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其名,名如其运----英汉文学作品中的标示名刍议

  • 格式:docx
  • 大小:29.58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如其名,名如其运----英汉文学作品中的标示名刍议

摘要:Aptronym标示名是文学作品中特有的一种人物命名修辞方式,作家借标示名暗示笔下人物“人如其名,名如其运”,旨在引起读者的注意并引发情感共鸣。从标示名的涵义入手,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归纳了英汉标示名的表层语言结构,分析标示名功能实现的深层心理联想机制,强调标示名理解与文学文本解读的关联及意义。

关键词:标示名;文学人物名字;语言结构;联想机制

一、引言

纵观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尤其叙事性作品,都不可能脱离“人物”这一要素而独立存在。大多数作家在塑造笔下关键人物时都会经过精心刻画,使其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美国文学理论家勒内·韦勒克和奥斯汀·沃伦说过,“塑造人物最简单的方法是给人物命名。每一个‘称呼’都可以使人物变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和个性化。”[1]正如社会个体的名字体现起名人或直白或委婉的期许,文学创作中人物的名字也往往折射出作家的意愿或所指,而不仅仅是用于简单地区别此人与他人的任意性记号。或影射人物性格,或暗示人物命运,或寄托作者情感,这种刻意而为的文学人物命名方式被称为Aptronym,标示名或标签式命名。比如《红楼梦》里命运“原应叹息”的元春四姐妹的名字,贾雨村(假语存),《大卫·科波菲尔》里铁石心肠的继父Mr.Murdstone,《天路历程》中的Mr.Save-all, Mr.Wordly Wiseman等等。

二、标示名涵义

Aptronym,也写作Aptonym,这种命名范例在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但这个单词本身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普通英语词汇,指的是“a name befitting the occupation, role, or nature of a person or character”(Literary Companion Dictionary)。而在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English Language中, aptronym的解释是“A name that matches its owner’s occupation or character, often in a humorous or ironic way, such as William Rumhole, a London taverner”。Frank Nuessel在他的著作The Study of Names(1992)中指出“an aptonym is the term used for “people whose names and occupations or situations(e.g.workplace)have a close correspondence.”归纳以上定义可以看出, aptronym指的是一个作家给作品人物起名时,特意让名字适合他的职业(occupation)、他的性格特点(nature or personality)、或者与这个角色有着紧密的对应关系。

关于Aptronym的词源,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美国报纸专栏作家富兰克林.亚当斯(Franklin P.Adams)在1938年首创的。他有意调换Patronym(源于父名的姓或名)一词的第一、二个字母的顺序而创造出该词。另一种溯源认为是Aptronym即aptonym,是apt+onym,apt意为“恰当、合适的”,onym来源于拉丁文onoma(=name)。这种文学作品人物命名方式在汉语中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翻译,学界之内有学者把它称为“标签式命名”,“标名”或“标示名”,以及“寓意名”。虽然译法不一,但都反映了aptronym契合作品人物性格或者命运的特点。

三、标示名表层语言结构

3.1 英语标示名构成方式

从词汇学角度看,英语标示名虽然是一类特殊的专有名词,但其构词方式基本上遵循传统词汇学的词汇构建机制,大致有下列方法:

(1)转类

选用普通英语词汇,其意义从泛指转为特指,直接原封不动地当作专有名词----标示名。比如欧·亨利短片小说《二十年之后》(After Twenty Years)中,两个情同手足的伙伴中一人要去西部闯荡,于是约定二十年后同一天同一地点再相见,二十年后双方都如约而来,可惜两人已经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正义与邪恶终究无法两立。作者给两个主人公取名Patrolman·Wells和和Silky·Bob,patrolman 本义为巡警,而silky本身含有柔滑圆滑的的意思,暗示人物的职业和性格。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中,Faithful,Hopeful,Mercy,Prudence这样的名字随处可见。

(2)谐音

约翰·福斯塔夫(John Falstaff)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King Henry Ⅳ)中的人物,他爱喝酒吹牛,撒起谎来不顾道德荣誉。擅长溜须拍马,以此谋生。他的身上有很多人性世俗的弱点,却也没什么坏心。其姓氏Falstaff与false stuff谐音,影射此人是个爱吹牛无真材实料的“假货色”。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在其成名作《黛西·米勒》(Daisy Miller)中刻画了一个个性冷酷而僵化的角色—Winterborne,让人联想到谐音winter+born(冬之子嗣,冰冷无情)。

(3)拼缀

拼缀法即对两个基本词汇进行分解,各取保留其中一部分,合成一个新词。查尔斯·狄更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里凶恶歹毒的继父与其姐姐两人的姓氏是Murdstone。Murd从murder(谋杀)剪切er而来,stone又给人僵硬无情的感觉。两个单词拼缀起来,不免让读者揪心大卫的苦难童年。在他另一部小说《董贝父子》(Dombey and Son)中,董贝先生是英国伦敦一个从事批发、零售和出口事业的公司的老板,拥有巨大财富,使他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于是董贝先生就自认是世界的中心,他傲慢并且有着极强的控制欲。狄更斯别具匠心地赋予他姓氏Dombey,由dominate(掌控)和obey(顺从服从)剪切拼缀而成。

(4)派生

派生法即在原有词汇后添加词缀。童话故事里的灰姑娘名为Cinderella,cinder是煤渣、炭渣的意思,ella是表示女性的后缀。其名字暗示姑娘身世可怜,如同灰渣一样无足轻重。另外也可以使读者想象灰姑娘整天被继母母女三人呼来唤去,烧火做饭的灰头土脸的形象。英国小说家罗伯特·特雷塞尔写过《穿破裤子的慈善家》(The Ragged-Trousered Philanthropists),其中有两个重要人物—Mr. Adam Sweater和Mr. Amos Grinder。前者是市长和服装公司总经理,其姓氏Sweater由sweat(使人做苦工,过度劳动)加表示动作施行者的后缀-er构成。后者为果蔬行业的垄断商,他的姓氏Grinder同样是由grind (折磨压榨 )加-er构成。两个标示名都从侧面反应出资本家剥削榨取底层劳动者血汗的贪婪本性。

(5)仿词

作者通过相似类比,“利用新事物与原有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由此及彼,类推出新事物的名称,本质上属于隐喻”。[2]读者容易由此及彼联想到较为深层的意味。英国小说家塞缪尔·理查森在1740年发表作品《帕梅拉》(Pamela),亨利·菲尔丁不赞成其中的道德说教,便写了戏拟小说《莎米拉》(Shamela)以示嘲弄,其中sham有“虚伪”的意思,反映了菲尔丁的批判思想。

3.2 汉语标示名构成方式

与拼音文字属性的英语标示名相比,汉语标示名的借助手法相对简单,其主要方式有以下三种:

(1)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