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油菜品种品比种植试验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3
2012油菜品种品比种植试验方案为了解和考证我公司油菜各品种生长周期和表现,特制定此方案:一、示范地点和面积:示范地点:肥东县农科所内,品比试验面积4亩。
二、品比品种和面积(亩):品比品种:双优2号、德油、双优2号+德油掺混、11-598、11-591、浙杂008、浙杂32、浙杂0903、浙杂0901、科乐10号、KLFL13-13、KL12-11、不育系计13个品比品种,品比试验品种编号及田块安排见下表:示范田计2坵(每坵2亩),品种安排见下表:(附平面示意图)。
东品种安排和面积及田块:坵1 双优2号 德油5号 双德混 11-598 11-591 浙杂008坵2 浙杂32 浙杂0901 浙杂0903 科乐10号 KLFL13-13 KL12-11 不育系坵3空田坵4空田坵5空田三、栽培方式:育苗移栽。
1、育苗:于9月10日至20日播种育苗;精细耕作苗床,亩施45%复合肥30公斤作为基肥;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8,苗床亩播种量不大于1000克,出苗后适时浇水追肥(最好是人、畜粪)、防治蚜虫和间苗,以培育壮苗。
2、移栽:移栽大田前茬为水稻制种田,前茬收获后立即耕作,精耕细作,亩施45%复合肥25公斤,硼砂(B含量11%)1公斤作为基肥,制成畦宽2米(带沟)地垄。
移栽期10月20日至25日,最迟不得超过10月30日,移栽时根据品种设置隔离沟,移栽穴距40*20CM,每穴2苗;移栽后立即予以浇水定根并喷施芽前除草剂封闭表土防治杂草。
四、田间管理:1、适时浇灌、防治害虫和草害发生;2、适时追施腊肥、苔肥和花肥,追肥以尿素为主,视苗情追施7~12公斤亩/次;抽苔期、始花期叶面喷施20.5%速溶硼肥100克/亩/次(始花期可配合防治菌核病喷肥);3、注意雨季清沟防渍,中后期重点防治菌核病。
五、收割:油菜成熟后,人工分品种单收、单晒;脱籽时将有标定测产的品种,单独脱籽称重测产并做好测产记录,严禁混淆。
湖北惠民安徽分公司20120907。
民乐县油菜新品系比较试验初报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种植条件的改善,油菜种植在民乐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菜的产量和质量,民乐县农业技术部门开展了一项关于油菜新品系的比较试验。
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对比不同品系的油菜在民乐县的适应性、产量和品质,为油菜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设计与方法1. 试验设计:本次试验选取了5个不同品系的油菜进行比较,分别是XX品系、YY品系、ZZ品系、AA品系和BB品系。
2. 试验地点:本次试验选取了民乐县不同乡镇的种植基地进行试验,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3. 种植面积:每个品系选取了相同大小的种植面积进行试验,以消除因面积不同而引起的误差。
4. 栽培方法:在试验过程中,采用了统一的农艺管理措施,包括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等,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比性。
5. 数据采集:在油菜成熟期,对每个品系的产量、籽粒质量、油脂含量等关键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测量。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2. 籽粒质量:对各品系油菜的籽粒质量进行比较,发现ZZ品系的籽粒质量最佳,为XX克/千粒,其次依次为YY品系、XX品系、BB品系、AA品系。
综合以上比较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品系的油菜在民乐县的适应性和产量存在一定差异,但XX品系在各项指标上都表现出较好的性状,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优异的产量和品质。
四、结论与建议1. 结论:根据本次试验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XX品系是民乐县油菜种植的较优品系,具有更高的适应性、产量和品质。
2. 建议:在今后的油菜种植中,可以适当增加XX品系的种植面积,以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也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XX品系的特殊性状和适应环境,为油菜种植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以上就是本次民乐县油菜新品系比较试验的初步报告,希望可以为民乐县的油菜种植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参考。
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试验结果,为油菜种植提供更科学、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2012年农业部油菜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测产验收方案为客观公正测定油菜产量水平,科学评估油菜高产创建工作成效,推进油菜高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根据农业部油料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和有关测产验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测产验收程序测产验收按照县级自测、市级复测、省级抽测的方式进行。
具体如下:(一)县级自测。
示范县(市、区)农委成立测产专家组,于成熟前10-15天对本地万亩示范片进行理论测产,测产结果填写油菜万亩示范片测产验收汇总表(见附表),于5月10日前报市农委,同时将测产结果保存备查。
(二)市级复测。
各市农委根据示范县(市、区)自测报送结果,组织专家对所辖县(市、区)油菜万亩示范片进行理论复测,复测结果由各市于5月12日(收获前7天左右)前统一报我委农技推广总站。
(三)省级抽测。
在油菜收获前,根据各市复测情况,省农委组织省级测产验收组对各市排前2-3名的万亩示范片组织专家进行实收测产。
二、测产验收方法(一)取样方法。
对万亩示范片油菜长势长相进行逐块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将万亩示范片分为好、中、差三种产量类型,并估算出三种类型面积所占比重。
每种类型选择3个地块,每个地块面积应在3亩以上,种植品种应具有代表性。
每个地块按对角线法,间隔一定距离取3个样点。
(二)调查方法。
每个样点取9平方米,计算亩株数。
每点连续取10株,测定单株平均有效角果数(结实5粒以上),自接近平均角果数的植株中随机选取50个角果,计算角粒数,千粒重按品种特性计算。
(三)产量计算。
根据每个地块3个样点产量结构的平均值,得出测产田块理论产量,八五折后得实测产量,将3个地块的实测产量平均为该类型的产量,再将好、中、差三种类型的产量加权平均,计算万亩示范片的产量。
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株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测产系数×10-6三、测产验收结果确认省级测产验收组对复测结果进行汇总,并进行评估认定。
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为筛选适合我地种植推广的高产、抗逆、适应性强的油菜品种,2004年秋种期间我站引进了5个油菜新品种,以我地当家品种浙平l号作对照,进行油菜品种对比试验示范,总结如下:1 参试品种6个①蓉油4号、②蓉油8号、③蓉油11号、④蓉油12号、⑤棉油11号、⑥浙平1号。
2 试验方法试验地选在我县示范繁殖农场,面积1800m2,试验田为砂泥田,肥力中等,前茬为杂交中籼。
采用免耕撒播方法,即用25%复合肥(N:P:K:为9:8:8)675kg /hm2加尿素75kg/hm2作基肥撒施,10月1日播种,用种量为7.5kg/hm2结合基肥撒播,后用开沟机开沟覆土。
小区面积为300m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四周设保护行。
3 田间管理除基肥外,2004年11月27日利用雨期撒施腊肥一次,施40%复混肥(15:10:15)375kg/hm2,2005年2月1日同样两期撒施薹肥1次,施尿素180kg/hm2苗期结合化学除草剂根外喷硼肥1次,4月31日结合防治病虫害根外喷硼一次。
播种后用乙草胺芽前除草1次,3~4叶期用盖草能进行茎叶除草1次,始茬期防治蚜虫、菌核病2次。
因2004年秋冬干旱,试验田灌水1次。
2005年春雨水不够.未出现涝渍现象。
4 结果分析4.1 生育状况(见表1)棉油11号生育期最短,3月18日始花,盛花期4月31日,成熟期5月15日,全生育期225d,蓉油12号生育期最长,全生育期为232d。
4.2 经济性状(见表2)参试的6个品种中,蓉油8号位处第1.理论产量3720kg,实际产量3165kg,浙平1号位处第6,理论产量3030kg,实际产量2580kg,因该品种在我地栽种多年,品种存在严重退化现象。
4.3 抗逆性4.3.1 抗病性。
我地油菜病害主要为菌核病,因花期气候正常,参试的6个品种中病株发病率小于1%。
4.3.2 抗寒性。
我地去冬今春气温偏低,遭受近年来少有的寒冬年,参试品种棉油1号冻害最重,受冻率为60%,蓉油4号、蓉油8号对照,浙平1号为40%,蓉油ll号和蓉油12号为20%,抗寒性均较好。
油菜品种试验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市场需求。
为了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进行油菜品种试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品种的试验,可以筛选出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优质油菜品种,为油菜生产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试验目的。
本次试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油菜品种的试验,评估其产量、抗逆性、品质等性状,为油菜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推广优质油菜品种,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
三、试验内容。
1. 试验地点,选择不同生态环境的试验点进行试验,包括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
2. 试验品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油菜品种进行试验,包括不同的杂交组合、自交系等。
3. 试验指标,主要包括产量、油脂含量、抗逆性、品质等指标。
4. 试验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进行大面积试验。
5. 试验过程,包括播种、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全过程管理。
四、试验步骤。
1. 选取试验地点,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种植条件,选择不同的试验地点。
2. 确定试验品种,根据试验地点的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的油菜品种进行试验。
3. 制定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目的和试验指标,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包括试验设计、管理措施等。
4. 实施试验,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试验的播种、管理、施肥等工作。
5. 数据采集和分析,对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评估不同品种的性状表现。
6. 结果总结,根据试验结果,总结不同品种的表现,选取优质品种进行推广应用。
五、试验保障。
1. 资金保障,确保试验经费的到位,保障试验的正常实施。
2.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试验的实施和管理。
3. 设备保障,提供必要的试验设备和工具,保障试验的顺利进行。
4. 安全保障,加强安全管理,确保试验过程中的安全。
六、试验预期。
通过本次试验,预期可以筛选出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优质油菜品种,为油菜生产提供更多的选择,推动油菜产业的发展。
七、结语。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油菜品种试验的实施方案,包括研究背景、试验目的、试验内容、试验步骤、试验保障和试验预期等内容,旨在为油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推广优质油菜品种,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
赣北地区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一、引言油菜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之一,赣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油菜种植区之一。
鉴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为了提高赣北地区油菜的产量和质量,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开展赣北地区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对于寻找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油菜品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试验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赣北地区几个常用油菜新品种的田间比较试验,评价不同品种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为赣北地区油菜新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三、试验材料和方法1. 试验材料:选用了赣北地区适宜种植的几个油菜新品种,包括A品种、B品种、C 品种和D品种。
2. 试验地点:试验选取了赣北地区典型的油菜种植区域。
3.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3个重复。
4. 试验内容:对各品种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抗病性进行全面评价。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1. 生长发育情况:各品种的生长发育情况在整个生长期内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其中A品种和B品种在生长速度和株高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性状,C品种和D品种在生长初期表现较为迟缓,但在后期逐渐追赶。
2. 产量表现:各品种的产量差异较为显著,A品种和B品种的产量较高,而C品种和D品种的产量相对较低。
3. 品质评价:各品种的油菜籽的品质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A品种和B品种的油菜籽较大、较饱满,而C品种和D品种的油菜籽较小、较松。
4. 抗病性评价:在抗病性方面,A品种和B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而C品种和D 品种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五、结论通过对赣北地区油菜新品种的田间比较试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在赣北地区适宜种植的油菜新品种中,A品种和B品种整体表现较好,生长速度快、株高适中、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性好,是值得推广的品种。
2. C品种和D品种在生长初期表现较为迟缓,产量较低,品质较差,抗病性不佳,不适宜在赣北地区种植。
3. 对于赣北地区其他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开展试验,以寻找更加适合当地种植的油菜新品种。
7种饲料油菜的品比试验与分析作者:甘兴华,李雯,刘水华,等来源:《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2年第6期甘兴华,李雯,刘水华,戴征煌,胡文亭,李丹(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江西南昌 330046)摘要:通过饲料油菜品种与生产性能比较,结果表明,饲料油菜开花期刈割鲜草产量最高,平均比抽苔期高107.8%,比结荚期高14.9%;品种间鲜草产量具有显著性差异,最高产量品种为川油20,其次是华油杂62和直撒先锋;饲料油菜刈割后再生性很差,分期刈割利用期20 d左右;对照的赣选1号黑麦草鲜草产量是饲料油菜最高产量的2.37倍。
关键词:饲料油菜;牧草;品种;生产性能为探讨双低饲料油菜在江西作为冬季牧草的应用效果,比较不同品种的草产量与生产性能,2011~2012年开展7种饲料油菜品比试验,拟筛选出适宜江西种植的高生物产量双低饲料油菜品种。
1 试验区概况试验地位于南昌县黄马乡省现代牧业科技园区“百草园”内。
地处东经115°59′08″、北纬28°22′22″,海拔高度32 m。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8℃,年最高气温40℃,年最低气温-5℃,年均雨日147.3 d,年均无霜期280 d,年均降雨量1 624 mm。
土壤为红壤土,土壤肥力中等,pH值5.3,有机质含量34.9 g/kg,有效磷22.9 mg/kg、水解氮83 mg/kg、速效钾43 mg/kg、铜3.17 mg/kg、锌3.12 mg/kg。
2 试验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选择生育期长、植株高、叶量大的7个双低油菜品种,并选用江西普遍推广利用的赣选1号黑麦草作对照。
具体参试品种及来源见表1。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共7个品种处理,随机排列, 3 次重复。
试验小区面积为15(3×5)m2。
播种前每小区施用35 kg腐熟猪粪,深翻,耙平。
2.2.1 播种量及播种方法。
小区(15 m2)播种量12 g,条播,行距30 cm,播后盖种。
2012年度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培训讲座主讲人:戴建民一、适宜品种:选用青杂303、互丰系列、青油14等品种。
二、播前备耕:前茬地选择一定要注意避免用过磺隆类除草剂的地块。
秋季早深耕,耕深20~25cm,雨后及时耙耱保墒,播前结合施底肥浅耕,精耙细耱,使土壤达到松、碎、平整的待播状态。
结合整地,处理土壤,一般用油渣拌230~250g/亩敌百虫或100ml/亩的辛硫磷,对水拌成毒饵,诱杀地下害虫。
三、适时早播:在北方春油菜产区一般播期为4月中旬至4月下旬,条播,播种量0.4~0.5公斤/亩,播种深度3~4厘米,株距15~20厘米。
四、合理密植:每亩保苗3.00~4.00万株,成株数2.80~3.80万株/亩。
五、田间管理:1、要求土壤疏松,肥力中上,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施叶面肥,适时多用磷肥,氮肥用量比一般品种大。
N:P=1:0.93。
一般亩施有机肥2.5~3.0方,尿素10~12公斤,二铵10~12公斤。
2、抓好“三早”早松土锄草、早间苗、早定苗,4叶~5叶期至花期要及时浇水、追肥,底肥施纯N4.60公斤/亩,P2O52.67公斤/亩;追肥4.60公斤/亩。
3、注意施硼。
应在花芽分化期和抽薹期两个油菜喷硼的关键时期、或在发现油菜出现缺硼症状以后,及时用0.1%的速乐硼或0.5%的硼砂水溶液喷施1—2次,药液用量以油菜叶面充分湿润、无水珠下滴为度。
油菜苗期用液量约45公斤,抽薹期需60公斤以上。
若用液量不足,则达不到应有效果。
若喷后两小时内遇雨,应当重喷。
六、化学除草:选择2次化学除草方式去除田间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
第一次除藜科、蓼科、野苏子、苦荞等阔叶杂草,配方为:高特克17至20克或菜王星20克加增效剂5克。
第二次除野燕麦、水稗草、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兼顾叶面追肥,配方为:高效盖草能20毫升加十元素硼肥80至100克加广谱增产菌15毫升加增效剂5毫升。
化学除草必须掌握好时间,要在油菜5叶时根据苗情、草情适时灭草、追肥,每公顷喷药液量要达到150千克以上,喷药时要避开雨天及中午高温时间。
2012油菜品种品比种植试验方案
为了解和考证我公司油菜各品种生长周期和表现,特制定此方案:
一、示范地点和面积:
示范地点:肥东县农科所内,品比试验面积4亩。
二、品比品种和面积(亩):
品比品种:双优2号、德油、双优2号+德油掺混、11-598、11-591、浙杂008、浙杂32、浙杂0903、浙杂0901、科乐10号、KLFL13-13、KL12-11、不育系计13个品比品种,品比试验品种编号及田块安排见下表:
示范田计2坵(每坵2亩),品种安排见下表:
(附平面示意图)。
东
品种安排和面积及田块:
坵1 双优2号 德油5号 双德混 11-598 11-591 浙杂008
坵2 浙杂32 浙杂0901 浙杂0903 科乐10号 KLFL13-13 KL12-11 不育系
坵3
空田
坵4
空田
坵5
空田
三、栽培方式:
育苗移栽。
1、育苗:于9月10日至20日播种育苗;精细耕作苗床,亩施45%复合肥30公斤作为基肥;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8,苗床亩播种量不大于1000克,出苗后适时浇水追肥(最好是人、畜粪)、防治蚜虫和间苗,以培育壮苗。
2、移栽:移栽大田前茬为水稻制种田,前茬收获后立即耕作,精耕细作,亩施45%复合肥25公斤,硼砂(B含量11%)1公斤作为基肥,制成畦宽2米(带沟)地垄。
移栽期10月20日至25日,最迟不得超过10月30日,移栽时根据品种设置隔离沟,移栽穴距40*20CM,每穴2苗;移栽后立即予以浇水定根并喷施芽前除草剂封闭表土防治杂草。
四、田间管理:
1、适时浇灌、防治害虫和草害发生;
2、适时追施腊肥、苔肥和花肥,追肥以尿素为主,视苗情追施7~12公斤亩/次;抽苔期、始花期叶面喷施20.5%速溶硼肥100克/亩/次(始花期可配合防治菌核病喷肥);
3、注意雨季清沟防渍,中后期重点防治菌核病。
五、收割:
油菜成熟后,人工分品种单收、单晒;脱籽时将有标定测产的品种,单独脱籽称重测产并做好测产记录,严禁混淆。
湖北惠民安徽分公司
201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