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4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化在交流中传播》,供⼤家学习参考!第⼆单元⽂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化的多样性与⽂化传播第⼆框⽂化在交流中传播考点:1.⽂化传播的多种途径2.现代⽂化传播⼿段的特点3.推动⽂化交流的意义⼀、⽂化传播1.含义:⽂化交流的过程,就是⽂化传播的过程。
⼈们通过⼀定的⽅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化传播。
2.⽂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贸易是⽂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迁徙是⽂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
---每⼀次⼤规模的⼈⼝迁徙都意味着⼤规模的⽂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化产⽣极⼤的影响。
(3)教育是⽂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和访问使者,是⼀种更为直接的⽂化传播⽅式(4)⽂化传播就在⽣活中。
⼩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到各种经济、政治、⽂化活动,都可以成为⽂化传播的途径。
⼆、现代⽂化传播的⼿段:⼤众传媒及其作⽤1.传媒的含义:⽂化传播借助的媒介。
2.传媒的发展阶段:⼝语传播--⽂字传播--印刷传播--电⼦传播--络传播注意:(1) 各种传媒在⽂化传播中共同起作⽤。
(2)新传媒的出现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传媒的发展是依次递进和叠加的过程,是不断丰富的过程,不淘汰、不更替其他。
3. 关于⼤众传媒(1)含义:⼤众传播媒介,是指能够向社会⼤众⼤规模传播信息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和信息载体。
(2) ⼤众传媒真正开始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3) 现代社会中,⼤众传媒的多种形式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播、电视、络、书籍、电影等多种形式。
⽐较:各种⽂化传媒的特点(4)⼤众传媒是现代⽂化传播的主要⼿段①现代传媒特点?依托电⼦技术、微电⼦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②⼤众传媒优点和意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众传媒能够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世界各地的信息,⽇益显⽰出⽂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功能,已成为⽂化传播的主要⼿段。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网络版的漂流瓶也日渐增多。
QQ邮箱漂流瓶将这种形式搬到线上,把自己的祝福、许愿、个人介绍、不方便向熟人说的小秘密等写下来漂流出去,由网络自动分配给收件人。
漂流瓶传递()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B.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2.2014年索契冬奥会期间,商家适时地推出了富有俄罗斯文化气息的奥运纪念品。
人们在欣赏、购买这些奥运纪念品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
这说明()①商业贸易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④文化因交流而传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中国古代的海外移民大都是侨居性的移民。
这些移民在海外的活动,不仅促进了海外诸国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往来,而且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这主要表明()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B.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D.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4.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每年都超过10万人,越来越多的学子学成归国,在教育、科研、高新技术产业、金融、管理等领域立下赫赫“战功”。
这反映了____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A.商业贸易B.人口迁徙C.教育D.大众传媒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情感交流、信息传播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和短信,年轻一代对“拇指文化”更是情有独钟。
这表明()①文化传播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②文化传播的手段具有历史性③现代传媒正逐步取代传统传媒④现代传媒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作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2013年的中国留学市场异常火暴,中国留学生人数稳居欧美多个国家留学生数量首位。
这表明人们越来越看重()A.人口迁徙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B.留学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C.欧美国家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D.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7.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本上举了三个例子。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商业贸易为什么能够传播文化?学生讨论课本35页丝绸之路。
问题: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试举例说明。
商业贸易中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学生:广告。
现代社会,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同时,依靠广告开拓市场,引导人们消费。
广告在介绍商品知识的同时,向人们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如海信蓝梅电视广告。
知识探究二电视剧《闯关东》、《走西口》等受到观众朋友的热捧。
它讲述的就是人口迁徙的故事,那么人口迁徙到底如何影响文化传播的呢?教师:在闯关东的过程中就把山东儒家文化带到了东北。
而在我国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都使得南北文化得以交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过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表现: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还有哪些你知道的文化传播的途径呢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当堂练习判断:举办奥运会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
对。
战争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并且可能还会有战争这种非和学生抢答并记分数。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刘渊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刘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感受其文学成就。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刘渊明的生平介绍2. 刘渊明的代表作品分析3. 文化交流的意义和途径4.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交流5. 小组讨论:如何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刘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主体内容:讲解刘渊明的代表作品,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引导学生感受其文学魅力。
3. 文化交流环节:讲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和途径,如学术交流、艺术交流、旅游交流等。
4.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交流,如学习外语、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刘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刘渊明的作品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影响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刘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化交流意义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交流的实践能力。
4. 学生对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责任感。
六、教学资源1. 刘渊明的作品集或选集。
2. 关于刘渊明及其作品的学术研究资料。
3. 文化交流的案例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刘渊明的作品及其相关资料,制作教学PPT。
2. 划分学生小组,分配讨论任务。
3. 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道具。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加深对刘渊明及其作品的理解。
2. 邀请文学家、学者进行讲座,分享刘渊明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
3. 开展文学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创作以刘渊明为主题的作品。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在交流中的传播的含义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文化交流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3.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化的定义和特征2. 文化交流的含义和重要性3. 文化交流的基本途径和方式4. 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文化交流的含义和重要性,文化交流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文化交流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交流的过程和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策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和案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2. 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典型的文化交流案例,引起学生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文化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 讲解文化交流的含义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交流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讲解文化交流的基本途径和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化交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5. 分析典型的文化交流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交流的过程和影响。
6.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策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7. 总结和归纳,强调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文化交流案例,分析其传播过程和影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写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文化交流概念的理解和兴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提交:评估学生对文化交流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文化展览:邀请学生展示他们选择的文化交流案例,通过展览形式增加学生对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兴趣。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设计】晚自习任务:首先利用25分钟完成课前预习案,背过画星号的问题;其次利用15分钟自主构建本框知识体系,找出并写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最后完成预习检测。
附:【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明确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利用自习时间完成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初步熟悉教材体系。
在预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疑惑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学习。
【学习目标】(1)阅读课本P34-35,找出并记住文化传播的含义和途径。
通过小组探究,准确判断区分出文化传播的途径,并能举例说明。
(2)结合探究活动,能够列举出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有哪些,了解它们的发展阶段,并能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3)根据已有的知识,能列举出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据此总结归纳出文化交流传播的意义是什么,以及如何做传播中华文华的使者。
【预习导学】(要求:①通读课本P34-37规范、准确、简洁回答下列问题;②用红笔标注出不懂的地方并提出疑问;③初步构建知识体系。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__________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____________ ,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①____________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交流文化。
②____________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____________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④小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提示】1.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途径。
请举例说明:2.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途径侧重指人们能进行文化传播的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任何途径都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即传播手段。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传媒含义:____________,简称传媒。
发展阶段: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阶段。
【提示】1.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2.注意P36下面方框,易出选择题。
尤其注意口语的特点和互联网的特点。
2.大众传媒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________________为标志的。
形式: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__ _ 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形式。
特点(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益显示出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_________。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文化交流的意义: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②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④有利于各国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往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如何推动文化交流?①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借助大众传媒等手段,加强文化交流。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④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前置测评】1.索马里半岛自古就是商业繁荣的地区,诸商业城邦从内陆收购象牙、黄金输往海外,又从东方输入丝绸和瓷器等物品转销内陆。
考古学证明了中国瓷器的输入数量十分巨大,深深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
上述材料体现了()①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重要途径之一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④文化传播的途径就是指商人的贸易活动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2.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还聘请华文教育的志愿者负责汉语的教学。
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样做的益处在于(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②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③有利于把其他国家的文化融合到中国文化之中④有利于取长补短,实现文化的创新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 D.①③3.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而现在,网络传播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的一次空前革命。
这说明()A.各种文化传播方式各有其特点B.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C.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消失 D.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二.【教学过程设计】(一)预习检测提前收交预习学案,全批全改,了解学情,发现问题,以便上课有的放矢。
(二)新课导入:图片导入。
展示外国人学书法、喝茶、麦当劳、肯德基、电影院上映的《功夫熊猫》、《变形金刚》图片。
(师:上个框题学习了文化多样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多样性文化正是因为交流才得以传播,才得以让我们可以享用到不同国家的文化。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探讨的内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三)学习目标展示PPT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一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看认真听。
本节课学习目标学生学案中已印发,但是自己看学案,不如一起看一起听专注。
(四)课堂新授围绕三个目标,一一对应展开。
【目标1的处理】◆(视频导入)播放:《丝绸之路、大运河申遗成功》。
在播放过程中,学生很快被吸引住了,看完以后,神情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
(老师追问:视频中提到了什么内容?)生回答后,PPT展示丝绸之路的图解,引导学生回答关于丝绸之路的已知的知识。
◆【探究一】问题:1、丝绸之路体现了文化通过什么途径传播?(自主探究)2、这一途径是怎样实现文化交流的?(自主探究)3、今天的商业活动是否还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生回答完问题1、2后,小组合作讨论问题3,展示讨论成果,师展示学生喜欢的一些电影动画形象:功夫熊猫、变形金刚、蜘蛛侠、超人、大白、西游记、美人鱼。
分析并引导得出结论: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展示图片:电视剧《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剧照,民工潮图片,海外唐人街图片,引导学生回答: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展示图片:课堂学习、中外学校交流,引导学生回答: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师追问:你还能想出哪些文化传播的途径?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并引导学生标注课本。
【目标2的处理】◆过渡语:文化传播光有途径还不够,还必须得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实现,这个载体也就是媒介,即传媒。
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目标。
我们通过一个探究活动来看一下。
◆【探究二】问题:在日本,青少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现象十分少见。
而这种现象在中国青少年中却时有发生。
有哪些手段可以在青少年中传播环保意识?(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师适当引导点拨。
)◆PPT展示学生可能回答的几个角度,要求学生看课本,对应提炼出传媒的发展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引导问:从什么时候开始面向大众,大范围的传播的?引出大众传媒。
用PPT投放大众传媒知识的问题:标志、形式、地位、特点。
生自主阅读课本,标注清楚。
【目标3的处理】◆过渡:展示中国媒体的数量统计图。
中国依托这么庞大的传媒系统,在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展示图片:2015年中国与纽约的交流异彩纷呈。
纽约帝国大厦点亮中国红、舞狮进入NBA 赛场、上演传统京剧《白蛇传》、演出芭蕾舞剧《牡丹亭》、老外在书展上品茶、介绍海外孔子学院。
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引起学生的自豪感。
(过渡:不光是现代,古代也有很多对文化交流和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引出探究三问题。
)◆【探究三】问题:你能举出古代对文化交流和传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吗?(合作探究)(PPT展示代表人物的图片,生根据展示的人物提示,小组内讨论,叙说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师追问:他们做的这些对于世界文化交流和传播有什么意义?(生根据提示能够回答出关键词)师继续追问:在今天,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你应该怎么做?(生结合课本回答)(五)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本框知识框架,同时标注本框重点。
(六)知识巩固生整理框架,回扣课本(七)目标达成通过设置五道选择题,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