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豆豆变形记》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6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超级转转盘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转动的乐趣三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豆豆变形记一一、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人消化食物的过程。
2、认识身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及基本功能二、重点:食物消化的过程三、难点:人体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四、活动准备1、《豆豆变形记》故事挂图,录音2、可拼拆的人体内脏模型、每人一颗五香豆五、活动过程●尝一尝------幼儿每人一颗五香豆,一边吃一边思考:五香豆吃到我们肚子去后会变成什么?●说一说------请幼儿互相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 听一听-------教师出示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思考:豆豆最后变成什么?它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粪便的?-------欣赏录音故事,加深对食物消化过程的了解●想一想-------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演示人体内脏模型。
-------请幼儿边听,边看,边触摸自己消化器官所在的身体部位,加深了解。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体验发现的乐趣。
附故事:豆豆变形记“小嘎啦”是一颗可爱的小豆豆,这会儿被送到了嘴巴里。
只见两排雪白的牙齿向自己压下来,“小嘎啦”一下子被咬成了两半。
牙齿还在不停地嚼呀嚼,眼看着自己越变越小,“小嘎啦”急得直向牙齿叫:“你可别再动了,我被你嚼得不成样子了。
”牙齿慢吞吞地说:“把你磨细了,才好------”牙齿话还没说完,“小嘎啦”只觉得咕咚一下,自己走过了一条直直的管道,来到了一个黑暗的大房子里。
这房子会不停地动,“小嘎啦”和它的朋友在房子里转来转去觉得挺舒服,不一会儿睡着了。
一觉醒来,“小嘎啦”发现自己变得粘乎乎的,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这是什么豆腐?好像是个迷宫,会不停地动,四面还有许多细细的毛。
”“小嘎啦”正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迷路,突然发现自己身上不少粘乎乎的东西被细细的毛“吃”进去。
还好,“小嘎啦”没有全部被吃光,剩下一点“渣渣”。
大班科学教案豆豆变形记豆豆是一颗普通的黄豆,它生长在土壤中,悄悄地观察着大自然的变化。
豆豆渴望能够像植物一样生长,希望能够从种子变成一个强壮的植物。
于是,它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经历一次奇妙的变形之旅。
一天,豆豆发现自己的周围是滋润的土壤和温暖的阳光,这给了豆豆成长的动力。
它开始在土壤中扎下根,并借着阳光中的营养开始生长。
渐渐地,豆豆的根变得越来越长,使得豆豆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豆豆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茎也变得越来越高。
豆豆通过茎将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自己的叶子上。
豆豆的叶子色彩鲜艳,又大又嫩,充满生机和活力。
豆豆感到非常自豪,并且倍感幸福。
在豆豆的脑海中,它不断思考着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豆豆渴望能够结出自己的果实,为大家提供营养和美味。
于是,豆豆开始用各种方式吸引昆虫来传播自己的花粉。
豆豆的花朵香气扑鼻,吸引了蜜蜂、蝴蝶和其他昆虫前来采蜜和授粉。
终于,豆豆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它结出了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果实,这些果实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豆豆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同时也感激大自然给予它生长和变形的机会。
不久之后,豆豆的果实逐渐成熟。
人们来到田野中采摘豆豆,为自己准备一顿丰盛的大餐。
人们将豆豆煮熟、炒菜、做汤等等,丰富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口感的享受。
人们感激豆豆给予他们的美味和营养,倍感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植物的生长和变形过程,以及植物与大自然、人类之间的关系。
植物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各种变形和挑战。
它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土壤、水分和阳光这些自然资源,实现了自身的生长和繁衍。
这个故事也提醒着我们,作为人类,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环境,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
我们应该像植物一样,积极成长,努力变形,为社会和人类的福祉作出贡献。
最后,豆豆的变形记告诉我们,生命是如此的奇妙而美好。
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类,我们都在这个世界上生长、变形,见证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班综合活动:豆豆变形记活动目标:一、在看看、说说、玩玩的进程中初步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器官。
二、感知食物的消化进程,能够对自身的消化系统有探讨的欲望和好奇心。
环境创设:一、童易软件:豆豆变形记。
二、制作故事转盘的材料:圆盘假设干个,钦纽假设干个,笔和纸。
教师大图样一个。
3、五香蚕豆一包。
活动进程:一、豆豆“小噶拉”(出示五香蚕豆一颗)重点提问:一、你们明白这是什么吗?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呢?二、今天咱们的豆豆“小噶拉”可有一个独特的旅行呢。
是什么呢?(猜一猜)3、想明白吗?二、“小噶拉”的奇遇一、播放PPT,观看《豆豆变形记》的课件,并欣赏故事。
重点提问:1)、小朋友,你们明白“小噶拉”和原先一样吗?2)、“小噶拉”变成了什么出来了?那个神奇的旅行叫什么呢?3)、什么缘故会变成如此呢?它是怎么变的呢?谁把它改变的?二、再次欣赏故事和课件。
明白得问题。
重点提问:一、此刻明白了吗?“小噶拉”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什么缘故会变成如此?教师总结:原先,“小噶拉”在人体里进行消化旅行,它被消化后,才会在最后从人的肛门里排泄出来。
变成了大便。
三、豆豆变形记1、适才“小噶拉”正在经历一次超级有趣的人体消化大冒险。
重点提问:1)、那么“小噶拉”先去了哪里?后来又去了哪里呢?2、咱们来看看“小噶拉”到底怎么变的。
(边看PPT边了解)。
黑暗的大屋子是什么地址?有许多毛的迷宫是什么地址?宽敞的通道后有一闪门的地址是什么地址?最后,“小噶拉”终于从哪里出来了。
3、此刻,你们明白了,人体的消化系统有哪些部份组成呢?幼儿回答,教师出示图片,小结。
重点提问:咱们的消化系统,每一个部份都很重要。
因此,咱们应该如何来爱惜它们呢?(幼儿回答)教师总结:咱们不能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适应,才能爱惜咱们的消化系统。
四、自制游戏盘《豆豆变形记》1、明白了“小噶拉”的奇异旅行以后,你们想不想也和它一样做一次如此的旅行呢?2、咱们来做个圆盘旅行的游戏好吗?3、要求:先把“小噶拉”旅行的进程按顺序画在每一个格子上,然后,在圆盘上面装上镂空的圆盘,定上钦纽,就能够够和边上的小朋友说说玩玩那个故事了。
大班科学《豆豆变形记》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第一节,主题为“豆豆变形记”。
详细内容包括豆豆的形态变化、豆豆生长的过程以及豆豆的营养价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豆豆的形态变化过程,认识豆豆的生长特点。
2. 学习观察、记录豆豆生长过程,培养观察力和耐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豆豆生长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重点:豆豆的形态变化、生长特点及营养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豆生长过程的图片、实物豆豆、放大镜、计时器。
学具:记录本、画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豆豆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豆豆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豆豆的形态变化过程。
(2)介绍豆豆的生长特点。
(3)阐述豆豆的营养价值。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实物豆豆,让幼儿观察并记录豆豆的生长过程。
(2)使用放大镜观察豆豆的细节,引导幼儿发现豆豆的生长特点。
4. 互动环节(5分钟)(1)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豆豆生长过程。
(2)引导幼儿反思观察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观察力。
六、板书设计1. 豆豆的形态变化2. 豆豆的生长特点3. 豆豆的营养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豆豆生长过程。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思考豆豆的营养价值,与家人分享。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观察豆豆生长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种植活动,让幼儿在家中观察豆豆的生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观察与记录方法5. 互动环节的讨论与反思6. 作业设计与课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豆豆的形态变化、生长特点及营养价值。
难点:豆豆生长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解析:在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时,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
大班科学《豆豆变形记》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豆豆变形记》,主要涉及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具体章节包括: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的变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植物生长过程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变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的生长过程。
难点:植物的变形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豆豆种子、种植盆、放大镜、笔记本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种植盆、豆豆种子、放大镜、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2. 讲解种子的结构: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种子的结构,讲解种子的各部分功能。
3. 种子的萌发: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5. 植物的变形:让学生观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形,引导学生发现变形的原因。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植物变形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板书设计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轴、子叶种子萌发条件:水分、温度、空气植物生长过程:发芽、生根、长叶、开花、结果植物变形:茎的弯曲、叶的变形、花的开放等七、作业设计1. 种子的结构:请画出种子的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2. 种子萌发条件:请列举三种种子萌发的条件。
3. 植物生长过程:请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4. 植物变形:请举例说明你见过的植物变形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与变形,让学生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植物变形部分,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变形现象理解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与变形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交流能力,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探究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了解种子的结构,知道种子发芽的条件。
2. 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种子发芽的特点。
3. 学习种植豆豆,培养幼儿的种植技能。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种子、水、泥土、花盆、放大镜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花盆、一些种子、水、泥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颗种子,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外观,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种子的结构,告诉幼儿种子发芽的条件。
3. 观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的特点。
4. 实践:教师指导幼儿种植豆豆,培养幼儿的种植技能。
五、作业:1. 幼儿回家后,用自己的花盆种植一颗豆豆,并观察豆豆的生长过程。
2. 幼儿和家长一起记录豆豆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种植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种植技能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幼儿对种子发芽过程的认知,以及对种子发芽条件的理解。
3. 关注幼儿在观察、比较和交流方面的表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农业专家或家长来园进行种植经验的分享,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种植的知识。
2. 组织幼儿参观农场,亲身体验种植过程,增加幼儿对农业的兴趣。
3. 开展植物观察活动,让幼儿持续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
2. 确保幼儿在种植过程中安全使用工具,避免发生意外。
3. 引导幼儿尊重生命,培养幼儿关爱植物的意识。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是否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大班科学《豆豆变形记》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豆豆变形记》是大班科学领域一个重要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教材第五章《植物生长变化》展开,详细内容涉及植物种子发芽过程、成长变化以及最终形态。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解豌豆从种子到成熟植物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豌豆生长过程,掌握植物基本生长规律。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分享学习品质,提高他们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豌豆生长过程中细节变化,如: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记录、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探究、分享学习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豌豆种子、花盆、土壤、喷壶、放大镜、白板、记号笔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观察各种植物生长情况,引导他们关注豌豆生长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豌豆种子,让幼儿观察种子外观特征。
(2)讲解豌豆生长过程,引导幼儿关注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环节。
(3)结合教材,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让幼儿深入解豌豆生长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组织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颗豌豆种子,指导他们动手种植,观察豌豆生长变化。
(2)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豌豆生长过程,培养他们观察、记录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豆豆变形记》2. 内容:(1)豌豆种子外观特征(2)豌豆生长过程:发芽、长叶、开花、结果(3)幼儿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豌豆生长过程,完成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反思自己在组织教学、引导幼儿观察、培养幼儿表达能力等方面优点和不足,以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开展“植物生长日记”活动,鼓励他们长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
大班科学《豆豆变形记》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豆豆变形记》。
通过观察豆豆的成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豆豆从种子到成熟植物的生长过程,理解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2. 能够观察和描述豆豆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种植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豆豆生长过程中的细节变化。
教学重点:豆豆从种子到成熟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豆豆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实物展示。
2. 学具:每组一份豆豆种子、花盆、土壤、浇水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豆豆的生长过程,引发幼儿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豆豆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吗?”2. 新课内容展示:a. 讲解豆豆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等阶段。
b. 展示豆豆生长过程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各阶段的特征。
c. 播放豆豆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豆豆的成长过程。
3. 实践活动:a. 教师示范种植豆豆,讲解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b. 幼儿分组进行种植实践,观察豆豆的生长过程。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a. 让幼儿用画笔记录下豆豆的生长过程。
b. 教师挑选部分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b. 提问:“你们还知道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吗?”六、板书设计1. 板书豆豆变形记2. 内容:a. 豆豆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b. 各阶段特征:种子坚硬、发芽绿色、幼苗嫩绿、开花五彩、结果丰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并画出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豆豆的生长过程,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a. 开展“植物生长日记”活动,让幼儿长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过程。
大班科学《豆豆变形记》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大班科学:豆豆变形记》教案,以幼儿园大班儿童为对象,主要涉及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重点探讨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究植物生长的兴趣和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
难点:理解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土壤等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水、土壤、透明塑料袋、放大镜、记录表格等。
学具:每人一组种子、水杯、土壤、透明塑料袋、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故事《豆豆的旅行》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3.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种子发芽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豆豆变形记板书内容:1. 种子结构:种皮、胚、营养物质等。
2. 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3. 生长条件:水分、阳光、土壤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幼儿对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有了基本的认识,但需要进一步加深对植物生长条件的理解。
2.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参与度,但在分享、讨论环节,部分幼儿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1. 开展校园植物观察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校园植物的生长过程。
2.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幼儿更加全面地了解植物生长知识。
3. 开展家庭植物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大班科学:豆豆变形记》教案中,教学内容的细节重点关注如下:1. 种子结构:种皮、胚、营养物质等。
2. 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2024年大班科学《豆豆变形记》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变化》,详细内容为“豆豆变形记”。
通过观察豆豆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掌握种子发芽、植株生长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豆豆的生长过程,认识种子发芽、植株生长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豆豆生长过程的具体观察和记录。
2. 教学重点:掌握豆豆生长的基本特点,培养观察、记录、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豆豆生长过程的图片、实物展示、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豆豆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2. 例题讲解:讲解豆豆从种子到发芽、生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豆豆的生长特点。
3. 随堂练习:发放记录本和画笔,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豆豆生长情况,记录生长过程。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到的豆豆生长情况,分析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6. 知识拓展:介绍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豆豆变形记2. 内容:豆豆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特点:种子发芽、植株生长观察方法:用放大镜观察,记录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生长变化,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观察、记录、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开展家庭种植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豆豆生长过程的具体观察和记录。
2. 教学重点:掌握豆豆生长的基本特点,培养观察、记录、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4. 作业设计:作业应具有实际操作性,能促使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
幼儿教育:________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豆豆变形记》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豆豆变形记》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人消化食物的过程。
(重点)
2、认识身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及基本功能。
(难点)
【活动准备】
1、《豆豆变形记》故事挂图,录音。
2、可拼拆的人体内脏模型、每人一颗五香豆。
【活动过程】
一、尝一尝
幼儿每人一颗五香豆,一边吃一边思考:五香豆吃到我们肚子去后会变成什么?
二、说一说
请幼儿互相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
三、听一听
教师出示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引导幼儿思考:豆豆最后变成什么?它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粪便的?
欣赏录音故事,加深对食物消化过程的了解。
四、想一想
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演示人体内脏模型。
请幼儿边听,边看,边触摸自己消化器官所在的身体部位,加深了解。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体验发现的乐趣。
附故事:《豆豆变形记》
第 2 页共 6 页
“小嘎啦”是一颗可爱的小豆豆,这会儿被送到了嘴巴里。
只见两排雪白的牙齿向自己压下来,“小嘎啦”一下子被咬成了两半。
牙齿还在不停地嚼呀嚼,眼看着自己越变越小,“小嘎啦”急得直向牙齿叫:“你可别再动了,我被你嚼得不成样子了。
”牙齿慢吞吞地说:“把你磨细了,才好————”
牙齿话还没说完,“小嘎啦”只觉得咕咚一下,自己走过了一条直直的管道,来到了一个黑暗的大房子里。
这房子会不停地动,“小嘎啦”和它的朋友在房子里转来转去觉得挺舒服,不一会儿睡着了。
一觉醒来,“小嘎啦”发现自己变得粘乎乎的,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这是什么豆腐?好像是个迷宫,会不停地动,四面还有许多细细的毛。
”“小嘎啦”正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迷路,突然发现自己身上不少粘乎乎的东西被细细的毛“吃”进去。
还好,“小嘎啦”没有全部被吃光,剩下一点“渣渣”。
他急忙向前跑,不久看到了一个宽敞的通道,“咦,前面有点亮光,一定是个门。
”真的,前面是一个门口,通向门口还有个滑梯。
“小嘎啦”高兴地沿着滑梯哧溜一下滑出了门口,睁开眼睛一看:“天哪,我变成了什么呀?”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雨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能发现问题,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第 3 页共 6 页
2、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科学现象,知道雨与人们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酒精灯、烧杯、玻璃片、三角架、火柴。
2、雨的形成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雨的形成课件,引导幼儿听雨声,看雨景。
小朋友们,听听这奇妙的声音,问:这是什么声音?(幼儿:雨声) 看电脑动画,问:这是什么景象?(幼儿:下雨)
雨从哪里来?
幼儿:从天上。
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幼儿:因为天上有云彩幼儿:因为有乌云
二、实验探索雨的形成。
1、小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让小朋友仔细观察烧杯里的水,说说发现了什么?
幼儿:冒热气
师:这叫蒸汽水热了就会有蒸汽,许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师:你在哪里看见过水蒸发的现象?
幼儿:烧水的时候
幼儿:做饭的时候
幼儿:暖气管道里
师:水变成水蒸汽跑到哪里去了?变成什么了?
第 4 页共 6 页
幼儿:天上……
2、幼儿分组实验:在老师的帮助下,把热水倒在杯子里,盖上玻璃片,让幼儿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变化。
再请幼儿拿起玻璃片观察玻璃片上的水珠流到水杯里的现象,让幼儿说说这是为什么?
3、听故事,《小雨点旅行记》,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
4、看课件:雨是怎样形成的,小结雨的形成。
三、讨论:下雨好不好?为什么?下雨的好处与害处,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延伸:
1、画雨。
2、观察记录水蒸发的现象。
第 5 页共 6 页
幼儿教育资料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资料仅供参考)
下载修改即可使用
第6 页共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