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地转出绩效影响因素分析-资源科学
- 格式:pdf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11
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作者:***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4年第04期摘要分析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对解决生产经营零散,实现全面小康、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依据云南省砚山县的问卷调查数据,采取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①受教育年限、承包地块的面积、承包地块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户所在区位对农地转出有显著性影响。
②年龄、职业类别、承包地距离、家庭总人口数以及务农人口数对农地转出意愿影响不显著。
农地转出意愿是受到承包地块特征等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的。
结合实证分析结果,为增强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盘活农地承包流转,提高农户耕地利用效率,需要加大农村科技、教育投入,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和服务水平,制定优惠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模型;农户调查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4-0250-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4.05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asant Household’s Farmland Transfer out Wish—Based on a Survey of Households in Yansh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TAO Yan(Geography Department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500)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out of farmland is of great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solving the 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chieving overall prosperity and accelerating the modernisation of rural agriculture.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from Yansh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adopted to analys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farmland. The yesults showed that:①The number of years of education, the area of contracted land, the number of contracted l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farming household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transfer of farmland.②Age, type of occupation, distance to contracted land, total household size and number of people working in agriculture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out of farmland. The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out of farmland is constrained and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racted land parcels.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in order to enhance farmers’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farmland, revitalise the transfer of contracted farmland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armland use,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rmulate preferential policies, reduce farmers’ burdens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so as to en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Key words Agricultural land;Willingness to transfer out;Influencing factors;Binary logistic model;Farm household survey基金项目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YJSJJ22-B108)。
农民有效参与影响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机理及效应研究农地整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助力。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农地整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是农地整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缺少科学的规划设计、无法保障施工质量和难以进行后期管护等,这不仅阻碍了农地整治的发展,同时也降低了项目的绩效。
为此,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以期通过农民的参与促进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提高。
但目前更普遍的情况是,农民的参与多流于形式,农地整治项目绩效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因此,本文提出“农民有效参与影响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机理及效应研究”这一问题,以期厘清农民有效参与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改善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提供政策参考。
首先,本文基于已有的文献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讨论了农民有效参与(F)、项目管理行为(M)、农地整治项目绩效(P)三个变量间的理论影响机理,建立了农民有效参与、项目管理行为、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测度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湖北省15个县(市、区)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两种模式下(岗前平原模式区和丘陵模式)的F、M和P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借助中介效应分析模型对M的中介效应进行了验证与测算。
通过研究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两模式区样本分析与测算结果表明,农民有效参与度越高,项目管理行为情况越好,农民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满意度就越高。
因此,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提高可以通过增加农民的有效参与、改善项目管理行为来实现。
但目前来看,由于相关法律、监管机制的缺失,农民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的不足,相关部门规范项目管理与决策行为的意识薄弱,导致农民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农民参与的有效度偏低,项目管理者的管理与决策质量不高,农民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并不很满意。
(2)项目管理行为在农民有效参与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F→M→P)。
农村土地资转的绩效与发展对策近年来,农村土地资转已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成为了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农村土地资转也面临着种种问题,绩效不尽如人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合理的发展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一、农村土地资转绩效分析1. 绩效表现农村土地资转的绩效主要表现在农村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两方面。
就农村经济效益而言,土地资转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而从资源利用效益角度来看,土地资转可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村土地资转还可以促进土地环境的改善,实现农村绿色发展。
2. 存在的问题虽然农村土地资转有着诸多好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农村土地资转的主体以及受益者并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农村流转土地的主体为较富裕的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而较贫困的农户则往往无法分享到土地资转带来的经济收益。
由于流转土地的标准尚不完善,导致一些低效用地被大量流转,有的地方出现了大片荒地和废弃地。
还存在一些乡村土地资源被大规模流转后,乡村发展缓慢,农民生活水平没有因此而提高。
二、农村土地资转的发展对策1. 完善流转土地标准在农村土地资转过程中,完善流转土地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应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流转土地的评价体系。
应该规范土地流转的行为,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避免低效用地大规模流转,导致农村资源的浪费。
还应该完善土地流转的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宣传和指导,引导农民按照合理的标准进行土地流转。
2. 强化流转土地的效益分配在农村土地资转中,应该强化流转土地的效益分配制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应该建立土地流转的公开、公平、公正的流转土地交易市场,规范土地流转的交易过程,防止出现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违法违规行为。
应该合理确定土地流转的价格,实行土地流转的市场化交易,使土地流转的价格能够充分体现土地的价值。
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然而,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存在着差异,影响着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因此,研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深化土地流转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经济因素是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农户在决定是否流转土地时,会考虑到土地流转对其经济收益的影响。
如果土地流转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农户更倾向于将土地流转出去;相反,如果土地流转带来的经济收益较低,农户则更倾向于保留土地。
因此,流转价格、流转方式、流转周期等经济因素都会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产生影响。
其次,土地政策因素也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重要因素。
政府出台的土地流转政策,直接关系到农户的流转意愿。
如果政府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补贴、扶持措施等,农户更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相反,如果政府政策不够健全,农户则会对土地流转持谨慎态度。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以促进农户的流转意愿。
此外,农户自身因素也会对土地流转意愿产生影响。
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土地面积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对土地流转的态度和意愿。
一般来说,年轻、受教育程度较高、土地面积较小的农户更容易接受土地流转,而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土地面积较大的农户则更难以接受土地流转。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农户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增加土地流转的可行性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济因素、土地政策因素以及农户自身因素都会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高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推动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农户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陈广宇陈思含吕秋龙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第18期摘要:从农户满意度视角,以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为例,选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影响农户满意度的12项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顾客满意度评价法(CSI评价法)对农户满意度进行了评估,最后得出农户总体满意度。
结果表明,农户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总体满意度值为2.37,按照评价标准,农户整体上对整治项目“比较满意”;当前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农田水利设施后期管护、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满意度水平不高,是今后需要着重改善的方面。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整治;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池州市中图分类号:G812.42;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8-3594-04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8.050Abstract: From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farmers, by the example of Guichi district in Chi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12 influence indicators of farmers' satisfaction degree in rural land renovation project were selected, an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constructed to evaluated the farmers' satisfaction degree with the customer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method (CSI evaluation method), and finally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degree of farmers wa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value of farmers in comprehensive renovation project was 2.37.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farmer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renovation project as a whole. However, the satisfaction level of farmers was not high in the later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rural 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and household garbage disposal and so on in the present farmland renovation project, these aspects should be emphatically improved in future. And on this basis four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 rural land renovation; farmers; satisfaction degree; influence factors土地综合整治是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从单一目标的土地整理向综合目标的土地整治的升华。
临川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对临川区农户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及数据统计,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临川区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意愿不强,且受到文化水平、非农业收入、掌握手艺特长的情况、对国家土地流转政策了解程度及参与社会保障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一是农村教育方面应继续推进教育改革。
二是宣传国家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使农民充分了解参加土地流转对推进农业生产和增加收入的作用。
三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创建就业岗位,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条件。
四是逐步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促进农民进行土地流转。
标签:农村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1引言土地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生产资料。
土地流转,是指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的前提条件下,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权属性质和主体种类与农业用途的基础上,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将该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或从该物权性质转分离出来的部分权能转给他人的行为[1]。
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目标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三大问题:一是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越来越分散;二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转移,由此带来了农地的弃耕和撂荒等问题;三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因此,农村土地问题是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农地流转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及撂荒、闲置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为研究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以临川区为例,从农户自身角度出发,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分析了该区农村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促进其依法有序流转的政策措施,以期为农村土地流转当前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农地流转模式是指农村土地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进行的各种契约联结。
实践中,农地流转模式丰富多彩:转包、转让、互换、委托代耕、出租、抵押、继承、两田制、反租倒包、“四荒”拍卖、股份合作制等。
为什么会形成如此众多的农地流转模式?它们的绩效怎样?将来会如何发展?许多学者作了研究,但其中也不乏矛盾和争议之处。
本文在梳理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为研究的简洁和方便,根据流转主体的不同将众多农地流转模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农户为流转主体的农地流转模式,包括转包、转让、互换、委托代耕、出租、抵押、继承等,本文重点分析委托代耕和出租模式;第二类是以集体为流转主体的农地流转模式,包括两田制、反租倒包、“四荒”拍卖等,本文重点分析反租倒包模式;第三类是以农户和集体为共同流转主体的农地流转模式,主要是股份合作制①。
农地流转模式的成因、绩效及发展趋势*曾福生,唐浩(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摘要:农地流转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要求。
以农户为流转主体的农地流转模式主要研究农户之间自主自由委托代耕、出租等形式。
该模式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农民资源禀赋和面临机遇的差异。
该模式效率最高,过去是主导,将来依然是主导;以集体为流转主体的农地流转模式主要研究反租倒包。
该模式的形成原因,2004年以前主要是乡村集体为了减轻税费收取难度、汲取更多收入,2004年以后主要是乡村集体解决来自上级政府的行政压力和外部经济体的经济推力。
该模式容易导致乡村集体强迫或半强迫农户流转土地,在将来慢慢会萎缩;以农户和集体为共同流转主体的农地流转模式主要研究农地股份合作制。
由于入股的主体、方式、范围的不同,农地股份合作制的成因也各不相同。
该模式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也存在封闭性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
该模式在将来会继续发展。
关键词:农地流转模式;农民自主自由流转;反租倒包;农地股份合作制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189(2010)01-0029-09*本研究得到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680)和湖南省社科重大项目(08ZDA05)资助。
浅析影响农业项目绩效管理的原因及对策作者:左立娜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9期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绩效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针对相关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来完善农业项目的绩效管理。
农业项目涵盖内容多,绩效目标缺乏准确性,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运行成本缺乏可比性,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评价不够全面等,导致绩效考核缺乏科学合理性。
随着农村领域改革的持续深入,农业项目绩效管理越来越重要。
加强农业项目绩效管理,可以更好的促进农业未来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生活品质。
为了更好的改善影响农业项目绩效管理的因素,提出了加强绩效管理水平的对策。
本文针对影响农业项目绩效管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来加强农业项目绩效管理的实效性。
要想做好绩效管理,就要针对影响农业项目绩效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症下药。
农业项目绩效管理,要选择适合的评价思路,培育绩效管理的生态环境;构建科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绩效管理的配套体系;结合岗位,选择重点项目评价,促使绩效改进;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上下畅通的反馈机制;加强会计人员专业培训,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等。
农业项目绩效管理要对传统的方式进行改革,培养高层次的各类人才,提升农业项目绩效管理水平,促进农业项目的发展。
一、影响农业项目绩效管理的原因(一)绩效目标缺乏准确性,评价不够全面在农业项目绩效管理中,会涉及众多内容,无法完全实施刚性管理制度,绩效目标缺乏一定的准确性,更需要进行弹性、柔性管理。
农业是有关民生、社会长久稳定的一项公共事业。
农业项目与其他项目不同,具有特殊性,不仅涉及农业生产活动,也会影响到农业产业、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业项目工作容易将管理目标、工作目标含糊的表述,完美性的修饰,避免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很多公共项目管理会包含价值判断、政治因素等,无法定性、定量表达,很难形成一致的看法。
在项目指标设计上,容易与实际脱节;在竞争性项目申请上,对于实施结果会相互攀比。
基于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的灵山县农地流转成因分析罗华艳【摘要】[目的]分析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家庭资源禀赋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农地节约利用水平提供一定科学参考价值.[方法]文章选择灵山县为例,采用7个行政村4个居委12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劳动力、收入水平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了流转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并简要分析了流转地块规模及其地理位置特征,最后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解析了农户家庭资源禀赋对农地转入行为和转出行为的影响.[结果](1)农户家庭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大;家庭劳动力以非农业为主;户主文化程度主要以小学初中为主;距离集市较远的农户家庭耕地总面积比集市周边农户多.(2)流转耕地主要是破碎,偏远,较贫瘠的地块.(3)农户转出行为与外出家庭劳动力数,户主文化程度及年龄与呈正相关;地块类型及面积,位置呈也正相关.农户转入行为与农户家庭种植业,畜牧业收入比,农业机械呈正相关,与农户劳均耕地地面积,距离集市距离等因素呈负相关.[结论]目前与农户耕地流转相关最重要的是农户家庭劳动力数,农户非农收入占比和农户家庭地块大小的自然特征,尤其是地块地理位置对农户流转有重要的推动作用.%Taking Lingshan for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sampling survey data in seven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and four residents committees,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mily resources endowment of the circulation households from the aspects of labor, income, and land resources,and explained the effect of the family resource endowment of the rural households on the transfer behavior by a binary Logistic mod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non-agricultural income was the major household income source.The main cultural level of the household was mainly primary school;The total area of farmland ofpeasant households far from the market was lager.(2) the circular farmland was mainly broken, remote and barren lands.(3) the transfer out of the land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number of household workers, the degree of the culture, age, type and location.The transfer in of the lan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household planting industry, the income ratio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the land area of cultivated land.It conclude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rable land circulation were the number of farm workers, the ratio of non-agricultural income, and the plot geographical position.【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年(卷),期】2017(038)006【总页数】6页(P205-210)【关键词】资源禀赋;农地流转;成因分析;二元Logistic模型;灵山县【作者】罗华艳【作者单位】钦州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广西钦州 5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1.1·三农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土地流转规模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土地使用权流转将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1, 2]。
三 农 论 坛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9期摘要:结合本县农村生产现状,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不仅仅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加收入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促进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南郑县的土地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其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影响当地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国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产业结构1 南郑县耕地现状以及促进其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分析截止到目前为止,南郑县共有耕地总面积达3.77万 hm2,农村农民的人均耕地达953.33 m2,其中有水田1.8万 hm2,旱地1.97万 hm2南郑县是农业大县,也是陕西省重要的商品粮油、茶叶、生猪、烤烟生产基地县。
南郑盛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等粮油作物,其中水稻、油菜籽单产是全国高产地区之一,也是国内外公认的最适宜的水稻生长区域。
201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3.91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 910元,同比增长8.4%。
虽然近年来南郑县的农业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其农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要想使南郑县的农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必须要促进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高其现代化程度。
因此,这就对促进南郑县的农村土地流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土地流转影响因素2.1 制度性因素2.1.1 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方面的监督管理因素。
从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来说,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以及政府颁布的法律和法规是最根本、最有效的举措,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以及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土地流转的不断发展。
但是从目前来说,我国关于土地流转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还不健全,其现有政策和规定在执行的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及其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村土地资转的绩效与发展对策农村土地资转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将自有土地或利用权转让给他人通过出租、流转、合作等方式,获取经济利益的过程。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土地资转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土地资转的绩效和发展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农村土地资转的绩效和发展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一、农村土地资转的绩效1. 农村土地资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村土地资转可以有效调动农村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土地经营收入。
通过土地资转,农民可以将较为散乱的土地整合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增加耕地产出,从而使农民收入得到提高。
土地资转也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村土地资转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通过土地资转,农民可以将土地流转给专业的农业合作社或大型农业企业进行规模化经营,实现产业升级和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土地资转也为农村社会资本和企业资本进入农村经济提供了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农村土地资转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土地资转,农村可以实现耕地的集约化利用,减少农地的碎片化和废弃化,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土地资转也可以避免荒地扩大化,减少土地浪费,保护土地资源。
土地资转也可以促进农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保障。
1. 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为了促进农村土地资转的发展,需要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农民规范、有序地进行土地资转。
这需要健全土地流转登记机制,完善土地流转市场的信息服务系统,推动土地流转市场的规范化和市场化,提高土地流转市场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2. 设立土地流转补贴政策为了鼓励农民进行土地资转,需要设立土地流转补贴政策,给予农民一定的土地流转补贴,降低农民参与土地资转的成本和风险。
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与应对策略分析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中国农村经济转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但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普遍面临许多问题,如土地权属、用途转化、流转价格、农民保障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于土地制度、市场经济和社会文化体制等多重因素。
因此,掌握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和应对策略,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1. 土地制度土地制度是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农村土地权属问题。
很多土地被多人或多家庭占有,导致土地流转的程序复杂和交易成本高,土地证书也经常被造假。
农村土地流转需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有合法的土地证书和权属证明,才能更好的保护农村土地的流转利益。
2. 市场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土地流转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然而,因为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导致农村土地市场乱象频发,价格波动大。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或非法中介也干预土地流转市场,使得流转受到很大的干扰和阻力。
3. 社会文化体制农村文化、传统观念和习惯等传统因素对农村土地流转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农村老百姓认为土地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财产,不愿意将土地出租给外人。
此外,农村土地的流转还受到农民的地域情感、人际关系、身份等多种因素影响。
在这些传统文化和社会关系的影响下,农村土地流转难以顺畅进行。
建立健全的土地制度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关键。
政府要完善并强化土地权属登记制度,加强土地证书的管理,使土地权属和流转程序更加清晰明确,增加土地流转和交易的信任度。
同时,应加强对土地市场中介机构的管理,防止黑中介、虚假中介等各种非法行为。
2. 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发展健康的土地流转市场,是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方式。
政府要加大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土地市场的透明度,完善交易流程和制度,优化土地流转市场的运作环境,保障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利益。
试论农地制度变迁的原因及其绩效的衡量标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土地的流转和集约化运营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农地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本文将从农地制度变迁的原因和绩效的衡量标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地制度变迁的原因1.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是农地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之一。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人口流动,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城市化进程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农地流转和集约化运营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2.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劳动力短缺,也使得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化运营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3.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也是农地制度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土地资源的供给量越来越少,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了重中之重。
农地流转和集约化运营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绩效的衡量标准1.经济效益农地流转和集约化运营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因此,经济效益是衡量农地流转和集约化运营绩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经济效益包括农业产值、农民收入等指标。
2.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农地流转和集约化运营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因此,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也是衡量农地流转和集约化运营绩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3.社会效益农地流转和集约化运营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也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包括就业、环境保护等指标。
4.政策效果农地流转和集约化运营是国家政策的重要方向之一,政策效果也是衡量农地流转和集约化运营绩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政策效果包括政策实施的效果、政策对农民的帮助等指标。
三、结论农地制度变迁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农地流转和集约化运营是实现农地制度变革的重要手段。
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与应对策略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和分析。
以下是常见的几个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和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经济因素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直接影响着农村土地流转的程度和方式。
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需要有相应的市场需求支撑。
应对策略可以是积极寻找市场机会,开发新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土地流转的吸引力。
2.经济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经济状况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土地流转的态度和决策。
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或农民的收入较低,他们可能更加依赖土地农业生产,对土地流转持谨慎态度。
应对策略可以是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二、政策因素1.土地制度:土地制度对农村土地流转产生直接影响。
若土地制度不明确,土地流转的权益无法保障,农民就会对土地流转持谨慎态度。
应对策略可以是完善土地制度,明确土地流转的权益保障措施,增加土地流转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2.扶持政策:合理的扶持政策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土地流转补贴、优惠税收政策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流转。
应对策略可以是加大土地流转扶持政策的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政策红利,增加他们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三、社会因素1.土地观念:农民的土地观念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土地流转的态度和行为。
若农民将土地视为传统的家庭资产,他们可能更加保守对待土地流转。
应对策略可以是加强土地意识教育,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知和理解,改变他们的土地观念。
2.土地利益分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难点之一。
若土地利益无法合理分配,土地流转就会受到阻碍。
应对策略可以是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土地流转的利益合理分配。
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很多,经济、政策和社会因素是其中主要的三个方面。
为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需要综合施策,采取有效的措施,从经济、政策和社会角度来推动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第40卷第11期2018年11月2018,40(11):2225-2235Resources ScienceVol.40,No.11Nov.,2018引用格式:甘臣林,陈璐,陈银蓉,等.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地转出绩效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鄂州两地典型调查样本为例[J].资源科学,2018,40(11):2225-2235.[Gan C L ,Chen L ,Chen Y R ,et al.Analysis o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armland transfer performance based on farmers'satisfaction —a typical survey in Wuhan and Ezhou[J].Resources Science ,2018,40(11):2225-2235.]DOI :10.18402/resci.2018.11.09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地转出绩效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鄂州两地典型调查样本为例甘臣林1,陈璐2,陈银蓉1,张苗3(1.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0;2.武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武汉430014;3.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济南250014)摘要:本文基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通过构建农户满意度指数模型探讨农地转出绩效的影响因素,并利用武汉、鄂州两市农地流转典型地区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两地农地转出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
研究发现: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的感知质量是影响武汉、鄂州两地农地转出绩效的决定性因素。
两地政府相关部门对农地流转活动给予的政府支持行为对农地转出绩效的提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农地转出活动中的可靠性因素对两地农地转出绩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农地转出活动中的规范性措施与人员互动措施对两地农地转出绩效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两地农地转出后期的农户不满处理系统缺乏效率,负向影响了农地转出绩效。
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改善农地转出绩效限制因素、提高农地转出绩效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地流转;政策绩效;影响因素;满意度;FSI 模型;SEM DOI :10.18402/resci.2018.11.091引言农地流转作为在农村广泛开展的一项重要政策模式,有“中国农村第二次革命”之美喻[1],其不仅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增加农民收入[3]、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4]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推动着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5]与生计方式转型[6],以及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迁移[7]。
近年来,国家对农地流转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从政策层面对农地流转给予了强有力支持,农地流转被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国已有超过1/3(0.31亿hm 2)[8]的农村承包耕地实现流转。
然而,绩效是政府管理追求的永恒主题,探索绩效的影响因素是公共政策绩效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9]。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农地流转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进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农地流转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其中,陈水生[10]以浙江慈溪、安徽潜山、重庆市的农地流转状况为代表,对比分析了东中西部三地流转绩效的差异,认为农地流转绩效主要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发展状况、政府职能转型和政府行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农地流转的社会承受度和农民意愿4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黄东学等[11]通过对比安徽省皖北、江淮和皖南3个区域的农地流转绩效差异发现,农地流转绩效主要受到包括政策方针、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等在内的多重因素的影响。
董国礼[12]从产权代理角度论证了土地产权代理关系对土地流转绩效的收稿日期:2018-05-03;修订日期:2018-08-28基金项目:农业部软科学项目(批准号:20152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4BGL203)。
作者简介:甘臣林,男,湖北大冶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与管理。
E-mail :ganchenlin@ 通讯作者:陈银蓉,E-mail :chyinrong@第40卷第11期资源科学影响,肯定了合理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与委托代理模式在提高土地流转绩效当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指出构建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与土地社会保障替代体系是提高土地流转绩效水平的根本要求。
段培[13]的研究则认为农户的家庭总收入、收入主要来源、流转前后家庭收入对比、农地流转单价等因素对新疆玛纳斯县棉区的农地流转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从已有文献看,关于农地流转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有宏观[10-12]与微观[13]两种视角:宏观视角的主要研究思路是通过对比不同区域农地流转的绩效差异来分析引起绩效差异的宏观层面因素,诸如土地流转的政策制度环境与市场化水平、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微观视角则主要讨论了农户的家庭禀赋要素及农地流转相关情况等因素对农地流转绩效的作用。
虽然两种研究视角均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各类因素对农地流转绩效的影响,但是,新公共管理理论(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 )认为,要衡量农村公共政策是否达到了政府部门的预设目标,立足于农户视角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14]。
鉴于此,本文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相关观点,将农户视为接受农地转出这项公共服务的“顾客”,运用农户满意度指数(Farmer Satisfaction Index ,FSI )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方法来研究农地转出绩效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农地转出绩效改进提供决策参考。
2理论分析框架2.1满意度与绩效评估满意度的概念源于消费心理学领域对顾客满意度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西方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 )运动将这一概念引入到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测评考核之中。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服务型政府的价值理念,以公众的满意度作为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标准[15];认为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实质是以“公众满意度导向”为核心理念对公共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9,16];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效率大小取决于公众的认可程度与满意程度[17]。
在绩效评估实践上,新公共管理理论通过构建公共部门顾客(公众)满意度指数(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CSI )模型,定量测算公众对公共部门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指数(CSI )来评估该公共部门的绩效。
目前,美国、英国、德国、瑞典、韩国、马来西亚等诸多国家均已建立全国性的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以公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评估实践在各国广泛开展,公众满意度已成为各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满意度被广泛运用于农村各项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如,生态补偿[18]、土地整治[19]、精准扶贫[20]、惠农政策[21]等)的绩效评估当中。
农地流转作为政府广泛推行的一项农村公共政策,尽管在组织形式、实施方式等方面与其他农村公共政策存在一定差异,但在理论与技术上,立足于农户满意度视角的绩效评估对于农地流转值得借鉴。
将农户视为接受农地流转这项公共政策的“顾客”,以农户满意度为中心,以农户的需求为导向,保证农地流转满足农户的偏好,这对提高农地流转活动实施的有效性具有重大意义。
2.2农地转出农户满意度指数模型目前,国内外学者在顾客(公众)满意度的研究中,已提出了多个顾客(公众)满意度指数(CSI )模型[22-24]。
本文在综合借鉴已有顾客(公众)满意度指数(CSI )模型逻辑框架及量表设计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地转出活动实际情况,构建农地转出绩效评估的农户满意度指数(Farmer Satisfaction Index ,FSI )模型(图1)。
如图1所示,FSI 模型以农户满意(Farmer Satis-faction ,FS )为核心概念,政府支持(Government Support ,GS )、农户期望(Farmer Expectation ,FE )、感知质量(Perceived Quality ,PQ )是FS 的前置影响因素;理论上,政府支持(GS )与感知质量(PQ )对农图1FSI 模型框架Figure 1The FSI model framework2018年11月户满意(FS )存在正向影响,农户期望(FE )对农户满意(FS )存在负向影响。
农户抱怨(Farmer Com-plaints ,FC )与农户推介(Farmer Recommend ,FR )为FS 的后向结果;理论上,农户满意(FS )对农户抱怨(FC )存在负向影响,对农户推介(FR )存在正向影响。
规范性(Normative ,N )、可靠性(Reliability ,R )、人员互动(Personnel Interaction ,PI )属于农地转出活动的质量因子,是PQ 的前置因素,表示农地转出过程中一些具体的微观质量信息[22];理论上,3个层面的质量因子对感知质量(PQ )均存在正向影响。
FSI 模型框架中各变量的测量维度与含义如表1所示。
2.3农地转出绩效及其影响因素根据NPM 理论的观点,政府公共服务与政策的绩效源于公众在接受该公共服务与享受该公共政策后的认可程度与满意程度,即,政府公共服务与政策的绩效直接用公众的认可程度与满意程度来反映。
就农地转出而言,这项农村公共政策与服务的绩效也可直接用已经实施农地转出农户的认可程度与满意程度来衡量。
按照FSI 模型中各个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可将9个模型变量归为三大类:其中,GS 、FE 、PQ 这3个变量是FS 的前置影响变量,可共同归为“前置因素变量”;N 、R 、PI 这3个变量为PQ 的前置影响变量,属于农地转出活动的质量因子,可共同归为“流转质量因子”;FC 、FR 为FS 的后向结果,是农户在经历农地转出活动后在行为与态度上的表现,与FS表1FSI 模型变量的测量维度与含义Table 1Measurement dimensions and meanings of FSI model variables模型影响因素(变量)农户满意(FS )政府支持(GS )农户期望(FE )感知质量(PQ )农户抱怨(FC )农户推介(FR )规范性(N )可靠性(R )人员互动(PI )测量维度(观测变量)整体满意(FS 1)期望满意(FS 2)理想满意(FS 3)行政关注(GS 1)监督管理(GS 2)中介服务(GS 3)整体期望(FE 1)价格期望(FE 2)福利期望(FE 3)整体质量(PQ 1)价格合理(PQ 2)福利改善(PQ 3)投诉想法(FC 1)生人抱怨(FC 2)熟人抱怨(FC 3)正面评价(FR 1)效果宣传(FR 2)经验推荐(FR 3)农民自愿(N 1)程序规范(N 2)过程简便(N 3)合同公正(R 1)对方信誉(R 2)流转纠纷(R 3)方案知晓(PI 1)民主决策(PI 2)思想疏导(PI 3)测量维度的含义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整体情况的直观感受中产生的满意感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整体情况与事先预期状况的对比中产生的满意感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整体情况与最理想状况的对比中产生的满意感在流转政策落实层面,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农地流转给予的重视与关注在流转角色作用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在农地流转活动中起到的监督管理作用在流转角色作用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在农地流转活动中起到的促成农地流转交易的媒介作用农户关于农地转出活动在整体上对家庭产生积极影响的期望农户对获得合理转出价格的期望农户对农地转出后家庭福利状况获得改善的期望农地转出活动能够在整体上对农户家庭产生积极作用农户能够在农地转出活动中获得合理的流转价格农户能够在农地转出活动中获得一定的家庭福利改善机会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存在不满意且沟通协调不畅时,向上级相关部门进行投诉或上访的想法与冲动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存在不满意且沟通协调不畅时,向周围的陌生人进行抱怨的行为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存在不满意且沟通协调不畅时,向周围的熟人进行抱怨的行为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感到满意时,对所参与的农地转出活动持正面评价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感到满意时,向他人宣传所参与的农地转出活动的效果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感到满意时,向其他组织或个人推荐所参与的农地转出活动的成功经验农地转出活动中遵循农民自愿的原则农地转出活动中流转程序的合法规范性农地转出活动中流转实施过程的简便高效性农地转出活动中流转合同的公开、公正、公平性农地转出活动中流入方良好的合同执行信誉农地转出活动中流转纠纷的妥善处理情况农地转出活动中公示告知具体流转方案农地转出活动中民主评议流转相关决策农地转出活动中对参与农户进行及时有效的思想疏导第40卷第11期资源科学一样,该两个变量也能直接反映农地转出活动的实施效果,因此将FS 、FC 、FR 这3个变量共同归为“绩效指示变量”,3个变量共同指示农地转出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