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腹壁切口疝手术开放术式
- 格式:pdf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15
浅议应用巴德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疝,腹; 巴德复合补片; 腹壁切口疝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后如未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其包块会逐渐增大,腹壁缺损会加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甚至会发生嵌顿及绞窄而危及生命,而手术治疗是腹壁切口疝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根据腹壁缺损的大小,可直接缝合腹壁缺损,或应用人工材料修复腹壁缺损。
应用巴德复合补片(Bard Composix)进行修补为腹壁切口疝修补的方法之一,该补片是由聚丙烯和膨化聚四氟乙烯2种材料制成的双面复合补片,具有良好的抗张力及防粘连等优点,由于直接与腹膜缝合,降低了切口张力,同时补片外有肌肉及筋膜覆盖,肉芽组织易于长入网孔内,有利于切口的愈合[1]。
自2004年以来应用Bard Composix修补腹壁切口疝11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11例患者,男3例,女8例;阑尾切除术5例(麦氏切口4例,右中下腹直肌切口1例),胆道手术2例(右上腹肋缘下切口1例,右上腹直肌切口1例),脐疝术后复发1例,剖腹探查术2例(左、右中腹直肌切口各1例),腹主动脉-髂股动脉旁路术(左侧腹直肌旁正中切口)1例;缺损最大直径5~12 cm。
1.2 手术方法11例均为开放式手术,术中发现疝囊及腹腔内有不同程度的粘连,2例因粘连严重在分离过程中致小肠损伤,予修补后再用抗生素盐水冲洗。
分离粘连直至显露正常的腹膜结构,取可裁式Bard Composix 补片裁剪后用单股不吸收缝线间断缝合固定于腹膜上,于补片前放置引流管一根,术后保持负压吸引。
1.3 治疗结果复发1例,复发原因经再次手术证实为补片固定不到位;补片上层切口裂开1例,经反复换药及Ⅱ期切口缝合仍未治愈; 1例术后腹壁有束缚感,考虑与补片缝合张力过大有关。
其余痊愈,随访无复发。
2 讨论2.1 充分正确的显露腹膜结构。
腹壁切口疝手术记录模板范文范文一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个腹壁切口疝手术的记录。
手术那天,患者早早地就被推进了手术室,看起来有点小紧张呢。
我们的医护团队可都精神饱满,准备大显身手啦!先给患者做了全身麻醉,等麻劲儿上来,就开始消毒铺巾,那场面就像在给宝贝小心翼翼地做包装。
然后,医生拿起手术刀,轻轻一划,就像打开了一个神秘的盒子。
仔细查看疝的情况,哟呵,还真不小!接着就是分离粘连的组织,这可需要特别小心,就像在走钢丝,不能有一点差错。
修补疝的时候,那真是全神贯注,一针一线都不能马虎,感觉就像在绣一幅超级重要的作品。
手术中,护士姐姐们也忙前忙后,递器械、擦汗,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
手术顺利完成,把切口缝得漂漂亮亮的,就等着患者慢慢恢复啦!希望患者能快快好起来,重新活蹦乱跳的!范文二嗨喽,大家好呀!今天来给你们讲讲腹壁切口疝手术的那些事儿。
患者进手术室的时候,还冲我们笑了笑,估计是想给自己打打气。
麻醉师很快就让患者舒舒服服地睡过去了。
我们开始动手,先把手术区域消消毒,铺上干净的巾单,感觉像是在布置一个特别的舞台。
下刀的时候,心里默默祈祷一切顺利。
打开一看,情况还算明朗,就是得小心处理。
一点点把那些粘连的地方分开,这可真是个细致活儿,就像在解开一团乱麻。
到了修补疝的关键步骤,医生的眼神都变得格外专注,每一针都缝得稳稳当当的。
整个手术过程中,大家都不说话,只听见器械碰撞的声音,气氛有点小紧张呢。
好不容易把疝修补好了,再把切口缝好,就像给衣服缝上漂亮的扣子。
手术结束,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希望患者能快点康复,重新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疝气手术流程疝气是指腹壁或腹腔内脏器通过腹壁的薄弱部位脱出的病症,常见于腹股沟、脐部和瘢痕区。
疝气手术是治疗疝气的有效方法,下面将介绍疝气手术的详细流程。
1. 术前准备。
在进行疝气手术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了解、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术前准备还包括术前禁食禁饮,患者需要在手术前一天晚上停止进食,以免手术时出现呕吐导致误吸。
2. 麻醉。
疝气手术通常采用全麻或局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方式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麻醉医生会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麻醉评估,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
3. 手术切口。
根据疝气的部位和大小,手术切口的位置和大小会有所不同。
常见的手术切口包括腹股沟切口、脐部切口和腹部横切口。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方式。
4. 疝修补。
疝气手术的关键步骤是疝修补,通过将脱出的腹腔器官放回腹腔,并加强腹壁的薄弱部位,防止脏器再次脱出。
常见的疝修补方式包括开放修补和腹腔镜修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修补方式。
5. 术后护理。
疝气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术后护理,包括定期更换伤口敷料、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提重物等。
术后还需要定期复诊,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和疝气复发情况。
总结。
疝气手术是治疗疝气的有效方法,通过术前准备、麻醉、手术切口、疝修补和术后护理等步骤,可以有效地治疗疝气病症。
患者在接受疝气手术前,应该充分了解手术的相关信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疝气手术流程就是以上所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手术步骤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用于修复腹壁切口疝的手术。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手术的步骤。
一、术前准备在进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前,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要求,并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
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禁食禁水,清洁手术部位,消毒皮肤,并进行局部麻醉。
二、切口在术前麻醉后,医生会根据疝的位置和大小,在腹壁上进行切口。
切口位置应选择在疝的最宽处,并尽量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
三、疝囊处理切开腹壁后,医生会将疝囊暴露出来,并进行处理。
首先,医生会检查疝囊是否完整,如有破裂或其他异常,需要进行修复或切除。
然后,医生会将疝囊推回腹腔内,并将其与腹腔壁分开。
四、修补腹壁缺损接下来,医生会修补腹壁的缺损,以避免再次形成疝。
修补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缝合和使用人工网片。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修补方法。
在缝合修补时,医生会使用特殊的缝合线将腹壁组织缝合在一起,以增强腹壁的强度。
而使用人工网片修补时,医生会将人工网片放置在腹壁缺损处,并缝合固定。
五、术后处理修补完腹壁缺损后,医生会进行术后处理。
首先,医生会清洁手术切口,并进行消毒。
然后,医生会缝合切口,使用特殊的缝合线进行皮肤缝合。
最后,医生会覆盖伤口处的敷料,以保护伤口,并进行固定。
六、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嘱咐进行术后护理。
这包括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并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
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其他的术后护理指导。
总结: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通过修补腹壁缺损,有效预防和治疗腹壁切口疝的再发。
手术步骤主要包括术前准备、切口、疝囊处理、修补腹壁缺损、术后处理和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并定期复诊,以确保手术效果的最大化。
ralter术式
RALTER术式是指腹直肌外侧入路完全内镜下肌后修补术,用于治疗中线腹壁疝和前腹壁边缘区域切口疝。
该术式的手术流程和技术要点包括:
- 收集患者信息:收集2019年10至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1例原发腹壁疝患者的信息,并对其进行评估。
- 手术过程:术中将大张网片置入腹直肌后间隙加强修补,手术按照RALTER规范流程完成。
- 手术结果:11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
手术时间为142(80-245)min,术中出血量为10ml,术后第2天疼痛评分为1-2分,术后住院时间为4.3(3-7)d。
随访66-100d,无复发病例,未发现术后并发症。
总的来说,RALTER术式是一种安全可行、修补效果良好的手术方式,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无需使用防粘连补片、无需钉枪固定等优点,是治疗中线腹壁疝和前腹壁边缘区域切口疝的一种可靠方法。
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1.患者采用全麻,取背卧位,清洁手术部位,铺巾。
2. 确认手术部位,进行消毒,铺巾。
3. 切口:在疝囊处做横行切口,长约5cm,深达皮下组织。
4. 清理:清理疝囊,将其切除,检查肠道是否受损,如有受损应进行修补。
5. 修补:将腹膜、筋膜、肌肉、皮肤层次逐层缝合,以保证修补牢固。
6. 放置引流管:在修补处放置引流管,以避免术后积液。
7. 恢复:术毕,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手术部位情况。
8. 建议:手术后患者需要多休息,注意饮食,避免剧烈活动,避免便秘。
结论:手术顺利进行,病人术后恢复良好。
医师建议患者积极配合术后护理,遵从医嘱,定期随访。
- 1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6例摘要】目的探讨补片在疝修补术中的优点。
方法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平面网状补片,行疝无张力修补术。
结果手术顺利,无阴囊血肿及切口感染,无局部异物感,术后2d患者可正常活动,术后4—6d出院,术后随访无一例复发。
结论平面补片组织相溶性良好,无排异反应,具有一定抗感染能力,是理想的疝修补材料,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无张力,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
可适应于各类疝。
【关键词】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成人腹股沟疝是需外科治疗的常见病。
成人腹股沟疝的患者都在程度不同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薄弱或缺损,单纯疝囊高位结扎不足以预防腹股沟疝的复发,只有在薄弱或缺损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得到加强或修补之后,才有可能得到彻底的治疗。
过去,成人腹股沟疝多采用传统的方法,如Bassini法、McVay法、 Halsted法等,这些方法是将自身不同解剖层次的肌性组织和韧带强行缝合,以加强腹股沟薄弱处,称为有张力疝修补术,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使患者术后产生伤口疼痛,恢复慢,且术后复发率高达10—15%[1]。
我院近年来引进美国产强生公司生产的爱惜康平面网状补片,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6例,其中男61例,女5例;年龄22—83岁,平均55.5岁。
手术证实全部是腹股沟斜疝,其中复发疝6例。
病程最短的为1.5个月,最长的为38年。
1.2 材料由美国巴德公司提供的6cm×11cm大小平面补片,它是一种聚丙烯单丝编织的不可吸收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力和组织相溶性,能迅速与人体组织粘合固定。
1.3 手术方法 66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例因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而采用局麻。
常规皮肤切口3—4.5cm,切开提睾肌,在精索的上内方找得疝囊,剥离疝囊至腹膜外脂肪,将疝囊经内环口翻入腹腔内,同时应隔疝囊壁触摸腹壁下动脉搞清楚内环与腹壁下动脉的位置关系,以确定疝的性质。
如果疝囊较大,可将疝囊打开,剪去一部分疝囊壁,然后,再将疝囊缝合,形成一个小的疝,然后,将平面补片剪下一片约6cm×3cm网片做成锥状网塞,将锥状网塞部充填入内环口,压向腹腔,底部与内环口周围腹横筋膜固定4—7针[2]。
腹壁切口疝手术记录模板
1.患者在手术室内,经全身麻醉后采取仰卧位,皮肤消毒后铺巾。
2. 用手术刀在疝部位作横向切口,切入皮下脂肪,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向两侧剥离。
3. 将肌肉分开,发现疝囊,用钳子将疝囊取出。
4. 检查肠道和其它脏器是否进入疝囊内,如发现则进行处理。
5. 将疝囊剪开,将其内部的脏器取出,检查是否有受损的脏器。
6. 将疝囊的残余部分切除,缝合疝孔。
7. 用缝合线对肌肉进行缝合。
8. 对皮肤进行缝合,用敷料覆盖缝合处。
手术结束:
1. 停止吸氧,拔管,观察呼吸和血氧饱和度。
2. 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观察生命体征。
3. 在病房内继续观察,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
4. 术后第二天拆线,术后第七天拆除敷料。
注意事项:
1. 手术前应告知患者手术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2. 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3. 术后要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 1 -。
【科普】一文读懂什么是腹疝修补术,附科普动画!全国老龄办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截止2017年底,超过60岁老年人口约为2.41亿人,在全部人口中的占比约为17.3%,预测至2050年前后,其占比将达到34.9%。
第八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研讨会指出,我国每年腹股沟疝新发病例约为300万、其他类型疝约为50万例以上,其中,腹股沟疝占比所有疝的3‰~5‰,属于最常见的外科疾病,多见于老年男性,数据显示,其患病率约为11.6,直接影响老年男性身体健康。
目前,无张力修补手术已成为治疗是本病的理想治疗方法,创伤小、复发率低,有效弥补传统手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但大部分患者对无张力修补手术知识知之甚少,导致治疗依从性低下。
基于此,现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方面情况进行如下科普。
腹疝修补术分类传统疝修补术:通过将缺损周围组织缝合修补疝环口;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用一种补片材料覆盖缺损修补疝环口;疝腹腔镜修补术:是通过腔镜完成疝补片修补术;腹疝修补术手术原理利用一个比疝气缺口更大的一体成型人工网片来修补并加强受损的腹壁缺口,整体构造包括上下两层人工网片及一连接中轴,网具的中轴用来堵住疝气缺口,上下两层人工网片可贴覆在受损腹壁的内外侧,运用水坝修补的抗压原理加强抗压力,可挡住腹壁的压力,不会导致腹壁拉力增加,减少患者术后疼痛与复发的可能性。
经过三年的追踪显示,使用无张力三合一人工网片的患者复发率低于0.05%以下,且兼有手术时间短、疼痛度低、复原速度快等优点,通常患者手术后只需住院1- 2天,可以快速回复正常工作及生活。
此手术目前属自费项目。
人工网片的选择:该手术过程中会选择轻质量人工网膜( Lightweight PartiallyAbsorbable Mesh),该网膜为运用现代科技而发展的新型态网膜,起源自欧洲,可以使用在腹股沟疝气治疗中,其主要特色为部分材质可吸收,孔洞大,使得异物残留较少,易形成较具弹性并切合腹壁结构的结痂组织。
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步骤
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腹股沟疝手术之一,常常用于治疗经常性劳动或者重体力劳动所导致的股沟区域疝出。
这种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进行操作。
下面,我们将介绍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步骤。
1. 准备术前检查:病人需要进行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胸片、肝功能、肾功能等。
医生还要了解病人的病史和用药情况。
2. 麻醉: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需要全身麻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3. 术前准备:在手术开始前,医生会将患者的下腹部和腰部区域清洗消毒。
医生还需要在手术区域进行局部麻醉。
4. 切开皮肤:医生会在病人的股沟区域进行剖开。
5. 切开腹壁:医生会在开口的皮肤下腹壁切开,露出肌肉组织和腹膜。
这个步骤需要非常小心,以防止损伤深层的血管和神经。
6. 将疝囊拿出来:医生会将疝囊拿出来,并检查囊内是否有组织或器官。
必要时,医生还需要除去疝囊内的任何组织或器官。
7. 修补疝囊:医生会将疝囊组织缝合或者与疝囊组织缝合。
8. 关闭疝囊口:医生会将疝囊口关闭,并将口缝合。
9. 关闭腹壁:医生会将切口重新缝合。
10. 结束手术:手术完成后,医生会安装吸引器和紧缩绷带,以减轻术后出血和水肿。
术后,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保持切口干净和干燥。
如果有任何感染症状,如发热、疼痛、浮肿等,应该立即联系医生寻求治疗。
总的来说,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需要非常小心和精确的操作。
医生必须了解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遵循手术步骤来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风险。
常用于股疝修补的手术方法目前常用于股疝修补的手术方法包括开放式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
一、开放式手术方法:开放式手术是股疝修补的传统方法,也是最早被发展出来的方法。
该手术方法通常通过一个较大的切口,将股疝疝囊返回腹腔内,然后加固腹股沟区域的腹腔肌筋膜结构,以修补疝孔,防止疝囊再次突出。
1. McVay法:该方法在腹股沟区域进行切口,将股疝疝囊返回腹腔内,然后将腹股沟区域的腹股沟韧带与骶髂韧带进行缝合,以加固疝孔。
2. Bassini法:该方法也是通过在腹股沟区域进行切口,将疝囊返回腹腔内,然后将腹股沟韧带与骶髂韧带进行缝合,加固疝孔。
3. Shouldice法:该方法与前两种方法相似,但在加固腹股沟区域时采用多层缝合,以增强修补效果。
二、腹腔镜手术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被引入股疝修补领域。
相比于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常用的腹腔镜手术方法包括:1. TEP(Trans-Extraperitoneal)法:该方法通过在腹股沟区域作三个小切口,将腹腔镜器械和摄像头插入腹腔,然后在腹腔膜内侧修补疝孔,避免返回腹腔使患者留置腹腔引流。
2. TAPP(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法:该方法也是通过在腹股沟区域作三个小切口,将腹腔镜器械和摄像头插入腹腔,但是在腹腔膜外侧修补疝孔,与TEP法相比,该方法更适用于复杂的股疝。
3. IPOM(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法:该方法通过在腹腔作一个小切口,将腹腔镜器械插入腹腔,然后将腹腔镜下观察到的疝孔处加固网片,避免腹腔镜器械通过腹腔外侧修补疝孔。
除了以上常用的手术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被用于股疝修补,如:Lichtenstein法、Desarda法、Serbu法等,不过这些方法目前使用较少。
总而言之,目前常用于股疝修补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开放式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
关于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的文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该篇文章的主题和关键信息。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叙述:1. 引入疝腹腔镜TES手术:概述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是一种现代、先进的手术技术,用于治疗腹壁疝。
它通过通过腹腔镜技术和传统手术方法相结合,利用显微镜下的操作,对腹壁疝进行修复。
2. 问题的背景:提到腹壁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特征是腹部器官脱出腹腔,穿过腹壁的缺损口,引起不适和疼痛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是开放手术,但它具有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
3. 引入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介绍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小切口或无切口的方式进行腹腔镜手术,减少了切口的伤害和术后疼痛,提高了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术后恢复。
4. 提出该篇文章的目的:明确本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介绍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的定义、原理、优势和适应症,展望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并对该手术进行总结和评价。
通过以上的概述,读者可以对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的背景和概况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内容的阐述和展开打下基础。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文章组织和安排思路的基础,它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引言部分将先概述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的背景和现状,介绍该手术的定义和原理,以引起读者的关注。
接下来,文章将明确阐述本文的结构和章节安排,为读者提供对文章全文的整体把握。
最后,我们将说明本文的目的,即希望通过对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的研究探讨,提供信息和指导医学实践。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探讨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其优势和适应症。
在2.1小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的操作步骤、器械使用以及术后护理等关键信息,以便读者对该手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2.2小节中,我们将探讨切口疝腹腔镜TES 手术相比传统手术的优势,以及其在各种适应症下的应用情况,旨在为读者提供临床实践中的参考依据。
第八章 腹壁切口疝手术开放术式
一、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法
腹壁切口疝是发生于原腹部手术切口的疝,均需手术治疗。
在人工补片应用于临床前,通常采用组织对组织缝合的修补方法。
但对于直径>5cm的缺损缺损,此手术的复发率可高达50%。
自1958年Usher使用聚丙烯补片修补疝以来,使用人工合成材料修补腹壁切口疝成为主要方法,目前常用的术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 On-lay(肌前置网修补法)
优势:
1. 简单;
2. 便宜
劣势:
1. 容易复发;
2. 需要大量缝合,增加术后疼痛,延长住院时间,综合费用增加;
3. 皮下广泛游离导致浆液肿和脓肿增加
2. Sub-lay:
肌后补片放置 腹膜前间隙补片放置
优势:
1. 复发率低;
2. 感染率低
劣势:
1. 广泛侧面游离,延长手术时间,损害健康组织,增加浆液肿几率;
2. 过多缝合,增加术后疼痛,延长住院时间,综合费用增加
3.In-lay:
补片边缘直接与缺损缝合,需要采用复合材料,费用较高,且复发率极高,临床现基本不使用该方法。
以上三种方法都存在的问题:
1.过多侧向分离—血清肿—感染;
2.补片过多缝合—术后疼痛增加
4. IPOM(腹腔内补片放置):
优势:
1.复发率显著降低
2.可发现隐匿疝;
3.感染率降低:低于10%;
4.腔镜,开放手术皆可;
5.手术简单;
6.术后疼痛降低;
7.住院时间缩短,整体费用降低
劣势:
1.需要使用防粘连的符合材料补片;
2.必须切开腹膜
因此,国外许多医生提倡首选此术式。
IPOM开放术式步骤:
1. 切口长度同缺损长度
2.识别并打开疝囊
3.回纳疝内容物到腹腔内,
4.分离粘连物
并保留疝囊
5. 腹腔内游离范围:大于缺
6.测量缺损大小,选择补片损边缘5-7cm 尺寸:大于缺损边缘3-5cm
7.穿过记忆弹力环预置悬吊缝线 8.卷折补片(小号卷折方法)
8’.卷折补片(大号卷折方法) 9.用压肠板帮助补片植入腹腔
10.用压肠板插入定位袋帮助展平 11.缝线固定于腹膜和腹直肌后鞘补片
12。
关闭多余疝囊,覆盖补片。
一。
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原理:
切口疝自采用人工补片修补以来,虽然有效的将切口疝复发率降低至10%左右, 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 切口相关并发症仍较多,自1993年LeBlanc 报道了首例腹腔镜切口疝修补后,随着修补材料及专用腹腔镜手术器械的研发, 给此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选择, 其技术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 在2004年美国疝外科年会期间, 许多外科学者就积极倡导应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技术. 1。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手术指征:根据切口疝大小, 原则上同开放法腹腔内修补术需要采用人工材料行无张力修补的切口疝一样, 主要是大或巨大切口疝, 和有张力的中切口疝. 复发切口疝更适合腹腔镜手术, 手术时机原则上同开放法一致. 2. 手术禁忌证 :(1)心肺功能不全或其他不能耐受全麻及腹腔镜手术的患者, (2)腹腔内广泛致密粘连, 无法安全穿刺套管者, (3)急腹症、腹腔感染或腹水等不适合植入人工补片的其他情况, (4)过于巨大的切口疝造成腹腔镜操作空间不足。
二。
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方法: 1。
建立气腹,放置套管:
使用开放技术或可视套管进腹" 插入10mm 或12mm 套管,进腹后充入CO2,气腹压力为10-15mmHG ,植入30°或45°腹腔镜,探察有无腹内粘连和脏器损伤,并在
直视下插入两个5mm 套管,插入套管的位置可根据切口疝的位置进行调整,其基本原则是:1。
第一穿刺点应远离切口疝, 避免损伤疝内容物并方便器械操作; 同时可以保证手术视野;2。
两个5mm 套管之间也要有一定的距离以利于操作。
第九章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
2。
分离粘连,回纳疝内容物:
3.测量缺损直径,选择适当尺寸补片:大于缺损边缘3-5cm
4.植入补片:
1)标志补片:补片中心预置一条缝线,便于补片定位
2)卷曲补片:
a)抓钳放置:
b)导引器放置(Composix L/P独有):
5。
定位补片:
6。
固定补片:
1)先固定补片长轴端,在固定短轴端:
2)先固定补片外围,再固定补片内圈:钉子间隔为1-1.5cm
7。
取消气腹,拔出套管
三。
腹腔镜下与开放腹腔内修补切口疝修的比较:
1。
手术入路远离原切口疝, 减少植入材料部位感染的机会, 尤其对于切口曾有感染者;
2。
腹壁组织不需广泛游离破坏, 尽可能保存腹壁的原有强度, 更适合复发性切口疝;
3。
气腹状态中游离疝内容物更直观清晰, 重力作用使疝内容物自然下垂, 可避免损伤肠管的被动局面;
4。
腹腔内更易于发现隐匿性的“针孔疝”, 降低由此引起的术后复发疝;5。
腹腔内两圈缝合钉多点固定补片, 张力均匀分散减低;
6。
补片植入区域无皮肤切口, 减少了发生血肿积液的可能, 不必常规放置引流管, 减少污染机会;
7。
非腹壁贯穿缝合固定补片者, 术后疼痛程度轻、持续时间短, 患者恢复迅速;
8。
腹腔镜手术在减少切口感染、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同时达到了微创的效果;9。
腹腔镜手术技术要求更高, 需要相对较长的学习曲线。
第十章 腹壁切口疝补片的选择一。
不同手术方式可选择的补片:
二。
Composix系列补片介绍:
一。
Composix Kugel:专为开放术式设计的永久性腹壁重建材料
1。
复合材料:
1)双层聚丙烯—促进组织长入;
2)ePTFE(膨化聚四氟乙烯)—放置组
织粘连,可作为永久性屏障植入腹腔
2。
记忆弹力环:
1)帮助补片更容易展平:防止复发;
2)减少游离,缩短手术时间
3。
定位指袋:
帮助放置,固定补片,缩短手术时间
4。
防粘连裙边:
防止腹腔内容物与补片边缘发生粘连
二。
Composix E/X:腹腔镜切口疝专用补片
1。
复合材料:
1)单层聚丙烯—促进组织长
入,且更加柔软易于通过通过
trocar,植入腹腔;
2)ePTFE(膨化聚四氟乙烯)—
放置组织粘连,可作为永久性
屏障植入腹腔
2。
防粘连裙边:
防止腹腔内容物与补片边缘发生粘连
3。
可裁剪:满足不同缺损大小
三。
Composix L/P:唯一配有导引器的腔镜专用补片
I. Composix L/P两大产品优势:
1。
腹壁表面:大网孔,轻质聚丙烯
1)比传统聚丙烯轻60%;
2)大网孔有贯穿纤维,保证有效钉合;
3)更好腹壁顺应性;
4)更少异物残留;
5)更少炎症反应;
6)更加柔软,所有尺寸都能通过trocar
2。
可选的导引器:
1)植入更容易;
2)帮助大尺寸补片通过12mm及以下的trocar;3)避免通过trocar切口植入腹腔,降低感染风险
II. 导引器使用方法:
1。
按补片长轴方向将补片边缘放入导引器的两片夹钳之间;
2。
套上T形帽
3-4。
聚丙烯面朝外,握住夹钳中部, 裹紧补片
5。
按补片卷紧方向旋转手柄,推进导引器 ;
6-7。
反方向旋转,取出导引器约2/3长度,再按补片卷绕方向旋转插入导引器,直到补片脱落 ;8。
取出导引器,修补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