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通启教育中考一轮复习 从粒子到宇宙
- 格式:doc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3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如何设计一堂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有着丰富的经验。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希望能够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到宇宙的奥秘,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我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星球、恒星、行星等。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宇宙模型、星空图、行星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视频,让孩子们对宇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观察与思考:让孩子们观察宇宙模型,思考并回答什么是恒星、行星、星球等。
3.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4.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画笔和剪刀制作属于自己的宇宙模型。
5. 分享与交流: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并邀请他们的家长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宇宙的奥秘。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孩子们对宇宙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环节解析1. 情景引入我选择了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视频,这个视频包含了丰富的视觉元素,如星空、行星、恒星等,能够迅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我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反应,通过他们的眼神和表情,我可以判断他们对这些新奇事物的兴趣程度。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教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宇宙的起源和发展、黑洞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物质的基本组成,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 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认识黑洞的概念。
3.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宇宙的起源和发展、黑洞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水的沸腾,引出物质的基本组成。
2. 讲解:讲解原子结构,介绍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并通过示例说明原子的稳定性。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4. 讲解: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介绍元素周期律。
5. 练习:给出一些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6. 引入:通过一个关于宇宙起源的科普视频,引出宇宙的起源和发展。
7. 讲解:讲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大爆炸理论和宇宙的膨胀。
8. 讲解:讲解黑洞的概念,介绍黑洞的形成和特点。
9.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宇宙和黑洞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1. 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2.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膨胀3. 黑洞黑洞的形成黑洞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 请解释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并简要描述黑洞的概念。
作业答案: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表格,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2.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宇宙起源于大约138亿年前的大爆炸,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从那时起开始膨胀和演化。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我的家庭”时,我采用了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家庭生活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社交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家庭的基本成员和家庭生活的一些基本情景。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社交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学重点:通过情景模拟,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家庭生活的乐趣。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庭角色扮演卡、家庭场景图、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孩子们的玩具、画笔、纸张。
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让孩子们自由玩耍,熟悉环境。
2. 引入活动(5分钟):通过讲解家庭的基本成员和家庭生活的一些基本情景,引导孩子们对家庭有初步的认识。
3. 主体活动(10分钟):分发家庭角色扮演卡,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在模拟过程中,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5. 拓展活动(5分钟):让孩子们用画笔和纸张绘制自己的家庭场景,并互相展示。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2. 活动重点:通过情景模拟,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家庭生活的乐趣。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本次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家庭生活的理解各有不同,他们在情景模拟中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2. 拓展延伸: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引入家庭关系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同时,我还计划组织一次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们参与进来,共同体验家庭生活的乐趣。
学生姓名年级九年级辅导教师辅导科目物理辅导内容一轮复习---从粒子到宇宙辅导日期【同步知识梳理】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构成的,分子间有;分子在___________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 力和___ __力。
2、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吸引物体,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现象证明了电子的普遍存在,从而揭示了。
3、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电荷,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电荷,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4、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因此原子呈,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
5、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电子带电,质子带电,中子电。
6、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宇宙是个有层次的系统。
7、在宇宙尺寸中,米和千米都是非常小的单位,使用米作单位记录和运算都不方便,所以用作为单位比较方便(1 l.y.=9.461×1015m)。
而在很小的原子内部,原子直径为10-10m的数量级,同样也不方便,所以用作为单位较方便。
8、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上升/下降/不变)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
___ __ 现象证明了宇宙在膨胀。
【精题精练精讲】例题1:下列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B、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C、卫生球放在箱里,过几天整个箱子充满了樟脑味D、把一块方糖投入一杯开水中,隔一会整杯水变甜了例题2:有A、B、C三个轻小物体,为判断三个物体带电情况,将三个物体分别互相靠近,发现AB间吸引,BC间排斥,AC间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带异种电荷 B.B、C带同种电荷 C.A、C带异种电荷 D.A、B、C均带电例题3:宇宙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如图所示,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的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相当于太阳,绕其运动的就相当于行星.例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能力拓展训练】1.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一、【复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各种物理属性,学会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
2.知道物质由分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3.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4.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了解。
二、【重点难点】重点:1、知识体系的建构 2、探究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过程难点:认识微观世界的方法。
三、【知识梳理】四、【学习过程】【典型例题】 知识点1:物质的物理属性例1.将下列的物质的物理属性与下边对应的应用用线连起来:硬度 弹性 密度 导热性 导电性 磁性弹簧床 用铝材作航天飞机 用铜作导线 磁铁 用金刚石切玻璃 冬天穿棉衣御寒例2.现有六种物品:金属小刀片、橡皮、食盐水、眼镜片、2B 铅笔芯、塑料直尺,小红将它们分成两类,如下表所示。
她是按照物质的哪种属性进行分类的 ( )A .状态B .密度C .硬度D .导电性知识点2:分子动理论例3.同学们做作业时,常会用透明胶带把错处揭去,但操作时往往要把胶带用力抹一下,使之与纸紧贴,才能揭得干净,为什么?例4.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小明针对下面观察到的现象做做了以下推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用手很难将固体压缩推测:固体内分子之间有斥力B.现象: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间有空隙C.现象:将小磁针靠近某物体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推测:该物体一定是磁铁D.现象:摩擦起电推测: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知识点3:静电现象例5.平常所说的“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依靠摩擦,使,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电,并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电荷。
例6.有A、B、C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A带正电,则C一定带正电B. 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C. 若B带正电,则A一定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则可能不带电知识点4:微观到宏观的物质世界例7.人类在探索微观粒子的过程中,首先发现的是,它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是具有的。
第1课时从粒子到宇宙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考试内容1.从粒子到宇宙(了解)2.能源与课持续发展(了解)二、教学重难点1.知道分子动理论,并会用它解释简单的热现象2.知道原子和分子组成,知道太阳系组成3.认识能量守恒定律,能用它分析物理现象4.通过能量的转换,认识效率5.了解核能,知道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特点6.知道电荷间的作用和物质的属性三、复习过程(一):自主练习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2);(3)。
2. 现象表明分子在永无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3.固体、液体难压缩是因为。
固体很难拉长。
4. 分子是组成的,原子是组成的,原子核是由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组成的.5. 汤姆逊发现(1897年);卢瑟福发现(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1932年);盖尔曼提出设想(1961年)。
加速器是探索的有力武器。
6. 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7.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8. 1 AU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AU=9. L.y.(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它是最长的长度单位.1 l.y.= 10.能源是指能为人类提供的物质资源。
11.不可再生能源是指一量消耗,就不可在短戎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例、。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得到的能源。
例、、、。
12.核能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所释放出的能量,获取核能的两个途径是:和。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
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叫,又称反应。
13.地球上大多数能量都来源于。
太阳能不仅包括直接投射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能,而且还包括由它所引起的、、能等。
14.太阳能是由于太阳内部的大量氢原子核发生所产生的。
测试卷07 小粒子与大宇宙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A.甲:塑料管中的水不会流出来B.乙:两个底面削平的铅柱紧紧压在一起不会分开C.丙:塑料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D.丁:把饮料“吸”入口中2.四个轻小物体,甲乙带正电,丙带负电,丁不带电,下图中它们之间的作用情况正确的是()A.B.C.D.3.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及原子核结构情况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原子是由电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中子组成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科学家在研究物质内部结构时,常应用建立“模型”的方法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C.海绵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摩擦起电现象说明原子核可以再分5.如图所示,充气后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再靠近不带电的空易拉罐,在气球未接触易拉罐的情况下,可观察到易拉罐会朝气球方向滚动,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易拉罐靠近气球一侧的带电性质和气球相反B.易拉罐远离气球一侧的带电性质和气球相反C.气球对易拉罐远、近两侧的作用力均为吸引力D.气球与头发摩擦因失去电子带了负电6.甲、乙为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甲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排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甲、乙两球可能带同种电荷C.甲球带负电、乙球可能不带电D.甲球带正电、乙球可能不带电7.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
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正确的是()A.B.C.D.8.小伟妈妈做饭时,不小心把胡椒粉洒在粗粒盐上。
小伟急中生智,拿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将胡椒粉和粗粒盐分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它带了电B.若塑料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失去了电子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D.塑料小勺摩擦毛料布带了电,说明小勺是导体9.下列对古诗词中蕴含的化学知识理解错误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丝属于合成材料B.“梅花香自苦寒来”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添得醋来风韵美”中的食醋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D.“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煅烧石灰石,发生了化学变化10.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带电轻质小球,发现两者相互吸引,则小球()A.带负电B.带正电C.可能带正电,可能带负电D.无法判断11.初三总复习阶段,善于思考的乐乐同学结合生活现象对分子动理论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春雨润万物,冬雪披素衣。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梳理与练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梳理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表现为斥力。
固体等很难拉长是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卢瑟福发现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1 AU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 l.y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实例中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是()A. 扫地时,尘土飞扬B. 花开时,花香满园C. 下雪时,雪花飘飘D. 刮风时,黄沙扑面2.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A. 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B. 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C. 秋天夜晚,脱毛衣时常听到“噼啪”声D. 冬季晴天,梳头时常看到头发随塑料梳子飘动3.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 B C D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在冷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B.端面磨平的两铅块压紧后能够吊住钩码C.铅板和金板长时间紧压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D.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4.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可判定()A. 小球一定带正电B. 小球一定不带电C. 小球一定带负电D. 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5.如图所示,小球甲、乙互相排斥,乙、丙相互吸引,已知乙带正电,那么()A. 甲带正电,丙带正电B. 甲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C. 甲带负电,丙带负电D. 甲带负电,丙带正电或不带电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中子组成的B. 纳米是时间的一个很小的单位C.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D. 固体物质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所以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7.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绕太阳运行,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起,因为分子间存在排斥力8.下列与“光”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光年是时间单位.B.夏天在太阳照射下,树林中地面上的小孔光斑是小孔成像的结果.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快.D.中秋节晚上皓月当空,皓月不是光源.9.“不能与烟共舞,吸烟有害健康”,如图是禁止吸烟的标志.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都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A.分子间有引力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10.图中小朋友将气球与上衣摩擦,气球会被上衣吸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球与上衣摩擦时,没有创造电荷B.气球会被上衣吸住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结果C.电子一定在气球和上衣之间发生了转移D.若上衣得到了一些电子,则一定带正电荷11.关于原子和原子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原子的质量都集中在电子上C.原子不可再分D.原子结构类似实心球12.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通启教育物理一轮复习 从粒子到宇宙
通启教育·专业中高考·八年品质
一.选择题
1,下列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 )
A .春天柳絮飘舞
B .夏天荷花飘香
C ..秋天落叶纷飞
D .冬天雪片飞扬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规则运动的是( )
A .春天柳枝摇曳
B .夏天荷花飘香
C .秋天落叶飞舞
D .冬天瑞雪飘飘
3.下列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的是( )
A.图甲中,两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能粘在一起
B.图乙中,两塑料吸盘间空气被挤掉后能吊起重物
C.图丙中.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D.图丁中,打开醋瓶盖能嗅到醋昧
4.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进程中,人们认识到“原子是有结构的”,这是源于发现了( )
A .电子
B .中子
C .质子
D .夸克
5.关于粒子和宇宙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D.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
6.如图所示,把一张小纸片放在水平的硬币的上表面,松手后纸片不是单独飘落而是和硬币
贴在一起下落.使纸片跟硬币贴在一起的力( )
A .重力
B .分子间引力
C .电荷间引力
D .大气压力
二,填空题 7.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___,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一滴墨水,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
8..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根据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可知: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由 和第10题
中子组成,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绕核运动.
9.苏州市已开展对空气中PM2.5 浓度的监测工作。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
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PM2.5 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
PM2.5 在空中的运动____________属于/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浓度的做法是____________.
10.塑料尺是同学们常用的学习工具,利用它可以做很多实验.
(1)如图所示,用塑料尺测得物体A是cm.
(2)用塑料尺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这是为了研究声音的与频率有关.(3)用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靠近不带电的泡沫小球时,小
球会被(选填“吸引”或“排斥”).
(4)塑料尺不容易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5)如果让塑料尺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则塑料尺的运动越
来越快,这是因为力能(选填“改变”或“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启教育物理一轮复习从粒子到宇宙
答案:1-6BBAABD
7 间隙温度
8.质子电子
9..不属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只要合理即可)
10(1)3.5;(2)音调;(3)吸引;(4)引力;(5)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