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伴热带发热丝的构造与性能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51.50 KB
- 文档页数:2
伴热带发热原理介绍伴热是一种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的方式来提供加热的技术。
它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加热的场合,如管道、容器等。
伴热带是伴热技术的一种常见形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伴热带的原理伴热带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传导热量来加热物体。
伴热带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发热芯和外保护层。
1.发热芯:发热芯是伴热带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发热。
发热芯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铜或镍铬合金。
电流通过导线流过发热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发热芯的长度和直径会影响伴热带的加热效果。
2.外保护层:外保护层用于保护发热芯,防止损坏和外部环境的干扰。
外保护层通常由绝缘材料制成,例如聚烯烃或氟塑料。
外保护层具有一定的耐高温能力,以确保伴热带在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伴热带的工作方式伴热带主要通过对流、辐射或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物体。
1.对流传热:在对流传热中,伴热带的发热芯通常采用波浪形结构。
当电流通过发热芯时,发热芯表面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进而引起周围空气的对流。
通过对流的方式,热量可以较快地传递给被加热物体。
2.辐射传热:在辐射传热中,发热芯会产生热辐射,通过辐射将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物体。
辐射传热不需要介质来传递热量,因此可以在真空或大气压下进行加热。
3.传导传热:在传导传热中,伴热带直接与被加热物体接触,通过直接的物质接触来传递热量。
通过传导传热,热量可以在物体内部迅速传递。
伴热带的应用领域伴热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工业加热:在工业生产中,伴热带常用于管道、容器、储罐等设备的加热。
通过伴热带,可以提高产能、保证生产质量,并且可以进行精确的温度控制。
2.化学工程:在化学反应中,伴热带可用于加热反应槽、反应釜等设备。
通过伴热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质量。
3.冷却装置:在某些需要冷却的场合,伴热带可以通过对流方式将热量从被冷却物体中带走。
这种应用方式可以避免使用冷却剂,降低操作成本。
4.保温设备:伴热带可以用于保温设备,如保温管道、冷冻柜等。
恒功率伴热带内部结构
恒功率电伴热带的内部结构主要分为并联式和串联式两种。
1.并联式恒功率电伴热带:其电阻丝是并联连接方式,工作时是靠电阻丝发热对管道进行加热。
两根相互平行的度镍铜绞线包覆在氟化物绝热层中,作为电源母线,并且在内绝热层外缠绕镍铬合金电热丝,每隔一个固定距离将其焊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并联电阻,当电源铜母线通电后,各并联电阻随之发热,形成一条连续发热的电热带。
2.串联式恒功率电伴热带:其电阻丝是串联连接方式,工作时是靠电阻丝发热对管道进行加热。
串联式电伴热带是由绝缘铜绞线为电源母线,即为发热芯线。
具有一定内阻的芯线通过电流芯线就会产生焦耳热量,其大小与电流平方、芯线阻值和通过时间成正比。
因此串联式电伴热带随着通电时间的延续,源源不断的发出热量,形成一条连续的、均匀发热的电伴热带。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伴热带工作原理
伴热带是一种用于加热或保温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加热使导热材料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播至需要加热的介质上。
伴热带通常由导热层、发热丝、绝缘层和保护层组成。
首先,导热层是伴热带中的内层,作用是传导热量至待加热的介质上。
导热层通常由高导热性材料制成,如铜或铝,以便快速传导热量。
其次,发热丝是伴热带的核心部件,负责产生热量。
发热丝通常由镍铬合金或其他电阻丝材料制成,通过电流经过时产生局部加热。
然后,绝缘层是伴热带的保护层,用于隔离发热丝和导热层,以避免电流短路。
绝缘层通常由绝缘材料制成,如聚四氟乙烯(PTFE)或聚乙烯(PE),以确保安全可靠的工作。
最后,保护层是伴热带的外层,用于保护伴热带免受外部环境的损坏。
保护层通常由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如硅橡胶或阻燃聚氯乙烯(PVC),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并延长伴热带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伴热带通过导热层传导热量,发热丝产生热量,绝缘层隔离电流,保护层保护装置。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伴热带能够广泛应用于工业加热、管道保温、冷却系统防冻等领域,提供安全有效的加热和保温解决方案。
电伴热带简介一、作用:电伴热是用电热来补偿被伴热体(容器、管道等)在工艺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以维持介质工艺温度。
二、分类:自限式电伴热带:电热功率随系统温度的变化自调,随时补偿温度变化,避免伴热带过热烧毁。
恒功率电伴热带:通电后功率输出是恒定的,不会随外界环境、保温材料、伴热的材质变化而变化,而其功率的输出或停止通常是由温度传感器来控制。
三、结构:自限温电伴热带组成:平行导电金属线芯、发热芯带(PTC材料)、绝缘层、屏蔽层、防护套。
四、原理:当温度升高时,导电塑料产生微分子的膨胀,碳粒渐渐分开,引起电路终端电阻上升,伴热带会自动减少功率输出。
当温度变低时,导电塑料又恢复到微分子收缩状态,碳粒相应连接起来,形成电路,伴热带发热功率又自动上升。
五、按结构分类自限温伴热带可分为:基本型:由芯带和绝缘构成的自限温伴热带,用“J”表示。
加强型:在基本型外,再包覆一层外护套,用“B”表示。
防爆型:在基本型外,将金属丝编织形成屏蔽层,具有接地和增强保护的作用,再包覆一层外护套,用“P”表示。
耐腐型:在基本型自限温伴热带外包裹一层具有耐酸、碱特性的外护套,用“F”表示。
六、按温度分类:自限温电伴热带各系列参数七、具体型号规格:例:D BRZ-25-200-J低温型,伴热带窄型,标称功率25W/m ,额定电压220 V ,基本型。
八、阻值:芯带发热可认为是并联电路,芯带发热阻值变化,功率也变化;芯带在稳定时必须有一个定型阻值作为电压选择依据。
九、绝缘:绝缘表面应光滑平整、色泽均匀;应紧密挤包在芯带上。
十、防护套:护套应单层挤包,表面平整、色泽均匀,且容易剥离不损伤绝缘和编织层。
十二、 安装注意事项:1. 严禁蒸汽伴热和电伴热混用于一体;2. 及时处理被伴热物体锋利的边及毛刺;3. 绝缘层不得损坏,应紧贴被加热体以提高热效率,若被伴热体为非金属体,应用铝箔胶带增大接触传热面积,用紧固带固定,严禁用金属丝绑扎;4. 法兰处介质易泄露,缠绕电热带时应避开其正下方;5. 避免电伴热带两根母线直接接触,造成短路;6. 用防水密封胶和防水绝缘胶布处理电伴热接头与盲头;7. 屏蔽层必须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绝缘阻值不低于20M Ω; 8. 电伴热带安装时的最小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厚度的5~6倍;9. 缠绕方法应尽可能使散热体必要时随时可拆除进行维修或更换而不损坏电热带或影响其它线路。
伴热带的工作原理
伴热带是一种基于热交换的技术,主要用于提供温度控制和调节。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热量从热源(通常是电子设备或机械设备)流向冷源(通常是周围环境或冷却器)。
下面是伴热带的工作原理:
1. 导热材料:伴热带通常由导热材料制成,例如铜、金属合金等。
导热材料能够有效地传导热量,以便使热量从热源传递到冷源。
2. 电加热丝:伴热带上通常包裹着电加热丝,用于提供热量。
电加热丝通常是由一种高电阻材料制成,当通过电流时,电加热丝会发热。
3. 温度传感器:伴热带上装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热源周围的温度。
温度传感器能够感知到温度的变化,并将其传递给控制系统。
4. 控制系统:伴热带通常连接到一个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热源周围的温度。
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自动调节电加热丝的功率,以达到所需的温度。
5. 热交换:当控制系统检测到热源周围的温度低于设定的目标温度时,它会增加电加热丝的功率,从而增加热量的释放。
相反,当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时,控制系统会减少电加热丝的功率。
通过这种方式,伴热带能够根据需要在热源周围提供恒定的温
度,从而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冷却器、管道、储罐等需要保持特定温度的设备和系统中。
电伴热带的工作原理及安装电伴热带是一种利用电能产生热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民用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电能将热量传导到需要加热的物体表面,从而达到加热的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电伴热带的工作原理及安装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伴热带的工作原理。
电伴热带内部通常由发热丝、绝缘层和外护套组成。
当电伴热带通电后,发热丝会受到电流的作用而产生热量,然后通过绝缘层传导到外护套表面,最终将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的物体。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电伴热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物体加热至所需温度,具有加热均匀、响应速度快等特点。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电伴热带的安装方法。
在安装电伴热带时,首先需要确保被加热的物体表面清洁干净,以保证电伴热带能够充分接触到物体表面并传导热量。
其次,根据被加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选择合适长度和功率的电伴热带,并将其固定在物体表面。
在固定时,要注意不要损坏电伴热带的绝缘层和外护套,以免影响加热效果和安全性。
最后,接通电源,对电伴热带进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除了以上的基本安装方法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电伴热带的安装位置应远离潮湿和易燃物品,以确保安全使用。
其次,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电伴热带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以免影响正常生产和使用。
最后,当电伴热带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及时切断电源,以免造成能源浪费和安全隐患。
总之,电伴热带作为一种常见的加热设备,其工作原理简单而高效,安装方法也相对简单。
但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仍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使用。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电伴热带的工作原理及安装方法有所帮助。
电伴热的基础知识讲解电伴热的基础知识⼀,前⾔我把有关电伴热的⼀些基础知识整理出来供刚刚涉⾜这个⾏业的朋友参考,也可以作为给⽤户的技术讲座参考资料使⽤。
(⼀)为什么要伴热在⼯业⽣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产的正常运⾏和节约能源,⼤多数的设备和管道都要采取隔热(保温)措施。
但是,在⼯艺介质的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散热损失还是不可避免的。
散热就意味着设备和管道中介质温度的降低。
介质温度的降低将会带来好多的问题。
例如,设备和管道中⽔的温度的降低会造成冻结;⾷⽤油管道中⾷⽤油温度的降低会造成黏度增加,阻⼒增⼤,流动困难。
三聚氰氨如果温度降低将会析出结晶造成设备和管道的报废。
沥青如果温度降低将会凝固造成灌肠。
这些问题的产⽣都将使得⽣产⽆法正常运⾏。
为了保证⽣产的正常运⾏和节约能源,在⽣产、存储和运输的过程中就必须从设备和管道的外部或内部给介质补充热量。
这就是伴热的⽬的。
伴热和加热不同,伴热只是补充介质热量的损失,维持⼀定的温度,避免介质温度的降低带来的问题,⼀般维持温度都低于操作温度。
加热则要求给介质提供⼤量的热量,使得介质温度⾼于原来的温度(如管道介质的进⼝温度)。
因此加热⽐较伴热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传统的办法和缺点传统的办法是以蒸汽、热⽔或导热油为热媒,⽤内外伴管、夹套管或内外盘管的⽅式向设备和管道提供所需的热量。
导热油需要建造专门的系统,还要定期更换导热油,费⽤太⾼。
⼯⼚⼚区内,蒸汽来源⽅便,⽽且蒸汽潜热⼤,所以⼤多数选择蒸汽为热媒。
但是,蒸汽的供汽、疏⽔、凝液回收系统复杂,安装的⼯程量⼤。
蒸汽的温度很难控制难以满⾜不同介质对维持温度的不同需要。
蒸汽系统的热效率低,能耗⽐较⼤,能量利⽤不合理。
蒸汽系统的阀门和疏⽔器等容易泄露会造成能量的⼤量浪费同时还会影响环境。
蒸汽系统的设备和管道还容易腐蚀,维修的费⽤也很⾼。
另外蒸汽系统的运⾏成本也⽐较⾼。
(三)电伴热的产⽣和优势正是因为上述的原因,五、六⼗年代,国外着⼿研究⽤电能转换热能的新产品。
电伴热带结构
电伴热带是由导电聚合物和两根平行金属导线及绝缘护层构成。
其特点是导电聚合物具有很高的正温度系数特性,且互相并联,能随被加热体系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输出功率,自动限制加热的温度,可以任意截短或在一定范围内接长使用,并允许多次交叉重叠而无高温热点及烧毁之虑。
电伴热带是在两根平行导线之间充填PTC高分子导电塑料作芯带,其中高分子塑料是基体材料,起骨架和填料载体的作用,无机导体填料是电流载体在绝缘体中形成联通的导电网络,起电流通道作用。
电伴热带一端的两根母线接通供电电源后,电流从一根母线流过到达另一根母线形成回路。
电伴热带系统原理即利用电能使元件发热,在被保温物体的表面持续的产生热量。
电伴热带结构:
伴热带结构:内层导电热塑料,外层为双层阻燃聚烯烃并带有屏蔽层。
温度范围:最高暴露温度85℃,最高工作温度65±5℃,最低使用温度-60℃。
热稳定性:由10℃至99℃间来回循环300次后,伴热带发热量维持在90%以上。
弯曲半径:20℃室温时为25.4mm -30℃低温时为35.0mm。
安装使用注意事项要严格按照说明进行。
最大使用长度:不超过100米。
电伴热带发热丝的构造与性能解析
众所周知电伴热带是由发热丝和氟塑料挤塑而成,应用于冬季需要保温的不同场所,而电伴热带的发热丝则比较讲究,发热丝的好坏决定了电伴热带使用寿命及其它安全隐患。
市面上常出现的有镍络合金丝和铁络铝合金丝两种,镍络合金丝的温度取决于所配备的其它材料,如低温电伴热带温度为65℃,中温电伴热带温度为105℃等,均是由于配套的材质不同,温度则不同。
而铁络合金丝的工作温度可达1400℃,应用于温度较高的设备中,一般适合作为电加热带的发热丝。
电伴热带芯线镍络合金丝可以长时间在高温下运行不易变形,不易改变结构,且镍铬合金电热丝的常温塑性好,变形后的修复较为简单,在电伴热带使用时可根据管道进行弯曲,弯曲后可迅速还原。
因镍铬合金丝的制造需要使用镍,这种金属的价格高于铁、铬、铝的价格,一般在电伴热带生产过程中成本较高,电伴热带价格方面相应的也较高,因此客户可以放心购买。
引用:电伴热带,电伴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