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19.83 KB
- 文档页数:2
内壁,压力过低使吸痰不净。
吸痰持续时间每次<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在3min以上,在插入吸痰管时不应使用负压,痰液较多不能一次吸净时,吸痰与吸氧交替进行,同时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吸痰。
吸痰前高浓度吸氧,吸痰时由于机械通气中断、负压将肺内富含氧的气体抽出,刺激后剧烈咳嗽等往往会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在吸痰前后分别给予纯氧吸入1~2min,配合吸痰间歇纯氧吸入,气管切开套管内吸氧的患者调高吸氧流量2~3min后再吸痰,能增加肺泡肺毛细血管的氧浓度梯度,促进氧合,有效预防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发生。
安排好吸痰与进餐的关系,避免误吸,餐后至少30min后再行吸痰,留置胃管患者,吸痰时应将胃管开放,避免呕吐误吸。
每次进餐前翻身、叩背、彻底吸痰,待患者平稳后进餐。
刺激吸痰:如患者咳嗽反射好,可适当刺激患者,使其自行将深部的痰由气管套管口喷出,然后在气管切开口内吸净残留痰液,从而避免深部吸痰。
有效排痰是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的一个有效措施[3]。
(2)套管的护理:外套管的固定:用两根系带各系于套管两侧,以较长的一根绕过后颈,在短侧系2~3个死结并系紧,松紧适宜,以通过一指为限,过紧影响呼吸,过松则易脱落,每日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带。
对躁动不安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应用约束带约束其双手,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内套管的清洁与消毒:每6小时清洁消毒内套管1次,使用煮沸消毒法,取出内套管后先洗净套管内的痰液,再用开水煮沸20分钟,内套管离开患者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预防痰液堵塞气管。
套管周围的纱布垫每日更换2~3次,污染时立即更换,以防感染。
套管周围皮肤每日用75%酒精消毒2~3次。
(3)感染的预防。
①首先要强化护理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知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强调吸痰前后的手卫生,每操作一次更换一次手套。
保持病室内的洁净和空气的清新,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保持皮肤的清洁。
安单人病房,防止患者之间的感染。
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摘要]总结了自2005年5月-2008年1月97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病例,术后72例无任何并发症,8例合并脑脊液鼻漏,15例合并尿崩症,2例出现鼻出血,均痊愈出院。
介绍了术前心理护理及适应性训练,术后病情观察的要点、并发症的护理等,认为做好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垂体腺瘤;尿崩;脑脊液;鼻漏;护理垂体腺瘤是蝶鞍区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且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经鼻蝶窦入路一般适用于鞍内局限性垂体腺瘤切除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具有肿瘤切除彻底性高,创伤小,死亡率低,反应轻,恢复快等优点。
但对局部组织有较大创伤,可伴发脑脊液鼻漏、尿崩症等并发症。
收集我科2005年5月~2008年1月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病例97例临床资料,做好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
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97例,男50例,女47例;年龄22~65岁,平均43岁。
均具有垂体腺瘤的症状和体征。
本组病例均在全麻下行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痊愈无任何并发症的72例占74.2%;术后合并脑脊液鼻漏的8例占8.2%,经抗炎治疗、控制体位、加强护理后自行愈合;术后合并尿崩症的15例占15.5%,经口服卡马西平、双氢克尿噻后痊愈;术后出现鼻出血的2例占2.1%,经鼻腔填塞压迫止血愈合。
本组资料无明显年龄、性别差异(年龄大于70岁老年人垂体腺瘤少见,占垂体腺瘤病人的0.8%~1.5%,高龄患者不仅存在脏器功能的生理性减退,且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老年性慢支、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手术风险大,因此高龄垂体腺瘤患者未列入本组资料)。
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大多患者对颅内肿瘤怀有一种恐惧心理,并且手术仅在一侧鼻孔进行,患者会产生疑问,能否切除干净。
还有一些肢端肥大症患者因容貌丑陋而自卑,视力障碍患者担心失明而悲观,不孕者担心不能生育而苦恼等等。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关键词】垂体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护理我院手术室200610~200810选择适合经鼻蝶入路切除的垂体微腺瘤、垂体腺瘤以及侵犯蝶窦的肿瘤患者62例,进行微创手术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26~58岁,平均42岁。
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障碍、月经紊乱、停经、肢端肥大症等。
入院后行头颅MRI或CT及内分泌实验室检查、视力视野检查确诊。
1.2 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病人仰卧位,头下垫头圈,颈部轻度过伸,于鼻中隔软骨处垂直切开,分离鼻中隔黏膜,扩鼻镜撑开鼻孔,上显微镜确认蝶窦前壁,小骨凿打开蝶窦开口,再用Kervison 咬骨钳向两侧扩大直至蝶鞍侧壁,骨凿凿开鞍底骨质,咬骨钳扩大骨窗,11号刀片垂直切开硬膜,显微剪剪开硬膜,用不同角度的刮匙,取瘤钳和吸引器切除鞍内肿瘤,蝶窦妥善止血,取下鼻镜,鼻腔内填塞凡士林纱条,以利于鼻黏膜复位。
1.3 结果 62例垂体瘤切除患者,全切除57例,次全切5例。
术后出现短暂性尿崩症5例,电解质紊乱3例,视力视野改善60例,术后恢复正常月经25例,无脑脊液鼻漏、感染、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缩短5 d。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
有些患者因内分泌功能紊乱,表现为肢端肥大症、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男性性欲减退、女性闭经或不孕。
病人常感到自卑、悲观失望、性格改变等。
这些负性心理可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抵抗力,对手术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针对不同的患者,运用心理学知识,耐心倾听其诉说,了解其心理活动,结合患者的病情、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告知其疾病性质和采用的治疗计划,介绍手术治疗的新进展,帮助患者和家属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心理状态,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1.2 术前准备:(1)术前应全面检查,详细了解病情。
关于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鼻腔纱条部分滑脱的观察与护理垂体瘤起源于蝶鞍内脑垂体细胞,是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和硬脊膜瘤,占颅内肿瘤的第三位,且呈上升趋势[1-3]。
手术切除是垂体瘤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自1970年由Schloffer创立以来,不断的被发展、完善,并因其相对传统的开颅手术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诸多优点为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生所采用[4]。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常规在双鼻腔行碘仿纱条填塞,3~5天拔除[5],可有效预防术前鼻粘膜剥离后引起的鼻腔出血。
然而由于填塞纱条的松紧程度及手法的个体差异性,部分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会出现纱条一端滑脱,落入咽喉部或气管内的情况,从而引起不适症状,重者甚至有窒息的危险[6],由此而成为临床护理中的一种危急症状。
故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须加强鼻腔纱条滑脱的观察和护理。
本人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病区发生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纱条部分滑脱的21例病例进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数目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18~70岁,平均58.2岁。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MRI明确诊断为垂体瘤,并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后常规在双鼻腔行碘仿纱条填塞。
其中肿瘤全切例,大部分切除例。
21例患者均在术后24小时内出现纱条滑脱,经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治疗后,均满意疗效出院。
2 护理2.1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即经口-鼻-蝶窦入路和经单鼻腔蝶窦入路:经鼻腔剥离鼻粘膜后,经蝶窦开口进入颅内,行垂体瘤切除术。
为有效预防术后鼻粘膜剥离渗血,术后须常规填塞碘仿纱条压迫止血。
部分患者可因多种原因引起纱条一端滑脱,少许滑脱的纱条入咽喉部,可引起咽喉部异物感,敏感者表现为恶心、呕吐。
如纱条滑脱较长,进入气管,患者会有窒息感,重者表现缺氧症状。
术前健康教育要求患者术后不能有嗅鼻、喀痰等动作;当有咽喉异物感、窒息感等不适时,需及时告诉床位护士;呼吸道有痰时尽量咳出而不能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