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时事评论”类作文导写示例
- 格式:docx
- 大小:35.95 KB
- 文档页数:11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2015国际十大新闻及点评作文辅导0103 0543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2015国际十大新闻及点评4月30日晚,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中国2015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并宣布上海世博会开幕。
上海世博园内的中国国家馆。
1月7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在广西南宁市隆重举行。
获救的智利矿工与家人热烈拥抱。
非洲球迷在南非世界杯赛场欢快地吹着呜呜祖拉。
新千年、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即将走过。
2015——这一年,中国与世界牵手更为紧密:上海世博会精彩纷呈、美轮美奂,尽展世界文明成果;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成绩斐然。
这一年,二十国集团在新形势下推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体系改革,发展中国家作用上升。
这一年,海地地震,遇难者超过20万;墨西哥湾153天漏油,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天灾人祸,让人每每为之揪心。
而那些被困井下69天的智利矿工不抛弃不放弃、举国上下全力营救的故事更给2015年添上一抹人性的光辉。
这一年,欧洲多国深陷债务危机,面临严重困难;美国损人未必利己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遭到多方“炮轰”……后危机时代,复苏之路充满坎坷。
这一年,朝韩摩擦,半岛局势升温;伊朗核问题,僵局仍未打破;泰国“红衫军”,大规模集会引发武力冲突;吉尔吉斯斯坦骚乱,数十万民众流离失所;伊拉克、阿富汗乱象丛生……局部动荡,折射出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较量。
辞旧迎新之际,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邀请专家学者共同选出2015年国际十大新闻。
1上海世博会精彩纷呈文明大展示美轮美奂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
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创造了多项世博会纪录: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境内外参观游客逾7308万人次,单日最大客流量达103.28万人次。
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探讨城乡互动发展。
这场被誉为“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性盛会,不仅传播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也是一场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世界文明大展示。
时事评论作文指导信息爆炸的时代,让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于世界之外。
古人说: “文章合为时而作。
”那些反映时事,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更容易打动人。
青少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对于发生在地球角落里那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更应该有选择地去吸取。
现在很多人都有些矫枉过正的想法,以为让学生去读报纸看新闻颇有些“不务正业”的成分在里面。
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是目光短浅的人。
时事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只想要看到你心里的哈姆雷特,这就要求对一些新闻事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而考试作文正是给你提供了一方思辩的舞台,来展现你在写作方面的特长。
而这样的“眼前事”,也更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因而得到高分。
想要写好这类文章,就要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多看多听。
然后把你的信息反馈到作文中,用孩子的语言去纺织现实世界的熙熙攘攘。
【名人言论】①没有谁比从未遇到过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因为他从未有机会检验自己的能力。
--------塞涅卡②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惟有此种痛苦,才强迫我们大彻大悟。
--------尼采③薄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犹茂。
-------顾贞观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俄·普希金⑤让珊瑚远离惊涛骇浪的侵蚀吗?那无疑是将它们的美丽葬送。
一张小红脸体味辛苦所留下来的东西!苦难地过去就是甘美的到来。
--------歌德⑥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别林斯基⑦痛苦能够毁灭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
创造就需苦难,苦难是的礼物。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⑧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
——毛姆⑨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涵义。
——马克思⑩救救孩子——鲁迅【经典素材】:充满活力的岁月在东方古老的大地上有一颗闪亮的明珠,这是巨龙,正在腾飞;它是骏马,正在奔腾;它是雄鹰,正在高飞;它是腊梅,正在吐蕊。
2015届高考作文时事素材5作文辅导0117 0915局长儿子未毕业就能当公务员? 凭什么?权力是个好爸爸?(西安) 新华评论吴江:“权力是个好爸爸”有了明文规定?“照顾一把手亲属子女工作”这个决定,并非没有道理。
既然舐犊之情人皆有之,领导也概莫能外,与其亲自上阵,不如直接制度化,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不仅如此,既然这一规定是集体做出的,既然“照顾一把手子女的工作”成了按规定办事,更可以免去“一把手”们“公权私用”的责任与风险。
事实上,对于子女尚未毕业便被安排了一份公务员工作这样一件荒唐事,当事部门和官员不仅觉得理所当然,反而觉得质疑和追问的公众是小题大做。
君不见,人事局的副局长不仅拿出相关决定作为回应,并称“如果这个事你们查还多的是”。
言下之意,“照顾领导子女工作”其实并非仅此一件,而是多得想管也管不过来。
某种程度上,出自副局长之口的“这事儿多着呢”,是对想管闲事的公众一句忠告。
既然有句话叫“近水楼台先得月”,处于权力层的群体其实同时也决定着利益的分配,这个时候,哪怕不是存心故意,“近水楼台”的他们也难免下意识和不经意之间让自己人“先得月”,尤其当自己的子女面临就业难时,努力当个“好爸爸”,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本该为民所系的权力,竟然成了“亲属先得利”。
当公务员不仅无须毕业,甚至连最基本的招聘过场都不走,“权力是个好爸爸”真是比啥都管用。
按理说,对于官场版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本该有相应的制度与严格的监督来加以防范,然而,对于权力的规范与监督未见,“照顾领导子女”反倒成了明文规定,手握权力的“好爸爸”们也从此可以光明正大起来。
这出黑色幽默,还真是让人笑不出来。
(西安)辛木:当“暗箱操作”变成“明箱制度”即将过去的2015年,由于爆出了太多另类招聘事件,上演了“拼爹连续剧”:海南三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招聘考试中,该市社保局局长的女儿行测考了99分;温州市龙湾区发文规定公务员招录时干部子女加10分;福建省屏南县财政局和浙江上虞市招商局接连爆出“量身招聘”……谁料峰回路转,又起了一个新高潮。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社会热点时评文精选1素材汇编0424 0754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社会热点时评文精选1.“毛笔字通知书”走红的文化隐喻2015年07月17日095917广州这个夏天如果你收到了陕西师范大学的通知书,请务必珍藏,因为它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
暑期,陕师大几位老先生放弃休息时间,书写了4500余份录取通知书。
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
(7月16日《扬子》)任何一种流行现象的背后,都对应着一种深刻的社会背景或者文化思考。
小小通知书,不仅见证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折射出时代的特征。
“毛笔字通知书”的走红,和国民床单走红一样,散发着浓烈的怀旧气息。
按照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的说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怀旧浪潮。
其中第三次怀旧浪潮,始于21世纪,最初是以数码方式张贴老照片的怀旧,而后便转向各类老器物。
而引发怀旧思潮的动因,不仅来自市场消费,更是针对现实的一种柔软抗议。
在“毛笔字走红”身上,能够找到相同的精神脉络。
“毛笔字通知书”的走红,因其涉及高校和文化,还是有其与众不同。
在人们心目中,高校应该是一个极其安静的地方,安心教书、潜心求学。
可现在的高校,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更多的是浮躁和急功近利。
“毛笔字通知书”,一笔一画,写的不仅是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这一意义上,“毛笔字通知书”走红,是又一次集体性怀旧,但又不仅仅是怀旧。
今天,“多元”这个词常常被人们提及,但揆诸实际却又发现,多元时代其实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一元。
现在都强调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可在不知不觉中,也丢弃了过去的一些美好。
毛笔被硬笔甚至键盘代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取向,也很难回到过去。
但在接轨中,是否就应该完全放弃传统呢?多元视野应有文化宽度,更应该有文化坚守,一些文化传统和思想价值,应该在当下被适度保存和坚持下来。
如果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擦,我希望从没用过它。
在这个更加强调多元和接轨的时代,有些传统或许不会成为主流,但也应该有其一席之地。
2015年时事评论素材1、“摧鸥连续剧”要有“跨省连续罚”12月9日,有外地游客在昆明海埂大坝观看海鸥时,抓住海鸥自拍留影,导致海鸥受到惊吓、伤害,让人十分气愤。
据了解,游客抓住海鸥自拍留影,期间全然不顾被抓海鸥的挣扎和其它海鸥呼救的鸣叫。
网友看到此景将不文明行为拍了下来,随后上前制止游客此举。
(12月10日中国新闻网)游过昆明海埂大坝的都知道,近些年来,在当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关心爱护下,到昆明越冬的海鸥越来越多,且不再怕人,看鸥喂鸥和谐共处,成了昆明冬日的一道美丽风景。
但关注媒体报道的大概更清楚,每到冬季,部分不守规矩的游客“辣手摧鸥”,强行与之“亲密接触”,几乎也成了那里年年上演的“连续剧”。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美丽的风景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所有来到这里者的共同呵护,昆明的“鸥在人边飞”又岂能长久留驻和保持?所以,今年年初时,国家林业局官微曾发布消息称,数月前一名游客在昆明海埂大坝抓捕海鸥,致使红嘴鸥翅膀折断,因伤势过重而死亡,当地森林公安接警后展开调查,最终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将嫌疑人扈某抓获,作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
网友们闻之,纷纷为这样的“跨省处罚”叫好。
不必讳言的是,当前眼下,关于旅游者的文明修养和道德素养,已然成了公众舆论的热议话题。
特别是,随着出境出国旅游之风的盛行,一些国人在异国他乡观光游览时的不守规矩、不讲文明,以致在“最不受欢迎游客”排名上遥遥领先的尴尬语境,更是让咱“礼仪之邦”的美名掉价跌份。
痛定思痛之下,如今不少旅行社终于采取必要举措,对将要出境游、出国游的国人,事先补上一定的“文明旅游”课程。
“出国游,先上课”,这固然是为未雨绸缪,避免到时出现不必要的带团麻烦。
但实话实说,其中的另外一层潜意,恐怕也是为了防止某些人的“丢脸丢到国外去”,或说收到了国外执法部门的巨额罚单,还把“中国游客”的名声搞得灰头土脸。
为昆明传来的“跨省处罚”虐鸟游客叫好,相信许多人已经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文明旅游的教育和引导,最好还是不要“内外有别”,而应“同步升级”。
高考作文素材话题时评2015高考作文素材(话题时评)论变革1.我们的时代是空前巨大变革的时代,并且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使人感到许多变化来得异常突然。
东欧巨变、苏联巨变,异常突然;全球化狂飙猛进,异常突然;各种根本技术的巨大突破,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纳米技术、基因技术的巨大突破,异常突然;特别是科学家宣布:“从基因破译的进展可以预期,在2030年之前,人类就能够掌握控制衰老的基因,从而延长人类的寿命,实现长命千岁的愿望”,这更使人感到异常突然。
综观我们世界的种种巨变、突变,深感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100倍速、1000倍速、10000倍速的时代,进入“今天的10年超过过去的10万年”的时代。
2.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欲取得成功,必须与时代同步。
古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天则要说:“识时代者为俊杰”。
一个有头脑的人,要在环境欲变未变之时,见微波而知必有暗流,闻弦歌而知其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
这方是智者之所为。
假若对时代变迁视而不见,混混沌沌,必被时代抛弃。
3.“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
适者生存。
只有相应地变化快,才能做“适者”。
处在这个“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的旋风愈转愈快”的“十倍速”时代,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变化得更快。
4.中国有一句古话:天不变,道亦不变。
实际上,天在变,道亦在变。
新世纪,新时代,科技、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剧变。
5.五百多年前,明朝有个叫万虎的人,把自己绑在47支火箭上,想飞上天去。
他在一声巨响中被炸得粉身碎骨。
当年嘲笑万虎“粉身碎骨”的凄惨结局的人,怎能想到今天我们能够飞上蓝天、征服太空?6.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古代做不到的,并不代表当代做不到;昨天办不到的,明天就会变成现实。
人类拿以前的“不可能”作为今天的“不现实”的愚昧的限制时,那等于自己在给自己制造一个最大的悲剧。
7.什么是革命?革命,是重大变革或根本变革。
一个人改变一条河的环保启示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有这么一位“名人”,近10年期间,他自讨腰包百余万元做公益事业,其中大部分的钱用在了“五水共治”上,他的名字叫沈援朝。
从2008年到2010年,沈援朝自投资金近20万元,在樟溪建了5个拦水坝,并建了120多米的防洪堤,清理1公里多的垃圾河道。
如今,樟溪溪水干净清澈,两岸植被茂盛,成了当地村民游泳玩水的好去处。
(3月15日《现代金报》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环保无疑是热门话题之一,从两会代表委员对“史上最严环保法”的热议,到习总书记“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的公开表态,都既说明对环保问题的重视,也说明环境问题在我们所处这个的时代与社会的严峻性。
环境保护当然离不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规定以及具体的环保执法,都离不开政府层面的努力。
但与此同时,环境保护从来都不是政府单方面的事情,它必须依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一个人环保意识的提高,每一个人的亲力亲为。
在浙江丽水市缙云县,就有这样的一位“环保达人”,尽管他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和任何社会环保组织,但是凭借他的一己之力,在近10年的时间里先后投入100多万元从事公益事业,其中大部分的钱都用在了当地的河流治理,环境保护上。
正是在沈援朝的努力之下,他所居住地方的樟溪从原来垃圾遍地、河水变质的臭水沟成了今天溪水清澈,植被茂盛的所在,成了当地居民游泳戏水的好地方。
而他自己,也书写了一段一个人改变一条河的环保传奇。
一个人改变一条河所带给我们的环保启示有很多,比如环境保护确实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也正是沈援朝当地知名企业家的身份,才让他有实力投入财力物力修建拦水坝、建设防洪堤、清理垃圾河道,最终把浊溪变成清流。
沈援朝由意识而行动,应该引起那些关心环保问题,关注环境保护的社会名人、企业家的反思。
前两年,温州一些河流被严重污染,也让当地部分企业家痛心疾首,于是这些企业家出资悬赏,请当地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想以激将法引起政府对河流污染,环境问题的重视。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社会热点时评文精选1.“毛笔字通知书”走红的文化隐喻2013年07月17日09:59:17来源:广州日报这个夏天如果你收到了陕西师范大学的通知书,请务必珍藏,因为它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
暑期,陕师大几位老先生放弃休息时间,书写了4500余份录取通知书。
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
(7月16日《扬子晚报》)任何一种流行现象的背后,都对应着一种深刻的社会背景或者文化思考。
小小通知书,不仅见证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折射出时代的特征。
“毛笔字通知书”的走红,和国民床单走红一样,散发着浓烈的怀旧气息。
按照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的说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怀旧浪潮。
其中第三次怀旧浪潮,始于21世纪,最初是以数码方式张贴老照片的怀旧,而后便转向各类老器物。
而引发怀旧思潮的动因,不仅来自市场消费,更是针对现实的一种柔软抗议。
在“毛笔字走红”身上,能够找到相同的精神脉络。
“毛笔字通知书”的走红,因其涉及高校和文化,还是有其与众不同。
在人们心目中,高校应该是一个极其安静的地方,安心教书、潜心求学。
可现在的高校,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更多的是浮躁和急功近利。
“毛笔字通知书”,一笔一画,写的不仅是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这一意义上,“毛笔字通知书”走红,是又一次集体性怀旧,但又不仅仅是怀旧。
今天,“多元”这个词常常被人们提及,但揆诸实际却又发现,多元时代其实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一元。
现在都强调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可在不知不觉中,也丢弃了过去的一些美好。
毛笔被硬笔甚至键盘代替,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取向,也很难回到过去。
但在接轨中,是否就应该完全放弃传统呢?多元视野应有文化宽度,更应该有文化坚守,一些文化传统和思想价值,应该在当下被适度保存和坚持下来。
如果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擦,我希望从没用过它。
在这个更加强调多元和接轨的时代,有些传统或许不会成为主流,但也应该有其一席之地。
三一文库()〔2015“时事评论”类作文导写示例〕
成都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因为身为环卫工人的母亲生病,只能替母亲去扫大街,结果小女孩被誉为“成都最美环卫工人”!这一现象最近在网上引起热议。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写一篇议论文,加以评论。
字数不少于800字。
▲【试题立意】
这道作文题目源于社会生活的真实材料,曾经在社会上引起的很大的争议。
让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考查,也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考查。
并且在审题上也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内容上又很贴近学生的生活。
▲【构思点拨】
这是一道“时事评论”类作文题目。
顾名思义,评就是评判是非、真伪、美丑;论就是议论、说理;评论就是以议论、说理为手段,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进行评判和议论。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现象纷纭复杂,同学们在接触社会过程中,难免会有所触动,会就某些社会问题或现时事提出看法,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就是社会生活评论。
时事评论属于议论文,所以议论文写作的常规方法仍适用。
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比喻说理,辩证论理等论证方法都可以灵活运用。
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概括为:小女孩替母亲扫大街被誉为“最美的环卫工人”。
据此可以谈对待“苦难与不幸”的内容。
可以谈教育方面的问题。
也可以谈论道德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对小女孩“孝”“有责任感”的赞扬,另一方面可以是对社会“缺乏责任与爱心“的批判。
▲【名人言论】
①没有谁比从未遇到过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因为他从未有机会检验自己的能力。
--------塞涅卡
②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惟有此种痛苦,才强迫我们大彻大悟。
--------尼采
③薄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犹茂。
-------顾贞观
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俄·普希金
⑤让珊瑚远离惊涛骇浪的侵蚀吗?那无疑是将它们的美丽葬送。
一张小红脸体味辛苦所留下来的东西!苦难地过去就是甘美的到来。
--------歌德
⑥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别林斯基
⑦痛苦能够毁灭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
创造就需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⑧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
——毛姆
⑨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涵义。
——马克思
⑩救救孩子——鲁迅
▲【最新素材】
①一个乡村女教师三十年如如一日,省吃俭用,自费买砖,手提肩背,将一座学校背上了山。
结果背媒体高度赞扬,却丝毫没有提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感动中国的苗家赤脚医生李春燕为方圆百里的乡亲看病,被高度赞扬,却丁点不提乡村医疗问题。
我认为这种对待苦难的观点是一种畸形文化的滋生,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美化手段,是对苦难的一种扭曲的理解。
②更有甚者,对贫穷大学生捐了几个钱,就要被人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