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行政责任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43
什么是行政责任行政责任的表现行政责任是公务员、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职业道德责任等综合性责任。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责任是保证公共权力有效、合规、廉洁运行的重要保障,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以下是行政责任的表现:一、政治责任政治责任是最基本的行政责任,包括忠诚于宪法和法律、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民主法制、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等方面的责任。
具体表现为:1. 忠诚于宪法和法律:行政人员必须在工作中忠实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违反侵犯法律的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行政人员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得抗拒执行,不得违反规定行事。
3. 坚持民主法制:行政人员必须遵循民主法制原则,发挥民主协商和程序、规则、程序的监督作用,不得超越法律和制度约束的范围。
4. 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行政人员必须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为人民服务,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国家发展。
二、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行政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遵守法律、承担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等方面的责任。
具体表现为:1. 遵守法律:行政人员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法定职责,按照法定程序行事,不得超越法律的范围行使权力。
2. 承担违法行为后果:行政人员如有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遭到制裁和追责,包括处罚、开除等处理措施。
三、职业道德责任职业道德责任是保障行政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保障,包括对人民的服务精神、勤勉奉公、廉洁奉公等方面的责任。
具体表现为:1. 对人民的服务精神:行政人员必须具有对人民的服务精神,为人民群众服务,回应人民群众合理需求,如有作为,应按照规范程序处理。
2. 勤勉奉公:行政人员必须尽职尽责,讲求实效,勤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超过工作要求。
3. 廉洁奉公:行政人员必须遵守廉政公约,不从事与工作无关的经济活动,不收受贿赂,不违规参加公款吃喝和公款旅游等活动。
行政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
行政责任的概念与特征如下:
1. 法律性:行政责任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责任。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政府行政规章,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针对具体行为:行政责任是针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具体行为的责任。
只有在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出现违法、失职、滥权等问题时,才会引发行政责任的追究。
3. 公共利益导向:行政责任的核心是保护公众利益和推动行政机关的公正、高效履职。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职权行使中必须坚守公共利益原则,对违法、失职和滥权行为进行追责,以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4. 能源独立性:行政责任是以行政机关为主体的责任。
行政机关是行政责任的主要对象,但同时也包括行政机关所属的工作人员。
行政责任的追究通常由行政机关及相关部门进行,保障了行政机关的独立性和效能。
5. 多种方式:行政责任追究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措施,以及经济赔偿、行政追责等。
具体的行政责任方式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来决定。
行政责任的类型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行政责任的目的和意义行政责任是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
行政责任实行的目的是维护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权威,强化行政机关的法制意识和规范行政行为,防止和惩治违法和不当行为,保障人民利益和权利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保证行政机关的公正、公开、透明和廉洁。
二、行政责任的分类(1)监管责任:是指行政机关承担监管职责时出现的不良后果所应承担的责任,主要是指事先监管和事中监管两种。
(2)过错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由于疏忽、滥用职权等过错所引起的不良后果,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的行政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
(3)违法责任:是指行政机关违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法律法规规定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包括违法行政行为和违法不作为。
三、行政责任的承担主体(1)行政机关的领导人员:由于行政机关的领导人员在执行职责时所承担的责任较大,他们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为和作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2)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作为行政机关的执行主体,其行为和作为直接影响到行政机关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可能会涉及到行政行为,因为履行国家职责需要他们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四、行政责任的主要依据(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规章制度;(5)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定和命令。
总之,行政责任是保障公共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
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健全的行政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和承担方式,同时要不断完善制度,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为人民谋取最大化的利益。
简述行政责任包括的内容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法律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依法行政。
如果违反法律规定,造成损害或不当利益,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比如,行政机关滥用职权、违法处置公共资源、违反程序规定等行为都将构成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政治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还要承担政治责任。
政治责任是指对党和人民负责的责任。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
如果在工作中出现违背党的要求、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就要承担政治责任。
三、行政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要承担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负责。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如果行政行为违反法律规定,造成损害或不当利益,就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四、经济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还要承担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是指对财务经济活动的管理和运用负责。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财务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财务制度,确保财务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如果在财务经济活动中出现浪费、挥霍、贪污、受贿等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五、纪律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还要承担纪律责任。
纪律责任是指对党和组织纪律的遵守和执行负责。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法规和组织规定,确保工作纪律的严肃性和执行力。
如果违反纪律,出现违纪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纪律责任。
六、道德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还要承担道德责任。
道德责任是指对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的遵守和践行负责。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秉持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原则。
如果在工作中出现违背道德规范、损害社会公德的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
行政责任的相关概念
行政责任指的是政府机构和行政官员在行使职权时,应承担的法律和政治责任。
根据不同的国家法律和政治制度,行政责任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
一般来说,行政责任可以分为法律责任、政治责任和行政效能责任三种。
首先,法律责任是行政机构和行政官员在职权行使中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定。
对于违反法律规定、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行为,行政机构和行政官员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种责任通常以法律诉讼等形式进行维护和实现,包括罚款、停职、降职、撤职等。
其次,政治责任是行政机构和行政官员在职权行使过程中应当遵守的政治道德和公共利益。
对于违背公共利益、违背社会伦理和行政纪律等行为,行政机构和行政官员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
这种责任通常以政治解决、道德谴责等方式进行维护和实现。
最后,行政效能责任是行政机构和行政官员在职权行使中应当承担的责任。
它是指行政机构和行政官员应当保证行政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如果行政机构和行政官员未能达到期望的行政效能,他们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效能责任。
这种责任通常以整改措施、对人员进行培训等方式进行维护和实现。
总之,行政责任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政治和效能责任,是行政机构和行政官员在
职权行使过程中应承担的种种责任。
它的实现需要国家制度的保障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完善和发展。
简述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第一章前言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由于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行政责任是维护职权合法性和权利受保障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法律、政治和社会意义。
本次创作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二章行政责任的定义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由于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行政责任是维护职权合法性和权利受保障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法律、政治和社会意义。
行政责任包括行政纪律责任、行政民事责任和行政刑事责任三种形式。
第三章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违法行为行政责任的第一个构成要件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所做出的行为。
只有当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才能符合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2.过错行政责任的第二个构成要件是过错。
过错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由于疏忽、不慎、失误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应当尽到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对于过错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3.后果行政责任的第三个构成要件是后果。
后果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由于违法行为和过错行为造成的结果。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后果应当进行相应的赔偿或者其他法律程序。
第四章总结行政责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是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的重要手段。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过错和后果三个方面,必须同时满足才能构成行政责任。
只有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尽到相应的义务和责任,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才能保证行政责任的正确适用和公正实施。
行政责任有哪些内容行政责任是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及其上、下级单位对国家、法律、职责、任务、职务所负有的义务和责任。
行政责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履职责任行政责任的首要内容是履行职责,即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勤勉尽责地完成工作任务。
政府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2. 法律责任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包括受到党纪国法的纪律处分,行政处分,民事赔偿或者刑事追究等。
法律责任是对政府工作人员违法行为必然的法定后果。
3. 经济责任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造成国家、集体和个人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这包括赔偿经济损失、罚款、扣减工资福利或者追究刑事责任。
经济责任是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损害行为给予经济补偿的一种方式。
4. 行政责任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中违法失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利用职务便利谋取个人私利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包括免职、降级、责令辞职、停职检查等,是对政府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行政处分。
5. 政治责任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不符合和背离党的宗旨害公害民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
政治责任包括受到党内的批评教育、严重者可能被开除党籍等,是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政治违规行为的一种处罚。
在实践中,政府工作人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行政责任,自觉维护国家法纪和人民根本利益,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担当,才能真正做到廉洁奉公、勤勉尽责,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章行政责任一、名词解释1. 责任——责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其一,意味着份内应做之事;其二,是指未做好份内之事而所应受的谴责和制裁。
2. 行政责任——行政责任的两层含义:第一,指行政人员在一定的岗位和职务上开展行政管理活动时所应承担的角色义务,即职责;第二,指由于行政人员在没有积极有效地履行职责而受到的追究,往往表现为受到否定性的批评、惩罚和制裁。
完整的行政责任是上述两个方面的统一或总和。
3. 客观责任——行政权力及行政体系中的各种因素引起的相应责任是客观行政责任。
客观责任与外部强加的可能事物有关,具体有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两个方面。
4. 主观责任——行政责任的主观责任是行政人员依据其行政管理的职业道德和正直无私的原则,将客观责任进行内化而形成的自觉承担的相应责任。
主观责任根植于行政人员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
5. 道德责任——道德责任是渗透于权力和法律作用范围之中的主观意识到的责任。
6. 行政责任意识——行政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所应拥有的职业意识,行政伦理学要求通过增强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去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道德水平。
7. 责任监督制——责任监督制是指为了加强行政人员的责任心,通过外在的教育和监督机制,来保证行政人员提高自身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合理的监督制度是这一责任制度的基本要素。
8. 宪政责任制——我国政府的宪政责任制,是指依据我国宪法规定的、各级政府必须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的制度。
9. 政党责任制——我国政府的“政党责任制”是指各级政府向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负责的制度。
10.公仆责任制——公仆责任制是指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必须对社会公众的服务的责任制度。
11、行政体系——行政体系是指围绕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形成的各种制度和关系的总和。
12、行政责任制度——行政责任制度是依据道德理念和道德原则而做出的一种客观性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它既具有法律的形式性特征,也具有道德的实质性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