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副流感病毒3型HN糖蛋白受体结合位点中保守氨基酸突变分析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257.43 KB
- 文档页数:4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炎症复合体在疾病中的作用解广莹;刘含;张宁(综述);李艳波(审校)【摘要】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复合体属于一种常见的模式识别受体,在调节先天免疫和保护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NLRP3炎性复合体及其激活的下游信号级联,例如白细胞介素( IL)1β、IL-18等,可以有效地阻止病毒和微生物的入侵,并帮助修复损伤细胞和组织。
然而,近来也有文献报道IL-1β等活动的异常调节可以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炎症复合体通过激活一系列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多种炎症疾病的发展。
因此,NLRP3炎症复合体在机体疾病的发生中的起关键作用。
%The nucleotide-binding domain leucine-rich repeat containing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3 (NLRP3) inflammasomes belong to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family,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ating both innate immunity and protective immunity .The NLRP3 inflammasomes and downstream signa-ling cascades,such as interleukin(IL)1β,IL-18, can both protect organism from virus and pathogen infec-tion and help repair injured cells and tissues.However,recent reports have shown that the abnormal regula-tion of IL1βis implicated in a variety of seemingly divergent disease .The inflammasome is involved in several kinds of inflammatory disease through activating a series of downstream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There-fore,NLRP3 inflammasom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onset of diseases.【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00)018【总页数】3页(P3274-3276)【关键词】炎症复合体;固有免疫;白细胞介素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作者】解广莹;刘含;张宁(综述);李艳波(审校)【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体作为一种新近发现的蛋白复合物,其活化可促进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在先天固有免疫系统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1]。
第7章B 病毒学各论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正粘病毒和副粘病毒♦正粘病毒科(Orthmyxoviridae)的俗称为流感病毒群,包括人甲(A)、乙(B)、丙(C)型和动物的甲和丙型流感病毒。
♦主要特征:1、核衣壳为螺旋对称;2、包膜含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3、核酸为单负链RNA,分8个节段;4、分节段基因组的易变性与疾病流行有关。
流感病毒HA,血凝素NA螺旋对称核衣壳脂质双层膜多聚酶M1,基质蛋白分型依核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型(Influenza Virus )螺旋对称,具包膜基因组分段:有7-8个片段,每个片段编码1-2个基因末端:重复序列,不同的片段相互粘联流感病毒全呼吸道粘膜病变及毛细血管损害单纯型流感肺炎型流感流感病毒遗传学♦1957年的流感病毒–保留原来的5条基因,–从鸟类病毒得到了3条基因:HA,NA和PB1–成为流行的H2N2,♦1968年的流感病毒–保留了1957年病毒的六条基因片段–从鸟类病毒获得两条基因片段:HA和PB1–成为H3N21997香港禽流感H5N1♦1997香港:学龄儿童因患流感死亡♦流感病毒血清型:H5N1,系禽流感♦引起恐慌,全体鸡鸭遭灭顶之灾2、副粘病毒♦副粘病毒科(Paramysxoviridae):包括副流感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炎病毒和麻疹病毒。
♦主要特征有:1、核衣壳为螺旋对称;2、包膜含有粘附性蛋白和融合蛋白F。
3、病毒基因组为单负链RNA。
4、病毒在细胞质中复制,能诱导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重要的人类病原: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nipha 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螺旋对称,具包膜副粘病毒麻疹病毒的致病性♦经呼吸道感染淋巴组织,并散播全身♦潜伏期:10-14天♦前驱期:2-4天,颊粘膜出现有红晕的灰白小点,发烧♦出疹期:持续2-5天,全身四肢躯干出现玫瑰色丘疹♦恢复期:多可自行恢复,部分地区病死率可达10%麻疹病毒的构造3、肠道病毒(enterovirus)♦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有67个血清型♦人类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埃可病毒(ECHO)新肠道病毒肠道病毒♦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1、病毒成球形,直径为24~30nm,衣壳蛋白呈20面体对称,无包膜。
人抗凝血酶Ⅲ研究进展刘倩;符潮;唐青海;杨海【摘要】人抗凝血酶Ⅲ(Human Antithrombin,hATⅢ)是机体抗凝系统发挥其生理功能的主要因子,对血液循环、血浆渗透压平衡、止血抗凝、抗炎等机制均具有重要作用,与各种疾病的表征高度相关.该文综述了hATⅢ 的基因结构、蛋白结构、生物功能以及其重组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hATⅢ 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hATⅢ 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期刊名称】《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5页(P128-132)【关键词】人抗凝血酶Ⅲ;基因结构;蛋白结构;生物功能;重组表达;研究进展【作者】刘倩;符潮;唐青海;杨海【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湖南衡阳 421008;赣南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赣南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湖南衡阳 421008;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湖南衡阳 421008;赣南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2抗凝系统与纤溶系统是机体内对立统一的生理功能系统,也是维持血液动态平衡的生理机制。
作为抗凝系统发挥生理功能的主要因子,人抗凝血酶Ⅲ(Human antithrombin,hATIII)是由4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糖蛋白,它可与凝血系统中的多种酶类结合,使其活性得到抑制[1],从而发挥抗凝作用,因此血浆中hATIII的含量是判断血栓形成的重要依据之一。
hATIII对血液循环、血浆渗透压平衡、止血抗凝等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与各种疾病的表征高度相关[2],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研究发现,hATIII除了具有强大的抗凝功能外,还具有抗炎、抗菌、抗血管生成等重要功能,成为血液疾病和新药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了hATIII的基因结构、蛋白结构、生物功能以及hATIII重组表达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人抗凝血酶及抗凝系统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3, 39(3): 423 430 /zwxb/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471),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11205085),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基地项目(08B019)和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L2005B20)资助。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赵宝存, E-mail: baocunzh@, Tel: 0311-********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linfangfang1227@Received(收稿日期): 2012-07-09;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2-11-16;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3-01-04. URL: /kcms/detail/11.1809.S.20130104.1734.013.htmlDOI: 10.3724/SP.J.1006.2013.00423利用分裂泛素酵母双杂交技术钓取小麦TaSC 互作蛋白质蔺芳芳 杨 旭 武小翠 刘晓梅 葛荣朝 赵宝存*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4摘 要: TaSC (Triticum asetivum L. salt-tolerance related gene, GenBank 登录号为AY956330)是从小麦耐盐突变体RH8706-49中克隆的高盐诱导表达的耐盐相关基因。
以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TaSC 为诱饵, 运用分裂泛素酵母双杂交技术从小麦cDNA 表达文库中钓取互作蛋白质, 筛选到一个编码小麦未知功能蛋白质的基因(GenBank 登录号为AK336035), 命名为TaSCIP1 (TaSC interaction protein 1)。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实验证实TaSCIP1与TaSC 存在互作。
牛副流感病毒3型研究概述冉旭华;张峣;闻晓波【摘要】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是引起牛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原,广泛分布于世界养牛业发达地区,BPIV3常与其他病毒或细菌混和感染或继发感染,对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文从BPIV3的分子结构、致病机制、免疫逃避、种间传播、病毒病诊断与防控等方面介绍BPIV3的研究概况,为该病毒的基础研究及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期刊名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29)003【总页数】5页(P24-28)【关键词】牛副流感病毒3型;免疫逃避;种间传播;诊断;防控【作者】冉旭华;张峣;闻晓波【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 1633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23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BPIV3)隶属于副黏病毒科呼吸道病毒属,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
BPIV3是牛呼吸道综合症(BRDC)的主要病原,大多数的BPIV3感染会造成急性的临床症状,对舍饲育肥牛的危害极大,每年均使全球的养牛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截至目前,BPIV3已发现3种基因型,即a、b及c型,在世界范围内的多个地区均有这3种基因型的分离报道,而目前我国主要流行毒株的基因型为a型及c型。
1.1 病毒的分子结构BPIV3完整病毒粒子为球形,直径150~200 nm,具有囊膜及核衣壳结构;基因组长约15 450 bp,共有编码9种蛋白质的6组基因,它们在基因组中的排列顺序为3'-NP-P/V/C/D-M-F-HN-L-5'。
N蛋白在病毒粒子中含量较高且相对保守,可以有效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应答。
磷蛋白P与病毒的3个非结构蛋白共用一个开放阅读框,在转录的过程中通过G的特异性插入实现V及D蛋白的编码,其中V 蛋白会特异结合细胞受体MDA-5进而抑制干扰素的有效表达,产生免疫逃避[1]。
牛副流感病毒3型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庄金秋;梅建国;张颖;莫玲;刘吉山【摘要】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引起世界范围内饲养牛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着世界养牛业的发展.牛副流感病毒3型是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之一,主要引起成年牛和犊牛的肺炎、支气管肺炎等.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牛副流感病毒3型的最新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参考.%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feeding cattle in the world, which seriously endange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cattle industry. 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 which mainly causes pneumonia and bronchopneumonia in adult cattle and calves.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latest laboratory detection methods of 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 in recent year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期刊名称】《中国草食动物科学》【年(卷),期】2017(037)004【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检测;研究进展【作者】庄金秋;梅建国;张颖;莫玲;刘吉山【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滨州 256600;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滨州 256600;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滨州 256600;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滨州 256600;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滨州 25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23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是引起世界范围内饲养牛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着世界养牛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