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真菌阳性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及结果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6
血液感染指的就是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并随血行播散的一种感染病症,属于全身性病变,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休克,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降低患者预后[1]。
目前,随着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患者自身抵抗力不断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感染概率。
目前,血培养是诊断血液感染的重要方法,尽早给予血培养,尽早确诊病情,并对症治疗[2]。
基于此笔者统计分析该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到2020年3月在我院血培养阳性患者4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0例,女性234例;年龄范围18~78岁,平均为(48.67±4.25)岁。
1.2方法采集患者血液8~10mL,放入血培养瓶中送检,用BD公司9120血培养仪予以培养,利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2结果2.1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7860例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感染474例,检出率为6.03%,其中革兰阴性菌345例(72.78%),革兰阳性菌127例(26.79%),真菌2例(0.42%)。
详见表1。
2.2病原菌药敏结果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度超高90%以上,真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均敏感,详细数据见表2、3所示。
3讨论近些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不断普及,导致血液感染发生率不断升高,且细菌耐药率随之升高,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疗难度。
目前,血培养作为败血症、菌血症诊断的重要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3]。
在血培养中,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偏高,不能排除污染的可能,为了确保结果准确、可靠,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做好采血消毒管理工作,以免出现血培养假阳性结果,从而为临床医师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各不相同,应加强对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的监测,应深入分析血液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以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可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血培养综述引言血培养是一种常见的检验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等病原体。
它起到了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血培养的原理、方法、结果解读以及临床应用进行全面的综述。
原理血培养是通过将患者的血液样本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中,并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促进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通过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或真菌的生长,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血液中是否存在感染。
方法1.严格消毒:采集血液样本前,需要对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以降低采集过程中的污染风险。
2.采集适量样本:使用无菌针头采集一定量的血液样本,一般建议采集两次血液样本,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3.培养基选择:根据需要检测的病原体类型选择相应的培养基,如肉汤培养基、MacConkey培养基等。
4.培养条件:将血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后,将培养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通常在37摄氏度的条件下培养。
5.培养时间:一般培养时间为24小时,然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6.鉴定分离:若培养基上有细菌或真菌的生长,需进行鉴定分离,确定其种类和数量。
结果解读1.阳性结果:若在培养基上观察到细菌或真菌的生长,说明患者的血液中存在感染。
进一步的鉴定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
2.阴性结果:若培养基上未观察到细菌或真菌的生长,说明患者的血液中暂时没有感染。
但并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性,需要综合其他临床检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临床应用1.诊断感染:血培养是诊断细菌性或真菌性感染的重要手段,可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2.感染监测:血培养可以用于监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医院感染控制:通过血培养可以及时发现医院内存在的细菌或真菌感染,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预防感染的扩散。
注意事项1.血培养前应严格消毒,避免污染。
2.采集血液样本时要掌握适量,避免太多或太少的样本。
3.培养基的选择要根据临床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可能的病原体类型。
细菌感染患者血培养阳性结果的临床报道与分析目的观察细菌感染患者血培养的阳性结果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
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检验科当中,实施血液检测的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70例。
采集这70例细菌感染患者的清晨血液标本,选择适宜的培养瓶进行血培养,观察其血培养的情况、细菌分离情况、菌株分离情况、科室分布情况等。
结果对这70例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后,统计瓶数为1000瓶,其中需氧瓶占65.00%,厌氧瓶占35.00%(P<0.05);阳性患者占84.29%,阴性患者占15.71%(P<0.05);主要分离出的细菌包括格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等,主要分布科室为儿科、血液科、ICU、呼吸科。
结论通过对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血培养,并观察其阳性结果,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在临床上有非常积极的重大影响力。
标签:细菌感染;血培养;阳性;结果在临床上,用来监测危重患者的病情、诊断患者血液细菌感染情况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采取血培养的方式[1]。
本文研究当中,旨在观察细菌感染患者血培养的阳性结果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现将详情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和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检验科当中,实施血液检测的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70例。
其中,男性患者占42例、占比60.00%,女性患者占28例、占比40.00%,患者的年龄6~76岁、平均年龄为(49.76±10.16)岁。
所有实施血液检测的细菌感染的患者入院后,均经过病理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者[2]。
所有的细菌感染的患者均属于神志清晰、对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明确、自愿接受本组研究、所有患者都能够做到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
1.2方法对70例细菌感染患者血液标本的处理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采集这70例细菌感染患者的清晨血液标本,共计收集范围在 5.00~10.00mL;②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使用抗生素的情况,选择适宜的培养瓶进行血培养,本次试验选取的仪器为法国梅里埃3D血液培养仪[3];③对患者的血培养情况进行检测,通过检测仪观察显示为阳性结果时,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和阳性时间实施平板分离,并根据其阳性时间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接种[4]。
全自动血培养仪阳性病原菌种类及报警时间分析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
方法:用BD 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共计2180份血标本,分析血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中生长细菌的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
结果:2180例血培养标本中报警阳性282例,其中真阳性263例,阳性率为12.1%。
分离出细菌26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40.1%,革兰阴性杆菌占57.2%,真菌占2.6%。
其中仅需氧瓶报阳的阳性率为6.3%,仅厌氧瓶报阳的阳性率为2.8%,需氧瓶及厌氧瓶均报阳的阳性率为2.9%;最快阳性检出时间为5.02 h,24 h内检出的阳性数占69.1%,48 h检出的阳性数占92.5%,72 h检出的阳性数占97.0%;假阳性率为0.87%,假阴性率为0.09%。
结论:应用BD 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同时进行需氧瓶及厌氧瓶培养能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缩短了阳性检出时间。
标签:血培养;微生物;细菌;报警时间血培养已经成为菌血症及败血症诊断和病情监测的重要手段,对临床针对性抗菌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医院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标本的培养,不仅提高了阳性率,也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为了解血培养阳性细菌的种类、仪器报警时间及阳性率,就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共计2180份血培养标本进行了临床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本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门诊或住院患者的血培养标本2180份。
1.2 仪器与试剂美国BD BACTEC 9120全自动血液培养仪及配套的培养瓶,包括成人含树脂需氧瓶、成人含树脂厌氧瓶、儿童专用瓶。
美国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及各种配套鉴定/药敏试剂。
1.3 方法将血培养标本按照操作说明放入仪器中,仪器每隔10 min自动监测一次,检出阳性则报警并屏幕显示该标本位置。
血培养的报告单引言血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检测人体内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
本报告单旨在记录血培养实验的结果和相关信息,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关患者感染病原体的指导。
实验方法样本采集从患者的外周血采集标本,使用无菌技术避免污染。
血培养实验•将血液标本分别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中,包括富集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
•富集培养基提供适宜的营养,以促进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选择性培养基含有特定的抑制物,可以抑制非目标细菌的生长,从而使目标细菌或真菌能够优先生长。
实验结果经过incubation后,观察血培养培养基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培养基1结果•生长情况:(阳性/阴性)•菌种:(根据菌落特征描述菌种)•抗生素敏感性测定:(根据药敏实验结果描述)培养基2结果•生长情况:(阳性/阴性)•菌种:(根据菌落特征描述菌种)•抗生素敏感性测定:(根据药敏实验结果描述)其他培养基结果根据实验使用的培养基种类,依次描述各培养基的结果。
结果分析根据血培养实验的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进行以下分析和推断:1.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2.感染的病原体是什么?3.对哪些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敏感?注意事项•在分析报告前,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包括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培养结果可能需要与其他血液检查结果(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一起综合分析。
结论本次血培养实验结果显示患者可能存在细菌/真菌感染,并确定了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以及对某些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
以上为血培养的报告单,如有疑问,请及时与实验室联系,并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管理㊃教学血培养阳性危急值管理及临床应用价值评估*赵峻英,董剑,谢铌奇,潘莉娟,席家庄ә(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402360)摘要:目的了解该院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㊂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系统记录的219例血培养阳性患者的危急值上报流程,分析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时间及准确性,以及危急值报告后临床对抗菌药物的调整情况㊂结果219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共检出革兰阴性菌148株,革兰阳性菌66株,真菌5株㊂血培养阳性标本革兰染色镜检结果(一级报告)报告平均时间为19.5h,准确率为99.5%(218/219),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二级报告)报告平均时间为56.9h㊂在血培养阳性危急值回报后共有157例患者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其中一级报告发出后调整的有103例,占47.0%;二级报告发出后调整的有54例,占24.7%㊂结论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制度可有效加快临床科室对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并帮助临床早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㊂关键词:血培养;危急值;血流感染D O I:10.3969/j.i s s n.1673-4130.2020.18.031中图法分类号:R446.5文章编号:1673-4130(2020)18-2299-04文献标识码:B血流感染包括菌血症和败血症,是临床常见的重症全身感染性疾病,具有高致死率的特点[1]㊂血培养阳性是诊断血流感染的 金标准 [2],由于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发出正式报告的时间较长,易使患者错过抗感染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细菌学专家提出了血培养阳性危急值分级报告制度[3],该报告制度能及时向临床提供血培养病原菌的信息,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㊂现将本院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情况及其在血流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系统(L I S)记录的血培养阳性患者219例为研究对象㊂1.2仪器和试剂采用B a c T/A l e r t-12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及配套的需氧㊁厌氧血培养瓶,儿童血培养瓶, V I T E K2C o m p a c t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和配套细菌鉴定卡,普通恒温培养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哥伦比亚血平板㊁麦康凯平板和巧克力平板,英国O X O I D公司生产的K-B法药敏纸片㊂1.3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 T C C25922)㊁肺炎克雷伯菌(A T C C700603)㊁金黄色葡萄球菌(A T C C 25923)㊁铜绿假单胞菌(A T C C27853)㊁鲍曼不动杆菌(A T C C19606)和粪肠球菌(A T C C29212)标准菌株㊂1.4方法1.4.1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中的血培养采血指南及消毒步骤无菌采集患者静脉血注入血培养瓶中,1次静脉穿刺的血液应分别注入需氧瓶和厌氧瓶中,即1套血培养,成年患者同时采集2套(2个不同部位,各采1套),采用双侧双套送检,每瓶采集血液8~10m L(厂家推荐采血量);儿童患者静脉穿刺的血液注入儿童专用血培养瓶中,同时采集2瓶(2个不同部位,各采1瓶),采用双侧双瓶送检,每瓶采集血液1~2m L(厂家推荐采血量)㊂血培养标本采集后立即送达实验室,放置于B a c T/A l e r t-12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培养㊂1.4.2危急值报告流程全自动血培养仪报警阳性后,及时取出阳性瓶,观察细菌生长曲线,并记录阳性报警时间㊂无菌操作下抽取培养液转种至血平板㊁麦康凯平板和无抑制剂巧克力平板后置于35~37ħ培养箱(需氧㊁厌氧或二氧化碳)中培养16~18h㊂同时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电话联系临床医师告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包括病原菌革兰染色情况㊁形态及排列情况,与临床医师共同分析是否为污染菌导致的阳性结果㊂如果考虑是致病菌导致的阳性结果,向临床报告血培养阳性标本革兰染色镜检结果危急值,并将其记录在微生物危急值登记本上,同时发出革兰染色镜检报告,此为血培养阳性危急值的一级报告;待㊃9922㊃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年9月第41卷第18期I n t J L a b M e d,S e p t e m b e r2020,V o l.41,N o.18*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2018M S X M059)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183190587@q q.c o m㊂本文引用格式:赵峻英,董剑,谢铌奇,等.血培养阳性危急值管理及临床应用价值评估[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8):2299-2302.平板上长出单个菌落后,取纯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若与一级报告结果不符,立即通知临床更改结果,并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对平板上长出的单个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次日报告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此为血培养阳性危急值的二级报告(即正式报告)㊂若血培养仪提示阳性,但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未见病原菌且转种至培养基上无生长,则判定为假阳性㊂1.4.3 污染菌判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仍缺乏能够早期㊁准确㊁快速判断分离菌是否为血流感染污染菌的统一标准[4],临床常用的血培养污染菌判定标准为符合下述任何1项者:(1)患者无明显发热及其他危险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或进行过侵入性操作等);(2)患者虽有发热,但可用其他部位感染或肿瘤免疫等原因解释,且无明显全身感染症状;(3)1次血培养分离出2种及以上的皮肤正常菌群[5];(4)双套血培养中分离到不同种的病原菌[6-7];(5)同时采集2个不同部位的2套血培养标本中若仅有1瓶阳性,判定为污染菌,但也不应仅根据阳性瓶数多少来判断污染菌[8];(6)应及时联系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其共同分析是否为污染菌㊂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E x c e l 表格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㊂2 结 果2.1 血培养瓶的送检情况及阳性瓶数构成比 219例血流感染患者中,成年患者194例,共送检血培养瓶388套(776瓶),儿童患者25例,共送检血培养瓶50瓶㊂血培养阳性瓶数为4瓶的有90例(41.1%),3瓶的有76例(34.7%),2瓶的有30例(13.7%),1瓶的有23例(10.5%)㊂2.2 血培养阳性危急值各级报告时间及准确率 血培养阳性平均报警时间为16.2h ,一级报告发出的平均时间为19.5h ,二级报告发出的平均时间为56.9h ,一级与二级报告发出的平均时间相差37.4h ㊂一级报告结果与二级报告结果有1例不符,准确率为99.5%(218/219)㊂2.3 血培养阳性菌株分布情况 219例血流感染患者共检出革兰阴性菌148株,革兰阳性菌66株,真菌5株㊂检出率位于前3位的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㊁肺炎克雷伯菌㊂见表1㊂2.4 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前临床经验性治疗情况 在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前219例患者均进行了临床经验性治疗,具体用药情况如下:使用头孢菌素类的有107例,占48.9%,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有42例,占19.2%,使用碳青霉烯类的有38例,占17.4%,使用喹诺酮类的有17例,占7.8%,使用青霉素类的有15例,占6.8%㊂2.5 危急值报告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影响 219例患者中,在危急值回报后共有157例患者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㊂219例患者中一级报告发出后调整的有103例,占47.0%;二级报告发出后调整的有54例,占24.7%㊂经验性治疗覆盖检出菌时治疗方案调整主要是缩窄抗菌谱(84例,占38.4%);经验性治疗未覆盖检出菌时治疗方案调整主要是更换抗菌药物(30例,占13.7%)㊂在一级报告发出后共有60例患者更换了抗菌药物,占27.4%;二级报告发出后又有13例患者更换了抗菌药物,占5.9%㊂见表2㊂表1 血培养阳性菌株分布情况病原菌株数(n )构成比(%)革兰阴性菌 大肠埃希菌9342.5 肺炎克雷伯菌2913.2 阴沟肠杆菌73.2 铜绿假单胞菌52.3 鲍曼不动杆菌20.9 鼠伤寒沙门菌20.9 其他革兰阴性菌104.6革兰阳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114.2 金黄色葡萄球菌125.5 链球菌188.2 肠球菌52.3真菌光滑念珠菌52.3合计219100.0表2 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制度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影响[n (%)]项目一级报告发出后调整治疗方案更换抗菌药物缩窄抗菌谱二级报告发出后调整治疗方案更换抗菌药物缩窄抗菌谱治疗方案无调整合计经验性治疗覆盖检出菌33(15.1)43(19.6)10(4.6)41(18.7)62(28.3)189(86.3)经验性治疗未覆盖检出菌27(12.3)0(0.0)3(1.4)0(0.0)0(0.0)30(13.7)合计60(27.4)43(19.6)13(5.9)41(18.7)62(28.3)219(100.0)㊃0032㊃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年9月第41卷第18期 I n t J L a b M e d ,S e pt e m b e r 2020,V o l .41,N o .183讨论3.1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血培养阳性是检验科的危急值之一,其意味着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而病原菌产生的毒素及代谢产物可导致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㊂但临床上并非所有的血培养阳性都是由致病菌所致,这就需要正确区分致病菌和污染菌㊂污染菌常误导临床造成抗菌药物的滥用,从而导致患者耐药率增加,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㊂目前,本院成年患者血培养均采用双侧双套送检,儿童患者则采用儿童专用血培养瓶进行双侧双瓶送检,这对提高血培养病原菌的检出率和准确判断致病菌至关重要,同时,本院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还经常与临床医师进行直接沟通,共同分析讨论是否为致病菌,以及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是否确立等问题㊂若为致病菌,血培养阳性危急值确立,立即通过微生物L I S发出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待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再次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并发出最终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的正式报告㊂在这2个阶段电话报告危急值时,均要求临床科室接收者复述危急值结果,检验科和临床科室还需同时记录危急值结果㊁报告时间㊁患者姓名㊁住院号㊁科室及危急值报告的接收者与报告者㊂这一形式的危急值报告制度避免了口头报告可能出现的信息错误,保证了危急值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㊂若为污染菌,则不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可有效节约成本,同时也避免了临床不合理用药㊂本研究中219例血流感染患者中,血培养阳性瓶数为4瓶的有90例(41.1%),3瓶的有76例(34.7%),2瓶的有30例(13.7%),1瓶的有23例(10.5%),提示大部分血流感染患者在同时送检的2套(儿童为2瓶)血培养瓶中有2瓶及以上报警阳性,但仍有10.5%的患者单瓶报警阳性,且大部分为儿童患者㊂分析其原因可能如下:儿童采血较为困难,当采血量不足时可导致假阴性;儿童病情变化较快,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与临床医师沟通讨论是否为污染菌时难以下定论㊂3.2临床经验性治疗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目前,临床上血流感染诊疗途径主要包括3个阶段:经验性治疗阶段,获得血培养一级报告后的治疗阶段,以及获得血培养二级报告后的治疗阶段㊂每一个阶段的抗感染治疗都离不开实验室检查结果[9],经验性治疗依据医院定期发布的各科室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分析结果㊂获得血培养一级报告后,临床可在经验性治疗的基础上对抗菌药物进行调整,而二级报告的结果可为临床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㊂本研究中,219例血流感染患者共检出革兰阴性菌148株,革兰阳性菌66株,真菌5株,前3位的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㊂在经验性治疗中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头孢菌素类(48.9%)㊁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19.2%)㊁碳青霉烯类(17.4%)㊁喹诺酮类(7.8%)㊁青霉素类(6.8%)㊂头孢菌素类中以第2㊁3代头孢菌素使用频率最高,考虑可能是因为这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㊁抗菌效果好且安全性高的特点,所以临床各科室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或预防性用药时通常选择此类药物[10]㊂碳青霉烯类作为经验性治疗用药占有较高的比例(17.4%),而使用该类药物的患者在血流感染危急值分级报告结果发出后均未进行抗菌药物调整,说明部分临床医师在选择抗菌药物时起点偏高,究其原因可能是临床医师对科室近年来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不了解,无法准确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㊂长期大剂量使用起点高的抗菌药物极易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㊂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规定碳青霉烯类药物不宜用于治疗轻症感染,更不可作为预防性用药[11]㊂3.3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后临床抗菌药物调整情况本研究中,血培养仪阳性报警后约3.3h即可获得一级报告,一级报告发出的平均时间为19.5h,远少于二级报告发出的平均时间(56.9h)㊂一级报告结果与二级报告结果有1例不符,准确率为99.5%,分析其原因如下:该例不符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球杆形态且不易脱色,再加上血涂片制作的偏厚,导致被误判为革兰阳性球菌㊂本研究一级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均高于相关文献报道[12]㊂在血培养阳性危急值回报后共有157例患者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其中一级报告发出后调整的有103例,占47.0%;二级报告发出后调整的有54例,占24.7%㊂经验性治疗覆盖检出菌时治疗方案调整主要是缩窄抗菌谱;经验性治疗未覆盖检出菌时治疗方案调整主要是更换抗菌药物㊂在一级报告发出后共有60例患者更换了抗菌药物,占27.4%;二级报告发出后又有13例患者更换了抗菌药物,占5.9%㊂提示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发出后临床抗菌药物的调整比例较高,分析其原因如下:由于本院微生物实验室尚缺乏质谱㊁P C R㊁二代测序等新技术而不能快速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如一些病原菌对某些抗菌药物天然耐药,但临床在最终的二级报告发出之前只能根据一级报告结果进行经验性治疗,但有些经验性治疗可能是无效的;此外,目前本院血培养阳性危急值只实行了二级报告制度,且微生物实验室夜间无值班人员,夜间血培养阳性危急值不能及时处理,从而导致这部分标本㊃1032㊃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年9月第41卷第18期I n t J L a b M e d,S e p t e m b e r2020,V o l.41,N o.18报告滞后㊂3.4改进方案为了提高血培养病原菌的检出率和准确判断致病菌,临床医师应掌握血培养送检指征,每例患者应同时送检2~3套(儿童为2~3瓶)血培养,且每套血培养应在不同部位采集[13];微生物实验室需购置仪器设备,增加质谱㊁P C R㊁二代测序等新技术,快速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实行和完善血培养三级报告制度;同时,需建立全天候的工作模式,及时处理夜间血培养阳性危急值,加快结果报告速度,为临床早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临床医师应熟悉近年来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加强对抗菌药物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对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及时予以纠正;临床也应根据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确保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性㊂综上所述,血培养阳性危急值报告是临床尽快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目标性治疗的先决基础,使临床能够及时㊁合理地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这为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㊁发展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㊂参考文献[1]L O O N E N A,WO L F F S P,B R U G G E MA N C A,e t a l.D e-v e l o p m e n t s f o r i m p r o v e d d i a g n o s i s o f b a c t e r i a l b l o o d-s t r e a m i n f e c t i o n s[J].E u r J 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 I n f e c t D i s, 2014,33(10):1687-1702.[2]陈东科,孙长贵,赵旺盛,等.实用临床微生物检验与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2-133. [3]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39-740.[4]D A I G L,H E J K,X I E Y,e t a l.T h e r a p e u t i c p o t e n t i a l o f n a j a n a j a a t r a v e n o m i n a r a t m o d e l o f d 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t h y[J].B i o m e d E n v i r o n S c i,2012,25(6):630-638. [5]黄声雷,胡必杰,谢红梅,等.血培养报阳瓶数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鉴别诊断的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0):2592-2594.[6]张婷菊,刘贵建.降低血培养污染的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119-120.[7]R A H K O N E N M,L U T T I N E N S,S O S K E L A M,e t a l.T r u e-b ac t e r e m i a s c a u s ed b y c o a g u l a se n e g a t i v e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r e d if f i c u l t t o d i s t i ng u i sh f r o m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c o n t a m i-n a n t s[J].E u r J C li n M i c r o b i o l I n f e c t D i s,2012,31(10): 2639-2644.[8]邹玉红,韩双梅.降低儿科股静脉穿刺血培养假阳性率的持续改进体会[J/C 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5):841.[9]张丽丽,刘梅,陈明.血流感染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0,16(4):589-592.[10]卢发辉,王锦芳,陈国庆,等.某医院2013-2014年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J].海峡药学,2016,28(4):240-242.[11]钟南山,万希润,马小军,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1.[12]冯雪君,周永列.血培养三级报告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12):1450-1451. [13]周庭银,倪语星.血流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8.(收稿日期:2020-02-12修回日期:2020-05-21(上接第2280页)[38]R O T H E C,S C HU N K M,S O T HMA N N P,e t a l.T r a n s-m i s s i o n o f2019-n C o V i n f e c t i o n f r o m a n a s y m p t o m a t i c c o n t a c t i n G e r m a n y[J].N E n g l J M e d,2020,382(10): 970-971.[39]W A N G M,C A O R,Z H A N G L,e t a l.R e m d e s i v i r a n d c h l o r o-q u i n e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n h i b i t t h e r e c e n t l y e m e r g e d n o v e l c o r o-n a v i r u s(2019-n C o V)i n v i t r o[J].C e l l R e s e a r c h,2020,30(3):269-271.[40]P A N G J,WA N G M X,HA N L Y,e t a l.P o t e n t i a l r a p i dd i a g n o s t i c s,v a c c i ne 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sf o r2019n o v e l c o r o-n a v i r u s(2019-n C o V):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J C l i n M e d,2020,9(3):623-627.[41]HA N H J,L I U J W,Y U H,e t a l.N e u t r a l i z i n g m o n o-c l o n a l a n t i b od ie s a s p r o m i s i n g t h e r a p e u t i c s a g a i n s t M i d-d le E a s t 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 c o r o n a v i r u s i nf e c t i o n[J].V i r u s e s,2018,10(12):680-684.[42]S O N G Z,X U Y,B A O L,e t a l.F r o m S A R S t o M E R S, t h r u s t i n g c o r o n a v i r u s e s i n t o t h e s p o t l i g h t[J].V i r u s e s, 2019,11(1):59-63.[43]S C HM I D T M,B R I X N E R V,R U S T E R B,e t a l.N A Ts c r e e n i n g o f b l o o d d o n o r s f o r s e v e r e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 c o r o n a v i r u s c a n p o t e n t i a l l y p r e v e n t t r a n s f u s i o na s s o c i a t e d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s[J].T r a n s f u s i o n,2004,44(4):470-475.[44]S O N G F,S H I N,S HA N F,e t a l.E m e r g i n g2019n o v e lc o r o n a v i r u s(2019-n C o V)p n e u m o n i a[J].R ad i o l o g y, 2020,295(1):210-217.[45]K I M J Y,C HO E P G,OH Y,e t a l.T h e f i r s t c a s e o f2019n o v e l c o r o n a v i r u s p n e u m o n i a i m p o r t e d i n t o K o r e a f r o mW u h a n,C h i n a:i m p l i c a t i o n f o r i n f e c t i o n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m e a s u r e s[J].J K o r e a n M e d S c i,2020,35(5):e61.(收稿日期:2020-04-02修回日期:2020-05-19)㊃2032㊃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年9月第41卷第18期I n t J L a b M e d,S e p t e m b e r2020,V o l.41,N o.18。
血培养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目的探讨我院血培养标本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和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方法采用BD BACTEC 912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细菌培养,经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2242例血培养标本共检出阳性菌株118株,阳性率为5.2%。
其中革兰氏阳性菌53株、革兰氏阴性菌65株,分别占总数的44.9%和55.1%,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较敏感,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较敏感。
结论我院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有较高的耐药率,提醒需要加强对血液感染病原菌的监控,督促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标签: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败血症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毒血症症状,感染性休克,迁徙性病灶等,绝大多数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送检血液标本快速培养检测出病原菌并进一步得到药敏结果,对于明确诊断及指导临床医生准确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使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现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7月~2013年6月湖南旺旺医院住院患者2242例血培养标本。
1.2 仪器与试剂血培养瓶、BD BACTEC 912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VITEK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细菌鉴定卡片和药敏卡片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1.3方法抽取静脉血5~10ml注入血培养瓶即刻送检,血标本注入专用培养瓶后,用BD BACTEC 9120型全自動血培养仪增菌,对提示为阳性者进行转种血平板、巧克力或沙氏培养基进行转种,分离纯培养,病原菌经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
㊃论 著㊃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9455.2024.06.015重庆某三甲医院血培养阳性的特征分析*阮 真1,毛隆春2,费 凌2,李志强2,张小琴2,胡 娟2,许商成2,王 维2Δ1.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400799;2.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医学中心,重庆400060摘 要:目的 对血培养报阳标本检出微生物种类㊁报阳时间㊁感染与污染㊁送检前用药情况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 O V I D -19)等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血培养报阳相关特征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㊂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住院部1856例患者送检的血培养标本相关特征并进行分析㊂结果 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共送检血培养标本7042瓶,其中6389瓶(90.73%)为阴性,653瓶(9.27%)为阳性㊂共检出691株病原菌,其中128株(18.52%)病原菌为仅需氧瓶报阳,57株(8.25%)为仅厌氧瓶报阳;549株(79.45%)病原菌为感染菌,109株(15.77%)病原菌为污染菌,33株(4.78%)病原菌临床意义未知,检出菌中革兰阴性菌污染率小于革兰阳性菌㊂大部分病原菌报阳时间在20h 以内,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血培养报阳时间均短于污染(P <0.05)㊂分别将报阳时间21.96h 和18.12h 作为区分血培养阳性瓶中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污染与感染的最佳时间点,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和0.88㊂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前送检的血培养真阳性率高于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后送检(P <0.05),且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 A R S -C o V -2)阳性来源的血培养真阳性率明显低于S A R S -C o V -2阴性来源的血培养(P <0.001)㊂结论 血流感染病原菌多数需氧瓶和厌氧瓶同时报阳,血培养阳性检出菌中革兰阴性菌污染率小于革兰阳性菌,且阳性报警时间可作为鉴别分离菌污染与感染的重要指标㊂关键词:血培养; 病原菌; 污染菌; 报阳时间; 血流感染中图法分类号:R 44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4)06-0793-07A n a l y s i s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p o s i t i v e i n a c l a s s 3A h o s p i t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R U A N Z h e n 1,MA O L o n g c h u n 2,F E I L i n g 2,L I Z h i q i a n g 2,Z HA N G X i a o qi n 2,HU J u a n 2,X U S h a n g c h e n g 2,WA N G W e i 2Δ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C h o n g q i n g M u n i c i p a l N i n t h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C h o n g q i n g400799,C h i n a ;2.E x p e r i m e n t a l M e d i c i n e C e n t e r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M e d i c a l 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C o l l e g e ,C h o n g q i n g 40006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f d e t e c t e d m i c r o b i a l s p e c i e s ,r e p o r t e d p o s i t i v e t i m e ,i n f e c t i o n a n d c o n t a m i n a t i o n ,m e d i c a t i o n b e f o r e s u b m i t t e d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C O V I D -19i n f e c t i o n i n p o s i t i v e s p e c i -m e n o f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s ,a n d t o i n v e s t ig a t e th e a p p li c a t i o n v a l u e o f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r e l a t e d t o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r e po r -t e d p o s i t i v e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b l o o d s t r e a m i n f e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T h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y m e t h o d w a s a d o pt e d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r e l a t e d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s a m p l e s s u b m i t t e d b y 1856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I n p a t i e n t D e pa r t m e n t o f t h e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M e d i c a l 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C o l l e g e f r o m J a n u a r y 2021t o J a n u a r y2023w e r e c o l l e c t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R e s u l t s A t o t a l o f 7042b o t t l e s o f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s a m pl e s w e r e s u b m i t t e d i n t h e w h o l e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J a n u a r y 2021t o J a n u a r y 2023,i n w h i c h 6389b o t t l e s (90.73%)w e r e n e ga t i v e ,w h i l e 653b o t t l e s (9.27%)w e r e p o s i t i v e .A t o t a l o f 691s t r a i n s o f p a t h o g e n ic b a c t e r i a w e r ede t e c t e d ,i n w h i c h 128s t r a i n s (18.52%)w e r e t h e a e r o b i c b o t t l e r e po r t e d p o s i t i v e a n d 57s t r a i n s (8.25%)w e r e t h e a n a e r o b i c b o t t l e s r e p o r t e d p o s i t i v e .A t o t a l o f 549s t r a i n s (79.45%)w e r e t h e p a t h o ge n i c b a c t e r i a ,109s t r a i n s (15.77%)w e r e t h e c o n t a m i n a n t b a c t e r i a a n d 33s t r a i n s (4.78%)w e r e t h e u n k n o w n c l i n i c a l s i gn i f i c a n c e .I n t h e d e t e c t e d b a c t e -r i a ,t h e c o n t a m i n a t i o n r a t e o f G r a m -n e g a t i v e b a c t e r i a w a s l e s s t h a n t h a t o f G r a m -po s i t i v e b a c t e r i a .M o s t o f t h e p a t h o g e n i c b a c t e r i a r e p o r t e d p o s i t i v e t i m e w a s w i t h i n 20h .T h e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r e p o r t e d p o s i t i v e t i m e o f E s c h e -r i c h i a c o l i a n d c o a g u l a s e -n e g a t i v e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s t r a i n s w a s s h o r t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t h e c o n t a m i n a t e d b a c t e r i a (P <0.05).T h e r e p o r t e d p o s i t i v e t i m e o f 21.96h a n d 18.12h s e r v e d a s t h e o p t i m a l t i m e p o i n t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㊃397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3月第21卷第6期 L a b M e d C l i n ,M a r c h 2024,V o l .21,N o .6*基金项目:重庆市2022年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面上项目(2022M S XM 148)㊂ 作者简介:阮真,女,主管技师,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学相关研究㊂ ә 通信作者,E -m a i l :c q m u w a n gw e i @163.c o m ㊂w h i c h 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g c o n t a m i n a t i o n a n d i n f e c t i o n o f E s c h e r i c h i a c o l i a n d c o a g u l a s e n e g a t i v e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d e-t e c t e d i n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p o s i t i v e b o t t l e s,t h e a r e a s u n d e r t h e c u r v e s w e r e0.95a n d0.88r e s p e c t i v e l y.T h e t r u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p r i o r t o 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d r u g t r e a t m e n t w a s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a f t e r 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m e d i-c a t i o n t r e a t m e n t(P<0.05);f u r t h e r m o r e,t h e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t r u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S A R S-C o V-2p o s i t i v e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l y 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S A R S-C o V-2n e g a t i v e(P<0.001).C o n c l u s i o n M o s t o f t h e p a t h o g e n i c b a c t e r i a o f b l o o d f l o w i n f e c t i o n a r e t h e r e p o r t e d p o s i t i v e i n a e r o b i c a n d a n a e r o b i c b o t t l e s 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I n t h e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p o s i t i v e d e t e c t e d b a c t e r i a,t h e c o n t a m i n a t i o n o f G r a m-n e g a t i v e b a c t e r i a i s l e s s t h a n t h a t o f G r a m-p o s i t i v e b a c-t e r i a,m o r e o v e r t h e p o s i t i v e a l a r m t i m e c o u l d b e s e r v e d a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i n d i c a t o r f o r i d e n t i f y i n g b a c t e r i a c o n t-a m i n a i o n f r o m i n f e c t i o n.K e y w o r d s:b l o o d c u l t u r e;p a t h o g e n i c b a c t e r i a; c o n t a m i n a t i n g b a c t e r i a; r e p o r t e d p o s i t i v e t i m e;b l o o d s t r e a m i n f ec t i o n血流感染目前仍是我国乃至全球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㊂近年来由于抗微生物药物的不规范使用,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都呈现上升趋势[2]㊂因此,临床诊疗活动中血培养检测技术和检测结果也受到广泛关注㊂当临床怀疑血流感染时,血培养仍然是识别血循环中致病微生物的最佳方法,且迄今为止仍然是检测菌血症的金标准[3]㊂本研究收集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送检的血培养标本结果,并对血培养报阳后检出微生物㊁报阳时间㊁感染与污染㊁送检前用药情况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 O V I D-19)等特征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正确送检㊁分析㊁处置血培养结果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1856例患者送检血培养的相关资料㊂1.2仪器与试剂采用B a c T/A L E R T3D(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血培养仪及配套血培养瓶,V I T E K-2 C o m p a c t(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配套鉴定药敏板,操作过程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进行㊂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 T C C25922㊁大肠埃希菌A T C C35218㊁铜绿假单胞菌A T C C27853㊁金黄色葡萄球菌A T C C29213㊁粪肠球菌A T C C29212均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㊂室内质控均在控㊂1.3方法参照‘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规范“采样送检血培养㊂成人在不同部位采集2~3套血培养标本,每瓶采血8~10m L,采集结束后2h内送入全自动血培养仪内培养,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将血培养瓶置于常温㊂当血培养仪报阳后取出阳性瓶,在安全柜中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无菌穿刺取出血液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并通过电话向临床医生作初步报告㊂报告后根据染色结果选择接种适当平板培养㊂将平板中长出的纯菌落参照V I T E K-2C o m p a c t仪器操作要求配制适当浊度的菌悬液,根据纯菌落涂片染色等特征选择配套鉴定和药敏试剂卡上机并编号,仪器经过一定时间孵育后检测细菌生化反应和透光度变化,利用数值法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判读,得出最终结果[4]㊂若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一条及一条以上则判断为污染菌:无明显发热和高危因素;有明确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热和感染体征;多次血培养诊断为其他病原菌感染;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无效;连续多次血培养仅一次阳性且为皮肤正常菌群㊂若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一条及一条以上则判断为感染菌:发热具有感染体征,且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热;白细胞升高或核左移;多次血培养为同一种微生物或1次血培养阳性且在患者其他感染部位存在相同耐药谱的相同微生物;具有易感危险因素如长期静脉插管或异体移植物;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或拔除导管或异物后感染得到控制[5]㊂对于培养5d仍未出现阳性的则报告阴性㊂1.4统计学处理采用G r a p h P a d P r i s m5.01软件分析数据㊂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㊁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 O C)曲线分析分离菌中常见菌株血培养报阳时间区分污染与感染的价值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血培养阳性检出微生物分布及送检情况1856例患者共送检血培养7042瓶,其中6389瓶(90.73%)为阴性,653瓶(9.27%)为阳性,共检出691株病原菌,见表1㊂691株病原菌中128株(18.52%)为仅需氧瓶报阳,57株(8.25%)为仅厌氧瓶报阳㊂非发酵菌和真菌均为仅需氧瓶报阳,脆弱拟杆菌为仅厌氧瓶报阳㊂1856例患者中,有1671例(90.03%)送检2套(共4瓶)血培养,173例(9.32%)送检1套(共2瓶)血培养,12例(0.65%)仅送检1瓶血培养,血培养送检2套者阳性率较高(P=0.038),见表2㊂2.2血培养阳性检出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在691株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中,549株(79.45%)为感染菌, 109株(15.77%)为污染菌,33株(4.78%)临床意义㊃497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3月第21卷第6期 L a b M e d C l i n,M a r c h2024,V o l.21,N o.6未知,见表3㊂本研究中血培养总体污染率为1.55% (109/7042)㊂最常见的引起血流感染的主要感染菌(分离数量ȡ20株)为大肠埃希菌(247株)㊁肺炎克雷伯菌(80株)㊁金黄色葡萄球菌(46株)㊁奇异变形杆菌(20株)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数量较多,但仅有9.89%为感染菌㊂同样,80%以上检出的阳性杆菌也被判断为污染菌㊂而其他肠杆菌科㊁厌氧菌㊁β-溶血链球菌㊁真菌虽检出数量少,但均被判断为感染菌㊂污染菌数量分布前三科室分别为重症医学科(43株, 39.45%)㊁康复科(22株,20.18%)㊁内分泌科(21株, 19.27%)㊂表1血培养阳性结果病原菌的分布[n(%)]病原菌种类株数(n)仅需氧瓶报阳仅厌氧瓶报阳需氧瓶㊁厌氧瓶同时报阳革兰阴性菌45566(14.51)34(7.47)355(78.02)大肠埃希菌25423(9.06)20(7.87)211(83.07)肺炎克雷伯菌854(4.71)7(8.24)74(87.05)阴沟肠杆菌复合群201(5.00)0(0.00)19(95.00)奇异变形杆菌202(10.00)0(0.00)18(90.00)铜绿假单胞菌1515(100.00)0(0.00)0(0.00)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1515(100.00)0(0.00)0(0.00)弗劳地柠檬酸杆菌81(12.50)1(12.50)6(75.00)产酸克雷伯菌61(16.67)0(0.00)5(83.33)黏质沙雷菌黏质亚种40(0.00)1(25.00)3(75.00)居泉沙雷菌40(0.00)0(0.00)4(100.00)脆弱拟杆菌30(0.00)3(100.00)0(0.00)其他革兰阴性菌214(19.05)2(9.52)15(71.43)革兰阳性菌23056(24.35)23(10.00)151(65.6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132(35.16)13(14.29)46(50.55)金黄色葡萄球菌493(6.12)4(8.16)42(85.71)肺炎链球菌140(0.00)2(14.29)12(85.71)屎肠球菌131(7.69)1(7.69)11(84.62)耳炎苏黎世菌66(100.00)0(0.00)0(0.00)粪肠球菌131(7.69)1(7.69)11(84.62)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120(0.00)0(0.00)12(100.00)无乳链球菌110(0.00)0(0.00)11(100.00)杰氏棒状杆菌33(100.00)0(0.00)0(0.00)其他革兰阳性菌1810(55.56)2(11.11)6(33.33)真菌66(100.00)0(0.00)0(0.00)克柔念珠菌33(100.00)0(0.00)0(0.00)近平滑念珠菌11(100.00)0(0.00)0(0.00)热带念珠菌11(100.00)0(0.00)0(0.00)马尔尼菲篮状菌11(100.00)0(0.00)0(0.00)总计691128(18.52)57(8.25)506(73.23)表2血培养送检瓶数情况[n(%)]送检瓶数送检人次血培养阳性瓶每次4瓶1671(90.03)633(9.47)每次2瓶173(9.32)20(5.78)每次1瓶12(0.65)0(0.00)χ26.55 P0.0382.3血培养报阳时间分析多数病原菌报阳时间集中在9~20h,铜绿假单胞菌㊁脆弱拟杆菌㊁肺炎链球菌和真菌报阳时间在20h以上㊂其中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污染血培养报阳时间明显长于感染(P<0.05)㊂部分病原菌如肺炎克雷伯菌㊁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因污染数量较少尚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㊂见表4㊂绘制R O C曲线分析分离菌中常见菌株血培养报阳时间区分污染与感染的价值㊂结果显示:报阳时间㊃597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3月第21卷第6期 L a b M e d C l i n,M a r c h2024,V o l.21,N o.621.96h可作为区分血培养阳性瓶检出的大肠埃希菌污染与感染的最佳时间点,曲线下面积(A U C)为0.95,灵敏度为81.13%,特异度为93.33%;报阳时间18.12h可作为区分血培养阳性瓶检出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污染与感染的最佳时间点,A U C为0.88,灵敏度为70.00%,特异度为97.62%㊂见图1㊂表3血培养阳性检出病原菌分布[n(%)]病原菌种类株数(n)感染污染未知革兰阴性菌455426(93.63)11(2.42)18(3.96)大肠埃希菌254247(97.24)3(1.18)4(1.57)肺炎克雷伯菌8580(94.12)1(1.18)4(4.71)阴沟肠杆菌复合群2018(90.00)0(0.00)2(10.00)奇异变形杆菌2020(100.00)0(0.00)0(0.00)铜绿假单胞菌1514(93.33)1(6.67)0(0.00)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1510(66.67)0(0.00)5(33.33)弗劳地柠檬酸杆菌88(100.00)0(0.00)0(0.00)产酸克雷伯菌66(100.00)0(0.00)0(0.00)黏质沙雷菌黏质亚种44(100.00)0(0.00)0(0.00)居泉沙雷菌44(100.00)0(0.00)0(0.00)脆弱拟杆菌33(100.00)0(0.00)0(0.00)其他革兰阴性菌2112(57.14)6(28.57)3(14.29)革兰阳性菌230117(50.87)98(42.61)15(6.5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19(9.89)77(84.62)5(5.49)金黄色葡萄球菌4946(93.88)1(2.04)2(4.08)肺炎链球菌1414(100.00)0(0.00)0(0.00)屎肠球菌139(69.23)1(7.69)3(23.08)粪肠球菌1310(76.92)1(7.69)2(15.38)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1211(91.67)0(0.00)1(8.33)无乳链球菌1111(100.00)0(0.00)0(0.00)耳炎苏黎世菌61(16.67)5(83.33)0(0.00)杰氏棒状杆菌30(0.00)3(100.00)0(0.00)其他革兰阳性菌186(33.33)10(55.56)2(11.11)真菌66(100.00)0(0.00)0(0.00)克柔念珠菌33(100.00)0(0.00)0(0.00)近平滑念珠菌11(100.00)0(0.00)0(0.00)热带念珠菌11(100.00)0(0.00)0(0.00)马尔尼菲篮状菌11(100.00)0(0.00)0(0.00)总计691549(79.45)109(15.77)33(4.78)表4血培养阳性检出病原菌报阳时间比较(xʃs,h)病原菌感染污染t P病原菌感染污染t P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大肠埃希菌14.43ʃ4.0469.32ʃ18.69-12.20<0.001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05ʃ1.75825.07ʃ0.96-4.580.001肺炎克雷伯菌18.28ʃ5.8944.88*--金黄色葡萄球菌15.02ʃ3.9745.84*--阴沟肠杆菌复合群17.21ʃ4.33---肺炎链球菌20.52ʃ6.58---奇异变形杆菌18.91ʃ2.95---屎肠球菌16.21ʃ3.0821.84*--铜绿假单胞菌23.30ʃ6.6958.32--粪肠球菌17.11ʃ4.3037.20*--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15.40ʃ3.38---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11.21ʃ2.33---弗劳地柠檬酸杆菌10.95ʃ3.26---无乳链球菌10.73ʃ2.97---产酸克雷伯菌11.57ʃ3.08---耳炎苏黎世菌18.48*37.30ʃ7.25--黏质沙雷菌黏质亚种18.48ʃ5.86---杰氏棒状杆菌-59.88ʃ10.35--居泉沙雷菌17.44ʃ4.63---真菌31.62ʃ3.13---脆弱拟杆菌43.2ʃ12.71---注:-表示无数据;*此处该菌仅1株㊂㊃697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3月第21卷第6期 L a b M e d C l i n,M a r c h2024,V o l.21,N o.6图1大肠埃希菌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培养报阳时间区分污染与感染的R O C曲线2.4送检时不同用药情况的血培养真阳性率比较在送检的7042瓶血培养中,有1426瓶(20.25%)在送检前接受过抗微生物药物治疗,4910瓶(69.72%)在送检前未接受抗微生物药物治疗,706瓶(10.03%)送检前用药情况未知;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后送检的血培养真阳性率(6.31%)较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前送检的血培养真阳性率(8.33%)低(P=0.015),见表5㊂主要感染菌中(检出ȡ20株)大肠埃希菌㊁肺炎克雷伯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前送检的血培养报阳时间明显短于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后送检(P< 0.05),见表6㊂表5送检时不同用药情况的血培养真阳性率比较用药情况送检血培养瓶(n)血培养真阳性瓶[n(%)]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前送检4910409(8.33)*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后送检142690(6.31)未知用药情况70650(7.08)总计7042549(7.80)注:与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后送检相比,*χ2=5.93,P=0.015㊂表6送检时不同用药情况主要感染菌血培养报阳时间比较(xʃs,h)用药情况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前送检13.28ʃ0.7515.78ʃ2.39516.22ʃ2.03513.16ʃ0.78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后送检18.19ʃ2.1126.33ʃ4.87124.59ʃ4.72522.87ʃ2.378 t-2.70-2.19-1.92-13.16P0.0070.0340.070<0.0012.5不同C O V I D-19情况血培养真阳性率本研究在2022年底经历了C O V I D-19的暴发期,血培养送检数量明显增多,其中有1336瓶血培养为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 A R S-C o V-2)阳性患者㊂S A R S-C o V-2阳性来源的血培养中,有41瓶(3.07%)检出致病菌,血培养真阳性率远低于S A R S-C o V-2阴性来源的血培养(P<0.001),见表7㊂表7不同C O V I D-19情况血培养真阳性率比较S A R S-C o V-2检测送检血培养瓶数(n)血培养真阳性[n(%)]阳性133641(3.07)*阴性5652504(8.92)未检测544(7.41)总计7042549(7.80)注:与阴性相比,*χ2=50.59,P<0.001㊂3讨论血流感染是指各类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经各种途径进入血循环导致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6]㊂尽管医学领域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血液感染仍然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因其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备受关注㊂血培养是最常见的微生物检验技术之一,目前仍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3]㊂本研究通过回顾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血培养报阳标本检出微生物种类㊁报阳时间㊁感染与污染㊁送检前用药情况㊁C O V I D-19情况等特征,探讨血培养报阳相关特征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正确分析㊁使用血培养结果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㊁减少耐药菌产生提供理论依据㊂近年来,高效㊁优化的血培养检测系统能帮助临床医生实现血培养报阳后24h内对患者进行精准的抗菌治疗[7-8]㊂现实验室多通过对病原菌产生二氧化碳的检测实现对血培养瓶病原菌生长的连续监测[9]㊂此外,血培养瓶内含有供需氧菌或厌氧菌生长的营养因子[10],检测灵敏度为1~15C F U/m L[11]㊂但由于采样部位皮肤消毒不彻底或采血技术不当等原因,可能将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和皮肤正常菌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㊁微球菌㊁痤疮丙酸杆菌㊁芽孢杆菌和棒状杆菌等引入血培养瓶[12],引起高达30%的血培养污染率,导致不必要的抗菌药物治疗和增加患者负担[13]㊂研究发现血培养污染率与血容量呈负相关,可能小样本量增加了污染菌浓度[14]㊂近年来相继颁布了实验室血培养操作相关行业标准㊁专家共识和血培养技术用于诊断的实践指南[15-16],旨在规范血培养标本的采集和血培养结果分析,进一步减少血培养污染及其产生的不良影响㊂通常血培养污染程度可通过总体血培养污染率或阳性血培养中污染菌百分比来评估[17]㊂本研究血培养阳性检出的病原菌中有109株(15.77%)最终被确定为污染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㊁耳炎苏黎世菌和杰氏棒状杆菌,均为皮㊃797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3月第21卷第6期 L a b M e d C l i n,M a r c h2024,V o l.21,N o.6肤正常菌群,且检出的革兰阴性菌污染率远低于革兰阳性菌㊂真菌㊁β-溶血链球菌和除大肠埃希菌㊁肺炎克雷伯菌外的肠杆菌科均未出现污染情况㊂总体血培养污染率和阳性血培养中污染菌百分比分别为1.55%和15.77%,高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发布的三级医院平均水平㊂对本研究污染菌的科室来源和菌种分布分析发现,检出的污染菌以重症医学科来源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为突出,沟通后发现因该科室护士流动性大,培训不及时导致采血过程消毒不彻底,体表细菌随着针刺被带入到血培养瓶中,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㊂以上结果提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血培养标本采集还需进一步规范,另外,实验室应定期公布血培养污染情况,以辅助临床医师判断其作为感染菌的可能性㊂血培养报阳时间是指血培养瓶从上机起至仪器发出阳性报警的时间㊂基于血培养检测技术原理,报阳时间与血液中的微生物含量呈反比,即菌量越多报阳时间越短[18]㊂报阳时间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培养瓶中的血容量㊁从血培养采集到上机的时间㊁血培养系统㊁特殊微生物及抗微生物药物使用等[3]㊂近年来报阳时间的潜在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㊂S I MÉO N等[19]研究显示报阳时间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菌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㊂此外,有研究已证实污染菌在血液中的浓度远低于感染菌,因此报阳时间较长,提示报阳时间在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中有一定价值[20]㊂本研究发现,除铜绿假单胞菌㊁脆弱拟杆菌㊁肺炎链球菌和真菌报阳时间集中在20h以上外,其余病原菌报阳时间均在9~20h㊂其中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培养报阳时间还可作为判断其是感染还是污染的诊断指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㊂而本研究数据显示污染菌报阳时间均>25 h㊂当然使用报阳时间区分感染㊁污染时,还应结合微生物本身病原学和生长特征进行综合分析㊂尽管如此,血培养阳性检出的微生物主要为大肠埃希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㊁铜绿假单胞菌而非常见的污染菌,提示血培养诊断血流感染仍具有较高的特异度㊂血培养相关行业标准和专家共识中均给出用药前采样的建议,也是保证血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㊂虽然上述建议可能延迟抗菌治疗时间,有研究显示在经验性治疗后采样送检血培养,与接受治疗前送检相比可降低约50%的阳性率,且不能通过增加采样部位和送检数量弥补[21]㊂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送检血培养的真阳性率显著低于治疗前送检,且主要检出的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㊁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后送检血培养报阳时间较治疗前送检明显增加㊂此外,因为血流感染时体内病原微生物在血液循环中具有一过性㊁间歇性等特点,血培养技术客观上诊断血流感染的灵敏度无法达到100%,结合本研究结果,建议有血流感染表现的患者需在无菌技术下尽快采样送检血培养,然后再进行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此方案可减少治疗延误时间,同时可最大可能获得微生物结果用于指导后续治疗㊂2022年底C O V I D-19迅速传播,发热患者激增,导致医院资源紧张,同时实验室接受血培养的数量也急剧增加㊂已有较多研究显示患有严重C O V I D-19的患者多合并细菌感染,但这些患者中菌血症发生率尚不清楚㊂与S E P U L V E D A等[22]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合S A R S-C o V-2阳性患者血培养真阳性率远低于S A R S-C o V-2阴性患者㊂这可能是由于该人群真性菌血症发病率低,且存在过量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㊂L E U N G等[23]已证实S A R S冠状病毒㊁流感病毒㊁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严重呼吸道病毒感染且具有合并细菌感染风险的患者也存在较低的细菌血流感染发生率㊂上述结果表明,S A R S-C o V-2阳性患者的血流感染发病率较低,在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的益处也未经证实㊂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回顾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血培养报阳标本相关资料发现,血流感染病原菌多数为需氧瓶和厌氧瓶同时报阳,检出菌中约80%最终判断为病原菌,且阳性报警时间可作为鉴别分离菌污染与感染的重要指标㊂同时也提示临床正确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对减少血培养污染率和提高阳性率的重要性㊂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纳入的影响血培养阳性的因素有限,后期仍需开展多因素㊁大规模的研究验证㊂参考文献[1]S I R I T I P N,N O N G N U C H A,D A J S A K D I P O N T,e t a l.E p i d e m i o l o g y,r i s k f a c t o r s,a n d o u t c o m e o f b l o o d s t r e a m i n f e c t i o n w i t h i n t h e f i r s t y e a r a f t e r k i d n e y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J].A m J M e d S c i,2021,361(3):352-357.[2]WA N G X L,S U N Y,N I X Y,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v a l-i d a t i o n o f a n e m e r g e n c y b l o o d s t r e a m i n f e c t i o n s c o r e f o r p r e d i c t i n g i n-h o s p i t a l m o r t a l i t y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o mm u n i-t y-a c q u i r e d b l o o d s t r e a m i n f e c t i o n s[J].W o r l d J E m e r g M e d,2023,14(4):280-286.[3]B LÄC K B E R G A,S V E D E V A L L S,L U N D B E R G K,e t a l.T i m e t o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p o s i t i v i t y-a n i n d e p e n d e n t p r e d i c t o r o f m o r t a l i t y i n S t r e p t o c o c c u s p y o g e n e s b a c t e r a e m i a[J].O p e n F o r u m I n f e c t D i s,20229(6):o f a c163. [4]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2,45(2):105-121.[5]刘少娟,刘宏杰,戴丽冰,等.血培养报警时间对于鉴别血流感染的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2,29(6): 1047-1051.[6]Z HA N G Q,G A O H Y,L I D,e t a l.A T T P-i n c o r p o r a t e d㊃897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3月第21卷第6期 L a b M e d C l i n,M a r c h2024,V o l.21,N o.6s c o r i n g m o d e l f o r p r e d i c t i n g m o r t a l i t y o f s o l i d t u m o r p a-t i e n t s w i t h b l o o d s t r e a m i n f e c t i o n c a u s e d b y E s c h e r i c h i ac o l i[J].S u p p o r t C a r e C a n c e r,2022,30(1):413-421.[7]F A N G T,WA N G Q,L I W,e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n d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a l y s i s o f2287s t r a i n s o f p a t h o g e n i c b a c t e r i a i n c h i l d r e n's b l o o d c u l t u r e[J].J M i c r o b i o l I mm u n o l, 2023,13(1):24-31.[8]梁馨月,孟涵,王启,等.优化血培养检测流程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2,45(2):137-144. [9]杨晓雯,刘佳音,张宇,等.不同方法提取血培养瓶培养的抗凝血中布鲁氏菌核酸的比较[J].疾病监测,2022,37(7):964-966.[10]D E S L A N D E S V,R A F I P O U R D,G O R N I,e t a l.E f f e c t o fd e l a y e d e n t r y o f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b o t t l e s i n B A C T E C a u t o-m a t e d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s y s t e m i n t h e c o n t e x t o f l a b o r a t o r yc o n s o l id a t i o n[J].S c i Re p,2022,12(1):1337.[11]马艳,周春妹,黄声雷,等.B a c T/A L E R T V I R T U O和B a c T/A L E R T3D两种血培养系统的性能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3,33(11):1622-1626.[12]O T A K.C o n t a m i n a t i o n o f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s f r o m i n d w e l l i n ga r t e r i a l c a t h e t e r s i n 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 p a t i e n t s:a l t e r n a t i v eb l o o dc u l t u r e s a m p l i n g[J].C h e s t,2023,164(1):11-12.[13]M E G G E D O,D O R E M B U S S,B E N-S HA L OM E,e t a l.C o m p a r i n g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c o n t a m i n a t i o n r a t e s b y d i f f e r e n ts a m p l i n g m e t h o d s i n a p a e d i a t r i c e m e r g e n c y d e p a r t m e n t [J].J P a e d i a t r C h i l d H e a l t h,2022,58(4):669-673. [14]N I E L S E N L E,N G U Y E N K,WA H L C K,e t a l.I n i t i a lS p e c i m e n D i v e r s i o n D e v i c e r e d u c e s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c o n-t a m i n a t i o n a n d v a n c o m y c i n u s e i n a c a d e m i c m e d i c a l c e n-t r e[J].J H o s p I n f e c t,2022,120:127-133. [15]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儿科疾病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儿童血培养规范化标本采集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1,43(7):547-552.[16]王霞,孙超,王蕾,等.临床护士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规范“的认知现状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26(13):1694-1698.[17]Z I MM E R MA N F S,A S S O U S M V,Z E V I N S,e t a l.R e-d u c i n g b l o o d c u l t u re c o n t a m i n a t i o n u s i n g a n i n i t i a l s p e c i-m e n d i v e r s i o n d e v i c e[J].A m J I n f e c t C o n t r o l,2019,47(7):822-826.[18]孟凡超.全自动血培养仪与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敏感性㊁准确性和可行性[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5):155-156.[19]S I MÉO N S,L E MO I N G V,T U B I A N A S,e t a l.T i m e t ob l o o dc u l t u r e p o s i t i v i t y:a n I nde p e n d e n t p r e d i c t o r of i n f e c-t i v e e n d o c a r d i t i s a n d m o r t a l i t y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t a p h y l o-c o c c u s a u r e u s b a c t e r a e m i a[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 I n f e c t, 2019,25(4):481-488.[20]MA C B R A Y N E C E,W I L L I AM S M C,P R I N Z I A,e t a l.T i m e t o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p o s i t i v i t y b y p a t h o g e n a n d p r i m a r y s e r v i c e[J].H o s p P e d i a t r,2021,11(9):953-961. [21]A N T I L L O N M,S A A D N J,B A K E R S,e t a l.T h e r e l a-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b l o o d s a m p l e v o l u m e a n d d i a g n o s t i c 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 b l o o d c u l t u r e f o r t y p h o i d a n d p a r a t y p h o i d f e v e r: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J I n f e c tD i s,2018,218(S u p p l4):S255-S267.[22]S E P U L V E D A J,W E S T B L A D E L F,WH I T T I E R S,e ta l.B a c t e r e m i a a n db l o o dc u l t u r e u t i l i z a t i o nd u r i n g C O V-I D-19s u r g e i n N e w Y o r k C i t y[J].J 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2020,58(8):e00875-20.[23]L E U N G C H,T S E N G H K,WA N G W S,e t a l.C l i n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h i ld re n a n d a d u l t s h o s p i t a l i z e df o r i n-f l u e n z a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J].J M i c r o b i o l I mm u n o l I n f e c t, 2014,47(6):518-525.(收稿日期:2023-10-27修回日期:2024-01-25)(上接第792页)[14]黎明,孔喜梅,袁齐武,等.成都市未成年人群腹泻沙门菌血清型㊁耐药及分子分型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21, 48(21):3996-4000.[15]李莉,朱晓露,马会会,等.某市腹泻患者中沙门菌感染状况及耐药状况的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7):2523-2525.[16]崔可琦,李静怡,冯赛祥,等.冰鲜鸡生产链中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P F G E分型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4,41(12):62-66.[17]A N T U N E S P,MO U R A O J,C AM P O S J,e t a l.S a l m o n e l-l o s i s:t h e r o l e o f p o u l t r y m e a t[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 I n f e c t, 2016,22(2):110-121.[18]X U Z,WA N G M,Z HO U C,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 a n d a n t i m i-c r o b i a l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r e t a i l-m e a t-b o r n e S a l m o n e l l a i n s o u t h e r n C h i n ad u r i n g t he y e a r s2009-2016:t h e d i v e r s i-t y o f c o n t a m i n a t i o n a n d t h e r e s i s t a n c e e v o l u t i o n o f m u l t i-d r u g-re s i s t a n t i s o l a t e s[J].I n t J F o o d M i c r o b i o l,2020, 333:108790.[19]C R UM P J A,S J O L U N D-K A R L S S O N M,G O R D O N M A,e t a l.E p i d e m i o l o g y,c l i n i c a l p r e s e n t a t i o n,l a b o r a t o r y d i a g n o-s i s,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r e s i s t a n c e,a n d 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of i n v a s i v e s a l m o n e l l a i n f e c t i o n s[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 R e v,2015, 28(4):901-937.[20]MA K A L,P O P OW S K A M.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r e s i s t a n c e o fS a l m o n e l l a s p p.i s o l a t e d f r o m f o o d[J].R o c z P a n s t w Z a k lH i g,2016,67(4):343-358.[21]X I O N G L,WA N G X,WA N G Y,e t a l.M o l e c u l a r m e c h a-n i s m s u n d e r l y i n g b a c t e r i a l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c e f t a z i d i m e/a v i-b ac t a m[J].W I R E s M e c h D i s,2022,14(6):e1571.(收稿日期:2023-07-10修回日期:2024-01-22)㊃997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3月第21卷第6期 L a b M e d C l i n,M a r c h2024,V o l.21,N o.6。
血培养报告血培养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血液感染。
本次血培养报告的样本来自一名疑似感染的患者,以下是对该血培养报告的详细解读。
血培养样本是经过特殊处理后,将患者的血液接种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寻找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
在该次血培养结果中,培养基中观察到了一种细菌,我们将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
从对该细菌的形态观察中,我们发现其呈革兰氏阴性杆菌形态。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形态鉴定方法,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差异,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能够在染色后呈现不同的颜色。
革兰氏阴性细菌多为杆状或球状,具有较薄的细胞壁。
进一步对该细菌的代谢特性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该细菌是兼性厌氧菌,即可以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生长。
此外,该细菌在大部分碳水化合物上能够进行代谢,但对某些碳源呈现负反应。
这些特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确定该细菌的分类。
通过对该细菌的生理特性分析,我们将其初步鉴定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菌群中的细菌,它们通常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消化道中。
在某些情况下,大肠杆菌可能会通过肠道外的感染途径而导致感染。
临床上,大肠杆菌感染可以引起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等。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进一步的药敏试验,以确定大肠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是通过培养分离的菌落,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以判断该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总结起来,该次血培养结果显示出了大肠杆菌的存在,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在感染和疾病的发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药敏试验结果将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该患者,以达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该次血培养报告结果显示患者血液培养中存在大肠杆菌,进一步药敏试验将有助于确定抗生素的治疗方案。
然而,仅依靠血培养结果无法确定具体的健康状况,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李甲;姚晓玲;郑岚【摘要】目的::了解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治疗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采用BACT/ALERT 3D型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ATB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结果:从临床送检的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1株,革兰阴性菌31株,真菌4株,分别占53.95%、40.79%和5.26%。
前5位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碳氢酶烯类药物敏感率为1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
结论:及时监测血培养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athogens isolated from blood culture to provide the basis in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Methods:The data of the pathogens isolated from blood culture and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e tes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July 2011 to June 2012. The blood was cultured using the BACT/ALERT 3D automatic blood culture instrument. The bacteria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e test were implemented using ATB expression identification system. Results:Seventy-six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clinical blood culture samples,which included 41 strains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53. 95%),31 strains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40. 79%) and 4 strains of fungi(5. 26%). The top five pathogens were the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Escherichia coli,staphylococcusaureus,Klebsiella pneumonia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y turn. The sensitive rate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enumonia to carbapenem drug was 100%,the gram-positive Cocci of vancomycin-resistant was not found. Conclusions:The timely monitoring of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change in blood culture and trend of drug resistance are important in guiding the clinical drug use.【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41)010【总页数】3页(P1360-1362)【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作者】李甲;姚晓玲;郑岚【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233000;安徽省蚌埠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233000;安徽省蚌埠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66.5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实验室方法之一。
血培养一二级报告血培养是一种常用的检验方法,用于检测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感染。
本报告将对血培养的一二级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一、检验方法本次血培养使用的是常见的血琼脂培养基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从患者的外周静脉采集血液样本,注意采样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防止外源性污染。
2.用无菌针将血液样本均匀地接种到两个培养瓶中,即一级血培养和二级血培养。
3.将培养瓶置于体温孵育箱中,分别孵育24小时和48小时。
4.孵育结束后,观察培养瓶是否有菌落形成。
二、一级血培养结果一级血培养是迅速筛查血液中是否有细菌感染的重要步骤。
在本次实验中,一级血培养的结果显示如下:1.阴性:表示在接种的血液样本中未检测到任何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2.阳性:表示在接种的血液样本中检测到了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阳性结果需要进一步进行二级血培养确认。
三、二级血培养结果二级血培养是对一级阳性结果的进一步确认和鉴定。
在本次实验中,二级血培养的结果显示如下:1.阴性:表示在经过进一步培养的血液样本中未检测到任何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2.确认性阳性:表示在经过进一步培养的血液样本中检测到了细菌或真菌的持续生长,该结果可以确定患者存在感染。
3.疑似阳性:表示在经过进一步培养的血液样本中出现了一些异常菌落,但尚未确定为致病菌。
需要进一步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以确定感染源。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本次血培养的结果,一级血培养和二级血培养的阴性率较高,说明大多数患者并未感染细菌或真菌。
这可能是由于血液样本采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以及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的正常抵抗能力所致。
然而,一级血培养中出现阳性结果的样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二级血培养确认。
对于确认性阳性的样本,说明患者存在感染,并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对于疑似阳性的样本,需要进一步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以确定感染源并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血培养一二级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判断患者的感染状态至关重要。
摘要:目的:分析、判断、总结血培养真菌阳性结果患者感染的性质,并实行个体化给药,提高抗真菌治疗水平,减少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方法:每个工作日清晨利用《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发现并跟踪全院血培养结果为真菌阳性的真菌血症患者,临床药师及时深入临床与医生一起分析培养结果,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对真菌血症患者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
结果:培养结果:2013年全院血培养真菌阳性130次(55人),占全部血培养培养阳性结果的5.12%。
感染菌种为:白假丝酵母菌71次,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各25次,其它共9株(无名念珠菌4次,阿萨希毛孢子菌、奥默毕赤菌各2次、季也蒙念珠菌1次)。
治疗结果:55例患者中出院29例;死亡22例;自动放弃治疗及转院3例;另有1例仍在院治疗。
结论:患者罹患真菌血流系统感染死亡率较高,临床药师及时发现并跟踪真菌血流感染患者,可以发挥临床药师的药学技术特色,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协助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真菌血症抗真菌药抗真菌治疗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judgment, and summed up the nature of the patients who infected fungal and the results of blood culture were positive, and then give them the individual administration. We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anti-fungal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fungal.Method:Every weekday morning, we made use of Xinglin Hospital Infection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to find and track the patients in hospital whose blood culture results were fungal. Clinical pharmacists with doctors together analysised the culture results deeply and timely, and developed individual dosing regimen, and advised doctors rational using of antifungal drugs. Result:Culture results: In our hospital there were 130(55 people) fungal-positive results, 5.12 percent of the total of blood culture-positive in 2013. Bacterial species (times): Candida albicans (71), Candida parapsilosis(25), Candida glabrata (25), others (9).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ere 55 patients, 29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22 patients died, 3 patients gived up treatment or refered, 1 patient remained in hospital.Conclusion: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fung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re in higher mortality. Detected and tracked these patients timely, clinical pharmacist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who had the pharmaceutical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like improving the cure rate and reducing mortality of patients. Clinical pharmacists deeped into clinical and assistted clinicians to rational use of antifungal drugs. This is worth promoting.Key words: Fungemia Antifungal drugs Anti-fungal treatment真菌为真核细胞微生物,其种类繁多,约10万多种,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大多对人类无致病作用,仅300余种对人类致病[1]。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患者免疫力低下,体内留置导管等诸多因素,使得真菌感染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已经成为重要的院内感染性疾病之一。
真菌感染通常不易被及时发现,其临床症状易为原发病所掩盖,早期诊断困难,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真菌血症常威胁生命,患者病死率较高[3],诊断和治疗真菌感染的关键步骤之一就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笔者做为临床药师,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软件,及时发现真菌菌血症患者,并深入临床开展个体化给药,以期为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13年度全部住院患者中血培养结果为真菌的患者。
本年度我院血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标本共计2538例,其中培养结果为真菌的标本130例(共55例患者),占全部血培养阳性结果的5.12%。
1.2 方法利用《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每个工作日清晨查询血培养结果为真菌的患者,并以此为研究对象,深入病房同临床医生一起,结合患者的病情,分析血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报告,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给药方案。
1.3治疗效果在55例患者中,治愈及病情稳定后出院29例(治愈率:52.73%);死亡22例(死亡率:40.00%);自动放弃治疗或转院3例;另有1例仍在院治疗。
2 结果2.1 患者基本信息55例患者年龄跨度较大,平均年龄67.1±14.8a(21a~97a)。
男女性别比例为29∶26。
其中,49例患者在获得血培养结果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超过1周,6例患者没有使用抗菌药物,为肿瘤或风湿免疫疾病患者;50例患者有中心深静脉置管或PICC置管,平均置管时间17.62±11.03 d(6d~51d);37例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35例患者血培养证实为真菌混合其它细菌感染,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15例)、鲍曼不动杆菌(1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和表皮葡萄球菌(3例)。
2.2血培养阳性结果55例患者血培养共得到130株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71株(54.62%),近平滑假丝酵母及光滑假丝酵母各25株(19.23%)无名假丝酵菌4株(3.08%),奥默毕赤菌及阿萨希毛孢子菌各2株(1.54%),季也蒙假丝酵母菌1株(0.77%)。
同一患者同一日在不同部位外周静脉采血培养结果相同的为28人,56例标本;同一患者不同日期(5日内)培养结果相同的为16人,40例标本;其余1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多次血培养共获得34次阳性结果,其中10位患者在不同日期的血培养结果菌种一致,只有一位患者相隔8天2次血培养为不同菌种。
部分患者在血培养结果为真菌的同时,痰液或气管分泌物培养结果也为真菌。
2.3 药敏试验结果130株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上述7种真菌对两性霉素B与卡泊芬净对的敏感性均为100%。
无名念珠菌,阿萨希毛孢子菌,奥默毕赤菌和季也蒙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的敏感率均为100%。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详见表2。
表1. 130株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2. 白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S(%) I(%) R(%) S(%)I(%) R(%) S(%) I(%) R(%) 白假丝酵100 0 0 96.67 3.33 0 100 0 0母菌近平滑假100 0 0 92 4 4 100 0 0丝酵母菌光滑假丝84 12 4 76 12 12 92 0 8酵母菌注:S:敏感,I:中介,R:耐药。
2.4 抗真菌治疗方案、疗程及疗效在55例患者中,33例患者单独使用氟康唑,给药剂量为首日400mg,维持剂量为200mg,均为每日给药一次,疗程最长42d,最短2d,平均为13.44±9.70 d(2d~42d),其中6人采用序贯给药方法,平均静脉滴注16d,口服给药9d。
5例患者前期静脉滴注氟康唑6.5±0.8 d(5d~8d),后改为静脉滴注卡泊芬净,卡泊芬净疗程平均为11.0d(3~22d)。
治愈3例,另2例患者死亡。
4例患者单独使用卡泊芬净,疗程分别为7d、10d、14d和51d,平均20.5d。
治愈2例,死亡2例。
3例患者单独使用伏立康唑,2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给药,疗程分别为10d、19d,另1例采用序贯疗法,静脉滴注伏立康唑7d后改为口服给药7d,均治愈后出院。
2例患者初期治疗采用静脉滴注氟康唑,疗程均为7d,随后更换为静脉滴注伏立康唑,疗程分别为4d和7d,均治愈后出院。
8例患者未使用抗真菌药物,6例患者均因多脏器衰竭未来得及使用抗真菌药物即死亡。
3 结果3.1 血培养真菌培养阳性情况分析我院血培养真菌阳性率为5.12%(130/2538),较范艳萍[4]报道低,但比吴跃平[5]报道的阳性率(5/185)高。
白假丝酵母菌比例最高(54.62%),与贺密会等[6]报道的54.3%非常接近,低于李文波[7]等报道的65.7%,说明我院真菌菌血症同样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与国内其他医院大致相仿。
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9.23%,高于陈杏春[8]报道的14.7%以及苏芬[9]报道的8.8%,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3.2 真菌血症原因分析3.2.1 患者因素分析患者基础体质差、高龄、抵抗力低下是主要因素。
55例患者中,65a以上患者有37例(67.27%),同时身患多种疾病,其中仅有2例车祸致脑部外伤患者平素体健。
3.2.2 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引起真菌血症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