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合理利用网络》赛课教学设计_3
- 格式:docx
- 大小:22.84 KB
- 文档页数:3
参赛教案参赛教案基本信息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邮政编码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所用教科书书名人教版思想品德所教年级八年级所教册次、单元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课题第一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在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要求初中生“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力”目标有要求“学习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知识”目标有要求“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的道德规范”。
2.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共分两目。
第一目“网络沟通无极限”,主要讲网络的神奇,具体表现为: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交往突破了传统交往的限制,扩大了交往领域、交往对象,改变了交往方式。
第二目,讲网络交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主要讲网络的两面性,两面性体现为网络交往既有很多优势,如便捷高效、随时随地、资源无限;网络交往也有可能造成造成很多的伤害,诱惑欺诈、丧失公德、违法违纪行为蔓延。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网络交往的两面性特点。
要让学生感受网络作为现代发明为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增强热爱科学技术的情感;要通过分析网络交往的负面影响,了解只有心理健康道德高尚的人才能真正享受现代文明,从而激发起完善自我的愿望。
在本框内容讲完之后,老师要注意归纳,以给学生全面认识和正确价值导向。
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对计算机网络已经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但由于受到其社会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对此问题理解又有一定的片面性。
学生需要感受网络交往的优越性,同时,学生又需认清网络交往的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
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从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
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分析网络,帮助现代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践行能力,引导学生趋利避害合理利用网络。
《网络改变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网络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2、了解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二)能力目标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教学难点: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吗?(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而去年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中国新四大发明》师: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都是互联网产物,我们的生活正在因为网络的出现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也正在尽情享用着网络信息和共享经济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成果,有了网络可以说“足不出户,却可以神游天下。
今天我们具体了解网络给我们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便利和困扰。
二、探索新知(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活动一:小宇的一天思考:在有网络之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过渡:那么互联网出现后,人们的生活又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小宇同学一天的生活由于昨晚小宇用手机玩王者荣耀到太晚,导致今早起床晚了些,就用手机叫了滴滴去学校,中午放学回家时收到妈妈的微信说中午有事不回来做饭,自行解决,于是他就打开手机点了份外卖,送到家里。
下午自习课时,班主任用电脑投影给全班看了一场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让大家感受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晚上放学到家,他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有些问题不会做,就用百度搜索解题思路,果然很快豁然开朗。
吃过晚饭后,通过某网站学习了三十分钟,而后在班级群里,跟同学们讨论下学校运动会的事情,报名参加100米短跑,然后就关灯睡觉。
思考:通过小宇一天的生活来探讨一下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产生哪些积极影响(小组讨论)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网络改变世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明确网络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知道如何利用其优势避免其劣势。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运用网络工具;对某些网络陷阱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恰当把握网络交往与网下交往的原则,形成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网络交往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网络交往的两面性三、教学难点:清楚意识到网络是一种工具,要具备看清网络某些陷阱的分辨能力。
四、学生分析:针对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新的网民。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吸引都是强烈的。
其中,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网下生活和网络生活的区别,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而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的不成熟导致各种违纪违法现象频繁发生,造成很多家庭和社会问题。
学生的需要:学生需要感受网络交往的优越性,同时,学生又需认清网络交往的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
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分析网络,帮助现代学生健康成长。
五、教学方法:调查结果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六、教材分析:讲网络交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主要讲网络的两面性,两面性体现为网络既有很多优势,如便捷高效、随时随地、资限;网络也有可能造成造成很多的伤害。
网络的作用1.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
2.网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利条件。
3.网络可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丰富我们的人生经验,帮助我们实现理想。
网络的危害 1.网络不良信息惊险刺激的游戏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络,产生网瘾,影响身心健康,荒废学业。
2.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易诱发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污染网络交往环境。
学生要正确使用网络1.上网时明确自己的目的和任务,合理安排时间。
2.上网时,注重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更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制不良诱惑。
《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重难点突出,教学思路清晰,活动设计合理。
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比较活跃。
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发挥了团队的合作精神,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提高。
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得到了落实,学生懂得网络有利也有弊,要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播网络正能量。
做一个文明上网的人,我们的才会更加健康快乐,充满阳光。
但是,在开始的导入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没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课题,这是我在今后教学者学要不断加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