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田间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7.51 MB
- 文档页数:57
国家黄淮区油菜田间试验技术李安民(陕西省棉花原种场,泾阳713702)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淮流域。
黄淮流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陕西省的关中地区、江苏省和安徽省的北部、山西省的南部和甘肃省的东南部等6个省份。
油菜田间试验是油菜新品种通往大田生产的桥梁,是连接科研、生产、市场的纽带。
国家在这个区域共安排了有代表性的冬油菜区试点11个。
规范的田间试验水平和翔实的试验数据对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至关重要。
根据10多年来油菜田间试验的经验,认为搞好黄淮区油菜田间试验应掌握以下关键环节。
1前期准备1.1室内准备工作收到试验方案后要反复阅读,弄清承担试验的组别,理解试验内容、要求、参试品种的数量和名称、试验地面积。
根据试验方案中参试品种的数量和名称逐一进行核对,发现种子不全或重复的品种要及时与试验主持或参试单位联系以免耽误播种。
1.1.1分配种子分配种子前准备种子量2~3倍的商品油菜子,清理干净后在150℃的温度下烘烤8~10h,中途翻搅3~4次,直至油菜子完全失去生活能力后备用。
这项工作一定要小心细致,一旦出错将导致试验报废。
区域试验一般要求3次重复,每个参试品种必须分成均匀的3等份。
按照试验方案中参试品种的顺序,先取1号参试品种10g,再将烘烤好的商品油菜子20g一起倒入小型饮料瓶中反复摇匀,装入种子袋中,标明品种名称(代号)和第1重复号;用同样的方法分配1号品种的第2、第3重复的种子,接着分配其他参试品种3个重复的种子。
将准备好的种子按试验方案编号和田间种植图排好。
通过种子分配可以避免种子量不足、出苗不整齐、密度差异过大等现象。
对分配剩余的试验种子妥善保存以备他用。
1.1.2制作播种瓶准备5~6个小型纯净水空瓶子,在瓶盖上钻3个直径8~9mm的小孔,呈三角形均匀分布在瓶盖上,剔除小孔两边的毛刺确保小孔光滑。
1.1.3绘制田间种植图根据试验方案要求绘制田间种植图。
一般区域试验小区净面积要求20m2,小区长度6.7m,宽度3.0m比较合理。
早熟油菜新品种在衡阳县田间试验表现祝平洋;江煜;潘涛;陈利民【摘要】为筛选适于衡阳县推广种植的三熟制早熟油菜新品种,对湖南农业大学提供的5个油菜新品种(湘油514、沣油847、沣油320、湘油420、湘油104)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品种均可在5月1日前成熟收割,不影响当地早稻的抛栽,尤其是湘油104比对照丰油730早7 d成熟.5个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湘油104,显著高于丰油730.沣油847和沣油320产量与丰油730未达到显著差异,可考虑作为丰油730的替换品种.%In order to screen the early-mature rapeseed varieties that are suitable for popularizing in triple cropping area in Hengyang county,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with five new rapeseed varieties provided b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5 varieties could be harvested before May 1 st which did not affect the planting of early rice in the local area.Xiangyou 104 matured 7 d earlier than that of contrast Fengyou 730.The highest yield of the 5 varieties was Xiangyou 104,which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engyou 730.The yields of Fengyou 847 and Fengyou 320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Fengyou 730.Two of them could be tested as the replace varieties.【期刊名称】《作物研究》【年(卷),期】2018(032)003【总页数】3页(P191-193)【关键词】油菜;品种;早熟;田间表现;衡阳【作者】祝平洋;江煜;潘涛;陈利民【作者单位】衡阳县农业局,湖南衡阳421200;衡阳县农业局,湖南衡阳421200;衡阳市农业委员会,湖南衡阳421001;衡阳县农业局,湖南衡阳421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04衡阳县地处湘中偏南、衡邵走廊腹地,是湖南省优质油菜生产优势产区,油菜常年种植面积46.7 khm2以上,总产7万吨以上,素有“全国油料生产大县”、“湘南一颗明珠”、“湘南一枝花”的美誉。
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技术一、田间试验方法1、田间试验设计每试验点同组试验在同一地块进行,按试验方案画出田间种植图,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区域试验13.34平方米、筛选试验6.67平方米,试验点小区面积应一致;2、区组的方位:区组排列的方向应与试验地实际或可能存在的肥力梯度方向一致;一、田间试验方法3、小区的形状与方位:小区长方形,品种行数不少于5行,小区长边应与试验地实际或可能存在的肥力梯度方向平行;4、保护行设置:区域试验四周均应设置保护行,保护行不少于4行,保护行品种与对应小区品种一致。
5、走道设置:为方便田间操作管理,区组间、小区间及试验与保护行间应设置走道,小区间及试验与保护行间走道和区组间走道以0.67米为宜。
二、试验地的选择试验地应选择地势平坦、不受荫蔽、远离畜禽、形状规正、大小合适、灌排方便、地力均匀、肥力中上、前作(非十字花科植物)一致的地块。
区域试验地应注意轮作换茬。
三、试验种子的准备在播种前严格按照田间试验种植图首先在室内分装好种子,为确保播种均匀,可先将每小区种子分装成多个小包,然后确定每小包种子种多少行(如每小区播16行时,可分4包种子,每包种4行),然后将每小区种子扎在一起并按小区编上号。
播种时先按小区编号发放种子,经核对无误后再进行播种。
四、适时播种、严把播种质量关适宜的播种期是根据不同品种的生育特性、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气候因子、耕作制度等决定的。
其中气候条件又是确定适宜播种时期的重要因子。
在我省气候条件下油菜的适宜播种期育苗移栽一般在9月10日左右,直播一般在9月底至10月上旬。
一般要求播种后3天内无大雨,无长期的阴雨连绵天气。
播种时要求田间土块颗粒小,耕耙均匀,含水量适中。
一般田间含水量在60-70%最有利于油菜出苗。
油菜直播播种时必须做到稀播、匀播,力求均匀一致。
种子播完后应及时浅覆土以利保墒提墒。
同时为确保试验地苗全、苗匀,还可在各小区两端1—2行的保护行中适当多播点种子,以利移苗补缺,但补缺的苗必须带土移栽、及时浇水以利快速返青活苗。
油菜“3414”肥效田间试验报告摘要通过油菜“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用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的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量分别为:纯N 275.76 kg/hm2、P2O5 68.11 kg/hm2、K2O 198.65 kg/hm2,最高产量为2 862.15 kg/hm2。
结合漆桥镇油菜生产实际,氮、磷、钾肥推荐用量分别为N 270~280 kg/hm2、P2O5 70~80 kg/hm2、K2O 180~200 kg/hm2。
关键词油菜;“3414”肥效试验;推荐施肥量;最佳施用量“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1-2]。
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规范”和“江苏省‘3414’肥效田间试验方案”要求,南京市高淳县农业局土肥站在漆桥镇进行了“3414”油菜肥效试验,以进一步研究高淳县油菜的最佳施肥量,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漆桥镇双游村舟村组马永保农户田块,前茬为水稻,马肝土,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试验前多点采集土壤混合样品并进行化验:pH值 6.4,有机质19.7 g/kg,速效磷12.16 mg/kg,速效钾69.7 mg/kg。
1.2供试材料油菜品种为浙优一号。
供试肥料为国产尿素(含N 46%,产于南京)、过磷酸钙(含P2O5 12%,产于铜陵)、氯化钾(含K2O 60%,产于俄罗斯)。
1.3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国际通行规范的“3414”完全实施方案。
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共计14个处理,随机排列,3次重复,具体设计方案详见表1。
小区面积33.95 m2(7.00 m×4.85 m),各小区间筑埂,埂面覆盖地膜,防止串排串灌。
试验周围设置1 m宽的保护行。
试验所有田间管理措施除施肥设计处理不同外,其余中耕、防病治虫等管理措施按常规进行。
1.4试验过程播种期9月17日,移栽期10月17日,移栽株数为11.02万株/hm2(株行距27.81 cm×32.63 cm)。
盐碱地油菜种质资源鉴定及筛选试验研究盐碱地油菜是指适应盐碱胁迫环境的一类油菜种质资源。
随着全球土地资源的减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盐碱地的利用和油菜种质资源的鉴定及筛选试验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盐碱地油菜种质资源鉴定的目的、方法和筛选试验研究的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
盐碱地油菜种质资源鉴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鉴定盐碱地油菜种质资源的适应性。
盐碱地的土壤盐碱度较高,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一定的限制,能够在盐碱地上生长良好的油菜种质资源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和适应性。
其次,鉴定盐碱地油菜种质资源的产量和品质。
盐碱地上种植的油菜需要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对这些指标的鉴定也是必不可少的。
盐碱地油菜种质资源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两种。
田间试验是一种较为直观和全面的鉴定方法。
通过在盐碱地上种植不同种质资源的油菜,观察其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其适应性和耐盐碱性。
室内试验主要通过人工模拟盐碱胁迫环境,评估不同油菜种质资源的幼苗耐盐碱能力和生理生化指标。
包括测量幼苗的生长势、盐分积累情况、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等指标,以进一步了解种质资源的耐盐碱性和适应性。
筛选试验研究是在盐碱地油菜种质资源鉴定的基础上,对优良资源的深入研究。
首先,通过筛选试验研究,可以进一步评估种质资源的产量和品质。
将目标种质资源与高产优质的对照品种进行比较,测量和记录其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等指标,以评估其实际应用价值。
其次,筛选试验研究还可以探究盐碱胁迫对油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通过分析种质资源的生理生化指标,如盐分调节、抗氧化能力、根系特性等,研究盐碱胁迫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并为进一步提高盐碱地油菜的品质和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盐碱地油菜种质资源鉴定及筛选试验研究对于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鉴定适应盐碱胁迫环境的种质资源,并通过筛选试验研究优化其产量和品质,可以为盐碱地的高效利用和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测土配方施肥油菜校正试验报告摘要通过油菜校正试验,比较配方施肥和习惯施肥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区比习惯区增产12.5%,新增纯收益共154.5元/hm2。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油菜校正试验;增产效果;经济效益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在歙县徽城镇旸村进行田间试验,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指标,客观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效益,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的校正及进一步优化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1.1.1供试油菜品种:蓉油11。
1.1.2供试肥料:氮肥为尿素,含纯氮量(N)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纯磷量(P2O5)12%;钾肥为氯化钾,含纯钾量(K2O)60%;硼砂(B)11%。
1.1.3供试土壤:水稻土,耕层厚度为17cm,地下水位通常为1m,pH值5.4,有机质27.0g/kg,全氮1.47g/kg,碱解氮132.4 g/kg,有效磷7.0mg/kg,缓效钾150mg/kg,有效钾90mg/kg,硫12.59mg/kg,锰12.92mg/kg,铜4.68mg/kg,锌0.81mg/kg,铁184.0mg/kg,硼0.72mg/kg。
1.2试验设计试验设配方施肥区(A)、习惯施肥区(B)和空白对照区(CK)。
小区面积配方施肥区、习惯施肥区各200m2,空白对照区30m2。
试验小区周围设2m宽的保护行。
1.3试验方法基肥与追肥都采用穴施。
肥料施用量:①基肥。
配方区尿素3.6kg、过磷酸钙13.75kg、氯化钾1.914kg、硼砂0.3kg;习惯区尿素0.783kg、过磷酸钙9kg、氯化钾0.6kg、硼砂0.3kg;空白区施硼砂0.045kg。
②腊肥。
配方区尿素1.65kg、氯化钾1.566kg;习惯区尿素4.2kg。
③蕾薹肥。
配方区尿素2.55kg,习惯区不追肥。
采用育苗移栽技术,移栽密度10.5万株/hm2。
试验前用草甘磷除草,移栽打穴前用乙草胺进行苗前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