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单元 第5课第2练 五石之瓠(wd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86 KB
- 文档页数:6
【导语】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部编版⾼⼆上册语⽂第五课《五⽯之瓠》课⽂原⽂ 惠⼦谓庄⼦⽈:“魏王贻我⼤瓠之种,我树之成⽽实五⽯。
以盛⽔浆,其坚不能⾃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所容。
⾮不呺然⼤也,吾为其⽆⽤⽽掊之。
”庄⼦⽈:“夫⼦固拙于⽤⼤矣。
宋⼈有善为不龟⼿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百⾦。
聚族⽽谋⽈:‘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今⼀朝⽽鬻技百⾦,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战,⼤败越⼈,裂地⽽封之。
能不龟⼿⼀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之异也。
今⼦有五⽯之瓠,何不虑以为⼤樽⽽浮于江湖,⽽忧其瓠落⽆所容?则夫⼦犹有蓬之⼼也夫!”2.部编版⾼⼆上册语⽂第五课《五⽯之瓠》教案 教学⽬标 语⾔建构与运⽤:掌握⽂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善于汲取世俗经验论说道理的写作⽅法;鉴赏《庄⼦》借助寓⾔增强说理的趣味性的写作⽅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对⽂中道家⽂化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理解并继承道家思想中的优秀之处。
教学重点:掌握⽂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说理⽅法。
教学⽅法:研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要点:⾃主研读《五⽯之瓠》。
教学过程 ⼀、引疑设问明庄⼦ 1.作者介绍 庄⼦(约前369—前286),名周,字⼦休(⼀说⼦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
中国古代伟⼤的思想家、哲学家、⽂学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物。
他曾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
相传,庄周⾃幼聪明好学,⼀⽣率性,崇尚⾃然,⾮毁礼法,傲视王侯。
他⽣活贫困,以编草鞋为⽣,但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从此终⾝不仕。
庄周的⽂章,想象奇特丰富,结构变化多端,善于运⽤寓⾔和⽐喻,⽂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情致旷达,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彩,给⼈超凡脱俗与崇⾼美妙的感受,他的作品常对⿊暗现实有所揭露和抨击,也有⼀些积极意义。
巩固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1.重要字音。
①辐.()②毂.()③埏埴..()④户牖.()⑤赘.()行⑥易泮.()⑦累.()土⑧五石.()之瓠.()⑨呺.()然⑩掊.()⑪龟.()手⑫汫.()澼.()絖.()⑬鬻.()二、其他2.通假释义。
①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行”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脆易泮.“泮”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我世世为泮澼絖.“絖”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①埏埴以为..器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认为。
②民之从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做;投身于某种活动或事业中去。
4.一词多义。
当.其无,有车之用介词,____________________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北邀当.国者相见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词多义。
(1)自伐.者无功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五霸之伐.也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年春,齐师伐.我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 (4)坎坎伐.檀兮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词多义。
五石之瓠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2.世世以洴澼纟光·为事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贻{①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②贻笑大方2.固{ ①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③人固有一死 ④固国不以山谿之险3.与{ ①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②冬,与越人水战 ③失其所与,不知④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⑤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⑥吾与点也4.说{ ①客得之,以说吴王②秦伯说,与郑人盟③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⑤说尽心中无限事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剖之以为..瓢 古义:今义:认为。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我树.之成而实五石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3.能不龟手一.也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句式: 译文: 2.请买其方百金。
句式: 译文: 3.或以封。
句式: 译文: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
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是儒、法、道、墨四家。
( )2.《庄子》又称《南华经》,是春秋中期思想家庄子所著的一部道家著作,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等诸多方面。
( )3.金,货币单位。
秦代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
(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读过庄子的《逍遥游》,再来读《齐物论》,就好像忽然从自由自在、适意飞翔的九万里高空掉进了“槁木死灰”般寂静的死穴,不免产生一种的突兀、困惑之感。
尽管《齐物论》开篇有关“地籁”的描写被誉为“大风赋”,是足以引发人无穷的的“天籁”,甚至成了对音乐最高境界的褒奖之词,而结尾那的“蝴蝶梦”更在文学史上一次又一次地被演绎,但深究起来,( )。
这不仅是由于庄子《齐物论》的文辞隐晦独特,其中论及的许多概念抽象玄奥,也是由于自魏晋以来,涌现出的众多的解庄注庄者,往往“以庄注我”,各取所需,留下了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5.2课《五石之瓠》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五石之瓠》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二篇文章。
本篇课文选自《庄子•逍遥游》,文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而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
这也正体现了庄子擅长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的特点。
学习这篇文章时,要结合《庄子》的相关知识及庄子的思想主张,体会其擅长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1、翻译庄子的《五石之瓠》,注意积累文言常识。
2、庄子不仅从日常使用的功用上考虑大葫芦的使用价值,而且超越了世俗的眼界,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我们要学习庄子善于从别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的境界。
3、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表现其独特的思维方式。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注意积累文言常识思维发展与提升:自读自译课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庄子不仅从日常使用的功用上考虑大葫芦的使用价值,而且超越了世俗的眼界,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我们要学习庄子善于从别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的境界。
文化传承与理解: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表现其独特的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庄周梦蝶,知鱼之乐,一个个寓言故事陪伴着我们长大。
今天,让我们从表面向深层次进行探讨,一起来学习庄子的哲学智慧。
让我们一起学习《五石之瓠》。
二、知识链接:1.《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
《五石之瓠》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庄子》1.了解人物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村)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他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追求精神逍遥无待。
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
和惠施交好。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2.了解著作《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
目前所传三十三篇,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
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2.时代背景庄子所处的年代,一方面,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战争频发,生灵涂炭;另一方面,正值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文化成为一种强烈的需要。
彼时孟子正游说各国。
墨家门徒遍及天下,齐国“稷下之学”也正当鼎盛,庄子却主动地选择了“无用”和贫困。
庄周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孟子所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庄周对当时“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
3.文本分析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五石之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石之瓠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1.对下列各句中重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贻:赠送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陪护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卖D.则瓠落无所容瓠落:空大宽阔的样子2.下面句子句式和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敏于事而慎于言C.克己复礼为仁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父母也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家学派代表人物,跟庄子是好朋友。
本篇及《庄子》其他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真实故事记载,反映惠施真正的思想境界。
C.“石",计算容积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实五石”意为能容下五石的东西。
D.“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中“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客得之,以说吴王。
(2)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单元第5课第2练五石之瓠一、选择题(★★★)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坚不能自举也举:拿起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击破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同“皲”,皮肤冻裂D.越有难,吴王将之将难:困难(★★★)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聚族而谋之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不求闻达于诸侯C.剖之以为瓢作《师说》以贻之D.则所用之异也入则无法家拂士二、其他(★★★) 3.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何种文言句式。
(1)剖之以为瓢(2)请买其方百金(3)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4)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4.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我树之成而实五石(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3)吴王使之将(4)能不龟手一也三、选择题(★★) 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名周,是我国战国中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的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B.《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C.《老子》与《庄子》在表达技巧上不同,前者善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后者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
D.斗与石,都是容量单位。
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
石也是一种重量单位,比如《汉书•律历志上》中说“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士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像苏秦、张仪一样的人,,没什么节操与价值标准,只要有官做,能富贵,既可以悬头于梁、刺股以锥,也可以朝秦暮楚、卖友求荣。
孔、墨、孟、荀等属于第二类,他们有自己的哲学理想,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并矢志不渝,且还负有一种“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气节,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常常对诸侯,对第一类人吹冷风。
而第三类,除了一些在历史典籍中忽隐忽现的隐者外,有大著作、大人格,并且以大背影遮挡后世的,就只有那位表情古怪的冷嘲大家庄周先生了。
当别人在都市中热闹得、争执得不可开交时,他独自远远地站在野外冷笑,而当有人注意他时,他又背过身,直走到江湖的迷蒙中去了。
我们只有对着他消逝的方向发呆。
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充满野味,且有一种湿漉漉的水的韵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摇曳,仪态万方,神韵天成。
如果说孔、孟、荀、韩的著作中着令人生厌的礼呀,仁呀,君臣呀,()。
这里生活着的则是令人无限景仰的大鹏,怒气冲冲地挡车的螳螂,自得其乐的斥鴳,以及在河中喝得肚皮溜圆的鼹鼠,这些自然意象构成了庄周文学的独特魅力。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唯利是图发牢骚沸反盈天充斥B.趋利避害鸣不平人声鼎沸充溢C.趋利避害发牢骚沸反盈天充溢D.唯利是图鸣不平人声鼎沸充斥【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记者23日从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截至今年9月,深圳已经建成各类公园1090个,提前一年实现“千园之城”建设目标。
B.每个单元都注意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动脑、动手、动情的能力,这就有利于从语文教学方式上真正摒弃应试教育带来的“读死书、死读书”的顽症。
C.为破解“山多地少”的先天不足,云南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髙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后的中低产田,能灌能排,旱涝保收。
D.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傻子”精神,唯有充满“傻劲”,我们的技能人才才能成为国家的宝贝,才能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小题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派自然天籁,令人心脾开张的新世界在庄周的著作中呈现B.那么庄周的著作中却是令人心脾开张的新世界,一派自然天籁C.那么庄周著作中令人心脾开张的新世界呈现出一派自然天籁D.一个令人心脾开张的新世界,一派自然天籁呈现在庄周的著作里四、语言表达(★★★) 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语境提示,结合老庄的哲学,为文中横线处填写一段有哲理的话,使文段结构完整,脉络清晰。
大家都听过英国科学家牛顿的一个故事:有一天他坐在苹果树下沉思,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刚好击中他的脑袋,这让他产生一个疑惑:“苹果为什么不掉到天上去?”如果牛顿生长在古代的中国,而向中国老师提出上面的问题,孔子也许会皱眉说:“你这个问题何补于国计民生?你问这无用又荒唐的问题干吗?不要再玩物丧志了!”但庄子会眼睛一亮,接过话茬说:“。
”在中国的古圣先贤中,庄子很可能是对牛顿的问题最感兴趣并给予最高评价的人。
五、文言文阅读(★★★)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鲁有兀(注)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
立不教,坐不议。
虚而往,实而归。
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
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
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
物何为最之哉?”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
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
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选自《庄子•德充符》,有删改)(注)兀:断一足称兀。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遗:遗忘B.而游心乎德之和和:和谐C.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鉴:照镜子D.而况官天地、府万物官:主宰【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B.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C.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D.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明孔子对王骀佩服的一项是①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②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③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④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⑤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⑥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A.①②④B.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国有个叫王骀的人,被砍去一只脚,可是跟从他学习的人竟然跟孔子的门徒一样多,因此,常季非常气愤。
B.王骀站着不给人以教诲,坐着不发议论,这在常季看来非常疑惑:难道真的有不用言语的教诲,就能使学生于无形中心里领会的吗?C.孔子认为,如从事物的差异面看,即使事物邻近得如同一人之肝胆,也会像楚国和越国那样相距很远;但从事物的相同的一面看,万事万物又都是同一的。
D.在孔子看来,王骀就是那种把六骸作为自己的寄托之具,把耳目等器官看作形式,视万物为一致,而且没有丧失木真之心的人。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2)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
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小题6】王骀令孔子佩服的思想或言行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
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庄子曰:“诺,周善为剑。
”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曰:“请治剑服。
”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
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大悦之日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愿得试之。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
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残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
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
”庄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
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
”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散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
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
宰人上食,王三环之。
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选自《庄子•说剑》,有删改)【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B.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C.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D.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即门客,其作为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等都养有大批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