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支气管镜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738.27 KB
- 文档页数:3
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陈奕伸;梁嘉碧【摘要】目的:回顾性评价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ADR)。
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感染的病例,以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种评价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共纳入患者131例,痊愈24例,显效77例,好转9例,无效21例,总体有效率为77.10%;11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6例(4.58%)因反应严重需要更换用药,其余患者对症处理后不影响治疗。
结论: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显著,药物不良反应在可控制范围内。
%Objective:To retrospectively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domestic amphotericin B for therapy of fungal infections. Methods:Fungal infections received amphotericin B treatment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4 included in this research. Outcomes were described as cure, improvement, or unresponsiveness,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were assessed as well. Results:In 131 patients, 24 patients were cured, while 77 improved and 9 were unresponsive to the therapy. There were 110 patients developed ADR, among them 6 cases (4.58%) had to replaced treatment plan because of?the severe ADR,the rest patients could stand the therapy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Conclusions:Domestic amphotericin B could effectively treat the fungal infections, and the ADRs were acceptable.【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50-51,52)【关键词】两性霉素B;真菌感染;疗效;不良反应【作者】陈奕伸;梁嘉碧【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珠海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珠海5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9真菌(Fungus)是一种真核生物,目前已经发现的真菌有七万多种,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真菌约有300多种,根据侵犯人体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真菌感染分为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
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有效性探讨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严重真菌感染。
传统上,两性霉素B主要通过静脉注射给药,但注射给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包括毒副作用大、需要住院治疗等。
近年来,雾化吸入给药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该方法直接将药物在呼吸道内雾化,并通过呼吸道途径达到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的有效性,并对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讨论。
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的有效性已经在一些研究中得到证实。
研究人员对两性霉素B在雾化吸入时的药物释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雾化吸入可以有效地释放药物到呼吸道中,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另外,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对肺曲霉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静脉注射给药。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可以减少毒副作用。
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可能会导致肾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而雾化吸入则可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从而降低了毒副作用的发生率。
一项研究发现,相比于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可以显著降低肾毒性的发生率。
此外,雾化吸入还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床位占用,降低医疗费用。
然而,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肺部的解剖和生理特点,药物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可能会被部分沉积在上呼吸道,从而减少药物到达下呼吸道的浓度。
此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存在也可能影响药物在呼吸道的分布和吸收。
因此,目前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的剂量和给药时间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在临床应用上,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主要用于治疗肺真菌感染。
一些研究显示,对于困难治疗的肺曲霉病或钩端螺旋体感染等真菌感染,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此外,由于两性霉素B在雾化吸入时可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该方法也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真菌感染。
总的来说,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并降低治疗费用。
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有效性探讨在医学领域,两性霉素B被广泛用于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
通常情况下,该药物通过静脉输注给予患者,并具有较好的疗效。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试验发现将两性霉素B改为雾化吸入给药的效果也是可取的。
本文将探讨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在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中的有效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两性霉素B的药理学特点。
两性霉素B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如隐球菌病、念珠菌病等。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的组成,从而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通常情况下,两性霉素B通过静脉输注给药,但给药方式对患者的身体负担较大,并且可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如肾功能损害、贫血等。
相比之下,雾化吸入是一种较为轻便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太大负担的给药方式。
将两性霉素B进行雾化处理后,患者可以通过呼吸器或雾化器进行吸入治疗。
这样的给药方式不仅可以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峰值,减少肾脏负担,还能够直接将药物送达到病灶部位,提高疗效。
然而,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是否真的有效呢?针对这个问题,许多研究和临床试验给出了积极的答案。
例如,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对于难治性隐球菌病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生存率更高,且不良反应更少。
此外,许多临床试验也证实了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在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中的疗效。
这些研究和试验的结果都表明,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当然,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也并非没有缺点。
首先,由于药物需要经过雾化处理才能用于吸入,所以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这对医疗机构和患者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其次,不同患者的雾化吸入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如呼吸道解剖结构、呼吸力量等因素都会对吸入药物的达到病灶部位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综上所述,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手段。
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疗效已经得到了多项研究和临床试验的验证。
㊀㊀[关键词]㊀肺毛霉菌病;㊀两性霉素B;㊀给药途径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563㊀[文献标识码]㊀B㊀[文章编号]㊀1674-3806(2024)02-0214-03㊀㊀doi:10.3969/j.issn.1674-3806.2024.02.171 病例介绍患者,男,55岁,因 咳嗽㊁咳痰17d,发热伴咯血7d 于2023年3月28日入住济南市中心医院㊂17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㊁咳痰,为黄痰,较难咳出,无发热,无喘憋等,未诊疗㊂7d前患者咳嗽加重,痰液为暗红色,体温最高38 5ħ,伴有咯血,日常活动后有喘憋㊂2023年3月21日于外院就诊,行胸部CT检查示:左上肺高密度影,有环礁征伴空洞征象(见图1ⓐ)㊂予青霉素治疗7d,症状无改善㊂既往病史:2型糖尿病1月余,服用二甲双胍0 5g,3次/d,未监测血糖㊂入院查体:体温36 2ħ,脉搏86次/min,呼吸频率18次/min,血压114/83mmHg㊂神志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㊂胸廓对称,双侧呼吸运动对称,节律规整,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㊂心率8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㊂实验室检查结果:随机血糖23 4mmol/L,白细胞计数11 98ˑ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 5%,血红蛋白126g/L,C反应蛋白157 7mg/L,降钙素原0 302ng/mL,D⁃二聚体1 42mg/L,白蛋白29 3g/L,转氨酶正常,肾功能㊁血离子㊁肌钙蛋白T正常㊂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示:糖类抗原19⁃941 46U/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㊁癌胚抗原㊁糖类抗原125㊁细胞角蛋白19片段均正常㊂风湿系列16项㊁抗心磷脂抗体㊁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均无异常,结核菌素试验(-),痰涂片抗酸杆菌(-),尿酮体(3+)㊂血气分析:pH7 46,氧分压70mmHg,二氧化碳分压36mmHg,碱剩余2mmol/L㊂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G实验)阳性,外周血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实验)阴性㊂3月28日行胸部CT检查示:左上肺见一厚壁空洞,边界欠清,周围多发斑片状影(见图1ⓑ)㊂行支气管镜检查示:气管通畅,气管黏膜充血及黏膜灰白色样坏死,气管隆突嵴及右下肺基底段分嵴灰白色样坏死(见图2ⓐⓑ),可闻及臭味,分别取活检,予支气管镜灌洗液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GM实验,结果均为阴性㊂综合以上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肺脓肿合并真菌感染,给予美洛西林联合氟康唑抗感染治疗3d,患者咳嗽㊁咳痰㊁呼吸困难等症状持续进展,并出现声音嘶哑㊂4月1日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病理结果回示:黏膜组织急慢性炎,有小脓肿形成,局部有变性坏死,有霉菌菌团,PAS染色(+),见大量粗大㊁中空㊁无分隔直角分支真菌菌丝,符合毛霉菌特征(见图3ⓐⓑ),灌洗液真菌培养(-)㊂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显示对喹诺酮类敏感㊂临床修正诊断:毛霉菌合并细菌混合感染,肺脓肿㊂遂调整为艾沙康唑㊁莫西沙星联合抗感染治疗㊂艾沙康唑200mg,每8h1次静滴,48h后改为200mg,1次/d静滴;莫西沙星0 4g,1次/d静滴㊂局部治疗:灭菌注射用水5mL+两性霉素B2 5mg,2次/d雾化吸入;灭菌注射用水10mL+两性霉素B10mg支气管镜下病变处灌注(4月4日㊁6日㊁10日㊁12日,共4次)㊂于4月4日支气管镜局部治疗前取坏死组织行真菌培养(见图2ⓒ),结果显示为根霉属㊂因患者自身因素于4月12日出院,更换为泊沙康唑口服0 3g,每12h1次,2次后0 3g,1次/d维持治疗㊂5月3日复查胸部CT显示左上肺空洞缩小,见空气新月征,斑片状渗出影范围明显缩小(见图1ⓒ)㊂5月6日复查支气管镜示声带表面坏死明显减少,气管内炎性坏死浸润消失,左上肺黏膜水肿改善(见图2ⓓ)㊂㊃412㊃ChineseJournalofNewClinicalMedicine,February2024,Volume17,Number2㊀㊀㊀ⓐ外院CT:左上肺(尖段㊁前段)空洞形成,可见环礁征(箭头所示);ⓑ本院第一次CT:左上肺空洞,伴有多发斑片状影(箭头所示);ⓒ本院第二次CT:空洞缩小,斑片影明显吸收(箭头所示)图1㊀患者胸部多次CT检查所见㊀ⓐⓑ隆突左侧及右肺下叶基底段分嵴灰白色样坏死(箭头所示);ⓒ声带及声门周围炎性破坏,表面附有白色坏死组织(箭头所示);ⓓ声带及声门黏膜白色坏死物显著减少图2㊀患者支气管镜检查所见㊀ⓐ箭头所示为菌团(HEˑ100);ⓑ可见大量粗大㊁中空㊁无分隔直角分支的毛霉菌(HEˑ400)图3㊀患者病理检查所见2㊀讨论2 1㊀毛霉菌病是一种由接合菌纲㊁毛霉目中的丝状真菌引起的侵袭性真菌病,分为鼻脑型㊁肺型㊁皮肤型㊁胃肠型㊁播散型和罕见型,鼻脑型最常见,肺型次之㊂人类毛霉菌病原体包括根霉属㊁毛霉属㊁犁头霉属㊁小克银汉霉属㊁耳霉属㊁蛙粪霉属等㊂其中根霉属最常见,约占70%㊂其传播方式为吸入孢子或孢子直接接种到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中[1⁃2]㊂毛霉菌病危险因素包括未控制的糖尿病㊁中性粒细胞减少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㊁造血干细胞移植㊁去铁胺治疗和皮质类固醇的使用等,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3]㊂本例患者患有糖尿病合并酮症,血糖控制差㊂肺毛霉菌病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咳嗽㊁咳痰㊁发热㊁胸痛㊁咯血等[1]㊂本例患者有咳嗽㊁咳痰㊁发热及咯血表现,与以往报道相似㊂肺毛霉菌病胸部CT表现为双肺散在斑片㊁实变㊁结节㊁肿块及空洞影㊁支气管壁增厚㊁管腔狭窄等,这些影像学表现可单一或混合出现,且随病程进展常出现晕征㊁反晕征㊁空气新月征㊁洞内菌球(丝)征等CT征象[4]㊂肺毛霉菌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据活检组织发现特征性的菌丝及病理改变和组织㊁液体培养阳性[5]㊂多数患者难以耐受有创操作,病理组织获取较难,且毛霉菌培养周期较长㊁肺泡灌洗液阳性率低,即使在涂片上看到菌丝,培养阳性率也仅有50%[6]㊂本例患者多次痰及初次肺泡灌洗液真菌培养均为阴性,最终坏死组织培养为阳性,结合特征性病理改变得以确诊㊂2 2㊀肺毛霉菌病的总病死率高达76%[2],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包括有效的抗真菌治疗㊁控制基础疾病㊁减少或控制易感因素㊁清除感染组织[7]㊂两性霉素B是初始抗真菌的首选药物,有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制剂(amphotericinBdeoxycholate,AmBd)及脂质制剂(包括脂质复合物㊁胆固醇硫酸酯㊁脂质体)两类制剂㊂与AmBd相比,脂质制剂的肝㊁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8],因而有文献主张使用两性霉素B的脂质制剂作为毛霉菌病的一线治疗[9],但其费用较高,使用受限㊂AmBd抗菌作用强㊁抗菌谱广㊁价格低廉,且不少毒副反应是由不规范使用所致[10]㊂目前AmBd有静脉和局部两种给药途径,静脉给药在肺部达到的药物浓度对真菌仅具有抑菌作用[11]㊂近年来,AmBd局部用药已应用于肺毛霉菌病的治疗㊂曾璞等[12]报道显示,在10例肺毛霉病患者中,8例采用雾化吸入AmBd,5例则经支气管镜局部灌注㊂‘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2)“建议AmBd可经气道局部给药:将AmBd5 12 5mg溶于10mL注射用水雾化吸入,对于肺部空洞者,可用AmBd10mg加入注射用水10mL支气管镜下注入,不推荐单日单次内镜操作中喷药总剂量超过15mg[9⁃10]㊂本例患者肺部空洞形成,联合应用AmBd雾化吸入及支气管镜下灌注治疗㊂艾沙康唑对毛霉菌具有较强的活性㊂一项研究显示,使用艾沙康唑治疗21例毛霉菌患者,疗效与两性霉素B相似[13]㊂对于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的患者,泊沙康唑被认为是二线或挽救疗法[1]㊂毛霉菌初始治㊃512㊃㊀㊀中国临床新医学㊀2024年㊀2月㊀第17卷㊀第2期疗有效,病情稳定后则采用序贯疗法,可口服泊沙康唑或艾沙康唑[5⁃6]㊂综上所述,肺毛霉菌病是一种严重的肺部机会性真菌感染,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临床少见㊂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和漏诊,确诊依赖组织病理活检和微生物病原学检查㊂肺毛霉菌早期诊断困难,当抗细菌治疗或一般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尽早行组织病理活检和培养,确诊后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㊂由于AmB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多选用两性霉素B脂质制剂㊂但AmBd相对安全㊁价廉㊁疗效确切,合理应用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作为首选抗真菌药物,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型及给药途径㊂参考文献[1]RileyTT,MuznyCA,SwiatloE,etal.Breakingthemold:areviewofmucormycosisandcurrentpharmacologicaltreatmentoptions[J].AnnPharmacother,2016,50(9):747-757.[2]PetrikkosG,SkiadaA,LortholaryO,etal.Epidemiologyandclin⁃icalmanifestationsofmucormycosis[J].ClinInfectDis,2012,54Suppl1:S23-S34.[3]AgrawalR,YeldandiA,SavasH,etal.Pulmonarymucormycosis:riskfactors,radiologicfindings,andpathologiccorrelation[J].Radi⁃ographics,2020,40(3):656-666.[4]贾㊀坤,余建群,粟㊀丽,等.肺毛霉菌病的CT影像特点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20,25(5):794-798.[5]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中国毛霉病专家共识工作组.中国毛霉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2)[J].中华内科杂志,2023,62(6):597-605.[6]SkiadaA,Lass⁃FloerlC,KlimkoN,etal.Challengesi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mucormycosis[J].MedMycol,2018,56(suppl_1):93-101.[7]HamilosG,SamonisG,KontoyiannisDP.Pulmonarymucormycosis[J].SeminRespirCritCareMed,2011,32(6):693-702.[8]孔旭东,王晓星,陈㊀玥,等.两性霉素B不同制剂的药学特性和临床应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2,20(7):7-12.[9]CornelyOA,Arikan⁃AkdagliS,DannaouiE,etal.ESCMIDandECMMjointclinicalguidelinesfor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mucormy⁃cosis2013[J].ClinMicrobiolInfect,2014,20Suppl3:5-26.[10]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编写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控专业委员会.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2)[J].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16):1173-1183.[11]冯㊀靖,吴㊀波,张㊀静,等.两性霉素B经支气管镜肺部局部注入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流程[J].天津医药,2019,47(4):365-367.[12]曾㊀璞,牟向东,王莉洁,等.肺毛霉病的支气管镜表现及介入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46(2):151-157.[13]MartyFM,Ostrosky⁃ZeichnerL,CornelyOA,etal.Isavuconazoletreatmentformucormycosis:asingle⁃armopen⁃labeltrialandcase⁃controlanalysis[J].LancetInfectDis,2016,16(7):828-837.[收稿日期㊀2023-06-02][本文编辑㊀韦㊀颖]本文引用格式李㊀艳,庞龙滨,高㊀薇,等.肺毛霉菌病一例[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4,17(2):214-216.㊃612㊃ChineseJournalofNewClinicalMedicine,February2024,Volume17,Number2㊀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