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小粒子与大宇宙全章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第十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 走进微观1、原子结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
原子的这种结构称为核式结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m 10-10来度量。
⎪⎩⎪⎨⎧⎩⎨⎧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没有中子中子(不带电)注:氢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 分子之间有间隙。
B 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气体(液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当分子间的距离d =分子间平衡距离r ,引力=斥力。
(2)r d <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3)r d >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4)当r d ⋅>10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知识点应用:1.下列粒子不带电的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2.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A.绿树荫浓夏日长B.楼台倒映入池塘C.水晶帘动微风起D.满架蔷薇一院香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①湿的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②打开白酒瓶或醋瓶,可闻到酒香或酸味;③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香味;④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
中考复习专题《小粒子与大宇宙》一:知识点梳理一、微观世界:1、自然的尺度: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市由物质组成的;从无垠的宇宙到微笑的基本粒子;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范围:1026 m——10—15 m2、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分子是报纸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命名的。
3、微观粒子:(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按分子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二、分子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底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3)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减小的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4)物体不一被压缩和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1)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因此气体分子可以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三、探索宇宙:1、探索的历程(1)最初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
(2)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3)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4)1632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5)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探索宇宙奠定了理论基础。
(6)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7)1961年;人类乘飞船进入太空。
(8)1969年;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9)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1.认识了解世界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有大有小。
2.晓得物质就是由分子或原子共同组成。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4.晓得原子的核式模型结构。
5.了解一些物理学家发现微观粒子的情况。
重点:分子原子的共同组成。
原子的核式模型结构。
难点:原子的核式模型结构教法:三疑三探学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具:太阳系的结构图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创设情境引入崭新出示太阳系结构图,告诉学生,同学们让我们仰望天空,你知道宇宙有多大吗?你知道宇宙的结构,除了我们周围物质的结构吗?这文言我们就去自学这些问题。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看看了这个课题,你想要晓得什么?恳请大家深入细致看电视明确提出你的问题。
1.学生看书。
2.老师回答几个学生。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大都跟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也有关。
下面老师按学习的顺序,将大家明确提出的问题,整理补足为我们的自探问题,期望对大家的自学提供更多协助。
(三)出示自探问题1.我们周围的物质就是由什么共同组成的?2.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3.原子就是由什么共同组成的?4.什么是原子的核式模型结构?5.原子核由什么共同组成?质子,中子由什么共同组成?质子、中子、电子各拎什么电?二解疑合探(15分钟)(一)大女团寻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具展现与评价分工。
(由高程度的学生提问)(二).全班合探1.学生展现与评价2.教师点拨与精讲(结合学生回答情况)三批评再寻(3分钟)(一)再探问题现在,我们已经化解了自探的问题,下面我们再VM288一下,已经开始我们明确提出的问题除了哪些没化解?你除了什么问题和见解想要明确提出去?在网上或其他书籍中看见过的与本节内容有关的也可以。
(二)再探提示基准:1.你能够打声图画出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吗?2.既然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正电那么为什么我们平时摸物体不感到有电(麻手)?四运用开拓(17分钟)1.根据本节学习的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回答。
小粒子与大宇宙要点归纳江苏兰凡跃一、走进微观1.分子17世纪以后,科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特别是对物质化学性质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假说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对此要明确三点:(1)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如果把分子再继续分下去,得到的更小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由原子构成。
2.微观粒子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卢瑟福在总结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他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着这个原子核高速旋转。
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原子核外的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是相等的,整个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等。
科学研究发现,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
二、看不见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假说,后来被许多实验事实所证明,逐渐形成一种理论。
它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拆力。
注意:在阳光下会看到许多尘埃在飞舞,煮粥时米粒在沸水中翻滚,这些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地运动中。
因为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人的肉眼是看不到分子的。
2.扩散现象(1)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2)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现象都是分子运动引起的,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一切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3)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三、探索宇宙1.“日心说”的人文意义:它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开创了科学史上的新时代。
小粒子与大宇宙【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原子的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知道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3.知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4.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走进微观1.自然的尺度:宇宙的大尺度、我们眼前看到的是尺度是宏观尺度,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是微观尺度。
2.物质的组成:通常,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3.微观粒子:(1)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单原子分子”;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多原子分子”。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电子。
(3)原子核的结构: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4)质子和中子有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
(5)借助不断完善的粒子加速器,发现了μ子、π介子、K介子、Λ超子、Σ超子、及τ子等400余种粒子。
要点诠释:原子核的体积小,密度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要点二、看不见的运动1.分子的热运动:(1)通常,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如: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
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物质状态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特征固体比较小比较强有体积和形状,不能流动。
液体比较大较弱有体积,无形状,能够流动。
气体更大更弱无体积,无形状,能够流动。
要点诠释:1.不同物质内部分子间空隙的大小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分子间的距离也会不同,比如温度、压强等的变化,都会影响分子间的距离。
2.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分子运动又称为热运动。
《粒子和宇宙》知识清单一、粒子世界1、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
目前已知的基本粒子包括夸克、轻子和规范玻色子。
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成分,有六种“味”,分别是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顶夸克。
轻子包括电子、μ子、τ子以及相应的中微子。
规范玻色子则传递基本相互作用,如光子传递电磁相互作用,W 和 Z 玻色子传递弱相互作用,胶子传递强相互作用。
2、粒子的特性粒子具有质量、电荷、自旋等特性。
质量决定了粒子的惯性和引力相互作用;电荷决定了电磁相互作用;自旋则是粒子的一种内禀属性。
3、粒子的相互作用自然界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引力相互作用在宏观尺度上起主要作用,但在粒子层面非常微弱。
电磁相互作用在原子和分子层面很重要,例如决定了原子的结构和化学键。
弱相互作用导致了某些放射性衰变过程。
强相互作用将夸克束缚在质子和中子内部。
4、粒子的发现粒子的发现往往通过高能物理实验。
例如,加速器将粒子加速到高能量,然后让它们相互碰撞,产生新的粒子。
通过对碰撞产物的探测和分析,科学家可以发现新的粒子并研究其性质。
二、原子核与原子1、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称为原子序数。
中子数则可以不同,同一种元素具有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
原子核的大小约为10⁻¹⁵米,但其质量却占据了原子的绝大部分。
2、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其轨道遵循量子力学的规律。
电子的分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3、放射性某些原子核具有放射性,会自发地发生衰变,释放出α粒子、β粒子或γ射线。
α衰变是放出α粒子(氦核),β衰变是放出电子或正电子,γ衰变则是放出高能光子。
三、量子力学与粒子物理1、量子力学原理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粒子行为的理论。
其核心概念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态的叠加。
波粒二象性指出粒子有时表现出粒子的特性,有时表现出波动的特性。
10知识点合理利用机械能机械能:动能+势能实验:1)小球在光滑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只与起点的高低有关,起点越高,到达底端的速度越大2)不同质量的小球分别从光滑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并撞击平面上的木块,被撞木块的运动距离越长,运动小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3)重物下落撞击平放在沙上的物体时,物体陷入沙中的越深,说明重物原来具有的势能越大。
★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物体质量对物体动能的影响,控制速度不变(或物体从同一高度滑下),改变物体质量, 观察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1: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研究速度对物体动能的影响,控制物体质量不变,改变物体速度(或物体从不同高度滑下), 观察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2: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一、走进微观-原子结构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2.分子由原子组成的3.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的。
4. 原子核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
5. 质子和中子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6. 原子半径10-10,原子核半径10-15.7、科学家与贡献道尔顿发现原子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电子,电子带负电,他提出枣糕模型。
卢瑟福研究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在原子核外,并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二、1、分子间有空隙2、分子的运动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高时扩散得快。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间存在间隙。
②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物质中的分子状态(1) 固体:分子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
10知识点
合理利用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势能
实验:
1)小球在光滑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只与起点的高低有关,起点越高,到达底端的速度越大
2)不同质量的小球分别从光滑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并撞击平面上的木块,被撞木块的运动距离越长,运动小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3)重物下落撞击平放在沙上的物体时,物体陷入沙中的越深,说明重物原来具有的势能越大。
★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物体质量对物体动能的影响,控制速度不变(或物体从同一高度滑下),改变物体质量, 观察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1: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研究速度对物体动能的影响,控制物体质量不变,改变物体速度(或物体从不同高度滑下), 观察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2: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结论: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一、走进微观-原子结构
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2.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3.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的。
4. 原子核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
5. 质子和中子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6. 原子半径10-10,原子核半径10-15.
7、科学家与贡献
道尔顿发现原子
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电子,电子带负电,他提出枣糕模型。
卢瑟福研究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在原子核外,并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二、
1、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的运动
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高时扩散得快。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间存在间隙。
②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1) 固体:分子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
所以,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 液体:分子靠在一起。
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动或滑动,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而没有一定的形状。
(3) 气体:分子离得比较远,能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
所以,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确定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