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中国专家共识_郑家伟
- 格式:pdf
- 大小:281.90 KB
- 文档页数:4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专家共识(完整版)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 ,IHs)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其在1岁以内白种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0%左右[1]。
在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发病率更高,如出生时体重500〜1 000 g未成熟儿发病率为22.9%,出生时体重达1 000〜1 500 g者发病率降为15.6%,出生时体重1 500~2 600 g接近成熟者发病率则降为9.5%[2]。
女性与男性的发病率之比约为3〜4:1。
血管瘤约67%为单一病灶,4%为多发病灶,13%为节段型,主要发生于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3]。
血管瘤有一个区别于血管畸形的非常特殊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即约30%的婴幼儿出生时即发现,但大部分是出生后几周才显现,之后则多会有一个快速增殖期,通常发生在生后5~8周,在生后3个月左右,瘤体大小可以增加达到最终面积的80%[1]。
此被称为早期增殖期,之后增殖变缓,并且绝大部分血管瘤最终可在几年后逐渐消退[2]。
虽然血管瘤自然消退的概率很高(60%~90%),但是体积较大、生长迅速的血管瘤可能在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血管扩张、脂肪组织堆积和瘢痕等影响美观,部分血管瘤可能出现破溃、出血、感染及疼痛,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发生于特殊部位的,可能出现造成器官功能障碍等更严重的并发症。
另外,在头面部的血管瘤,则对患儿及其亲属可以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需要适当的积极处理。
自2008年法国医生L6aut6-LabrQe等[2]偶然发现普萘洛尔对血管瘤治疗有效以来,目前普萘洛尔已经成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Administration ,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已经批准可以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但由于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机制等尚不完全清楚,治疗经验也不完全统一,血管瘤的发病率也可能与人种、性别、出生体重等有关系,因此所使用的剂量、用药方案、疗程、不良作用监测等尚无统一标准[4,5,6]。
【头条】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摘要血管瘤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多在婴儿出生后数月内发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并因此造成患儿进食及睡眠障碍。
该病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外科手术、激光消融、抗癌药物瘤体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治疗。
近年来普萘洛尔被用于治疗声门下血管瘤,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少。
然而,仍有许多问题尚需在今后临床工作中进一步解决,如普萘洛尔的作用机制、伦理学、适应证和禁忌证、剂量、疗程、不良反应等。
【关键词】普萘洛尔;声门下血管瘤;婴幼儿 1. 病例介绍患儿女,4个月,主因“喘鸣1个半月,伴阵发性呼吸困难1个月”来我院就诊,家长诉患儿自1个月前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后,进食及睡眠情况均明显变差,对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查体见患儿发育欠佳,营养状况尚可,神志清楚,安静时呼吸较急促,哭闹及活动时可闻及吸气性喉鸣,轻度三凹征,声音无嘶哑,口周无明显发绀。
电子喉镜检查示声门下右侧黏膜明显隆起(直径约3.5 mm),颜色鲜红;声门下狭窄程度为Ⅱ度(图1)。
为进一步确诊,对患儿行增强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结果示声门下气管局部狭窄,右侧壁见8.0 mm×3.9 mm×7.1 mm软组织影,明显血管强化,怀疑为血管瘤(图2)。
2. 诊疗经过根据患儿呼吸困难程度、喘憋病史,以及其电子喉镜及颈部增强CT检查结果,认为患儿声门下狭窄的诊断成立,狭窄原因为血管瘤的可能性大。
依据安静时呼吸较急促,哭闹及活动时可闻及吸气性喉鸣,轻度三凹征,诊断为喉梗阻Ⅱ度。
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10.62×109 /L,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35.2%,淋巴细胞所占比例50.9%,红细胞4.29×1012 /L,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106×109 /L。
血生化检查示:总蛋白62.1 g/L,白蛋白43.9 g/L,丙氨酸转氨酶16 IU/L,天冬氨酸转氨酶28 IU/L,肌酸激酶57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15 IU/L,乳酸脱氢酶215 IU/L,羟丁酸脱氢酶166 IU/L,高密度脂蛋白1.67 mmol/L。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中国专家共识血管瘤又称为婴幼儿血管瘤(I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发病率约为4%~5%,且呈逐年升高趋势。
该病以女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例为1:3~1:5,约60%发生于头颈部。
血管瘤往往在出生后几天至1个月内出现,早期表现为红色小斑点,随后体积迅速增大,在患儿1个月及4~5个月时快速增殖,达到其最终体积的80%。
1岁以后进入自然消退过程,可持续3~8年甚至更长时间。
大量临床观察表明,虽然部分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但消退后局部往往遗留红斑、色素改变、毛细血管扩张、萎缩性瘢痕和纤维脂肪组织赘生物,不同程度地影响美观。
等待观察期间,血管瘤,尤其是头颈部血管瘤给生长发育期患儿及家长带来的社会心理伤害显而易见。
另外,约10%的血管瘤生长快速,如不积极处理,可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呼吸道阻塞,影响视力,血管瘤发生溃疡、感染、出血,影响美观等,少数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除生长在隐蔽部位,体积较小或处于稳定状态的血管瘤可以等待观察外,其他情况下均需要积极治疗。
治疗越早,美容和功能效果越好。
糖皮质激素是传统的治疗血管瘤的一线药物,自2008年Léauté-Labr èze等首次报道普萘洛尔对血管瘤具有显著作用以来,大量临床研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发现其对血管瘤迅速有效,患者耐受性良好,诱导血管瘤消退的作用优于其他治疗方法,已经替代激素成为治疗血管瘤的一线药物,美国和欧洲相继发布了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专家共识或专家建议。
法国跨国企业PierreFabreDermatologie的儿科药物HemangeolTM口服溶液(propranololhydrochloride,盐酸普萘洛尔)已于2013年9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销售,HemangeolTM成为首个也是唯一用于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药物。
自2009年以来,国内应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报道陆续出现,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认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应成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
主堡墼丝处型盘查!!!!生!旦筮!!鲞筮!塑垦!!!!旦!!堕!!坚:坚型垫!!:!!!:!!:塑!:!瘤,以头面部多见。
多数患儿瘤体可自发消退,若瘤体生长慢,可观察等待,不采取干预。
但若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如影响容貌,甚至出现视力障碍、呼吸道阻塞或溃疡形成等功能障碍。
6。
时,则需要干预治疗。
目前,血管瘤的治疗方法种类繁多,主要有全身或局部激素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少数情况采用局部注射干扰素‘1…、抗肿瘤药物、硬化剂及栓塞剂图1患儿就诊时照片图2口服泼尼松1个月,效果欠佳图3r】服普萘洛尔后48h,等¨“121治疗。
以上治疗方法均存瘤体开始消退图413服普萘洛尔5周,瘤体明显消退图5服药后28周,瘤体完全消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长期大您剂量使用类固醇激素可导致发育n21Befo”‘=”呲n82oralad训稍8把”fsk“dsh”8…呲“wi山””‘is‰沁ry异常、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溃疡形reslutFig348hoursafteroraladministerofPropranol01.thehemangiomaregressionwas7。
”…u…………u。
’…’…’”n。
ticedFig4Markedregres8ionwaspre8entedafte,5。
eeksofPropranol。
1treat。
e。
t成甚至组织严重缺损,此外,类固Fig5Completeregressionwasachievedafter28weeksofPropranololtreatment醇对部分快速增长的婴幼儿血管瘤病例无效。
干扰素可引起一系监测下口服普萘洛尔(初始剂量:每天0.5mg/kg),48h后,瘤体开始消退(图7),口服2周出院时,瘤体明显消退(图8)。
后转入社区医院继续在心率和血压检测下口服38周,瘤体基本消退(图9)。
图6口服普萘洛尔前围7服药后48h瘤体开始消退图8服药后2周,瘤体明显消退图9服药后38周,瘤体基本消退Fig6BeforetreatmentFig748hoursafteroraladministerofPropranolol,thehemangiomaregressionwasnoticedFig8Markedregressionwaspresentedafter5weeksofPropranololtreatmentFig9Completeregressionwasachievedafter38weeksofPropranololtreatment3讨论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肿列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症状等。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通过查找文献来了解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动态观察患儿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草莓状血管瘤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血管瘤婴儿普萘洛尔护理婴儿血管瘤是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的良性肿瘤。
其发生率约为1%~12%[2]。
20%的婴儿血管瘤因其显著的生长性,或者侵犯、影响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威胁婴幼儿的生命而需要临床解决。
目前治疗婴儿血管瘤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激光、冷冻等,主要的治疗药物有皮质激素、干扰素、长春新碱等。
不同的药物疗效不一,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观察及护理一疗效观察1.治疗前均排除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急性心衰等普萘洛尔治疗禁忌证。
将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可能不良反应告知家属,征得家属同意并签署同意书,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
2.普萘洛尔的用法剂量:1~1.5 mg·k91·d~,每日2~3次,口服。
住院观察1周,监测患儿一般生命体征,每H复查空腹血糖。
无不良反应者,由患儿家属负责院外继续药物治疗,嘱其每日清晨监测患儿脉搏。
4.普萘洛尔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其作为血管收缩剂通过下调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及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
[6]5.随访动态观察血管瘤面积、质地及颜色变化并做记录;每两周定期复查患儿心电图、血常规、生化,监测药物治疗不良反应。
多数患儿在口服普萘洛尔1周内血管瘤的颜色出现改变,颜色变暗,同时,质地变软。
面积大小的改变多出现在颜色及质地发生改变。
6.停药标准用药后血管瘤停止生长、稳定并消退完全;用药满9个月者。
·论著·doi:10.3969/j.issn.1673-0364.2014.04.0032008年,L éaut é-Labr èze 意外发现口服普萘洛尔可促使婴幼儿血管瘤消退。
近几年来,有许多关于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文献报道及相关研究。
我们从2010年开始尝试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现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的56例病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未经治疗的婴幼儿体表血管瘤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课题(20114015)。
作者单位:330006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美容科。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56例付时章黄和平黄琳玲【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方法。
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56例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瘤体范围0.8cm ×0.6cm~4.0cm ×4.5cm 。
初始剂量为0.5mg/Kg ·d ,分2次餐后服用;若患儿无不良反应,则每日增加0.2mg/Kg ,直至1.5mg/Kg ·d ;维持治疗4个月后,每日减少0.2mg/Kg ,逐日减量至停药。
治疗期间每月随诊1次。
治疗结束半年后参照Achauer 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1例患儿服药不到1个月因出现疲劳乏力家属放弃治疗,2例服药3个月后瘤体基本消退而停药,其余53例均维持服药4个月。
治疗结束时,大部分血管瘤明显缩小,颜色变淡,甚至消退。
停药6个月后评定疗效:Ⅰ级2例(含复发1例),Ⅱ级6例(含复发5例),Ⅲ级17例,Ⅳ级31例,停药后复发6例。
服药过程中1例出现明显疲劳乏力,6例出现间隙性腹泻但不影响饮食及治疗,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是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可能与剂量及用药方式有关。
评价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摘要】目的:评价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86例婴幼儿血管瘤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2个组别。
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治疗、普萘洛尔口服治疗,观察患儿的疗效及治疗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普萘洛尔口服治疗用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疗效显著,治疗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普萘洛尔;婴幼儿血管瘤;生长抑制【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1-0176-02作为儿童早期的常见肿瘤之一,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率较高。
这种肿瘤虽然属于良性肿瘤,可于婴幼儿1岁后自行消退(自然病程),但部分患儿血管瘤生长迅速,严重影响整体美观,甚至引发功能障碍[1],加剧患儿家长的心理负担。
为了验证普萘洛尔口服治疗的效果,本研究将8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的治疗流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86例婴幼儿血管瘤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2个组别。
纳入标准:(1)符合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断标准;(2)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排除新生儿;(2)排除接受过其他治疗的患儿;(3)排除对盐酸普萘洛尔片、平阳霉素、利多卡因及地塞米松过敏或过敏体质患儿;(4)排除合并肺炎、哮喘、心律不齐等疾病的患儿。
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1~10个月,平均年龄(4.2±2.2)个月。
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9个月,平均年龄(4.6±2.0)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自患儿瘤体周围进针,向患儿血管瘤内注射4mg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哈尔滨莱博通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3021807)+1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41021254)+2%3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湖北兴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42022991),停止注射标准为:瘤体表面肿胀并变白;如患儿血管瘤瘤体较大,可分多次注射治疗。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研究进展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性肿瘤[1]。
目前治疗血管瘤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冷冻治疗、激光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但传统上首选全身性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干扰素、长春新碱等都曾用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但这些药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限制了其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上的临床推广使用[2-3]。
2008年,普萘洛尔被发现对婴幼儿血管瘤有效[4],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治疗血管瘤的一线药物。
但β受体阻滞剂诱导婴幼儿血管瘤消退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总结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及消退的特点,并对β受体阻滞剂诱导血管瘤消退的机制综述如下。
1 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特点婴幼儿血管瘤好发于早产儿、女婴,在我国新生儿的发病率为l%~2% [5],出生后1年,发病率增加到12%[6]。
IH 大多于出生后1周发病,男女比例约为1:3。
低出生体重是血管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体重低于1 000g 的早产儿,IH 发病率是正常婴儿的2倍,上升到22.9%[6],婴儿体重每减少500g,患血管瘤的风险可增加40%[2]。
婴幼儿血管瘤其自然病程可包括增殖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7]。
其区别于脉管畸形等其他血管病变的主要特征可总结为:出生时没有或很小,出生后2~4周被患儿家长发现,4周~1年内快速生长,1年后开始消退,80%的患者在7~12岁就基本或完全消退[8]。
婴幼儿血管瘤有两个典型的快速增殖期,第一个在出生后4~6周,第二个在4~5个月[9]。
快速增殖期瘤体常表现为鲜红色,出现触痛、溃疡、出血等临床症状,该期血管瘤镜下常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密集呈团状,细胞圆而大,细胞团内见微血管增生,管腔内无血细胞[10]。
电镜下见内皮细胞有丝分裂活跃。
消退期常于出生1年后出现,该期瘤体色泽渐转为灰暗,体积逐渐缩小,镜下可见大量肥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呈扁平状,逐渐失去增殖能力,大部分微血管闭塞消失,以纤维脂肪组织增多。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研究作者:邱建文李健邹前健吴龙茂罗兰黄亮李伟俊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1年第33期[摘要] 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皮肤科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头面部血管瘤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25)和B组(n=25),其中A组患儿口服普萘洛尔1 mg/(kg·d),B组患儿口服普萘洛尔2 mg/(kg·d),疗程6个月或满足停药标准后停药,采用Achauer 4级评分法评估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停药时间、瘤体厚度。
结果 B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患儿治疗持续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普萘洛尔;婴幼儿;血管瘤;头面部[中图分类号] R739.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33-0074-03[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ral propranolol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on head and face. Methods A total of 50 infants with head and face hemangioma treated in the Dermat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9 to Ma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n=25) and group B (n=25)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given propranolol at 1 mg/(kg·d) orally, while those in group B were given propranolol orally at 2 mg/(kg·d). The treatment was stopped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or after meeting the criteria of drug withdrawal.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by Achauer′s grade scal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and the time of drug withdrawal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tumo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16.00% in group A and 20.00% in group B,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treatment time in group B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group A,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maximum thickness of tumor in group B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group A,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Propranolol at a dose of 2 mg/(kg·d)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and have high medication safety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on head and face.[Key words] Propranolol; Infants; Hemangioma; Head and face嬰幼儿血管瘤是一种最常见的儿童体表软组织先天性良性肿瘤,数据显示其在婴幼儿群体中发病率为5%~10%,其中约60%的病例发生于机体头面部,对外观及面部功能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