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语文17.孔子拜师(课堂实录)

三年级语文17.孔子拜师(课堂实录)

三年级语文17.孔子拜师(课堂实录)
三年级语文17.孔子拜师(课堂实录)

2020-2021学年

《孔子拜师》课堂实录

一、交流资料,质疑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自由读一读。

生:孔子(师板书)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查阅了有关孔子的资料,谁来谈一谈你对孔子的了解?(学生交流)

师: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正因为他学问高,品行好,所以后人称他为孔子。子是古代对学问高,品行好的男子的一种尊称,在我国传统文化里,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像老子,孟子,庄子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孔子的文章(师板书拜师)。(板书)“拜”这个字比较难写,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书空。

师:“拜”左半边是:撇、两横;右半边是四横。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拜”这个字的组成,再结合旁边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拜”左边表示徒弟或学生弯腰向师傅拜。

生2:“拜”左边代表徒弟或学生,右边代表师傅或老师。

师:是呀,你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拜”左边是指学生或徒弟弯腰拱手向师傅或老师学习。右边其实也手,多一横表示学识丰富些,正是因为学识高才会有会来拜为师傅呀。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读了题目,你最想问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要拜师?

生:向谁拜师?

生:拜师有什么用?

师:也就是为什么要拜?

生:到哪里拜师?

生:他是怎样去拜师的?

师:为什么拜师,这是事情的起因,怎样拜师,这是事情的经过,有起因,经过,就必然有结果,课文正是按这样的顺序来描写的。

二、整体感知,了解学情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67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怎样一件事?(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读得很认真,那这些词语你认识吗?自由读读。

师:指名读。

师:读的很正确,而且一词一顿,注意了词语之间的节奏。

师:词语认识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哪个字的写法需要提醒大家?

生:谈

师:重点指导“迎,”“等”的写法。师:请同学们工工整整的在本子上写这两个字,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师:写完的同桌交换,对照课本田字格内的字,看谁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师:写错并不可拍,重要的是不要让任何字留有遗憾,请同学们把你写错的或写的不规范的再写一个。

师:词语认识了,那谁能看着课题用一句简单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内

吉春亚老师教学实录及精品课件 (上下)1

吉春亚老师1——6年级教学实录和精品课件(分年级) 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课堂,“扎实、灵动,充满语文味”,是本真语文的代表,被广大一线老师称为“接地气”。可贵的是,始终在一线课堂,执教人教版1——6年级多轮,几乎每天向来自全国各地影随学习的弟子以及本校的语文教师开放课堂。征求吉老师的同意,将其的教学创意(课堂录音或录像)进行整理,开发成我公司的文化产品——我们的原创制作每一课含(文字实录+课文朗读+精制ppT+汉字书写笔顺flsh+各类音乐或音效,有的增加了flsh 和电影剪辑录音等)适合于教研活动、讲学、大赛评比、职称评定等等公开教学。 团队历时两年多时间精心制作,按照年级,已经整理好课件目录如下,您可以联系我们的QQ号3040918296、1795654731、2946510905和991762498,希望有很多的课能满足您的公开课教学需要。 一年级(上) 拼音教学 1.a o e 2.i u v 3.b p m f 4.d t n l 5 g k h 6.j q x 7. Z c s 8.zh chi shi ri 9.ao ou Iu 10 an en in un 11.ang eng ong ying 12——15,复习一、二、三、四 识字一 1.《一去二三里》 2.《在家里》 3. 《操场上》 课文 1.《画》 2.《四季》3《小小竹排画中游》 4 《那座房子最漂亮》 5.《爷爷和小树》6《静夜思》 7《小小的船》8 《阳光》 9《影子》10《比尾巴》 识字二 1.《比一比》2《自选商场》 3.《菜园里》 4<<日月明>> 课文 11.《我多想看看》12 《雨点儿》 13《平平搭积木》14《自己去吧》 1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16《小松鼠找花生》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18《借生日》 19.《雪孩子》20. 《小熊住山洞》 一年级(下) 《识字1 >> 《识字2》《识字3》30《识字4》《识字5》《识字6》《识字7》《识字8》

《孔子拜师》教案公开课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云南省宣威市宛水二小徐爱梅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观看《论语》诵读视频。

一、导入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收藏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刚才同学们听的《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经典作品,这节课我们来走进故事,认识这位大思想家。(板书:孔子)课前你们查了资料,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板书:拜师)师强调“拜”字右边有四横。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 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一些生词,让我们来记住它们。 词语(多种形式的认读):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3、请4名学生轮流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同学们课文的 朗读情况。要求:想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都讲了些什 么?

2020-2021学年三年级语文17.孔子拜师(教案)

2020-2021学年 《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录像(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以及其他课件。 2.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齐读单元导语)读完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 2.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板书: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3.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4.师概括介绍: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生字(认读、扩词): 词语(多种形式的认读):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人教版三年级上孔子拜师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孔子拜师》课文 孔子拜师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孔子拜师》知识点 一、多音字: 1、差ch a 差错;ch a i出差;chà 差不多;c i 参差

2、行há;ng 各行各业银行; xí;ng 日行千里行不通 3、露lù;风餐露宿; lò;u 露脸,露马脚 4、闷mèn 纳闷;m en闷热闷气 二、近义词: 闻名—著名、有名渊博—广博拜访—拜见纳闷—疑惑特地—特意 传授—教授佩服—敬佩敬重—尊重迎候—等候大概—大约、可能 请教—讨教 三、反义词: 闻名—无名渊博—贫乏长进—退步敬重—轻视风餐露宿 —养尊处优 四、词语解释: 1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2、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3、日夜兼程:形容不分白天和黑夜地赶路。 4、风尘仆仆:比喻旅途的劳累。 5、纳闷:疑惑不解。 6、佩服:感到可敬而心服。 7、相距:相互间距离。 8、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风餐,在风里

【优质课教学设计】孔子拜师_语文_小学(教学实录试讲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学无止境”等14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4、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课前准备: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名言;孔子画像;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意思吗?意思是说多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知道是谁说吗?孔子。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孔子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齐读课题 1.通过预习,你们知道孔子拜谁为师了吗?(板书:老子)

2.能不能借助课题总结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3.大家看,是不是孔子和老子的父母给他们起名字都起重了呢?怎么都叫“子”呢?谁知道? “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古代人有姓,有名,有字,在名和字的使用上是有讲究的,为了表示谦虚有礼,称自己时,用名, 称别人时称字。你发现了吗,课文中对孔子就有好几个称呼?孔子称自己的时 候叫孔丘,当老子称呼他的时候叫仲尼。 4.谁能介绍一下这两位大学问家?(学生介绍资料袋中孔子的资料,幻灯 展示孔子画像以及老子的资料。) 弐、读 1.孔子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说,学习要实事求是。那么,你是不是真正认识这些生字词了呢?认识的请举手。 (课件出示生词,自己读读,学生开火车读词,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 以及含义) 2.指导书写生字:通过检查大家的预习,我发现“迎”字错的比较多。我们一 起来看一下。范写一遍,学生写两个。 3.不知道这些字词跑到课文里你还认不认识?指名学生读课文。 参、悟 1.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学习要多思考,善于动脑、积极发现问题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根据课文最后这句话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同大家一起来思考和交流吗?

听课记录文本

1.<金色的草地》 授课流程:一、导入 1. 齐读课题 2. 提出问题:(1)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2)草地上有些什么花儿呢?(3)这些花儿是什么颜色的呢? 3.听动画视频读课文。 4.回答问题。(1)金色的草地和什么有关?——蒲公英 (2)蒲公英的花朵是什么颜色的?——开的时候是金色的,合拢的时候草地就是绿色的了。 5.通过读这篇文章,你还知道了什么?板书:玩耍变色快乐二、品读课文 1. 金色的草地长在哪儿?——乡下的窗前 2. 通过那些词语知道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一大片、密密麻麻(师:抓词理解句子是 学习语文非常好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指读、齐读) 4. 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分组演一演课文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5. 指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草地变色的原因是什么?生:草地早上绿色,中午金色,晚上绿色。师:从课文那句话看出来的? 生读,师相机指导: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回答问题要从书中来,有理有据。师:为什么草地一天会变三种颜色?生答,指读课文中的容。 6. 师出示草地变色的原因,结合动作理解,并边演变读(指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7. 看动画,感受草地是怎样变色的。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一片______的草地。(板书:神 奇) 8.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那么,这个小作者是怎么观察到这个草地的 秘密的呢?——仔细观察9.填空练习: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可以()早上,_________。中午,_________。晚上,_________。10.生齐读最后一段。11.句子训练: 请你用“……最……,一起……,一起……”说几句话。三、巩固记忆词语,区别字形,分辨多音字。 听课评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引导孩子用声音来传达感情,感受文章的那份乐趣,指导个性化朗读。真正让一个有童趣的故事让学体验到快乐的童年。 2、爬天都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时卷》第五单元17 孔子拜师(附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17 孔子拜师 随堂基础练 一、给句子中的加点字正确注音。 1.他风尘仆.()仆地赶来给女儿送行。 2.老师心里有些纳.()闷:一向热爱学习的他为什么要退学? 3.这次考试又是李敏得了第一,我打心眼儿里佩.()服她。 二、我是小小书法家。 nà mèn wén míng zhǐ jìng fēng chén pú pú 三、选词填空。 拜见拜访 1.学生孔丘,特地来( )老师。 2.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 )的老师吧! 有名闻名 3.孔子是( )世界的大教育家。有很小的时候就非常( )。 四、先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填空。 (.)( ...风尘()()学无()()..)兼程 ()餐()宿远近( ..).毫无()() ...)( 1.加点的词语中都含有()义词。写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写得多。(至少写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面的四字词语中选词填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孔子是一位()的老师,但他认为(),于是(),()地赶到洛阳,拜老子为师。老子被眼前()的孔子的好学精神打动了,于是把自己的学问()地传授给他。 课后巩固练 五、读句子,回答问题。 1.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迎候”和“等候”______(能不能)互换位置。 ①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2)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 B.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上要孜孜以求,不断进取,活到老学到老。C.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上要适当止步,不能一味地埋头求学。六、品读重点语段,回答问题。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①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②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学案范文整理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学案 教学目标: 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文学小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 孔子著有《论语》一书。 孔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拜师,他是拜谁为师?能做孔子老师的人,一定也非

常了不起。我们也来认识一下老子。出示老子资料。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华夏族,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子是古代对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男子的尊称。师:在古代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如孟子,庄子,韩非子)。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回到XX多年前,看看孔子和老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通读顺了再往下读。 检测生字词 ①出示曲阜洛阳让学生说发现。 ②出示远近闻名知识渊博风餐露宿不远万里日夜兼程风 尘仆仆 ③出示第三组词语:迎候等候毫无保留传授。找近义词,说区别。 三.再读课文,概述大意。 请同学们概括课文大意。谁来补充完整。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我们的同学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能把长长的都成这么短短的一段话。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用横线划出孔子拜师途中遇到的困难的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

部编版小学语文《长相思》公开课精备教案设计

长相思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1.导入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初读 (1)读准读通 请大家打开课本,仔仔细细地读,读准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通顺,念得字正腔圆。 多音字“更”,“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念guō 齐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2)读出节奏 师: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还要读得有节奏,再指读。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读出味道 师:真好!读词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读法.有的读“长相思”(语调平平)。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比如你这样念“长——相——思”(充满感情) 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再指读 3.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师: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

孔子拜师(公开课教案)

第17课孔子拜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 2、播放课件,设问,看了这段录像,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你还有补充吗?(看课件,初步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成就,并补充课外所搜集的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 3、看到这些你有怎样的感想?(自由表达)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4、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思考,感知课文大意) 三、研读感悟 1、感悟孔子的品行 A引导,你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思考问题) B指导学生自读画出的语句。(在文中标注自己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明自己的感受。) C指导班级交流读书感受,相机点拨。(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2、感悟老子的品行 A从这句话人看出老子是怎样的人?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

迎候。研究学问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毫无保留,说明了什么?(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3、,你想对孔子和老子说什么?师生共同小结(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 在课外积累有关孔子的名言。 五、作业:1、抄词本,2、生字本 第2课时(评优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会用生字组词。 教学重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师的这样一件事情,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孔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请看课件。原来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他的名字为孔丘,但书本和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为何会称他为孔子呢?原来,在古代,“子”是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即是现在的老师,由此可见,孔丘在当时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学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 二、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那你们有没有学过或者了解过孔子的名言名句呢?请举手发言。(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的知识,才能学习到新的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这两句是我们最熟悉的名言了) 2、孔子不仅这么说,而且他也是这样做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孔子拜师,请看听课文朗读,思考:孔子究竟拜谁为师?他为何要拜师?他又是怎样拜师的?一边听,一边思考。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好,从这节课起我们就要学习第五组课文了,通过第五组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放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一篇课文《孔子拜师》了解孔子吗?让我们把课文翻到169页,看看资料袋里面的内容,读一读 生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师:说说你从资料袋里了解到什么? 生1:我了解到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生2:我了解到孔子是我国古……他有很多弟子 生3:孔子的弟子把老师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生4:后人非常尊敬孔子,……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师:同学们了解的可真不少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字音,还要把课文读正确 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同学们请看一看上卡片中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认读生认读生字丘,仆,纳,孔,毫,授,佩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生齐读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孔丘,毫无保留,传授,佩服 师:来说说你刚才都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生1:我读懂了纳闷的意思,就是心里不明白,有一点奇怪 生2:我读懂了毫无保留的意思,是一点也不保留,课文里讲了老子把学问一点也不保留地传授给孔子 生3:我读懂了佩服的意思,课文里说,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很高,人们很佩服他们认为他们很了不起 师:课文里面讲孔子佩服老子和孔子,那么你们佩服谁呢? 生1:我很佩服老师,因为她好像什么都懂 师:那有什么词语不懂的吗? 生1:日夜兼程这个词语的意思我不懂 师:日夜兼程,日就是白天,夜就是黑夜,兼这个字的意思懂吗? 生:不懂 师:那么就查一查这个字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就明白了 生查字典 师:查了到吗?知道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1:我查到了兼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加倍,我又联系课文知道了日夜兼程的意思,就是日夜不停地用加倍的速度赶路 师:现丰明白了,真不错

孔子拜师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孔子拜师》教案(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一、会写“闷、闻、仆、境、授、尘”6个字。会读16个词语 二、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四、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写6个生字、会读16个词语、了解拜师的经过。难点:会写6个生字。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快乐、收获知识。〖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磁性字卡、彩色粉笔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师: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认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板书“孔子” 2、师:关于孔子,大家都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 3、师:从刚才的发言中老师看出大家都非常认真完成了预习作业,提出表扬。请看大屏幕这是老师总结和补充的一些资料。出示孔子资料

4、师:孔子是如何成为大思想家的呢?《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会让我们有所发现。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初读,整体感知内容 1、出示课时目标。学生默读 2、小组合作读课文。 3、扫清词语障碍 师:需要帮助的小组请举手?哪位同学来帮助他们? 4、出示词语,检测合作学习成果多种形式朗读 5、汇报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小组展示读课文 6、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课文主要内容? 7、积累好词佳句 三、学习生字 师:都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刚才我们课文也读过,资料也交流过了。现在来动笔学生字吧! 1、“比一比谁是称职小老师”合作学习生字 2、全班汇报交流 3、指导书写。学生练习。展示。 四、检测与作业布置

课堂实录.doc-推荐下载

13.孔子拜师课堂实录 课前欣赏: 师:同学们,走进第四单元,我们就跨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大门,老师给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国粹,想不想欣赏一下? 生:想。 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新授课:师生问好。 一检查预习情况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生齐读课题。师:老师提前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你有信心吗? 生:有。(生轮流读) 师:去掉拼音,你想不想再挑战一下? 生:想。(分小队读) 师:老师想把机会留给红队的同学,可以吗? 红队同学读。 师:有请蓝队和绿队来读好吗?(两队齐读)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来领读?(指名领读) 师:老师要问问同学们,会读了,那你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起来把你的理解讲一讲吧! 生1:“风餐露宿”意思是在风里吃饭,在路边睡觉。

师:是啊,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多么辛苦啊!谁再 来说? 生2:“日夜兼程”是指:白天走,晚上也走,行进的路程 相当于别人的两倍。 师:说得真好!日夜日夜兼程中的“日”指的是什么?(生:白天) “夜”指的是什么?(生:晚上)对!白天走,晚上也走,这样他的行程就相当于别人的两倍了。 师:还有谁愿意说? 生3:毫无保留的意思是:老子把自己的知识一点儿也不剩地传授给孔子。 师:用自己的话来解释,非常好!毫无保留就是一点也没 有留下,你能借助课文内容来理解,真聪明,是个好办法! 生4:“风尘仆仆”形容走路时没有东西洗脸,没有东西穿。这就是风尘仆仆。 师:没有东西穿,这有点严重了!也就是说他在旅途中非 常艰辛,没有大酒店住,没有地方休息,能看出他旅途的 艰辛。 师:你能不能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师:你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了,很好。谁能说得比她更完整

小学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先写孔子决意拜师,接着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详细描写了二人初次见面时的情景,最后写了人们对他们的敬重。教学这篇课文,应让学生从孔子和老子的言行中,体会孔子学而不厌,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在描写孔子和老子时,对孔子的描写比较具体,因此对“孔子的品行”应做重点梳理。在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后,以“孔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展开教学,深入品悟。“老子的品行”强调整体感受,点到即可。最后以北京奥运会迎宾语拓展孔子名言,进一步感受孔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 1、会人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学而不厌,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难点: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 名言分享,揭示课题 1、老师有一则名言与大家分享。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 指导生齐读。 关于这则名言,你又知道哪些? (学生可能会从含义、《论语》、孔子等方面交流) 2、师相机补充,揭示课题。 (注意“拜”字,右边是四横一竖。) 【名言导入,激发积累兴趣,名言结束,拓展积累运用,前后照应,整堂课显得有始有终。】 (二) 探究分享,检查学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生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词语: 出示:远近闻名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传授止境佩服品行 同桌互查,互帮互助。

吉春亚老师教学实录及精品课件 (上下)范文

吉春亚老师1——6年级教学实录和精品课件(分年级)吉老师课堂“扎实、灵动,充满语文味”。执教1——6年级多轮,熟悉各个教学版本教材,对人教版教材如数家珍。98年开始课堂就有影随弟子——来自浙江、江苏、广州、新疆、湖北、河南、河北等全国各地,最多的一个学期带有8位弟子,几乎每天都有一节开放课。我们征求了吉老师的同意,将其的教学创意开发成我公司的文化产品。具体着手根据课堂录音、视频和吉老师提供的简易PPT整理实录和美化时才知道这是一件非常繁重的工作。吉老师也会抽空指导我们。吉老师的课有三类:一类是家常式公开课,一类是对外接待公开课;一类是大赛公开课,适合不同老师的需要。我们的课件制作也有不同层次(文字实录,ppt,动态场景,汉字书写笔顺,各类音乐和音效,有的增加了flsh 电影剪辑录音等) 按照年级,把已经整理好的实录和教学PPT课件目录如下,您可以联系我们的QQ号、和,希望有很多的课能满足您的教学需要。 一年级(上) 1.《小小竹排画中游》 2.《画》 3 《雨点儿》 4《四季》 5 《那座房子最漂亮》 6《阳光》 7. 《一去二三里》 8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9《自己去吧》 10.《静夜思》 11《小松鼠找花生》 12 <<爷爷和小树>> 13《借生日》 14. 《操场上》 15. 《雪地里的小画家》16. 《小小的船》 17《比一比》识字二 18. <<日月明>>(识字)19.《比尾巴》(识字课)20. 《小熊住山洞》21、《菜园里》22.《我多想去看看》23《影子》24《平平搭积木》25《雪孩子》26《识字2(商品)》 一年级(下) 1.《柳树醒了》2、《春雨的色彩》3.《村居》4.《看电视》5.《胖胖的小手》6.《棉鞋里的阳光》7.《月亮的心愿》8.《两只鸟蛋》9 《松鼠和松果》10、《美丽的小路》11.《失物招领》13《所见》 14.《小池>> 15.《荷叶圆圆》16《夏夜多美》17.《要下雨了》18.《四个太阳》19《乌鸦喝水》20.《司马光》21《称象》22《吃水不忘挖井人》23《画家乡》24.《棉花姑娘》25《小白兔和小灰兔》26.《识字8》27《识字一》28《识字2》29.《识字3》30《识字4》31《两只小狮子》32《小伙伴》33《识字5》34《识字5》34《识字6》 35《识字7》36《手捧空花盆的孩子》37《兰兰过桥》38《火车的故事》39《小蝌蚪找妈妈》40《地球爷爷的手》 二年级(上)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案 导读:【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复习回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写了我过古代着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2、故事中最关键的人物是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他给你留下

了怎样的印象? 3、课文中还写到了另外一个人物老子,他给你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 三、深入研究孔子、老子的人物形象 1、是呀,那么在孔子拜师的整个过程中,孔子和老子是如何的谦虚有礼,都还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 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⑴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 ⑵他们的品行又怎样? 3、学前指导。我们说一个人的品行往往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言谈举止)抓住人物的言行来研究人物的品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你可以研究孔子,,也可以研究老子,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一两个句子,认真地读一读,细细地体会体会。 4、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划出让你感动的一两个句子,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5、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问:你研究谁?你找到哪个句子来进行研究的?(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进行交流。) 研究孔子:

孔子拜师(公开课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第17课孔子拜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 2、播放课件,设问,看了这段录像,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你还有补充吗?(看课件,初步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成就,并补充课外所搜集的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 3、看到这些你有怎样的感想?(自由表达)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4、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思考,感知课文大意) 三、研读感悟 1、感悟孔子的品行 A引导,你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思考问题) B指导学生自读画出的语句。(在文中标注自己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明自己的感受。) C指导班级交流读书感受,相机点拨。(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

自己的感受) 2、感悟老子的品行 A从这句话人看出老子是怎样的人?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毫无保留,说明了什么?(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3、,你想对孔子和老子说什么?师生共同小结(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 在课外积累有关孔子的名言。 五、作业:1、抄词本,2、生字本 第2课时(评优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会用生字组词。 教学重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师的这样一件事情,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孔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请看课件。原来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他的名字为孔丘,但书本和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为何会称他为孔子呢?原来,在古代,“子”是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即是现在的老师,由此可见,孔丘在当时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学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 二、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那你们有没有学过或者了解过孔子的名言名句呢?请举手发言。(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的知识,才能学习到新的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教案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石河子第三中学张玲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过程与方法: 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二、教学重点: 学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学习大思想家勤学上进、学无止境的精神,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四、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两个汉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观看祭祀孔子的录像,检测孩子们对孔子的认知状况。简介孔子(以书后资料袋为主,学生默记)。 二、解释题目: 1、老师做“拜”的动作,学生猜字。点播“拜”字背后的中华文化。(有的金文(手,作揖)(页,磕头),表示作揖、磕头。造字本义:作揖,磕头,表示最高崇敬。)并教学生行春秋时期拜师礼。 2、揭题,板书课题,读题,提出疑问 提出疑问:生:为什么孔子要拜师?拜谁为师?已经是老师了,学生要拜师,老师怎么还要拜师呢? 学习方法指导:师:读书就要学会先思考,有思考就有期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善思善问。) 三、从句到词检测指导学习生字词,重视长句子的流畅朗读的方法的指导,扫清朗读障碍。 自读课文要求:带着这些问题,认认真真把课文读几遍,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你认为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孔子拜师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么样的?想想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总结读书并指导学习方法:不但读的认真,而且姿势特别端正,我还注意到这个同学还能拿出笔画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她还关注到了课后的资料袋。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生:朗读,纠正字音(重点是“渊博”“曲阜”、“洛阳”) 师:学习就是由不会到会的过程。掌声送给他。生:齐读课文 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生:朗读师:这里有两个词,提醒一下,风餐露宿,一个是“日夜兼程”要注意积累。生:齐读句子。 方法指导:师:读这两个句子的时候,特别注意到了加拼音的字,还有四字词语。用上这样的方式,读剩下的部分,同桌互相读。有不会的地方,同桌互相教,再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 导语:师课程开展的依据之一,下面是给大家提供的《孔子拜师》设计,大家可以参考阅读,更多详情请关注网。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录像(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以及其他课件。 2、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孔子拜师优秀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齐读单元导语)读完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 2、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

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板书: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3、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4、师概括介绍: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 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生字(认读、扩词): 词语(多种形式的认读):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4名学生轮流读课文,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想想课文的每个自然 段分别都讲了些什么?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5、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6、再读课文,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或请教老师、同学等方式扫除自己在课文人物、字词理解方面的一些障碍。 (1)讲解:古人的名、字与号: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及女子十五岁举行筓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古人在名、字、号的使用上,有一定原则和习俗。不论尊卑,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2)重点词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