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平板计数法
- 格式:doc
- 大小:596.00 KB
- 文档页数:5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通过稀释液体样品、平铺在琼脂平板上、培养和计数菌落数量,可以确定原液中微生物的浓度。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食品、环境和医药等领域的微生物数量测定,为微生物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准备无菌的培养基、试管、吸管、平皿、酒精灯等器材,以及待测的样品和适合的稀释液(如无菌水或盐水)。
2、将样品制成一系列的稀释液,通常采用10倍递增的稀释法,即每次取1mL的上一级稀释液加入9mL的稀释液中,充分混匀,得到下一级稀释液。
3、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一定量(如0.1mL或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已熔化并冷却至45℃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或者涂抹在已凝固的琼脂培养基上,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培养基内。
4、在一定的温度下,培养一定的时间(通常为24至48小时),使菌液中的单个细胞生长繁殖成可见的菌落。
5、从每个平皿中计数菌落数量,选择菌落数在30至300之间的平皿,用计数器或计数板辅助计数,避免重复或遗漏。
6、根据计数结果和稀释倍数,计算原液中的菌落数量和浓度,通常用每毫升或每克的活菌数(CFU/mL或CFU/g)表示。
稀释倒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学领域实验室中常用的两种分菌方法。
它们在微生物菌落计数和分离纯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这两种基本操作流程。
一、稀释倒平板法的基本操作流程1.准备物品和培养基: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物品和培养基,包括试管、移液管、稀释液、平板培养基等。
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实验目的而定。
2.制备系列稀释液:将含有大量微生物的培养液加入到一系列含有无菌蒸馏水的试管中,使细菌的浓度逐渐减少。
一般采取稀2、稀4、稀6等倍数的稀释方法,以便后续操作。
3.取1ml细菌溶液:接种前述制备好的系列稀释液中,取出1ml的细菌溶液,并均匀涂布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
4.均匀涂布:用棉签将1ml的细菌溶液均匀涂布在平板表面,确保每一块培养基上都有细菌涂布。
5.培养:将涂布好的平板培养基在恒定的温度下进行培养,待菌落生长后进行计数和鉴定。
二、涂布平板法的基本操作流程1.准备物品和培养基:同样需要准备试管、移液管、液体培养基、平板培养基等。
培养基的选择也应根据实验目的做出合适的选择。
2.取适量细菌溶液:取出适量的细菌溶液,一般取0.1ml左右的细菌溶液即可。
3.均匀涂布:用棉签或者涂布器将细菌溶液均匀涂布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同样要确保每一块培养基上都有细菌涂布。
4.培养:将涂布好的平板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待菌落生长后进行计数和鉴定。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稀释倒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在操作流程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它们都需要准备物品和培养基、取适量的细菌溶液、进行均匀涂布,并最终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
然而,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稀释倒平板法是先稀释后倒平板再均匀涂布,而涂布平板法是直接涂布在平板上进行培养。
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选择合适的分菌方法对于后续的实验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掌握这两种分菌方法的基本操作流程,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微生物的定量分离,为微生物学实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数公式嘿,咱们来聊聊这个“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数公式”。
先来说说我曾经遇到的一件小事儿。
那时候我带着一群学生在实验室里做微生物实验,其中就有用到稀释涂布平板法。
有个学生,叫小李,特别积极,每次都冲在前面。
可这一次,他对着实验结果那是一脸懵,怎么都搞不明白计数公式。
我就站在他旁边,看着他那着急的样子,心里觉得又可爱又好笑。
那到底啥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数公式呢?简单来说,就是用来估算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的一个办法。
这个公式啊,通常是这样的: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 。
这里的 C 呢,指的是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 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mL);M 则是稀释倍数。
比如说,咱们在某个稀释度下,平板上平均长了 50 个菌落,而涂布时用的稀释液体积是 0.1 mL,稀释倍数是 1000 倍,那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就是(50÷0.1)×1000 = 5×10^5 个。
这公式看着好像挺简单,可实际用起来,麻烦事儿可不少。
就像刚才说的小李同学,他在计算的时候,一会儿把稀释液体积弄错了,一会儿又把稀释倍数搞混了。
这就好比走路迷路了,方向都没搞对,怎么能到达目的地呢?而且啊,在使用这个公式的时候,还有一些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比如说,选择菌落数在 30 - 300 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才比较准确。
为啥呢?要是菌落数太少,可能是偶然因素导致的,不准确;要是太多,菌落都挤在一起,也没法准确计数。
再比如,在涂布的时候,一定要涂得均匀。
要是涂得厚薄不一,那长出来的菌落也不均匀,计数就会有偏差。
这就好像画画,颜色涂得不均匀,这画能好看吗?还有哦,不同的微生物生长速度不一样,有些长得快,有些长得慢。
所以在计数的时候,要考虑到微生物的生长特性,不然也会出错。
回到咱们的实验中,小李同学在我的指导下,终于搞清楚了这个计数公式,成功算出了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公式
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公式:是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C 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扩展资料: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操作方法之一,将含菌材料放入热培养基后再倒入平板,容易导致热敏感菌死亡,而且采用稀释平板法,由于固定在琼脂正中缺氧,影响严格好氧菌的生长,因此微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纯血种分离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单一菌落,即单细胞繁殖这一培养特征而设计的计数方法,一个菌落代表单细胞;计数时,首先使检体成为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检体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作为单一细胞存在,然后取一定的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均匀地分布在平板中的培养基内,培养后,各个细胞增殖形成菌落,通过计数菌落数,可以计算样品中的菌数。
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公式
稀释涂布平板法
操作过程:
稀释操作:
1、将分别盛有9ml水的6支试管灭菌,并按10^1到10^6的顺序进行编号
2、用移液试管吸取1ml培养的菌夜,注入10^1倍稀释的试管中.用手指轻压移夜管上的橡皮,
吹吸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3、从10^1倍稀释的试管中吸取1ml稀释液,注入10^2倍稀释的试管中,重复第二步的混匀
操作.以此类推,直到完成最后一支试管的稀释.
涂布操作:
1、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2、取少量菌夜(不超过0.1ml)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3、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
4、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分布均匀.
计算公式:
菌体数量cfu/g(mL)土样=同一稀释度重复的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
平板菌落计数法公式为每毫升中菌落形成单位(cfu)=同一稀释度三次重复的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5。
一般选择每个平板上长有30~300个菌落的稀释度计算每毫升的含菌量较为合适。
同一稀释度的三个重复对照的菌落数不应相差很大,否则表示试验不精确。
实际工作中同一稀释度重复对照平板不能少于三个,这样便于数据统计,减少误差。
由10-4、10-5、10-6三个稀释度计算出的每毫升菌液中菌落形成单位数也不应相差太大。
平板菌落计数法,所选择倒平板的稀释度是很重要的。
一般以三个连续稀释度中的第二个稀释度倒平板培养后所出现的平均菌落数在50个左右为好,否则要适当增加或减少稀释度加以调整。
稀释培养和稀释平板测数法稀释培养测数法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计数,了解稀释培养计数(MPN)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最大或然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计数又称稀释培养计数,适用于测定在一个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虽不占优势,但却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类群。
其特点是利用待测微生物的特殊生理功能的选择性来摆脱其他微生物类群的干扰,并通过该生理功能的表现来判断该类群微生物的存在和丰度。
本法特别适合于测定土壤微生物中的特定生理群(如氨化、硝化、纤维素分解、固氮、硫化和反硫化细菌等。
见附表23-1)的数量和检测污水、牛奶及其他食品中特殊微生物类群(如大肠菌群)的数量,缺点是只适于进行特殊生理类群的测定,结果也较粗放,只有在因某种原因不能使用平板计数时才采用。
MPN计数是将待测样品作一系列稀释,一直稀释到将少量(如lm1)的稀释液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中没有或极少出现生长繁殖。
根据没有生长的最低稀释度与出现生长的最高稀释度,采用“最大或然数”理论,可以计算出样品单位体积中细菌数的近似值。
具体地说,菌液经多次10倍稀释后,一定量菌液中细菌可以极少或无菌,然后每个稀释度取3—5次重复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
培养后,将有菌液生长的最后3个稀释度(即临界级数)中出现细菌生长的管数作为数量指标,由最大或然数表(见附录九)上查出近似值,再乘以数量指标第一位数的稀释倍数,即为原菌液中的含菌数。
如某一细菌在稀释法中的生长情况如下;稀释度 lO-3 10-4 10-5 lO-6 10-7 10-8重复数 5 5 5 5 5 5出现生长的管数 5 5 5 4 1 0根据以上结果,在接种lO-3—10-5稀释液的试管中5个重复都有生长,在接种lO-6稀释液的试管中有4个重复生长,在接种10-7稀释液的试管中只有1个生长,而接种10-8稀释液的试管全无生长。
由此可得出其数量指标为“541”,查最大或然数表得近似值17,然后乘以第一位数的稀释倍数(10-5的稀释倍数为100 000)。
实验十一稀释平板计数法实验目的学习稀释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来源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用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对菌悬液进行计数。
实验原理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合稀释以后,此中的微生物充足分别成单个细胞,取必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育,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生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依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可是,因为待测样品常常不易完好分别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 3 或更多个细胞。
所以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常常偏低。
为了清楚地论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此刻已偏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fu) 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平板菌落计数法固然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育一段时间才能获得,并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要素的影响,可是,因为该计数方法的最大长处是能够获取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宽泛用于生物制品查验(如活菌制剂),以及食品、饮料和水〔包含水源水〕等的含菌指数或污染程度的检测。
实验器械酿酒酵母菌悬液马铃薯培育基1m1 吸管,平皿,试管,试管架,恒温培育箱等。
实验步骤1.无菌器械的准备(1)无菌培育皿:取培育皿 9 套,包扎、灭菌。
(2) 无菌移液管的准备:取 1m1 移液管,在后部管口处用铁丝塞入棉花少量(长约),以防将菌液吸出,同时也可防止将外面的微生物吹入。
棉花要塞得松紧适合吹时能通气但不使棉花滑下为准。
而后将移液管尖端放在4~5cm宽的长纸条一端呈45o 角折叠纸条包住尖端,用左手捏住管身,右手将吸管压紧,在桌面上向前转动,以螺旋式包扎起来,上端节余纸条折叠打结后干热灭菌。
(3) 无菌水:取 6 支试管,分别装入 4.5m1 蒸馏水,加棉塞,灭菌。
2.样品稀释液的制备(1)编号取无菌平皿 9 套,分别用记号笔注明 10-4、10-5、10-6(稀释度 )各 3 套。
另取 6 支盛有 4.5m1 无菌水的试管,挨次标是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显微镜计数法即血球计数法,事先把菌液稀释到一定的倍数,然后通过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
此法计数比较精准。
活菌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一系列10倍稀释,然后选择三个稀释度的菌液,分别取0.2ml放入无菌平皿,再倒入适量的已熔化并冷至45℃左右的培养基,与菌液混匀,冷却、待凝固后,放入适宜温度的培养箱或温室培养,长出菌落后,计数,按下面公式计算出原菌液的含菌数:每毫升原菌液活菌数=同一稀释度三个以上重复平皿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5稀释涂布平板法是一种粗略的活菌计数法,即通过一定的稀释倍数,涂布到平板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后,观察活菌数。
平板划线法是用来分离单菌落的一种方法,不是计数的方法。
如果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30~300这个范围
则以该稀释度平均菌落数除以涂布平板所用稀释液体积(0.1mL),乘以稀释倍数作为该样品的细菌总数
如果有两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要求
则按照两者菌落总数之比来决定
如果小于2,取两者的平均值
如果大于2,取较小的菌落总数
本题的46*10^3与295*10^2的比之为1.6
应取两者的平均值
(46*10^3+295*10^2)/0.1/2=3.775*10^5
相当于统计学里面的比较差异,
如果多比少大于2倍,则梯度浓度差异是10倍的情况下,其菌落是有很多重叠或者链接在一起的,这样就无法计算清楚是否为单菌落了,所以只有选择较小的菌落数。
来保证以上要求。
稀释平板计数法的原理和方法
嘿,朋友们,今儿咱们来聊聊那个“稀释平板计数法”是咋个回事儿。
这个啊,咱们四川人儿叫“平板计数法”,陕西的朋友可能直接就说“计数法”,而北京的哥们儿估计会叫得更正式些。
但不管咋叫,这法儿都是用来计算微生物数量的。
咱们先从原理说起。
这个“稀释平板计数法”的原理啊,就像咱们四川人做泡菜一样,得掌握好比例和条件。
简单来说,就是把微生物样本进行一系列稀释,然后分别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让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
长得好的那些菌落,咱们就能数出来,从而推算出原样本中微生物的数量。
再来说说方法。
首先呢,得准备好培养基平板,这就像是咱们陕西人准备面团一样,得精心调配。
然后,把微生物样本进行稀释,这一步很关键,得稀释到合适的程度,才能让微生物在平板上分散开,长成单个菌落。
接着,就是把稀释后的样本涂布在平板上了,这个得涂得均匀,不能厚此薄彼。
最后,就是放在培养箱里培养,等微生物长出来,咱们就能数菌落了。
这法儿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不少讲究的。
比如稀释的倍数、培养的条件、计数的方法等等,都得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
就像咱们北京人说的,“做事儿得讲究个精细”,这“稀释平板计数法”也是这么回事儿。
总之啊,这个“稀释平板计数法”是个挺实用的方法,能帮咱们了解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不管是四川的、陕西的还是北京的,咱们都得好好掌握这个方法,才能更好地研究微生物、保护咱们的健康和环境。
实验原理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
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
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fu)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平板菌落计数法虽然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该计数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检验(如活菌制剂),以及食品、饮料和水〔包括水源水〕等的含菌指数或污染程度的检测。
实验器材
LB液体、固体培养基
1m1移液器,平皿,试管,试管架,恒温培养箱等。
实验步骤
1.无菌器材的准备
(1) 无菌培养皿:取培养皿9套,包扎、灭菌。
(2) 无菌水:取6支试管,分别装入4.5m1蒸馏水,加棉塞,灭菌。
2.样品稀释液的制备
(1) 编号
取无菌平皿9套,分别用记号笔标明10-4、10-5、10-6(稀释度)各3套。
另取6支盛有4.5m1无菌水的试管,依次标是10-1、10-2、10-3、10-4、10-5、10-6。
(2) 稀释
用1m1移液器吸取0.5m1己充分混匀的菌悬液(待测样品),至10-1的试管中,此即为10倍稀释。
将10-1试管置试管振荡器上振荡,使菌液充分混匀。
用1m1移液器在10-1试管中来回吹吸菌悬液三次,进一步将菌体分散、混匀。
吹吸菌液时不要太猛太快,吸时吸管伸入管底,吹时离开液面。
混匀后吸取至10-2试管中,此即为100倍稀释。
……其余依次类推,整个过程如图所示。
3.平板接种培养
平板接种培养有浇注平板培养法和涂布平板培养法两种方法。
(1) 浇注平板培养法
1) 取样
用三支1ml无菌吸管分别吸取10-4、10-5、和10-6的稀释菌悬液各1ml,对号放入编好号的无菌平皿中,每个平皿放。
不要用1ml吸管每次只靠吸管尖部吸稀释菌液放入平皿中,这样容易加大同一稀释度几个重复平板间的操作误差。
2) 倒平板
尽快向上述盛有不同稀释度菌液的平皿中倒人融化后冷却至45℃左右的培养基约15毫升/平皿,置水平位置迅速旋动平皿,使培养基与菌液混合均匀,而又不使培养基荡出平皿或溅到平皿盖上。
待培养基凝固后,将平板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由于细菌易吸附到玻璃器皿表面,所以菌液加入到培养皿后,应尽快倒入融化并己冷却至45℃左右的培养基,立即摇匀,否则细菌将不易分散或长成的菌落连在一起,影响计数。
(2) 涂布平板计数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的操作除上述倾注倒平板的方式以外,还可以用涂布平板的方式进行。
二者操作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后者先将培养基融化后倒平板,待凝固后编号,并于37℃左右的温箱中烘烤30min,或在超静工作台上适当吹干,然后用无菌吸管吸取稀释好的菌液对号接种于不同稀释度编号的平板上,并尽快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在平板上涂布均匀,平放于实验台上20—30 min,使菌液渗入培养基表层内,然后倒置于的恒温箱中培养24—48h。
涂布平板用的菌悬液量一般以较为适宜,如果过少,菌液不易涂布开;过多则在涂布完后或在培养时菌液仍会在平板表面流动,不易形成单菌落。
实验结果
将培养后菌落计数结果填入下表:
10-410-510-6稀释度
123平均123平均123平均cfu数/平板
每ml中的
cfu数
计数和报告
1.操作方法:培养到时间后,计数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
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
镜检查,以防遗漏。
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总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数,计算处原始样品中每克(或每ml)中的菌落数,进行报告。
2.到达规定培养时间,应立即计数。
如果不能立即计数,应将平板放置于0-4℃,但不得超过24h。
3.计数时应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若有二个稀释度均在30~300之间时,按国家标准方法要求应以二者比值决定,比值小于或等于2取平均数,比值大于2则其较小数字(有的规定不考虑其比值大小,均以平均数报告)。
4.若所有稀释度均不在计数区间。
如均大于300,则取最高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如均小于30,则以最低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报告之。
如菌落数有的大于300,有的又小于30,但均不在30~300之间,则应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如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应按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
有的规定对上述几种情况计算出的菌落数按估算值报告。
5.不同稀释度的菌落数应与稀释倍数成反比(同一稀释度的二个平板的菌落数应基本接近),即稀释倍数愈高菌落数愈少,稀释倍数愈低菌落数愈多。
如出现逆反现象,则应视为检验中的差错,不应作为检样计数报告的依据。
6.当平板上有链状菌落生长时,如呈链状生长的菌落之间无任何明显界限,则应作为一个菌落计,如存在有几条不同来源的链,则每条链均应按一个菌落计算,不要把链上生长的每一个菌落分开计数。
如有片状菌落生长,该平板一般不宜采用,如片状菌落不到平板一半,而另一半又分布均匀,则可以半个平板的菌落数乘2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数。
7.当计数平板内的菌落数过多(即所有稀释度均大于300时),但分布很均匀,可取平板的一半或1/4计数。
再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该平板的菌落数。
8.菌落数的报告,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菌落数在1~100时,按实有数字报告,如大于100时,则报告前面两位有效数字,第三位数按四舍五入计算。
固体检样以克(g)为单位报告,液体检样以毫升(ml)为单位报告,表面涂擦则以平方厘米(cm)报告。
每毫升中菌落形成单位(cfu)=同一稀释度三次重复的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