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念和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15.52 KB
- 文档页数:3
概念一、环境1.一般意义,环境是指围绕在人的周围并给人以某种影响的客观现实,即人的生活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p96)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
具体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那些凡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并对其发生影响的外部因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
(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P144)4.环境的界定在《辞海》里有两个:一是指围绕所辖的区域;一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
对环境的理解包括:(1)环境是与某项中心事物或活动对应而存在的(2)环境是所有外部相关因素和条件的总和(3)环境是变化发展的5.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注意:(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中心项是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环境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2)思政环境是影响思政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各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2006版p295)6.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与现代社会相联系并能够反映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5)7.“环境通常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各种条件的总和。
具体说,它是有机体外部可以进入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直接影响到生命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
广义地讲,环境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并且总是作为某项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着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75页)9.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经过主观调控和创造而形成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优良环境。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概述1. 活动背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活动目的本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旨在:- 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活动内容本次活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开展主题班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和分享。
- 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优秀校友为学生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 进行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成长、家庭、社会和国家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 制作宣传海报:组织学生制作宣传海报,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
-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实践。
4. 活动组织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活动具体组织实施如下:- 筹备阶段: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和预期目标。
- 实施阶段: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各项活动。
- 总结阶段:对活动进行总结,梳理活动成果,提出改进措施。
5. 活动预期效果通过本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得到提高。
- 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增强。
- 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增强。
6. 活动保障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将提供以下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1.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对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品质和人生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1. 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外延: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领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学科。
2. 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原则、方法、载体、环境、管理和评估等方面。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 形成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与融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方法等。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3. 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4. 灌输与疏导:灌输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疏导是指通过引导、启发和沟通,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和内化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
5. 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内在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为实际行动。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总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思想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公民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念。
它具有以政治性和思想性为主要特点,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能力和政治品质为宗旨。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念,提高他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质,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民。
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民主教育等。
3.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如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德育活动、心理辅导等。
其中,启发式教育、实践教育和互动式教育是比较重要的方法。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 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科教育的综合和延伸。
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于学科教育各个环节的,要通过学科教育的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
5. 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它既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注重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6.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培养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被视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培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下社会,随着社会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多元化,中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淡化和干涸。
这给社会主义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教育部门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引导中学生积极参与政治,增强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开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培养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寻找改进和提升的途径,为进一步推动中学生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影响机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中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中的作用和地位,为提升中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中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过程,探究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机制;2.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中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为中学生政治教育的改进提供参考;3. 探究培养中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实用建议;4. 通过实证研究案例分析,验证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启示。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主要是说明本研究的重要性,为读者提供研究的价值所在。
通过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对于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本研究将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中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效果。
本研究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培养具有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新型公民,为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马荣(1986—),女,新疆阜康人,硕士研究生,专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新疆地处我国的边疆,疆内少数民族众多,不管是地理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比内地地区复杂得多。
因此也决定了新疆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其特殊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On the Particular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nvironment in Xinjiang //Ma Rong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re always implemented in certain environment which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guarante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Xinjiang is located in China's frontier regions ,with a lot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so both geographical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 are com-plicated in Xinjiang,which also determines the particular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 Xinjiang.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nvironment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外部条件,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四、简答题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作为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一些与其他社会科学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特征。
(2)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理论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并受到实践的检验校正,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完善。
(3)综合性。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复杂的因素导致,因此,只有运用多学科的有关知识,多角度多侧面研究,才能更好地发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2.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1)文献法。
是从各种文献中收集研究者所需要的资料的方法,它是一种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
它能帮助研究者突破活动的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可以研究不可能接近的对象,但要注意鉴别真伪。
(2)观察法。
是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研究对象,搜集第一手的感性材料的方法。
(3)实验法。
是指在一定的人工设计的条件下,按照设计程序对研究对象的活动加以管产、记录、分析而直接获取材料,以做出研究结论的方法。
(4)社会调查法。
包括社会调查的方式和具体方法两部分。
(5)总结经验法。
总结经验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对经验的理论概括应注意全面准确以及有一定的层次性。
3.正确分析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性。
我国古代传统道德教育的原则、内容、途径和方法,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必然带有历史的阶级的局限。
(1)单纯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
(2)公私德不分的倾向。
表现是过分地诉求于个人。
(3)“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
重共性,轻个性。
4.教育与管理的关系:教育离不开管理,否则,往往会显得苍白无力,事半功倍;管理也离不开教育,否则,就可能变成简单粗暴或惩办注意。
应当从严格管理着手,从提高觉悟着眼,将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有机结合一起。
5.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大体包括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机制,知道受教育者践行社会要求,检查总结等。
简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发展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之一。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明显,也对其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简析,并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发展途径。
1. 多样化: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立体丰富,形式更加生动形象,更易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2. 互动性:新媒体平台拥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大学生可以在微博、微信、论坛等平台上进行实时互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思想交流渠道。
3. 非线性:新媒体内容的传播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自由选择资讯内容和获取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
4. 快速性: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信息更新快,反应敏捷,大学生接受到的信息更加及时,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
1.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可以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有深度、有趣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吸引大学生的关注,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
2. 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
新媒体环境下,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低俗信息等,学校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提高辨别能力,避免被错误信息所误导,保持清醒的头脑。
3. 整合资源,拓展教育内容。
结合新媒体平台的多样性和互动性,学校可以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出政治讲座、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在线直播、互动讨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4. 增强与大学生互动性。
在新媒体平台上,增加与大学生的互动机制,接受大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和想法,建立起更加平等、开放的教育交流关系。
5.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概念
一、环境
1.一般意义,环境是指围绕在人的周围并给人以某种影响的客观现实,即人的生活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p96)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
具体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那些凡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并对其发生影响的外部因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
(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P144)4.环境的界定在《辞海》里有两个:一是指围绕所辖的区域;一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
对环境的理解包括:(1)环境是与某项中心事物或活动对应而存在的(2)环境是所有外部相关因素和条件的总和(3)环境是变化发展的
5.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注意:(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中心项是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环境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2)思政环境是影响思政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各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2006版p295)
6.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与现代社会相联系并能够反映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5)
7.“环境通常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各种条件的总和。
具体说,它是有机体外部可以进入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直接影响到生命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
广义地讲,环境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并且总是作为某项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着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75页)
9.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经过主观调控和创造而形成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优良环境。
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个宽泛的中性概念,是对所有的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影响作用的环境因素的总和。
”(沈国权主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二、特点
广泛性是广泛而复杂的动态体系,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环境因素相互联系构成的立体、多维的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性质具有多重性,影响方式具有多样性。
动态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部各个要素始终处于运动中。
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变化。
特定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是在具体环境里进行,人也生活在具体环境,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更多的受这一具体环境的影响制约。
可创性人受到环境的影响制约,人的活动也反作用于环境。
思政可以强化或减弱环境的某些影响。
思政可以营造小环境。
可创性是思政环境区别于一般社会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p97-98)广泛性是广泛复杂的系统,是不同层次环境因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动态性环境变化—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变化—思政新的研究任务
特定性人活在具体环境—不同环境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差异—塑造自身品德时须把自己放于特定环境
可创性人认识环境的同时积极改变环境,创造新的合乎规律的育人环境。
(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P145)多维性环境是一个多要素体系,可从不同角度划分,社会存在多样性(客观原因)人的主观选择多向度(主观原因)
复杂性影响因素广泛性;影响性质多重性;影响方式多样性
开放性影响因素在空间上没有固定界限;影响因素在时间上没有严格界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环境;此外,开放性导致复杂性的加剧。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2006
版p29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