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图
- 格式:doc
- 大小:389.00 KB
- 文档页数:4
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加聚反应,还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A.CH2=CH2B.CH3CH2CHO C.CH3COOCH=CH2D.CH3CH(OH)CH3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硬脂酸与软脂酸互为同系物B.红磷与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C.16O与18O互为同位素D.CH3COOCH2CH3与CH3CH2OOCCH3互为同分异构体3.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LCCl4含有分子数为0.5N AB.常温常压下,56g丁烯(C4H8)中含有的共价单键总数为8N AC.56g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质量均为3.2g的S2、S4、S6中所含S原子数相等,都为0.1N A4.已知自动脱水−−−−→R—CHO。
现有A、B、C、D、E、F六种有机物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A的分子式为C4H8O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①属于氧化反应B.有机物B、D的最简式相同C.A的同分异构体中,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有9种D.等物质的量的D、E与足量钠反应,产生H2的量相同5.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乙烯聚合B.石油裂化C.石油分馏D.煤的干馏6.化学与抗击“新冠”病毒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双氧水中含有H2O2分子B.“84”消毒液应该避光保存C.过氧乙酸(CH3COO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D.75%的酒精消毒效果不如95%的酒精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浓硫酸干燥NH3B.用焰色反应鉴别KCl和K2SO4C.用NaOH溶液除去Cl2中的HCl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棉线和羊毛线8.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取下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再沿该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紫色石蕊试液1毫升,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液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杂质B.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和吸水C.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及吸收乙醇、中和乙酸D.石蕊层分为三层,由上而下是蓝、紫、红9.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一、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二、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⑷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⑸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2、无机物:⑴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⑵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⑶ + 2价的Fe6FeSO 4 + 3Br 2 = 2Fe 2(SO 4)3 + 2FeBr 36FeCl 2 + 3Br 2 = 4FeCl 3 + 2FeBr 32FeI 2 + 3Br 2 = 2FeBr 3 + 2I 2⑷ Zn 、Mg 等单质 如 ⑸ -1价的I (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⑹ NaOH 等强碱、Na 2CO 3和AgNO 3等盐 Br 2 + H 2O = HBr + HBrO2HBr + Na 2CO 3 = 2NaBr + CO 2↑+ H 2O HBrO + Na 2CO 3 = NaBrO + NaHCO 3三、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 4、氯仿、溴苯等)、CS 2等;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酯、液态环烷烃、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等 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 醇类物质(乙醇等)⑸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⑹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⑺ 苯的同系物变色 Mg + Br 2 === MgBr 2 (其中亦有Mg 与H +、Mg 与HBrO 的反应)△2、无机物:⑴ 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⑵ + 2价的Fe (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⑶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⑷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⑸ 双氧水(H 2O 2)五、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 烷烃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的单质。
常见的实例:金刚石、石墨和C60;氧气和臭氧;红磷和白磷。
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有单质参与,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2.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的理解(1)酸性氧化物定义:与碱反应只生成一种对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NO2。
(2)碱性氧化物定义:与酸反应只生成一种对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只有“碱金”这一组关系是一定的!)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Na2O2是特殊氧化物。
3.分散系(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2)分类: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这个分类依据是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本质特征。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3)胶体的性质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提纯渗析由于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通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较小可通过半透膜,用此法将胶体提纯用于分离溶液和胶体(4)胶体部分易错归纳①胶体的本质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②胶体本身并不带电,而是由于胶体粒子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
④电泳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通电后胶体粒子定向移动,所以并非所有胶体都有电泳现象(如淀粉胶体)。
(5)Fe(OH)3胶体的制备在小烧杯中,加入4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滴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立即停止加热,即可得到Fe(OH)3胶体,整个过程不能搅拌。
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图表示正确的是A .甲烷的球棍模型:B .S 2-的结构示意图为:C .乙炔的结构式:CH≡CHD .羟基的电子式:2.乙烯的结构简式是 A .C 2H 4B .CH 2=CH 2C .CH 2CH 2D .3.下列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 .Al 2O 3(s)()NaOH aq →NaAlO 2(aq)()3NaHCO aq −−−−−→Al(OH)3(s)B .NaCl(aq)电解−−−−→NaOH(aq)2Cl −−→漂白粉(s)C .FeS 22O煅烧−−−−−→SO 32H O −−−→H 2SO 4 D .淀粉−−−−−→淀粉酶葡萄糖酒化酶−−−−−→CH 3COOH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煤焦油是煤的干馏产物之一B .硬化油不易被空气氧化变质,方便储存C .淀粉、纤维素均可在人体内水解生成葡萄糖D .羊毛、蚕丝、牛胰岛素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5.下列物质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又能使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褪色的是 A .乙烯B .乙烷C .乙醇D .苯6.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的是A .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氯乙烷)B .乙烯与水加成(乙醇)C .乙烯与氯气加成(1,2-二氯乙烷)D .氯气与苯用氯化铁作催化剂反应(氯苯)7.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糯米中的淀粉一经水解,就酿成了酒B .将米饭在嘴里咀嚼有甜味,是因为部分淀粉在唾液酶催化下水解生成麦芽糖C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 .未成熟的苹果遇碘水会变蓝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臭氧是饮用水的理想消毒剂之一,因为它杀菌能力强且不影响水质 B .在食品包装袋内放入铁系保鲜剂可以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C .因铝制品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故可长时间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D .工业上,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纸浆以及草帽等编织物9.用括号内的试剂和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 ) A .苯中含有苯酚(浓溴水,过滤) B .乙酸钠中含有碳酸钠(乙酸、蒸发)C .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D .溴乙烷中含有乙醇(水、分液)10.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A .白磷和红磷 B .冰和干冰 C .正丁烷和异丁烷D .16O 和18O二、填空题11.家庭厨房中的:A .食盐; B .食醋; C .淀粉; D .油脂; E.蛋白质; F.维生素; G .蔬菜、水果。
2022届高三化学——有机转化关系及反应方程式书写强化练及训练知识梳理一、重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二、必背有机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1)CH 3CH 2Cl ―→CH 2===CH 2答案CH 3CH 2Cl +NaOH ――→乙醇△CH 2===CH 2↑+NaCl +H 2O(2)CH 3CH 2OH ―→CH 2===CH 2答案CH 3CH 2OH ――→浓H 2SO 4170℃CH 2===CH 2↑+H 2O (3)CH 3CH 2OH ―→CH 3CHO 答案2CH 3CH 2OH +O 2――→Cu 或Ag △2CH 3CHO +2H 2O(4)CH 3CH 2OH 和CH 3COOH 生成乙酸乙酯答案CH 3COOH +CH 3CH 2OH浓H 2SO 4△CH 3COOC 2H 5+H 2O (5)OHC—CHO ―→HOOC—COOH答案OHC—CHO +O 2――→催化剂△HOOC—COOH(6)乙二醇和乙二酸生成聚酯答案n HOCH 2—CH 2OH +n HOOC—COOH――→一定条件+(2n -1)H 2O (7)乙醛和银氨溶液的反应答案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 ↓+3NH 3+H 2O(8)乙醛和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答案CH 3CHO +2Cu(OH)2+NaOH ――→△CH 3COONa +Cu 2O ↓+3H 2O(9)答案(10)答案(11)和饱和溴水的反应答案(12)和溴蒸气(光照)的反应答案(13)和HCHO 的反应答案+(n -1)H 2O(14)酯在碱性条件的水解(以乙酸乙酯在NaOH 溶液中为例)答案CH 3COOC 2H 5+NaOH ――→△CH 3COONa +C 2H 5OH (15)和NaOH 的反应三、常考有机物的检验1.卤代烃中卤素的检验取样,滴入NaOH 溶液,加热至分层现象消失,冷却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 3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确定是何种卤素。
第六节人和动物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目标:1。
糖类,脂类,蛋白质代谢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重点:1。
糖类,蛋白质代谢难点:1。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一。
基本知识:1。
三大有机物代谢2.三大有机物代谢的关系(1).糖类代谢:ⅰ。
血糖的正常范围是,ⅱ。
血糖的来源主要有3种途径:①主要来自,,;②分解产生;③转化而来。
ⅲ。
血糖的去路也主要有3种途径:①供能;②合成;③转变为等物质。
另外,若一次性摄入的糖过多,致使血糖浓度高于时,还会有相当一部分血糖以形式随尿排出体外。
ⅳ。
糖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①低血糖:人在长期饥饿或功能减退时,就会出现症状,此时应及时吃一些含较多的食物,若不及时治疗,继而会出现惊厥、昏迷等症状。
这是因为。
②高血糖:血糖持续高,会引发病,患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分泌不足。
(2).脂类代谢:ⅰ。
食物中脂肪经消化,以形式被吸收到中。
ⅱ。
脂类代谢引发的疾病(脂肪肝):脂肪摄人过多时,会把多余的脂肪合成为并转运出去。
是合成脂蛋白的重要原料。
如果功能不好,或是等合成减少时,的合成受阻,就不能顺利地运出,造成在肝脏中堆积形成。
长期发展下去,最终造成。
因此,平时多吃一些富含的食物,可以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3).蛋白质代谢:ⅰ。
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叫做。
不能在人和动物体的细胞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称为,一共有种。
ⅱ。
氨基酸的三个来源:①主要来自(从中吸收而来);②通过新形成的氨基酸;③分解产生。
ⅲ。
氨基酸在体内的3个去路:①主要用来合成各种,和某些激素等。
②通过形成其它的氨基酸;③通过作用分解为部分和部分。
其中前者可以在(器官)中转变为主要经系统排出体外;后者可以氧化分解成,同时释放,也可以合成为。
ⅳ。
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贮存,也不能完全由其它物质转化而来,因此,每天都必须摄入足够量的。
氨基酸种类较齐全的是性蛋白质。
质对市爱慕阳光实验学校专题四有机反类型知识点:一、有机反根本类型有机反的几种根本类型是:取代反、加成反、消去反、聚合反,此外还有氧化反、复原反、裂化反。
其中酯化反、酯的水解反、硝化反、磺化反都是取代反的一些类型。
七大反类型的比照二、注意的问题:1.同一反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看可有不同的名称,如:(1)卤代、硝化、磺化、酯化均属于取代反;(2)卤代烃、酯、多肽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属于取代反,二糖、多糖的水解反一般认为不属于取代反(3)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叫皂化反,也是取代反;(4)醇与醇,羧酸与羧酸,氨基酸与氨基酸分子间的脱水反属于取代反。
有关反类型的关系可图示为:2.把握官能团的反特征掌握碳碳不饱和键、-OH、-CHO、-COOH、-COOR、的特征反,弄清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如-COOH、-COO-中的C=O不与H2加成。
3.掌握一些反物间量的关系①烃基或苯环上的H被Br取代时,不要误认为1个Br2取代2个H原子。
②要注意1mol酚酯RCOOC6H5发生水解反最多可消耗2molNaOH:RCOOC6H5+2NaOH RCOONa+C6H5ONa+H2O。
4.理清一些反对结构的特殊要求。
醇消去反要求邻碳有H、氧化反要求本碳有H。
5.弄清反实质,识记断键点反类型断键点反条件卤代烃水解反断C-X NaOH水溶液,加热醇分子间脱水反一醇断C-O键,另一醇断O-H键浓H2SO4,加热酯化反羧酸断C-O键,醇断O-H键浓H2SO4,加热酯水解反断酯基中的C-O键催化剂,加热/NaOH,加热肽的水解反断肽键中的C-N键催化剂烃的卤代反断C-H键光照或催化剂6、聚合反:由小分子生成高分子的反。
(1)加聚反:由不饱和的单体加成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
要求掌握乙烯式的加聚:。
(2)缩聚反:指单体之间相互作用作用生成高分子,同时生成小分子(一般是水分子)的聚合反。
常见的是:羟基与羟基(成醚结构)、羟基与羧基(形成高分子酯)、羧基与氨基(形成蛋白质)之间的缩聚。
七+五综合练习(五)7.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北京天安门的烟花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B .加热能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C .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D .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
8、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肯定属于纯净物B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都属于同种元素C .一种元素可有多种离子,但只有一种电中性的原子D .有新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9.常温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NaB 溶液的pH =8,c (Na +)–c (B –)=9.9×10–7mol/L B .Na 2CO 3溶液中,2c (Na +)=c (CO 32–)+c (HCO 3–)+c (H 2CO 3)C .pH 相等的①NH 4Cl 、②(NH 4)2SO 4、③NH 4HSO 4三种溶液中,c (NH 4+)大小顺序为:①>②>③D .10 mL pH =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pH =2的HA 至pH 刚好等于7,所得溶液体积V (总)≥20mL10.常温下,K sp (CaSO4)=9⨯10-6,常温下CaSO 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见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任何溶液中,c (Ca 2+)、c (SO 42-)均相等B .b 点将有沉淀生成,平衡后溶液中c (SO 42-)一定等于3⨯10-3 mol·L —1C .a 点对应的K sp 等于c 点对应的K spD .d 点溶液通过蒸发可以变到c 点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21mol Cl 与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B .分子式为C 5H 12O 的有机物有5种同分异构体能够被氧化最终生成C 5H 10O 2 C .由于H 2O 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H 2O 比H 2S 稳定D .苯环上的H 原子被Cl 原子取代,二氯取代产物和三氯取代产物的数目相同。
用于备课的资料
各类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图:
1. 常见官能团与性质
官能团结构性质
碳碳双键易加成、易氧化、易聚合
碳碳三键易加成、易氧化、易聚合
卤素(X=Cl、Br等)
易取代(如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乙醇)、易消去(如
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醇羟基易取代、易消去(如乙醇在浓硫酸、170℃条件下生成乙烯)、易催化氧化(如乙醇在酸性K2Cr2O7溶液中被氧化为乙醛甚至乙酸)
酚羟基极弱酸性(酚羟基中的氢与NaOH溶液反应,但酸性极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易氧化(如无色的苯酚晶体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粉红色)、显色反应(如苯酚遇FeCl3溶液呈紫色)、苯酚遇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
醛基易氧化(如乙醛与银氨溶液共热生成银镜)
羰基
易还原(如在Cu/Ag催化加热条件下还原为) 羧基
酸性(如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乙酸与NaOH溶液反应)、易取
代(如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酯基
易水解(如乙酸乙酯在稀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酸性水解,
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碱性水解)
烷氧基如环氧乙烷在酸催化下与水一起加热生成乙二醇
硝基还原(如酸性条件下,硝基苯在铁粉催化下还原为苯胺)
2. 有机反应类型与重要的有机反应
反应类型重要的有机反应
取代反应烷烃的卤代:CH4+Cl2CH3Cl+HCl
烯烃的卤代:
卤代烃的水解:CH3CH2Br+NaOH CH3CH2OH+NaBr
皂化反应:+3NaOH3C17H35COONa+
酯化反应:+C2H5OH+H2O 糖类的水解:
122211
C H O
蔗糖+H2O
6126
C H O
果糖+
6126
C H O
葡萄糖
二肽的水解:+H2O
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卤代:+Cl2+HCl
苯环上的硝化:++H2O
苯环上的磺化:++H2O
(续表) 反应类型重要的有机反应
加成反应
烯烃的加成:+HCl
炔烃的加成:+H2O
苯环的加氢:+3H2
消去反应
醇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C2H5OH+H2O
卤代烃脱HX生成烯烃:CH3CH2Br+NaOH+NaBr+H2O
加聚反应单烯烃的加聚:
n
共轭二烯烃的加聚:
(此外,需要记住丁苯橡胶、氯丁橡胶的单体)
缩聚反应
二元醇与二元酸之间的缩聚:
n+nHOCH2CH2OH+2nH2O 羟基酸之间的缩聚:+nH2O
缩聚
反应
氨基酸之间的缩聚:
苯酚与HCHO的缩聚:n+nHCHO+nH2O
氧化催化氧化:2CH
3CH2OH+O22CH3CHO+2H2O
反应醛基与银氨溶液的反应:
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注意配平)
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CH3CHO+2Cu(OH)2+NaOH CH3COONa+Cu2O↓+3H2O
醛基加氢:CH3CHO+H2CH3CH2OH
还原
反应
硝基还原为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