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往那边转呢?(大班科学)- (3)
- 格式:ppt
- 大小:4.47 MB
- 文档页数:23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转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转起来”。
通过让幼儿探索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了解旋转的基本原理,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旋转的基本概念,知道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旋转的原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旋转的基本原理,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旋转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旋转玩具、图片、实物、视频等。
学具:纸张、剪刀、胶棒、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旋转玩具、图片、实物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旋转概念(5分钟)结合实践情景,讲解旋转的定义,让幼儿了解旋转的基本概念。
3. 探索旋转原理(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旋转玩具为什么会转动,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2)动手操作:发放纸张、剪刀、胶棒、画笔等学具,引导幼儿制作旋转玩具,探索旋转的原理。
3)交流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旋转原理的发现。
4.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讲解例题,巩固幼儿对旋转原理的理解。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完成随堂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旋转的定义2. 旋转的原理3. 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个旋转的物体,描述它的旋转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示例:转动的电风扇。
电风扇通过电机驱动叶片旋转,产生风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幼儿充分参与到旋转现象的探索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旋转现象,如风车、旋转木马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旋转的魅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旋转》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旋转》教案通用1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各个部位的活动,体验自己在旋转时的感受,初步了解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2、通过自由玩会转的玩具,与同伴相互交流的活动,初步了解物体的一些旋转方式。
3、通过转动理发店标记牌、小鸟纸环、转转卡等玩具的活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旋转中物体图案的视觉变化,激发制作转转卡的兴趣。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转转卡、理发店标记牌、小鸟纸环、各种会转的玩具、牙签、水彩笔教学过程:1、听音乐做运动,转动身体各部位2、幼儿讲述自己身体那些部位转动了刚才我们做运动时发现身体有很多地方可以转动,我想请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发现3、幼儿玩会转的玩具,相互交流,讲述这个玩具哪里会转动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玩具,请小朋友去玩一玩,找一找,看看这些玩具会不会转,它是怎样玩的,你去选一样,玩好后来告诉小朋友(幼儿自由玩玩具后交流)4、出示理发店标记牌、小鸟纸环你们在哪里看见过的?老师把它转起来,你们看一看花纹有什么变化?你们觉得怎么样?反过来转你们又觉得怎么样?5、出示转转卡,激发幼儿制作风转的兴趣这张转转卡上有什么图案?这些图案转起来和不转时有什么不一样?请小朋友一起来做转转卡,老师介绍做法6、相互交流,欣赏做的转转卡。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探索——再猜测——再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物体旋转现象的一个初步的了解,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知道了:任何物体只要有外力的作用,都可以旋转起来的科学道理。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周围的科学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探索活动产生了积极的态度,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在讲述自己的动手操作过程,就是对刚才活动中自己的探索、操作而产生的零散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和正确概念,孩子对这样的认知的掌握比教师的讲解和灌输的效果要强很多,是孩子把刚才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固有的认知的一个过程;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个人经验转化成大家共有的集体经验,使得活动重点多次突出,难点再次被突破。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转起来》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世界》第三节《转起来》。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旋转的基本概念,探究简单机械的旋转原理,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旋转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旋转的基本概念,知道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旋转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旋转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旋转玩具、风车、陀螺、地球仪等。
学具: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旋转玩具、风车等物品,引起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旋转现象。
2. 新课导入(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旋转?旋转有哪些特点?(2)教师讲解旋转的基本概念,让幼儿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展示地球仪,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旋转原理。
(2)以陀螺为例,讲解旋转的稳定性与速度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动手制作纸风车,观察风车旋转的现象。
(2)分组进行旋转比赛,比较不同物体的旋转速度。
(2)让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六、板书设计1. 《转起来》2. 内容:旋转概念旋转原理旋转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用图画或文字描述。
2. 答案示例:风车旋转、车轮旋转、电风扇旋转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幼儿掌握了旋转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但部分幼儿在解释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时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旋转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旋转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旋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为第三节《旋转的世界》。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旋转的基本概念,探索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基本特征,学会辨别旋转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探索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合作、交流、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旋转玩具、图片、视频、实物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旋转玩具、图片、视频等,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旋转现象,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旋转的概念,通过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幼儿理解旋转的基本特征。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每组选出一个例子进行分享。
4. 动手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旋转画创作,每组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材料制作一幅旋转画。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旋转画,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旋转的概念2. 旋转的基本特征3. 生活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画一幅旋转画。
2. 答案:幼儿根据观察,创作一幅旋转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旋转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旋转现象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主题活动,让幼儿收集旋转现象的例子,进行展示和分享,提高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小朋友园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大班科学教案】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好玩的转动》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小朋友探究使物体旋转的方法,提高小朋友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动手操作的力量,激发小朋友对旋转现象的爱好及探究欲望,体验发觉的乐趣,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快来看看小朋友园大班上学期科学《好玩的转动》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激发小朋友对旋转现象的爱好及探究欲望,体验发觉的乐趣。
2.探究使物体旋转的方法,提高小朋友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动手操作的力量。
3.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4.主动参加试验探究。
5.让小朋友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预备1.阅历预备:《好玩的转动》调查记录表。
2.每组一份操作材料:风车、呼啦圈、光盘、陀螺、筷子、绳子、圆纸片、塑料管、木质圆形象棋、手绢、帽子、杯子、薯片罐、硬币、裙子、雪花片、乒乓球、铅笔。
活动重点激发小朋友对旋转现象的爱好及探究欲望,体验发觉的乐趣。
活动难点探究使物体旋转的方法。
活动过程一、嬉戏迷迷转,引出主题,激发小朋友活动爱好师:孩子们,我们一起玩一个迷迷转的嬉戏吧。
嬉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大家张开双手,边念儿歌边自转,迷迷转,迷迷转,转到天空我不动!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
然后我念数字1~10。
假如我念到10,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成功。
师幼一起嬉戏(小朋友受学问阅历所限,有时会将转动与滚动相混淆。
我们知道转动是围围着一个轴运动,滚动则是物体整体不断翻转着移动。
这个嬉戏是让小朋友通过自身行动来体验、感受、理解转动。
)小结:原来我们的身体也是可以转动的啊。
二、出示调查记录表,说说自己发觉的生活中能转动的物品及作用师:昨天我请孩子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能够转动的东西,谁来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能转动的东西?它是怎么转的?(小朋友依据记录表大胆回答,并请个别小朋友仿照)师:你知道这些能转动的东西它有什么用处吗?小结:风扇转动能让人凉快,洗衣机转动能洗洁净衣服,车轮转动能让车跑起来。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转起来》精品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转动》,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简单机械的旋转原理,探索转动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让幼儿感知旋转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旋转的基本概念,知道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旋转的规律和特点,探索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旋转玩具、地球仪、风车、陀螺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旋转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你们发现这些玩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它们是如何转动的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地球仪、风车、陀螺等物品,讲解旋转的概念,让幼儿了解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操作,尝试制作简单的旋转玩具,如纸风车、纸陀螺等。
5.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旋转接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旋转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转起来》2. 内容:旋转的概念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制作旋转玩具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旋转玩具,并写一篇关于旋转现象的观察日记。
2. 答案:旋转玩具:纸风车、纸陀螺等。
观察日记:记录旋转玩具的制作过程、旋转特点及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洗衣机、电风扇等,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同时,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尝试制作更多有趣的旋转玩具。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转起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物体的运动”,详细内容为“旋转的乐趣”。
通过学习,让幼儿探索旋转的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并理解旋转的概念,了解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观察、描述旋转物体的运动状态,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旋转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旋转物体的运动状态,动手实践旋转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旋转玩具、风车、陀螺等。
学具: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具(旋转玩具、风车、陀螺等),讨论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旋转运动。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旋转物体(风车、车轮等),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旋转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旋转实践,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乐趣。
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旋转物体的运动状态,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 小结与拓展(10分钟)讨论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5. 创作环节(10分钟)指导幼儿用手工材料制作旋转玩具,巩固旋转原理。
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旋转的乐趣2. 旋转原理3. 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遇到的旋转现象,用自己的话描述。
答案示例:车轮旋转,带动汽车前进。
2. 画一幅描绘旋转现象的画,如:风车、旋转木马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描述、动手操作等方面积极、主动。
2.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幼儿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旋转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3.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旋转探索,共同观察、讨论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转起来》精品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物理现象》中第三节《转起来》。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探索转动现象,解转动基本原理;观察生活中转动现象,培养幼儿观察力;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解转动基本原理,能够说出几种常见转动现象。
2. 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物体转动现象,培养幼儿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制作简单旋转玩具,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转动基本原理,能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转动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转动现象,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旋转玩具、风车、陀螺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棒、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旋转玩具、风车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转动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转动基本原理,结合生活实例,让幼儿解转动现象。
3. 动手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制作旋转玩具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转动现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教室内转动物体,如电风扇、转笔刀等。
各小组展示制作旋转玩具,并分享制作过程中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大转起来2. 副探索转动现象3. 板书内容:转动现象:旋转玩具、风车、陀螺等转动原理:力使物体绕轴转动生活实例:电风扇、转笔刀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转动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洗衣机脱水时,衣服在筒内快速旋转。
转动式门把手,通过手力量使其转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转动现象,但部分幼儿对转动原理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更多转动现象,并尝试解释其原因。
组织一次“转动现象”主题分享会,让幼儿相互交流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针对性与实践性2. 教学难点突破方法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与实践性在准备教学内容时,我注重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转动现象,如旋转玩具、风车等,使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