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拉斯小说叙事独特性及其成因【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论杜拉斯《情人》的语言特色、情爱和性主题汪泽【摘要】1984年凭借小说《情人》,杜拉斯成功跻身于人才济济的法国当代文坛.《情人》独树一帜的语言特色,凄婉悲怆的情爱主题,以及赤裸奔放的性描写深受众多读者的喜爱.文章从这三个角度对小说展开细致分析,试图挖掘其不朽的艺术魅力.【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3页(P79-81)【关键词】杜拉斯;《情人》;语言特色;情爱;性【作者】汪泽【作者单位】喀什大学人文学院,新疆喀什 8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565.45《情人》是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自传体小说,曾获1984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法属殖民地印度支那的回忆贯穿起杜拉斯的童年及少女时代,爱情、亲情、人生种种,俯拾即是的生活片段织就起一段美妙绝伦的文字盛宴。
金边、永隆、沙沥,热气蒸腾的汗津津,混杂人体气味的湿漉漉,街头巷尾的暧昧,薄雾暖阳烘焙的晦暗,等等,悉数以最自然灵动的画面一帧帧滑进杜拉斯的生命和笔尖。
一座城市,一条河流,一场绝恋,杜拉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存在于这广阔圆润的特定背景,断断续续,拼接成一场跨时空的艺术故事。
很多人,读不懂《情人》,重复数遍,仍不甚理解。
这或许就是作品语言特色的与众不同拉开了作家与读者的距离,从而产生出令人无法释怀的疏离感。
朱光潜先生曾在《谈文学》一书中提到,“最上乘的文章是自言自语”。
[1]作家创作一部作品的初衷或有一二,但也不过是出于一吐为快的直接宣泄或是急于教化大众、传播思想这两种。
了解杜拉斯的读者都知道,她性情古怪,难以亲近,直言不讳,常使对方处于尴尬的境地。
尖锐的个性也烙刻在她的文字里,初看语言稳妥、平顺,细读时才猛然发现被表象蒙蔽的真实本质。
当然,这种明晃晃的骄傲彰显,正是杜拉斯惹人既爱又恨的根本原因。
本文着重于分析杜拉斯《情人》的语言特色、情爱和性主题,借此廓清其小说文本的本质特征。
一、《情人》的语言特色(一)简约剖白,短促深邃杜拉斯的语言总能巧妙地逃出语言的牢房,摒除既定的感受与习以为常的成见,足见其笔致的力道和语言功底的厚重。
杜拉斯作品的情爱表达研究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今世有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1984 年以小说《情人》获取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杜拉斯近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批作品,其作品大多被拍摄成电影。
爱情是杜拉斯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缘于此情爱表达也成为杜拉斯作品的独具的鲜亮特点。
杜拉斯的情爱表达不单丰富地表现于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层面,并且透过详细的情爱的境遇,将爱情中男女两性的波折心理和思想矛盾赐予了深入的揭露。
本论文主要从情爱表达的角度商讨杜拉斯作品中的男女两性之间的情爱表达及其价值内涵,借此折射今世人的生计困难及对情爱的生命探究与决断。
文章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构成。
绪论概括杜拉斯的创作及杜拉斯作品研究的现状,提出论题研究的企图和意义。
第一章论述杜拉斯自己的情爱生活与作品中情爱表达的内在关系,经过其自己的情爱体验显示其作品中的情爱体验的深度与独到性。
第二章议论杜拉斯对情爱主体的表达,揭露杜拉斯作品中两性之间的情爱矛盾与交融。
经过对情爱主体表达的剖析,阐释杜拉斯怎样展现男女两性的情爱矛盾与价值交融的复杂性。
杜拉斯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以女性的视角加强了女性在情爱中的窘境与挣扎。
第三章对其作品中的情爱境遇的表达赐予论述和剖析,以为开放和关闭的情爱境遇,致使杜拉斯作品生成不一样的情爱内涵。
男女两性在不一样的境遇中的对话、交流与找寻,既是两性各自处境与情爱努力的表达,同时也是杜拉斯情爱表达富裕独到魅力的一种展现。
总之,杜拉斯作品的情爱表达拥有丰富的阐释价值。
文章力争经过对杜拉斯作品情爱表达的解读,揭露杜拉斯作品情爱表达的独到价值和意义,以推进杜拉斯作品的深入研究,对更正确、完好地理解杜拉斯的作品有所裨益。
杜拉斯小说的电影化叙事研究摘要:现如今,根据文学作品改变成的电影有很多,这种现象体现了电影艺术与文学艺术的完美结合,但是电影和文学在叙事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文学创作为电影的创作提供了素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电影制作者的灵感,反过来电影的发展也影响了文学创作的发展。
另外由于现在由小说改编的电影比比皆是,所以我们不得不用一种新的方式重新对小说的电影化叙事进行探索和思考。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的一位著名的小说家,她也是一位出色的电影编导,她的创作跟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是在叙事方式上,跟电影紧密结合,有着明显的电影化特征。
本文笔者主要针对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的电影化叙事风格进行研究。
关键词:杜拉斯;电影化叙事;文学创作玛格丽特·杜拉斯是著名的法国作家,主要以创作剧本为主,也是一位很优秀的电影艺术家。
杜拉斯的小说创作擅长运用一些电影化的敘事手法,并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化风俗,使得她的作品体现了一定的艺术性和文化特色。
杜拉斯的作品表达“爱”这一主题的居多,她总是能把人类对于爱的欲望很好的通过当时的社会背景完美的呈现出来。
而且她特别擅长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她对人物的描写非常细腻,在处理语言以及行为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这使得她的小说有着跟电影很相似的表现手法。
前期杜拉斯创作过很多的电影剧本,比如《广岛之恋》《长别离》等等,在她创作后期,她经过反思把重点放在了小说创作的过程本身,而不是一味地依赖电影化的叙事技巧。
但是不管怎样,杜拉斯对世界文学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文学创作。
另外她的作品成为后来很多女性作家模仿的对象,她对女性的思考是很深刻的。
因此她的小说创作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尤其是电影化的叙事风格。
一、小说电影化叙事概述(一)小说与电影的融合虽然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它们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
小说和电影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管是小说创作者还是电影创作者,他们的作品都来自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人生经历,只是通过艺术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而已,但是又跟现实完全不同,他们会把自己的想象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因为现实中无法实现,所以通过作品来实现。
2024年《鸡毛信》读后感范本标题:《鸡毛信》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引言:《鸡毛信》是杜拉斯于2023年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主题探讨,深深触动了读者们的内心。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小说中凸显出的主题和情感,并探讨对我们真实生活的启示。
第一部分:感受情感的复杂性《鸡毛信》围绕着一个简单的情感线索展开,讲述了两个普通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然而,杜拉斯却通过精心构建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描写,展示了情感的复杂性。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禁被深深吸引,仿佛自己也卷入了这段爱情的纠葛之中。
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辗转和纷繁复杂。
他们曾经深爱对方,也曾经受到彼此的伤害。
而这些情感的起伏,让我们不禁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如何发展的?当爱情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当原本甜美的爱情遭遇现实的洗礼,究竟是何种力量能够使得两个人能够坚持到最后?第二部分:对于人性的深刻审视除去情感的复杂性,杜拉斯通过《鸡毛信》也揭示了人性的各种弱点和矛盾。
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都存在着一种内心的孤独感和对于彼此信任的怀疑。
他们时常陷入自我设限和犹豫不决的状态中。
这使得我们思考,人性的弱点是否总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命运?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十分细腻,杜拉斯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思考,展示了他们的挣扎和内心的纷乱。
这让我们深入思考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想法,是否有一种力量能够让我们跨越自己的矛盾和困惑,实现真正的自我?第三部分:对于爱情的重新定义《鸡毛信》重新定义了爱情的概念,突破了传统的观念束缚,展示了爱情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曾经相爱,相伴,离别,又再度相逢。
他们经历了彼此的背叛和伤害,最终却选择了原谅和重建。
这种复杂而真诚的爱情,让我们思考,爱情是否一定要完美?是否真正的爱情不是不经历曲折?《鸡毛信》通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反思,真实展现了爱情的力量。
爱情不仅仅是甜美的情愫,还包含着失望、犹豫、挣扎和坚持。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诗性叙事的开题报告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以其充满诗意和
叙事性的作品而闻名。
杜拉斯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将诗意与叙事相结合,并通过她的
文学作品来呈现人类存在的深邃内涵。
因此,本文将围绕杜拉斯的诗性叙事展开研究,以深入探讨杜拉斯作品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涵以及诗意和叙事性的融合。
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下三个方面:
1. 杜拉斯的诗意叙事的特点
从1984年出版的《情人》到1990年的《包法利夫人》和《四月去加赛》等作品,杜拉斯的作品一直以诗意和叙事性的独特融合为主要特点。
在她的作品中,诗意
和叙事性这两个元素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学语言。
2. 杜拉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杜拉斯作品中包含着非常深刻的精神内涵,从她描绘的人物形象中可以看出她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生命的关怀。
另外,她的作品也表达了她对时间和记忆的思考,呈现
了时间和记忆的深远意义。
3. 杜拉斯的叙事手法和诗意表现
杜拉斯作为一位独具特色的作家,其作品中的叙事手法和诗意表现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她常常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来丰富叙事性,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也增
加了文学作品的诗意性。
总之,杜拉斯的诗性叙事是她作品风格的主要特征之一。
她的作品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也运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诗意表达方式,通过艺术的手法来呈现人
类存在的深远内涵。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杜拉斯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来探讨她的诗
性叙事的内涵和价值。
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主题研究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是法国20世纪文坛上一位十分独特且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作家。
1984年,由于小说《情人》的出版,年逾古稀的玛格丽特·杜拉斯获得了法国最富盛名的龚古尔文学奖,并由此开始享誉世界。
杜拉斯的作品风格神秘莫侧、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作品内容已经超越了爱情故事的约束和传统文学的束缚,从而使其作品在世界文坛上显得愈加独特。
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她为我们带来了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小说、随笔、电影剧本等。
其作品的主题涵盖了爱情、政治、人性、社会等众多方面。
由于作家本人不同寻常的生命历程以及对社会人性的独到感悟与体察,她笔下的文字独具一格,作品始终散发着迷人、疯狂、痛苦、忧郁的气息。
杜拉斯的作品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就笔者当前所了解的的资料和情况来看,国内对杜拉斯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杜拉斯的成名作《情人》、有关情人形象以及对杜拉斯其人其作的一般性介绍。
我认为,这也跟国内对杜拉斯作品译作的有限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文主要从杜拉斯作品的主题入手,展开论述。
“主题”(Theme)一词是西方文论中的概念.大致与我国古代文论术语中的“意”、“立意”相对应,它指人们对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探讨。
主题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对文学作品的主题、母题、意象——人物、情境和惯用语的研究。
其中主题研究是主题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主题是具有一定长度的、由构成一定情节内容的某部作品或某个人物典型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一定意图的思想概括。
主题主要是一种观念,是从文字中总结出来的思想意义,是从作品中客观或主观反映出的意义与意图。
以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或其它描写社会、人生、人性等内容来反映出一定的意义,这说明作品的形式与内容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并且,“在一部文学作品中任意摘取的片段里,这部作品的全部重要意义已经包括在内,并且可以被描述出来。
杜拉斯《情人》的叙事艺术评析摘要: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畅销”不是因为商业性或者迎合大众的口味,而是由于其独特的叙事艺术。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叙事情节、叙事语言等方面,探究《情人》的叙事艺术。
关键词:杜拉斯;《情人》;叙事艺术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小说《情人》获得一九八四年龚古尔文学奖,作品风行一时,出现了“杜拉斯热”的想象,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于《情人》流淌着杜拉斯与众不同的叙事方法,吸引了众多的读者。
虽然在很多读者的眼中,《情人》可能是一个通俗的小说,是一个年老女人的回忆,是一个发生在法国殖民地越南,贫穷的白人姑娘和富有的中国男子绝望的爱情。
因为无法逾越世俗的种族观念、伦理道德和双方家庭的极力反对而失败,最后白人姑娘离开越南到巴黎定居,中国男子则遵从中国千年封建礼法娶了一个未曾谋面的中国姑娘的悲剧故事。
但是事实上不是这么简单,出版小说《情人》的出版家热罗姆?兰东曾说:“有些人曾劝她删去某些段落,我曾鼓励她保留不动,特别是关于贝蒂?费尔南代斯的一节,这是这本书最有意趣的一段,因为这一部分表明这本书的主题决非一个少女与一个中国人的故事而已。
在我看来,这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和作为她全部的作品的源泉的那种东西之间的爱的历史。
情人代表着许许多多人物……”出版家的话恰恰是符合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情况的。
小说《情人》真是因为其独特的叙述艺术,吸引了众多的读者。
一、叙事结构的灵活性《情人》的结构类型可以是自传体小说的类型,自传体小说介于自传与小说之间,它因其主人公与作者之间存在隐秘而又命运攸关的关联而具有自传的特性,从而自成一支。
《情人》则正是这类小说。
作者与主人公之间隐秘的关联,使自传体小说变得神秘:作者一边讲自己的故事,一边对读者说“这并不是我”。
于是,在“像”与“不像”之间,造成一种极具张力的叙述空间,使小说不仅具有了“警世”与“自省”的功能,而且拥有艺术的吸引力。
小说中“我的生命力历史并不存在”、“人们总是要你相信在那些地方曾经有过怎样的一个人”等这样模糊的语言使得小说扑朔迷离,结构随着杜拉斯的情绪与回忆曲折缓慢的前进。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浅析杜拉斯小说叙事独特性及其成因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国外对杜拉斯的研究
从杜拉斯第一部引起批评界瞩目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年)开始,法国各大报刊、杂志始终有批评她的文章,后来更有专号、专刊特别奉献给这位成绩卓著的作家。
我们至今耳熟能详的几个法国批评大家,像雅克·拉康、莫里斯·布朗肖、乔治·巴塔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等,都注意到了这位作家的才华,公开撰写批评文章,捍卫杜拉斯对文学所做的独特贡献。
目前,用英、法两种语言出版的杜拉斯批评文集有十多种。
西方最权威的批评文集《当代文学批评》也收集了有关杜拉斯的代表性批评论作近70篇。
在西方,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就有研究她的博士论文,到2003年底,有关她的博士论文有170余部。
至于公开出版的学术性研究专著(包括部分博士论文专著),英文的、法文的各占40部左右。
另外,在欧洲,有来自世界多个国家会员参加的杜拉斯协会,每年负责组织有关杜拉斯作品的学术会议及出版论著等活动。
上述数字和事实表明,在西方,存在着庞大的关于杜拉斯的批评队伍,他们不仅持续的时间长,而且成果卓著。
国内对杜拉斯的研究
有如下特点:
其一,大部分文章还属于印象式的评价,有深度的批评文章不是太多。
其二,对杜拉斯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大部分是对单个文本的分析,这对许多作品都有显著互文性特点的杜拉斯来说明显有失偏颇。
其三,批评关注的焦点往往在杜拉斯的少数知名作品上(如在已有的30多篇评论中,有8篇是评论《情人》的),因而不能全面地反映杜拉斯创作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选题的依据
国内对杜拉斯的研究,批评关注的焦点往往在杜拉斯的少数知名作品上(如在已有的30多篇评论中,有8篇是评论《情人》的),因而不能全面地反映杜拉斯创作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国内已有的对杜拉斯进行研究的论文,只有一篇硕士论文在叙事艺术方面对其作品进行了粗糙的研究,大多论文认识从其单一或是几部作品的内容出发,没有研究过杜拉斯作品叙事中的独特之处
选题的意义
国内对杜拉斯的研究,关注的焦点往往在杜拉斯的少数知名作品上,因而不能全面地反映杜拉斯创作的独特性。
选择此题,意在通过对杜拉斯作品的研究,找到其个人在叙事方面的独特之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研究现状
(一)、国外对杜拉斯的研究
(二)国内对杜拉斯的研究
2、杜拉斯独特的海洋叙事
(一)作品中的海洋形象
(二)作品中的海洋精神
3、海洋叙事的艺术特色
(一)以海洋为背景,设置情节、塑造人物、描写环境
(二)以海洋元素融入小说的符号层、意象层、意境层
4、独特海洋叙事的成因
(一)、作者受童年及生活经历的影响
(二)海洋背景:生活环境经历
(三)受“新小说派”的“创新”思想的影响
5、杜拉斯海洋叙事的意义与影响
拟解决的问题:
1、介绍国内外关于杜拉斯小说研究现状
2、分析杜拉斯小说中海洋叙事内涵
3、总结杜拉斯小说海洋叙事的艺术特色
4、探究杜拉斯小说海洋叙事的成因
4、阐发杜拉斯小说海洋叙事的意义与影响
拟解决的问题:
1、杜拉斯作品中的音乐元素、绘画元素,口语化的语言、镜头感的画面
2、查找以“海洋”为叙事背景的作品,分析
3、与“新小说派”叙事异同的不同代表作品及例子
4、查找作者生活经历对其写作的影响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研究步骤:1、搜集、研究杜拉斯相关评论
2、研究杜拉斯作品
3、搜集杜拉斯生活背景、经历
4、搜集叙事类研究书籍分析杜拉斯作品
研究方法:分析法、对比法、归纳法资料查找
四、参考文献
[1]「美}戴卫·赫尔曼著马海良译·《新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J.希利斯·米勒著申丹译·《解读叙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刘世剑著·《小说叙事艺术》·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
[4]罗钢著·《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5]徐岱《小说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6]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7]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8](法)弗莱德里克·勒贝莱著(Frederique Lebelley) 方仁杰译《杜拉斯生前的岁月》海天出版社,1999
[9](法)雅恩·安德烈亚(Yann Andrea)著彭伟川译《我,奴隶与情人:杜拉斯最后一个情人的自述》海天出版社,2000
[10]李亚凡《杜拉斯:一位不可模仿的女性》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11](法)克里斯蒂安娜·布洛-拉巴雷尔著徐和瑾译《杜拉斯传》.漓江出版社,1999.
[12]《玛格丽特·杜拉斯真相与传奇:杜拉斯唯一的传记影集》(法)阿兰·维尔贡德莱(Alain Vircondelet)著胡小跃译作家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