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何任治疗癌症大肠息肉
- 格式:doc
- 大小:139.11 KB
- 文档页数:30
《金匮要略》与肿瘤论治赵兰美;叶丽红【摘要】Objective] Summariz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bout the tumor-related disease from “Synopsis of Prescriptions of the Golden Chamber”, thus to better use classic in clinic. [Method] Sort out the book that involves tumor-related diseases pathogenesis, therapeutic treatment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combine with each of the clinical words, analyze and summarize all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hysicians. [Results]The book is not equipped with tumor article, many cancer-relate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disease description can be seen in each chapter, although not forming a system, its pulse and symptoms are involved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tumors. And the symptoms of lung cancer, stomach cancer, and gynecological tumors also have beenmentioned.[Conclusion] Visible in the book,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tumor related diseases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In the aspect of treatment, pay attention to combining diseas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hen concluding all the physicians clinical experience we can see that “Synopsis of Prescriptions of the Golden Chamber”for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And classic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modern TCM clinical still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目的]总结归纳《金匮要略》中肿瘤相关的诊治内容,以利将经典更好地指导现代临床。
国医大师何任教授治疗胰腺炎验案赏析高尚社【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2(000)019【总页数】3页(P5-7)【关键词】何任;验案;胰腺炎【作者】高尚社【作者单位】河南省460-01医院,中牟451460【正文语种】中文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引发急性腹痛的病症(急腹症),是胰腺中的消化酶发生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1-2],同时又是外科除阑尾炎、肠梗阻、胆囊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居第五位的急腹症[3]。
急性胰腺炎发病年龄以40~60岁年龄组为多见,病因与发病年龄有关。
中青年多与饮食过度及大量饮酒有关。
老年患者诱因以胆石症为主[4]。
可分为普通型和坏死出血型。
坏死出血型较少见,但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造成的一种胰腺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
有的病例急性期不明显,症状隐匿,发现时即属慢性。
临床上常伴有胆道系统疾患,患者有上腹痛、脂性泻,有时并发糖尿病。
慢性酒精中毒时也常引起本病,属于中医学“腹痛”病范畴[5-7]。
国医大师何任教授,熟谙中医四大经典,诊治顽症精妙绝伦,在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疑难重病方面验识俱丰,医术精湛,尤其是在治疗胰腺炎方面独具匠心,疗效卓著。
现结合一些医家对本病因机证治的认识和何任教授治疗本病验案的赏析,冀以弘扬何老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传承仁术。
1 病机阐微对于本病的病因,孔建春[8]认为,主要是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蛔虫上扰、感受外邪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司,湿浊痰瘀凝滞,腑气不通,不通则痛。
侯学贤[9]认为该病多因饮食不节,嗜肥甘厚腻之品而致脾胃积热、肝郁气滞所致。
王宏[10]、王艳競[11]、仁杰[12]等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热毒瘀壅滞,腑气不通。
李一奎[13]认为急性胰腺炎多由饮食失节,损伤肝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传导失职,腑气不通而致湿热蕴结中焦而发本证。
国医大师资料简介1、何任,男,汉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
2、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程莘农,男,汉族,1921年8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5、贺普仁,男,汉族,1926年5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6、李辅仁,男,汉族,1919年6月出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1941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7、路志正,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8、郭子光,男,汉族,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9、唐由之,男,汉族,1926年7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1946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肠息肉的预防与治疗中医中药的角度探讨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也是肠道恶性肿瘤的前体病变之一。
中医中药在肠息肉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中药在肠息肉中的应用和治疗原则,并提供一些预防肠息肉的中医中药调理建议。
一、肠息肉的中医认识中医认为,肠息肉是气血瘀滞、湿热毒邪阻滞所致。
瘀血和湿热毒邪聚集在肠道内,形成了息肉的病变。
因此,中医治疗肠息肉的关键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二、中医中药的治疗原则1. 清热解毒:常见的清热解毒中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能够帮助肠道排除湿热毒邪,并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2. 活血化瘀:常见的活血化瘀中药有丹参、川芎、桃仁等。
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可以改善肠道的血液循环,减轻气血瘀滞的症状。
3. 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脾胃失调是肠息肉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调理脾胃是治疗肠息肉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调理脾胃中药有白术、陈皮、郁金等。
这些药物具有健脾和胃、理气和中的功效,可以帮助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肠道蠕动。
4. 护肝养肝:肝火旺盛也是肠息肉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护肝养肝也是治疗肠息肉的重要方面。
常见的护肝养肝中药有柴胡、枸杞子、山楂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肝明目、养肝益胆的作用,有助于调节肝胆功能。
三、中医中药调理建议除了药物治疗,中医中药还强调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理。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饮食调理:建议多食用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芹菜、莴苣、苹果等,以帮助消化和排便。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炸和高脂食物,以减轻肠道负担。
2. 合理安排饮食: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饱或过饥。
避免暴饮暴食和嗜好性零食。
3. 适量运动:适量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肠道的蠕动和血液循环。
4. 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综上所述,中医中药在肠息肉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理脾胃和护肝养肝等方面的治疗,中医中药可以帮助改善肠息肉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җ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7-056);济南市科技计划(后补助)项目(202019154):张云松,E -m a i l :158********@163.c o m第一作者:葛盛旺,E -m a i l :178********@163.c o m基于 阳化气,阴成形 理论探讨扶阳消积法治疗大肠息肉җ葛盛旺1姜璐2,张云桐2,张云松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ʌ摘要ɔ 该文基于阳化气,阴成形 理论,认为 阳虚不能化气,阴津凝聚成积,内生息肉 是大肠息肉的根本病机,扶阳消积法作为预防大肠息肉复发的重要治疗方法,贯穿治疗过程始终㊂ʌ关键词ɔ 阳化气;阴成形;扶阳消积法;大肠息肉;积聚中图分类号:R 256.4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803 肠道息肉是指肠道黏膜上皮增生形成向肠腔内突出的息肉状赘生物[1]㊂单纯大肠息肉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常于体检时经结肠镜检可以确诊㊂大肠息肉能够通过 腺瘤-癌 的发展模式逐渐演变成为结直肠癌[2]㊂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5位,且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3]㊂肠道息肉属于中医 积聚 范畴㊂年老体虚,加之饮食不节㊁寒温不避等导致阳气渐衰,气化不及,或生寒湿,凝滞于血脉,最终湿邪㊁痰浊㊁瘀血㊁浊毒蕴结于肠腑,发为积聚㊂该文阐释 阳化气,阴成形 的理论内涵,分析肠道息肉病机及治法,并举验案佐证观点㊂1阳化气,阴成形 的理论内涵‘素问㊃阴阳应象大论“用自然界阴阳㊁五行之气的运动比拟人的脏腑㊁阴阳㊁五行之气的变化,提出 阳化气,阴成形 理论,高度概括人体阴阳运动的特性㊂张介宾在‘类经“中注: 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㊂ ‘黄帝内经素问译释“言: 阳的运动,可以化生清气和能量;阴的凝聚,可以构成有形的物质㊂[4]刘玉良[5]认为 阳化气,阴成形 的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阳具备动和变的特性,凡是表现在气化运动的功能方面而肉眼不见其形质者,或者物质的弥散状态,属于阳(化气)的特性 凡是可见其形质,即物质的凝聚状态,而在气化运动方面不显著,则属于阴成形的特性㊂阳气在人体起着推动㊁激发㊁温煦㊁防御等作用;阴气在人体表现为精㊁血㊁津液等有形物质,对五脏六腑起着滋养濡润的作用㊂‘医理真传“言: 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㊂ 许博文等[6]提出 当人年岁已久,真阳渐衰,失其温煦推动之力,则杂病丛生,阳不能化阴,气血津液等壅遏凝聚而成有形之实邪,错生积聚 ㊂陈焯平[7]指出,阳为气化之本,物得气化而能为用,采用温化法能够扶助正气,恢复肿瘤脏腑功能㊂机体阴阳的正常运动使得精㊁血㊁津液等精微物质能够周流于全身,濡养四肢百骸㊁五脏六腑㊂2 阳虚不能化气,阴津凝聚成积,内生息肉2.1 阴阳失衡,机体稳态被破坏 大肠的功能是传导糟粕,小肠消化后传送来的食物残渣及代谢产物(包括有害物质)最终来到大肠,经过大肠吸收水分后,未被消化的物质通过魄门被排出体外㊂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阳气渐衰,加之饮食不节,寒暑不避,或药毒损伤,导致阳气不足,气化不及,多数会出现便秘的症状㊂‘杂病源流犀烛“言: 大便秘结,肾病也㊂ 肾阳虚衰,气化不及,大肠传导功能低下,大便艰行,有害物质如湿邪㊁痰浊㊁瘀血㊁浊毒等停滞于肠腑,变生病理产物㊂大肠的正常功能与肺密切相关㊂‘医经精义㊃脏腑之官“曰: 大肠之所以传导者 肺气下达,故能传导㊂ 肺气的肃降功能正常,才能保证大肠的传导功能,若阳气不足,肺气下达不利,则影响大肠传导功能,也会导致大便在肠腑内长时间的累积㊂闫思蒙等[8]对200例大肠息肉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体质与证候类型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大肠息肉患者体质以阳虚质㊁气虚质7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8期p居多,证型以脾胃虚弱㊁中虚脏寒为主㊂楚永庆等[9]对16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进行研究,认为大肠息肉患者以气虚质最多,且腺瘤性息肉患者以气虚质为多㊂由此可见,大肠息肉的病机关键在于阴阳运动的失衡,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被破坏,阳虚更易遭受寒邪侵袭,使血脉凝滞,气机不畅,大肠传导失司,肠腑生大肠息肉㊂2.2阳虚为大肠息肉根本病机大肠息肉为有形之物,性质属阴,诸阴为虚㊂‘素问㊃评热病论“言: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㊂ 阳虚则卫外不固,而寒邪又易犯下虚之人,若肠腑感受寒邪,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闭阻滞,阳气温煦和推动能力减弱,则阴津不得温化而凝聚成形,湿邪㊁痰浊㊁瘀血㊁浊毒相互搏结,变生大肠息肉㊂正如‘灵枢㊃百病始生“言: 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而成积也㊂ 谭滢等[10]基于李杰教授提出的肿瘤演变规律,即虚-寒-毒-闭-衰的五期演变辨证体系,认为阳虚是大肠息肉等癌前病变或癌症早期形成的根本原因㊂‘玉楸药解㊃肉桂“言: 血中之温 温气充足,则阳旺而人康,温气衰弱,则阴盛而人病㊂阳复则生,阴盛则死㊂ 可见,机体的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的运化依赖阳气的温煦与推动,阳化气不及,阴邪凝聚,积累到一定程度,成积㊂曹璐畅等[11]强调阳虚与肿瘤的发生㊁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在治疗上应该早期扶阳,有助于截断向肿瘤方向发展的进程㊂3临床对大肠息肉的认识现代医家治疗大肠息肉,往往是根据内镜下大肠息肉的生长部位㊁大小㊁形态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将息肉切除㊂术后对切除组织行病理检查,若诊断癌变风险较高的患者,通常建议术后3~6个月复查肠镜㊂对于大肠息肉的及时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㊂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在内镜治疗后的结肠镜随访监控过程中仍会检查出息肉,患者往往会因此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㊂中医通过辨证施治,能够有效预防大肠息肉的产生和复发,减轻患者反复检查及手术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㊂中医药正成为许多患者预防大肠息肉的首选㊂受自然科学发展和条件的限制,古代中医无法直观地了解大肠息肉具体的发病部位,更缺乏对大肠息肉病机的认识,中医古籍中并没有大肠息肉的相关记载,根据大肠息肉的相关病机,可将其归属中医 积聚 的范畴㊂中医目前缺乏对大肠息肉病因病机统一的认识,通常认为,大肠息肉的形成以虚为本,以实为标[13]㊂治疗上以补益脾气为主治其本,以清热化湿㊁化痰降浊㊁活血祛瘀㊁解毒抗癌等治其标[14]㊂一些医家治疗大肠息肉时,喜以健脾化湿㊁清热解毒为法,往往初治有效,久则不效甚至缠绵难愈,原因在于患有大肠息肉者多属阳虚体质㊂阳气不足以抵抗邪气,外邪因而侵入机体,耗伤阳气,久之阳愈虚而阴愈盛,聚痰血等阴物而成形,发为本病㊂治疗大肠息肉应当调整患者体质,及时补充阳气,温化阴邪㊂正如‘脾胃论㊃调理脾胃治验“所言: 用淡渗之剂除之,病虽即已,是降之又降,是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气矣,是阳气愈削,而精神愈短矣,是阴重强而阳重衰矣,反助其邪之谓也㊂4扶阳消积法是治疗大肠息肉的根本大法4.1扶阳法贯穿治疗全程大肠息肉的病机是在阳虚的基础上,内外寒邪杂至,气血凝滞,湿邪㊁痰浊㊁瘀血㊁浊毒等形成有形的病理产物,积聚于肠道㊂‘素问㊃阴阳应象大论“言: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㊂ 治疗大肠息肉首先应当辨明机体阴阳之多寡,从而决定治疗的方向㊂黄元御在‘玉楸药解“中提出: 凡经络堙瘀㊁脏腑癥结 无非温气衰损,血分寒冱之故 悉宜肉桂,余药不能㊂ 清㊃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㊃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中记载: 感伤寒冷成积,宜干姜㊁柴胡㊁丁香㊁肉桂㊁附子,方用附子理中汤㊂ ‘王旭高医案㊃积聚门“言: 积聚之证,大抵寒多热少,虚多实少,桂枝㊁肉桂㊁吴茱萸为积聚之要药㊂ 申静[15]认为大肠息肉的核心病机为脾阳不足,用药以附子㊁桂枝㊁细辛㊁花椒等温热药为主㊂这些论述均指出扶阳对于治疗大肠息肉具有重要意义㊂扶阳法以补脾阳为主㊂脾位于中焦,主运化,升清降浊,与肺㊁肾密切相关㊂在治疗时可通过肺脾同调㊁补益脾肾以扶阳固本㊂在肺脾同调方面,可选择干姜㊁白术㊁黄芪㊁党参㊁肉苁蓉㊁补骨脂㊁鹿衔草等补脾益肺;在补益脾肾方面,可选择淫羊藿㊁补骨脂㊁附子等药物,以及参附汤㊁阳和汤㊁四逆汤等方剂[15]㊂总之,扶阳法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对于癌前病变的治疗十分有利㊂4.2多法消积,辨证施治‘素问㊃至真要大论“言: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㊂ 治疗大肠息肉应当8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8期在扶阳的基础上结合阴邪偏盛的不同,灵活选用祛湿化痰㊁祛瘀降浊㊁通腑行气㊁解毒抗癌等方法消积[17]㊂①祛湿化痰㊂‘丹溪心法“云: 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㊂ 痰湿凝聚是大肠息肉的一个重要病因,临床可用藿香㊁佩兰㊁黄连㊁薏苡仁㊁茯苓㊁炒白术㊁半夏㊁陈皮㊁厚朴等药化痰祛湿㊂张凤敏等[18]研究发现,白术㊁茯苓㊁薏苡仁㊁山药㊁白扁豆等中药可有效降低大肠息肉复发率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术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19]㊂②祛瘀降浊㊂叶天士认为: 久病必治络 谓病久气血推行不利,血络之中必有瘀凝㊂ 大肠息肉往往病程较长,凝滞血络,故在扶阳的同时,也应重视祛瘀降浊之法,临床可选用当归㊁莪术㊁三棱㊁三七㊁白及㊁桃仁等药物㊂名老中医谢晶日治疗大肠息肉重视从瘀论治,常用三棱㊁莪术㊁红花㊁丹参㊁赤芍等品祛瘀通络[20]㊂③通腑行气㊂大肠主传导,糟粕不能及时从魄门排出,蓄积于肠腑,容易生变,凡肠积之证,以通畅肠腑为要,使邪有出路㊂夏旭婷等[21]研究发现,枳实能够通过提高血清钙离子浓度以有效促进胃肠蠕动㊂曹强等[22]研究发现,大黄能够减轻炎性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选用槟榔㊁枳实㊁厚朴㊁大黄等药以促进大肠蠕动㊂④解毒抗癌㊂为预防大肠息肉向癌症的方向发展,应及时截断转变的进程㊂阮善明等[23]研究发现,中医解毒法协同化疗能够上调结肠癌小鼠瘤体中C a s p a s e-3表达,下调瘤体中R O C K2㊁m T O R表达,表明解毒药物在延长生存期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㊁抑制肿瘤细胞增殖㊁抑制肿瘤侵袭转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㊂因此,治疗大肠息肉可酌加牡蛎㊁夏枯草㊁皂角刺等软坚消积,白花蛇舌草㊁山慈菇㊁龙葵㊁重楼等解毒邪,以防病情进展㊂在治疗时,还应注重调理气机㊂‘素灵微蕴㊃噎膈解“云: 肺与大肠表里同气,肺气化津,滋灌大肠㊂ 王少墨等[17]总结王庆其教授治疗大肠息肉的经验,指出枳实与桔梗合用可调节肠胃气机升降㊂此外,为避免过用扶阳药伤阴,可酌加石斛㊁沙参㊁麦冬㊁玉竹㊂5验案举隅患者,男,59岁,2021年4月20日初诊㊂主诉:便溏2年余㊂患者2019年7月饮食不适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4次,便溏,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示结肠息肉,病理回示直乙交界低级别管状腺瘤㊂其先后因大便次数增多于我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均诊断为结肠息肉;病理检查回报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㊂患者为求中医诊疗,遂来我院消化内镜科门诊就诊㊂5d前患者于我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示结肠息肉㊂患者为求中医诊疗,遂来消化内镜科门诊就诊㊂刻诊:患者2~3d 排便1次,便溏,质黏,饮食不节后加重,饭后腹痛,泻后痛减,脐周有凉感,体倦乏力,头身困重,口干口苦,纳一般,眠差,眠浅易醒,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边有齿痕,脉虚缓㊂既往患者无其他基础病㊂电子结肠镜检查示:结肠息肉㊂病理检查回报:横结肠低级别管状腺瘤,部分高级别管状腺瘤,切缘阴性㊂西医诊断:结肠息肉㊂中医诊断:泄泻(脾虚湿盛证)㊂治法:温补脾阳,健脾化湿㊂处方:炙黄芪12g,桂枝9g,麸炒白术9g,陈皮6g,麸炒薏苡仁9g,麸炒山药9g,煨木香6 g,莲子肉6g,荷叶9g,黄连片6g,黄柏9g,炙甘草6 g㊂水煎,每日1剂,早晚温服㊂忌食肥甘厚腻之物,嘱患者调畅情志㊂2021年5月20日二诊:服上方后患者1~2d排便1次,较前成形,质黏,脐周凉感较前缓解,体力较前稍增,头身困重感减轻,仍饭后腹痛,泻后痛减,伴口苦,矢气少,舌淡,苔薄白,齿痕较前减少,脉虚缓㊂在初诊方基础上,加用延胡索9g,茵陈9g,枳壳9g㊂煎服法如前㊂2021年6月24日三诊:服上方后患者1~2d排便1次,质可,脐周凉感㊁口干口苦等症状消失,体倦乏力㊁头身困重等症状较二诊减轻,舌淡,苔薄白,脉缓㊂二诊方去延胡索㊁枳壳,炙黄芪用量改为15g,麸炒山药用量改为12g㊂煎服法如前㊂之后在三诊方基础上加减治疗3个月,其间嘱患者戒酒,禁食生冷油腻之物,忌饮食不节,饮食以七分饱为宜,适当锻炼,并充分开导患者不要过分担忧息肉的复发㊂半年后,患者复查电子结肠镜,结果示:结直肠黏膜未见明显异常㊂按语:本案患者属于中老年人,2年前因泄泻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病理检查结果提示癌前病变,患者切除息肉后并未按医嘱戒酒,合理饮食,调畅情志㊂随后几年多次复查电子结肠镜均显示有息肉,部分息肉病理检查提示癌前病变程度较高,患者心理负担较大㊂患者结肠息肉日久,湿邪㊁痰浊㊁瘀血㊁浊毒相互搏结,变生大肠息肉㊂单纯内镜下切除息肉不能有效预防息肉复发㊂因此,在治疗上,桂枝㊁炙黄芪9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8期p作为君药,贯穿治疗始终㊂‘医方考“言: 以桂㊁附之辛热而治湿,犹之淖潦之地,得太阳曝之,不终朝而湿去㊂ 本方中,桂枝温阳化气;炙黄芪补脾益气;麸炒白术㊁麸炒薏苡仁㊁煨木香㊁陈皮健脾化湿,燥湿止泻;麸炒山药㊁莲子肉㊁炙甘草甘温补中,同时能佐助炙黄芪㊁桂枝补脾益气;荷叶能升发清阳,与春季相应,升阳止泻;黄连㊁黄柏燥湿止泻㊂患者大肠息肉病史较长,因此诸药剂量较小,便于久服㊂二诊时,患者因情志不畅,气机不通,出现腹痛㊁口苦等症,又恰逢春季,故在初诊方基础上,加用茵陈清肝㊁调畅情志,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枳壳行气通腑㊂治疗后,患者腑气通畅,矢气也逐渐正常㊂三诊时,患者仍体倦乏力,头身稍困重,稍增加黄芪㊁山药的剂量㊂服药后,患者阳气逐渐充足,五脏六腑功能恢复正常,阴邪难以凝聚,故复查结肠镜未见明显异常㊂6小结本文基于 阳化气,阴成形 理论,分析大肠息肉的病机为阳虚气化不足㊁阴津凝聚成积,强调在治疗上首先辨别阴阳,在扶阳的基础上,结合阴邪偏盛的不同,选用燥湿化痰㊁祛瘀降浊㊁通腑行气㊁积毒抗癌等方法消积,达到 六腑以通为用 的目的,阻止阴邪凝聚,截断大肠息肉向肠癌方向发展的道路㊂扶阳消积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恢复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祛除病邪,调节肠道内环境,使其不适合息肉的发生和发展,符合中医治未病的思路㊂参考文献[1]谢建兴.外科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7.[2]覃弦,宋军,侯晓华.结直肠息肉内镜下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1,38(12):7.[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J].中华外科杂志,2020,58(8):561-585.[4]孟景春,王新华.黄帝内经素问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刘玉良.感悟‘黄帝内经“ 阳化气,阴成形 [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2):5185-5187.[6]许博文,李杰,曹璐畅,等.基于 阳化气,阴成形 理论探讨扶阳消阴法在肿瘤临证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20,61(9): 772-775,780.[7]陈焯平.论晚期肿瘤扶正治疗中的 温化 与 疏通 [J].中医杂志,2020,61(16):1452-1455.[8]闫思蒙,刘杨,麻树人,等.20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候类型及其关系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 20(6):760-761,772.[9]楚永庆,陈霞,李力,等.16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J].中医杂志,2021,62(11):966-970.[10]谭滢,朱广辉,李杰,等.基于五期演变规律探讨 气阳郁闭 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与临床辨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9):960-964.[11]曹璐畅,王新苗,朱广辉,等.基于 阳虚毒结 论胃肠道肿瘤治阳五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8): 1359-1362.[12]梁国英,秦肆辉,李庆伟.大肠息肉术后复发中西医研究概况[J].医学研究杂志,2022,51(9):179-181. [13]杨文革,陈峭,张志杰,等.大肠息肉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32):4.[14]刘访,史仁杰,曹波.结直肠腺瘤的中医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7):5.[15]申静.乌梅丸治疗大肠息肉优势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 2022,30(21):14-16.[16]张晓迪,李湧健.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6):3.[17]王少墨,王秀薇,姚怡,等.王庆其治疗大肠息肉经验[J].中医杂志,2016,57(15):1278-1280.[18]张凤敏,黄广文,胡庆昌,等.培土生金法防治腺瘤性大肠息肉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5): 650-654.[19]赵雪莲,王立柱,万新焕,等.白术的化学成分及其在大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18): 2613-2618.[20]梁国英,秦肆辉,李庆伟.谢晶日教授从瘀论治大肠息肉的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6(8):845-848.[21]夏旭婷,刘富林,王文凤,等.枳术丸对慢传输型便秘脾虚证模型小鼠肠道传导功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20,61(19): 1725-1730.[22]曹强,郭亚菲,叶蕾蕾,等.大黄及其活性成分抗炎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2,53(22):7285-7294.[23]阮善明,沈敏鹤,王益,等.中医解毒法优化干预对B A L B/c 结肠癌小鼠总生存期及C a s p a s e-3㊁R O C K2㊁m T O R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6):1714-1718.(收稿日期:2023-01-29)[编辑:周荣荣]0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8期。
用虫类药治癌屡创奇迹九旬名医朱良春的神奇病例[打印本页] [我要回复] [完整版]楼主:毛嘉陵时间:2008-06-07 11:23:31毛嘉陵撰文人们敬重国宝级中医大师朱良春教授,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上了九十高龄还思维清晰敏捷和行动自如的中医寿星,更主要的还是在他七十多年行医生涯中的传奇经历和创造出的一个个医学奇迹,使他在中医药领域拥有了显赫至尊的学术地位,在患者心目中更成为了一位“有着菩萨心肠的妙手神医”。
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朱老用中药救治癌症患者的神奇病例:1995年,上海一家国企总经理、40出头的施先生,他常常感到胃部不适,以为是胃炎,由于工作繁忙,生活没有规律,也没有太在意。
后来,他从香港开会回来后,人都瘦了一圈。
这才到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检查,结果被告之,胰腺上长了一个肿瘤,顶着胃了。
就这样,他来到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动手术。
施太太得知,如果手术很快就出来,说明不适合切除;如果适合做手术,那至少需要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手术室外的施太太焦急地等待着,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每过去一个小时,施太太就觉得离希望更近了一步。
4个小时之后,施先生终于被推出手术室。
然而,医生却告诉施太太,没能实施切除手术。
因为胰腺里面长的东西就像菜花一样的,而且还很硬,硬得像石头一样,手也插不进去。
在他的腹腔里还发现了很多肿大的淋巴结,在胃、胰腺、肝、肠上面都长满了肿瘤,根本就无法手术。
最后,只好把他的腹腔再次缝合。
几天后,病理分析结果终于出来了,施先生得的不是胰腺癌,而是比胰腺癌更加可怕的淋巴癌,只不过长在胰腺上的淋巴肿瘤最大而已。
医生说他的淋巴癌已经是第四期了,第四期意味着已经到了难以救治的晚期。
针对施先生的情况,医生只能采取化疗,经过14天的化疗之后,肿瘤缩小了一点,但是施先生的身体却出现了危险。
免疫功能没有了,施先生的白细胞从7000降到了100,身体极度虚弱。
这个时候,医生背着施先生跟施太太说,赶快去买衣服给他准备后事吧,他已到了说走就走的危险地步。
浅析《伤寒杂病论》对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指导意义常春阳;郑晓青;张武广;舒琦瑾【摘要】[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中的学术思想及理法方药对当今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指导意义。
[方法]通过对《伤寒杂病论》的学习和研究,并研读有关资料、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归纳其在治疗肿瘤疾病中的临床指导意义。
[结果]《伤寒杂病论》被后世推崇为“方书之祖”,其所倡导的辨证论治思想与当今肿瘤治疗中的“个体化治疗”和“精准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于肿瘤病情复杂,病理变化多端,呈现出多部位的损害并产生多种变证,针对肿瘤疾病的演变过程和产生的诸多变证,《伤寒杂病论》中辨证论治体系、理法方药思维、因势利导理论以及化裁变通用药等,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辨证与治疗,对中医肿瘤学的学术发展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论]《伤寒杂病论》中宝贵的学术思想及丰富的理法方药对现代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cademic thought and prescription of today'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cancer. [Method]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and studying relevant materials, access to relevant literature, analysis, summarized its treatment of neoplastic disease in clinical significance. [Results]"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was later hailed as the "ancestor of the book", advocated the dialectical theory thoughts of governance and current therapy of tumor "individual treatment" and "accurate treatment" were equally wonderful.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tumor disease, pathological change multiterminal, showing a multiple site damage andproduce a variety of diseases; the evolution of neoplastic disease generated a lot of syndrome, 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ystem, principle, method, prescription drug thinking, adroitly guide action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 theory and the CD variation of generic drugs, widely used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a variety of malignant tumors, raise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CM oncology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Conclusion]"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valuable academic thoughts and rich theory method of medicine of modern tum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have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and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0)010【总页数】4页(P735-737,743)【关键词】伤寒杂病论;理法方药;肿瘤;临床应用【作者】常春阳;郑晓青;张武广;舒琦瑾【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3伤寒杂病论》是仲景在《汤液经》的基础上著述的一部杰作,该书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丰富了后世中医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书中所载的方子被后世称为“经方”,后人奉之为圭臬,历来被推崇为“方书之祖”。
三十位国医大师介绍(A)“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一:路志正杂病圣手现居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他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数以万计的患者,获得广泛赞誉;●他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师古而不泥古,大胆探索,推进学术继承创新;●他治学严谨,精心育人,关注中医药的命运,多次上书献策。
他是国医大师路志正医术:发挥中医综合疗法优势,内外合用,针药并施,食药配合,身心同治。
药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贵在轻灵活泼,恰中病机。
不要被西医病名束缚了自己的中医思路和辨证论治方法。
学术发展调理脾胃治疗心痹的理论,为治疗冠心病开辟新的诊疗思路。
提出“燥痹”、“产后痹”等病名和辨证论治等内容,推动风湿病学科建设。
首创穴位编码法,为针灸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B)“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二:强巴赤列藏医巨臂现居西藏●他从青灯苦烛走来,一手捧着传统,一手牵着未来,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年代,为藏医药开启新的一页;●他论著上百,弟子近千,活人无数,集藏医药古老的智慧于一身,又无私无欲地播散开去;●他以开放的姿态引进西医,以坚守的姿态护卫传统。
作为门孜康最优秀的学者,他的人生历尽坎坷;6月8日,拉萨大昭寺旁的一座石砌藏式小楼,灿烂阳光下一片静谧。
“国医大师”强巴赤列盖着厚厚的毛毯,躺坐在门口的椅子,身边5位徒弟在烧水、做饭。
因为长期伏案,他的双眼已经失明,双腿也无法行走。
几天前,他离开生活了5年的藏医院住所,重新搬回这里,回到这座自己出生的老宅。
82岁的强巴赤列声音低沉,言语不多,但当说起还俗结婚、率先入党的青春往事,突然间他放声大笑,皱纹绽放如花,笑声顽皮、得意而悠长。
这是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自幼接受严格的藏文学、医药和天文历算的训练,是同时代藏医药的集大成者,站在历史的潮头,他积极接受西医,编写了全套现代藏医药教材,让藏医药从寺庙走进学校,开启藏医药科研、教育和对外交流。
他以特有的热情、智慧,为藏医药书写了一个新时代。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大肠息肉是指大肠黏膜上的单个或多个赘生物。
以腹痛或腹部胀满不适,大便溏泻或粘液便,或便血、便秘等为临床表现。
2.西医诊断:参照《胃肠病学(第三版)》(郑芝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有腹痛、腹泻及粘液便或便秘、便血等症状或局部压痛体征。
也可无症状及体征。
(2)X线钡剂检查:根据病史、症状作X线钡剂灌肠检查,可检出息肉,气钡双重造影更清晰。
(3)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结肠息肉诊断最佳方法。
根据病史、症状作结肠镜检查,可检出息肉。
同时进行黏膜活检,有助于与其他赘生物鉴别和了解息肉的组织学类型。
(二)证候诊断1.湿瘀阻滞证:大便溏烂不爽或粘液便,或见便下鲜红或暗红血液,或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脘闷纳少。
舌质偏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厚或腻,脉弦或涩。
2.肠道湿热证:腹胀腹痛,大便溏泻,或粘液便,泻下不爽而秽臭,或有便血,或大便秘结,兼口渴喜饮,小便黄,肛门灼热坠胀,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3.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疼痛,或有刺痛,便秘、便血或大便溏烂,或有痞块,时消时聚,舌质偏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4.脾虚夹瘀证:见腹痛隐作,大便溏薄,便血色淡,神倦乏力,面色萎黄,纳呆,或畏寒、四肢欠温,舌质淡胖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虚或细涩。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湿瘀阻滞证治法:行气化湿,活血止痛。
推荐方药:平胃散合地榆散加减。
苍术、陈皮、地榆、槐花、茯苓、薏苡仁、莪术、丹参、赤芍、槟榔等。
2.肠道湿热证治法:清热解毒,行气化湿。
推荐方药: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
地榆、槐花、枳壳、槟榔、当归、赤芍、黄芩、茯苓、蒲公英、薏苡仁、防风等。
3.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川芎、牛膝、薏苡仁、槐花、地榆、桔梗、甘草等。
国医大师朱良春秘方集和病例庵蔺配楮实消鼓胀腹水肝硬化腹水昔称鼓胀,以肝、脾、肾三脏为病变中心。
初则气机郁滞、血脉壅塞,继则癖散为鼓、,病邪日进,正气不支。
变端蜂起。
其腹水的出现,往往是病人晚期之征兆。
消退腹水,减轻临床症状,实为施治的关键。
一般说来,其正气之虚衰不出伤阴、伤阳两途,而温阳尚易,育阴最难。
盖养阴则碍水,利水则伤阴,故用药掣肘。
朱老经过多年探索,抓住肝硬化腹水本虚标实,瘀积为水的特点,运用庵茼子配楮实子为主的治疗方法.收到一定的效果。
庵蔺子一味,《本经》称其“味苦微寒,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胀留热”。
能活血行瘀,化浊宣窍,清热利水,故用于此证很为合拍。
朱老指出:“‘主五脏瘀血’一句最堪玩味,须知肝硬化腹水不仅瘀滞肝脏,其他脏器亦多伴见郁血,只有着眼整体,才能改善局部。
”楮实子甘寒,入肝、脾、肾三经,养阴清肝,又能利水气。
两味合用,养阴兼有化瘀之功。
利水而无伤阴之弊。
凡阴虚水停,很为合辙;阳虚者酌加温阳之品.亦可应用。
庵茼子每日用15克左右,楮实子每日用30克左右。
补脾益气加黄芪、太子参、炒白术、山药;养阴加北沙参、川石斛、珠儿参;温阳加仙灵脾、肉桂、制附子;解毒消癜加白花蛇舌草、龙葵、半边莲;.化瘀通络加蜣螂虫、碴虫、路路通、丝瓜络;活血利尿加益母草、泽兰、泽泻等,随症制宜。
验案赏析张××,男,48岁,农民。
夙患肝硬化,近两月来腹部逐渐膨大,下肢浮肿,形瘦神疲,纳谷不馨,溲短色黄,确诊为肝硬化腹水。
肝功能:麝浊10单位,麝絮(+),锌浊182/13单位,谷丙转氨酶80单位。
舌质红,苔薄白,边有瘀斑,脉弦细微数。
此鼓胀重症也。
缘肝脾久损,气阴两伤,血瘀癖积,水湿停聚所致。
拟扶正达邪、消瘀行水为治。
庵茼子、泽兰、泽泻各15克,楮实子、赤小豆、白花蛇舌草、生黄芪各30克,莪术10克,木防己12克。
连进5剂,尿量渐增,腹水渐消,纳谷较馨。
原方续进15剂,腹膨足肿全消,惟肝功能尚未完全正常,续予复肝散(红参、炙地鳖虫、广姜黄、广郁金、鸡内金各30克,紫河车、参三七各20克,共研细末,每服4克,日2次,食前服),以巩固善后。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肺癌药方肺癌的征候复杂,常因癌肿发生的部位、大小、种类、发展阶段及有无转移或并发症而有所不同。
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中心型肺癌出现症状较早,周围型肺癌较晚。
通常认为,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等,多见于肺癌的各种证候。
其证候特征分述如下:1.咳嗽是最为常见的早期症状,患者常是阵发性呛咳,或呈高音调的阻塞性咳嗽,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粘液痰。
如咯痰不利,或痰郁化热时,则咳嗽增剧,且见痰黄稠而粘,舌红苔黄脉数,久则肺阴与肺气俱伤。
肺阴伤则可见干咳、咯血、低热、盗汗、舌质红等症;肺气伤则可见咳声低弱、短气、自汗、乏力、舌淡红等症。
病至晚期则见咳声低怯、端坐喘息、声音嘶哑、唇绀、面浮肢肿等气血阴阳俱衰的见证。
2.咯血早期近气道者可首先咯血,时作时止,量可多可少,色或鲜红,或深暗多兼泡沫,或痰中带血互不相混,伴腐肉而出;大络破损或癌巢破溃空洞形成可致出血不止,或阻塞气道窒息,或气随血脱均可卒死。
虚证咯血,多不能自止,痰血相混,久而不止。
但多为先实而后虚,虚实夹杂。
3.胸痛患者多有程度不同的胸痛。
肺癌早期胸痛不著,胸闷满胀,疼痛而不固定,多以气滞为主;晚期邪毒浸渍,瘀血不行则疼痛夜甚,固定不移如锥如刺,甚至终日不休,痛不可耐,甚则破骨坏肉,痛不可按,不得转侧。
4.气急初期正气未大衰,息高声粗,胸憋气急,多见实证。
晚期邪毒盘踞日甚,肺之气阴俱损,则气短喘息而声息低怯,胸闷而不甚急,因少气不足以息故动则尤甚,静而喜卧不耐劳作,气息低微,此为邪实而正虚。
5.发热为肺癌常见之证,一般多属阴虚内热,故见午后或夜间发热,或手足心热,伴有心烦、盗汗、口干、咽燥等症,发热亦可由痰瘀内阻、毒热内蕴引起,热势壮盛,久稽不退。
肺癌晚期,癌肿邪毒可导致消瘦和虚损征候。
不同部位的远处转移常可引起相应症状的发生。
【病因病机】迄今为止,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但根据患者的起病经过及临床表现,可知本病的发生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入侵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环球中医药2023年3月第16卷第3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rch 2023,Vol.16,No.3527 ㊃临床经验㊃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603720);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计划(2018⁃100804)作者地址:430061 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陈翠珍(硕士研究生)㊁樊讯]作者简介:陈翠珍(1993-),201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方的临床应用与研究㊂E⁃mail:849753263@通信作者:樊讯(1977-),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经方的临床应用与研究㊂E⁃mail:fanx2002@成肇仁经方辨治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后经验陈翠珍 樊讯【摘要】 总结成肇仁教授辨治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临证经验㊂成肇仁认为恶性肿瘤经过手术㊁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责之于元气受伤㊁脏腑失调,或体虚易感外邪,或体内残毒留恋不去,伺机余烬复起,治疗当明辨标本缓急,扶正祛邪,顾护脾胃,临证脏腑辨证为主,结合六经㊁气血等多种辨治方法,身心同调㊂并附验案3则㊂【关键词】 恶性肿瘤; 综合治疗; 不良反应; 名医经验; 成肇仁【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3.03.028 综合治疗是目前恶性肿瘤常用治疗手段,但不少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影响治疗及生存质量㊂成肇仁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研50余年,曾担任湖北省仲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㊁湖北中医药大学经方运用研究所所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经方结合时方化裁治疗疑难杂病,对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后不良反应辨治疗效确切㊂现将成肇仁经方辨治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㊂1 辨标本缓急,攻补兼施为本病基本治则1.1 急则治标,以平为期,调气为先成肇仁对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后不良反应的辨治重视标本缓急㊂恶性肿瘤为本虚标实之证,其基本病机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并进一步导致痰湿瘀毒互结㊂经手术㊁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毒㊁痰㊁瘀等邪实情况虽有一定程度减弱和抑制,但元气耗伤,机体阴阳气血失衡,易出现不良反应,此时当急则治标,尤其对一些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的症状,如发热㊁呕吐㊁咳剧等,应优先治疗,以平为期㊂‘伤寒论“58条言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必自愈”,故治疗当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㊃至真要大论篇“),使阴阳大致平衡㊂成肇仁认为,恶性肿瘤起病发展多呈隐匿过程,待出现明显症状时,机体已无法维持阴阳气血的大平衡,综合治疗后的症状亦属此类㊂临床上属气机失调较多,故治疗上多以调整阴阳,调畅气机为主㊂具体则视患者的主诉而有所偏重㊂如发热患者多外散表邪兼以扶正;呕吐㊁腹泻㊁纳差者多调和脾胃,恢复中焦升降;咳剧者以宣降肺气为主㊂1.2 缓则治本,防复防转,不忘祛邪急性不良反应缓解后,成肇仁多扶正祛邪兼顾,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与转移㊂综合治疗多耗伤机体元气,气血未复,余毒未尽,当适当扶正培元,一则五脏安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二则可改善患者肿瘤生长的内环境,提高免疫力,防止肿瘤继续生长㊁复发转移㊂正如‘张氏医通㊃积聚“所云: 善治者,当先补虚,使气血壮,积自消也㊂”同时祛邪亦不可偏废㊂因癌毒 毒根深藏,穿孔透里”(‘仁斋直指附遗方论㊃发癌方论“),又易复发走窜,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后患者体内余毒留恋深伏,易余烬复起,若一味扶正,恐姑息养奸,酿生变证,成肇仁常配清热解毒抗癌㊁化痰活血散结的祛邪之品,既可抑制杀灭未尽之癌毒,又可降低复发转移可能㊂此类祛邪扶正法对防范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效果也得到了许多医家的认可[1⁃2]㊂但因恶性肿瘤本虚标实,病程较长,并非外感,也不必强求 祛邪务尽”,使患者病情稳定, 带瘤长期生存”亦无不可㊂成肇仁认为,如此扶正祛邪㊁固本清源兼顾,可抑癌防转,诱导分化,减毒增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正如教育顽劣之子,须恩威并重,宽严相济,爱心耐心与严格要求同用,方收良效㊂治疗过程中,当视其治疗方案及阶段而有不同偏重㊂若患者需继续行放化疗,则七补三攻,扶正气清余毒,提高机体放化疗耐受性,为下一阶段治疗做好准备;若疗程已结束,则攻补各半,平调为法;若疗程未完,但不愿继续放化疗,癌肿仍较大者,则七攻三补㊂若属晚期终末阶段,则以姑息治疗,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为主㊂2 临证脏腑辨证为主,结合多种辨治方法2.1 培土生金理脾肺,经腑同治祛痰瘀成肇仁临证以脏腑辨证为主,常结合八纲㊁六经㊁气血津液等多种方法㊂治疗肿瘤综合治疗后副作用,尤重脾肺调528 环球中医药2023年3月第16卷第3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rch2023,Vol.16,No.3理㊂一则综合治疗后的症状,发热㊁呕恶㊁腹泻等,多与气机失调相关㊂脾肺两脏又与气的生成㊁运行输布关系密切㊂肺主气,司呼吸,吸入的自然清气与脾运化产生的水谷精气在胸中汇聚为宗气,贯注于心肺,并在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协调下,敷布全身㊂手术或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损伤元气,易影响脾肺生理:肺主气属卫,肺卫功能不足,则易感冒㊁咳嗽;肺气虚损则宗气不足,见疲乏㊁短气;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升降失调则呕恶㊁腹泻㊁痞满㊂二则本病痰湿瘀阻者多见,脾肺在水液代谢方面协同作用:脾主运化水液,肺主通调水道,综合治疗后脾肺损伤,水液代谢失衡,则痰湿瘀阻更甚㊂脾肺为母子相生关系,培土生金,补益脾肺,则肺卫有力,外邪得散,气血生化有源,气之生成运行如常,痰湿不生,血行通畅㊂恶性肿瘤为本虚标实之证,正虚痰瘀结于脏腑经络,为本病发展恶化转移的重要因素[3]㊂经综合治疗后,正气更伤,脏腑失调,气虚血瘀,经脉不通,痰浊内阻,而痰瘀更甚㊂放化疗后,不少患者出现脾胃症状,脾胃损伤,运化失常,水谷不化,水津不布,凝聚成痰,不能灌溉四旁而成生痰之源㊂痰阻于内,气血不利,血滞为瘀㊂即‘医宗必读㊃痰饮“中所言: 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㊂”久病入络,又经综合治疗后,络脉受损,病理产物聚集,痰瘀胶结更甚,外滞经络,内停脏腑,形成经腑同病之瘀滞状态㊂故成肇仁治疗时除调整脏腑功能外,还注意理气化痰,祛瘀通络,常用当归芍药散㊁橘皮竹茹汤等方化裁㊂2.2 气血同调重升降,扶阳解表调枢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㊂肿瘤之疾,由气及血, 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临证指南医案㊃积聚门“)”,经手术㊁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气血受损㊂手术为金刃之伤,化疗药物属 大毒”之品,放疗为火毒热邪,均易耗伤气血㊂其中既有脏腑相应组织被切除或损伤,引起的全身元气受伤㊁相应脏腑功能减弱,气血虚弱;也有因治疗损伤,局部炎症㊁周围组织粘连水肿㊁脉络损伤,造成的气滞血瘀水停㊂故成肇仁在脏腑辨证时又十分注重调治气血㊁气血同治,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必先五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素问㊃至真要大论篇“),其中尤重恢复气机功能㊂一方面,肿瘤综合治疗后的病机虽涉及气血痰瘀毒等多种因素,但痰湿瘀毒结聚深入脏腑血分,非一时可愈,当调气为先㊂ 气有神而无形,补之则易充;血有形而无神,补养难以速效㊂况气阳而血阴,阴从阳,血从气”(‘张氏医通“),吴鞠通‘温病条辨㊃治血论“亦云: 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无形之气㊂”另一方面,升降出入为人体气机运动的主要形式㊂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㊃六微旨大论篇“),气机升降出入异常是肿瘤综合治疗后患者来诊的重要原因㊂如咳嗽为肺失宣降,肺气不降;呕吐为胃气上逆;腹泻纳呆为脾气不升,脾失健运;腹胀脘痞为气滞于中㊂综合治疗后患者本虚标实,其病可属内伤㊂‘读医随笔㊃升降出入论“曰: 内伤之病,多病于升降,以升降主里也㊂”故成肇仁喜用四逆散㊁半夏泻心汤㊁枳桔二陈汤㊁升降散等具有调整气机升降功效的方剂加以化裁㊂调整气机时因开阖枢为阴阳气机升降出入之门户[4],成肇仁常用运转枢机之小柴胡汤㊁麻附细辛汤等方㊂如肿瘤综合治疗后患者常有发热之症,此为放化疗后元气损伤,人体防御功能减弱,卫阳卫外失职,外邪侵袭㊂治当扶正祛邪㊂少阳为三阳之枢,少阴为三阴之枢㊂少阳主半表半里,司开阖,主气机出入于表里;少阴主里,交通心肾水火,主阴阳升降上下㊂临床当辨其表里虚实㊂若病属三阳,位尚表浅,则多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和畅气机㊂若病属三阴,位偏于里,下焦元阳不振,阴寒凝滞,枢机不运者,则用麻附细辛汤温阳解表;阳气不衰,气机不运者可用四逆散疏畅全身气机㊂如此宣表畅里,阴阳自和,则诸症不起㊂3 成肇仁处方用药特色3.1 经方知源流,经方时方融为一炉成肇仁临证组方的基本思路是经方配合时方,再结合自己经验㊂即以张仲景之方为祖方,结合历代医家发挥的经典方剂,重新组合,再结合自己临证经验,善加化裁,使经方时方验方浑然一体,药证相符㊂成肇仁认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辨证论治的源头,经方为群方之祖,配伍严谨,选药精当,疗效确切㊂但经漫长的时代变迁,疾病谱发生改变,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对病机认识也不断深化,经方在临床运用中仍显不足,需善加化裁,这也是后世时方发展之由㊂返本知源,通晓变化,既可帮助医者掌握中医理论精髓,又可更好地理解方药加减㊂经方新用有很大拓展空间,同时可结合时方,和自己的临证经验创立新方㊂如肿瘤综合治疗后发热一证,偏外感者多用小柴胡汤化裁;若正气进一步亏虚,病属内伤者有气虚(进一步阳虚)和血虚(进一步阴虚)之分,则须加减方能有效㊂成肇仁体会,病在气分者居多,一般是下午低热,伴倦怠㊁乏力㊁自汗㊁头晕㊁脉弱,劳累后诸症更显,若气虚者加黄芪㊁人参㊁白术㊁升麻㊁当归㊁陈皮益气升阳,去芩连㊁姜夏等清利之品,即可变化为补中益气汤;若湿热内蕴,阴火上冲,则在参芪基础上,继加二活㊁防风升阳祛风除湿,二陈㊁泽泻化痰利水,白芍养血㊁黄连清热,可演变为升阳益胃汤,此即后世李东垣之 甘温除热法”㊂气虚继续发展,气损及阳,可加附子之类,演变为麻附细辛汤㊁四逆汤㊂3.2 方药能拆解,药组为基注重量效成肇仁从事‘伤寒论“教学与临床多年,他认为经方实则由小的药组功能团组合而成,医者对经方要能 拆得开㊁合得拢”,临床上方能应用自如㊂药组是从名方中可拆卸下来,单独用或另组新方的功能团(多由二味㊁三味或四味药组成)㊂如小柴胡汤,可分拆为柴胡㊁黄芩(和解表里),半夏㊁生姜(和胃降逆化痰),人参㊁甘草㊁大枣(扶正和中)三个药组;半夏泻心汤可拆为黄芩㊁黄连(苦寒清热)㊁干姜㊁半夏(辛温散寒)㊁人参㊁大枣㊁甘草(扶正和中)三个功能团㊂药组可作为组方的基本单位,也可能就是一些小方,如上述半夏㊁生姜即为‘金匮要略“之小半夏汤㊂小的药对药组为基础可进一步组成较大的功能团,如上述芩连㊁姜夏组合则为半夏㊁生姜㊁甘草三泻心汤共同的核心药组,四药合用组成辛环球中医药2023年3月第16卷第3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rch2023,Vol.16,No.3529开苦降之法,用于寒热错杂证㊂此类药组也常为后世之名方㊂成肇仁常用药组有三拗汤㊁麻附细辛汤㊁甘麦大枣汤㊁瓜蒌薤白白酒汤㊁小陷胸汤㊁小承气汤㊁四逆散等㊂在药组基础上进行药味药量的增减,则对方药理解可更加深入㊂如柴胡㊁黄芩为和解少阳之基本药对,其中柴胡疏散外邪,黄芩内清郁热,肿瘤综合治疗后发热,若恶寒高热明显,则柴胡用量需大,一般需用至24g以上(即原文剂量之八两”),若心烦里热较明显,则黄芩用量须大㊂柴胡一药,不同剂量呈现不同功效㊂大量为和解退热,常量(10g)为疏肝解郁,小量(3~6g)为升阳举陷㊂又如芍药㊁甘草药对,可用于各种痛证,若疼痛明显,则须大量,用至30~60g,偏瘀者用赤芍,偏虚者用白芍,亦可赤白芍同用㊂3.3 病证相结合,身心同调久久为功对于肿瘤综合治疗后患者,成肇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调身与调神相结合,传统辨证与现代药理相结合㊂遣方用药,以辨证论治为主选方,结合患者症状㊁相应肿瘤病理检查结果,参考现代中药药理进展,汲取名医名家经验而为化裁㊂肺癌常用半枝莲㊁白英㊁浙贝等;消化道肿瘤用苡仁㊁蒲公英㊁八月札㊁藤梨根等;甲状腺㊁乳腺肿瘤用夏枯草㊁浙贝㊁海藻㊁黄药子;肝癌加八月札㊁藤梨根;脑瘤则选用飞升走窜㊁灵动迅捷,搜剔入络之僵蚕㊁全蝎㊁炮山甲等虫类药㊂恶性肿瘤病程长,预后不良,综合治疗后副反应不少,许多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情绪低落,遭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㊂尤其内伤七情,易致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是病情发展恶化的重要因素[5],故成肇仁重视对患者情志的疏导㊂对于出现喜叹息㊁时时欲哭,胁肋胀闷不适,失眠焦虑者,先以温言开导解除其焦虑心结;次则在用药上缓解症状,并酌情选用舒达气机㊁宁神解郁药物,抑郁㊁胁肋不适加郁金㊁香附等以疏肝解郁;心神不安㊁惊悸失眠加酸枣仁㊁合欢皮㊁远志等以宁心安神㊂同时宜饮食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情志舒畅,饮食清淡而富于营养㊂病情稳定,汤剂可改为丸药,方便服用㊂如此药疗食疗与精神疗法并举,久久为功,可收良效㊂4 验案举隅4.1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食管癌头部转移术后发热 患者,男,62岁,2020年11月15日初诊㊂主诉:食管癌转移2年,开颅术后低热20余天㊂患者于2018年检查出小细胞食管癌,后转移至腹膜后及头部,定期行放化疗,2020年10月行开颅手术,术后引发颅内感染,已持续低热20余天,37.5℃左右,近日畏寒,稍有白痰,流清涕,胸部CT检查示:右肺感染㊂在武汉某医院予以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遂求治于成肇仁教授㊂刻下症见低热,伴全身紧绷感,不汗出,声音嘶哑,畏寒,流清涕,消瘦,纳一般,眠可,二便可㊂舌暗紫胖大苔白腻,脉沉细㊂处方:麻黄10g㊁黑附片15g(先煎1小时)㊁细辛5g㊂3剂,日1剂,水煎日3服㊂二诊(2020年11月18日):患者热已消退,惟大便偏干㊂舌淡紫胖苔白,脉沉细㊂嘱守方服用,麻黄减至6g㊁黑附片减至10g㊁细辛减至3g㊁加蝉蜕10g㊁僵蚕10g㊁甘草6g㊂7剂㊂三诊(2020年12月9日):患者6天前行放化疗,现畏寒,头面部轻度浮肿,大便不畅㊂舌暗淡胖大苔白,脉沉细㊂处方:红参20g㊁黑附片先煎10g㊁茯苓30g㊁炒白术12g㊁白芍15g㊁炙僵蚕10g㊁蝉蜕6g㊁熟大黄3g㊂7剂㊂后期患者复诊,诉精神好转,症状基本消失,病情稳定,续以前方化裁调理月余㊂按 成肇仁认为,该病例高年之人,气血已衰;患恶性肿瘤两年有余,出现转移,并经放化疗㊁开颅手术后,更大伤元气㊂心肾阳衰,卫外不足,正值冬季,感受风寒,直入少阴而成太阳少阴两感之证㊂邪犯太阳之表,肺卫受邪,正邪交争则恶寒发热无汗;肺窍不利则白痰清涕;阳虚抗邪无力故仅为低热;少阴心肾阳虚,神失所养则神疲倦怠,与少阴病提纲证 但欲寐”相符;失于温煦故畏寒尤重;脉沉细,舌暗苔白均为阳虚有寒之征㊂与‘伤寒论“第301条: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吻合㊂辨为少阴阳虚,复外感风寒㊂治当助阳解表,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㊂方中麻黄辛温解表散寒, 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子辛温大热,其性善走, 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本草正义“),壮元阳,补命火,温经助阳而鼓邪外出;复佐以辛温走窜力强之细辛,宣泄郁滞,祛风散寒,既助附子温暖命门,又能助麻黄发散外寒;且其上达巅顶,通利九窍,于此外感风兼头部疾患者尤宜㊂药仅三味,发热辄退㊂二诊热退后,原方减量,因患者声音嘶哑,咳嗽咳痰,加蝉蜕利咽开音,僵蚕化痰;甘草调和诸药㊂三诊外邪虽去,痰瘀阻络之病理仍在,又经放化疗,元气损伤,阳虚水停,故以真武汤合升降散温阳利水,透邪通络㊂后以本方为基础,加入调补脾肾气血之品,巩固善后㊂4.2 橘皮竹茹汤加味治疗脑胶质瘤综合治疗后脑水肿 患者,男,44岁,2017年3月5日初诊㊂主诉:脑胶质瘤术后5月,放化疗后出现嘴角抽动2天㊂患者诉5月前因脑胶质瘤行开颅手术,术后曾全身抽动一次(具体时间不详),现于某院行放化疗2次,此次停药2天后出现嘴角抽动,伴双目上视㊂头部CT示:脑水肿㊂今来求诊㊂刻下症见头昏,恶心欲吐,口鼻轻度 斜,时有面肌抽动㊂舌暗苔薄白,脉弦滑㊂处方:陈皮10g㊁竹茹15g㊁炒白术30g㊁茯苓15g㊁泽泻40g㊁枳壳10g㊁法夏10g㊁人参10g㊁黄连6g㊁砂仁6g㊁苏叶10g㊁胆南星10g㊁天麻10g㊁白附子10g㊁远志10g㊁石菖蒲10g㊁全虫6g㊁蜈蚣2条,炙甘草6g㊁羌活6g㊂8剂,颗粒剂,开水冲服,每日1剂㊂二诊:2017年3月13日㊂患者诉头昏欲吐症状缓解,惟胃脘痞胀不适,舌脉同上㊂上方去苏叶㊁羌活,减少泽泻为30g;加焦三仙各15g㊁广木香6g,14剂㊂后患者前来复诊,续以上方化裁巩固调理1月,目前病情平稳㊂按 患者经综合治疗后,伤及脾胃,胃虚兼有余热,气机上逆而见恶心欲吐;余热熏灼,炼液成痰,痰蒙清窍发为头昏,且脉弦滑亦为痰湿之象;气血不足,血虚生风,风痰循经上扰头面而见口鼻 斜,口眼抽动等症;风痰瘀阻,清阳失530 环球中医药2023年3月第16卷第3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rch2023,Vol.16,No.3用,气血津液输布失常,则为脑水肿㊂其病机为胃虚有热,兼风痰瘀阻,上蒙清窍㊂治当清热化痰和胃,息风通络止痉㊂方用橘皮竹茹汤㊁黄连温胆汤合牵正散加减㊂方中陈皮辛苦而温,行气和胃㊁燥湿化痰;竹茹甘寒而降,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专清胃腑之热,为虚烦烦渴,胃虚呕逆之要药”(‘本经逢源“),两药相伍,既可降逆和胃,又能清热除烦;人参㊁甘草益气补虚;加黄连㊁法夏㊁茯苓㊁枳壳,清热化痰,和胃降逆,则为黄连温胆汤㊂更加苏叶主升㊁砂仁 降多于升”,助气机升降;白术㊁泽泻助茯苓健脾祛湿化痰;胆南星清热化风痰;合远志㊁石菖蒲豁痰开窍㊁安神益智㊂病在头颅, 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故用风药㊁虫类药,加祛风胜湿之羌活;伍天麻㊁白附子㊁全蝎㊁蜈蚣息风止痉,以治风痰㊂全蝎㊁蜈蚣为虫类药,性善走窜,搜风止痉㊁入络搜毒,通经止痛㊂二诊症减,惟脾胃不适,减升散之品,加木香行气止痛,焦三仙和胃消食㊂4.3 小柴胡汤化裁治疗放射性肺炎患者,女,48岁,2020年11月17日初诊,主诉:乳腺癌术后1年余,放疗后胸闷及右侧胸胁部作胀3月余㊂患者诉2019年10月行右乳恶性肿瘤切除术,病检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级)㊂术后在武汉某医院行放疗,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诊断为放射性肺炎,服用甲强龙3月,症状缓解㊂现已停药,仍时感胸闷不适,现来求诊㊂刻下症见神疲乏力,胸闷,气短,右侧胸胁部作胀㊂纳食二便可,饮水较多㊂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㊂处方:黄芪30g㊁生晒参10g㊁炒白术12g㊁橘络10g㊁柴胡10g㊁黄芩10g㊁瓜蒌壳15g㊁浙贝10g㊁土贝母10g㊁山慈菇10g㊁夏枯草30g㊁蒲公英30g㊁桔梗10g㊁炒枳壳10g㊁王不留行15g㊁炮甲末冲服3g㊂7剂,日1剂,水煎日3服㊂二诊(2019年12月1日):患者诉气短㊁胸胀减轻,时有疲乏,胸闷,口干,余未诉不适㊂舌脉同上㊂上方加猫爪草30g㊁郁金10g,14剂㊂后电话随访,已无特殊不适,病情平稳㊂按 成肇仁认为,乳腺癌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痰瘀阻络,癌毒内侵㊂本案虽经手术切除癌肿,然其基本病机仍存;术后元气损伤,气血不和,又肺为娇脏,为放射线火热毒邪所灼,气津两伤,故神疲乏力,气短,口干;化疗后余热未清,炼液成痰,痰热瘀阻胸肺络脉,故胸闷㊁局部胸胁部作胀㊂苔薄黄为余热未尽,舌淡红脉细为气津不足之象㊂病机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兼气津两伤㊂治以理气化痰㊁通络散结,兼益气生津,方用柴胡枳桔汤㊁二贝母汤(乳癌验方)化裁㊂柴胡枳桔汤为小柴胡汤化裁而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扶正祛邪,服后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伤寒论“230条),三焦疏利,气机宣畅,气血津液运行如常,则痰瘀不生,情志舒畅,故为主方㊂方中柴胡㊁黄芩和解少阳,疏畅气机;枳壳㊁桔梗㊁橘络㊁瓜蒌壳理气化痰,宣利肺胃胸膈;加黄芪㊁生晒参㊁炒白术健脾益气生津㊂配以二母(土贝母㊁浙贝母)㊁山慈菇化痰消肿散结,清热解毒抗癌;夏枯草㊁蒲公英皆入肝经,清肝泻火,解毒消痈,疏散郁结;王不留行㊁炮甲活血通经㊁通乳利水,尤其山甲 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医学衷中参西录“),用之其效更彰㊂二诊加 血分气药”郁金以行气解郁,凉血破瘀;猫爪草化痰解毒以增强疗效,其中猫爪草味辛行散,化痰浊,散郁结,抗癌毒,为成肇仁治疗结核㊁甲状腺及乳腺结节或肿瘤之常用药㊂参考文献[1] 刘德果,陈其华.基于 伏邪”理论刍议前列腺癌侵袭转移防治思路[J].环球中医药,2021,14(7):1256⁃1259.[2] 霍耐月,贾博宜,赵鑫,等.吕文良教授治疗肝癌临床经验拾萃[J].环球中医药,2021,14(6):1091⁃1094.[3] 孙睿博,韩钦芮,徐萌,等.肿瘤转移前龛环境的正虚痰瘀病机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6):3529⁃3532. [4] 岳小强,杨学.三阴三阳的位序与‘伤寒论“六经 开-阖-枢”[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12):1294⁃1296.[5] 李皓月,杜松,李金霞,等.情志致病与恶性肿瘤[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3):312⁃314,320.(收稿日期:2022⁃02⁃24)(本文编辑:邱灵慧)。
国医大师何任治疗癌症 大肠息肉何任教授是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医大师。
他在六十余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与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与经验。
他一生中五次患恶性肿瘤,都是自己治好的。
在癌症的治疗方面,他提出“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的治疗思想,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验。
以下是关于《何任临床经验辑要》,《何任疑难重症验案选析》两本书的读书笔记。
基本方: 生晒参9 黄芪30女贞子20 猪苓30 茯苓30 枸杞20-30 猫人参30 白花蛇舌草30 三叶青30 平地木10 红枣30 薏苡仁60(包)注:薏苡仁另煮当早餐吃猫人参、白花蛇舌草、三叶青各30克,是抗癌三剑客肉瘤: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仙方活命饮为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肉瘤基本方:金银花40,皂角刺10,土贝母15,天花粉15,当归10,白芷10,炮山甲10,赤芍20,桃仁10 蒲公英30 黄芩10 黄柏10 防风10 黄芪15 生地黄30 制乳香6克,制没药6 ,并六味地黄丸(水丸),每次8颗,每天3次。
肝癌、胆癌、胰腺癌:延胡索20、白芍20、川楝子10、生甘草10、蒲公英30、沉香曲10 焦六曲10,炙鸡内金101、何任治疗癌症药方(表格中内容是我在学习当中的摘录,难免有谬误,详细内容请参见原著。
)腮腺癌术后复发西洋参3克黄芪18克北沙参20克生地18克藤梨根20克蛇舌草15克银花15克连翘12克苦丁茶12克夏枯草15克冬瓜皮30克薏苡仁60克单煮空腹吃,以下同二诊去地骷髅15克半枝莲15克扁桃体癌术后复发西洋参3黄芪20石斛15生地18蛇舌草15山豆根9连翘12绞股蓝60夏枯草15玄参18薏苡仁60七叶一枝花15半枝莲15喉癌党参30或生晒参6 黄芪30女贞子15 莪术10生地20地肤子10 猫人参40蛇舌草15香茶菜20徐长卿20红枣30绞股蓝20枸杞20猪苓30薏苡仁60七叶一枝花15六一散15纵隔淋巴瘤术后复发西洋参3黄芪20女贞子15 北沙参20威灵仙15猫人参30蛇舌草15蒲公英30延胡索12绞股蓝18枸杞20瓜蒌仁12 薏苡仁60七叶一枝花18乳癌术后复发党参15黄芪15王不留行12藤梨根20蒲公英30延胡索12郁金9去延胡加麦冬15青桔叶20薏苡仁60七叶一枝花18 膀胱癌术后复发太子参12黄芪黄精加减沙参红枣炙甘草9炙鳖甲蛇舌草9淡竹叶6白术12天冬茯苓12六味地黄丸30黄柏4.5薏苡仁30平地木直肠癌术后复发生晒参6黄芪20白芍18二诊广木香9换猫人参30蛇舌草15蒲公英30白术苍术马齿苋换绞股蓝30 归脾丸30包煎淮山药15薏苡仁100七叶一枝花18黄连4换续断直肠癌术后太子参20黄芪30女贞子15生地20石斛12莪术15猫人参30蛇舌草20香茶菜30或蒲公英30 茯苓30猪苓30绞股蓝30佛手15薏苡仁60七叶一枝花18肉苁蓉20卵巢癌直肠癌西洋参3黄芪15白芍18制黄精15蛇舌草15蒲公英30延胡索15淮小麦红枣30归脾丸30猪苓15七叶一枝花18半枝莲15卵巢内胚胎瘤术后西洋参3冬虫夏草4黄芪18石斛15生地18藤梨根30蛇舌草15蒲公英30 延胡索9石打穿15猪苓15七叶一枝花18半枝莲15宫颈癌3期西洋参3或党参20 黄芪20升麻3藤梨根30蒲公英30白术30淮山药30黑蒲黄9猪苓15薏苡仁40七叶一枝花18半枝莲15胆癌肝浸润党参15黄芪15白芍15炙甘草9蛇舌草15 金钱草20 延胡索9 川楝子9 石打穿15海螵蛸9半枝莲15肝癌术后复发伴胃炎胃溃疡冬虫夏草4 丹参20换绵茵陈30白芍20甘草10炙鸡内金10姜半夏10换猫人参30石菖蒲10换蛇舌草30蒲公英30延胡索20川楝子10焦六曲10北秫米30加减淮小麦红枣30 薏苡仁60姜竹茹10换三叶青30沉香曲10胆囊癌术后生晒参9黄芪30女贞子15白芍20甘草10炙鸡内金10丹参20蒲公英30延胡索20川楝子10焦六曲10姜半夏10北秫米30薏苡仁60另与西黄丸姜竹茹10沉香曲10胰腺癌术后西洋参4黄芪30女贞子15 炙甘草10白术15佛手10枸杞30蒲公英30茯苓30猪苓15川朴花12焦六曲10姜半夏10北秫米30薏苡仁60另与西黄丸姜竹茹10沉香曲10胃癌术后化疗太子参30灵芝10女贞子15冬虫夏草4甘草10干姜6炙鸡内金10石斛12蒲公英30延胡索20川朴花12焦六曲10姜半夏10北秫米30 薏苡仁60姜竹茹10芦根20食道癌生晒参9黄芪30女贞子15甘草10制黄精30猫人参40枸杞30蛇舌草20茯苓30猪苓30焦六曲10淮小麦40红枣30 薏苡仁60三叶青30。
连建伟教授治疗肿瘤病术后验案举隅陈烨文;王鹏程;连建伟【摘要】Objective]To introduce Professor Lian’s experience of recuperating tumor with Chinese medicine. [Method]To analyze the col ection of Professor Lian’s clinical experience. [Result]Based on pulse and syndrome, using famous descriptions,which is the key of the effectiveness. [Conclusion] Professor Lian is ful of clinical experience, whose descriptions are common and worth studying.%[目的]介绍连建伟教授治疗肿瘤病术后的验案,并总结其临床经验。
[方法]选取肿瘤病术后调理之临床病案3则进行分析与讨论。
[结果]连建伟教授治疗肿瘤病术后,注重肝、脾、肾,善于运用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调畅情志,善于运用肾气丸、补中益气汤,补益先后天之本,从而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结论]连建伟教授以历代名方加减化裁,选药精当,疗效确切,体现了中医药在肿瘤病术后调理环节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3页(P962-964)【关键词】肿瘤术后;肾气丸;柴胡疏肝散;补中益气汤;五苓散;验案;连建伟【作者】陈烨文;王鹏程;连建伟【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3连建伟教授,国家级名中医,原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曾拜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王绵之为师,精研中医经典,善用历代名方化裁辨治疑难病,疗效显著。
国医大师何任治疗癌症 大肠息肉
何任教授是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医大师。
他在六十余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与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与经验。
他一生中五次患恶性肿瘤,都是自己治好的。
在癌症的治疗方面,他提出“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的治疗思想,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验。
以下是关于《何任临床经验辑要》,《何任疑难重症验案选析》两本书的读书笔记。
基本方: 生晒参9 黄芪30
女贞子20 猪苓30 茯苓30 枸杞20-30 猫人参30 白花蛇舌草30 三叶青30 平地木10 红枣30 薏苡仁60(包)注:薏苡仁另煮当早餐吃
猫人参、白花蛇舌草、三叶青各30克,是抗癌三剑客
肉瘤: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仙方活命饮为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肉瘤基本方:金银花40,皂角刺10,土贝母15,天花粉15,当归10,白芷10,炮山甲10,赤芍20,桃仁10 蒲公英30 黄芩10 黄柏10 防风10 黄芪15 生地黄30 制乳香6克,制没药6 ,并六味地黄丸(水丸),每次8颗,每天3次。
肝癌、胆癌、胰腺癌:
延胡索20、白芍20、川楝子10、生甘草10、蒲公英30、沉香曲10 焦六曲10,炙鸡内金10
1、何任治疗癌症药方(表格中内容是我在学习当中的摘录,难免有谬误,详细内容请参见原著。
)腮腺癌术后复发
西洋参3克
黄芪18克
北沙参20克
生地18克
藤梨根20克
蛇舌草15克
银花15克
连翘12克
苦丁茶12克
夏枯草15克
冬瓜皮30克
薏苡仁60克单煮空腹吃,以下同二诊去地骷髅15克
半枝莲15克扁桃体癌术后复发西洋参3
黄芪20
石斛15
生地18
蛇舌草15
山豆根9
连翘12
绞股蓝60
夏枯草15
玄参18
薏苡仁60
七叶一枝花15
半枝莲15喉癌
党参30或生晒参6 黄芪30女贞子15 莪术10
生地20地肤子10 猫人参40
蛇舌草15
香茶菜20
徐长卿20红枣30
绞股蓝20
枸杞20猪苓30
薏苡仁60
七叶一枝花15
六一散15纵隔淋巴瘤术后复发西洋参3
黄芪20女贞子15 北沙参20
威灵仙15
猫人参30
蛇舌草15
蒲公英30
延胡索12
绞股蓝18
枸杞20瓜蒌仁12 薏苡仁60
七叶一枝花18
乳癌术后复发
党参15
黄芪15
王不留行12
藤梨根20
蒲公英30
延胡索12
郁金9
去延胡加麦冬15
青桔叶20
薏苡仁60
七叶一枝花18 膀胱癌术后复发太子参12
黄芪
黄精
加减沙参红枣
炙甘草9
炙鳖甲
蛇舌草9
淡竹叶6
白术12
天冬
茯苓12
六味地黄丸30
黄柏4.5
薏苡仁30
平地木直肠癌术后复发生晒参6
黄芪20
白芍18
二诊广木香9换
猫人参30
蛇舌草15
蒲公英30
白术苍术
马齿苋换绞股蓝30 归脾丸30包煎
淮山药15
薏苡仁100
七叶一枝花18
黄连4换续断直肠癌术后太子参20
黄芪30女贞子15
生地20石斛12
莪术15
猫人参30
蛇舌草20
香茶菜30或蒲公英30 茯苓30猪苓30
绞股蓝30
佛手15薏苡仁60
七叶一枝花18
肉苁蓉20卵巢癌直肠癌西洋参3
黄芪15
白芍18
制黄精15
蛇舌草15
蒲公英30
延胡索15
淮小麦红枣30
归脾丸30
猪苓15
七叶一枝花18
半枝莲15卵巢内胚胎瘤术后西洋参3冬虫夏草4
黄芪18
石斛15
生地18
藤梨根30
蛇舌草15蒲公英30 延胡索9
石打穿15
猪苓15
七叶一枝花18
半枝莲15宫颈癌3期西洋参3或党参20 黄芪20升麻3
藤梨根30蒲公英30
白术30
淮山药30
黑蒲黄9
猪苓15
薏苡仁40
七叶一枝花18
半枝莲15胆癌肝浸润党参15
黄芪15
白芍15炙甘草9
蛇舌草15 金钱草20 延胡索9 川楝子9 石打穿15
海螵蛸9
半枝莲15肝癌术后复发伴胃炎胃溃疡冬虫夏草4 丹参20换绵茵陈30
白芍20
甘草10
炙鸡内金10姜半夏10换猫人参30石菖蒲10换蛇舌草30
蒲公英30
延胡索20
川楝子10
焦六曲10北秫米30加减淮小麦红枣30 薏苡仁60姜竹茹10换三叶青30
沉香曲10胆囊癌术后
生晒参9黄芪30女贞子15
白芍20
甘草10
炙鸡内金10
丹参20蒲公英30
延胡索20
川楝子10
焦六曲10姜半夏10北秫米30薏苡仁60另与西黄丸姜竹茹10
沉香曲10胰腺癌术后
西洋参4黄芪30女贞子15 炙甘草10
白术15
佛手10
枸杞30
蒲公英30
茯苓30猪苓15
川朴花12
焦六曲10姜半夏10北秫米30薏苡仁60另与西黄丸
姜竹茹10
沉香曲10胃癌术后化疗太子参30灵芝10女贞子15冬虫夏草4
甘草10干姜6
炙鸡内金10
石斛12蒲公英30
延胡索20
川朴花12
焦六曲10姜半夏10北秫米30 薏苡仁60
姜竹茹10
芦根20食道癌
生晒参9黄芪30女贞子15
甘草10
制黄精30
猫人参40枸杞30蛇舌草20
茯苓30猪苓30焦六曲10淮小麦40红枣30 薏苡仁60
三叶青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