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专题20小粒子与大宇宙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8
第十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 走进微观1、原子结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
原子的这种结构称为核式结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m 10-10来度量。
⎪⎩⎪⎨⎧⎩⎨⎧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没有中子中子(不带电)注:氢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 分子之间有间隙。
B 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气体(液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当分子间的距离d =分子间平衡距离r ,引力=斥力。
(2)r d <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3)r d >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4)当r d ⋅>10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知识点应用:1.下列粒子不带电的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2.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A.绿树荫浓夏日长B.楼台倒映入池塘C.水晶帘动微风起D.满架蔷薇一院香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①湿的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②打开白酒瓶或醋瓶,可闻到酒香或酸味;③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香味;④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
第九讲小粒子与大宇宙一、中考热点本讲虽然在教材中所占篇幅较少,但在每年的中考试卷上都有考查的试题,多以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考查内容为“知道”等级,难度以低档为主.对本讲的考查主要有: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的核式模型,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预计2009年中考的命题热点是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二、考点精讲1.物质的组成(1)假说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对现象的本质进行猜测并提出假说,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金、木、水、火、土“五行说”和水、火、土、气“四元素说”,是古代人对物质的构成进行猜想而提出的两种假说.对于物质结构的问题,由于物质微粒非常微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因而曾用猜测——假说的方法来进行研究.(2)分子及其大小:把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包含三层涵义:①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②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如果分子再继续分下去,得到的更小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有单原子分子,例如铜分子,它是由一个铜原子构成的;分子有多原子分子,例如水分子,它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非常小,它的直径只有几十个纳米(nm).在1标准大气压下,1 cm3空气中的分子数约有2.7×1027个,1 cm3水中约有3.35×1022个水分子.(3)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在总结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着这个原子核高速旋转.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原子核外的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是相等的,整个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状态.(4)原子核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一个质子所带正电的电量和一个核外电子所带负电的电量是相等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等.质子和中子之间依靠一种称为核力的作用力结合在一起,从而组成原子核.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分子动理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假说,后来被许多实验事实所证明,逐渐形成了一种理论.(2)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现象都是由分子运动引起的.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一切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都是由于分子间间隙的扩大或缩小而形成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011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小粒子与大宇宙》一:知识点梳理一、微观世界:1、自然的尺度: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市由物质组成的,从无垠的宇宙到微笑的基本粒子,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范围:1026 m——10—15 m2、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分子是报纸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命名的。
3、微观粒子:(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按分子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二、分子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底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3)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减小的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4)物体不一被压缩和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1)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因此气体分子可以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三、探索宇宙:1、探索的历程(1)最初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
(2)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3)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4)1632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5)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探索宇宙奠定了理论基础。
(6)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7)1961年,人类乘飞船进入太空。
(8)1969年,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9)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2011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小粒子与大宇宙》一:知识点梳理一、微观世界:1、自然的尺度: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市由物质组成的,从无垠的宇宙到微笑的基本粒子,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范围:1026 m——10—15 m2、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分子是报纸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命名的。
3、微观粒子:(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按分子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二、分子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底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3)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减小的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4)物体不一被压缩和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1)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因此气体分子可以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三、探索宇宙:1、探索的历程(1)最初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
(2)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3)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4)1632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5)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探索宇宙奠定了理论基础。
(6)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7)1961年,人类乘飞船进入太空。
(8)1969年,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9)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2、浩瀚的星空: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星系,包括八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小行星和彗星、流星。
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群体,宇宙中有很多象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二:重点、难点突破1、物质的结构:例1、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这是因为()A、组成原子的所有微粒都不带电B、原子核带负电C、中子不带电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解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
通常情况下,由于原子核中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河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呈中性,不带电。
答案:D小练习:1、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C.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D.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C、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答案:1、A 2、D2、分子的运动:例2、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间长了,这些字比刚写上时难擦掉,原因是()。
A、粉笔与表面凹凸不平的黑板摩擦,使白粉紧紧地“粘”在黑板上B、粉笔与黑板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时间越长,粉笔的分子进入黑板里越多、越深C、粉笔灰凝结在黑板上变坚硬了D、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力增大解析:由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物体和物体之间分子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液体分子扩散较快,固体之间分子扩散较慢,所以时间久了,粉笔的分子就会进入到黑板里面,这样就不容易擦掉了。
答案:B小练习: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A.1升水和1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升B.用杯子盛清水,无论怎样倒,总有少量水残留在杯壁上C.为了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常把零件放在渗碳文剂中加热D.在阳光下可以见到鱼缸里的金鱼在不停地游动。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B.在一杯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个杯子里的水全部变红了C.汽车驶过沙漠地带,沙士飞扬D.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几年后,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答案:1、D 2、C三:综合训练一:填空题:1、物质是由__________或__________组成的。
我们把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___________不变的是最小微粒叫分子。
2、两块表面平整干净的铅块压紧就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分子间距离_______。
3、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的粒子,人们已经知道这个最小电荷量为1.6×10-19C,并把它称为元电荷。
请你算一算,___________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等于1C.4、原子是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其中带正电荷的是______,带负电荷的是______;原子核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不带电,______带_______电。
5、春天梅花绽放的时候,距离梅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了;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
6、19世纪70年代,人们对气体放电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阴极能发出一种射线,当时叫做_________射线。
后来弄清楚这种射线是一种________的粒子组成的(选填“带正电”,“不带电”或“带负电”),它们来自于原子的内部,称为________。
7、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1)物质是由大量______构成的;(2)分子是不停地做________运动的;(3)分子间存在着_____的作用。
8、在固体中,分子彼此靠得很近,因而,固体有一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在液体中,分子靠在一起,但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动或滑动,因而,液体__________确定的形状,但_______一定的体积(选填“有”或“没有”);在气体中,分子分离得比较远,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_________固定的形状,也__________确定的体积(选填“有”或“没有”)。
9、“日心说”的提出者是_________;《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作者是________。
10、福建漳州水仙花素有“凌波仙子”的美称,花朵绽放时,清香缕缕不绝,这是_________现象,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做_________________运动。
二:选择题:1、通过30多年的观察与分析,1543年提出“日心说”的人是()。
A.伽利略 B.牛顿 C.哥白尼 D.亚里士多德2、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外3、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在水汽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了D.固态和液态的物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A.1升水和1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升B.用杯子盛清水,无论怎样倒,总有少量水残留在杯壁上C.为了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常把零件放在渗碳文剂中加热D.在阳光下可以见到鱼缸里的金鱼在不停地游动。
5、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的()。
A.湿衣服被晾干B.从门缝射进一束阳光,可以从光束中看到灰尘在空中漂浮C.往水里放些糖,过一会儿水变甜了D.箱内放些樟脑丸,过些天后,开箱可闻到樟脑味6、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引力B、只有斥力C、既有引力又有斥力D、引力和斥力大小总是相等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B.有人认为物质是可以无限制细分的,不管如何细分,其化学性质均不会发生变化C.用人的肉眼和高倍的超级显微镜都能观察到分子的结构D.分子间有时只存在着吸引力,有时只存在着排斥力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的一滴水银D.磁铁能吸引铁钉9、氢原子只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组成,下列关于氢原子的模型图,正确的是(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宙是指由太阳、地球、月亮这几个天体所运行的空间B、银河系只有一个恒星——太阳C、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D、太阳系就是由太阳和九大行星组成的系统三:综合题:1、请指出下图中的几个实验,各是演示什么现象?(1)甲是演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是演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是演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三个现象中共同反映的物理知识。
(1)“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香味;(2)在热水中放一些糖,过一会儿水里就变甜了;(3)在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周围的人都会受到毒害。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物理学不同研究对象的尺度研究对象尺度宏观物理学10-10—10-9m微观物理学(如分子、原子)10-15m以下高能或粒子物理学10-6—10-5m生物物理学(如细胞)10-6—10-5m地球物理学(如山川大地、大气海洋)103—107m根据所提供的材料选取:(1)能够用肉眼看到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能够用肉眼看到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吗?先说说你的想法,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分子原子化学性质2、引力斥力大3、6.25×10184、原子核电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中子质子负5、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6、阴极带负电电子7、分子无规则力8、形状体积没有有没有没有9、哥白尼牛顿 10、扩散无规则二:选择题:1、C2、B3、C4、D5、B6、C7、A8、D9、D 10、C三:综合题1、(1)液体扩散实验(2)分子间存在着引力(3)温度越高,扩散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