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奇异的景色》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奇异的植物世界说课稿一、说教材《奇异的植物世界》是学校语文S版三班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3篇课文。
这是一篇参观记,写小星和同学们在向导李叔叔的带领下参观植物园的过程,从中呈现了一个奇异的植物世界。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大部分,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其中第二部分,也就是2——7自然段描写的是整个参观过程,课文一步一景,一个自然段写看到的一种植物。
通过小星的看、听、尝、摸、问和向导李叔叔的介绍写了每种植物的特点,充分呈现了各种植物的奇异之处。
课文脉络清楚,前后连接自然,抒发了对奇异的植物世界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及作文学评的要求,第二课时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育同学的朗读技能,通过朗读使同学体会到植物世界的奇异,加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从几个方面把一层意思写详细的表达方法,了解“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3、基于对作文学评的理解,我将第三个教学目标定为:学习的写作方法,充分利用眼、耳、口、鼻、手等感官去感知大自然,并努力将这种写作方法运用于自己的习作当中。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通过感官来感知大自然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是充分体会植物世界的奇异,激发探究植物世界神秘的爱好。
四、说教学教法。
本课在同学阅读的基础上,以“导——扶——放”的形式培育同学自主学习技能,让同学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表达同学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一〕、复习回顾,整体感知。
1、师生共同书写课题〔我板书,同学书空〕2、出示本课要求掌控的字、词,让同学快速认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同学对第一课时字词的掌控,又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打下了基础。
3、提问复习: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同学会回答: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小星和同学们在李叔叔的带领下参观了植物园,看到了很多奇异的植物,感到植物世界的奇妙这样〕一件事。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奇异景色》Art lesson plan of kindergarten large class "strange scenery"编订:JinTai College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奇异景色》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1、欣赏卢梭的作品《奇异的景色》,感知画面丰富的色彩及对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大胆创作,画出心中的丛林,尝试运用不同的作画工具及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现形态各异的丛林植物。
3、喜欢参加美术欣赏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1、活动前观看视频:美丽的热带丛林。
2、多媒体课件2个。
3、钢琴曲《迷雾森林》、《森林狂想曲》。
4、水粉颜料、排笔、树枝、眼药水瓶、白帆布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1、初步感受画面,自由地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导入语:“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画,我们仔细欣赏以下,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画上有些什么?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课件播出作品后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欣赏画面一到两分种,可边看边自由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接着请几名幼儿说说对作品的感觉。
2、仔细观察画面,欣赏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及色彩的运用。
师:“小朋友,在这幅画里你看到了什么呀?”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兴趣点,从不同视点对作品进行独立自由的观察。
★如果幼儿首先注意到的是画面中的动物提问:“你能找到丛林里的猴子藏在哪里吗?它们在做什么呢?有什么样的姿态?你能学学他们的样子吗?”每当有孩子找到猴子时,将鼠标点到那只猴子,这时画面会放大,并发出卡通音效,既便于孩子们观察,又增强了趣味性。
★如果幼儿首先注意到的是画面中的植物提问:“丛林里的植物长的怎么样呀?”教师小结:丛林非常地茂密,一层层重叠在一起,几乎占满了整个画面,这些植物像活的一样充满了生命力。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奇异的景色》《奇异的景色》是一场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旨在通过观赏各种奇异的景色,培养儿童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本次活动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介绍活动主题、展示奇异景色、观赏讨论、创作游戏和总结。
一、介绍活动主题教师向孩子们介绍活动主题《奇异的景色》,鼓励他们对不同的景色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展示奇异景色教师准备了一系列奇异的景色图片,例如彩虹瀑布、星空海洋、幻想城堡等,并将这些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观看。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图片展示,以增加孩子们的兴趣。
三、观赏讨论教师指导孩子们仔细观赏每张图片,并引导他们描述图片中的奇异景色。
通过观赏和讨论,孩子们可以提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教师可以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创作游戏1. DIY奇异景色画:教师准备了彩纸、拼贴材料和绘画工具,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创造力创作奇异景色画。
教师可以向孩子们展示一些创作思路,并引导他们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
2. 奇异景色组词:教师给出一些建筑物、自然景观等的名称,让孩子们利用这些词语进行组词。
例如,将“森林”和“玫瑰”组合成“森林玫瑰”,将“宇宙”和“花园”组合成“宇宙花园”等。
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联想和创造能力。
五、总结活动结束前,教师与孩子们进行总结,回顾本次活动的亮点和收获,鼓励孩子们对美的感知和创造保持热情,同时也可以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奇异景色,并了解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通过这次《奇异的景色》的美术欣赏活动,孩子们不仅可以欣赏各种奇异的景色,体验到美的力量,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创造力。
希望这次活动能让孩子们对美术更加热爱,并在之后的生活中不断发现和创造美。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奇异的景色》带反思大班《奇异的景色》课程反思了适用于大班的艺术主题教学活动,使孩子们可以利用现有经验从自然界的动物和树木中选择场景进行绘画,并向绘画大师卢梭的作品学习。
颜色显示出您对森林的印象,以及模仿和创作中绘画的乐趣。
来看看幼儿园班《奇异的景色》的几点思考。
活动目标:1.在欣赏卢梭的杰作的基础上,学习用鲜艳的色彩表达您对森林的印象。
2.可以利用现有经验从自然界的动物和树木中选择一个场景。
3.在模仿和创作中体验绘画的乐趣。
4.体验浸染成功和作品欣赏的喜悦。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儿童熟悉森林和森林中的动物。
2.资料准备:卢梭的作品《奇异的景色》 ppt和印刷品,莫扎特的背景音乐;矩形宣纸,白板笔,各种水粉颜料(主要为深绿色和绿色阴影,并辅以其他鲜艳的颜色)一块工作展示板,一支签字笔和一些便条纸。
活动程序:首先,开始部分。
1.介绍故事并欣赏著名的绘画《奇异的景色》老师:今天老师告诉孩子们一个关于森林的故事。
法国有一位伟大的画家叫卢梭。
他非常渴望并热爱森林,但由于许多原因他不能去,但他每天都在想象森林。
一天,卢梭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森林里有许多神秘的故事。
他非常兴奋。
他立即拿起画笔画了自己的梦想。
他画了许多画,并给了其中一幅。
画一个好名字,叫《奇异的景色》。
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张照片。
2.礼物《奇异的景色》引导孩子观察猴子的工作方式。
丛林中的花朵,叶子和果实有什么特色,可以让孩子们表达对丛林的感受。
1通过提问来引导儿童注意工作内容:-看到卢梭的画时感觉如何?-您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图片中的花草树木和我们通常看的有什么区别?-他使用什么对比色?2小结。
3.建议孩子闭上眼睛,尝试做一个神秘的梦。
1要求:“让我们闭上眼睛,做一个神秘的森林梦。
“2要求孩子谈论自己的“梦想”,并鼓励他们大胆创造“梦想”情节。
老师:您能谈谈您的梦想吗?第二,执行部分。
1.介绍材料和要求。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离奇的景色》附反思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活动目标:1.在欣赏绘画大师卢梭作品的基础上,学习用晦涩的色彩表现出自己对森林的印象。
2.能运用已有经验,选取大自然中动物与树木中的某一场景作画。
3.在模仿与创造中体验绘画带来的欢乐。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孩子对森林及森林里的动物比较熟悉。
2.物质准备:卢梭的作品《离奇的景色》ppt及打印画、莫扎特背景音乐;长方形的宣纸、白板笔、各色水粉颜料(以深色的绿色调及浅深不一的绿色为主,其它明朗颜色为辅);作品展示板一张、签字笔1支、便签纸若干。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1.以故事导入,欣赏名画《离奇的景色》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有关森林的故事。
在法国有一位宏伟的画家叫卢梭,他非常向往和心爱森林,但是因为许多原因他去不了,但他每天都在想像着有关森林的情景。
一天,卢梭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发生了许多在森林里的秘密的故事,他感到很兴奋,马上拿起画笔将自己的梦画下来,他画了许多画,并给其中一幅画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离奇的景色》。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吧。
2.出示《离奇的景色》,引导幼儿观察猴子在怎样工作,丛林中花、叶子及果子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幼儿表达自己对丛林的感觉。
--你看了卢梭的这幅画,有什么感觉?--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①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关注作品的内容:--画面中的花草树木跟我们平时看的有什么不一样?--他用了哪些对比色?②小结。
3.提议幼儿闭上眼睛,尝试做一个秘密的梦。
②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梦“,鼓励幼儿大胆创意“梦“的情节。
师:你能说说梦到什么吗?二、进行部分。
1.介绍材料及要求。
2.幼儿听音乐作画,教师观察、个别指导。
①要求:“我们一起闭上眼睛,也做一个秘密的森林之梦吧。
“提示幼儿画面布局既平衡、丰盛,又不杂乱;鼓励幼儿大胆使用对比色,使画面色彩美丽、晦涩。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奇异的景色》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绘画,感知和表现自然界非凡的美丽景色。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绘画训练学生的手部协调运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本课程的主题是“奇异的景色”。
2. 教学内容1.观察自然界的奇异景色,如瀑布、彩虹、火山等。
2.通过绘画表现这些景色,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发挥想法和技巧,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3. 教学材料彩笔、水彩、画纸、海报、图片等。
三、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然界的奇妙景色,如彩虹、瀑布、海洋等,并请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
2. 观察示范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张自然景色的图片,并介绍这张图片的拍摄地点和特点。
然后,教师请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描述图片中的元素,如颜色、形状等。
3. 创作指导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颜色、线条和形状来表达自然景色。
然后,教师请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自己的作品。
4. 作品呈现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后,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学生发表评价和观点。
5. 总结活动教师请学生回顾本次课程所学的知识,并总结今天的收获。
四、教学方法1.讨论:通过讨论自然界奇妙的景色,引导学生了解、认识这些景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示范:通过图片等展示有关美术创作的示范技巧。
3.创作: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4.呈现和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学生发表评价观点。
五、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
2.检查学生的画作,判断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奇异的景色》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基本色彩搭配技巧,表现自然中的景色;2.能够运用画笔、颜料等美术工具,用手绘制出奇异的景色;3.能够感受和表达自然景色中蕴含的美和神秘感。
二、教学资源1.绘画板;2.颜料、画笔、画布等。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15分钟)1.让孩子们观察图片中的自然景色,让他们感受一下自然之美;2.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看到的景色,如“这棵大树是绿色的”、“天空中有白云”等;3.学习“红、黄、蓝”三原色的组合,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技巧。
(二)实践操作(45分钟)1.在绘画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自然景色,如小树林或湖泊;2.同时,讲解画笔、颜料等美术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孩子们知道如何用画笔将自己观察到的景色绘制在画布上;3.引导孩子们用手绘制出自己内心中最美的奇异景色,关注颜色的搭配和细节的表现;4.在绘制完成后,让孩子们进行作品语言表达,分享他们创作的经过和感受。
(三)总结(10分钟)1.教师分享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并对孩子们的创作进行点评;2.孩子们总结今天所学到的画画知识和技巧,再次强调“红、黄、蓝”三原色的重要性;3.给孩子们留下自由创作时间,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发挥画画能力。
四、教学评估1.教师进行现场观察,查看孩子们的画画技巧和作品表现;2.对孩子们及时进行指导和点评,鼓励他们不断尝试和创新;3.孩子们进行作品自评,表达自己对自己作品的成就感与自信心,并进行互相欣赏和学习交流。
五、注意事项1.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画画技巧,能够对孩子们进行准确的指导;2.必须做好涂色的安全措施,用具需要放在孩子们无法触及的地方;3.保持教学环境整洁和良好的氛围,为孩子们的创作提供清新的环境。
六、实施效果该教学方案已经成功运用于幼儿园大班,并得到很好的效果。
孩子们在本次课程中加深了对色彩的认知和运用,并具备了自主创作的能力。
同时,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锻炼了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增强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受到广泛欢迎。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15篇大班艺术领域教案1教学目标1.观赏卢梭的作品《奇异的景色》,感知画面丰富的色调及对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大胆画出心中的丛林。
3.激发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预备1.活动前观看视频《漂亮的热带丛林》。
2.多媒体课件1个。
3.钢琴曲《迷雾森林》、《森林狂想曲》。
4.水粉颜料、排笔、树枝、纸团、眼药水瓶、小喷壶、白帆布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受画面,自由地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课件播出作品,让幼儿在音乐声中观赏画面,边看边自由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二、认真观测画面,观赏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及丰富色调的运用。
1.小伙伴,在这幅画里你看到了什么呀?小结:我们看到了茂密的丛林里有很多奇花异草,树上结满了艳丽的果实,丛林里还躲着可爱的小动物。
2.你觉得这幅画美在哪里?(引导幼儿发觉画面中动物的美、植物的美、色调的美,三者次序可依据幼儿的留意点任意调整。
)(1)关于动物的小结:画上的猴子姿态都不一样,有的坐在树上、有的蹲着,还有的满意地躺在那儿吃果子。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画中猴子的姿态。
(2)关于植物的小结:丛林特别地茂密,一层层重叠在一起,画面显得很丰满。
这些植物的外形各不相同,它们像活的一样充斥了生命力。
(3)关于色调,老师可利用课件提取画中绿色色谱,向幼儿介绍画家用了二十几种绿色来画丛林植物,每一片叶子都认真地描绘,深浅不同的绿色细腻地刻画出丛林植物的繁茂多样。
三、了解作品名称及画家,观赏其他丛林组画,进一步感受卢梭的作品风格。
猜一猜画家在画这幅画时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结:这幅画是法国的—位叫卢梭的画家画的,画的名字叫《奇异的景色》。
其实卢梭并没有去过真正的丛林,但是他依据自己的想象画了许多热带丛林的画,下面我们一起来观赏。
四、大胆创作心中的丛林,尝试运用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现形态各异的丛林植物。
1.你心中的丛林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把它画下来。
2.介绍作画的工具。
海底世界教案模板9篇海底世界教案篇1第一教时目标:1、说出课文所提供的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丰富的物产。
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得15个身子,理解26个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件,理解长句和难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
大海你看见过吗?请你谈谈。
海底世界你也来谈谈。
二、从课文中得到海底世界的知识。
1、自学课文五分钟。
要求熟读课文,想想你有什么不懂之处。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开火车读,注意学生的读音情况,及时纠正。
自由读。
在读中初步理解:波涛澎湃、窃窃私语、景色奇异、蕴藏、储藏……3、让学生提问,及时给与解答。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帮学生理解词、句及有关常识。
4、让学生借助课件理解课文。
重点研读:“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大鼾。
”(1)、课件展示海底声音。
(2)、理解窃窃私语、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能反映水中声音多而杂。
用“像……像……像……”的形式能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3)、你看什么情况下需要用这种形式呢?5、反馈:你知道哪些海底知识?根据学生的罗例帮学生理清__的写作思路。
(分段)理解全文按照“景色奇异”与“物产丰富”两部分来介绍海底世界。
6、小结:海底世界还有更丰富多彩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我们上查找资料,自己来介绍海底世界。
第二教时:1、复习生字新词。
2、会背诵第二自然段及其他小结。
3、上查找资料,自己来介绍海底世界。
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或还想知道什么?2、背你感兴趣的小节。
(五分钟)检查。
3、上查找资料,自己来介绍海底世界。
方法和注意点是:(1)、寻找有价值的资料,仔细看,做相应的笔记。
(2)、仔细看做相应的联想。
(3)、时间40分钟。
4、课后作业:(1)、小语作业本做好。
(2)、组合好“海底世界”的介绍。
海底世界教案篇2活动目标:尝试牙签刮画,愿意大胆创作。
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奇异的植物世界》。
本文通过介绍一些奇异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一些奇异的植物,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并谈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然后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些植物的名称,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
2.讲解(10分钟)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一些奇异的植物。
包括肉食植物、食虫植物和寄生植物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了解这些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3.实践(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记录植物的外观特点、生长环境和繁殖方式等。
然后由小组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
4.展示(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观察记录的结果,并归纳出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这些植物能够生存下来?它们与其他植物相比有什么特点?这些植物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6.拓展(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一些其他的奇异植物,如飘浮植物、夜来香花等。
让学生对这些植物进行观察和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和疑惑。
7.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和讨论相关的知识点。
强调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奇异的植物世界-肉食植物:捕捉昆虫,摄取营养。
-食虫植物:通过捕食昆虫获得养分。
-寄生植物:依附在其他植物上生活。
-其他奇异植物:飘浮植物、夜来香花等。
教案《奇异的景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奇异景色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类文化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3. 通过欣赏和分析奇异景色,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奇异景色的定义和特点2. 世界上著名的奇异景色3. 欣赏和分析奇异景色的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奇异景色的定义、特点和欣赏方法。
2. 演示法:展示世界上著名的奇异景色图片或视频。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奇异景色的看法和感受。
4. 创作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奇异景色作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奇异景色,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奇异景色的定义、特点和欣赏方法。
3. 展示:展示世界上著名的奇异景色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其魅力。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奇异景色的看法和感受。
5. 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奇异景色作品,可以是无害的、神秘的、美丽的、令人惊讶的或令人恐惧的。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奇异景色的资料,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2. 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奇异景色作品,可以是绘画、摄影或其他形式。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对奇异景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案《奇异的景色》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奇异景色地点进行观察和创作。
2. 邀请专家或当地导游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奇异景色的知识和经验。
3. 组织一次学生作品展览,展示他们的奇异景色创作,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程度,是否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 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奇异景色。
3. 反思作业布置和教学评价的方式,是否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提升。
三年级语文上册作文《神奇的想象之旅》教案标题:《神奇的想象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一篇充满奇思妙想的作文。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让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以“神奇的想象之旅”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编写一个充满奇妙冒险的故事。
故事中可以有各种奇特的角色,如会说话的动物,能飞的汽车,或者是神秘的魔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5分钟)通过讲述一些关于想象的故事或看一些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2. 分析主题(10分钟)针对“神奇的想象之旅”这一主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希望你的旅程有什么样的角色?你的旅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等。
3. 创作指导(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构思一个完整的故事,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并提醒他们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故事的连贯性。
4. 写作实践(20分钟)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故事,教师在旁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不怕犯错误。
5. 交流分享(10分钟)每个学生选择一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朗读出来,大家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四、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文成果,评估他们在想象、表达和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回家后继续完善自己的故事,下节课分享给大家听。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学生难以进入想象世界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更加耐心地引导,帮助他们打开想象的大门。
以上就是《神奇的想象之旅》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奇异的景色》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不同景色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观察细节的能力。
2. 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用色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
教学准备:1. 画纸、颜料、画笔、调色盘等绘画材料。
2. PPT或图片,展示不同场景的图片给幼儿观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带领幼儿思考并回忆最近看到过的不同的景色,例如:花园、海滩、山脉、城市等。
让幼儿说出他们印象深刻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
2. 老师出示图片或PPT,让幼儿观看不同的景色图片,引导他们描述这些景色的特点。
例如,绿色的花园有许多鲜花和绿色的树木。
二、教学重点(10分钟)1. 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不同的景色,关注颜色、形状、纹理等细节。
2. 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对不同景色的感受和想象。
例如,柔和的海滩是怎样的颜色?温暖的山脉有哪些形状?三、创作活动(25分钟)1.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绘画活动。
2. 活动一:颜色表达a. 老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不同景色的感受,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绘画。
b. 老师分发绘画材料,让幼儿在画纸上进行绘画。
可以提供一些图片供幼儿参考,但鼓励幼儿自己发挥创造。
c. 老师在绘画过程中适时地和幼儿进行交流,询问他们选择的颜色和绘画的目的。
3. 活动二:景色拼贴a. 老师提供一些剪纸和颜色鲜艳的杂志、彩纸等材料。
b. 老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不同景色的印象,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拼贴。
c. 幼儿可以选择剪纸来进行纸上景物拼贴,也可以选择图片进行拼贴。
四、展示和交流(10分钟)1. 老师邀请幼儿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幼儿解释他们选择颜色和材料的原因。
2.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其他幼儿的作品,并提出问题,例如,“这幅作品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能看到里面有哪些颜色和形状?”3. 老师鼓励幼儿参与讨论,互相交流自己对不同景色的理解和感受。
五、小结(5分钟)在活动结束前,老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和目标,鼓励幼儿继续观察世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大班下学期美术活动教案40篇《大班下学期美术活动教案4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下学期美术活动教案40篇!(1)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海底世界》含反思设计思图:秋色宜人,色彩五彩斑斓,大海中也呈现出各种色彩,绚丽多姿,鱼宝宝们外出游玩啦,还没回家,鱼妈妈很着急也很孤单眼巴巴的盼着他的鱼宝宝们等着宝宝们一同感受秋天的气息……由此我结合大班教育活动的开展,我发现班里的孩子对海底世界又产生着浓厚的兴趣。
大家总是聚在一起讨论海底有什么东西,它们都长什么样子,会有哪些好朋友,此刻我结合园本特色特设计了本次一节幼儿纸版画美工综合课,在幼儿已备有剪贴版画技能的同时增加幼儿对海洋的兴趣进一步施展孩子们的那份爱心。
让幼儿在欢快的气氛中加深对海底世界的认识。
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帮大海里的鱼妈妈找鱼宝宝的活动,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乐意助人的情感。
2、引导幼儿大胆选择鱼模板,能大胆的创新制作版画。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重点: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难点:1、能大胆创新进行装扮粘贴鱼宝宝;2、油墨制作版画。
活动准备:1、不同形状"鱼"的模版。
2、大幅布自制《海底底世界》背景图片。
3、"海底世界"和"油墨版画自制"课件。
4、笔、卡纸、乳胶、油墨、小剪刀、蜡笔等。
活动过程:一、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关于鱼的知识了,认识了很多鱼,也学会了鱼的各种画法。
今天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张非常有趣的图片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
我们来看一看它到底是什么有趣的东西。
放课件:幼儿欣赏二、引导幼儿想象各种鱼的不同外部特征,并观察图片。
1、师:小朋友刚才的画面里都看到了哪些鱼?他们长的怎么样?身上有什么样的颜色和花纹?幼儿发言后,教师总结:鱼的种类非常多,每种鱼的身体形状和颜色花纹都不一样。
人教版《五彩池》的教学设计《五彩池》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7册的一篇描写自然景观兼以说明的课文,教学必须使学生人情入境,感受景观之神奇,并悟明事理。
我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应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以教的创新促进学的创新。
设计理念: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掌握知识,获取能力,培养语感,激发兴趣。
阅读教学要开展得扎实,有实效,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上获得收获。
本节课的设计上,我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词语理解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课堂上学生读出理解,填出重点,体会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这些都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帮助学生切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设计特色:1、用优美的语言启迪学生教师优美的语言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读书,同时感染学生使用美好的语言来表达,师生共同体味优美语言文字带来的享受。
2、读中感悟,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点,落实双基细细品读课文的二三两段,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点,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
附:教案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旅游呀?哪的景色怎么样?生:我去过北戴河,哪的景色很美。
我去过云南,哪的景色也很美。
师:今天我们在去游览一个地方----五彩池!你知道它在哪吗?板书:五彩池生:它在四川省的藏龙山上。
师:出示我国地图,及四川省的位置。
我有一个朋友是导游,专门介绍五彩池,听说咱们要去游览,想请大家在游览之后设计一个关于五彩池的广告词,好吗?要想介绍五彩池就要了解它!对于五彩池你想了解些什么呢?生:为什么叫五彩池?水的颜色为什么会是五颜六色的?环节意图:为了引导学生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引入本课,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请他们介绍游览地的景色如何?同时教师也介绍了游览同样参与问题的回答,与学生成为平等的合作者。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
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教案《奇异的景色》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探索奇异景色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描述不同地方的奇特景色,提高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欣赏能力。
第一章:奇异景色的概念与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奇异景色的定义与特点;2. 掌握奇异景色的分类及代表性例子。
教学内容:1. 奇异景色的定义:奇异景色是指那些具有独特性、稀有性、美丽性和观赏性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2. 奇异景色的特点:独特性、神秘性、壮观性、变化性等。
3. 奇异景色的分类:a) 自然景观:如大峡谷、瀑布、火山、冰川等;b) 人文景观:如古建筑、历史遗址、摩天大楼等;c) 复合景观:如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并描述他们对奇异景色的理解;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奇异景色的特点;3. 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奇异景色,并进行分享。
作业与评估:2. 对学生的短文进行评估,关注其表达清晰度和逻辑性。
第二章:奇异景色的形成与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奇异景色形成的原因与过程;2. 掌握奇异景色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内容:1. 奇异景色形成的原因:a) 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侵蚀、沉积等;b) 生物作用:如生物沉积、生物化学作用等;c) 人为因素:如人类活动、建筑艺术等。
2. 奇异景色随时间的变化特点:a) 自然景观的变化:如侵蚀、沉积、气候变化等;b) 人文景观的变化:如建筑老化、人类活动影响等;c) 复合景观的变化:如自然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探讨奇异景色形成的原因;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奇异景色随时间的变化特点;3. 让学生举例说明奇异景色变化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分享。
作业与评估:2. 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评估,关注其表达清晰度和逻辑性。
第三章:奇异景色的欣赏与保护教学目标:1. 学会欣赏奇异景色的美;2. 了解奇异景色的保护意义与方法。
教学内容:1. 欣赏奇异景色的方法:a) 观察:细致观察景色的特点和变化;b) 体验:身临其境地感受景色的美;c) 想象:发挥想象力,描绘景色背后的故事。
幼儿园大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奇异的景色》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材料,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3.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观察和分析奇异景色的特点。
2.运用多种美术材料进行创作。
3.分享和展示作品,互相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奇异景色的特点,运用多种美术材料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一张奇异的景色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奇异景色。
2.观察与分析(1)组织幼儿参观幼儿园周围的奇异景色,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特点。
3.创作指导(1)出示多种美术材料,如水粉、蜡笔、彩泥等,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材料创作奇异景色。
(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水粉画出奇异景色,讲解技巧。
(3)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美术材料,讨论创作方案。
4.实践创作(1)教师发放美术材料,幼儿分组进行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创作中的问题。
(3)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5.作品展示与评价(1)每组展示作品,介绍创作思路和过程。
(3)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让幼儿对奇异景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在创作过程中,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材料,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小组合作使幼儿学会了分享和交流,提高了合作意识。
4.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关注到每个幼儿的需求,及时给予帮助,使每个幼儿都能顺利完成作品。
(1)部分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仍需加强引导,以发挥其想象力。
(2)作品评价环节,可以增加更多形式的评价,如自评、互评等。
(3)教师应更加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享受创作的乐趣。
六、课后拓展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节课学到的奇异景色特点,尝试用其他材料创作奇异景色。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奇异的琥珀》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奇异的琥珀》的基本情节;2.理解文章中的辞藻、人物;3.学习小说的核心价值观:家庭和睦、珍惜友谊。
2、教学重点1.在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辞藻和人物;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学习认真对待决定,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3、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阅读文中人物的性格,思考人物性格与行为产生的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价值观的表现方式。
4、教学方法1.图画教学法;2.讨论/互动教学法;3.阅读理解教学法。
5、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小说《奇异的琥珀》的背景,并让学生感受小说的匠心设计和作者的语言艺术。
步骤二:阅读故事(2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奇异的琥珀》,重点关注文章的语言、人物形象、情节等方面,通过讨论、提问加深学生对于小说的理解。
步骤三:人物细节解析(25分钟)老师采用讲解和学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小说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探究人物性格与行为的关系和影响。
步骤四:学习文章价值观(20分钟)在学生对于小说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重点教授小说的两个价值观:家庭和睦、珍惜友谊。
利用学生的实际经验,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表现价值观。
步骤五:总结课程(10分钟)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把重点、难点再次强调。
6、教学评价评价主要分为三部分:学生参与度、小组讨论和个人表现。
针对不同考核点,教师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每个学生都应该完成一份自我评估,以便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学习上的表现。
同时,教师也会通过当前情况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更努力的学习。
设计意图:
让幼儿对热带雨林产生浓厚的兴趣。
它不仅给幼儿带来视觉上的新奇,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刺激和探险的愿望。
依据幼儿的兴趣,我尝试让他们欣赏卢梭的《丛林组画》,深入感受自然中蕴含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幼儿通过大胆的想像表现自己眼中的热带雨林。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丛林组画》,感受丛林的奇异景象,体验其神秘、安详、充满生机的梦幻般的感觉。
2.学习用明快的色彩,大胆想像,自主表现出对热带雨林的印象。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卢梭的《丛林组画》。
2.PPT
3.绘画材料
活动重点:
1.让幼儿在神秘的情景中感受卢梭《丛林组画》的奇异,并大胆、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感觉。
2.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创意自己的热带雨林。
活动过程:
1.引入环节。
(1)以故事为引子,欣赏《丛林组画》。
今天我要为小朋友讲一个热带雨林的故事。
在法国有一位伟大的画家,他听过许多关于热带雨林的故事,他非常向往和热爱热带雨林,但是因为许多原因他一直没有机会去热带雨林探险,但他每天都在想像着热带雨林的情景。
一天,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发生了许多在热带雨林里的神秘的故事,他感到很兴奋。
他马上拿起画笔将自己的梦记录下来,并给那些画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丛林组画》。
你们想不想看一看他的热带雨林呀?
(2)分析欣赏《丛林组画》的目的是让幼儿产生奇异的感受和体验,而故事情境的设计,能让组画在神秘的气氛中出现,深深地吸引幼儿。
2.感知环节。
(1)出示《奇异的景色》,引导幼儿观察丛林中叶子、花、果子有什么特别之处,还有颜色的搭配,让幼儿表达自己对丛林的感觉。
教师提问(1)你觉得这幅画美在哪?
(2)树叶美在哪?什么形状的?
(3)还有哪里美?(花,果实、小动物)
(2)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茂密的丛林,幼儿讨论各自的角色,听音乐,摆造型。
分析
将《奇异的景色》作为单独的画面出现,是为了让幼儿感知动物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快乐和美满。
(4)将《丛林组画》全部展示,请幼儿说出自己对卢梭的梦有什么感觉,想到什么,喜欢什么。
分析
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丛林世界,既发现大师表达的自然色彩之明快、物
体形象之丰富,又让幼儿感知到大自然环境中的危险,从而使幼儿的想像带有真实世界的成分。
3.创作环节。
(1)教师提议幼儿闭上眼睛,尝试做一个神秘的梦。
(2)请部分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梦”,鼓励幼儿大胆创意“梦”的情节。
(3)提示幼儿绘画的植物要有热带雨林的特点。
(4)提示幼儿画面布局既均衡、丰富,又不杂乱。
(5)鼓励幼儿大胆使用对比色,使画面色彩亮丽、明快。
分析
让幼儿以模仿大师做梦的形式去构思自己的热带雨林故事,使幼儿的创造同样也带有了卢梭一样的梦的情调。
这样既激发幼儿积极创作的兴趣,又促进他们大胆想像。
同时,操作中的指导也很重要,它可提醒幼儿以大师的作品为参照,有效地选用色彩来模仿大师的风格,在绘画中有意突出热带雨林的植物特点,鼓励幼儿大胆描绘自己的热带雨林之梦。
4.评价环节。
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互相欣赏,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
重点引导幼儿关注画面布局、大胆运用对比色,画面色彩亮丽、明快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