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经济常识第二单元第四课
- 格式:ppt
- 大小:868.54 KB
- 文档页数:5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会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就行说课。
一、说教材1、本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人教版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常识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二框题。
本框题一共有两目内容,第一目:公有制为主体,设计了五个探究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明确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突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第二目: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设计了四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存在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地位,作用,让学生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本框的内容是对上一框题《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延续,同时又为生产与经营提供制度背景和制度保障。
因此本框题具有承接上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开启下框“企业劳动者”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由于这部分知识理论性较强,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及股份制,非公有制作用等知识,比较难以理解掌握,应加以强化学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学生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界限认识模糊,甚至少数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产生了怀疑,本课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使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本课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感性材料丰富,可以从具体的实际例子入手,结合学生以前学过的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知识,引导他们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知识要点]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表现为: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产品被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1.原因和意义原因 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根本手段。
2)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意义:三个才能(具体见课本P34)(三)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1.两个坚持2.改革,两个调整(P35)3.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4.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为主体:①公有制经济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三者的含义,作用).③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其意义何在P38)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⑤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6)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课本P36)3、非公有制经济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各个经济的含义作用)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三、公司的经营1、企业:①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②地位: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③分类:按所有制标准划分,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④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政治晚限读背:经济生活第4—6课知识归纳使用班级1—12班,使用日期:12月29日编辑人:审核人: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①生产决定消费。
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2、消费对生产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刺激消费?)①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是最终完成;③消费调节着生产。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④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⑤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原因+意义)⑴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⑵①原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意义: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关系(1)区别:公有制的主体是指在所有制结构中的比例;国有经济的主导则强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对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对全局和战略而言的)。
(2)联系:国有经济的主导是公有制的主体的一个重要表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国5、公有制企业搞股份制改造有什么积极意义?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6、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区、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1、我国法定的公司的形式、组织机构分别是什么?两种公司的主要区别是什么?⑴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高一政治是经济常识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内容比较散和杂,需要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同学们学习和复习时才比较方便。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与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动力)。
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②各环节间的关系: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A.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D.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E.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必背知识点---黑色加重为主观题常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关系(决定;反作用)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3.社会再生产哪四环节
4.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措施
5.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什么
6.公有制的范围;地位及体现
7.国有经济地位;作用及体现
8.非公有制的范围;作用
9.坚持现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原因;措施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10.企业含义;地位;组织形式
11.公司含义;形式;组织机构;
12.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
13.企业兼并的意义
14.企业破产的意义
15.劳动的意义
16.劳动者的地位
17.就业的意义;增加就业的措施
18.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原因;措施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19.储蓄存款含义;分类及各自特点
20.利息计算公式
21.商业银行含义;主要业务
22.股票含义;本质关系;股票代表的权利;收益组成部分
23.债券含义;本质关系;收益方式;分类
24.商业保险含义;购买意义;分类;订立原则。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期末复习必修1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知识梳理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5、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6、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意义原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意义:实践证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宏观)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微观)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一、生产和消费(第四课第一框)★解题提醒:该知识点首先是确定用决定还是反作用,先确定这点后才细化决定或反作用中的四点。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1、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地位)(1)【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2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①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注意公有资产不等于国有资产,公有资产不仅要有一定量的优势,更重要要有质的提高)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注意掌握一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金融、通信、交通、能源、化工、冶金)注意:⑴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占支配地位。
国有经济比重有所下降,但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的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也不会削弱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
目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只有1.3万家,仅占工业企业总3%,但上缴利税却高达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