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胃肠道破裂穿孔的MSCT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248.59 KB
- 文档页数:3
消化道穿孔CT表现消化道穿孔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采用CT检查可以更好地进行诊断。
常见病因:1。
消化道溃疡;2、憩室穿孔;3、创伤包括刀伤、外伤、医源性损伤如结肠镜检查的并发症和手术损伤;4、感染性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中毒性巨结肠破裂、Crohn 病;5、肿瘤坏死等.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有长期溃疡病史和近期加重病史,典型表现为突发性剧烈腹痛,如刀割样,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
疼痛初始位于上腹部或心窝部,转为全腹,仍以穿孔部位为重,可伴有恶心、呕吐、四肢冰凉、脉搏快、呼吸浅及感染性休克症状。
体征多有急性痛苦面容,仰卧拒按,腹式呼吸减弱,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呈板状腹,肠鸣音麻痹性减弱或消失.游离气腹是消化道穿孔定性诊断的直接征象,消化道穿孔的诊断首选为腹部立位平片,见膈下游离气体即可考虑为消化道穿孔。
部分患者未见有膈下游离气体,主要因为:①消化道后壁穿孔时气体进入小网膜不易观察。
②游离气体量少于10ml.③部分患者不能配合行腹部平片检查。
CT检查对腹腔游离气体的发现率明显提高,还可发现腹腔积液、软组织肿块、脓肿、肠壁增厚等征象,腹部CT的平扫中当脂肪与气体难以区分时,可以通过增加窗宽适当降低窗位的方法进行区别,气腹检出率高达90%,能够发现X线不能发现的组织间游离气体。
游离气体在腹腔内可以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气泡,也可表现为新月型,半弧形或不规则形。
游离气体多位于肝周间隙和脏器的破口附近,消化道穿孔的CT表现要点有以下几点:①发生穿孔的部位图像不清晰,周围管壁不规则,周围和临近脂肪层模糊,可见有小气泡影;②腹腔和膈下可见有游离气体;③穿孔部位或周围可见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块阴影,④漏出液对腹膜刺激,产生腹腔积液,使腹膜广泛或局部增厚,形成脓肿。
鉴别诊断:气腹是诊断消化道穿孔的重要诊断征象,应需要和一些疾病相鉴别:一、真性气腹1。
人工气腹或人工气胸后。
2. 腹部手术后残留气体成人腹部手术后气腹一般持续7~14日,甚至达20余天。
外伤性肠穿孔的CT征象杜绪仓;张翔鸣;李从海;王庆华;祁朝阳;鲍俊初【期刊名称】《现代医用影像学》【年(卷),期】2006(015)003【摘要】目的:探讨CT对外伤性肠穿孔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02年7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经手术证实的42例外伤性肠穿孔患者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部钝挫伤27例,锐器伤15例.所有病例均未口服造影剂,也没有进行增强扫描.结果:穿孔发生在十二指肠5例,空肠12例,回肠9例,结肠18例,直肠1例.外伤性肠穿孔的CT征象包括:腹腔游离气体(20/42)、腹膜后游离气体(6/42)、肠壁增厚(21/42)、腹腔游离积液(25/42)、肠袢间(系膜)积液(5/42)、系膜浸润(19/42)、系膜血肿(4/42)及肠管扩张积液(4/42)等.结论:肠穿孔的CT所见均为间接征象,单一CT指征对外伤性肠穿孔的诊断价值有限,综合分析是提高诊断率的有效方法.【总页数】4页(P101-104)【作者】杜绪仓;张翔鸣;李从海;王庆华;祁朝阳;鲍俊初【作者单位】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放射科,518105;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放射科,518105;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放射科,518105;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放射科,518105;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放射科,518105;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放射科,518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R81【相关文献】1.不典型胃肠穿孔 CT征象分析 [J], 邹晓辉;谭永权2.钝性外伤性小肠穿孔的CT诊断价值 [J], 柳黔忠;何永松;黄惠松3.外伤性肠穿孔的CT征象及其患者的护理 [J], 周云辉;周晓艳;万小红;杜绪仓;陈科4.螺旋CT在诊断外伤性胃肠穿孔中的应用 [J], 赵亮;王亚静;林梅5.钝性外伤性小肠穿孔早期诊断的影响因素及腹部CT的诊断价值 [J], 金凯;蒲青凡;曹高健;蔡宇;徐定银;高源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穿孔的影像学诊断胃穿孔的影像学诊断胃穿孔简介胃穿孔是指胃壁发生完全破裂,导致胃内容物进入腹腔。
这是一种严重的胃病,常常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影像学诊断在胃穿孔的早期识别和确定病变范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影像学诊断方法1. X射线检查在胃穿孔的影像学诊断中,X射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快速确定胃壁破裂的位置和胃内容物的进入情况。
常用的X射线检查方法包括:- 腹部平片:腹部平片可以显示胃壁气体泡及可能的游离气体,但对局部病变的诊断有限。
- 腹部立位片:腹部立位片可以更好地显示游离气体和液体的分布,有助于确定胃穿孔的位置和范围。
2. 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可以通过实时图像观察胃壁破裂的情况,可以确定胃壁破裂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征。
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检查是否有胃内容物进入腹腔,评估胃穿孔的严重程度。
腹部超声在胃穿孔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3. 腹部CT扫描腹部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胃壁破裂的情况,并可以评估胃穿孔的范围、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和液体积聚情况。
CT扫描还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腹腔疾病的可能性。
对于怀疑胃穿孔的患者,进行腹部CT扫描是一种较为准确和可靠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诊断结果解读在影像学诊断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1. 胃壁破裂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胃壁破裂的位置和范围。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小的胃穿孔,可以考虑保守治疗,而对于大的胃穿孔则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2. 胃内容物进入腹腔的情况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胃内容物进入腹腔的程度。
如果胃内容物大量进入腹腔,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和炎症反应,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而如果胃内容物进入腹腔较少,可能可以考虑保守治疗。
3. 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和液体积聚情况影像学检查还可以评估胃穿孔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和液体积聚情况。
这对于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和给予合理的处理非常重要。
MSCT增强扫描在消化道穿孔的定位诊断价值概述摘要:目的:探讨MSCT检查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意义。
方法:从2019年1月-2021年12月间,随机选择64名上消化道穿孔病人,采用X线片及MSCT检查,并对两者的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X线片检查符合率显著低于MSCT。
结论:MSCT能提高上消化道穿孔病人的诊断准确率,是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病的首选手段。
关键词:MSCT增强扫描;消化道穿孔;定位;诊断价值引言胃肠穿孔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其发展速度快,起病急,易发生上消化道穿孔。
穿孔后,由于大量的消化液流入腹腔,引起腹膜受到强烈的刺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休克。
早期发现和正确的疾病是治疗的关键,为了探索更好的诊断手段,我们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间对64名上消化道穿孔病人进行了调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随机选取64例上消化道穿孔病人,其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全部病例均有以下临床表现:腹部持续疼痛,部分病人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检结果显示腹膜刺激征。
1.2方法X线检查:采用美国GE-DR拍片机,患者腹部立位平片。
MSCT采用螺旋CT(GE OPTIMA-64排CT)扫描器对病人进行检查,首先是让所有病人仰卧位,然后做上腹部深呼吸,扫描参数设定为300 mAs、120 kV、5mm、5 mm、2 mm。
扫描的区域是从膈顶至肾下极,采集上腹部的数据,并将其传输至处理工作站,进行MPR的定性和定位诊断。
诊断依据是剖腹探查。
1.3观察指标根据影像学结果确诊是否为消化道穿孔,并且对穿孔定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计数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两组间的比较结果P<0.05,说明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通过对上消化穿孔的MRCT检查,其正确性达100%,与X线片相比,两者的符合率有很大的差别。
检出率很低。
胃肠道及肠系膜外伤的CT表现胃肠道及肠系膜损伤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及时而准确地诊断就显得极其重要。
由于胃肠道内充有大量的气体,超声检查受到很大的限制,相比较而言CT检查则不受很多的限制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病情相对稳定者,绝大多数学者则积极主张行CT检查。
CT检查的原则是在检查之前一定要口服适量的碘水造影剂(禁用钡剂)。
根据本院遇到的病例,口服碘造影剂对CT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1 CT表现1.1 检查方法和技术目前在有CT设备的医院,对于怀疑有腹部钝性外伤的患者,CT已基本取代腹腔灌洗,而列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CT的主要优点是快速和无创性成像,它不仅能显示胃肠道及其周围结构,而且也能显示其他腹腔脏器。
CT检查前应当口服300~500ml稀释含碘造影剂,扫描层厚为10mm连续,重点部位扫描层厚可适当变薄或重叠扫描,以便获得满意的CT图像。
对口服碘造影剂有困难者或胃内容物较多者,一般先用鼻饲管抽出胃内容物,再通过鼻饲管把造影剂灌入胃内。
如果情况许可,在造影剂灌入期间,让患者转向右后斜位,以便于造影剂充盈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
扫描之前,鼻饲管回抽到食管段。
CT检查结束后再插入胃内,抽空内容物。
大多数胃肠道损伤位于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因此无须等待造影剂充盈回肠远端和结肠而延迟检查时间。
一组2000余例腹部钝性损伤采用上述CT检查技术,没有一例发生肺部造影剂的吸入情况。
1.2 CT表现胃肠损伤的CT征象包括肠腔外游离气体、口服造影剂外溢、腹腔或后腹膜积液、受累肠曲附近出现密度较高的肠系膜血肿及局部肠系膜浸润、肠壁增厚以及腹腔出血等。
在胃肠道损伤中,肠系膜血肿最为常见,少量出血在CT上表现为在正常的肠系膜间隙的脂肪密度影中出现条纹状软组织密度影。
较大量出血,形成融合性血肿块,CT表现为肠系膜间隙内软组织肿块影,CT值较高(可达30~60 Hu),边缘可较清楚也可能因为渗出而变得模糊,较大者有一定的占位效应即对邻近肠管产生推压作用。
胃穿孔的影像学诊断胃穿孔的影像学诊断引言胃穿孔是一种严重的胃部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较高的死亡风险。
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对于患者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诊断是胃穿孔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类型、定位和程度。
X线检查胃钡餐造影胃钡餐造影是一种常用的胃穿孔影像学诊断方法。
患者在进行胃钡餐造影之前需禁食,然后口服钡餐剂,并在X线下进行连续摄影。
胃穿孔通常表现为钡剂外溢到腹腔或胸腔内,形成钡剂泄漏的表现。
腹部平片检查腹部平片检查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在腹部平片上,可以观察到胃腔外钡剂泄漏、宽大的腹膜后气体积聚、膈下游离气体等征象,提示胃穿孔的可能性。
CT检查CT检查是胃穿孔的高分辨率影像学诊断方法,能够提供更为清晰的胃部结构图像。
常规的腹部CT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胃穿孔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并可进一步评估周围组织器官的受累程度。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于胃穿孔的初步筛查具有较好的作用。
在超声检查中,可以观察到胃壁的异常增厚、流体积聚以及周围组织器官的受累情况。
MRI检查MRI检查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胃部解剖图像,特别适用于对于胃穿孔周围软组织的观察。
通过MRI检查,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胃壁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结论胃穿孔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及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X线检查、CT检查、超声检查和MRI检查都是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胃穿孔的类型、定位和程度。
综合应用这些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提高胃穿孔的诊断准确度,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的胃穿孔影像学诊断请根据临床情况综合考虑,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具体操作。
胃肠道穿孔患者的放射线诊断价值【摘要】胃肠疾病通常需要精确的图像检查才能够确定病因。
传统上,人们会选择使用X射线检查。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MSCT技术日渐成熟,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且其检查效果远胜于X射线。
【关键词】X射线;MSCT扫描;应用价值传统的检查方法是依据X射线的图像进行判断,但是这样的检查方法不够精确,很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
这样一来,不仅会耽误患者的治疗,还可能会造成医疗事故。
而MSCT技术能够更加精准显示患者的体内情况,这为治疗的成功率提高了很大的保证。
1.技术方法1.1X 线检查X射线包括DR即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和CR即一种X线间接转换技术两种方式。
其中DR是由电子暗盒、扫描控制器、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等组成,是直接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暗盒转换为数字化图像。
而CR则是利用图像板作为X线检测器,成像环节相对于DR较多。
CR和DR由于采用数字技术,动态范围广,都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因而允许照相中的技术误差,即使在一些曝光条件难以掌握的部位,也能获得很好的图像。
不仅如此,CR和DR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
如各种图像滤波,窗宽窗位调节、放大漫游、图像拼接以及距离、面积、密度测量等丰富的功能,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因此,X线检查在胃肠疾病的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更是临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胃肠道穿孔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1.2MSCT扫描MSCT有两种扫描方法,轴位螺旋扫描和非螺旋扫描。
前者是指球管连续旋转时床面移动,后者则是指球管旋转时床面保持静止。
在驱动系统上 MSCT 多采用磁悬浮技术电磁驱动,这使扫描架旋转速度达0.3 秒/周,产生的离心力达13G,且振动较小,这些均有利于MSCT快速稳定的进动扫描。
除此之外,还有公司生产的MSCT采用飞焦点技术,极大的提高了X线球管有效输出利用率。
若球管曝光一次可同时进行4层扫描,这不仅使X 线的利用率提高了4倍,同时还延长了球管的寿命。
胃肠道穿孔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目的影像学诊断胃肠道穿孔。
方法胃肠道穿孔患者57例常规X 线检查。
结果确诊48例,9例通过CT检查确诊。
结论通过X检查大部分可以对胃肠道穿孔作出诊断,但有少部分不能作出诊断,再经过CT检查95%以上患者可以确诊。
【关键词】胃肠道穿孔;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胃肠道穿孔常继发于胃肠道溃疡、肿瘤、炎症和外伤等,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穿孔多见,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多以腹痛、腹胀、呕吐为主要症状。
X线可以检查穿孔的存在,但不能确定穿孔的原因和部位,CT一般能对此作出正确的诊断。
本文收集龙口市烟台龙矿中心医院自2011~2013年共57例胃肠道穿孔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影像学诊断胃肠道穿孔的水平。
1 资料与方法57例全部经过X线常规检查,男46例,女11例,年龄13~74岁。
溃疡引起穿孔46例,外伤穿孔8例,肿瘤穿孔3例。
发病后来我院就诊时间为1~72 h。
X线检查发现膈下新月形游离气体影48例,其余9例无特征性影像而做CT扫描检查,均能确诊。
2 结果胃肠道穿孔患者一般是气体外漏到管腔外引起腹内异常影像,因为气体具有向高处游动性,故在X线下可以看到双侧膈下新月形游离气体影,周围无肠管影相邻,如果肿瘤引起的穿孔,CT可以检出穿孔的异常影像。
3 讨论3. 1 胃肠道穿孔诊断胃肠道穿孔[1]是一种并发症,一般有明确的病史,发病时以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前来就诊,体检时患者全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呈“板状腹”等。
胃肠道穿孔原因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多见,肿瘤及外伤也可引起。
怀疑胃肠道穿孔一般先做常规的X线检查,即立位腹平片发现一侧或双侧膈下新月形气体影来诊断,即使是10余ml的气体也能显示。
但是少数胃肠道穿孔患者因穿孔口被食物堵塞或较小穿孔口受外泄物的刺激挛缩使气体不能外游而局限在穿孔区周围,因此就有一部分穿孔做X线检查时无特征性影像而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现在由于CT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使胃肠道穿孔诊断准确率得到显著的提高[2]。
胃肠穿孔的MSCT诊断价值目的探讨胃肠穿孔的CT扫描诊断价值。
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分析该院从2010年3月—2015年12月以来经手术证实的53例患者的胃肠穿孔CT影像资料。
结果53个病例中,其中15例为外伤引起的空回肠、十二指肠、及乙状结肠的穿孔,23例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例为回结肠肠管缺血坏死所致,12例为胃结肠肿瘤所致。
其中13例有剑突下隐窝积气的CT表现,腹膜后间隙积气的有5例,3例腹腔积液及4例为肝圆韧带间隙积气。
结论与X线相比较而言,CT更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游离气体的有无,以及游离气体的多少,因此CT 早期诊断胃肠穿孔以及胃肠穿孔的程度和部位等更有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 scanning of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a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53 patient’s gastrointestinal CT imaging date from March 2010 to December 2015,which is confirmed by surgery. Results 53 cases,traumatic duodenum,ileum,jejunum and sigmoid perforation in 15 cases,23cases of gastric ulcer perforation,due to ischemic necrosis of the intestinal tract caused by colonic,ideal perforation in 3 cases,rectal colon cancer caused by perforation in 12 case.CT imaging results showed Xiphoid crypt gas accumulation in 13 cases,5 cases of retroperitoneal space gas accumulation,lower hepatic round ligament gap of four cases of product gas and abdominal cavity effusion in 3 cases. Conclusion CT and X-ray KUB comparison to more timely and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f free gas in the abdominal cavity,the number,and CT in terms of the initial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site can provide more valuable information.[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Multi slice spiral CT diagnosis;X-ray胃肠道穿孔是常见多发的一种急腹症,起病急,病情重,需要及时诊断,早期临床是以X线腹部平片做为主要的检查方式,很多不典型胃肠穿孔临床误诊漏诊较多,不能及时准确地得到诊断。
胃肠道穿孔的CT诊断效果探究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CT诊断对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究。
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胃肠道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其中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X线检查,观察组36例给予临床CT诊断。
最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病理诊断确诊,就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胃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诊断中,通过CT诊断模式的应用能够促进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升,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胃肠道穿孔;CT诊断;效果胃肠道穿孔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急腹症,患者临床表现有突然发作剧烈腹痛呈刀割样、发热、呕吐、腹胀等等,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干预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因为胃肠道穿孔的表现类型比较多,还需要在做好了前期诊断工作基础上,才能够保障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患者治疗跟预后水平的提升也有着积极意义。
在进行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通过CT诊断的方式的应用还具备有良好的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也能够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本文主要选取了72例胃肠道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就CT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胃肠道穿孔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进行患者的分组处理,其中对照组36例采用X 线诊断,男20例,女16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3.65±5.68)岁;观察组36例通过CT诊断,男19例,女17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4.26±5.9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X线片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螺栓CT进行诊断,其中患者取仰卧位进行CT轴位扫描,范围包含有膈顶到耻骨的联合平面。
胃肠道穿孔的CT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作者:白秋利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21期[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穿孔的腹部CT征象及其临床应用,提高CT对胃肠道穿孔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穿孔的腹部CT平扫病例,其中5例口服阳性造影剂。
结果:32例中胃溃疡穿孔 6例, 胃癌穿孔2例,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穿孔24例。
主要CT征象:腹腔内游离气体;腹腔积液;造影剂外漏;网膜囊局部包裹。
结论:腹部CT可清晰显示胃肠道穿孔的主要征象,较腹部透视或平片更迅速准确地判断腹腔游离气体的有无、多少,并可根据游离气体的分布特点、造影剂外漏、包裹性病变的部位初步判断穿孔部位。
[关键词] 胃肠道穿孔;膈下游离气体;X线;CT[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192-01胃肠道穿孔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以往多依靠腹部透视或平片诊断, 但有20%~30%溃疡穿孔病人因发现不了膈下游离气体而难以确诊[1]。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5月~2006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胃肠道穿孔患者的腹部X线及CT检查资料,探讨胃肠道穿孔的CT征象并评估其诊断价值。
1材料与方法本组3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16~71岁,平均42岁。
既往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史29例,胃癌2例,服用非甾体镇痛药1例。
胃溃疡穿孔6例,胃癌穿孔2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4例。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腹部立位透视、摄片后行上腹部CT扫描。
扫描机型为GE CT/e螺旋CT,层厚为5~10 mm,螺距1.5,全部为CT平扫,其中5例口服2%泛影葡胺造影剂500 ml,扫描体位常规为仰卧位,必要时加扫侧卧位。
观察腹腔游离气体需要比较宽的窗宽和比较低的窗位,一般采取窗宽500~1 000 Hu,窗位-60~-100 Hu。
2结果X线腹部透视及平片发现膈下游离气体21例(占65.6%):胃溃疡穿孔3例、胃癌穿孔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7例。
MSCT征象在胃肠道穿孔精确定位中的价值郭本树;吴耀贤;凌盈盈【摘要】目的:探讨MSCT征象精确判别胃肠道穿孔部位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术前对121例胃肠道穿孔患者行CT扫描,依据8种CT征象得出结论并与手术病理对照,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就主要CT征象与穿孔部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术前综合运用主要CT征象对胃肠道穿孔部位诊断的正确率达83.5%(101/12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胃肠道壁腔外局限性小气泡影(P<0.01)、管壁节段性增厚(P<0.01)、管壁局限性缺损(P<0.01)对诊断胃肠道穿孔部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CT征象可在术前对胃肠道穿孔部位作出较为精确的诊断.【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5(026)004【总页数】4页(P282-285)【关键词】胃肠疾病;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作者】郭本树;吴耀贤;凌盈盈【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信阳4640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信阳4640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信阳4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6;R814.42胃肠道穿孔是常见的急腹症,临床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及时准确判断穿孔部位对制定治疗计划至关重要,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是腹部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其CT征象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证据和基础。
本文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就CT征象与胃肠道穿孔部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探讨MSCT在术前对胃肠道穿孔部位精确诊断的价值。
1.1 一般资料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21例胃肠道穿孔患者行CT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穿孔部位,其中男83例,女38例,男女比例为2.2∶1,年龄15~80岁,平均56岁。
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腹痛,其中伴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脉博细速68例,恶心、呕吐、肠鸣音减弱56例,肝浊音界缩小67例,108例具有腹膜刺激征,发热96例,便血7例。
MSCT后处理技术在外伤性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应用邢培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伤性胃肠道穿孔诊断中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医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可疑外伤性胃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常规腹部平片和MSCT 后处理技术进行诊断,且均实施手术并在手术中明确是否发生外伤性胃肠道穿孔.统计腹部平片和MSCT后处理技术的特征,对比穿孔部位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其中金标准为术中所见情况.结果80例受检者中共有52例在手术中证实发生外伤性胃肠道穿孔,腹部平片诊断该病的主要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征象,MSCT后处理技术的主要征象为膈下游离气体征、腹腔内游离积液、肠壁水肿伴有增厚模糊影、肠壁积气、炎性渗出改变、肠系膜脂肪间隙密度增高、肠襻间积液、阑尾周围脓肿等;腹部平片对穿孔部位检出准确率低于MSCT(P<0.05);腹部平片诊断外伤性胃肠道穿孔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与阴性预测值均低于MSCT后处理技术.结论在外伤性胃肠道穿孔诊断中MSCT后处理技术的价值明显优于腹部平片,不仅能够检出气腹情况,并且还可准确了解穿孔的部位,值得借鉴与使用.【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09【总页数】3页(P1051-1053)【关键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后处理技术;外伤性胃肠道穿孔【作者】邢培秋【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宁德 35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外伤性胃肠道穿孔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重症类型,患者常伴有持续性烧灼或者刀割样疼痛,且四肢冰冷、心慌气短、恶心呕吐、发热腹胀等均是常见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还伴有休克现象,临床医师需要及早对穿孔位置和严重程度作出判断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因而外伤性胃肠道穿孔诊断中合理、准确的方案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和研究的重点[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