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专题20小粒子与大宇宙
- 格式:doc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8
第十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 走进微观1、原子结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
原子的这种结构称为核式结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m 10-10来度量。
⎪⎩⎪⎨⎧⎩⎨⎧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没有中子中子(不带电)注:氢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 分子之间有间隙。
B 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气体(液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当分子间的距离d =分子间平衡距离r ,引力=斥力。
(2)r d <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3)r d >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4)当r d ⋅>10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知识点应用:1.下列粒子不带电的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2.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A.绿树荫浓夏日长B.楼台倒映入池塘C.水晶帘动微风起D.满架蔷薇一院香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①湿的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②打开白酒瓶或醋瓶,可闻到酒香或酸味;③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香味;④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
物理九年级粒子和宇宙知识点粒子物理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科学领域,它探索了我们周围世界的微观结构。
同时,宇宙学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
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基本的粒子物理和宇宙知识点。
一、元素和原子结构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物质的组成单位-元素和原子。
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
在原子的核心,也就是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被紧密地放在一起,而电子则绕核心旋转。
二、基本粒子在粒子物理学中,科学家们发现了更基本的粒子,这些粒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其中,最重要的包括:1. 质子:它是原子核中带正电的基本粒子,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单位。
2. 中子:同样位于原子核中,中子不带电荷,它的质量几乎与质子相同。
3. 电子:它是带负电的基本粒子,环绕在原子核外部,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
这些基本粒子相互作用,形成了原子和分子。
三、标准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粒子物理学,科学家们发展出了一个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理论框架。
标准模型描述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和所有已知粒子之间的关系。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包括:1. 强相互作用力:负责维持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结合;2. 弱相互作用力:参与一些放射性衰变过程;3. 电磁相互作用力:牵涉到电子和其他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4. 引力:负责物体之间的吸引力,这是最弱的相互作用力。
标准模型还将粒子分为两类:费米子和玻色子。
费米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和质子;而玻色子负责传递相互作用力,如光子和带电弱子。
四、宇宙学知识点接下来,我们将探索一些宇宙学中的知识点。
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的学科。
1. 大爆炸理论:根据这个理论,宇宙起源于一个巨大的爆炸,从而诞生了时间、空间和物质。
2. 宇宙膨胀:科学家观测到宇宙正在不断膨胀,这意味着宇宙中的星系和物体相互远离。
3. 黑洞:它是由恒星坍缩形成的极度致密物体,引力非常强大,连光也无法逃脱。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其速度保持不变或者说是物体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的物体质量越大,其受外力作用时所受的力越大。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是相等相反的,即“施加力者与受力者之间存在着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力”。
二、粒子物理: 1、原子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周围形成电子云。
2、核物理: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的物理学,主要研究核反应、核裂变、核聚变以及核能的产生。
3、微粒物理:微粒物理研究的是比原子小得多的粒子,例如强子、质子、中子等,它们在宇宙中的行为受到物理定律的约束。
三、宇宙物理: 1、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结构和演化的物理学,对宇宙的起源、演化过程、各部分成分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宇宙的未来进行探索。
2、星系学:星系学是研究星系的形成、演变以及其中的星、星系和天体的形态、动力学和化学特征,以及星系群的结构与动力学等。
3、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的整体性质和演化过
程的物理学,涉及宇宙的起源、演化、构成、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性质和特点等。
小粒子与大宇宙教材原型题1.(HK八P223“作业”改编)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经典咏流传》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一经播出便深受大众喜爱。
其中传唱和鉴赏了王安石的《梅花》一诗,诗句中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有关的是()A.墙角数枝梅B.凌寒独自开C.遥知不是雪 D.为有暗香来2.(HK八P221图片改编)如图所示,小夏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动活塞,看到 (选填“能”或“不能”)将水压缩,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
3.(HK八P229“本章练习”改编)如图所示,玻璃片重为G,使玻璃片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片,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G,此现象主要说明了分子间存在。
4.(HK八P223“作业”改编)如图所示,春天来了,一群朋友相约去看樱花。
一阵风吹来,樱花丛中“花枝乱颤”。
一些花儿被吹落后,总是落向地面,这是因为花受到了方向竖直向下的的作用;花丛中花香四溢,这是一种现象。
5.(HK八P229“本章练习”改编)下图中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最为相似的是(),A.太阳系),B.西瓜),C.面包),D.西红柿) 高频考点专练物质的组成及微观粒子例1(2020·百色中考)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1897年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高速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是;1911年卢瑟福在SymbolaA @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
例2(2020·广东中考)若把原子、原子核、电子看成球体,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m,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5m,电子半径的数量级小于10-9 nm。
按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A.原子、原子核、电子B.电子、原子、原子核C.原子核、原子、电子 D.原子、电子、原子核1.下列关于宇宙、物质及其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绕地球运动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C.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D.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没有间隙2.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绕核高速运转。
小粒子与大宇宙要点归纳江苏兰凡跃一、走进微观1.分子17世纪以后,科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特别是对物质化学性质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假说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对此要明确三点:(1)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如果把分子再继续分下去,得到的更小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由原子构成。
2.微观粒子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卢瑟福在总结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他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着这个原子核高速旋转。
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原子核外的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是相等的,整个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等。
科学研究发现,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
二、看不见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假说,后来被许多实验事实所证明,逐渐形成一种理论。
它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拆力。
注意:在阳光下会看到许多尘埃在飞舞,煮粥时米粒在沸水中翻滚,这些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地运动中。
因为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人的肉眼是看不到分子的。
2.扩散现象(1)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2)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现象都是分子运动引起的,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一切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3)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三、探索宇宙1.“日心说”的人文意义:它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开创了科学史上的新时代。
2011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小粒子与大宇宙》一:知识点梳理一、微观世界:1、自然的尺度: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市由物质组成的,从无垠的宇宙到微笑的基本粒子,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范围:1026 m——10—15 m2、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分子是报纸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命名的。
3、微观粒子:(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按分子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二、分子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底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3)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减小的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4)物体不一被压缩和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1)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因此气体分子可以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三、探索宇宙:1、探索的历程(1)最初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
(2)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3)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4)1632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5)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探索宇宙奠定了理论基础。
(6)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7)1961年,人类乘飞船进入太空。
(8)1969年,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9)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2、浩瀚的星空: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星系,包括八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小行星和彗星、流星。
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群体,宇宙中有很多象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二:重点、难点突破1、物质的结构:例1、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这是因为()A、组成原子的所有微粒都不带电B、原子核带负电C、中子不带电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解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
通常情况下,由于原子核中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河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呈中性,不带电。
答案:D小练习:1、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C.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D.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C、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答案:1、A 2、D2、分子的运动:例2、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间长了,这些字比刚写上时难擦掉,原因是()。
A、粉笔与表面凹凸不平的黑板摩擦,使白粉紧紧地“粘”在黑板上B、粉笔与黑板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时间越长,粉笔的分子进入黑板里越多、越深C、粉笔灰凝结在黑板上变坚硬了D、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力增大解析:由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物体和物体之间分子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液体分子扩散较快,固体之间分子扩散较慢,所以时间久了,粉笔的分子就会进入到黑板里面,这样就不容易擦掉了。
答案:B小练习: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A.1升水和1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升B.用杯子盛清水,无论怎样倒,总有少量水残留在杯壁上C.为了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常把零件放在渗碳文剂中加热D.在阳光下可以见到鱼缸里的金鱼在不停地游动。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B.在一杯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个杯子里的水全部变红了C.汽车驶过沙漠地带,沙士飞扬D.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几年后,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答案:1、D 2、C三:综合训练一:填空题:1、物质是由__________或__________组成的。
我们把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___________不变的是最小微粒叫分子。
2、两块表面平整干净的铅块压紧就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分子间距离_______。
3、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的粒子,人们已经知道这个最小电荷量为1.6×10-19C,并把它称为元电荷。
请你算一算,___________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等于1C.4、原子是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其中带正电荷的是______,带负电荷的是______;原子核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不带电,______带_______电。
5、春天梅花绽放的时候,距离梅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了;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
6、19世纪70年代,人们对气体放电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阴极能发出一种射线,当时叫做_________射线。
后来弄清楚这种射线是一种________的粒子组成的(选填“带正电”,“不带电”或“带负电”),它们来自于原子的内部,称为________。
7、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1)物质是由大量______构成的;(2)分子是不停地做________运动的;(3)分子间存在着_____的作用。
8、在固体中,分子彼此靠得很近,因而,固体有一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在液体中,分子靠在一起,但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动或滑动,因而,液体__________确定的形状,但_______一定的体积(选填“有”或“没有”);在气体中,分子分离得比较远,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_________固定的形状,也__________确定的体积(选填“有”或“没有”)。
9、“日心说”的提出者是_________;《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作者是________。
10、福建漳州水仙花素有“凌波仙子”的美称,花朵绽放时,清香缕缕不绝,这是_________现象,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做_________________运动。
二:选择题:1、通过30多年的观察与分析,1543年提出“日心说”的人是()。
A.伽利略 B.牛顿 C.哥白尼 D.亚里士多德2、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外3、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在水汽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了D.固态和液态的物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A.1升水和1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升B.用杯子盛清水,无论怎样倒,总有少量水残留在杯壁上C.为了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常把零件放在渗碳文剂中加热D.在阳光下可以见到鱼缸里的金鱼在不停地游动。
5、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的()。
A.湿衣服被晾干B.从门缝射进一束阳光,可以从光束中看到灰尘在空中漂浮C.往水里放些糖,过一会儿水变甜了D.箱内放些樟脑丸,过些天后,开箱可闻到樟脑味6、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引力B、只有斥力C、既有引力又有斥力D、引力和斥力大小总是相等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B.有人认为物质是可以无限制细分的,不管如何细分,其化学性质均不会发生变化C.用人的肉眼和高倍的超级显微镜都能观察到分子的结构D.分子间有时只存在着吸引力,有时只存在着排斥力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的一滴水银D.磁铁能吸引铁钉9、氢原子只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组成,下列关于氢原子的模型图,正确的是(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宙是指由太阳、地球、月亮这几个天体所运行的空间B、银河系只有一个恒星——太阳C、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D、太阳系就是由太阳和九大行星组成的系统三:综合题:1、请指出下图中的几个实验,各是演示什么现象?(1)甲是演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是演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是演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三个现象中共同反映的物理知识。
(1)“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香味;(2)在热水中放一些糖,过一会儿水里就变甜了;(3)在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周围的人都会受到毒害。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物理学不同研究对象的尺度根据所提供的材料选取:(1)能够用肉眼看到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能够用肉眼看到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吗?先说说你的想法,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分子原子化学性质2、引力斥力大3、6.25×10184、原子核电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中子质子负5、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6、阴极带负电电子7、分子无规则力8、形状体积没有有没有没有9、哥白尼牛顿 10、扩散无规则二:选择题:1、C2、B3、C4、D5、B6、C7、A8、D9、D 10、C三:综合题1、(1)液体扩散实验(2)分子间存在着引力(3)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不同物质间发生了扩散现象;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1)宏观物理学、地球物理学(2)微观物理学、高能或粒子物理学、生物物理学4、分子间存在着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