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习题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习题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习题

一、选择题

1.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我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是

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

④大众传媒发展的重要依托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3年8月13日,一张“一只死去的北极熊”照片在网上被广泛关注。在北极圈Svalbard群岛发现一只瘦成“毛毯”的北极熊尸体,从它的卧姿可以看出,它是饿到无力行走后倒下的。照片颇具震撼力,看后能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使命感,点击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仅百度就有相关搜索结果约347000个。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 )

A.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B.人们的环保意识需要靠网络来唤醒

C.网络传媒的推广使旧传媒作用日渐消失

D.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3.2013年7月,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19届国际语言学大会”,各国专家学者就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的问题进行研讨,并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之所以要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是因为( )

①语言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

③保持文化多样性才能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在海外设立了十四个中国文化中心,为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些中国文化中心借用当地的资源,按照当地人的接受习惯,因地制宜,多渠道、多形式地传播文化,在当地受到欢迎。这表明

①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各国各民族的多样性文化

②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融合为一种文化

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为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平台

④选择恰当的文化传播形式有利于增强文化传播的效果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B.“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C.它的出现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D.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6.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互联网

D.教育活动

二、简答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打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并为此提出“五通”举措: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大厦的演讲中重点讲到了郑和,以期开启新时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接棒继续书写中国与东南亚的千年情谊。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必将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就如何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提出建议。

8.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对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俄罗斯谈到中俄的文化交流时曾说:孔子、老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俄罗斯人民所熟悉,很多中国人也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他就曾在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中感受到了俄罗斯文学的魅力。

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不同文化之间需要交流。

【答案】

一、客观题

1. C

2. D

3. B

4. D

5. C

6. C

二、主观题

7.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进步。②通过商业贸易、外交活动、人文交流、文化活动等途径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既欢迎周边国家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周边各国。 (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8.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分)文化交流可以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分)同时繁荣世界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及大众传媒的知识。根据题意“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说明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符合题意入选。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在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符合题意入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而不是现代信息技术。①表述错误排除。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③表述错误排除。综述选C。

2.A选项观点错误,文化对人的发展不是起决定作用,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是依靠网络来唤醒的,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网络传媒的推广并没有使旧传媒作用日渐消失,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表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故入选。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

考点:本题考查大众传媒

3.语言属于民族文化,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强调的是文化传媒的作用,不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4.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不会逐渐融合为一种文化。②不符合题意,C不选;海外

中国文化中心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提供了平台。③不符合题意,A、B不选;①④符合题意,D应选,故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

5.由题意可知,第五传媒实质上属于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错误,新的传媒的出现不意味着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考点: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相关知识

6.文化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大致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互联网,选C。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

7.本题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背景,设问的指向是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就如何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提出建议,属于建议类试题。考生在回答时要把知识过渡到如何加强文化交流上。然后分别从文化交流过程中应有的正确态度、遵循的原则、交流的具体途径等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了尊重文化多样性、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知识。

8.试题分析:该题是原因类题目,要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思考。不同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考点: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