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五上《中国一日》公开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3
统编版语文五上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件(44张PPT)+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文化自信:体会中国的成语。
语言应用: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
思维能力:体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学会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
教学目标1、学完了第四单元,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呢?同桌间交流一下吧?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课前导入读课文,交流自己的想法。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充满爱国之情的文章,我们应该怎样通过朗读把文章中充沛的感情表达出来呢?课前导入1.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
如:《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是痛惜之情,《少年中国说(节选)》表达的是壮志豪情。
交流平台2.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表现课文的感情。
如:读《圆明园的毁灭》第1自然段时,语速可慢些,语调低沉些,以体现沉痛的心情。
读《少年中国说(节选)》第1自然段时,语调高一些,读出节奏,这样才有气势。
交流平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交流平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交流平台注意文段中红色字体的词语,通过一系列动词,形象的刻画出侵略者是如何抢掠圆明园的文物的。
“侵入"“闯进”“掠"“拿”“搬"等动词的运用,可以看出强盗的贪婪,要读出自己的悲愤与无奈。
交流平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交流平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中国一日五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中国一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本人所带班级为____(省、市、区、县)逸夫小学五年六班,本班共有53名学生,其中男生27人,女生26人。
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善于思考,课堂参与率高,同学间互动学习能力强。
但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感受不深,缺乏生活、情感的体验,所以对这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及体悟会相对困难些。
●三、教学内容分析:《中国一日》是第三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文章以大量的数字和比较的方法,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让世人瞩目。
●四、设计理念::在教学时,先带领学生把课文读熟,再引导学生通过数字了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理解“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五、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新闻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六、教学重点:感知新闻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
●七、教学难点: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八、教学准备:查找有关改革开放后中国日新月异变化的资料。
●九、教学时间:一课时●十、教学过程:(一)、延伸导入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到了什么?2、揭示课题,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1、自读课文《中国一日》,要求:(1)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文章写了哪些方面?(3)感知新闻的体裁结构。
(这是一则消息,结构包括导语、主题、背景和结尾四部分。
基本要求:一要迅速及时,二要用事实说话。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中国一日》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中国一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中国一日》,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大吗?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关于中国之美的课文,一起来感受一下祖国的壮丽河山。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重点词语的把握。
3.精讲细读(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作者为什么说‘中国一日,等于世界千年’?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并体会其含义。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相关语句,理解其含义。
(4)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二自然段,提问:“作者在描述中国一日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同学们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5)学生分组讨论,找出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4.感悟升华(1)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对中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请谈谈你们的感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所学。
四、作业设计1.抄写课文,注意书写规范。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使学生对中国之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六、优秀教案展示1.教案设计新颖,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