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音乐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从女中音角度论述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演唱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Frauenliebe und leben)是德国著名音乐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40年根据诗人阿德尔伯特·冯·夏米索(Adelbert von Chamisso,1781-1838)的诗歌谱曲而成,它描写了一位女性一生的情感历程。
本文主要从女中音角度来解读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全文主要由三个章节构成:
第一章是解读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其中介绍了作品体裁、题材以及创作背景。
第二章从戏剧性、音乐性两方面来论述该套曲的音乐创作特点。
第三章则是从女中音角度来论述该作品,该章节笔者将从该套曲的女中音倾向性、著名女中音歌唱家的演唱版本、本人的演唱经验及体会三部分来论述。
这部套曲一直以来被众多歌唱家演唱,特别是女高音声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而笔者本身作
为一名女中音,在自己的学年独唱音乐会上完整演绎过,所以笔者认
为鉴于这部套曲情节的内敛和音色的温暖、柔和,用女中音声部来演唱更能将套曲中呈现出来的“悲剧”色彩发挥的淋漓尽致。
通过论述这一声乐套曲,能增强女中音演绎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声部意识,对于提高女中音的音乐表现力以及审美力等都具有参考意义。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音乐创作特点浅析作者:王艳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07期摘要: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是德国浪漫派作曲家舒曼根据诗人沙米索的组诗《妇人之恋》谱曲而成的,是舒曼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中,舒曼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入木三分的刻画,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位女性“恋爱—结婚—生子—亡夫”的情感经历。
本文对舒曼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音乐创作特点进行分析,期望能够给后来研究和演唱这部作品的学者们有所参考。
关键词: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音乐创作特点罗伯特.舒曼,19世纪德国杰出的浪漫主义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
舒曼的艺术歌曲不仅是德国“Lider”的代表,还是19世纪欧洲艺术歌曲的典范,同时也可以视为舒曼音乐的精华。
而他在1840年根据德国语言学家、诗人沙米索的组诗《妇人之恋》谱曲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无论从情节、艺术阐释的连续性、完整性,还是从人物刻画的深度与多面性来看,都可以算得上是舒曼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之一。
这部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创作于舒曼和克拉拉结婚前的几个礼拜,1840年9月12日,舒曼与克拉拉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套曲的创作灵感则来自于舒曼对克拉拉的爱情。
舒曼和克拉拉相差十岁,而诗歌的作者夏米索的妻子也比作者本人小二十几岁,诗歌里描绘了一个少女从相识、爱慕、恋爱、结婚、生子到丈夫先离开人世等这一生的悲欢离合的爱情生活故事,共九篇。
舒曼则去掉其中他认为拖沓的一篇,为这八篇进行了创作。
舒曼觉得他应该用音乐刻画一个年轻女性的生活和爱情,而对他来说这位女性正是克拉拉。
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以纯朴、真挚的抒情笔调,通过音乐的手段,第一次完整地表现了一个女性平凡的一生。
在舒曼以前,还没有人能像他这样细腻、完整地传达出女性心里的感受和变化。
整个套曲由八首短小而精致的歌曲组成。
从内容的安排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描写了主人公一生的四个不同阶段:1.恋爱(《自从和他相见》、《他,比任何人都高贵》、《我不明白,也不相信》);2.结婚(《戒指在我手指上》、《亲爱的姐妹,快帮我装扮》);3.生子(《亲爱的,为什么这样惊慌》、《你在我心里,在我怀中》);4.痛失爱人(《比终于给我带来无限悲痛》)。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演唱分析■李保霞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城市生活\#《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作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代表 作品,利用诗歌的语言和悠扬的旋律,表达出主人公细腻的情感,讲述出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 析了这套乐曲的情感和特色,然后研究了这套乐曲的演 唱。
通过对这部作品情感、结构、特征等的分析,了解演唱 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要点,进行准确完美的演绎。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作为十分著名的声乐套曲,具 有着学习价值和研究价值,只有经过对这部套曲结构、情 感等的深入研究,才能更深入的了解乐曲的特征,才能更 深入的学习到优秀作品的精华。
经过对乐曲的研究,能够 更加准确的掌握乐曲演唱的作品,从而在演唱过程中表 达出作品的特色、情感以及风格,更加完善和准确的演绎作品。
_、《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情感和特色舒曼创作的艺术歌曲是浪漫主义的代表性作品,舒曼 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作品中,作品成为了舒曼人生的缩影,舒曼在自己所有关于爱情的作品中,都有自己爱人的 影子,《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也是这样一首为妻子克拉拉书写的爱情作品。
这部作品是以夏米索的一首诗词作为词,演唱者和钢琴伴奏相呼应来表达一个爱情故事,作品选取 了八首诗歌,每一首诗歌都描述了一个独立存在的爱情故 事,从少女懵懂的爱情故事,到面对爱情的兴奋,再到陷入 热恋的甜蜜以及安逸的婚姻,经历初为人母的幸福,到最 后丈夫去世的悲痛。
通过词曲结合,描绘出真切又动人的 故事,让人陷入歌曲描绘的意境中。
二、《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演唱分析舒曼创作的声乐套取十分注重声乐、诗歌以及钢琴的 结合,让作品具备歌唱的自由性和变化性。
通过丰富的伴奏和拓展和声,音乐得到更复杂和多样的流动变化。
1. 第一首《自从和他相见》。
第一首作品使用的是曲式结构,包括引子、间奏、复合 乐段以及尾声构成。
使用的伴奏织体是柱式和弦,为了增 加乐曲的乐曲旋律感和故事感,使用和弦外音形式,使用 钢琴对声乐和演奏的转合,为套曲奠定了整体的情绪基 调。
浅析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
其艺术歌曲不仅是德国“Lider”的代表,还是19世纪欧洲艺术歌曲的典范,同时也可以视为舒曼音乐的精华。
而他在1840年根据德国语言学家、诗人沙米索的组诗《妇人之恋》谱曲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无论从情节、艺术阐释的连续性、完整性,还是从人物刻画的深度与多面性来看,都可以算得上是舒曼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之一。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其旋律优美但并不华丽,形式结构简洁却充满着诗意,以非常鲜明的形象描绘出了普通妇女一生中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初恋、定情、结婚、母爱、亡夫,是一部抒情性很强的悲剧作品。
该作品以其独特的真挚和深厚情感的魅力而卓越不凡,引起了人们对生活的强烈感情。
在舒曼之前还没有任何人能象他这样运用音乐的语言如此深刻而精确地表达出女性内心的感情与变化。
此部作品共由8首短小而精致的歌曲组合而成。
从内容的安排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描写了主人公一生的四个不同阶段:1.恋爱(《自从和他相见》、《他,比任何人都高贵》、《我不明白,也不相信》);2.结婚(《戒指在我手指上》、《亲爱的姐妹,快帮我装扮》);3.生子(《亲爱的,为什么这样惊慌》、《你在我心里,在我怀中》);4.痛失爱人(《比终于给我带来无限悲痛》)。
舒曼在对整个套曲的创作过程中,深入到诗人的思想深处,所以他的旋律仿佛是从诗歌本身的音调中产生出来的一样,他非常敏锐地抓着诗歌的最最细腻的音调变化,同时把其中最最精微细微妙的感触传达出来。
钢琴和歌唱部分同样是歌词意义的阐释者,在他的身上既有浪漫情调,又有“动人的忧郁”。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罗伯特·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1856),德国19世纪杰出的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
他以超凡的音乐天赋、深厚的文学修养、高超的写作技巧创作了大量优秀经典的艺术作品,他非凡脱俗的音乐气质被李斯特称之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
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开拓者,他突出的艺术成就拓展了浪漫音乐的空间,创造了德国艺术歌曲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Frauenliebe und-leben)是舒曼创作顶峰时期的艺术歌曲代表作,也是音乐史上最著名的声乐套曲之一。
这部套曲根据德国浪漫派诗人夏米索的八首诗歌谱写而成,以爱情为主题,描写了一位女性从初识意中人到热恋结婚再到生死离别的感情历程。
作曲家以优美细腻的音乐语言生动的刻画出女性内心情感的变化与发展,通过八个场景的巧妙过渡,把一个女人的一生的爱情与生活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
整部套曲结构清晰、旋律质朴、曲式简练,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音乐特征。
这部充满浓郁德国艺术歌曲特色的作品,对歌唱者把握德奥艺术歌曲的整体风格、学习和掌握德奥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有着极为重要的艺术价值,同时对于培养歌唱者的良好音乐修养、音乐表现力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这部优秀声乐套曲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
希望通过对舒曼作品的分析研究,提高理论知识和素养,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和创作技巧,对作品做到透彻的诠释。
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作曲家及其艺术歌曲的介绍,结合音乐史学方面的知识进行了简洁的概括与论述;第二部分通过对套曲整体结构的研究,对套曲本体进行深入概括的分析,并以舒曼的感情生活为视角,试解读舒曼为谁谱写了“不朽的爱情”。
第三部分,即论文的核心部分,是对套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的研究,以套曲中的八首分曲为单位,结合自身的演唱实践,对每一首歌曲的音乐风格、曲式结构、伴奏织体以及演唱特点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与论述,力求深刻而有力的展示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14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13/8拍的这种带有舞蹈韵律极强的节拍,情绪更加高涨激动,演唱时要用朗诵式的语调来演唱作品,表现出少女在不断追寻逝去那甜美的梦。
4、演唱处理A 乐段:(1-15小节),①从乐句的数量上来看分为两个乐句,a(8小节)+a’(7小节)的非方整型乐段。
②从主题材料上看为重复型主题材料,使用了模进的发展手法。
③从调性和声上来看为c 小调单一调性乐段。
④从结构上的完整与稳定上来看为单一调性的收拢性乐段。
⑤半终止落在重属导五六和弦上(DDVII56),全终止落在c 小调属七解决到完满的主和弦上(t)。
弱起的这种写作手法表达出少女难以置信所爱之人也爱上了她的那种喜悦之情。
那种受宠若惊,紧张羞涩难忍,小兔乱撞的心情通过此曲表达的淋漓尽致。
B 段(16-51小节),调性为降E 大调,速度为(Etwas langsamer)稍慢一些,此段旋律仍然是朗诵式自然自语的演唱方式与钢琴伴奏部分的连贯和弦形成对比,旋律曲调是层层递进,渐渐上升,不断加入模进的发展手法,使旋律更加有劲,演唱者的情绪也要更加兴奋。
B 段开始速度逐渐放慢下来,情绪也由激动转变为舒缓,这一段落里共出现两次渐慢(ritard),第一次出现在21小节处,伴随着渐强记号(<),演唱者要注意这里的渐慢与渐强,情绪起伏做出强弱的音量变化。
第二次渐慢出现在34小节处,降E 和声大调的降do 的出现,s-D2和弦,还有一个延长音记号的出现,就如少女梦醒回到现实,一切戛然而止的感觉,同时出现渐弱记号(>),无论演唱者声音还是钢琴伴奏的声音都要控制音量,演唱者运用气息控制。
第36小节一个力度记号(f),紧接着一个渐强记号(<),第49小节速度转为Adagio(柔板)。
再现A’段(52-66小节),为完全再现。
Coda 在67小节处又出现渐慢,从68小节-75小节,乐曲并没有结束,而是加入钢琴单独演奏8小节的间奏,就如同少女在享受着梦境中的一切,不愿醒来,紧接演唱者人声进入,小声唱出,渐慢的速度。
简论舒曼和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摘要】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兼音乐评论家,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在整个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代表作品《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音乐细腻、朴实、感情真挚,较为全面的体现出舒曼本人及整个德奥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
【关键词】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一、简论舒曼德奥艺术歌曲是艺术歌曲中的典型代表,它的主要作品集中于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理查.施特劳斯、马勒等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艺术歌曲作品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引领着整个世界艺术歌曲的发展方向。
舒伯特和舒曼为德奥艺术歌曲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开辟且发展了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歌曲。
舒曼继承并发展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优秀传统,但他更侧重于情感与心理状态的表现,使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更加细致、灵活。
舒曼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兼音乐评论家,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杰出代表人物。
舒曼的音乐作品涉及多种体裁,他的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钢琴作品、艺术歌曲和交响曲方面。
钢琴作品主要集中于30年代,代表作有《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艺术歌曲创作主要集中在1840年,这一年被称为舒曼的“歌曲年”,其主要代表作品为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桃金娘》;1840年之后创作了四部交响曲如下:《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C 大调第二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莱茵)、《d小调第四交响曲》;此外舒曼还有不少协奏曲、室内乐、合唱曲等作品。
舒曼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且涉及体裁多样,他最主要的创作成就表现在艺术歌曲方面他的艺术歌曲在其本人音乐创作及整个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艺术歌曲至今仍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散发着璀璨光芒,其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毋庸置疑。
舒曼在音乐创作方面有着梦幻般的热情,情感比较内向,他的艺术歌曲爱情题材较多,在创作方面侧重于情感与心理状态的描写,可称的上是位心理作曲家。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音乐解析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年)是19世纪的德国作曲家、 音乐评论家。
他的钢琴作品在曲式上有一定的独特性, 即诗与音乐的转化。
舒曼 认为艺术家应成为一名诗人,具备对诗的悟性。
这种独特的创作理念,使其创作 的音乐作品如富有幻想的诗一般。
在舒曼众多作品中,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 生活》最为清晰地展现了作曲家的真实情感世界。
诗人阿德尔贝特冯沙米索(Adelbert Von Chamisso 歌词,深入、细致地描述了一位女性从初恋到热恋、 变化过程。
从作曲的构思上可以看出,作曲家对这8首歌曲刻意进行了整体布局, 而且在调性上也进行了设计。
本文就套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艺术特色等方 面加以阐述和分析。
一、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创作背景词作者沙米索原籍法国,是著名的浪漫派抒情诗人,在法国大革命时期 移居柏林,从此改用德语写作。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由舒曼根据沙米 索的长篇同名诗改编而成,舒曼在创作时省去了原诗集 9首诗歌中的最后一首。
沙米索的诗歌风格质朴、语言优美,将其对生活及自然的深入观察作为创作素材, 表达出一种真实、朴素的情感,因其创作具有典型的德奥民谣风格和浪漫主义诗 歌色彩,被后人评价为柏林浪漫派文学最有才华的诗人。
沙米索用纯真质朴的语 言将一段有着悲欢离合等感情色彩的情感故事描述得淋漓尽致, 将女主人公内心 世界的情感变化刻画得深入而细致,引起当时人们对该作品的广泛关注, 也使作 曲家舒曼对其产生了共鸣及创作热情。
1840年,舒曼达到了创作的巅峰时期。
在与恋人克拉拉经历了长达 5年 的爱情磨砺后,两人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美好幸福的婚姻生活激发了舒曼的 创作激情。
此时,舒曼无意间看到了沙米索的诗《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立刻被 诗中的故事所吸引,并联想到自己和克拉拉的爱情故事, 深深地体会到来之不易 的爱情所经历的艰辛。
80音乐鉴赏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钢琴伴奏分析摘 要】【文章以德国著名作曲家舒曼创作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为例,从创作背景和创作特征两个方面入手,对钢琴伴奏的创作特征与演奏技巧进行了简要分析。
旨在通过上述分析促进伴奏者通过精准的钢琴伴奏来配合声乐演唱者。
关键词】【舒曼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钢琴伴奏一、《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创作背景《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创作于1840年,也正是在这一年,舒曼和他的妻子步入婚姻殿堂。
因此,有理由认为该曲是舒曼为自己的妻子谱写的浪漫之曲,借以抒发他对妻子克拉拉忠贞不渝的爱情。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是舒曼根据著名诗人茶米索的同名长篇诗歌改编而成的套曲。
全曲由八首前后连贯的短小艺术歌曲构成,通过优美的音乐语言讲述了一位少女的爱情与生活故事。
歌曲沿用了原诗歌中第一人称的独白表达方式,基于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将音乐与诗歌这两种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形式相结合,使爱情这一人类最圣洁的情感在动听的音乐中得以升华。
二、《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钢琴伴奏总体特点通过对《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钢琴伴奏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传承了舒曼钢琴伴奏的一贯特点。
在该套曲中,舒曼别出心裁的利用钢琴伴奏来烘托环境气氛,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使整部作品变得极为生动而富有诗意。
这部作品钢琴伴奏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打破了传统认识中钢琴伴奏的从属地位,钢琴音乐和声乐出现了平行化的协奏状态。
这也体现出舒曼善于运用钢琴表达他的所见、所想,并将这一切都以钢琴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说钢琴在舒曼音乐作品中从未显得如此重要[2]。
如果说舒伯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上还有典型的古典主义的影子,那么到了舒曼则完全是浪漫主义的风格了。
他对调性的独特理解使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完全从古典主义的和声中走出来,使音乐的线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所有这些都在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得到了体现。
例如,舒曼在这部作品中大量运用连续性踏板,就是与古典主义钢琴演奏方式的明显区别。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音乐分析作者:林晓燕来源:《艺海》2008年第02期1840年是舒曼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他与女友克拉拉结束了长达五年之久的苦恋,终成眷属。
爱情的旅途所带来的艰辛和欢乐使舒曼获得了充沛的创作激情与动力,其创作的欲望已达到了狂热的状态。
是年,舒曼自己称其为“歌曲之年”,在这一年间,他写了138首艺术歌曲。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便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代表作之一。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其旋律优美但并不华丽,形式结构简洁却充满着诗意,以非常鲜明的形象描绘出了普通妇女一生中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初恋、定情、结婚、母爱、亡夫,是一部抒情性很强的悲剧作品。
该作品以其独特的真挚和深厚情感的魅力而卓越不凡,引起了人们对生活的强烈感情。
在舒曼之前还没有任何人能象他这样运用音乐的语言如此深刻而精确地表达出女性内心的感情与变化。
此部作品共由8首短小而精致的歌曲组合而成。
通过这一首首歌曲,把一个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逐步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一)《自从和他相见》这首歌曲采用了简单的重复性的二段体的曲式结构。
歌曲反复时曲调略有变化,整个旋律表现为宣叙调式与咏叹调式旋律的自然融合,乐句既含有咏叹式的舒缓节奏,也具有宣叙式的以大量级进构成的音调特性。
歌曲刻画了一位少女与恋人初次相见后的内心感受:心中总是不能平静,她为爱情而苦恼,初恋情人那鲜明的身影使周围一切都失去了光彩。
旋律音调的处理前半段由中音区通过带小调色彩的模进,逐渐推向中高音区而形成高潮,恰与歌曲的内容与情绪相吻合,表现了少女相思的苦恼。
在第4小节中和声上不协和音的运用,以及半终止处和弦中的变化音与半音上行的手法,尤其是歌曲结束处重又出现开头的动机直至不完满全终止的处理,都烘托出主人公内心始终夹杂着的不安与渴望。
演唱者在这里最主要的任务是准确地揭示出歌曲的意境。
因为这里描写了妇女一生中最初的恋情。
如花似玉的年龄使少女抑制不住对爱情的向往,时时流露出青春的芬芳和对未来的遐想。
因此,演唱时语气需充满活力,运用明亮的音色来表现少女的青春和纯真的感情,演唱情绪上夹杂着爱情的渴望和思念的苦恼。
但是短促的乐句往往使演唱的人最易忽视声音旋律线的流畅。
在这里正确的演唱应是保持气息的流动与连贯性,音量控制稳定。
否则将影响音乐的美感和感情的表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歌曲第一段通过音量及声音力度的稍稍增强来达到高潮歌曲第8小节强拍上的高音必须借助气息的增强来放大音量,以突出恋人此刻在少女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第二段高音处应处理为弱音量演唱,而不是渐强。
如果在第二个高音处(第26小节)稍做逗留,然后再回落到中音区,则更显得优美些,这种处理避免了枯燥的重复。
(二)《他是最高贵的人》这首歌曲采用了复三部曲式的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旋律起伏较大,多为分解和弦,大调色彩体现了明朗的情绪,节奏且带有推动性。
中间部分旋律的七度大跳、不协和和弦以及频繁的离调、模进等手法,表现了少女在赞美恋人之时隐约夹杂着的悲伤。
中间部分后面的间奏,钢琴要将每组带附点的分解和弦由弱至强,层次分明地弹奏出来,以衬托少女内心的激动。
歌曲结束在完满全终止上,标志着少女一个感情阶段的结束。
宣叙调式的旋律风格在此首中特别明显,作曲家大量运用大附点与小附点组合的节奏型、装饰音、休止符、以及时而渐快时而渐慢的手法,真实地描绘女性在陷入爱情时的激动与憧憬。
这首歌曲的演唱速度较第一首紧凑,使得情绪上的展开激动活跃些。
赞美、开朗和亲切的情感基调是歌唱该曲所要掌握的要领。
声音始终要保持轻盈而不厚重,所唱的流畅的线条正和钢琴伴奏的热切的进行形成对比。
尤其要注意的是第一部分a段结束时,演唱速度稍稍放慢,这样会使音乐更加迷人。
第一部分b段的演唱情绪要复杂些,既要表现对恋人的赞美,又要稍微显出沮丧和祝愿之情。
歌曲高潮在中间部分第42小节的高音上,演唱时在它的前一小节做持续的渐强直至高潮点。
这一过程的要求是高位置的声音、绝对明亮的音色以及高潮点腹部力量有力的支撑。
(三)《我不明白,也不相信》这首歌曲采用了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他的中间段是一个动机式展开的不均衡不规整的乐段。
这首激情的歌曲有着朗诵式的音调,就象姑娘兴奋地向人诉说这件难以置信的事情。
全曲贯穿着带休止符的和弦伴奏,表现出姑娘受宠若惊而又有点不知所措的神态。
这首歌曲在演唱的时候应注意表现人物的内心,她对自己所爱恋的人的青睐不能置信,如在梦中迷离、恍惚。
姑娘做了一个她不能相信的梦,也是她热切期望的梦,她的心上人竟爱上了她。
所以在声音的运用上,是一种有控制的激情,尽管旋律上有一种情绪的推进,但声音一定要有所收敛。
同样,宣叙式的诉说,更要求气息上的流动和喉部的放松,才能有所谓心里“独白”的感觉。
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歌曲的最后部分由间奏舒缓旋律的引入,尾声的一句旋律一定要弱控制,预示出少女幸福生活的到来,音色要甜美干净,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四)《戒指在我手上》这首歌曲采用了回旋式的曲式结构。
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歌曲,是典型的德奥民谣曲调,运用分解和弦式的跳进,明朗而流畅。
在一句民谣式旋律的两次重复出现之后,紧接着是句幅缩短的转折句,同时保持民谣式曲调中的基本节奏型。
在歌曲之后的发展中,这样的转折句被不断延展、扩充有利于音乐情绪的进一步展开。
这就是动机式旋律发展在乐句中的贯穿。
舒曼在运用动机式发展时极注意旋律的流畅与歌唱性。
这首歌刻画了姑娘的梦想成了现实,此刻,订婚的戒指已带上了手指。
而戒指一方面带来的是安宁幸福,另一方面启示了婚姻的庄严意义。
所以声音不仅要连贯,以表现爱情的甜美和温柔,同时音色还要求饱满,以表现爱情的神圣和责任。
尤其要注意的是第26小节,随着伴奏音型的改变,旋律进行的模进,情绪一定要逐渐热烈,在29小节的全曲最高音处,声音要有强烈的呼吸支持,唱出情绪的最兴奋点。
这是套曲中最优美的一首歌曲,音调象民歌那样亲切动人。
所以我们要用最优美的声音去表现这位陶醉在爱情幸福之中的少女。
(五)《亲爱的姐妹,快帮我装扮》这首歌曲采用了回旋式的曲式结构。
这首歌被看作是整个套曲的高潮。
舒曼在和声上的处理更加丰富,加进了附属和弦与大调之间的转调等手法,丰富了音乐的色彩变化,增加了明朗的基调。
钢琴伴奏部分多为分解和弦,造成一种上下跑动的气氛,以烘托出婚礼的热闹场景,同时也衬托出新娘内心的激动。
第27至34小节钢琴伴奏转为相等时值的八分音符和弦音型,突出了新娘钟爱她的心上人直到永远的决心。
歌曲的速度要求相当快,情绪热烈,以表现主人公愉快而紧张的心情。
粗心大意的演唱者会因迁就速度和换气而忽视了许多附点音符,这样一来就把音乐的流动给截断了。
如果我们尝试把这首歌不用附点唱出,将会出现十分呆板而可笑的效果。
而准确地唱出这首歌曲的附点音,可增加乐句流畅性,且更丰富女性色彩。
较快的速度使换气空隙短促,因而乐句间的换气成为较高技巧的体现。
在34和35小节里,延续六拍时值的高音是歌唱者充分发挥技巧才能的地方。
音的起始要结实、响亮,随后逐渐弱去(高音上的减弱处理是舒曼艺术歌曲演唱风格的典型特征之一)。
以钢琴结尾的部分,体现出婚礼进行曲的风格特征,演奏应显出庄严的气势。
从第48小节后半部开始,音量逐渐减弱至结束。
仿佛新娘与新郎正步入神圣的教堂,离我们远去……。
(六)《亲爱的,为什么这样惊惶》这首歌曲采用了典型的三部曲式,A部是同首异尾的二段体,D大调,从第1—24小节,结构规整。
B(第25—44小节)部转调至a小调,之后C大调,以动机式展开。
再现A部,但是是A部的缩减。
此首歌主要运用咏叹调式的旋律,以“慢板表情亲切”的速度和情绪。
旋律几乎没有大幅度的跳动,宽广,舒展,在歌曲中部转调,加入了变换情绪的戏剧性因素。
歌曲的结尾处非常别处心裁,在大段的再现之后,音调渐慢,在结束之前,引入三小节的钢琴伴奏,把一种欲说还休的情绪交由钢琴来表现,之后歌唱出最后三个音符,结束。
在缠绵纯美的旋律中,新婚之夜,姑娘即将开始当妻子进入新的爱情境界。
她喃喃吟唱着欣喜与羞涩,所以要求演唱着要用有控制的音量来歌唱,不需要太强,但是也必需要有气息的控制。
尤其是乐曲开始的第一乐句,要弱控制,但还要有明亮透明的音色,这对演唱者是极高的要求。
要靠强有力的呼吸感来托住整个乐句。
从乐曲中部第38小节开始的一个乐句,情绪有一个转变,随着旋律的模进,达到全曲的高潮,此时要求演唱者放出全部的音量,以完成此时的戏剧性。
再现部的起音则要非常弱,和前面的强音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将是整个乐曲最迷人的地方。
(七)《你在我心里,在我怀中》这首歌曲采用了回旋式的曲式结构。
旋律的进行可以明显的看出是动机发展的原则,速度较快,钢琴肯定而又亲切地奏出属七和弦的第一转位,运用的音型是两手配合的琶音,这给歌者提供了愉快、亲切的情绪,充分体现了初做母亲的喜悦之情。
整个旋律表现为咏叹调式的旋律,体现了音乐线条的流动性,几乎没有大的音级的跳动,在乐曲的最后部分,伴奏织体变为柱式和弦,表现了主人公欢愉明朗的幸福感。
此首歌曲因音乐情绪统一,所以对演唱者的声音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求演唱者的气息稳定,能够按照乐句的进行来呼吸。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伴奏的琶音音型,演出者要注意音乐的内在节奏,千万不可越唱越快,否则音乐就丧失了他的美感。
尤其要注意的是,较快的速度使咬字对演唱者是个考验,需十分注意,不能让字音随音乐流失,特别是两个轻辅音的词,一定要说清楚。
可以多成句的读歌词,这样对语言清晰很有好处。
在歌曲的最后部分,由于音乐要求有更快的速度,所以此时的呼吸一定要灵活,这样声音才会有弹性,特别是从第30小节开始到结束的这几个音,一定要唱的保持而有力,要有强有力的支持,才能很好的表现作品。
(八)《你如今终于给我带来无限悲痛》这首歌曲采用了一段体的曲式结构。
主要呈现以咏叹调式旋律风格,作曲家在曲调中变化情绪,从最初的激愤,到音乐后部分逐渐过渡到缓慢的感伤。
该曲为整部套曲的最后一部分,女主人公心爱的丈夫不幸去世,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她感到极度的悲痛,甚至想了此一生。
人声演唱的部分为d小调式,伴奏部分渗进了一些不协和的和弦,具备了宣叙调的特征,表现出妇女正以心肺撕裂、压抑沉闷的悲痛心情在哀诉。
演唱时要特别注意歌曲的第一个音,准确地按照舒曼标出的重音记号来唱。
这样从开始就与其它7首歌曲在情绪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钢琴伴奏要强调前1 1小节中所有强力度,以衬托出悲剧的色彩。
演唱的情绪处理为8首歌曲中的最低点,宣叙调式得的吟诵使往日一幕幕美好的生活情景不再回复。
声音稍放宽而略发直,以体现主人公悲痛无望的内心,尤其是第12小节至22小节,干涩而朦胧的音色以及音量控制的层次愈加明显,就好象妇人在呜咽。
在一句弱似一句的过程中结束了歌声。
在这首歌中,演唱部分仅占了一半,而后半部分都沉浸于钢琴的独自叙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