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透明细胞癌高密度肾囊肿CT鉴别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多图解析:肾脏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肾良性肿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嗜酸细胞腺瘤、髓质纤维瘤及其他。
肾恶性肿瘤:肾细胞癌、肾盂癌、肾母细胞癌、肾转移瘤。
这些肿瘤的 CT 表现各有哪些特点?一起来看本文。
肾良性肿瘤1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 表现:肾实质内软组织和脂肪混杂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不均。
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强化,脂肪组织与坏死区不强化。
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灶脂肪成分﹤20%,一般较难与肾癌鉴别图 10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图 11 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嗜酸细胞腺瘤(RO)少见,多发生于 60 岁以上的男性,肿瘤质地均匀,边界清楚,包膜完整,部分肿瘤中央有纤维疤痕形成,常局限于肾实质,很少侵犯肾包膜和血管。
CT 表现:①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快进慢出;②包膜;③中央疤痕轮辐状强化;④钙化少见。
图 12 嗜酸细胞腺瘤肾恶性肿瘤1肾细胞癌(RCC)(1)分型:透明细胞癌(占70%)、乳头状细胞癌(占10%~20%)、嫌色细胞癌(占 5%~10%)、集合管癌(占 1%)和未分类癌(罕见)。
(2)CT 表现:肾实质内单发肿块,少数为多发,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常造成局部肾轮廓外突。
肿瘤较大者可出现囊变出血和坏死,造成密度不均。
10%~20% 肿块内可见点状或弧线状钙化。
增强扫描肿块的强化形式与组织学亚型相关:透明细胞癌呈「快进快出」型;乳头状和嫌色细胞癌呈「缓慢升高」型。
(3)进展期的透明细胞癌、集合管癌及部分乳头状细胞癌易累及肾窦,常向肾外侵犯;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可发生瘤栓;淋巴结可发生转移。
图 13 右肾透明细胞癌图 14 与上同一病例图 15 与上同一病例图 16 左肾嫌色细胞癌(4)鉴别诊断:①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内含确切的脂肪成分。
②肾盂癌:病变位于肾窦区,无肾轮廓改变,强化程度低于肾细胞癌。
③复杂性肾囊肿:无确切强化的壁结节。
④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常并有肾结石,病变浸润生长,内有不规则环状强化脓肿壁。
囊性肾癌CT、MRI诊断分析金玄;高红【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实施CT和MRI诊断囊性肾癌的成效情况.方法:本研究对象是6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囊性肾癌患者(2016年6月~2018年6月),总结患者的CT以及MRI影像学表现的特点,同时跟病理诊断结果展开比较观察.结果:本研究的患者中,通常没有显著性的症状表现,通过实施CT和MRI增强扫描以后,能够观察到不规则的分隔以及钙化、壁结节表现状态,两种检查方式跟病理结果相对比未见明显的差异性,P>0.05;在显示病灶状态的方面上,MRI诊断符合率更高些,优势于CT诊断结果,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应用CT联合MRI增强扫描的方式,更有助于确切的诊断无典型影像表现特征的囊性肾癌疾病,进而将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有效地提升.【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9(025)005【总页数】2页(P66-67)【关键词】囊性肾癌;CT诊断;MRI诊断;增强扫描【作者】金玄;高红【作者单位】天津市西青医院天津 300380;天津市西青医院天津 3003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1当前,在医学上主要是采取影像学检查的方式诊断囊性肾癌,但是对于不典型征象来说,也是导致误诊或者漏诊的重要因素[1]。
所以,将影像学诊断质量水平提升至关重要。
本研究对于囊性肾癌CT和MRI诊断效果进行观察及分析,作出如下所示的报告内容。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研究对象是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囊性肾癌患者,时间2016年6月~2018年6月。
在所有患者中,具有35例男性患者以及25例女性患者,年龄25~75岁,平均(50.6±2.1)岁。
肿瘤直径为12~50mm,平均(38.4±10.5)mm。
包括透明细胞肾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多房性囊性肾透明细胞癌、肾囊肿分别是20例、26例、8例、6例。
此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协会的批准得以实施,患者及其家属享有知情权,同时签署正规的知情同意书。
肾囊肿是肾脏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过去用静脉肾盂造影易漏诊,随着CT 扫描的普遍应用,小的无症状的囊肿均可被发现,一般无需处理,大的有症状囊肿经发现必须处理。
过去应用手术方法处理,近年来我院在CT 引导穿刺下作硬化剂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对这些病例作影像资料分析如下。
1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9例病例,男37例,女22例;年龄范围25-78岁;双侧囊肿19例,单侧囊肿40例,多发囊肿21例;合并多囊肝4例,囊肿破裂、结石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各1例;囊肿穿刺范围大小为2.5-14cm ;其中圆形49例,囊壁钙化、高密度囊液各3例,葫芦形、分隔各2例;囊肿CT 值范围-2.75-19.8Hu ;59例均做了平扫+增强。
1.2方法用GE64排螺旋CT 对59例肾囊性病灶采用平扫与增强扫描相结合。
平扫用于显示结石、钙化及出血,常规应行增强扫描,用非离子型对比剂60-100ml 静脉快速注射,每秒1.5-2ml ,注射45-60s 后扫描,采用螺旋CT 动态增强双期扫描效果好。
通常在肾脏CT 平扫基础上静脉团注对比剂,分别在肾皮髓质期和肾造影期扫描。
肾皮髓质期选择在肾皮质强化接近最明显时开始,通常在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0-25s 开始扫描,在20-40s 内完成扫描,此期持续约40s 。
肾造影期在对比剂注射后70s 开始,不应晚于180s ,此期主要反映对比剂在肾间质内再分布,肾皮质与髓质均强化,肾髓质病变在此期显示最好。
螺旋CT 增强扫描肾皮髓质期和肾造影期相结合能提高检出病灶的敏感性,有助于肾囊性病灶的鉴别分析。
211结果本组病例肾实质囊肿55例,囊性肾癌2例,肾盂旁囊肿1例,肾盏憩室1例。
肾囊性病灶的形态多种多样,本组根据穿刺情况多选择大的单纯囊肿。
因此病例中圆形的单纯囊肿占多数。
3例高密度囊液,其中2例为等性高密度,CT 值25-30Hu ,囊液黏稠如清漆,1例为高密度囊液,CT 值为80Hu 。
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摘要】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肾透明细胞癌病例平扫及动态增强CT扫描的影像资料。
结果:动态增强扫描大部分肾透明细胞癌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点。
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的特殊强化方式可以和其他类型肾癌及其他肾肿瘤相鉴别。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增强扫描;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129-02肾细胞癌常简称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约占肾恶性肿瘤的85%以上。
其中肾透明细胞癌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肾癌的70%~80%以上[1]。
由于不同的病理类型可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故病理类型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我院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肾透明细胞癌病例,分析其CT表现,以提高对肾透明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透明细胞癌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4.8岁。
临床上无痛性血尿5例,上腹部疼痛不适4例,体重减轻、消瘦、腹部触及肿块3例,体检发现无症状4例。
1.2 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Philips Brilance 16排及Philips Brilance iCT 128排螺旋CT机,扫描参数120KV,250mAs,层厚5mm,层距5mm,扫描范围为膈顶至髂前上棘。
患者禁食8h以上,扫描前口服1.5%的泛影葡胺稀释液500~800ml。
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增强所用造影剂为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用量80ml,速率3ml/s,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后行三期扫描。
三期扫描时间为注射开始后:动脉期(25~30s),实质期(50~60s),排泄期(3~5min)。
全部扫描完成后,将原始数据薄层重建、行图像后处理,再发送到PACS进行诊断。
6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 .19CH I NA FOR EI G N M EDI CAL TREATM ENT影像与检验肾实质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主要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以透明细胞癌最为常见,其体积和预后有一定关系,当癌瘤直径在3c m 以下时,一般局限于肾包膜内,称为小肾癌,治疗比较容易,预后也比较好,因此对肾内小的占位病变做出早期准确的定性诊断非常重要,目前普遍认为C T 和M RI 是诊断肾实质癌的比较理想的检查方法,而CT 实用性更大,可以准确发现肾内有无占位及占位的部位、大小、形态,行增强扫描后可准确显示肿瘤内有无出血、坏死、囊变,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有无瘤拴形成,有无淋巴结及远隔脏器转移等。
现将我院2005年至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直径≤3c m 的小肾癌的CT 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其影像特征,并进行鉴别诊断。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例小肾癌,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38~69岁,平均51.6岁。
其中6例无任何临床症状,于体检时(B 超)偶然发现,2例临床症状为腰部隐痛或钝痛,1例为肉眼血尿。
1.2仪器和方法使用美国产G E4层螺旋CT 扫描机,9例均行螺旋CT 三期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实质期),其中5例先行平扫。
层厚5m m ,螺距1.5,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射碘海醇100m L,于3~4m i n 内注射完毕,动脉期延迟20~40s,静脉期延迟60~70s ,实质期延迟90~100s 。
2结果本组9例病人,癌灶9个,其中6个癌灶大小在2~3c m 之间,最小者1.3c m ,全部行螺旋CT 三期扫描,动脉期8个病灶明显强化,1个病灶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实质期病灶内造影剂退出,其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强化的肾实质。
1例同侧肾静脉内可见瘤栓形成,腹膜后均未见肿大淋巴结。
病理诊断,本组9例小肾癌均为肾透明细胞癌。
3讨论3.1小肾癌及其检出小肾癌是指肾脏肿瘤直径≤3.0c m 的病变,临床上常无明显的症状,常在查体时偶然发现。
囊性肾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和诊断符合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癌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16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6例同时行多平面重建。
结果16例囊性肾癌均单发,位于左肾13例,右肾3例;多囊者11例,其内可见粗细不均分隔,单囊者5例;囊液密度不均匀15例;10例囊壁不均伴有壁结节;增强后囊壁和(或)分隔及结节呈不同程度的强化;2例病灶伴有钙化。
结论囊性肾癌的CT主要表现为具有厚薄不均的囊壁和(或)粗细不均分隔、伴有囊壁结节及钙化的囊性病变,有一定特征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肾脏肿瘤囊性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73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022-02CT Diagnosis and Distinguish of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features of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CRCC),and to evaluate its clinical value.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sixteen patients’s CT imaging features,who were proved pathologically to be CRCC after nephrectomy. Results All cases were single,The tumor was located in left kidney in13cases and right kidney in 3 cases;The cystic carcinoma showed multiple cystic cavities in 11 cases with irregular thickening septum,and single cystic cavity in 5 cases;Uneven density in the cavity in 15cases;unevencysticwall and mural nodule were found in10 cases;The solid part of the tumor in all the 10 cases was enhanced mode rately or strongly . Various degrees of cystic wall and/or septum and mural nodule enhanement were detected aft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0f contrast material. Calcification were found in 2 cases. Conclusion Cystic renal carcinoma has certainCT characteristics,performance for the cystic lesion with unevencysticwall and /or irregular thickening septum、mural nodule and Calcification。
肾透明细胞癌分型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肾透明细胞癌是一种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占所有肾脏肿瘤的80-85%。
肾透明细胞癌是一种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肾脏的肾小管近曲和远曲段,主要由成熟的肾透明细胞组成。
根据肿瘤形态学的不同,肾透明细胞癌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分型,其中包括普通型、囊性型、激素型等。
早期对肾透明细胞癌进行准确的分型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一、普通型普通型肾透明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肾透明细胞癌的70-80%。
在肉眼观察下,普通型肾透明细胞癌呈现出均一的淡黄色肿块,肿瘤边界清楚,质地中等。
镜下观察可见大量成熟的肾透明细胞,肿瘤组织呈现出细胞核呈现清楚的核仁,胞浆丰富。
普通型肾透明细胞癌通常表现出较强的恶性特征,易于侵袭周围组织并发生远处转移。
二、囊性型囊性型肾透明细胞癌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亚型,占肾透明细胞癌的5-10%。
该类型的肿瘤通常呈现出多房性或单房性囊性结构,肉眼观察下呈现出多个囊实性肿块。
镜下观察可见囊实性结构内充满了肾透明细胞,囊壁呈现出多层上皮细胞。
囊性型肾透明细胞癌通常预后较好,但也存在发生转移的风险。
三、激素型对肾透明细胞癌进行准确的分型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组织学检查,综合判断肾透明细胞癌的分型,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来探索肾透明细胞癌的分型标准,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第二篇示例:肾透明细胞癌是最常见的一种肾细胞癌,约占所有肾脏肿瘤的85%。
目前,肾透明细胞癌的分型标准主要以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学特征以及分期来进行分类。
这些分类标准对于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肿瘤的病理类型1. 经典型肾透明细胞癌(ccRCC)大多数肾透明细胞癌是经典型肿瘤。
其特征为细胞中央有明显的透明区域,被以颇为紧密的排列。
约70-80%的肾透明细胞癌属于经典型。
肾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肾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一、概述肾囊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其影像学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超声、CT、MRI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二、超声检查肾囊肿在超声检查中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液性暗区,边界清晰,内部无明显内部结构或少量脉动性回声。
囊壁通常为均匀薄层,可见轻度回声增强。
大小较小时,囊肿可能很难显示。
三、CT检查⒈无增强CT肾囊肿在无增强CT中表现为低密度区域,密度均匀一致。
囊壁边缘清晰,且不强化,密度与周围肾实质相比较低。
⒉增强CT肾囊肿多数情况下无需增强CT,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进行增强检查以排除肾癌等其他疾病。
增强CT通常显示囊肿壁无强化,与肾实质相比密度减低,囊肿内无明显强化区域。
四、MRI检查MRI对于肾囊肿的诊断和定性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T1加权像上,多数肾囊肿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肾囊肿的信号特点在不同的脉序中可能有一定的变异,但总体上呈现为与周围肾实质不一致的信号强度。
五、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除了超声、CT和MRI之外,肾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还可以通过放射性核素扫描、造影等其他检查方法进行评估,具体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肾囊肿:一种肾脏的液体-filled infoldings,可为先天性或获得性。
⒉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成像仪观察和评估患者内部器官的一种医学诊断技术。
⒊ CT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简称,是一种通过横断面成像对人体内部进行检查和诊断的方法。
⒋ MRI检查:磁共振成像的简称,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得人体高质量的内部器官图像。
⒌放射性核素扫描:通过向人体内注射放射性示踪剂,然后利用专用摄像仪观察其在体内的分布和排泄情况来进行诊断的一种影像学方法。
⒍造影:通过向血管或腔内注入透X线或CT造影剂,通过X 线或CT观察其在血管或腔内的分布情况,以检查血管或腔内结构的一种方法。
囊性肾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作者:伊新岩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討囊性肾癌的CT表现,旨在提高囊性肾癌的术前正确诊断率。
方法复习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的CT表现,分析其囊壁、分隔及壁上的实性结节等CT的征象。
结果13例囊性肾癌囊壁厚薄不均伴壁结节8例,壁结节显示不清5例;囊内密度混杂6例;13例肿瘤实性成份均有强化。
结论螺旋CT增强检查是囊性肾癌的重要的常用检查方法。
【关键词】囊性肾癌;CT诊断;鉴别诊断肾癌的CT诊断报道多见,然而其中囊性肾癌比较少见,其鉴别诊断也较困难,易误诊为肾囊肿,本文对我院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囊性肾癌的CT征象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收集本院囊性肾癌病例1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37-72岁,其中透明细胞癌无痛肉眼血尿4例,腰部不适7例,其余无明显临床症状。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所有病例均采用螺旋CT扫描,扫描后均做0.5mm层厚、0.5mm间隔重建及多平面重建。
均经平扫及增强后皮质期、实质期和肾盂期扫描。
2结果本组13例,左肾7例,右肾5例,双肾癌一例。
病灶大小1.7-12.0em,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5例囊内密度均匀见壁结节,6例囊内密度不均匀见分隔影及壁增厚,2例囊内密度不均匀见壁结节。
其中3例病灶内见钙化,2例病灶内含脂肪;注入照影剂增强后肿瘤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均强化,病灶皮髓质期及实质期均可见明显强化,但低于正常肾组织,延迟扫描强化不明显,本组仅一例见邻近血管内(肾静脉)瘤栓形成。
术前9例CT诊断正确,2例囊性肾癌诊断为肾囊肿,1例考虑错构瘤,1例考虑结核性脓肾。
3例囊性肾癌患者术后回报为肾颗粒细胞癌,8例术后病理回报为透明细胞癌,2例乳头状晾癌。
术后病理分型肾癌囊性坏死8例,多房性肾癌4例,囊肿癌变1例。
3讨论3.1囊性肾癌的发病机理囊性肾癌约占肾癌总数的3%-15%,多见于成年男性,其男女之比为3:1。
肾透明细胞癌与高密度肾囊肿的CT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和高密度肾囊肿ct诊断的鉴别。
方法回顾分析18例肾透明细胞癌和32例高密度肾囊肿的影像学资料,经手术证实诊断结果的有15例,经穿刺和临床随访证实的有35例。
结果32例高密度肾囊肿有12例通过穿刺证实,有20例通过临床随访证实,ct检测呈现出不均匀高密度影。
18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证实,采用ct扫描表现为低密度灶,ct 增强扫描,均显示病灶不均匀性强化,mr诊断结果也表示为肾透明细胞癌。
结论ct诊断及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高密度肾囊肿相对较困难,采用增强ct扫描可发现病灶内出现不均匀强化。
而核磁共振检查(mr检查)结果病灶在t2像上呈现出高低不均的信号,将两者结合可实现鉴别诊断目的。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高密度肾囊肿;ct诊断
肾透明细胞癌是在镜下显示主要为透明细胞的病体[1],一部分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采用ct检查显示为低密度占位,很难和高密度肾囊肿进行鉴别。
本次研究通过回顾分析18例肾透明细胞癌和32例高密度肾囊肿的影像学资料,对鉴别诊断水平进行改进。
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18例肾透明细胞癌和32例高密度肾囊肿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8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8-65岁,平均39.8岁;32例高密度肾囊肿患者中,
男21例,女11例,年龄19-63岁,平均40.1岁。
1.2检查方法对50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诊断,对45例患者进行增强ct检查,将100ml的碘佛醇利用高压注射液通过静脉进行注射,进行三期增强扫描,检测厚度、螺距为5mm;采用核磁共振检查(mr检查)21例。
2结果
32例高密度肾囊肿有12例通过穿刺证实,有20例通过临床随访证实。
采用ct检测呈现出均匀水样密度,有14例囊肿并发感染或钙化,ct检测呈现出不均匀高密度影。
影像诊断肾囊肿29例,有3例误诊为肾癌。
18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证实,采用ct扫描诊断为低密度灶,有9例边缘清楚,考虑为肾囊肿,13例均采用ct增强扫描,显示均出现密度不均匀性强化,选择静脉期做主要诊断判定为透明细胞癌。
高密度肾囊肿mr检查10例,肾透明细胞癌mr检查11例,情况对比如表1所示
3讨论
高密度肾囊肿是一种较小的肾囊肿基于ct平扫下呈现出来的相对较高或与肾脏相等的囊状病灶,与常见的单纯肾囊肿表现不相同,极易和肾脏小肿瘤混淆[2]。
产生高密度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含血液成分和(或)含高蛋白成分的囊液。
高密度肾囊肿在进行ct 增强扫描的时候并不会出现密度改变。
依据肾囊肿ct增强扫描下形态可划分为ⅰ-ⅳ不同的4级[3],ⅰ级为良性单纯肾囊肿,ⅳ级为已经确定的囊性恶性肿瘤。
ⅱf级(f=follow,随访的意思)[4]
是一种中等的复杂肾囊肿,介于ⅱ级和ⅲ级之间,无法明确其良恶性,暂时并不需要及进行手术,需进行定期复诊,对病情进行随访,一旦发现显著的恶性表现需立刻进行治疗。
高密度肾囊肿是较少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因伴有囊壁增厚,ct扫描诊断时容易被误诊,而且极容易混淆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肿瘤。
高密度肾囊肿在进行ct
检查时通常情况下囊中密度会比肾实质要高或相类似,ct值一般为30-90hu[4]。
区别于实质性肿瘤的主要表现为高密度。
通常情况下不强化,但实质性肿瘤因为富有血管所以通常可被强化。
不过一些肿瘤内部如果出现坏死和出血等现象时,将缺乏血管,同样不会被强化,就会造成临床上的混淆。
肾癌在西医上分为透明细胞型肾癌、颗粒细胞型肾癌、未分化细胞型肾癌和混合细胞型肾癌4类型,通常大多数为肾透明细胞癌,占据了肾癌的70%-80%,一般情况下为条索状、片状、管状或腺泡状癌细胞排列,与肾小管十分相像。
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有乏力、发热等症状,而肿瘤体积逐渐增大之后才会被发现。
肾区痛、肿块和血尿是主要临床表现。
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灶相对较小,位于肾皮质多见,通常没有侵及肾盂肾盏,临床上无显著的症状表现,采用ct扫描诊断显示为低密度灶,相对较难和肾囊肿进行鉴别。
采用增强ct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mr检查)更有利于肾透明细胞癌和高密度肾囊肿的鉴别诊断。
本组研究患者中,18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采用ct扫描诊断为低密度灶,有9例边缘清楚,考虑为肾囊肿,用ct增强扫描和mr诊断,并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
明细胞。
参考文献
[1]顾庆春,范亦辉,陈炜,吕传国,杨波,李健,彭新华,薛春华,郁冬梅.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鉴别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9):45-47.
[2]魏一娟.能谱ct成像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肾错构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省.郑州大学,(2012).
[3]胡述国.囊性肾透明细胞癌的ct诊断(附4例临床报告)[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3):175-176.
[4]刘春林,杨渊峰,王杭.同密度肾囊肿诊治18例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8,35(1):91-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