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后感染并发症25年回顾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1.92 KB
- 文档页数:1
第14卷 第1期2023年1月Vol. 14 No.1Jan. 2023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 ·论著·心脏移植术后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分析陈斯瑶 吴敏 黄劲松 吴怡锦【摘要】 目的 分析心脏移植受者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预后、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指标。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术后随访1年内的血钾水平分为正常血钾组(83例)、高钾血症组(43例)及重度高钾血症组(32例)。
总结心脏移植术后高钾血症的发生情况及预后,分析心脏移植术后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 及预测指标。
结果 心脏移植术后1年高钾血症发生率为47.5%(75/158),重度高钾血症发生率20.3%(32/158)。
重度高钾血症组的病死率为16%(5/32),高于正常血钾组的8%(7/83)和高钾血症组的7%(3/43)。
术前半年血清肌酐(Scr )平均值、术前末次总胆红素、术后血液透析时间、术后1 d Scr 及术后1 d 脑钠肽前体是心脏移植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 <0.05)。
术前半年Scr 平均值、术后血液透析时间和术后1 d Scr 、术后 7 d Scr 可预测术后重度高钾血症。
结论 心脏移植术后重度高钾血症的结局欠佳,心脏移植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半年Scr 平均值、术前末次总胆红素、术后血液透析时间、术后1 d Scr 及术后1 d 脑钠肽前体,围手术期Scr 及术后血液透析时间可预测心脏移植术后1年内重度高钾血症。
【关键词】 心脏移植;高钾血症;血清肌酐;危险因素;脑钠肽前体;血液透析;心律失常;机械辅助循环【中图分类号】 R617,R5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45(2023)01-0014-07【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prognosis,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ive indexes of hyperkalemia in recipients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58 recip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erum potassium levels within postoperative 1-year follow-up, all recip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normal serum potassium level group (n =83), hyperkalemia group (n =43) and severe hyperkalemia group (n =32). The incidence and prognosis of hyperkalemia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 were summarized. The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ive indexes of hyperkalemia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 were identifi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hyperkalemia and severe hyperkalemia within postoperative 1 year was 47.5%(75/158) and 20.3%(32/158), respectively. In the severe hyperkalemia group, the fatality was 16%(5/32), higher than 8%(7/83) in the normal serum potassium level group and 7%(3/43) in the hyperkalemia group. The mean serum creatinine (Scr) within 6 months before heart transplantation, the final total bilirubin level before heart transplantation, postoperative hemodialysis time, the Scr level and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 at postoperative 1 d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hyperkalemia following heart transplantation (all P <0.05). The mean Scr level within 6 months before heart transplantation, postoperativeRisk factors and predictive analysis of hyperkalemia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 Chen Siyao *, Wu Min, Huang Jinsong, Wu Yijin.*Department of Cardiac 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 Guangdong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 Guang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Guangdo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Guangzhou 510080,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WuYijin,Email:****************.cn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1.0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2000081);广州市基础研究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201011721)作者单位:510080 广州,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重症监护一科(陈斯瑶、吴怡锦),心外科(吴敏、黄劲松)作者简介:陈斯瑶,博士,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脏移植,Email :******************.cn通信作者:吴怡锦,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脏移植,Email :****************.cn陈斯瑶等.心脏移植术后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分析第1期·107·扩心病22例、限制型心肌病3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心脏瓣膜病5例;其中合并糖尿病8例、高血压6例及慢性肾病2例。
《心脏移植术后突发出血性脑卒中 1 例护理体会》一、疾病概述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突发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
出血性脑卒中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 - 30%。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心脏移植术后抗凝治疗:心脏移植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
但抗凝药物使用不当或个体差异等原因,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增加出血风险。
2. 高血压: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血压控制不佳可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3. 脑血管病变:患者可能存在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脑血管病变,在心脏移植术后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容易引发出血性脑卒中。
4. 感染:术后感染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增加出血风险。
5. 免疫排斥反应:心脏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可能影响脑血管的稳定性,增加出血的可能性。
三、临床表现1. 头痛:是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剧烈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
2. 意识障碍: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
3. 肢体瘫痪:可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4. 言语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言语不清、失语等症状。
5. 其他症状:还可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抽搐等症状。
四、治疗要点1. 一般治疗:- 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排便。
-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
-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
2. 控制血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避免血压过高导致出血加重。
3. 降低颅内压:可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4. 止血治疗: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给予相应的止血药物。
5. 手术治疗:对于出血量较大、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开颅血肿清除术、脑室引流术等。
五、实验室检查结果1. 头颅CT:可显示脑内出血的部位、范围和出血量,是诊断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检查方法。
许多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可以存活20年
古越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年(卷),期】2014(0)5
【摘要】对于患有终末期心脏衰竭患者,心脏移植被认为是“金标准”的治疗方法。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心脏移植手术后15—20年的存活正变成惯例,而不是例外。
研究者追踪了133名1985年至1991年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同一样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男性和女性的结果。
超过半数(74人)在手术后至少存活20年。
在这些长期生存者中,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43.6岁。
【总页数】1页(P36-36)
【关键词】心脏移植患者;手术后;存活;心脏移植手术;“金标准”;长期生存者;心脏衰竭;治疗方法
【作者】古越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相关文献】
1.1例心脏移植术后存活18年危重患者的救治体会 [J], 贾柳;侯桂英;叶明;于凯江
2.术前肾功能不全影响心脏移植术后围术期及中长期存活 [J], 黄燕;黄洁;廖仲凯;宋云虎;王巍;胡盛寿
3.心脏移植患者术前肺动脉高压对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存活的影响 [J], 方泽民;陈军;胡敏;刘立刚;郑萍;魏翔
4.扩张型心肌病受者心脏移植前血NT-proBNP水平对术后长期存活的影响 [J], 王欣霄;胡盛寿;黄洁;廖仲凯;宋云虎;郑哲;刘盛;王巍;石丽;杜娟
5.先天性心脏病成人患者心脏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率较高 [J], 宋海燕(摘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副作用与管理导言:心脏移植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可拯救那些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
然而,为了避免新的心脏被免疫系统攻击,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
尽管这种治疗在避免排斥反应方面非常有效,但也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副作用,并提供相关管理方法。
一、副作用1:机会性感染在接受心脏移植术后,由于免疫系统被抑制,身体对各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变得更加容易感染。
机会性感染是心脏移植术后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副作用之一。
管理方法:1.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有可能传播感染的人和环境等。
2.注重饮食及营养:合理搭配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增强抵抗力。
3.积极预防接种疫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二、副作用2:药物益处与毒性为了避免新心脏被排斥,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这些药物在保护心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也可能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
管理方法:1.定期监测药物浓度:定期检查患者体内药物浓度,确保处于有效治疗范围内。
2.个体化调整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耐受性进行剂量的个体化调整。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相互作用,影响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在使用其他药物时需谨慎。
三、副作用3:恶性肿瘤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会增加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
免疫系统被抑制后,身体对异常细胞的监测和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管理方法:1.进行定期筛查: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及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健康饮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减少恶性肿瘤风险。
3.密切关注潜在危险因素: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及接触有害物质等。
四、副作用4:代谢异常免疫抑制药物可能引起一系列代谢异常,如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等问题。
这些不良反应对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长期使用抗生素抑制细菌感染完整版当患者的感染被假定为无法通过确定的疗程或病源控制治愈时,医生就会开具抑制性抗生素治疗。
接受抑制性抗生素疗法的患者通常合并症较多,感染通常涉及残留的假体材料。
部分由于缺乏关于明确的抑制性抗生素使用指南,部分由于相关感染的复杂性,医生通常会给患者开具极长的、甚至无限期的抑制性抗生素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长期抗生素暴露的风险尚未完全确定,但其中包括了从轻微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抗生素耐药菌的产生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的紊乱。
在这篇叙述性综述中,我们介绍了4种常见适应症中使用抑制性抗生素疗法的现有证据,审视了当前文献中的空白,并探讨了这种疗法已知和潜在的风险。
我们还就如何提高未来研究的证据质量提出了建议,特别是强调了需要一个标准化术语来描述使用长疗程抗生素来抑制难以治疗的感染。
抗生素是临床医生和许多患者熟悉的治疗药物。
2021年,美国开出了超过2.11亿张抗生素处方。
本综述侧重于抗生素使用的一个子部分: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被认为无法治愈的感染。
虽然这只占抗生素总使用量的一小部分,但就其性质而言,它可能代表着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要机会。
我们小组之前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长期使用抗生素的3大适应症中,使用抗生素来抑制被认为无法治愈的感染的证据最不充分。
预防性和非感染性用途的其他广泛适应症不在本综述的讨论范围内。
长期或无限期使用抗生素已被认为是一种治疗策略,适用于不适合采用侵入性手术方法的患者。
这种方法通常不是为了治愈感染,而是为了改善症状,防止病情恶化或复发,从而达到具有临床意义的程度。
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在澳大利亚一家大型医院网络中,最常采用抑制性抗生素疗法(SAT)治疗的感染有四类:即假体周围关节感染(PJI)、血管移植物感染(VGI)和其他血管感染,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霉菌性动脉瘤、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感染(CIEDI),以及骨髓炎和其他骨科硬件相关感染。
针对这些广泛感染的指南通常建议采用药物和手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