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技巧:经皮胸、腰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18.50 KB
- 文档页数:13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说明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外科手术技术。
该技术通过皮肤小切口,将螺钉植入患者的椎弓根,以稳定和固定脊柱,达到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的目的。
该技术的操作步骤如下:1. 定位和导向:通过X射线或CT扫描,医生确定椎弓根的位置,并确定切口入路和螺钉植入的角度和深度。
2. 麻醉:使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确保患者无痛感和舒适。
3. 小切口:在患者的背部或侧面,医生通过小切口将导向针或导丝穿过皮肤,将其导向到椎弓根的目标位置。
4. 扩张鞘插入:医生通过导向针或导丝的通道,逐渐扩张软组织和肌肉鞘,以便插入螺钉。
5. 螺钉植入:医生使用专用工具将螺钉沿着导向针或导丝插入到预定的深度和角度。
螺钉的形状和尺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6. 固定和紧固:螺钉插入后,医生会使用螺丝刀或扳手将螺钉旋转,以确保其牢固地固定在椎弓根上。
7. 结束和恢复:医生将导向针或导丝从患者体内取出,小切口缝合。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可行性: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该技术只需进行小切口,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出血。
患者术后疼痛和康复时间也相对较短。
2. 准确性:通过影像学的引导,医生能够准确地定位和操作,确保螺钉的正确植入位置。
3. 稳定性:椎弓根是脊柱骨的重要部分,通过植入螺钉可以有效稳定脊柱,提供持久的支撑。
4. 风险较低:由于切口小且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概率相对较低。
然而,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适应症限制、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等。
因此,在考虑该技术时,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其适用性和风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骨科小技巧】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
操作方式
基于胸腰椎椎弓根的解剖特点,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必须位于三维空间中唯一的一个正确通道上,即按照正确的矢状面角及水平面角,沿着椎弓根的长轴穿过椎弓根这一狭小的骨性管道达椎体内。
腰椎椎弓根螺钉的深度一般情况下为40-50mm,侧位X线片不超过前后径的80%为宜,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直径最常用的为6.5mm。
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针点常为横突中点水平线与上关节突外缘垂线的交点为进针点,从T1-T12椎弓根内倾角度递减,上胸椎螺钉与矢状面呈10°-20°内倾角,中下胸椎呈0-10°内倾角,水平面应与上下终板平行。
胸椎椎弓根螺钉长度一般选择35mm-40mm,螺钉直径的选择在T1-T5需要3.5-4.0mm,T6-T10需要4.0-4.5mm,T11/12需要5.5-6.5mm。
内容来源于唯医。
早读快准稳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方法技巧全面解析!一枚准确无误的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取决于若干个参数:进钉点、进钉角度、螺钉直径、进钉深度、医生的操作水平。
但如何根据不同患者,采用最合适的方法精确的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今天早读将从进钉点的部位、方法技巧等进行全面的讲解,值得学习借鉴!术前准备1)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测量;2)连接棒的直径选择;3)定向和万向螺钉的选择;4)内-内置钉还是外-内置钉。
(1)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测量①长度不长于测量的长度;②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小于测量直径的80%。
(2)连接棒的直径选择①常见的连接棒的直径为5.5mm或者6.0mm;②连接棒的硬度和半径的立方成正比;③对于骨折和真性滑脱以及侧弯等最好选择6.0mm的连接棒。
(3)定向和万向螺钉的选择①定向螺钉矫正畸形的能力优于万向螺钉;②定向螺钉在拧入螺钉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偏轴现象;③万向螺钉对椎体骨质的保护优于定向螺钉;④万向螺钉保护脊柱的曲度;⑤多个螺钉的时候万向螺钉更容易上棒。
(4)置钉方式的选择①椎体椎弓根的直径满足临床需要,椎弓根螺钉最好完全在椎弓根内进入椎体,就是内-内置钉;②椎体椎弓根的直径细小,选择内-内置钉的方式,会导致椎弓根的破裂,可以选择先在椎弓根外侧开口,然后再椎弓根外侧壁进入的置钉方式。
腰椎椎弓根螺钉步骤1)显露螺钉开口的位置;2)开口:进钉点的选择;3)开路:初级钉道准备;4)钉道四周及头端;5)透视(正侧位);6)攻丝扩充钉道:7)拧入螺丝。
(1)暴露螺钉开口的位置1)常规显露(腰4、5)①大多数医生熟悉的经典显露方法;②腰4椎弓根显露开口位置即可,保护多裂肌以及支配多裂肌的神经;③腰3、4关节突关节囊不要暴露;④腰4椎体的椎弓根螺钉开口要靠外,进钉点选择人字棘外上方(蓝色标记)。
2)腰椎关节突关节3)多裂肌显露①肌间隙进入,创伤小;②不损伤多裂肌;③如果不融合,仅仅显露开口位置,保护关节突关节和支配多裂肌的脊神经后支;④需要融合的患者,最头端的仅仅显露开口位置,保护关节突关节和支配多裂肌的脊神经后支。
如何快速准确的植入胸腰椎经皮螺钉----斜位透视下的操作KEY POINT1.介绍另一种经皮螺钉的置入方式:斜位透视;2.通过旋转C型臂,实现透视像上目标椎弓根完全“睁开”;3.标准斜位透视要求:目标椎体上终板一条线、关节间隙清晰,椎弓根在关节间隙外侧、尾端、椭圆形,椎弓根显示最宽的内外侧径;4.术前测量椎弓根头倾、内聚角度和钉道深度。
上一篇文献速递我们介绍了单一正位透视下的经皮胸腰椎椎弓螺钉的置入方法如何快速准确的置入胸腰椎经皮螺钉?----单一正位透视下的操作。
面对同一个难题,不同的作者会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就像开放椎弓根螺钉置入有不同的方法一样。
这次我们来介绍一种斜位透视下的置钉方法,供大家参考使用。
斜位透视法也叫椎弓根轴位透视法或“猫头鹰眼”透视法,透视管球在矢状位和轴位均平行于目标椎弓根,这时椎弓根就像下图猫头鹰的眼睛,一个“睁圆”(目标椎弓根,其实是椭圆),一个“闭着”(对侧椎弓根其实可见,较窄)。
原文作者应用了一个图像引导系统,与C型臂结合,可以显示“猫头鹰眼”透视下C型臂头倾和旋转的角度。
(这不重要)注:图中透视的角度是头倾5度,旋转23度,可见目标椎体上终板一条线、关节间隙清晰,椎弓根在关节间隙外侧、尾端、椭圆形,理想斜位透视应该产生椎弓根最宽的内外侧径。
置钉点是蓝点,即椎弓投影的正中心。
咱们虽然没有这个引导系统,根据术前测量的目标椎弓根的角度,一样可以调整C型臂头倾和旋转角度,起到一样的效果。
其他的文章也证实了这一点。
术前通过术前CT或MRI轴位测量内聚角(其实也可以测量皮肤进针点距离中线的距离),X线侧位或CT矢状位测量头倾角,所得数据和术中相近。
利用C型臂上的激光瞄准病人的皮肤,指示皮肤切口位置。
若没有激光瞄准,根据术前测量距离,扎个细针定位也是一样的效果。
每一个椎弓根术前均需要测量角度和深度。
不打无准备的仗。
按照透视机的方向之间置入穿刺针,到达理想深度行正侧位透视确认螺钉位置。
早读颈、胸、腰椎椎弓根钉置钉技巧,必备高清图解(全)!01椎弓根钉系统椎弓根钉:直钉、U型钉椎弓根钉的开口方向:上开口、侧开口杆和钉的连接:钉杆直接连接、通过侧块连接02椎弓根的应用解剖椎弓根起自椎体两侧的后上端,向后突出构成椎管的侧壁,椎弓根的上下缘称为椎弓根上下切迹,与相邻上下椎弓根切迹相连形成椎间孔。
孔内有脊神经及血管通过。
腰神经根仅占腰椎间孔的前上1/3,椎间孔内有脂肪组织;腰骶及下胸部脂肪组织较多且疏松;上胸部脂肪较少且混有纤维组织;颈部几乎全是纤维组织,很少脂肪。
椎弓根剖面呈现椭圆形,周围是皮质骨,中心有少许松质骨,后部几乎全是皮质骨,该处骨性坚固,故有的学者将其理解为后柱连接前柱的三维性坚强的钳夹,有的称之为力核,说明了椎弓根的重要意义。
脊椎的横突、椎板、上下关节突均会合在椎弓根的同一点上,所有从脊柱后方传递到椎体的力均通过此点。
浅表大肌群:腰髂肋肌最长肌胸棘肌深层的节段间小肌群:回旋肌棘间肌多裂肌椎弓根的后面是乳突和副突,分别有腰多裂肌及最长肌起止,这些肌肉具有轴向旋转、侧弯及后伸脊柱的功能,更进一步说明椎弓根具有传递力到前方椎体上的功能,并能控制一定方向的运动。
多裂肌:起于骶骨背侧面、腰椎乳突、胸椎横突及颈椎关节突,斜向上走形止于棘突,是躯干肌中的重要肌群,对脊柱稳定性尤其是动态稳定性起关键作用。
通过椎弓根将螺钉拧入椎体,能够控制脊柱整个“三柱”的复合结构,达到较好的三维固定。
椎弓根内侧与脊髓相邻,而且借助脊髓被膜与脑脊液相隔,间距为0.2~0.3cm。
在腰段,神经根在椎弓根下面,是钻孔最容易损伤的部位,椎弓根的上方及外侧无重要结构,较为安全。
03椎弓根钉优势Whitecloud认为,椎弓根是脊椎上最为坚强的部分,是对脊柱进行操作和制动的有效作用点。
通过椎弓根器械的正确安放,可以免除脊柱的钩-杆系统中的固定钩或luque系统中的椎板下钢丝对腰椎管造成的医源性狭窄。
而且与前代固定系统相比,椎弓根器械可以在获得有效固定的同时,维持脊柱的正常解剖,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运动节段。
颈椎、胸椎、腰椎椎弓根置钉技巧,真的太实用了!椎弓根钉内固定是脊柱外科基础手术技能,是年轻医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术之一。
由于胸腰椎椎弓根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及其相邻关系的复杂性,熟练掌握相关的操作细节与技巧至关重要。
01胸椎椎弓根钉置入是脊柱外科基本功。
胸椎进针点的头尾侧一般选择横突中上1/3或者横突上缘。
内外侧选择关节突关节外缘。
文章提出一个新的内外侧进针点定位法,称为“椎板腹侧和上关节突法”。
即内外侧进针点选择在胸椎上关节突(SAF)中线偏外2-3mm。
但这个定位方法因为解剖变异的关系,会有0.43%的几率进入椎管。
胸椎椎板腹侧皮质较为坚厚,椎弓根开路锥会顺势挤入椎弓根,做出位置良好的钉道。
文章提到头尾侧进针点选择Lenke等人在2004年提出的方法(亲测好用):T7,8,9 横突上缘与关节突关节交界。
T1,2,3、12 横突中点(T12选择马鞍凹陷中点)。
T6,10 横突中上1/3再偏上些。
T4,5,11 横突中上1/3(横突嵴上,T11有时也有马鞍状结构)。
本人常用方法头尾侧进针点选择:除了T7/8/9选择横突上缘,其他椎体都是在横突嵴上,T11/12有马鞍结构就直接从马鞍凹陷处进针。
02颈椎寰椎置钉常规有三种,其实大同小异,内外侧进针点都一样,头尾侧进针点根据方法不同,钉道大部分位于侧块内,部分钉道或切割后弓,或完全在后弓内。
C2椎弓根钉置入,显露椎弓根内侧缘,直视下置入最安全可靠。
C3-6的椎弓根钉技术,比较难掌握,太依赖解剖因素。
侧块钉在侧块中点偏内、偏上或偏下1mm都可以。
进针点不是一个点,是一片区域。
03腰椎腰椎椎弓根钉外展角度约20°~30°,实际操作中这些数字指标很难把握。
需要长期练习,有一个大概的角度意识就行。
手感很重要。
椎弓根松质骨内进针会感到喀拉喀拉的砂砾样感。
还有一种“吸入”、开路锥被“嘬”住的感觉。
可以手里握紧一把沙子或小米,用根金属棍从指缝插进去的感觉一下。
颈、胸、腰、骶,最全的椎弓根螺钉打法汇总一、颈椎解剖特点进针点•C2 枢椎椎板上缘水平线下5mm与椎管内侧缘外7mm垂直线交点•C3-6侧块背面中上1/4水平线与中外1/4垂直线交点•C7 侧块背面中上1/4水平线与中点垂直线交点稍偏上角度•C2 矢状面内倾30度,水平面上倾20度•C3-6 矢状面内倾40-45度,水平面与终板平行•C7 矢状面内倾40-45度,水平面与终板平行螺钉直径(mm): 3.5皮质骨螺钉进钉深度(mm):18-20,进钉不超过80%经验总结:二、胸椎解剖特点:进针点:上关节突外缘垂线与横突中点水平线的交点角度:•矢状面角度:T1: 25度T2:20度T3:15度T4-T9:10度T10:5度T11-T12:0度•水平面角度:与终板平行螺钉直径(mm): T1-5: 3.5-4 T6-10: 4-5 T11-12: 5.5-6.5进钉深度(mm):35-40(椎弓根到椎体前缘40-42,进钉不超过80%)三、腰椎解剖特点:进针点:•方法一:上关节突外缘垂线与横突中点水平线交点•方法二:人字嵴进钉法:以副突嵴和峡部嵴为定位标志横突缺如、过大、过小、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既往手术中已被咬除,会影响进钉点的定位,人字嵴进钉法,位置恒定,容易显露及辨认。
角度:•矢状面角度:L1-3:5-10度L4-5:10-15度•水平面角度:L1-4:与终板平L5:下倾10度(L5椎体后倾)螺钉直径(mm): 6.5进钉深度(mm):40-45(不超过80%)四、骶椎解剖特点进针点: S1关节突外缘的垂线,关节突下缘的水平线交点。
角度:•矢状面角度:内倾25度•水平面角度:头倾25-30度,瞄向骶骨岬螺钉直径(mm): 6.5-7.0进钉深度(mm):30-35经验总结:1. 易损伤腰骶神经干、髂内静脉和骶髂关节2. 除特殊情况,一般不进行S2固定3. 骶骨骨质少,以软骨下骨固定强度最高置钉要点:确定进钉点后,先咬除进钉点处皮质骨,开口器开口,恒力持稳探路器缓慢进入,在松质骨内应阻力不大且均匀,如有大的阻力,可能遇到骨皮质,应拔出探路器,将咬除的棘突剔净、修剪成骨条后填入钉道,再次用探路器,则易控制方向,避免滑入原钉道。
腰椎骨折手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俯卧位
术前G臂定位
消毒铺巾
定位网格
定位椎弓根
穿刺针找到椎弓根进针点刺入
根据影像调整进针点
穿刺针进入椎弓根
置入导针
植入单向6045螺钉
依次植入单向6045螺钉
植入螺钉过程中影像观察进钉深度和角度
另外两枚螺钉开始定位
定位完成
穿刺针进入椎弓根
植入螺钉导针
拧入另外两枚单向6045螺钉
四枚螺钉全部拧入到位
挑选钉棒
持棒器
减少预弯
植入完成
依次拧入固定螺帽
拧紧螺帽:四个螺帽均衡分多次拧紧
完成固定
去除尾片
冲洗伤口,缝合!
发布于 2019-08-20。
手把手教你精准置入经皮椎弓根螺钉!01适应证/禁忌证适应证:1.无须开放显露,经后路稳定/固定脊柱。
2.适应的临床类型举例:前路椎体次全切后需要重建后方稳定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后方固定。
禁忌证:1.椎弓根直径太小,无合适椎弓根螺钉。
2.透视成像显示差。
3.肿瘤或其他软组织异常(感染、假性鞘膜突出)。
4.先前皮瓣覆盖的区域手术时(相对),手术必须根据血管蒂和皮瓣的可行性进行规划。
02术前准备1.评估覆盖预定手术入路区域的软组织。
2.复查X线和(或)CT,以确定椎弓根的显像情况及大小。
3.椎弓根螺钉的长度。
4.确定相对于轴(横)面螺钉内侧向轨迹的近似值。
这个角度由L5~S1处的高外侧角变为内侧角,在中胸椎处变化最小。
03特殊器械、体位和麻醉1.麻醉一般是全身性的;但是,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局部麻醉。
2.如果在固定过程中计划进行神经生理监测【用于检测探针和(或)螺钉】,则需要进行非麻痹麻醉。
3.体位:俯卧或侧卧。
( 1 )对于俯卧位,Jackson式带桩手术台是优化腰椎前凸的理想选择。
确保患者平躺,避免术中椎体明显旋转。
( 2 )侧卧位时,上方的椎弓根螺钉便于置入,如果需要双侧固定,可将手术台向腹侧倾斜15°,以便于下方椎弓根置钉(图1)。
图1 a. 侧卧位双侧置入椎弓根螺钉,将患者向腹侧倾斜15°~20°。
b.下方椎弓根置钉时,避免因置钉的外倾角使器械被手术台阻挡。
4.椎弓根穿刺有多种方式可选。
一次性Jamshidi穿刺针可广泛使用,且可与大多数空心螺钉系统中的导丝起使用。
也可以使用导航对准椎弓根和插入导管,无须置入导丝。
5.如果使用Jamshidi穿刺针和导丝,请在患者手术巾洞口正上方和正下方放置Raytec海绵纱布(图2),但距离需足够近,以便导丝置入后将其固定于手术区外。
应使用按扣/止血钳类仪器将Raytecs牢牢固定在患者手术巾上。
图2 如果使用的是Jamshidi针和导丝,将Raytec海绵纱布直接置于手术洞巾的上方和下方6.使用透视法行椎弓根插管时,请使用较长的 Kocher钳夹牢固固定Jamshidi 穿刺针,直至穿刺针的骨咬合度足以自行保持其位置不变为止。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新技术新项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脊柱手术技术,通过在椎体椎弓根部位植入螺钉进行内固定,实现脊柱的稳定和恢复功能。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对手术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逐渐成为脊柱手术领域的热门技术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技术原理、操作步骤及优势。
同时,结合新技术和新项目的介绍,探讨这些创新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前景和临床效果评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关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知识,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组织架构及各部分内容的主要意义和逻辑关系。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将介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背景和意义;文章结构部分便是当前所在的这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所要讨论和分析的主题与目的。
正文部分将包括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简介、新技术介绍和新项目实施步骤三个小节。
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简介中,将介绍该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新技术介绍部分将通过分析新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来评价其应用前景;新项目实施步骤将详细介绍新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步骤和操作要点。
结论部分将包括新技术应用前景展望、临床效果评价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小节。
在新技术应用前景展望部分,将对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临床效果评价部分将通过案例分析和临床实验来评价新技术的实际效果;未来发展趋势将探讨该新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路径和应用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新技术新项目的相关内容,探讨这一技术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优势。
通过全面介绍这一新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和临床效果,旨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更多关于脊柱内固定治疗的参考资料,促进该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手术技巧:经皮胸、腰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
手术技巧:经皮胸、腰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
2014-08-15 12:58 来源:丁香园作者:jianmolanyin
字体大小
-|+
目前脊柱微创手术越来越流行,微创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经皮椎弓根螺钉(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PPS)的置入。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不需要传统后路
大的手术切口、不需要广泛剥离和牵拉椎旁肌肉、避免术后疼痛并缩短恢复时间。
据报道传统的开放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错置率
高达40%,但仅5.7%穿透了椎弓根内侧壁造成了严重后果。
由于神经根经根过椎弓根的内侧及下侧,因此螺钉错置尤其是穿透内侧壁或下壁时会造成严重的神经症状。
如果椎弓根螺钉误入椎弓根外侧则会影响到固定的稳定性导致固定不
确切。
先前一项尸体研究表明经皮置钉的椎弓根总体
穿透率为10%,该作者的的另一项研究中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来验证螺钉置入情况,结果发现螺钉误置率为6.6%(主要影响到S1)。
目前对椎弓根螺钉误置的定义不明确,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导致文献中螺钉误置发生率差异较大。
尽管经皮置钉已广泛应用于传统的脊柱退行性
变疾病,但在创伤方面的应用仍然较少。
Verlaan 等人注意到创伤患者更易术中出血或感染,所以他们认为经皮置钉更适合于创伤患者。
Daniel
等人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介绍了手术技巧。
本研究的首要目的是描述一种在二维透视下对
创伤患者行经皮置钉技术并评估其临床准确性,其次是通过对无脊柱骨折患者的椎体进行研究
来确定该技术的有效性。
患者行手术内固定的指征:脊柱存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如脊柱过伸性损伤、屈曲压缩损伤、因创伤发现的病理性骨折、无神经压迫症状的不稳定性的爆裂骨折或因爆
裂骨折而行椎体切除等前路手术后需要360°融合的患者。
手术操作过程:
患者以标准的方式置于Jackson手术台上,前后位透视确认并标记后正中线切口,在每个置钉点的3点钟位置或者9点钟位置置入Jamshidi针,Jamshidi针应靠椎弓根的外侧部分。
通过前后位
透视,Jamshidi针进针约2cm,并且确保针尖远离椎弓根的内缘(Fig. 1A)。
导针插入Jamshidi针中并移除Jamshidi针,全部导针置入并通过前后位透视后再通过侧位透视确保所有导针均经过椎体的后壁而没有进入椎管(Fig. 1B),并通过侧位透视对导针进行微调,椎弓根钉的长度通过术前及术中的影像来确定(Fig. 1C),拧入椎弓根钉后移除导针,本研究采用的微创系统为Depuy Viper 2
(Depuy Orthopaedics, Warsaw, IN)或Stryker MANTIS (Stryker,Kalamazoo, MI)。
在需要融合时,同种异体抑制物、骨形态蛋白及去皮质的松质骨可通过后路切口置入小关节间。
术后通过CT扫面确认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情况。
图1: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A;前后位透视下置入克氏针,确保克氏针进针2cm时针尖位于椎弓根的内侧壁的外缘;B 前后位透视置入克氏针成功后需通过侧位透视确保克氏针的位置位于椎体与椎弓根交界处;C:通过侧位透视确保克氏针进针深度合适。
CT评级CT扫描评估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如下:I级椎弓根螺钉位于椎弓根内,II级椎弓根螺钉穿破椎弓根但<2mm,III级椎弓根螺钉
穿破椎弓根但≤4mm,IV级椎弓根螺钉穿破椎弓根但>4mm。
在CT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上评估椎弓根在上下内外四壁被穿破的情况。
2-3名评估者对CT评级进行分析,他们意见一致时为最终的分级。
记录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及再次手术的情况。
图2:CT扫描多平面重建测量椎弓根的长度
本研究中共经皮置钉172例,其中CT评级为II 级(<2mm)的椎弓根螺钉中有20例(11.6%)出现
椎弓根内侧壁穿破,5例患者(2.9%)存在外侧壁穿破,1例(0.6%)穿破下壁;评级为iii级(2–4mm)中有2例患者(1.2%)出现内侧壁穿破,1例患者(0.6%)出现外侧壁穿破;评级为iv
级(>4mm)中无患者出现内侧壁穿破,2例患者(1.2%)出现外侧壁穿破。
图3:该患者因车祸伤导致L1骨折及L5脱位骨折,该患者行经皮椎弓根固定T12–L5。
CT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图像表明L2左侧椎弓根螺钉(矢状面上的箭头所示)位于椎弓根的中心。
图4:该患者因车祸伤屈曲引起牵拉伤导致T10骨折,该患者行T9–T11内固定融合术。
冠状面及横断面显示T10右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偏外,CT评级为IV级。
图5:该患者因高处坠落致T10/11节段的韧带损伤并L2爆裂骨折,经皮行T10–L3内固定融合
术。
CT冠状面显示T11右侧椎弓根螺钉内侧壁存在轻微的破裂(箭头所示),但横断面显示该螺钉的内侧及外侧壁的穿破CT评级为II级。
此外对所有的腰椎和骶椎螺钉(L1 到S1共68例螺钉)均需查看小关节受累情况,其中9例螺钉的轨迹影响到了小关节正常的关系(13.2%,Fig. 6)。
图6:该患者行经皮L5 、S1椎弓根螺钉固定并融合。
CT扫面显示L5双侧椎弓根螺钉影响到了小关节面,冠状面及横断面图像显示L5右侧螺钉(箭头所示)影响到了关节面。
该研究中的26例行后路经皮脊柱融合的患者未出现感染病例,在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发的无力、瘫痪或其他神经功能障碍,4例患者在骨折愈合后行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1例因髂
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在L4内固定术后出现L4水平内固定棒的滑出,该情况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发现但无临床症状;术后随访1年时1例女性患者出现机械性的背痛,辅助检查显示L4–5未融合,但患者无任何神经症状,该患者拒绝行
L4-5未融合翻修术,转而选择取出内固定,术中发现L4的椎弓根钉有穿出椎弓根的风险。
图7:椎弓根长度的形态学分析 A 胸椎及腰椎各节段左右椎弓根长度的平均值(mm);B 各个节段左右椎弓根长度的测量值(均数±标准差。
既往很多研究已经证实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术
的可行性,各个报道中所采用的技术有轻微的差别,比如透视导航或者CT导航抑或机器人导航等,但很少有文章报道仅靠X线透视进行操作。
虽然经皮置钉的文献浩如烟海,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仅通过X线透视对创伤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操作,并且通过正常人椎弓根的形态学分析证实并确认该术式的有效性。
本研究中26例患者共置入了172例椎弓根螺钉,椎弓根皮质破裂的发生率为18.0%,但仅2.9%的CT分级大于II级,因此与先前有关仅靠X 线透视置钉或者其他导航方式或者开放置钉的
文献报道相比,本研究的优势明显,术后本研究通过CT扫描确认椎弓根皮质穿破的程度,比传统的X线复查更加准确,另外还评估了椎弓根内外侧壁及头侧尾侧被穿破的情况。
如果以误置分级>II级作为潜在的穿破危险,本研究中置钉的成功率97.2%;CT对于金属内固定的检测准确率高并且将能测量误差减小到最少,因此大多数的II级或者I级置钉的情况是安全的。
作者认为与学习其他新技术相比较,本研究介绍的技术相对简单,需要强调的是该技术依靠的是术者对C臂图像的熟悉程度而不是视觉或者触觉反馈的实体觉。
作者总结到本研究不同于其他类似研究的几个特点:
1.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该技术仅依靠前后位的透视就足够了,侧位透视仅仅是验证准确性的手段,这样便极大的缩短了透视时间,研究者希望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经皮置钉时导航所需的精确的辐射暴露量;
2.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创伤患者,相对于脊柱退行性变的患者来说创伤患者的手术难度更大、脊柱不稳定的可能性更高;
3.椎弓根的形态学研究有助于在行侧位片前即可确保导针的进针深度;
4.本研究的样本量足够多,包括26例患者的172枚椎弓根螺钉。
当然该研究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比如随访时间不足,创伤患者的随访时非常困难的,很难随访到诸如内固定松动等需要长时间才能发生的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同时术后即刻随访时发现与神
经受损或者内固定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不同;对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的理想的评估方式可能是内固定取出后即刻行CT扫面检查,使得器械的误差得以消除,但这是不切实际的。
最后作者认为本研深刻的探讨了仅利用透视导航性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术的操作要点,与其他研究报道相比较该技术误置的发生率低,椎弓根的形态学检测进一步增强了该术式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