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马工程
- 格式:ppt
- 大小:488.00 KB
- 文档页数:4
马工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马工程行政法是指在马恩列斯主义的指导下,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社会稳定为目的,管理和监督工程建设活动的法律法规体系。
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管理法、招投标法、工程验收法等。
行政诉讼法是指规定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因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争议如何解决的法律法规体系。
行政诉讼法主要包括行政诉讼程序法、行政赔偿法等。
马工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关系是,在工程建设中,如果出现行政机关与工程建设主体之间的法律争议,双方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通过行政诉讼程序来解决争议。
同时,马工程行政法也规定了工程建设管理中的行政法律关系,为行政机关提供了相关的管理权限和制度保障。
因此,行政诉讼法为马工程行政法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支持和程序保障。
马工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2版考研真题和答案马工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四、案例分析题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章行政法概述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第三章行政组织法第四章公务员法第五章行政行为概述第六章行政立法第七章授益行政行为第八章负担行政行为第九章行政机关的其他行为第十章行政司法第十一章行政应急第十二章行政程序第十三章监督行政第十四章行政复议第十五章国家赔偿与补偿第十六章行政诉讼第十七章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管辖第十八章行政诉讼参加人第十九章行政诉讼证据第二十章行政诉讼程序第二十一章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第二十二章行政诉讼裁判与执行第二十三章涉外行政诉讼•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行政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武大2007年研]相关试题:行政法律关系[武大2010年研]答:(1)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因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包括行使行政权的活动和基于实现国家或社会职能的目的所从事的公共管理活动而与行政相对人以及其他相关主体形成或因之引发的各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关系经行政法规范调整后形成的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3)联系:行政关系构成了行政法的调整对象,行政关系受法律调整形成了行政法律关系,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
(4)区别:①性质不同。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行政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实体内容。
行政关系是一种事实上的社会关系,具有物质关系的属性;而行政法律关系则更多地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具有思想关系的属性。
②与行政法的关系不同。
就二者与行政法的关系来看,行政关系是行政法的调整对象,而行政法律关系则是行政法对行政关系调整后的结果。
③内容范围不同。
一般而言,行政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在内容范围上是基本一致的,但行政关系作为一种事实上的社会关系,在内容范围上要比行政法律关系更为广泛。
④形成的时间不同。
第10章行政处理概述第一节行政处理的概念和类型一、行政处理的概念行政处理,又称行政处理决定或行政决定,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相应法律、法规、规章确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任务根据行政相对人申请或根据职权依法处理涉及特写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
(名词解释)(03-4)二、行政处理的效力行政处理的效力:一经作出即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行政处理决定只有在有权国家机关宣布其无效、撤销或废止后才失去法律效力。
三、行政处理的类型(多选)1.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
(1)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的概念。
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或称被动性行政处理行为、消极行政处理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而作出的行政行为。
(名词解释)(2)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的程序:(多选)①提出申请;②审查;③审核;④批准;⑤对不予批准的救济程序。
2.依职权行政处理行为。
依职权行政处理行为,或称主动性行政处理行为、积极行政处理行为,是指依据行政机关所具有的法定行政职权,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即可作出的行政行为。
(名词解释)依职权行政处理行为的种类:行政规划、行政命令、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依职权行政处理行为的原则:1、必须保证该行为是出于保障个人和组织的安全、维护国家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目的;2、强调及时、迅捷性,不得逾越或侵犯宪法、法律所保障的基本权利和自由;3必须遵守宪法和组织法索赋予的权限范围;4、必须尊重和符合客观规律;5、需要强调民主性,注重所有利害关系人都有机会参与其过程。
第二节行政处理的特征一、行政处理的一般特征(简答)(1)法定性;(2)行政处理的主体是行政主体;(3)行政处理的对象特定;(4)行政处理的内容直接影响特定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是具体行政行为;(5)行政处理是要式行政行为,一般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6)行政处理导致侵权时具有可救济性;(7)行政处理的形式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二、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的特征(简答)(1)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是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的;(2)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是授益性行政行为;(3)依申请行政处理行为的目的具有限定性。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马工程笔记
在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时,笔者认为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核心概念:
一、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主体,调整国家机关对社会关系
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活动的法律规范体系。
二、行政行为的概念
行政行为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基于行使职权、管理公共事务而
对客观事物所做的具体行为。
三、行政诉讼的概念
行政诉讼是指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针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
政行为合法性问题的审判程序。
在学习行政诉讼法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一、行政诉讼的适用条件
行政诉讼的适用条件包括:当事人主体资格、法定诉讼期限、行政行
为具有可诉性、未依法履行行政行为的确认义务等。
二、行政诉讼程序的基本要素
行政诉讼程序主要包括:提起诉讼、立案、受理、调查、调解、开庭审理、判决等环节。
三、行政诉讼的特殊程序
行政诉讼的特殊程序主要包括紧急程序、反诉程序和补充程序等,这些程序都是在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采取的。
总的来说,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需要掌握法律规范体系、行政行为与行政诉讼等核心概念,以及行政诉讼的适用条件、程序要素和特殊程序等重点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正确处理行政行为合法性的问题,并且合理运用行政诉讼程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1、行政:是国家通过一定的组织为实现国家职能而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过程.(一)行政的特征:①行政具有主体特定性.行政的主体是一定的国家组织或社会组织.②行政具有公益性。
行政管理的事务乃公共事务而非私人之事,行政的目的在于实现国家的职能。
③行政具有整体性与能动性.行政活动与国家职能和政策的整体相关联,必须在整体上保持统一性和连续性。
行政可应时势的需要主动出击,以保护公共利益、个人利益及其实现。
④行政具有过程性。
行政不仅是一种实体活动的过程,而且是一种程序的过程,它具有实体与程序的统一性.⑤行政具有法定性(合法性)与(自由)裁量性。
法定性,要求行政活动的主体、行为及其过程等都必须要有法律(或授权法)的依据.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公务组织)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由裁量权。
⑥行政应受到监督。
行政活动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这种监督是多维度和多层级的。
(二)行政的种类(1)公权力行政与私经济行政(国库行政)①公权力行政又可称为“高权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基于国家统治权而从事的行政活动。
②私经济行政,又称为国库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利用私法规定的方式来完成国家任务的行为。
私经济行政分为行政辅助行为、行政营利行为和行政私法行为.(2)秩序行政、给付行政与计划行政①秩序行政又称干涉行政或侵害行政,该类行政旨在维持社会秩序,防止他人遭受非法侵害和维护公共利益。
②给付行政又可称为福利行政或服务行政,它旨在改善公民的生存环境及生活条件,为公众提供各种生活需要上的服务。
③计划行政是指为实现行政上的预定目标,在兼顾各种利益的调和以及斟酌相关情况下,准备或鼓励将各项手段及资源作合理运用的行政活动。
计划依其内容可分为规制性、给付性与开发性三种类型。
(3)内部行政与外部行政①内部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只针对其组织内部的人员、事务而不对社会上的人发生效力的行为.②外部行政,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对社会上的人具有权利和义务效果的行政行为.2、行政法:简单地说就是有关行政(以及与行政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