师Léauté-Labrèze等于2008年在《新英格兰医学》上首次介绍普萘洛尔(propranolol)用于血管瘤的治疗后[2],开创了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先河。
从2010年5月开始,笔者应用普萘洛尔治疗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27例年龄在1岁以内的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患儿,表现为出生后数天至数周出现针尖样红点或片状红斑,之后出现斑片扩大或皮下质软肿物有迅速生长病史,肿物表面呈草莓状或淡蓝色,压之退色。
其中男8例,女19例,年龄36天~11个月,平均为3.2个月,体重3.8~9.2kg,平均为5.92kg。
皮损部位:头颈部20例,四肢4例,躯干2例,会阴部1例。
1.2方法1.2.1选用药物:盐酸普萘洛尔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英语名:Propranolol Hydrochloride Tablets,主要成份:盐酸普萘洛尔,规格:10mg。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60例临床观察目的通過临床观察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及风险性。
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2年7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各30例,通过门诊随访观察,比较两组颌面部血管瘤大小及颜色变化,同时检测治疗组服用普萘洛尔前后患儿的心率、血压、血糖、肝肾功能变化。
结果经过近6个月的走访临床观察,治疗组中较好21例,效果一般9例,无效0例,观察组中效果较好1例,效果一般6例,无疗效23例,同时观察到治疗组中患儿治疗前后1 h 的心率有一定变化,其余血压、血糖、肝肾功能变化等指标无明显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标签:普萘洛尔;血管瘤;临床疗效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在低体重新生儿中的发病率高达22%[1],多数学者认为,对生长迅速的血管瘤应进行积极干预以减轻其不良影响。
普萘洛尔作为药物治疗血管瘤的一种新选择,自2008年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
本研究收集2010年7月~2012年7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30例予口服普萘洛尔进行治疗,以探讨其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血管瘤患儿为增生期,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男女比例为1:1,年龄均在2个月~3岁之间,体重4.2~10.5 kg,平均7.6 kg,排除标准:患先天性心脏病、窦性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房室传导阻滞等疾病的患者。
1.2研究方法观察组采用门诊随访,1~2个月复诊一次,测量颌面部血管瘤大小、颜色及张力变化。
治疗组采取以下措施:治疗前常规检查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血糖及心电图,测量患儿生命体征及体重,并向患儿家属告知普萘洛尔的安全性及相关风险,普萘洛尔的治疗剂量为1.5 mg/kg,按照体重计算个体服用剂量,每日早起服用,疗程共6周。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护理探究【摘要】目的:研究婴幼儿血管瘤用普萘洛尔的有效护理措施与效果。
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科接诊血管瘤婴幼儿40名,都口服普萘洛尔。
随机均分2组。
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对比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针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0.0%,比对照组20.0%低,P<0.05。
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100.0%,比对照组80.0%高,P<0.05。
针对家长满意度,研究组100.0%,比对照组80.0%高,P<0.05。
结论:于婴幼儿血管瘤普萘洛尔治疗中用综合护理,利于并发症的预防,疾病的控制,家长满意度的改善。
【关键词】血管瘤;护理措施;普萘洛尔;效果临床上,婴幼儿血管瘤十分常见,乃血管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女孩,且肿瘤通常位于头颈部,可对患儿器官功能与体表美观度造成影响[1]。
目前,普萘洛尔乃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种常见治疗药物,但为能确保疗效,还应予以患儿精心的护理。
本文选取40名血管瘤婴幼儿(2020年1月-2020年12月),旨在分析婴幼儿血管瘤口服普萘洛尔期间的有效护理措施,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科接诊血管瘤婴幼儿40名,随机均分2组。
研究组女生14名,男生6名,年纪在1-11个月之间,平均(5.04±0.91)个月;体重在7-13kg之间,平均(9.69±1.25)kg;病灶位于四肢者7名,头部者8名,腹部者5名。
对照组女生15名,男生5名,年纪在1-12个月之间,平均(5.13±0.95)个月;体重在6.5-14kg之间,平均(9.93±1.08)kg;病灶位于四肢者8名,头部者9名,腹部者3名。
患儿资料完整,精神正常,无药敏史。
2组年纪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2](1)先天性心脏病者。
(2)急性心力衰竭者。
(3)肺炎者。
(4)过敏性鼻炎者。
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冯进云;饶国洲;彭振辉【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1(20)10【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w -dose propranolol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s. Methods A total of 23 infants (6 males and 17 females) with proliferative hemangiomas were treated with propranolol. Propranolol was orally administered at 0.5 to0.75 mg/kg/day.The total time of therapy was 1 month to 9 months.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edication was evaluated after finishing treatment. Results Response to propranolol therapy was excellent in 6 patients (26.1%),good in 9 patients (39.1%), fair in 8 patients (34.8%) and none poor. Mild adverse effects were noted in 8 patients(34.8%), including heart rate gently slowing (34.8%), mild sleep disorder (8.7%) and diarrhea (4.3%).The adverse effects disappeared within one week of their occurrence, needing no special handling. Safety evaluation of therapy showed safe in 15 patients (65.2%),relative safe in 8 patients (34.8%). Conclusions Lowdose propranolol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for infantile hemangiomas, with only limited and mild side effects.%目的:探讨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23例(男6例,女17例),口服普萘洛尔0.5~0.75 mg/(kg·d),疗程1~9个月,并进行疗效评定和安全性评价.结果:疗效评定:优6例(26.1%),良9例(39.1%),中等8例(34.8%);不良反应包括:心率轻度减慢8例(34.78%),睡眠障碍2例(8.7%),腹泻1例(4.3%).不良反应轻,均1周内自行消失;安全性评定:15例为安全,8例为比较安全.结论: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较好.【总页数】3页(P1584-1586)【作者】冯进云;饶国洲;彭振辉【作者单位】深圳市儿童医院皮肤科广东深圳 518026;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医学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陕西西安 7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2.2【相关文献】1.小剂量口服联合外涂普萘洛尔与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随机对照研究[J], 黄建强;陈剑伟;许靖熠;张再重;陈淑明;黄庆锦;王烈;黎成金2.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特殊部位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J], 马志兵;金培生;张爱君;陶常波;李雪阳;沈才齐;郭艳萍;王静3.小剂量口服联合外涂普萘洛尔与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对比 [J], 周振宇;郑礼帆;田小银4.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的分析与研究 [J], 肖富福;田克强;罗克勍;谢鋆晖;曾汶;张相民5.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J], 肖富福;田克强;罗克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通过查找文献来了解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动态观察患儿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草莓状血管瘤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血管瘤婴儿普萘洛尔护理婴儿血管瘤是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的良性肿瘤。
其发生率约为1%~12%[2]。
20%的婴儿血管瘤因其显著的生长性,或者侵犯、影响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威胁婴幼儿的生命而需要临床解决。
目前治疗婴儿血管瘤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激光、冷冻等,主要的治疗药物有皮质激素、干扰素、长春新碱等。
不同的药物疗效不一,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观察及护理一疗效观察1.治疗前均排除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急性心衰等普萘洛尔治疗禁忌证。
将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可能不良反应告知家属,征得家属同意并签署同意书,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
2.普萘洛尔的用法剂量:1~1.5 mg·k91·d~,每日2~3次,口服。
住院观察1周,监测患儿一般生命体征,每H复查空腹血糖。
无不良反应者,由患儿家属负责院外继续药物治疗,嘱其每日清晨监测患儿脉搏。
4.普萘洛尔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其作为血管收缩剂通过下调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及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
[6]5.随访动态观察血管瘤面积、质地及颜色变化并做记录;每两周定期复查患儿心电图、血常规、生化,监测药物治疗不良反应。
多数患儿在口服普萘洛尔1周内血管瘤的颜色出现改变,颜色变暗,同时,质地变软。
面积大小的改变多出现在颜色及质地发生改变。
6.停药标准用药后血管瘤停止生长、稳定并消退完全;用药满9个月者。
普萘洛尔治疗伴卵圆孔未闭婴幼儿血管瘤9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伴有卵圆孔未闭临床疗效。
方法 9例并发卵圆孔未闭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第一天剂量0.5mg/Kg/天,分三顿口服。
第二天剂量1.0mg/Kg/天,分三顿口服。
第三日以后2.0mg/Kg/天,分三顿口服。
每周根据体重调整药物剂量。
每半月复诊,观察血管瘤体大小、颜色、质地变化并记录。
3月至半年后复查心脏B超,通过数值观察卵圆孔闭合情况。
结果 9例患儿1岁时6例卵圆孔闭合,3例卵圆孔未闭裂隙缩小。
9例患儿瘤体均不同程度缩小,7例达到消失。
发现四肢冰凉、睡眠时间增加、心率减慢、加重感冒症状等不良反应,均未给予特殊处理,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口服安全记量普萘洛尔治疗伴卵圆孔未闭婴幼儿血管瘤,在治疗血管瘤时不阻碍卵圆孔闭合,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血管瘤;卵圆孔未闭;普萘洛尔;婴儿婴幼儿血管瘤为婴幼儿期常见的良性病变,具有增生、稳定、消退自然病程,有自限性,具有以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新生毛细血管形成为主的病理基础。
其中部分婴幼儿伴发卵圆孔未闭。
在伴发卵圆孔未闭的婴幼儿中开展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工作是临床中需要面对的问题,现将我科收的婴幼儿血管瘤中部分患有卵圆孔未闭,现将口服β—阻滞剂心得安治疗伴有卵圆孔未闭婴幼儿血管瘤临床追踪观察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儿均为本院就诊病人。
2012年至2015年12月,在就诊的婴幼儿血管瘤中有9例伴有卵圆孔未闭,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42天至7个月,平均年龄3.7个月。
部位:腮腺4例、下唇3例、颞部1例、颈部1例。
按Waner和Suen分类,浅表型1例、深部4例、混合型4例、按家属提供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诊断。
瘤体面积1×1㎝²~5×4㎝²。
1.2入选标准卵圆孔未闭在4mm之内,其中1例患儿待到4月龄复查心脏B超后进入治疗中。
普萘洛尔片剂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6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普萘洛尔片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68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普萘洛尔片剂治疗,动态性观察和记录治疗后患儿血管瘤颜色、体积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随访24个月,统计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
结果:治疗后68例患者中近期疗效达到Ⅵ级者42例,Ⅴ级14例,Ⅳ级5例,Ⅲ级3例,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后24个月,所有患儿的疗效均达到了Ⅴ或以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但症状较轻微,未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结论:对婴幼儿血管瘤患儿采用普萘洛尔片剂治疗,所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普萘洛尔片剂;不良反应;效果观察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良性血管肿瘤,其发病率约为10%,可发生于患儿全身各处,颈面部居多。
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多认为该病与血管内皮细胞、周围基质细胞异常增殖有关。
婴幼儿血管瘤的特点在于自限性,少数患儿病情发展为感染、坏死、出血、溃疡或功能障碍。
普萘洛尔片剂口服是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方法,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但是在剂量使用、加量方法、疗程等标准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1]。
为此,本文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68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了普萘洛尔片剂口服治疗的相关资料,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68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其中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40例,年龄2—24个月,平均年龄(4.5±0.5)个月。
发病部位:头皮5例,躯干12例,颈面部23例,四肢11例,会阴部2例,多发15例。
经体格检查、CT检查、超声检查,所有患儿均确诊为婴幼儿血管瘤疾病[2],纳入标准:治疗前均未采用其他方法治疗;瘤体位于面部、生殖器官、四肢等处,影响了周围脏器生长;瘤体生长迅速,影响外观;瘤体表面溃疡或出血。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并发症分析目的:分析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并发症,评估其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2013年1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213例婴幼儿血管瘤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观察患儿心率及血压波动在可耐受范围内,57例(26.8%)患儿出现血糖下降(最低者2.1mmol/L,平均3.3lmmol/L),其中并发多次血糖下降者30例(14.1%);其他并发症:有睡眠改变47例(22.1%)、食欲下降29例(13.6%),大便性状改变者53例(24.9%)。
绝大多数患儿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出现并发症多为暂时且无明显后遗症。
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性较高,且可获得满意疗效。
标签:血管瘤;普萘洛尔;并发症;后遗症;疗效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及1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率达l%-lO%,女性发病率较高,好发于头颈部。
2008年,法国学者首次报道了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良好疗效,成为近年来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最重要进展。
此后,普萘洛尔逐渐被推广应用于治疗IH,特别是对于有并发症者,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可。
对此,笔者总结分析近年来科室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婴幼儿血管瘤的病例资料,并对其治疗的并发症进行评价,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1.1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依据国际脉管协会(ISSV A)制定的诊断分类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彩超或MRI检查明确诊断为血管瘤。
排除标准:处于消退期且不影响功能者,或存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禁忌证者。
1.2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2月在笔者科室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213例,男86例,女127例。
单个瘤体最大18.Ocm×12.Ocm×2.Ocm、最小0.5cm×0.3cm×0.2cm(最长径×最宽径×厚度,均为彩超测量大小),年龄20d-30个月,平均3.7个月;患儿体重2.5-13.Okg,平均体重6.lkg。
【头条】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最佳用量及疗程法国等多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以3 mg·kg-1·d-1剂量口服普萘洛尔持续6个月,可安全有效治疗婴儿血管瘤。
相关内容于2015年2月发表在N Engl J Med杂志上。
婴儿血管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发生于3%~10%的婴儿。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曾是复杂性婴儿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案,2008年,有研究者报告,普萘洛尔(一种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治疗婴儿血管瘤。
许多临床试验支持以2 mg·kg-1·d-1剂量应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现在普萘洛尔已被视为婴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但相关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较少,并且缺乏儿童专用制剂。
因此,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大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2~3期研究,旨在评估儿童专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包括普萘洛尔的应用剂量和治疗疗程。
该研究分为1期和2期,共纳入456例患有增殖性婴儿血管瘤的1~5月龄婴儿。
在1期研究中,随机分配这些婴儿接受安慰剂治疗(2次/d,持续6个月,n=55)或下列4种普萘洛尔治疗方案之一:口服1 mg·kg-1·d-1持续3个月(n=98)、口服1 mg·kg-1·d-1持续6个月(n=102)、口服3 mg·kg-1·d-1持续3个月(n=100)、口服3 mg·kg-1·d-1持续6个月(n=101)。
188名婴儿完成24周治疗后,研究者进行中期分析,分析普萘洛尔的用量及疗效,并将口服普萘洛尔3 mg·kg-1·d-1持续6个月用药方案作为最终的疗效分析方案。
在2期研究中,接受普萘洛尔3 mg·kg-1·d-1(n=101)或安慰剂(n=55)的患者继续接受治疗至96周。
研究者主要进行了24周疗效分析。
•经验交流-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的分析与研究肖富福田克强罗克勍谢鋆晖曾汶张相民【摘要】目的评价小剂量普奈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2013年6月一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34例符合标准的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早餐后半小时给予顿服普奈洛尔,月龄<2月者剂量为1mg/(kg-d),月龄>2月者剂量为1.5m^(kg-d),服药时及服药后密切观察患儿血管瘤颜色、瘤体大小及质地与初次服药时的变化,服药后观察患儿面色、血压和心率变化;其次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腹泻、睡眠及体重等情况;患儿随访时间为服药后每月随访1次,停药后每月随访1次,至停药后3个月。
结果I级疗效3例,H级疗效7例,川级疗效15例,W级疗效9例。
显效为24例,占比70.58%;不良反应7例,其中腹泻4例,汗多3例,未给予特殊处理,后症状缓解,未出现停药退出病例。
结论小剂量普奈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近期疗效确切,可用于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的治疗;其不良反应目前发现较少且可耐受,仍需增加病例数及延长随访时间。
【关键词】普奈洛尔;婴幼儿;血管瘤[中图分类号]R739.4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l002-1256.2020.16.005Analysis and study of low-dose propranolol in the treatment of hemangioma on infantile head and neckXIAO Fu-fu.Head and neck surgery,Ganzhou tumor hospital,Ganzhou,Jiangxi,341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low-dose propranolol in thetreatment of hemangioma on infantile head and neck.Methods Thirty-four infants with infantile hemangioma onhead and neck,tho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Jun2016to June2018,were selected as studysubjects.Half an hour after breakfast,they were given a daily dose of propranolol.The dose of propranolol was1mg/(kg•d)for those whose age was less than2months,and1.5mg/(kg•d)for those whose age was morethan2months.The changes of the color,size and texture of hemangioma and the changes of their face color,bloodpressure and heart rate were observed during and after taking the medicine.Second observe the mental state,diarrhea,sleep and weight of the children.The follow-up time of the children was once a month after taking themedicine,after stopping the medicine,and until three months after stopping the medicine.Results There were3cases with grade I effect,7cases with grade II effect,15cases with grade III effect and9cases with grade IVeffect.The excellenceeffective rate was70.58%(24cases).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7cases,including4cases of diarrhea and3cases of sweating,the symptoms were relieved without special treatment,and there was nowithdrawal case.Conclusions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low-dose propranolol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hemangioma on head and neck is definite,and it could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proliferativehemangioma,it induces less adverse reactions and presents good tolerable among patients,and it is still necessary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cases and extend the follow-up time.[Key words]Propranolol;Infant;Hemangioma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具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良性肿瘤。
分析普萘洛尔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普萘洛尔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1月~10月我院收治的43例血管瘤患儿,依据随机数组法分为A组(n=15)、B组(n=15)与C组(n=13),三组分别口服普萘洛尔、局部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普萘洛尔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比较三个小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A组、B组C组分别为66.67%(10/15)、73.33%(11/15)、92.31%(12/13)。
与A组、B组相比,C组的治疗效果显著(P<0.05)。
三组患儿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普萘洛尔与马来酸噻吗洛尔联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普萘洛尔;马来酸噻吗洛尔;婴幼儿血管瘤;护理效果婴幼儿血管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儿童良性肿瘤,1岁以内的患儿多会在头颈部出现血管瘤,当然身体的其他部位也会出现对应症状。
本次对我院43例血管瘤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普萘洛尔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9年1月到10月在我院治疗血管瘤的4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中有男性14例、女性29例,年龄为2~10个月,平均(6.2±1.4)个月。
依据随机数组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n=15)、B组(n=15)与C 组(n=13)。
比较三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被确诊为血管瘤,且自从患病之后未接受过类似治疗,患儿最近未出现发烧、腹泻以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
1.2研究方法A组患儿采用普萘洛尔口服治疗,每天服用一次,每次1.0~1.5mg/kg。
B组患儿使用0.5%的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使用医用棉签将药液涂抹于患儿的血管瘤病灶周围,每天早晚各一次,两次用药的间隔时间为12h。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现、作用机制、适应症、
使用方法及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作出了普萘洛尔对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研究的小结与展望,得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迅速、确切、安全, 很有可能成为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一线药物。 关键词:普萘洛尔 婴幼儿 血管瘤
前言 婴幼儿血管瘤( infantile hemangioma) 是胚胎期血管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先天性发育不良, 多见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 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85% ~ 90%的血管瘤可自发消退, 无需特殊治疗。但部分血管瘤生长部位可能危及生命、影响机体功能或破坏容貌, 则需要积极治疗。血管瘤种类繁多, 发病机制复杂, 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 包括手术切除、冷冻治疗、放射与放射性核素治疗、激光治疗、血管瘤铜针疗法、药物治疗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 传统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干扰素-α(IFN-α)、抗癌药物(平阳霉素、博来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自首次报道应用激素治疗血管瘤以来, 激素一直是治疗重症血管瘤的一线药物。但激素仅对增生期血管瘤有效, 对消退期血管瘤无效, 且不良反应多( 如Cushing 综合症、生长缓慢、胃肠道反应、行为异常等) , 长期大量应用激素治疗血管瘤还可能产生感染、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等较严重并发症。IFN-α也有较多且严重的不良反应, 包括发热、白细胞减少、轻度转氨酶升高等。抗癌药物对血管瘤有一定疗效, 但毒性大、疗程长。这些药物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 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 寻找对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一直是临床医师多年来的愿望。 2008 年,Leaute-Labreze等首次介绍普萘洛尔用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 为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此方法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随后, 针对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可能机制、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价等在国内外迅速展开。
1 普萘洛尔(propranolol)治疗血管瘤的发现 普萘洛尔是非选择性肾上腺β受体阻滞药, 能竞争性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临床上通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室上性心动过速、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在婴幼儿和儿童一般用来治疗心脏疾病或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尚未发现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直接引起的死亡或严重心脏问题。40 多年临床实践证实普萘洛尔安全,耐受性好。 2008 年,法国Bordeaux儿童医院的Leaute-Labreze等发现,在使用普萘洛尔治疗1例伴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和1例心输出量增加患儿(皆患颜面部血管瘤)时, 意外发现血管瘤体表面颜色变浅( 深红变为暗红),质地变软, 范围缩小。在征得患儿父母同意后, 另外9例颌面部血管瘤患儿使用了普萘洛尔, 用药后24 h 患者血管瘤颜色均变浅, 质地变软, 体积不同程度缩小。除个别病例出现血压偏低外,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自此以后, 国内外有大量关于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报告, 2 年间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从偶然发现到有望迅速成为部分血管瘤治疗的一线药物。
2 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作用机制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起效快,疗效确切,个体差异小, 不良反应少。但其治疗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推测可能为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对血管瘤早期、中期和长期的作用可能有3 个不同机制: 在应用早期, 通过降低NO释放, 使血管收缩; 中期疗效机制可能与阻断血管形成的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长期疗效机制是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促进肿瘤消退。
2.1 对局部血管的收缩作用 在治疗前期, 如用药24h后瘤体颜色变浅, 触诊质地变软,可能系血管收缩的原因。通过降低NO释放收缩周围血管,减小瘤体体积, 该过程较为迅速。 2.2 抑制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bFGF) 表达 血管瘤的形成是血管生成无节制或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不平衡造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血管瘤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VEGF是一种糖基化分泌性多肽因子,亦称血管渗透因子, 可使内皮细胞增殖、迁移, 提高血管通透性, 促进新生血管和基质细胞生长。bFGF 是一种强烈的内皮细胞和管壁结缔组织促生长因子, 能促进内皮细胞迁移进入细胞外基质形成毛细血管样组织, 诱导VEGF分泌。 VEGF、bFGF与血管瘤的增殖密切相关, 血管瘤标本中VEGFmRNA和bFGFmRNA在增殖期的表达水平高于消退期。通过比较增殖期血管瘤患者、血管畸形和正常婴幼儿尿中bFGF时发现增殖期血管瘤患者尿中bFGF 增高, 而血管畸形和正常婴幼儿尿中bFGF正常。 在小鼠胎盘激活β肾上腺受体可刺激VEGF形成, 普萘洛尔可通过下调VEGF降低新生小鼠低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研究发现,在血管瘤治疗后期, 普萘洛尔通过下调Raf/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通路,减少bFGF和VEGF 表达, 促使血管瘤进一步消退。
2.3 加速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引起血管瘤自行消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在增殖期很低, 而消退期细胞凋亡数目可达增殖期的5倍多, 并且至少1/3的凋亡细胞是内皮细胞。普萘洛尔可能是通过对抗Glut-Ⅰ受体或作用其他未知通路,加速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促进瘤体消退。
2.4 抑制内皮细胞血管生成及MMP-9的分泌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抑制血管瘤生长的天然屏障, 其降解是血管生成中必不可少的环节。ECM 降解受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MMP)及其活性抑制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的共同调节。MMP 家族能降解细胞外基质, 引起血管瘤的增殖和转移,其中MMP-9在增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表达明显高于消退期及正常组织, 在血管瘤生成尤其在降解基底膜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抑制MMP-9 分泌对于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和管道形成是必要的, 可以减少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 在体外培养的高表达β2肾上腺素受体的人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加入普萘洛尔后, 体外血管生成大幅度减少,显著降低MMP-9分泌, 提示普萘洛尔可以抑制人脑内皮细胞血管生成和MMP-9分泌,从而抑制血管瘤生长。
2.5 作用G-蛋白信号等通路 β-肾上腺素受体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GPCR),研究发现肾上腺素及普奈洛尔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有影响, 在氧化应激时, 肾上腺素通过作用于β2受体合成谷胱甘肽, 选择性保护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普奈洛尔对婴幼儿血管瘤的作用可能就是阻滞了这一保护作用。 普萘洛尔抑制血管生成不仅包括对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的抑制, 也抑制了VEGFR-2 通路。研究表明, 普萘洛尔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依赖激酶(CDK)和CDK的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 引起内皮细胞停滞在G1细胞周期, 抑制VEGF受体-2 (VEGFR-2)信号通路, 抑制MMP-2分泌。
3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适应证 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适应证可供引用,根据多篇文献报道总结如下:①由于血管瘤压迫或占位有症状体征者,包括就诊时尚未明显表现,但可预测是处于早期增生阶段的病灶,日后可能影响患儿功能及容貌者。(萤重要部位或器官累及者,如声门下或气管血管瘤伴气喘、呼吸困难者;眼周血管瘤合并斜视、近视、弱视、眼球突出等;腮腺区巨大血管瘤预计消退后可遗留腮腺区脂肪纤维组织者(整形手术可能损伤面神经);鼻部、唇部、关节、会阴部部位的血管瘤等。③全身多发性血管瘤。④巨大节段性血管瘤。⑤PHACE综合征。 对于一些病灶较小,增长较慢甚至停滞,预计对外貌和功能无甚影响者,可不考虑口服药物治疗,建议观察,等待血管瘤自然消退,对急于治疗者,需仔细解释,以免过度治疗,反而对患儿造成不良后果。
4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使用方法 Siegfried和Keenan及Lawley和Siegfried提出了国际上目前较为认可的“阶梯治疗方案”,即初次使用普萘洛尔治疗的患儿,入院48h监测血压、心率、血糖等,使用前完善心电图,心电彩超等必要检查,排除心脏病变,气道高敏感疾病和其他肺部疾病。初始剂量为每8 h 0.17 ms/kg,逐渐将药量加到最大剂量每8 h 0.67 mg/kg。没有条件入院监测的门诊患儿,初始剂量相同,服药1 h后检查生命体征和血糖水平,如无异常,每3 d加量1倍,直至0.67 mg/kg。大部分患儿都对这种治疗方案可以耐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在我国报道的剂量为每天1~1.5 mg/kg和每天2 mg/kg。Lawley和Siegfried曾报道普萘洛尔使用于儿童的最大剂量为每天5 mg/kg,曾有文献报道“一个患儿由于服药错误,服用每天4 mg/kg的普萘洛尔共2周。但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普萘洛尔对于儿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普萘洛尔开始治疗时机和持续使用时间方面还存在很大分歧。文献报道的病例大多是在血管瘤的增生早期加以干预,此时通常是病灶增长最快,最易引起临床症状的时期。也有少数病例是在l岁以后才进行干预的。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持续使用时间通常较长,但未能形成规范,有的到1岁,有的到18个月龄才停药,也有的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而定。而报道的停药后复发的病例通常是在l岁以前停药的。大部分学者建议在2周内逐渐停药,以免引起反跳。 詹明坤、金云波等在临床上常用的剂量是每天2 mg/kg。早晚各1次,首次服药每天1 mg/kg,在3d内逐渐加量至常规使用剂量,维持时间一般到患儿l岁以后或是病灶完全缓解。服药前完善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心肌酶、心电图、心电彩超等检查,必要时MRI检查,排除哮喘和心脏方面的疾病。服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心率变化,饮食,睡眠,大小便等。
5 普萘洛尔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 普萘洛尔作为一种已使用几十年的传统药物,其说明书上的禁忌证包括心脏病变(传导阻滞),气道敏感性疾病,通气困难或其他肺部疾病。若是患儿合并以上疾病,就建议不要口服普萘洛尔,而改用传统激素药物或是其他治疗。 Love和Sikka报道“在6岁以下的儿童中使用普萘洛尔,未观察到1例与普萘洛尔相关的死亡和严重不良反应”。普萘洛尔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