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疝修补术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12
腹壁切口疝修复术手术图谱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腹壁切口疝修复术腹壁切口疝的发生,常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切口有无感染,切口有无张力,切口位置,缝线类型,缝合技巧等。
这些因素大部分可设法避免和纠正,以预防切口疝的发生。
发生切口疝后,如无特殊禁忌情况,原则上宜及早手术修复。
因时间愈长,疝囊增大,腹壁周围肌肉愈弱,手术成功机会也就相应减少。
另一方面,切口疝多为切口感染的后遗症,切口愈合后短期内瘢痕尚有充血水肿,甚至尚有隐匿的感染存在,过早进行修复手术也不易成功。
所以,一般以切口愈合后半年再行修复为妥。
如病人有严重心血管系统等疾病不宜手术时,则可使用疝带治疗。
[术前准备、麻醉]除与其他疝修复术相似处,还应注意术前加强腹股锻炼,消除增加腹内压力的因素等。
[手术步骤]手术切口需根据切口疝的位置、大小而定。
因需将原切口瘢痕一并切除,故常采用梭形切口。
现以上腹部经腹直肌切口疝为例:1-1 分离假性疝囊周围纤维结缔组织1-2 切开腹直肌前鞘对有皮肤覆盖的切口疝,可在切开皮肤瘢痕后锐性分离。
对仅有瘢痕覆盖的切口疝,则可在皮肤和瘢痕结缔组织交界处切开,显露出切口疝外层覆盖的纤维结缔组织,即所谓假性疝囊,将假性疝囊四周的结缔组织充分分离,使之与邻近的腹壁皮肤和皮下组织分开。
一般两侧需超出2~3cm,以减少缝合时的张力[图1-1]。
用止血钳提起两侧腹直肌前鞘的筋膜组织,向外拉开,沿假性疝囊基部边缘切开腹直肌前鞘[图1-2]。
再次腹直肌向前侧拉开,继续向深部锐性分离假性疝囊、直至显露疝囊颈和两侧的腹直肌后鞘和腹膜[图1-3]。
1-3 显露腹直肌后鞘和腹膜1-4 切除疝囊1-5 缝合腹膜和腹直肠后鞘先在疝内容物与疝囊无粘连处切开疝囊,再沿假性疝囊颈部与正常腹膜组织交界处环形剪开[图1-4]。
切开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内容,大网膜粘连可以结扎、切断。
完全切除假性疝囊,将疝内容物送回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