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第五课
- 格式:docx
- 大小:54.57 KB
- 文档页数:9
5.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2、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意识的产生(在复杂性和机能上,动物脑都不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意识就是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正确(错误)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如实(歪曲)反映。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总结结论: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5.2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①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
②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2、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双重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总结(强调意识在“认识世界”活动中起的作用。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第二框《社会历史
的发展》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发展》。
第二单元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其中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什么?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点。
第五课分三框题,本框是第二框,主要讲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总趋势,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讲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坚持历史的观点。
”
二、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总趋势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两目内。
第5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知识梳理】1.劳动的重要性/阐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决定/相对对立性)。
4.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5.生产活动的重要性6.生产方式的重要性7.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含义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上层9.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1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2.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如何解决、性质13.改革的含义、地位、根本目的14.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含义、主体15.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1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方法论17.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内容地位区分18.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原理方法论19.课标题/框标题二、【易混易错】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依赖2.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同步性3.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于社会存在的变化4.社会意识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社会意识的变革把握了时代脉搏)6.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7.社会发展是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中实现的8.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9.上层建筑:法律制度的调整(安全法、审批制度、监察法规)、政策、制度10.生产关系:基本经济制度、效率与公平(调整收入分配)、市场经济体制11.生产方式中最革命的因素1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3.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基本矛盾(根本)14.“放管服”改革体现了调整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发展。
15.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体现了调整生产关系使之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6.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者,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17.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引导者和决定力量,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一切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高中政治必修4第五课知识点复习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高中政治必修4第五课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第五课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高中政治必修4第五课知识点梳理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表现为: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②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③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①区别: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什么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P51)?②联系: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③方法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我们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5、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6、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挥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五课知识点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五课知识一、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劳动和社会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主观映像)。
从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看,物质先于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存在的实际,决定主观的做法;意识要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行动的目标、方式、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反映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含义: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
②:A要把客观规律、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基础和前提。
B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C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又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知识求索真理的历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及其特点。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5.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2、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意识的产生(在复杂性和机能上,动物脑都不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意识就是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正确(错误)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如实(歪曲)反映。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总结结论: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5.2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①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
②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2、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双重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总结(强调意识在“认识世界”活动中起的作用。
5.1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2、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意识的产生(在复杂性和机能上,动物脑都不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的。
)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意识就是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
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
事物的反映。
--正确(错误)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
的如实(歪曲)反映。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总结
结论: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5.2意识的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
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①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
②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2、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
条件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双重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
碍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总结
(强调意识在“认识世界”活动中起的作用。
只停留在对事物认识阶段,没有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
)
(强调意识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起的作用。
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引起了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具体要求:
①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
导实践。
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
④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又反对消极保守、无所作为的思想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