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三篇)
- 格式:docx
- 大小:68.87 KB
- 文档页数:8
幼儿教育:________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豆豆变形记》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6 页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豆豆变形记》【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人消化食物的过程。
(重点)2、认识身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及基本功能。
(难点)【活动准备】1、《豆豆变形记》故事挂图,录音。
2、可拼拆的人体内脏模型、每人一颗五香豆。
【活动过程】一、尝一尝幼儿每人一颗五香豆,一边吃一边思考:五香豆吃到我们肚子去后会变成什么?二、说一说请幼儿互相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
三、听一听教师出示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引导幼儿思考:豆豆最后变成什么?它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粪便的?欣赏录音故事,加深对食物消化过程的了解。
四、想一想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演示人体内脏模型。
请幼儿边听,边看,边触摸自己消化器官所在的身体部位,加深了解。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体验发现的乐趣。
附故事:《豆豆变形记》第 2 页共 6 页“小嘎啦”是一颗可爱的小豆豆,这会儿被送到了嘴巴里。
只见两排雪白的牙齿向自己压下来,“小嘎啦”一下子被咬成了两半。
牙齿还在不停地嚼呀嚼,眼看着自己越变越小,“小嘎啦”急得直向牙齿叫:“你可别再动了,我被你嚼得不成样子了。
”牙齿慢吞吞地说:“把你磨细了,才好————”牙齿话还没说完,“小嘎啦”只觉得咕咚一下,自己走过了一条直直的管道,来到了一个黑暗的大房子里。
这房子会不停地动,“小嘎啦”和它的朋友在房子里转来转去觉得挺舒服,不一会儿睡着了。
一觉醒来,“小嘎啦”发现自己变得粘乎乎的,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这是什么豆腐?好像是个迷宫,会不停地动,四面还有许多细细的毛。
”“小嘎啦”正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迷路,突然发现自己身上不少粘乎乎的东西被细细的毛“吃”进去。
还好,“小嘎啦”没有全部被吃光,剩下一点“渣渣”。
他急忙向前跑,不久看到了一个宽敞的通道,“咦,前面有点亮光,一定是个门。
大班科学《豆豆变形记》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豆豆变形记》是大班科学领域一个重要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教材第五章《植物生长变化》展开,详细内容涉及植物种子发芽过程、成长变化以及最终形态。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解豌豆从种子到成熟植物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豌豆生长过程,掌握植物基本生长规律。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分享学习品质,提高他们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豌豆生长过程中细节变化,如: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记录、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探究、分享学习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豌豆种子、花盆、土壤、喷壶、放大镜、白板、记号笔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观察各种植物生长情况,引导他们关注豌豆生长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豌豆种子,让幼儿观察种子外观特征。
(2)讲解豌豆生长过程,引导幼儿关注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环节。
(3)结合教材,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幼儿深入解豌豆生长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组织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颗豌豆种子,指导他们动手种植,观察豌豆生长变化。
(2)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豌豆生长过程,培养他们观察、记录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豆豆变形记》2. 内容:(1)豌豆种子外观特征(2)豌豆生长过程:发芽、长叶、开花、结果(3)幼儿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豌豆生长过程,完成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反思自己在组织教学、引导幼儿观察、培养幼儿表达能力等方面优点和不足,以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开展“植物生长日记”活动,鼓励他们长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
豆豆变形记的大班科学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形状与空间》,详细内容为“豆豆变形记”。
通过观察豆豆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让幼儿了解物体形状的可变性和空间概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豆豆在不同状态下的形状变化,培养幼儿对物体形状的认知。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豆豆在不同状态下的形状变化及其原因。
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掌握物体形状的可变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豆、水、热水、冰块、容器、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豆豆,让幼儿观察豆豆的形状,讨论豆豆的特点。
(2)提出问题:“豆豆能不能变成其他形状呢?”2. 例题讲解(1)将豆豆放入水中,观察豆豆的形状变化,引导幼儿思考原因。
(2)将豆豆放入热水中,观察豆豆的形状变化,引导幼儿思考原因。
(3)将豆豆放入冰块中,观察豆豆的形状变化,引导幼儿思考原因。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豆豆在不同状态下的形状变化。
(2)分享实验结果,讨论豆豆形状变化的原因。
(2)拓展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发生形状变化?六、板书设计1. 豆豆变形记2. 内容:(1)豆豆在水中:形状变软,圆形膨胀(2)豆豆在热水中:形状变软,体积缩小(3)豆豆在冰块中:形状变硬,体积膨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找出可以发生形状变化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橡皮泥、气球、水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豆豆的形状变化,让幼儿了解了物体形状的可变性和空间概念,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了解它们在不同状态下的形状变化,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2024年豆豆变形记的大班科学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豆豆变形记”。
通过观察豆豆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引导幼儿探索自然界中物体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豆豆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豆豆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豆豆变化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豆、实验器材、幻灯片、观察记录表。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颗豆豆,邀请幼儿观察、描述豆豆的特征。
通过讨论,引导幼儿思考豆豆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豆豆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如潮湿、干燥、光照等。
讲解豆豆在这些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记录豆豆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5. 互动环节(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豆豆变形记2. 内容:(1)豆豆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2)豆豆生长的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豆豆生长,记录变化过程。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但在互动环节,部分幼儿发言不积极,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种植活动,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的情感。
同时,开展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幼儿的观察活动,共同关注豆豆的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6.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三篇)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超级转转盘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转动的乐趣三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一一、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人消化食物的过程。
2、认识身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及基本功能二、重点:食物消化的过程三、难点:人体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四、活动准备1、《豆豆变形记》故事挂图,录音2、可拼拆的人体内脏模型、每人一颗五香豆五、活动过程●尝一尝------幼儿每人一颗五香豆,一边吃一边思考:五香豆吃到我们肚子去后会变成什么?●说一说------请幼儿互相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 听一听-------教师出示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思考:豆豆最后变成什么?它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粪便的?-------欣赏录音故事,加深对食物消化过程的了解●想一想-------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演示人体内脏模型。
-------请幼儿边听,边看,边触摸自己消化器官所在的身体部位,加深了解。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体验发现的乐趣。
附故事:豆豆变形记“小嘎啦”是一颗可爱的小豆豆,这会儿被送到了嘴巴里。
只见两排雪白的牙齿向自己压下来,“小嘎啦”一下子被咬成了两半。
牙齿还在不停地嚼呀嚼,眼看着自己越变越小,“小嘎啦”急得直向牙齿叫:“你可别再动了,我被你嚼得不成样子了。
”牙齿慢吞吞地说:“把你磨细了,才好------”牙齿话还没说完,“小嘎啦”只觉得咕咚一下,自己走过了一条直直的管道,来到了一个黑暗的大房子里。
这房子会不停地动,“小嘎啦”和它的朋友在房子里转来转去觉得挺舒服,不一会儿睡着了。
一觉醒来,“小嘎啦”发现自己变得粘乎乎的,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这是什么豆腐?好像是个迷宫,会不停地动,四面还有许多细细的毛。
”“小嘎啦”正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迷路,突然发现自己身上不少粘乎乎的东西被细细的毛“吃”进去。
还好,“小嘎啦”没有全部被吃光,剩下一点“渣渣”。
黄豆变形记作文3篇
黄豆变形记作文3篇
第二天,黄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它们只过了一个夜晚,就比原来胖了一圈。
下面由出的黄豆变形记作文,一起来看看吧。
放学回到家,我放了几粒黄豆在水里,我要观察黄豆的生长变化。
黄豆一丢进水里,就在水中打着滚,好象一个个顽皮的小娃娃。
过了二分钟左右,大局部的黄豆都“长胖了”,身上的“衣服”也变得皱巴巴的。
还有几粒豆子没有太大的变化。
因为它们比拟干,比拟硬,所以水不容易进到豆子里面去。
等我上完课回来,我发现豆子们都“长胖了”,原先皱巴巴的“衣服”都已经胀鼓鼓的了,紧紧地包住它们肥肥的身子。
还有一粒豆子,已经把它的“衣服”给胀破了,在里面有一根弯弯的小芽。
就好似它的小脑袋,一直不敢抬起来似的。
第二天,我又迫不及待地去看小豆豆。
呀,小豆豆长大了!比昨天大了一倍。
它们那光滑的衣服都被胀破了,小豆豆们就把破衣服脱掉了,那些衣服正在水面上游泳呢!脱掉衣服的小豆豆们是嫩黄色的,看起来非常舒服,亮晶晶、水灵灵的,真可爱!小豆豆的嫩芽和昨天一样,还是相当的“害羞”,头还是不敢抬起来,就像是做了错事的小娃娃。
我期待明天可爱的小豆豆们不要再“害羞”,把头抬起来吧!
第三天了,我的小豆豆大小和昨天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小豆豆的芽已经长长了。
芽是细细的、长长的、弯弯的。
芽尖是白色的.,芽根是浅绿的,上面还带着细细的毛。
它们的颜色不再象以前那样
亮晶晶的了。
有的是土黄色,有的是浅浅的黄,不仔细地看,会把它看成白色。
现在,我的小豆豆已经不是黄豆了,它长大了,是个可爱的豆苗娃娃啦!。
豆豆变形记的大班科学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详细内容为“豆豆变形记”。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了解常见豆豆的形状变化,探索形状与物体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豆豆的形状特点,并能够识别不同形状的豆豆。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豆豆形状变化的过程及其原理。
2. 教学重点:常见豆豆的形状特点及其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豆豆样品(绿豆、红豆、黄豆、黑豆等)、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豆豆,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以绿豆为例,讲解豆豆形状变化的过程及原理。
学生跟随教师,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绿豆形状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不同豆豆的形状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师点评,强调形状变化与物体特征之间的关系。
5. 创意制作(10分钟)学生用彩泥制作豆豆形状变化的作品。
教师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六、板书设计1. 《豆豆变形记》2. 内容:常见豆豆形状特点豆豆形状变化过程及原理形状变化与物体特征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豆豆形状变化现象,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豆豆形状变化的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种植豆豆,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过程中的形状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豆豆形状变化的过程及其原理。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中的内容布局和关键信息。
4.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一、豆豆形状变化的过程及其原理豆豆形状变化的过程主要涉及物理和生物两个方面的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豆豆变形记豆豆是一颗普通的黄豆,它生长在土壤中,悄悄地观察着大自然的变化。
豆豆渴望能够像植物一样生长,希望能够从种子变成一个强壮的植物。
于是,它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经历一次奇妙的变形之旅。
一天,豆豆发现自己的周围是滋润的土壤和温暖的阳光,这给了豆豆成长的动力。
它开始在土壤中扎下根,并借着阳光中的营养开始生长。
渐渐地,豆豆的根变得越来越长,使得豆豆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豆豆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茎也变得越来越高。
豆豆通过茎将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自己的叶子上。
豆豆的叶子色彩鲜艳,又大又嫩,充满生机和活力。
豆豆感到非常自豪,并且倍感幸福。
在豆豆的脑海中,它不断思考着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豆豆渴望能够结出自己的果实,为大家提供营养和美味。
于是,豆豆开始用各种方式吸引昆虫来传播自己的花粉。
豆豆的花朵香气扑鼻,吸引了蜜蜂、蝴蝶和其他昆虫前来采蜜和授粉。
终于,豆豆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它结出了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果实,这些果实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豆豆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同时也感激大自然给予它生长和变形的机会。
不久之后,豆豆的果实逐渐成熟。
人们来到田野中采摘豆豆,为自己准备一顿丰盛的大餐。
人们将豆豆煮熟、炒菜、做汤等等,丰富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口感的享受。
人们感激豆豆给予他们的美味和营养,倍感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植物的生长和变形过程,以及植物与大自然、人类之间的关系。
植物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各种变形和挑战。
它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土壤、水分和阳光这些自然资源,实现了自身的生长和繁衍。
这个故事也提醒着我们,作为人类,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环境,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
我们应该像植物一样,积极成长,努力变形,为社会和人类的福祉作出贡献。
最后,豆豆的变形记告诉我们,生命是如此的奇妙而美好。
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类,我们都在这个世界上生长、变形,见证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幼儿园中班科学《豆豆变啦》教案设计(三篇)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科学《豆豆变啦》教案设计(三篇)目录:幼儿园中班科学《豆豆变啦》教案设计一幼儿园中班科学《雾蒙蒙》教案设计二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不倒翁》教学设计三幼儿园中班科学《豆豆变啦》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春天到了,种子发芽,孩子们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的心理。
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豆豆的变化过程,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关注事物变化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1. 培养幼儿关注事物变化能力,提高观察力。
2.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培养幼儿关注事物变化能力,提高观察力。
难点: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准备:1.幼儿种植在水中的各种豆豆。
2.幼儿观察时画下的图画或拍下的照片等。
过程:一.交流豆豆变化的现象。
1.上个星期我们都种了小豆豆,大家天天去看它们,关心它们。
谁的小豆豆已经变啦?2.请幼儿轮流上来介绍自己种植的豆的变化。
可以请幼儿直接描述豆豆现在的样子也可以说说自己看到过的印象最深的现象,如:小豆豆脱皮的样子;大小颜色的变化;豆豆感掉或烂掉的;幼一些味道等等。
可以用图画或照片来说明。
教师要尽量鼓励幼儿多说一些。
师:引导幼儿观察豆豆的特征,鼓励幼儿描述豆豆的变化。
幼:愿意在同伴前介绍自己种植的豆的变化。
二.引发进一步观察的兴趣。
1.教师:小豆豆都长大一些啦,还长出了小芽芽,有的甚至还有小叶子呢。
不过有的小朋友忘了加水,小豆豆干掉了,或者加的水太多,小豆豆烂掉了。
没关系,我们可以重新再选一些豆豆来种。
师:向幼儿介绍豆豆变化的原因。
2.已经长出小芽和叶子的小豆豆,还会不会再变呢?请大家每天都在去看看,看谁能先发现小豆豆的秘密。
幼儿园中班科学《雾蒙蒙》教案设计二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雾形成的原因。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活动准备1.生活中有雾天气的图片。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雾的样子。
2024年大班科学《豆豆变形记》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变化》,详细内容为“豆豆变形记”。
通过观察豆豆从种子到植株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豆豆的生长过程,掌握种子、发芽、植株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表达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豆豆生长过程的理解和观察。
重点:掌握豆豆生长的基本过程,学会观察和记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豆生长过程的图片、实物展示、投影仪。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颗豆豆,邀请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怎么生长呢?”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讲解豆豆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3. 随堂练习(15分钟)(1)教师发放记录本和画笔,让幼儿观察教室内的豆豆植株,记录其生长过程。
(2)幼儿分组,每组发一颗豆豆,用放大镜观察,并讨论豆豆的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1. 《豆豆变形记》2. 内容:(1)豆豆生长过程: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2)观察方法:用放大镜观察、记录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 答案:(1)植物名称:________(2)生长过程: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3)观察日期:________(4)观察地点:________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豆豆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观察和记录情况,引导幼儿思考。
2. 拓展延伸:(1)开展“植物观察日记”活动,让幼儿长期观察植物生长,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耐心。
(2)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实地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拓宽幼儿的知识面。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三篇)目录: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一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超级转转盘二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转动的乐趣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一
一、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人消化食物的过程。
2、认识身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及基本功能
二、重点:食物消化的过程
三、难点:人体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
四、活动准备
1、《豆豆变形记》故事挂图,录音
2、可拼拆的人体内脏模型、每人一颗五香豆
五、活动过程
●尝一尝
------幼儿每人一颗五香豆,一边吃一边思考:
五香豆吃到我们肚子去后会变成什么?
●说一说
------请幼儿互相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
● 听一听
-------教师出示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引导幼儿思考:豆豆最后变成什么?它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粪便的?
-------欣赏录音故事,加深对食物消化过程的了解
●想一想
-------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演示人体内脏模型。
-------请幼儿边听,边看,边触摸自己消化器官所在的身体部位,加深了解。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体验发现的乐趣。
附故事:豆豆变形记
“小嘎啦”是一颗可爱的小豆豆,这会儿被送到了嘴巴里。
只见两排雪白的牙齿向自己压下来,“小嘎啦”一下子被咬成
了两半。
牙齿还在不停地嚼呀嚼,眼看着自己越变越小,“小嘎啦”急得直向牙齿叫:“你可别再动了,我被你嚼得不成样子了。
”牙
齿慢吞吞地说:“把你磨细了,才好------”
牙齿话还没说完,“小嘎啦”只觉得咕咚一下,自己走过了一
条直直的管道,来到了一个黑暗的大房子里。
这房子会不停地动,“小嘎啦”和它的朋友在房子里转来转去觉得挺舒服,不一会儿睡
着了。
一觉醒来,“小嘎啦”发现自己变得粘乎乎的,来到了一个新
的地方。
“这是什么豆腐?好像是个迷宫,会不停地动,四面还有
许多细细的毛。
”“小嘎啦”正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迷路,突然发现
自己身上不少粘乎乎的东西被细细的毛“吃”进去。
还好,“小嘎啦”没有全部被吃光,剩下一点“渣渣”。
他急忙向前跑,不久看到了一个宽敞的通道,“咦,前面有点
亮光,一定是个门。
”真的,前面是一个门口,通向门口还有个滑梯。
“小嘎啦”高兴地沿着滑梯哧溜一下滑出了门口,睁开眼睛一看:“天哪,我变成了什么呀?”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超级转转盘二
目标:
1.感知物体形变所产生的弹力。
2.探索弹力的大小、方向与形变的关系。
准备:穿好棉线的纸盘人手一个,不同质地、一样长短的绳子制作的纸盘若干
过程:
一、转转盘
1.教师出示转转盘,请幼儿自由操作让转盘转起来的方法。
2.请个别幼儿示范。
3.教师演示转转盘:往一个方向转动盘子,使绳子缠绕,当绳子紧紧缠绕时猛然松手,盘子会旋转起来。
二、为啥它会转
1.这个转盘为什么会转起来?
2.教师演示,引导幼儿观察绳子的变化。
3.幼儿自由操作转转盘。
三、它往哪里转
1.幼儿再次操作转转盘,并请幼儿观察盘子转动的方向。
2.教师演示,幼儿说说两次转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3.引导幼儿发现前后两次转动的方向相反。
4.幼儿再次尝试。
四、怎样转得快
1.幼儿自由操作转转盘,探索如何转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