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经鼻蝶窦入路切除临床路径及表单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8
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术手术记录
一、患者信息
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52岁
身高:160cm
体重:65kg
诊断:垂体腺瘤
二、术前准备
全身检查:患者无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全身疾病,手术耐受良好。
头颅CT及MRI检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评估手术风险。
术前用药: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抗焦虑药物缓解紧张情绪。
三、手术过程
麻醉方式:全麻下气管插管,行控制性低血压麻醉。
手术步骤:
(1)常规消毒铺巾,鼻毛备皮。
(2)鼻腔黏膜切开,显露蝶窦前壁。
(3)用咬骨钳咬除蝶窦前壁,暴露垂体窝。
(4)用刮匙及吸引器清除垂体窝内肿瘤组织,注意保护周围正常垂体组织。
(5)用明胶海绵填塞垂体窝,止血。
(6)逐层缝合鼻腔黏膜,术毕。
四、术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止血药物控制出血。
监测患者激素水平,了解垂体功能恢复情况。
给予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
五、手术总结
本次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肿瘤组织切除完整,周围正常垂体组织保护良好。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将继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发表时间:2016-12-07T13:58:34.3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4期作者:黄劲超付海涛[导读] 垂体腺瘤的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手术切除是其首先治疗方法。
(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包头 014040)【中图分类号】R7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126-02 垂体腺瘤的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手术切除是其首先治疗方法,尤其经蝶窦手术以其创伤小、安全省时,手术并发症少而被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师广泛采纳。
经蝶窦人路也有多种的改革方式:其主要有经筛窦、经口鼻蝶和经蝶入路三大类。
近年来,经鼻蝶入路有被普及的趋势,其应用中又分为经鼻小柱中隔入路、经鼻前庭中隔入路、经单鼻孔中隔蝶窦入路和经单鼻孔直接蝶窦入路的不同方式。
我科自2013年11月至2016年4月,采用经单鼻孔中隔蝶窦入路对15例垂体腺瘤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中,男4例,女11例。
年龄22~48岁,病程5月2年,平均10月。
首发症状头痛13例,闭经或月经失调8例,溢乳5例,视力视野减退4例,多尿1例。
内分沁激素水平增高11例:术前测定催乳素(PRL)水平升高9例(90-1375UG/L,平均368UG/L),生长激素(GH)增高2例分别为28.59UG/L和30.26UG/L,甲状腺素T3、T4增高1例。
MRI和或CT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无显著的鞍旁侵袭且蝶窦气化良好,蝶窦中隔偏侧2例;按照垂体腺瘤的分类:微腺瘤(直径〈10〉2例,大腺瘤(直径10)13例。
术前3天以氯霉素液滴鼻3~4次/日,口服泼尼松5mg/次,3次/日。
手术前日剪除鼻毛并清洗鼻腔。
选右侧鼻孔入路,手术时行气管插管全麻,取病人30度角仰卧位。
术野及鼻腔内用碘伏消毒、铺巾。
右侧鼻孔内放入1:1000肾上腺素溶液浸湿的棉片,使鼻粘膜血管收缩以减少术中出血。
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我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开始进行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碟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到目前为止已手术186例。
该术式在传统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基础上引入神经内镜辅助,提高了手术质量:减少手术盲区,止血更彻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6例,男81例,女105例;年龄19~78岁,平均46.5岁。
视力、视野受损125例,头痛102例,闭经或月经量减少86例,泌乳88例,性功能减退25例,肢端肥大26例,动眼神经麻痹3例,血压高于正常12例,无任何症状10例。
1.2神经影像学检查均经头部CT和增强MR扫描,肿瘤位于鞍区,多数并向鞍上生长,肿瘤最大径0.5~4.5cm,其中直径<1cm42例,1~3cm140例,>3cm4例。
1.3血内分泌检查血泌乳素(PRL)增高92例,血生长激素GH)增高28例,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增高6例。
内分泌正常61例。
1.4手术方法常规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病人仰卧位,头部后仰15°,用0.01%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棉条收缩鼻腔粘膜血管。
依据术前头部CT和MRI结果选择鼻孔,多选右侧。
在中鼻甲和鼻中隔间用单鼻孔牵开器入路,在蝶窦隐窝内,显露蝶窦开口。
于蝶窦开口侧前方鼻中隔与蝶窦前壁交界处弧形切开鼻中隔根部黏膜,翻向后,显露蝶窦前下壁的骨性结构,咬除骨质,扩大蝶窦开口,直径1.5~2cm;C 臂照射定位,咬除蝶窦间隔,显露鞍底。
咬除鞍底,开放范围直径1~1.5cm。
用穿刺针穿刺鞍内,抽吸探查证实安全后,电灼并用尖刀十字切开硬膜,烧灼硬膜,使其收缩暴露肿瘤,用刮匙、环形刮圈和吸引器分块切除肿瘤。
肿瘤大部分切除后,用内镜瘤腔内探查,直视下切除残余肿瘤,电凝出血点。
切除肿瘤后,瘤腔内可适当充填明胶海绵,可用耳脑胶加明胶海绵封闭鞍底。
术后鼻腔内填塞油纱条压迫止血。
2结果2.1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47例(79.0%),次全切除35例(18.8%),部分切除4例(2.7%)。
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减少并发症!作者!个多月以来!在神经导航的辅助下进行此类手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年$月至"#月垂体腺瘤手术患者$%例!其中男性&%例!女性’(例!年龄)%*#岁!平均年龄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入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石松生!任保刚!杨卫忠"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福建福州&#"""’#!摘要"背景与目的#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癌切除术已较为成熟!本文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例垂体腺瘤患者中!应用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术前对患者行核磁共振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解剖学三维重建!术中对肿瘤及周围重要结构实时定位!判断肿瘤的切除范围"结果#本组#’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例!次全切除!例!术后’(例内分泌学指标恢复正常!’#例头痛好转!#(例视力好转!&%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均无出血#视力#视野障碍#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定位准确!可以实时准确的指示术区的有关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有效地减少了创伤!提高了手术疗效"关键词#神经导航$鞍区肿瘤$显微外科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01"&%)-/.$)+#)+/$2##3%$,%","4+)%&1234+567341689:;2+4;34+73<=78+>6234?;34!"#$%&’"(&)*+",%)-,%."%/01(2)(3)-#2&4506,724(8"92:451(2;"%-2&/<6,=>),?@AAAB0CDEDF>2(4’!&’#%!(#(56789:;<=>?;5@A7BCDAE@7AB23;C84;D8236;5E773A57F G2B72HD738337AB25AB47BI,J6855DAFI K;5D2F85LA55D67;MMN8L;D8232H 37AB23;C84;D82383D67B757LD8232H M8DA8D;BI DAG2B5C8;73F23;5;N DB;355M67328F;N ;MMB2;L6,FAGHI>JK O2BDIP58Q M;D873D5K8D6M8DA8D;BI DAG2B56;F D6835N8L75323P4;MM7F R+S 5L;35E7H2B75AB47BI ;3F D67R+S F;D;K7B7DB;35H7BB7F D2D6737AB23;C84;D8235I5D7G,@7AB23;C84;D8235I5D7G MB2C8F7F ;LABB;D7D6B77F8G735823;N 83H2BG;D8232H D67;F732G;;3F 8GM2BD;3D 5DBALDAB75;B2A3F,J68567NM7F 83D6775D8G;D82323D677QD73D 2H DAG2B B757LD823,LAJMNGJK J2D;N DAG2B B7G2C;N K;5;L687C7F 83’!M;D873D5;3F 5AED2D;N B7G2C;N 83!L;575,T2BG237N7C7N E7L;G732BG;N<67;F;L67F85;MM7;B7F<B7L2C7BI 2H 7I75846D ;3F DB;35873D F8;E7D758358M8FA5K7B7H2A3F 83’(<’#<#(;3F !L;575<B75M7LD8C7NI,J67B7K7B732EN77F834<F7D7B82B;D82383C85A;N ;LA8DI ;3F C85A;N H87NF<L7B7EB25M83;N HNA8F UV1OW N7;X;47;3F G738348D85,7I=7NMJCI=JK J67;MMN8L;D8232H 37AB23;C84;D823;5585D7F 73F23;5;N DB;355M67328F;N B757LD823H2B M8DA8D;BI DAG2B58567NMHAN H2B ;LLAB;D7N2L;N8>;D8232H D67DAG2B5;3F 5DBALDAB75;B2A3F D6757NN;B ;B7;,SD 85YA8D7A57HAN H2B D67DAG2B B7G2C;N ;3F L;38GMB2C7D672M7B;D823B75AND5,8AO P;L>JK @7AB23;C84;D823$,8DA8D;BI DAG2B5$R8LB25AB47BI收稿日期#!""()"!)!&通讯作者#石松生-.//012.3403506.78.39:1;0398;<=0>7?(:#@’:&&#*?@(:?$’#ZPG;8N[1;<11A;.6BC<>D5.B$专题$!中国神经肿瘤杂志"!""(#$E’F $!*P !@#*!"岁!肿瘤伴卒中者#例!内分泌障碍"月经不规则!泌乳!肢端肥大等#"$例!视力$视野障碍者"%例!头痛&’例%!’例垂体腺瘤其中微腺瘤!例!大腺瘤"!例!巨腺瘤!例!$例垂体腺瘤为二次手术的患者&术前头部术区周围粘贴至少"个标记物!要求处于影像扫描的不同层面!为防止患者在扫描后不慎将标记物脱落!粘贴后龙胆紫标记粘贴点%也可无需粘贴标记物!而借助于鼻尖$内眦$耳屏$乳突等头面部的生理标志!同样方便准确地进行注册配准!进行导航手术&然后行核磁共振水平$连续$无间隔增强扫描!扫描层厚"((&影像资料通过)盘输入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标记肿瘤!了解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器械和设备使用美国*+,-./,公司的神经导航系统及0/1**公司的23!手术显微镜&!"$手术过程术前&天行鼻腔准备&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平卧位!头部后仰&4!""%!!头架固定!安装导航参考架于手术鼻孔的对侧!座标注册!系统误差控制在$((以内!注册时!可选取鼻根$眼眶等骨性标志验证注册的准确性&术前取下标记物!用抗生素生理盐水$碘伏消毒鼻腔!手术常规消毒铺巾!导航辅助下确定蝶窦前壁!切开鼻腔粘膜!电凝止血!蝶窦钳咬除蝶窦前壁及蝶窦中隔!电凝剥离蝶窦粘膜!现露鞍底!导航辅助下定位鞍底$鞍背$斜坡$双侧海绵窦$颈内动脉$视神经!鞍底开骨窗!常规鞍内穿刺!确定无血液$脑脊液后!’5(切开硬脑膜!显露肿瘤组织并切除!此时注意保护正常垂体组织!随着肿瘤组织的切除!鞍膈下落!注意保护鞍膈蛛网膜&切除肿瘤后!以生物蛋白胶$67胶及明胶海绵重建鞍底!凡士林纱条填赛手术鼻腔!术后$!"!#小时拔出&#结果本组患者应用神经导航系统的误差为%8!" &8#((!平均误差为%89((!术后所有病例均无出血!视力!视野障碍!脑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复查头颅核磁共振显示!&9例全切!!例次全切!内分泌复查&4例患者基本回复正常!视物障碍好转者&%例!头痛缓解者&’例!术后一过性尿崩症#例!予以垂体后叶素治疗后症状缓解!对于病理诊断细胞生长活跃者$次全切除者行伽玛刀补充治疗&$讨论神经导航系统结合了立体定向技术:计算机医学影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虚拟的数字化影像与实际神经系统解剖结构之间建立起动态的联系:在整个脑手术过程中提供实时定位导航:有利于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及术中病灶的精确定位:以最小的损伤:达到病灶的满意切除&神经导航的应用使神经外科从显微外科发展到微侵袭外科成为可能!使得神经外科手术更加安全$可靠$精确$科学)&*&神经导航辅助下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神经导航系统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完美组合&因为经蝶入路的周围解剖结构相对固定!所以从技术的角度!经蝶入路应用导航系统是比较理想的!这里不存在其它颅内手术因脑脊液的泄漏!术中甘露醇的应用!术中肿瘤$囊肿的切除!出现脑组织移位所造成的导航误差)$*!克服了神经导航应用的缺点!所以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定位较好的适应证&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对于周围解剖结构的定位十分重要!这包括术中保持中线!海绵窦$颈内动脉$视神经等重要解剖结构的定位!蝶窦$鞍底的定位!这是经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手术成功$失败的关键之一%对于二次手术者!原有解剖结构破坏!术者更加难以判断蝶窦前壁!鞍底!鞍膈等结构%对于某些病例蝶窦发育不良!蝶窦气化过度者!手术风险$难度同样增加%上述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此类手术的成功实施&神经导航系统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难题)"*!它通过术前影像学信息的整理!对肿瘤及术区周围重要结构进行三维重建!使手术计划更加完善!术者对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术中随着手术的进行!可以反复应用导航定位!使得肿瘤能够得到安全!准确!完全的切除&在手术当中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误差!在注册$配准$导航操作时应注意+头部核磁共振扫描时应对鞍区采用"((以下的连续扫描!下方应扫描鼻尖以下%参考架及显微镜的反射器应在同一方向!且与红外线接收器之间无阻挡%手术中由于镜内导航使用的导航工具也就是显微镜本身!因此要注意调节红外线接收器的接受%采用表面注册时石松生!等#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入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应多采取生理标志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本组病例!"例患者在导航系统辅助下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术后均无出血#视力%视野障碍#脑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体现了神经导航辅助下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优越性#但是如随着肿瘤的切除#鞍膈的下陷#导航系统所显示的仍然是术前的参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术中实时提供超声%#$%%&’等影像学信息!("#提高应用的准确度$!参考文献")*+,-*./012*234506784,972:0-.2;"&9<8+.-*=24>->,2?******,4,,-+*97+*@-*A !#"BC-+*97+*@$-?#!DD"!EFG"$HHBI.-4,<-4-*$0$2JK4,@-*:052+7#0-.2;B L2J.9*74,M;+%-,J4,@.K-288;4J2.49,2JJ+*2JA 9M ,-+*9,2?******,7A7%.-<7!#"B I.-*-9.2J.L+,J.C-+*97+*@#!DDD #GNO(PFQRR=!D!B528.24,):0S4,J-,.1T0IK--K2,:/0-.2;"’*2,778K-,94>2;288*92JK-7M9*.K--U.*2J287+;2**-7-J %.49,9M <4>;4,-7+8*27-;;2*2,>2,.-*49*J*2,42;327-;-%749,7!#"B C-+*97+*@-*A #!DDQ #(HOQPFH(=QDD "C2V29C0C2V2450%.2V+*2’"W8+>2.4,@9M ,-+*9,2?4%@2.49,327->9,4<2@-74,.*98-*2.4?-;A 2JX+4*->Y4.K 2<934;-J9<8+.-*.9<9@*28K4J 7J2,,-*F’-JK,4J2;,9.-!#"B #4,4<%,?274?-C-+*97+*@#!DD"#(EFQQG $Q!DB!&"!’"!("石松生!等"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入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第六届生命科学前沿国际研讨会###疾病的分子机制$预防和治疗%第一轮通知&!Q 世纪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前沿就是破译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提出预防和治疗各种重大疑难疾病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则为疾病相关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使我们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发生的机制#及其预防和治疗$为了促进基础和临床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生命科学领域不同学科的交叉#拟于!DDE 年H 月!D )!"日在青岛大学举办&第六届生命科学前沿国际研讨会办’第六届生命科学前沿国际研讨会I4U.K %,.-*,2.49,2;IA<8974+<9,L*9,.4-*74,Z4M-IJ4-,J-7(((#9;-J+;2*327479M >47-27-#8*-?-,.49,2,>.*-2.<-,.)$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就相关的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及热点问题%国家重大项目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进行广泛交流#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学生参加交流与讨论$请上网查询历届会议和本次会议的最新资料#网址K..8***YYY "J+KV "->+"KV *-J3*J *2,,9+,-<-,."K.<或YYY "X>+"->+"J,)征文要求’+Q )英文摘要+英文字号*题目Q"点%内容Q!点$单倍行距$请注明作者单位%联系地址及6$<24;地址#不合规格之摘要将不被收录)$英文摘要拟在,&-;;[49;9@A %,.-*,2.49,2;-杂志上发表$+!)征文截止日期*!DDE 年E 月QD 日+逾期论文将不予刊登在国际杂志上)$+")论文请用电子邮件发到*香港中文大学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联系电话*RN!$!EDHER"H #传真*RN!$!ED"ND!!#6%<24;地址*-J3*J +J+KV "->+"KV $+()审稿费请寄大会组委会#未交审稿费之稿件将不予刊登$邮寄地址*青岛市登州路"R 号青岛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陈蕾或陈文芳收#邮政编码*!EED!Q .联系电话*DN"!$R!HHQGD"或DN"!$R!HHQ!D".传真*DN"!$R"RDQ((H $+N )会议注册表请用电子邮件发到*JK-,;-4X>+K9.<24;"J9<或<2*AJKKVQH +74,2"J9<或邮寄至上述地址$!H。
一、经单鼻孔蝶窦手术解剖结构:国人鼻前棘至蝶窦口的距离平均为58.1 mm,至鞍底的距离平均为71.3 mm,垂体窝前后径为7.1~12.7 mm,上下径3.3~9.4 mm,横径8.7~20.3 mm[2]。
蝶窦开口始于蝶筛隐窝,在上鼻甲尾部水平,位于鼻中隔与鼻腔外侧壁之间。
大部分蝶窦开口可直视,部分因较为偏侧或被上、中鼻甲所掩盖,不能直视。
蝶窦中隔多为一个完整的骨性隔,呈矢状位,多不在中线而偏于一侧;少数有2个主隔。
蝶窦外侧壁与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关系密切,视神经管隆突位于蝶窦外侧壁上部,颈内动脉隆突位于蝶窦外侧壁的鞍底下部。
垂体下方的蝶窦顶壁为鞍底,鞍底呈球形隆起或平坦,骨质厚薄不均,前下壁较薄,平均为0.9 mm。
蝶窦两侧为海绵窦,两侧海绵窦间有前、后海绵间窦相连,在鞍底硬膜间可有下海绵间窦,10%的个体前、下海绵间窦融为片状,造成经单鼻孔蝶窦手术时进入困难。
进入蝶窦犁骨或蝶嵴是蝶底中线标记[6,7]。
蝶窦口也是一个重要的解剖标记,术中先探查寻找蝶窦开口。
若找不到蝶窦开口,则寻找后鼻孔,将扩张器下缘置于后鼻孔上方10~15 mm 处,电凝同侧黏膜裂口并侧翻,推开对侧后鼻中隔黏膜,扩张器推至蝶窦前壁并撑开。
将蝶窦开口黏膜部分剥离扩大,充分显露骨性蝶窦开口与前壁,以蝶窦开口为骨性标志打开蝶窦前壁。
蝶窦前壁开窗时,上界勿超其双侧蝶窦开口连线,以免破坏蝶上筛房,损伤包绕其内的视神经或造成脑脊液鼻漏[8]。
打开蝶窦后显微镜下可见正前方的蝶鞍,确认鞍底与中线位置或肿瘤的中心位置,蝶鞍的开窗范围从鞍结节到鞍底、两侧海绵窦之间,并常以鞍底前壁和下壁转折处为中心。
有时为了彻底切除肿瘤,必须尽量扩大鞍底骨窗以暴露手术视野,但要特别注意把握方向和力度,过度向两侧或向前、向后,均可能造成海绵窦、脑干等重要结构损伤或严重脑脊液漏。
肿瘤切除穿刺鞍底硬膜,确认为非出血性疾病后,“十”字形切开硬膜,电凝边缘止血,此时可见肿瘤。
单鼻孔经蝶入路与经颅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作者:孔伟薛跃华徐正保付伟春林亦海冯路王军友【关键词】垂体腺瘤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近年来有增多趋势。
目前主要有经颅手术和经蝶窦手术两大类。
本院自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了经颅及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的垂体腺瘤24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24例。
其中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组(下称经蝶组)17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26~71岁,平均48.6岁。
病程20天至10年,平均3.5年。
经颅组7例(翼点入路1例,额下入路6例),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40~71岁,平均55.1岁。
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4.6年。
1.2 临床表现:头痛13例,视力下降15例,其中伴象限性偏盲4例,双颞侧偏盲11例。
闭经、溢乳4例,性欲减退4例。
1.3 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行鞍区冠状位CT、垂体MRI检查,微腺瘤(<1cm)4例,大腺瘤(1~3cm)12例,巨大腺瘤(3~6cm)8例。
20例蝶鞍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其中13例主要向鞍上伸展, 2例侵犯海绵窦。
1.4 内分泌检查:全部病例术前均行内分泌检查,16例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增高,其中5例PRL>200μg/L,5例PRL100~200μg/L ,6例PRL﹤100μg/L。
10例睾酮水平下降。
1.5 治疗:经蝶组17例。
术前准备同传统经蝶手术,经口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头后仰20度。
右侧鼻孔放入浸有0.1%肾上腺素的棉片以减少术中出血。
鼻扩张器缓慢扩张使鼻中隔骨折向左侧移位,显微镜下可见骨性隆起结构的蝶嵴,以此为中心找到两侧蝶窦开口,在其下、内侧开骨窗显露鞍底,凿开鞍底,开窗约1cm×1.5cm,常规进行鞍内穿刺抽吸排除动脉瘤,十字切开鞍底硬脑膜。
见肿瘤为灰白色鱼肉状,质偏软,用吸引器、不同大小角度的刮匙小心切除肿瘤,双极电凝妥善止血。
垂体腺瘤经鼻蝶窦入路切除临床路径
一、垂体瘤经鼻蝶入路切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垂体腺瘤(ICD-10: C75.1/D09.302/D35.2 /D44.3)
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ICD-9-CM-3:07.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可有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闭经、泌乳、性功能减退、肢端肥大、Cushing征等。
2.辅助检查:
(1)检查视力、视野;
(2)1个月内头颅MRI T1、T2平扫加强化(含垂体区放大扫描);
(3)头颅CT。
3.实验室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2.术后酌情行内分泌激素治疗。
3.术后酌情行放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 C75.1/D09.302/D35.2/D44.3垂体腺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时,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4天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
(2)内分泌检查(可于住院前完成):激素六项(血清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雌二醇、血清孕酮、血清睾酮),生长激素,葡萄糖抑制实验,IGF-1(其
中,生长激素+葡萄糖抑制实验限于肢端肥大症者),甲状腺功能检查(T3、T4、TSH、fT3、fT4),血清皮质醇(8am、5pm、12pm);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头颅正侧位X光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17-羟皮质类固醇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30分钟。
经鼻蝶窦手术患者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3天;
3.口服强的松 5mg tid×3日(术前垂体功能低下的患者,根据化验结果决定)。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5天
1.麻醉方式:全麻;
2.手术方式: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3.手术内置物:
硬脑膜修补片、止血材料等
4.术中用药:抗菌药物、激素、止血剂、脱水药。
5.输血:视术中情况决定。
6.病理:冰冻(视情况而定),石蜡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3-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头颅MRI,根据垂体腺瘤类型复查相关激素水平和血电解质。
2.术后常用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视病情使用治疗尿崩症状的相应药物。
(十)出院标准。
1.无发热,无脑脊液鼻漏,已拔除鼻腔纱条;
2.尿量正常,需逐渐停用治疗尿崩药物(1-2周减量一次,争取1-1.5月停药);
3.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根据患者病情,安排相应的术前检查,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1)个别垂体微腺瘤须申请垂体动态强化磁共振检查;
(2)Cushing病:需加做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必要时行岩下静脉取血激素测定;
(3)生长激素腺瘤:需做葡萄糖抑制试验,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
必要时行喉镜、肠镜检查。
2.手术切除一般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是否选用内镜,需要根据垂体腺瘤大小、与周围血管及神经关系特点、术者经验和习惯、患者的一般状况等决定;
3.泌乳素腺瘤的治疗,可以先行药物治疗,药物控制无效或不耐受药物者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