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
- 格式:doc
- 大小:380.67 KB
- 文档页数:3
大班科学《豆豆变形记》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豆豆变形记》是大班科学领域一个重要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教材第五章《植物生长变化》展开,详细内容涉及植物种子发芽过程、成长变化以及最终形态。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解豌豆从种子到成熟植物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豌豆生长过程,掌握植物基本生长规律。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分享学习品质,提高他们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豌豆生长过程中细节变化,如: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记录、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探究、分享学习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豌豆种子、花盆、土壤、喷壶、放大镜、白板、记号笔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观察各种植物生长情况,引导他们关注豌豆生长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豌豆种子,让幼儿观察种子外观特征。
(2)讲解豌豆生长过程,引导幼儿关注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环节。
(3)结合教材,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幼儿深入解豌豆生长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组织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颗豌豆种子,指导他们动手种植,观察豌豆生长变化。
(2)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豌豆生长过程,培养他们观察、记录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豆豆变形记》2. 内容:(1)豌豆种子外观特征(2)豌豆生长过程:发芽、长叶、开花、结果(3)幼儿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豌豆生长过程,完成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反思自己在组织教学、引导幼儿观察、培养幼儿表达能力等方面优点和不足,以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开展“植物生长日记”活动,鼓励他们长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
豆豆变形记的大班科学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形状与空间》,详细内容为“豆豆变形记”。
通过观察豆豆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让幼儿了解物体形状的可变性和空间概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豆豆在不同状态下的形状变化,培养幼儿对物体形状的认知。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豆豆在不同状态下的形状变化及其原因。
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掌握物体形状的可变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豆、水、热水、冰块、容器、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豆豆,让幼儿观察豆豆的形状,讨论豆豆的特点。
(2)提出问题:“豆豆能不能变成其他形状呢?”2. 例题讲解(1)将豆豆放入水中,观察豆豆的形状变化,引导幼儿思考原因。
(2)将豆豆放入热水中,观察豆豆的形状变化,引导幼儿思考原因。
(3)将豆豆放入冰块中,观察豆豆的形状变化,引导幼儿思考原因。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豆豆在不同状态下的形状变化。
(2)分享实验结果,讨论豆豆形状变化的原因。
(2)拓展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发生形状变化?六、板书设计1. 豆豆变形记2. 内容:(1)豆豆在水中:形状变软,圆形膨胀(2)豆豆在热水中:形状变软,体积缩小(3)豆豆在冰块中:形状变硬,体积膨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找出可以发生形状变化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橡皮泥、气球、水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豆豆的形状变化,让幼儿了解了物体形状的可变性和空间概念,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了解它们在不同状态下的形状变化,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大班科学《豆豆变形记》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第一节,主题为“豆豆变形记”。
详细内容包括豆豆的形态变化、豆豆生长的过程以及豆豆的营养价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豆豆的形态变化过程,认识豆豆的生长特点。
2. 学习观察、记录豆豆生长过程,培养观察力和耐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豆豆生长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重点:豆豆的形态变化、生长特点及营养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豆生长过程的图片、实物豆豆、放大镜、计时器。
学具:记录本、画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豆豆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豆豆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豆豆的形态变化过程。
(2)介绍豆豆的生长特点。
(3)阐述豆豆的营养价值。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实物豆豆,让幼儿观察并记录豆豆的生长过程。
(2)使用放大镜观察豆豆的细节,引导幼儿发现豆豆的生长特点。
4. 互动环节(5分钟)(1)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豆豆生长过程。
(2)引导幼儿反思观察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观察力。
六、板书设计1. 豆豆的形态变化2. 豆豆的生长特点3. 豆豆的营养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豆豆生长过程。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思考豆豆的营养价值,与家人分享。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观察豆豆生长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种植活动,让幼儿在家中观察豆豆的生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观察与记录方法5. 互动环节的讨论与反思6. 作业设计与课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豆豆的形态变化、生长特点及营养价值。
难点:豆豆生长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解析:在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时,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
2024年豆豆变形记的大班科学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豆豆变形记”。
通过观察豆豆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引导幼儿探索自然界中物体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豆豆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豆豆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豆豆变化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豆、实验器材、幻灯片、观察记录表。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颗豆豆,邀请幼儿观察、描述豆豆的特征。
通过讨论,引导幼儿思考豆豆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豆豆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如潮湿、干燥、光照等。
讲解豆豆在这些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记录豆豆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5. 互动环节(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豆豆变形记2. 内容:(1)豆豆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2)豆豆生长的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豆豆生长,记录变化过程。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但在互动环节,部分幼儿发言不积极,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种植活动,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的情感。
同时,开展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幼儿的观察活动,共同关注豆豆的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6.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豆豆变形记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豆豆的变化过程;2.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3.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1.豆苗:准备一盆长出豆苗的种子;2.玻璃盖或透明盖子:用于盖在种子上;3.透明塑料袋或温室:用于覆盖种子;4.喷壶:用于喷水;5.画笔、颜料和纸:用于绘制观察记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豆豆发芽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豆子,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豆子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探究(10分钟)老师将一颗豆子放在一片湿纸巾上,然后用透明盖子或玻璃盖盖住。
请学生观察并记录盖子的变化,如湿气的产生、豆子的外观变化等。
3.说明(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豆子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发现发芽是植物生长的一种表现。
4.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豆子在发芽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第二课:豆苗生长1.导入(5分钟)复习并讨论上一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发芽过程中的变化。
2.展示(5分钟)展示一盆豆苗给学生看,并让学生描述豆苗的外观特征。
3.实验(10分钟)a.将豆苗分成两组,一组放在阳光下,一组放在阴暗处;b.观察并记录豆苗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颜色等。
4.说明(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豆苗在阳光和阴暗处的生长情况,并引导学生发现阳光、水分和空气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5.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豆苗生长的影响因素,并记录下来。
第三课:豆荚和豆子成熟1.导入(5分钟)复习并讨论上一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豆苗生长的过程。
2.展示(5分钟)展示一颗豆荚给学生看,并请学生描述豆荚的外观特征,如形状、颜色等。
3.实验(10分钟)老师将豆荚挂在透明塑料袋或温室内,并喷水保持湿润环境。
请学生观察并记录豆荚的变化,如大小、颜色等。
4.说明(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豆荚的功能和成熟的标志,并引导学生发现豆子是植物的种子,具有生殖和存活的作用。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超级转转盘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转动的乐趣三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一一、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人消化食物的过程。
2、认识身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及基本功能二、重点:食物消化的过程三、难点:人体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四、活动准备1、《豆豆变形记》故事挂图,录音2、可拼拆的人体内脏模型、每人一颗五香豆五、活动过程●尝一尝------幼儿每人一颗五香豆,一边吃一边思考:五香豆吃到我们肚子去后会变成什么?●说一说------请幼儿互相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 听一听-------教师出示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思考:豆豆最后变成什么?它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粪便的?-------欣赏录音故事,加深对食物消化过程的了解●想一想-------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演示人体内脏模型。
-------请幼儿边听,边看,边触摸自己消化器官所在的身体部位,加深了解。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体验发现的乐趣。
附故事:豆豆变形记“小嘎啦”是一颗可爱的小豆豆,这会儿被送到了嘴巴里。
只见两排雪白的牙齿向自己压下来,“小嘎啦”一下子被咬成了两半。
牙齿还在不停地嚼呀嚼,眼看着自己越变越小,“小嘎啦”急得直向牙齿叫:“你可别再动了,我被你嚼得不成样子了。
”牙齿慢吞吞地说:“把你磨细了,才好------”牙齿话还没说完,“小嘎啦”只觉得咕咚一下,自己走过了一条直直的管道,来到了一个黑暗的大房子里。
这房子会不停地动,“小嘎啦”和它的朋友在房子里转来转去觉得挺舒服,不一会儿睡着了。
一觉醒来,“小嘎啦”发现自己变得粘乎乎的,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这是什么豆腐?好像是个迷宫,会不停地动,四面还有许多细细的毛。
”“小嘎啦”正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迷路,突然发现自己身上不少粘乎乎的东西被细细的毛“吃”进去。
还好,“小嘎啦”没有全部被吃光,剩下一点“渣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三篇)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超级转转盘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转动的乐趣三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一一、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人消化食物的过程。
2、认识身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及基本功能二、重点:食物消化的过程三、难点:人体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四、活动准备1、《豆豆变形记》故事挂图,录音2、可拼拆的人体内脏模型、每人一颗五香豆五、活动过程●尝一尝------幼儿每人一颗五香豆,一边吃一边思考:五香豆吃到我们肚子去后会变成什么?●说一说------请幼儿互相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 听一听-------教师出示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思考:豆豆最后变成什么?它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粪便的?-------欣赏录音故事,加深对食物消化过程的了解●想一想-------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演示人体内脏模型。
-------请幼儿边听,边看,边触摸自己消化器官所在的身体部位,加深了解。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体验发现的乐趣。
附故事:豆豆变形记“小嘎啦”是一颗可爱的小豆豆,这会儿被送到了嘴巴里。
只见两排雪白的牙齿向自己压下来,“小嘎啦”一下子被咬成了两半。
牙齿还在不停地嚼呀嚼,眼看着自己越变越小,“小嘎啦”急得直向牙齿叫:“你可别再动了,我被你嚼得不成样子了。
”牙齿慢吞吞地说:“把你磨细了,才好------”牙齿话还没说完,“小嘎啦”只觉得咕咚一下,自己走过了一条直直的管道,来到了一个黑暗的大房子里。
这房子会不停地动,“小嘎啦”和它的朋友在房子里转来转去觉得挺舒服,不一会儿睡着了。
一觉醒来,“小嘎啦”发现自己变得粘乎乎的,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这是什么豆腐?好像是个迷宫,会不停地动,四面还有许多细细的毛。
”“小嘎啦”正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迷路,突然发现自己身上不少粘乎乎的东西被细细的毛“吃”进去。
还好,“小嘎啦”没有全部被吃光,剩下一点“渣渣”。
2024年大班科学《豆豆变形记》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变化》,详细内容为“豆豆变形记”。
通过观察豆豆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掌握种子发芽、植株生长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豆豆的生长过程,认识种子发芽、植株生长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豆豆生长过程的具体观察和记录。
2. 教学重点:掌握豆豆生长的基本特点,培养观察、记录、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豆豆生长过程的图片、实物展示、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豆豆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2. 例题讲解:讲解豆豆从种子到发芽、生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豆豆的生长特点。
3. 随堂练习:发放记录本和画笔,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豆豆生长情况,记录生长过程。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到的豆豆生长情况,分析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6. 知识拓展:介绍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豆豆变形记2. 内容:豆豆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特点:种子发芽、植株生长观察方法:用放大镜观察,记录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生长变化,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观察、记录、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开展家庭种植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豆豆生长过程的具体观察和记录。
2. 教学重点:掌握豆豆生长的基本特点,培养观察、记录、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4. 作业设计:作业应具有实际操作性,能促使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
大班科学《豆豆变形记》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豆豆变形记》,主要涉及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具体章节包括: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的变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植物生长过程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变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的生长过程。
难点:植物的变形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豆豆种子、种植盆、放大镜、笔记本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种植盆、豆豆种子、放大镜、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2. 讲解种子的结构: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种子的结构,讲解种子的各部分功能。
3. 种子的萌发: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5. 植物的变形:让学生观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形,引导学生发现变形的原因。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植物变形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板书设计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轴、子叶种子萌发条件:水分、温度、空气植物生长过程:发芽、生根、长叶、开花、结果植物变形:茎的弯曲、叶的变形、花的开放等七、作业设计1. 种子的结构:请画出种子的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2. 种子萌发条件:请列举三种种子萌发的条件。
3. 植物生长过程:请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4. 植物变形:请举例说明你见过的植物变形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与变形,让学生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植物变形部分,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变形现象理解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与变形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豆豆变形记的大班科学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详细内容为“豆豆变形记”。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了解常见豆豆的形状变化,探索形状与物体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豆豆的形状特点,并能够识别不同形状的豆豆。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豆豆形状变化的过程及其原理。
2. 教学重点:常见豆豆的形状特点及其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豆豆样品(绿豆、红豆、黄豆、黑豆等)、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豆豆,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以绿豆为例,讲解豆豆形状变化的过程及原理。
学生跟随教师,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绿豆形状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不同豆豆的形状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师点评,强调形状变化与物体特征之间的关系。
5. 创意制作(10分钟)学生用彩泥制作豆豆形状变化的作品。
教师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六、板书设计1. 《豆豆变形记》2. 内容:常见豆豆形状特点豆豆形状变化过程及原理形状变化与物体特征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豆豆形状变化现象,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豆豆形状变化的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种植豆豆,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过程中的形状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豆豆形状变化的过程及其原理。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中的内容布局和关键信息。
4.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一、豆豆形状变化的过程及其原理豆豆形状变化的过程主要涉及物理和生物两个方面的知识。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人消化食物的过程。
2、认识身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及基本功能
二、重点:食物消化的过程
三、难点:人体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
四、活动准备
1、《豆豆变形记》故事挂图,录音
2、可拼拆的人体内脏模型、每人一颗五香豆
五、活动过程
●尝一尝
------幼儿每人一颗五香豆,一边吃一边思考:
五香豆吃到我们肚子去后会变成什么?
●说一说
------请幼儿互相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
● 听一听
-------教师出示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引导幼儿思考:豆豆最后变成什么?它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粪便的?
-------欣赏录音故事,加深对食物消化过程的了解
●想一想
-------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演示人体内脏模型。
-------请幼儿边听,边看,边触摸自己消化器官所在的身体部位,加深了解。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体验发现的乐趣。
附故事:豆豆变形记
“小嘎啦”是一颗可爱的小豆豆,这会儿被送到了嘴巴里。
只见两排雪白的牙齿向自己压下来,“小嘎啦”一下子被咬成了两半。
牙齿还在不停地嚼呀嚼,眼看着自己越变越小,“小嘎啦”急得直向牙齿叫:“你可别再动了,我被你嚼得不成样子了。
”牙齿慢吞吞地说:“把你磨细了,才好------”
牙齿话还没说完,“小嘎啦”只觉得咕咚一下,自己走过了一条直直的管道,来到了一个黑暗的大房子里。
这房子会不停地动,“小嘎啦”和它的朋友在房子里转来转去觉得挺舒服,不一会儿睡着了。
一觉醒来,“小嘎啦”发现自己变得粘乎乎的,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这是什么豆腐?好像是个迷宫,会不停地动,四面还有许多细细的毛。
”“小嘎啦”正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迷路,突然发现自己身上不少粘乎乎的东西被细细的毛“吃”进去。
还好,“小嘎啦”没有全部被吃光,剩下一点“渣渣”。
他急忙向前跑,不久看到了一个宽敞的通道,“咦,前面有点亮光,一定是个门。
”真的,前面是一个门口,通向门口还有个滑梯。
“小嘎啦”高兴地沿着滑梯哧溜一下滑出了门口,睁开眼睛一看:“天哪,我变成了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