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反复腹痛原是结肠息肉在作怪
- 格式:docx
- 大小:14.73 KB
- 文档页数:2
多发性结肠息肉该怎么办在生活当中发现多发现结肠息肉,一定要及时治疗,不可因为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而拖延。
在多发性肠息肉的治疗当中手术治疗和普通药物治疗是较为常见的方法。
只是两种治疗方法因为都没有从肠息肉产生的病因入手,只是治标不治本,所以效果都不如人意。
手术治疗肠息肉,就像割韭菜一样,割完一茬又一茬,一茬比一茬旺盛。
普通药物治疗又像一个无底洞,毒副作用和耐药性,让肠息肉患者不堪承受。
肠息肉属于中医的肾虚血瘀、阴阳失调之症。
是由于人体内产生致息因子,延缓衰老细胞的正常生理凋亡速度,破坏了新老细胞之间的代谢平衡,导致老化细胞无法及时凋亡,在肠黏膜表面堆积而形成的。
消除体内致息因子,清除胃肠毒素,改变肠息肉赖以生存的环境。
促进衰老细胞正常生理凋亡,维持新老细胞代谢平衡,治养同步,激活人体内免疫系统,恢复脏腑功能,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才能从根本上治好肠息肉,使其在萎缩脱落以后失去再度生长的可能。
中医"细胞凋亡平衡疗法"治疗肠息肉一般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综合调理、控制病情发展。
从整体入手,辩证施治,将局部病灶的治疗与整体治疗有机结合。
第二步:有效消除致息因子、促进细胞正常凋亡。
采用生长在青藏高原的野生红芪以及多种精选中药材,消除致息因子同时,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凋亡速度。
第三步:清除直肠毒素、抑制息肉恶变。
清除肠道毒素的活性成分,快速清除毒素。
激活人体内免疫系统,提升肥大细胞的吞噬功能,吞噬坏死脱落的息肉碎片,改变息肉性质,使恶性息肉转向良性发展,降低恶变系数、消除恶变可能。
第四步:萎缩消除息肉、杜绝复发减少息肉供血量,使息肉获得的营养逐渐减少,因为缺血萎缩,脱落。
曾萎缩最大息肉:结肠内治疗前1.26,治疗两个月后0.2,小肠内治疗前1.3,治疗两个月后0.1,这些息肉分别在治疗后3个月,4个月后消失。
2022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第3章消化系统(8)题库一、A3/A4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试题。
请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共用题干)患者,女,33岁。
2年来反复腹痛、腹泻,初为糊状便。
每日排便2~3次,严重时排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
经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
近1个月来腹痛明显,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查体:体温39.6℃,腹平软,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
粪检:白细胞0~5个/HP,红细胞2~10个/HP,粪便细菌培养(-),阿米巴(-)。
1. 为明确诊断,应首选下列哪项检查?()A. 重复大便细菌培养B. 粪便涂片找抗酸菌C. 纤维结肠镜检查D. 钡剂灌肠检查E. 腹部CT【答案】 C【解析】结肠镜检查是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结肠镜检查可见充血、糜烂及浅溃疡。
AB两项,与溃结无关。
重复大便细菌培养多用于胃肠道细菌感染类疾病;粪便涂片找抗酸杆菌用于肠结核的诊断。
DE两项,为影像辅助诊断,不及肠镜直观。
2. 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细菌性痢疾B. 肠道菌群失调C. 肠易激综合征D. 溃疡性结肠炎E. 结肠癌【答案】 D【解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并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结合本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经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的治疗史,可除外细菌性痢疾和肠道菌群失调,初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C项,肠易激综合征无脓血便。
E项,33岁患结肠癌可能性极小。
3. 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改变不包括()。
A. 大量新生肉芽组织增生B. 炎性息肉C. 非干酪样肉芽肿D. 腺体变形E. 溃疡愈合而瘢痕形成【答案】 C【解析】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位于大肠,成连续性非节段性分布,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
可扩展到降结肠、横结肠,少数累及全结肠。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消化内科学综合题库考点1、单选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宜静脉给予()。
A.血浆B.葡萄糖盐水C.红细胞悬液D.晶体溶液及全血E.白蛋白正确答案:B2、单选有关溃疡性结(江南博哥)肠炎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直肠和结肠的原因不明的炎性疾病B.多发生在20~50岁C.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病情较轻D.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E.炎症病变多位于黏膜下层和肌层正确答案:E3、单选男,45岁,近10天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伴乏力,尿黄来医院就诊。
检查:巩膜黄染,可见肝掌和数枚蜘蛛痣,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1.0cm。
化验:肝功ALT450U/L,AST510U/L、T-Bil86.5μmol/L,ALB42g/L,GLB35g/L,anti-HAV-IgM阳性,乙肝五项全为阴性。
患者1989年因外伤后行手术治疗,术中输血1600ml。
对该患者当前的治疗原则应()。
A.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为主要目的B.以保肝、降酶、退黄为主要目的,恢复正常肝功能,防止重型肝炎发生C.应用免疫调节药物,以抑制甲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D.加强营养支持,适当药物治疗E.应用激素退黄正确答案:B4、单选女性,45岁。
反复上腹胀痛1年,进食后呕吐1个月,呕吐物含有宿食。
查体:贫血貌,消瘦,可闻及振水音。
患者最早出现的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的类型是()。
A.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B.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C.低氯血症,代谢性酸中毒D.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E.高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正确答案:A5、单选男性,40岁。
丙肝后肝硬化7年,3个月来明显消瘦,乏力,经常出现鼻出血,腹胀进行性加重,尿少。
2小时前活动后突然晕倒,考虑最可能的诊断是()。
A.失血性休克B.原发性肝癌C.肝癌结节破裂出血D.低血糖昏迷E.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患者丙肝后肝硬化,近3个月明显消瘦,乏力,提示癌变,现出血休克,考虑为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可能性大。
龙源期刊网 慢性腹痛原来患了结肠息肉作者:常玉英来源:《保健与生活》2014年第05期梁女士今年56岁,近三年来反复腹痛,每次不定时发作,且与进食无关。
腹痛多在左下腹,呈痉挛性疼痛,难以忍受,伴有便意,但是无腹泻、发热、黏液脓血便等,大便每日一两次。
为此梁女士常常来医院就诊,每次化验血常规、大便常规、腹部超声、CT均无异常发现。
妇科多次检查也无异常发现。
发作时弯腰按压腹部或服用普鲁本辛、阿托品后可以缓解。
近半年来梁女士的腹痛发作频繁,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给予相应治疗,但是效果不明显。
三个月前再次来诊。
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在距肛门35厘米处有一1.5厘米×1.5厘米大小的息肉样隆起,活检为腺瘤,在结肠镜下行氩等离子凝固术切除息肉术。
术后一般情况好,随访两个月,未再发生腹痛。
什么是结肠息肉?从广义上来讲,结肠息肉是指高出于肠黏膜的腔内突出物。
随着结肠镜等检查技术的普及应用,息肉的诊断较前明显增多。
结肠息肉的危害有多大?息肉的危害性取决于息肉的类型和大小,腺瘤样息肉危害最大,因为不仅其自身长大可导致出血、腹泻、肠梗阻、腹痛等症状,而且有发生癌变的可能。
腺瘤一癌序列变化已为学术界所公认。
腺瘤性息肉恶变主要与息肉大小、腺管成分和有蒂无蒂有关。
结肠息肉的临床症状有哪些?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泻、便血、肠梗阻等。
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患的是无症状息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癌变。
怎样治疗结肠息肉?息肉的处理现在首先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这样的手术创伤小、副作用少、恢复快、费用低。
另外,由于息肉常常多发、常见、复发,息肉切除术后应该定期内镜随访,以便发现相继发生的息肉病变。
对于多个、广基、中重度异型增生者应更加密切随访。
如何预防结肠息肉的发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大肠息肉复发怎么办
导语:很多的疾病,是很难治愈的,如果在生活中不注意饮食,不注意作息,很容易就会导致疾病复发,而大肠息肉复发也是比较常见的。
人们不想再忍受
很多的疾病,是很难治愈的,如果在生活中不注意饮食,不注意作息,很容易就会导致疾病复发,而大肠息肉复发也是比较常见的。
人们不想再忍受疾病的困扰,想要早日恢复健康,那么,大肠息肉复发怎么办呢?那么我们今天就会为大家讲述究竟大肠息肉复发该怎么办?
大肠息肉(cokic polyp)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前者与癌发生关系密切,是癌前期病变,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
由于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故常统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医生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
息肉的检出有3种途径,最常见者是患者因肠道功能不良(如肠易激综合征等)或直肠出血来就诊而偶然发现,第二种是在无症状人群普查中发现,第三种是息肉较大,患者因息肉本身的症状来就诊而检出息肉。
由于息肉多无临床征象,因此通过第三种途径发现息肉十分有限。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
目前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
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①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②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③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
④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
结肠息肉手术后复发怎么合理应对结肠息肉是一种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由于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生活环境、饮食结构不断变化,结肠息肉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临床治疗结肠息肉的主要手段,可通过切除病灶,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降低死亡率。
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肠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率及二次入院率较高。
据调查显示:结肠息肉患者在术后1年内,复发率可高达50%。
那么,如何应对结肠息肉术后复发,成为我们高度关注的重点。
1.结肠息肉术后为什么会复发1.1结肠息肉大小结肠息肉的大小与术后是否复发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一般直径在40mm以上,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此类结石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残留一定的息肉组织,是导致结肠息肉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结肠息肉的数目结肠息肉数目一旦在3个以上,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风险会明显增高。
1.3 结肠息肉的部位发生在结肠脾曲、横结肠、结肠肝曲、升结肠的息肉,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
1.4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方式EMR(内镜下息肉粘膜切除术)是当前临床治疗结肠息肉的标准术式,EMR手术实施的要求是,息肉的直径应在15mm-20mm。
对于直径在20mm以上的结肠息肉,临床一般采用EPMR(内镜下分段粘膜切除术)治疗,EPMR手术会导致病变组织不完全切除,是导致结肠息肉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ESD(内镜下粘膜剥离水)是目前临床公认的治疗高危结肠息肉的主要术式,与EMR手术相比,ESD具有完全切除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但ESD手术对操作者的操作要求较高,手术时间较长,治疗成本较高,并未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开来。
UEMR(水下内镜息肉粘膜切除术)是临床治疗大型结肠息肉的主要术式,虽然UEMR手术的完全切除率高,但仍旧存在术后复发的可能。
1.5 药物因素胰岛素抵抗也是导致结肠息肉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结肠息肉术后予以二甲双胍,可降低复发风险,主要是由于二甲双胍可以将AMPK通路激活,对mTOR通路具有抑制作用,进而达到降低结肠息肉复发率的目的。
浅析结肠息肉与结肠癌的关系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两种消化道疾病分别为结肠息肉、结肠癌,这两种疾病刚开始的症状是有些相似的,人们单靠借助肉眼是无法区分的。
所以,对于这两种疾病,大家一定要多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下面将介绍一下,帮助大家更好的辨别。
结肠息肉主要是指肠黏膜表面上突起的异常生长组织,在没有明确其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
结肠和直肠息肉比较常见,小肠息肉较少见。
可以通过采用在肠镜下的方法来进行切除,术后患者的恢复较好,只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就可以了。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且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
早期症状不明显,通常表现为消化不良、腹痛。
所以很容易被误诊为一般的胃肠疾病。
虽然有些息肉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但是部分息肉具有发生癌变的特性。
所以结肠癌患者必须进行积极的手术切除治疗,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化学治疗,这样才会有患者的恢复有帮助。
同时也必须坚持定期复查。
一、结肠息肉的类型1、增生性息肉: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息肉类型就是增生性息肉,发病因素并不明确。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代谢功能和组织增生出现了异常问题会导致增生性息肉的形成。
这种息肉体积较小,一般会出现黏膜增生增厚等情况,没有严重的病理性改变和并不会有癌变的风险。
因此不需要进行治疗。
如果是对局部组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才进行切除。
2、炎性息肉:又称为假息肉,是因为某些纤维组织增生与溃疡黏膜出现水肿引起的,不是异常增生导致的。
一般会出现在健康的黏膜表面,发生癌变的机率要高一些。
治疗时必要的话需要切除整段肠道。
3、腺瘤良性肿瘤:主要是腺体肿瘤,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
很多患者有因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且没引起重视。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
因此发现腺瘤后,就需要及时的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三种。
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
腺瘤性息肉可能也与遗传、饮食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4、结肠黑病变:这种病变主要是因为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而引起的,不会有炎性表现,便秘患者多常见。
结肠镜致肠穿孔4例报道阮晖【期刊名称】《西南军医》【年(卷),期】2012(014)006【总页数】3页(P854-856)【关键词】结肠穿孔;结肠镜检查【作者】阮晖【作者单位】618400四川什邡,什邡市人民医院内镜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我院于2005年5月~2012年7月期间共作结肠镜诊治患者3200例,其中发生结肠穿孔4例,穿孔发生率为0.12%。
3例发生在无痛结肠镜诊治过程中,1例发生在普通结肠镜诊断过程中。
现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5年5月~2012年7月,我院共进行结肠镜诊治3200人次,其中诊断2970人次,治疗230人次。
采用无痛结肠镜诊治786人次。
并发结肠穿孔4人次,其中3例为结肠镜诊断过程中穿孔:1例诊断为慢性结肠炎,1例诊断为结肠癌,1例诊断为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
1例为结肠镜治疗后迟发性穿孔,诊断为结肠多发性腺瘤样息肉,行内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术后28小时发生穿孔,均为男性患者。
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7岁。
总的穿孔发生率为0.12%。
1.2 结肠镜诊治前准备患者结肠镜诊治前进食少渣食物1~3天,检查当天禁食,检查前6~8小h按照肠道清洁标准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洗肠散或硫酸镁洗肠液,排便困难患者可配合清洁灌肠;结肠息肉内镜手术患者禁止服用甘露醇液洗肠。
大部分患者肠道能达到预期效果。
个别患者因肠道占位或炎性肠病肠道清洁度欠佳。
无痛结肠镜诊治时,由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前评估后,在心电监护和吸氧下,进行静脉麻醉。
1.3 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男性,70岁。
因反复下腹痛3年,复发5天入院就诊。
入院后腹痛原因不明确。
腹部超声检查:肝胆、胰腺、脾脏、肾脏、输尿管未见异常。
胃镜检查诊断:浅表性胃炎。
进一步行结肠镜检查。
检查前患者述下腹部隐痛,腹部平坦、柔软,无肌紧张、反跳痛。
白细胞总数高。
行结肠镜检查,双人肠镜操作进境80cm至肝曲,阻力较大,反复退镜勾拉,无法进境。
得了结肠息肉该如何结肠息肉顾名思义指的是结肠内部生长出了一种突出于结肠肠腔的赘生物,称之为结肠息肉,这一疾病的发病率会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属于消化系统类疾病。
很多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结肠息肉的出现,譬如病毒感染、胚胎发育异常以及患者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同样也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患有结肠息肉之后,患者有可能会表现出腹痛、腹泻、粘液便以及便血等多种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当然也有少部分患者不因疾病表现出任何症状,只在日常体检时才偶然发现自身存在这种问题。
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表现出结肠息肉的典型症状,或者是在体检当中已经明确自身存在这种问题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的消化内科或者是内科进行就诊。
1哪些因素会导致结肠息肉的出现以及典型症状分析患有结肠息肉之后,大多数患者都会表现出腹痛、腹泻、大便带血等比较典型的症状,还有可能会因为反复的出血问题而引发贫血症状。
大多数结肠息肉患者在患病之后所感知到的显著变化就是排便次数有所增多,并且仔细观察粪便,还可以看到部分的粘液以及血渍。
如果人们观察到自己近期表现出了这两种典型的症状,同时还伴随着有腹泻、腹胀、恶心等感受,一定要尽快就医。
除此之外,从统计情况来看,患者们还有可能会出现皮肤、粘膜等色素斑以及头晕、耳鸣的其他现象。
2借助临床检查技术来确诊结肠息肉如果我们只是根据临床症状就怀疑自己已经患上了结肠息肉,是非常不科学的,体检结果也只是告知我们一个可能性,想要确诊最好还应该要再次进行临床针对性的诊断。
通常医生会借助于直肠指诊触及低位息肉的方法,或者是借助于粪便检查、结肠镜检查以及x射线检查等手段来确诊病情。
直肠指诊指的是直接用手指在患者的肛门处进行触诊,判断是否存在肿物,一般借助于这样的触诊是可以探及低位息肉的。
临床粪便常规检查包括粪便常规以及粪便隐血试验,可以根据该项检测结果,了解患者的消化道是否有出血问题,从而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X射线检查借助的是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患者的结肠是否存在充盈缺损情况。
结肠息肉疾病概述结肠息肉是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结肠肠腔内的隆起状的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
结肠息肉发病机制目前为止,结肠息肉的病因不清。
有些可能与长期炎症刺激或遗传相关。
结肠息肉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1、长期腹泻,很多病人肠道黏膜容易过敏,例如饮酒、吃辣椒或油腻食物或海鲜后出现腹泻,有些病人会无原因的出现腹泻,这样,肠道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易导致肠道息肉生长。
2、长期便秘,便秘的病人经常是几天排便一次,粪便长期在肠道内储存会产生各种毒素,导致肠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易生长息肉。
3、遗传,例如家族性息肉病就是一种遗传疾病。
4、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等疾病易出现息肉。
结肠息肉的五项原因:结肠息肉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具体介绍如下:1、感染:有报道认为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2、年龄: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3、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4、生活习惯:食物中含纤维多息肉的发生就少,反之就多,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的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5、遗传:某些多发性息肉的发生与遗传有关,患者由其父母生殖细胞内遗传得到有缺陷的抑癌基因APC等位基因,而结肠上皮内的另一个APC等位基因在出生时是正常的,以后当此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则在突变部位发生腺瘤,这种突变称为体细胞突变(somatic mutation)。
结肠息肉临床表现1、是便血。
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但不少人会把大便出血误以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表示,痔疮引发的出血往往是大便后滴血,呈鲜红色,而且在平时并不会出血。
但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常常混杂在便中间。
结肠息肉,结肠息肉的症状,结肠息肉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是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结肠肠腔内的隆起状的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
疾病病因一、病因不同类型息肉病因不同,炎性息肉是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症状体征一、症状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用药治疗一、西医手术治疗:1、单个息肉可行切除加病检同时进行。
2、多发息肉或息肉较大有恶变征可经肛门肛窥肠镜进行病理活检以除外恶变。
3、低位或长蒂脱出息肉可用肛窥,直乙镜,套扎或经肛门直接切除。
4、广基或多发息肉可经腹、会阴、骶尾部行肠壁肠段部分切除。
5、高位息肉可行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切。
6、息肉有癌变应按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术。
二、中医一、结肠息肉术后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杞油菜粥菜系及功效:肝调养食谱补虚养身食谱术后食谱口味:清香味工艺:煮枸杞油菜粥的制作材料:主料:粳米100克辅料:油菜50克,枸杞子30克调料:盐1克1. 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沥干水分后放入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煮。
2. 油菜洗净,去根,放在加盐的热水中焯一下,捞出,切成4厘米长的段。
3. 枸杞用温水泡至回软,洗净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4. 见粥变黏稠以后,加入油菜段、枸杞和盐,再稍煮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小帖士-食物相克:粳米:唐•孟诜:“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瘤疾。
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结肠息肉的个人总结结肠息肉的个人总结精选3篇(一)结肠息肉是指结肠壁上生长的小肿块,通常是良性的。
以下是我对结肠息肉的个人总结:1. 定义:结肠息肉是指结肠腔内的腺瘤性或非腺瘤性肿块,通常是肠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腺体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
2. 分类:结肠息肉主要分为腺瘤性和非腺瘤性两类。
腺瘤性息肉包括腺瘤样息肉和管状腺瘤,是结肠癌发生的主要前体病变。
非腺瘤性息肉则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不易恶变。
3. 症状:结肠息肉的症状通常较轻微,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
但如果结肠息肉较大,或者出现破裂、出血等并发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便血、排便改变等症状。
4. 诊断:结肠息肉可通过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来确诊。
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结肠黏膜,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
其他诊断方法还包括钡剂灌肠、虚拟结肠镜等。
5. 治疗:结肠息肉的治疗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来达到根治目的。
小而单个的息肉可以通过结肠镜下切除。
对于大而多发的息肉,可能需要开腹手术切除。
一些非腺瘤性息肉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或观察。
6. 预防:结肠息肉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高纤维饮食、低脂肪饮食、戒烟等可以降低患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
此外,定期结肠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结肠息肉也很重要。
总之,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结肠疾病,多为良性肿块。
及早发现和治疗结肠息肉,有助于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定期体检、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结肠镜检查等都对预防和早期诊治结肠息肉起到积极作用。
结肠息肉的个人总结精选3篇(二)结课个人总结报告(例)尊敬的领导、导师、评委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做一个结课个人总结报告。
转眼间,一学期的时间就过去了,回想起来这段时间,我经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导师对我的指导非常耐心和细致,他们不仅教会了我专业知识,还给予了我很多实践机会,让我能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胃肠息肉就是胃肠肿瘤吗?发现息肉怎么办?发布时间:2023-07-28T12:21:14.327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4月7期作者:芶勇[导读]胃肠息肉就是胃肠肿瘤吗?发现息肉怎么办?芶勇(彭州市中医医院外二科;四川彭州611930)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会听到说胃胀、反酸、打嗝,甚至是胃痛等,又或者是腹痛、腹胀,排便困难等,其实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病,人食五谷杂粮难免生病,加上现在人们饮食丰富,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大多数人都会遇到胃肠问题。
我们都希望有个健康的肠胃,不拒各色美食,而胃肠有任何隐患又让人食不下咽。
今天我们谈论的胃肠道息肉,是胃肠的常见病之一,有些人觉得胃肠道息肉不痛不痒,不予以重视,但也有人对胃肠息肉感到害怕,担心是胃肠癌的前兆。
那么,你是否面对胃肠镜报告上的“息肉”担惊受怕?是否还在疑惑这个“息肉”到底是什么?这个“息肉”是肿瘤吗?今天这篇文章就会揭开胃肠息肉的神秘面纱,带大家更加科学地了解胃肠息肉,一起呵护我们的肠胃。
什么是胃肠息肉?所谓“息肉”是指人体某个正常结构上獒生的一块“肉”,现代医学称为息肉,它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息肉大小形态相差明显,可能有蒂,有可能基底部较广而无蒂,医学上一般以出现的部分而命名,如胃息肉、结肠管腺瘤、结肠炎性息肉等。
比喻出现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胃息肉,是指胃黏膜上皮组织的一种异常生长组织,呈突起乳头状,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有症状时会出现上腹隐痛、腹胀、少数可出现发酸、恶心、呕吐等;胃息肉诊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胃镜检查确定是否胃息肉,另一方面就是在发现胃息肉之后进行胃息肉性质的确认,通过病理检测判断是普通的炎症性息肉,还是腺瘤性息肉,甚至是其他的恶行疾病。
总之,“息肉”这一名称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
肠息肉,是指肠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是一类异常生长的组织,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
结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结肠息肉形成的4个原因
结肠息肉是肠息肉最常见的症状,当下生活中发病率较高,引起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期便秘或者饮食刺激肠道和胆汁代
谢紊乱产生,以下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1、长期腹泻
若大家在生活中有长期腹泻的情况,应谨防结肠息肉的发生。
生活中有不少人在饮酒或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后就会出现腹泻
的情况,若长期如此,人体的肠道黏膜就会发生慢性炎症,而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肠道息肉就会不断生长。
2、长期便秘
便秘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一种问题,但如果是长期便秘,则应应警惕结肠息肉的发生。
这是因为粪便若长期滞留在肠道内,就会产生出大量的毒素,继而刺激肠黏膜发生慢性炎症,最终诱发结肠息肉。
3、饮食因素
据相关研究发现,长时间食用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罹患结肠息肉的几率就会明显增高,而多食用膳食纤维含量高的水果和蔬菜则能有效补充营养,促进肠胃蠕动,从而降低结肠息肉的发生率。
4、胆汁的代谢紊乱
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其胆汁正常流向及排出会发生一定
的改变,因此大肠内的胆汁酸就会逐渐增加,大大增加了结肠息肉的发病率。
慢性腹痛,元凶竟是肠息肉
常玉英
【期刊名称】《家庭医药》
【年(卷),期】2009(000)015
【摘要】@@ 56岁的梁女士,近3年来被反复腹痛所折磨.经常不定时发作,多为左下腹痉挛性疼痛,弯腰按压腹部或应用普鲁本辛、阿托品后可以缓解,无腹泻、发热、黏液脓血便等,伴有便意,大便每日1~2次.多次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行腹部超声、CT及妇科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总页数】1页(P49)
【作者】常玉英
【作者单位】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慢性腹痛,元凶竟是肠息肉
2.记忆力迅速下降元凶竟是肺癌
3.肺炎发烧17天,元
凶竟是家里的"小强"!4.慢性腹痛,元凶竟是肠息肉5.下水管竟是燃气管道泄漏的“元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年反复腹痛原是结肠息肉在作怪
56岁的梁女士,近3年来被所折磨。
经常不定时发作,多为左下腹痉挛性疼痛,弯腰按压腹部或应用普鲁本辛、阿托品后可以缓解,无腹泻、发热、黏液脓血便等,伴有便意,大便每日1~2次。
多次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行腹部超声、CT及妇科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这半年来,梁女士的腹痛发作更加频繁,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给予相应治疗后,效果仍不明显。
几个月前来上海中佑肛肠医院就诊,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在距其肛门35厘米处可见一约1.5厘米×1.5厘米大小息肉样隆起,活检为腺瘤样息肉,遂在结肠镜下行息肉切除术。
术后随访2个月,梁女士已摆脱腹痛的困扰。
一提到肠息肉,估计很多人心里就会七上八下,肠子上怎么会长出息肉这个“怪物”?它是不是癌?或有朝一日会不会转变为癌?怎样将它去除?能不能阻止它的发生呢?下面,朱有才医生就为大家详细解答息肉的相关问题。
一、什么是肠息肉
朱有才解答:广义地讲,肠息肉是指高出于肠黏膜的腔内突出物。
随着结肠镜等检查技术的普及应用,肠息肉的诊断较前明显增多,但是确切的发病率与患病率难以统计。
资料显示,行结肠镜检查,至少有10%~15%的息肉检出率。
二、肠息肉的危害有多大
朱有才解答:肠息肉的危害性取决于息肉的类型及大小。
腺瘤样息肉危害最大,其自身长大不仅可导致出血、腹泻、肠梗阻、腹痛等,还有发生癌变的可能。
腺瘤性息肉恶变主要与息肉大小、腺管成分和有蒂无蒂相关。
一般来讲,直径小于1厘米的腺瘤性息肉有1%的癌变率,1~2厘米者癌变率为10%,大于2厘米者癌变率则高达50%。
绒毛多、无蒂、广基腺瘤(腺瘤的一种)的癌变率也高。
三、肠息肉有哪些临床症状
朱有才解答: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泻、便血、肠梗阻等。
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并无症状,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癌变。
四、怎样治疗肠息肉
朱有才解答:肠息肉的处理,现在首选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这种手术创伤小、副作用少、恢复快、费用低。
由于息肉常常多发、复发,息肉切除术后应定期随访。
对于多个、广基腺瘤及中重度异型增生者应更加密切随访。
五、如何预防肠息肉的发生
朱有才解答:由于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无预防息肉复发的有效办法。
不过,多数研究支持腺瘤样肠息肉与癌发生有共同的病因因素,如膳食、遗传因素及癌前状态等。
因此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对本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有一定作用。
有研究认为环氧化酶-2(是环氧化酶的诱导型)对预防肠息肉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另有报告称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叶酸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但是确切可靠的办法尚待以后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