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B重点题型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2014年四川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B级)考点测试题(4)(教师版)试卷题量:42题试卷总分:10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daab4S0一、单项选择题1、计划策略属于()A、精加工策略B、支持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元认知策略【答案】D【解析】2、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这是()A、示范法B、系统脱敏法C、惩罚法D、行为塑造法【答案】D【解析】3、记忆的首要环节是()A、保持B、再认C、回忆D、识记【答案】D【解析】识记是记忆的首要环节。
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4、画线属于()学习策略。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答案】C【解析】5、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A、皮亚杰B、艾利克森C、科尔伯格D、罗杰斯【答案】C【解析】6、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能力B、努力C、任务D、运气【答案】A【解析】7、下面选项中属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里的动作技能目标的是()A、分析B、综合C、知觉D、形成价值观念【答案】C【解析】8、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B、教师C、教学心理D、学习过程【答案】D【解析】学习过程,它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9、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A、原型启发B、定势C、迁移作用D、功能固着【答案】B【解析】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则妨碍问题的解决。
提述的这种现象说明思维的定势。
因此,本题应该选择B选项。
10、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A、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B、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C、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D、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答案】C【解析】11、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四川省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B级教育学论述题考频汇总第一篇:四川省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B级教育学论述题考频汇总32.★试论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
(1)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2)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3)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4)指导学生学会学习33.★试论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
含义: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地发展过程,即由一个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地过程。
包括:(1).专业理想地建立。
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地基础上所形成地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
(2).专业知识地拓展。
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
(3).专业能力地发展。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和本领。
(4).专业自我地形成。
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地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
32.★★★分别阐述当代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人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1)、社会价值取向的确立应注意的问题1.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最早源于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发展及其保护的认识。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长篇调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选择确立教育目的必须要依据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要求,要把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价值取向,避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单向度、片面化。
2.适应与超越问题。
适应,即指教育对现实社会当前要求(或需要)满足的配合性或支持性。
教育既要适应现实社会当前要求和需要,因为这是社会继承所必须。
超越,即指教育对现实社会当前的超出性,是教育基于现实社会当前的发展趋势或可能,在体现现实社会未来发展要求,满足现实社会未来需要方面所具有的努力状态。
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历年真题2006年-2014年四川省2006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B(课程代码6603)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A.夸美纽斯 B.康德 C.赫尔巴特 D.洛克2.《林哈德与葛笃德》的作者是()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克伯屈 D.鲍尔斯3.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制度化的教育”和()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D。
非制度化的教育4.在1982年通过的我国宪法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A.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B.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C. 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D.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5.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癸卯学制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名话所反映的教师所扮演的角色()A.监护人的角色 B.管理者的角色 C.榜样角色 D.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7.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教育关系 B.社会关系 C.心理关系 D.法律关系8.核心课程的研制者主张()A.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 B.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为主心 C. 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 D.以学科为中心9.“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提出者是()A.赞可夫 B.维果茨基 C.巴班斯基 D.苏霍姆赫斯基10.“测量”是学业评价的一种特殊手段,它()A.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B.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C.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D.特别适合对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评价11.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采用“教学论”一词的是()A.麦克默里B。
符号说明:——代表填空或者选择题※表示简答或者论述题代表名词解释题★表示历届考试出现的次数2014.01.18最新整理教育学B复习提纲 (2)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2)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3)第三章教育目的 (4)第四章教育制度 (5)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5)第六章课程 (6)第七章课堂教学 (7)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9)第九章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 (10)第十章学生评价 (10)第十一章教师的教育研究 (11)第十二章教育改革与发展 (12)教育心理学B类全部考点总结 (12)第一章绪论 (12)第二章教育与心理的发展 (13)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 (15)第四章: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15)第五章:认知学习理论 (18)第六章:其他派别的学习理论 (20)第七章: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20)第八章学习策略及其培养 (23)第九章动作技能的获得 (24)第十章学习的迁移 (25)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27)第十二章品德的形成 (28)第十三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0)第十四章学习动机与学习 (31)第十五章人格因素与学习 (32)第十六章学校群体因素与学习 (33)第十七章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学习 (33)第十八章学生个别差异与教育 (34)第十九章教师心理 (35)教育学B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非制度化的教育和制度化的教育:非制度化的教育: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出来,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式二、问答题:1、教育的要素:(1)教育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人(2)学习者:(3)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
从内容上说: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B级真题2014年4月(总分:100.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第Ι部分选择题(30分) (总题数:20,分数:20.00)1.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分数:1.00)A.观察法√B.教育心理实验C.调查法D.经验总结法解析:[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1)教育心理实验;(2)观察法;(3)调查法。
其中,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2.指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的人是()(分数:1.00)A.孑子B.夸美纽斯√C.冯特D.詹姆斯解析:3.提出著名的“成熟论”的人是()(分数:1.00)A.高尔顿B.格塞尔√C.桑代克D.霍尔解析:[解析]格塞尔通过自己的研究以及对儿童发展的观察.提出著名的“成熟论”,主张心理的发展是生物成熟的结果,成熟是影响发展的第一要素。
4.提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分数:1.00)A.埃里克森√B.维果茨基C.格塞尔D.皮亚杰解析:[解析]埃里克森通过临床观察以及对大量病例的分析,在批判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人格发展的作用,认为发展是一个生物的人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中的适应,提出了自己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5.从来就是教育心理学基本的、核心的理论是()(分数:1.00)A.动机理论B.教学理论C.学习理论√D.人格发展理论解析:[解析]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是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即探讨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在心理上是如何实现的,其实质和规律是什么等。
对这个重大问题的解答,制约着对教育心理学其他各方面问题的解答,因此,学习理论从来就是教育心理学基本的、核心的理论。
6.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分数:1.00)A.强化理论B.观察学习√C.符号学习D.榜样学习解析:7.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分数:1.00)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掌握学习D.观察学习解析:8.属于加涅学习类型中最复杂的是()(分数:1.00)A.信号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问题解决学习√解析:[解析]加涅认为,学习的复杂程度是不一样的,既有简单的联结学习,也有复杂的、高级的认知学习.学习按简单到复杂分为以下八种类型:(1)信号学习;(2)刺激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语言的联合;(5)辨别(或多重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
共30分)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A.组织教学的能力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C.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学生的能力D.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2.学生的说谎、偷窃和欺骗等属于()A.情绪冲动B.性格障碍C.情绪适应困难D.行为障碍3.问题解决的系列搜索策略也称()A.启发式B.搜索式C.算法式D.排列式4.奥苏贝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A.结构性、可操作性和可辨别性B.稳定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5.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教育与遗传B.遗传与环境C.社会与遗传D.教育与环境6.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那么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7.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8.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A.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B.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C.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D.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等9.技能的种类有()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D.认知技能和操作技能10.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不同之处在于()A.教育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而儿童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B.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而儿童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C.教育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D.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11.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是属于()A.能力的量的差异B.能力的质的差异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12.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学习13.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是()A.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B.知识理解的策略和知识记忆的策略C.通用策略和专用策略D.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14.观察法的不足是()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C.作出精确的判断相当不易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15.根据动机影响范围的大小可以把动机分为()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C.意识到的动机和没有意识到的动机D.广泛性动机和狭隘性动机16.在问题教学的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激起以下一系列的心理活动()A.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B.对有关的知识保持相当的注意、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C.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D.回忆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认知策略、提出必要的假设17.对于体育洁动和社会公益劳动而言,随着年级的增高()A.社会阻抑作用和社会助长作用并没有明显的变化B.社会阻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不明显C.社会助长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D.社会阻抑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18.实验法的一般程序是()A.设计方案,没计等组,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B.设计方案,设计等组,进行初测,进行复测,对比分析C.进行初试,选择与设计等组,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D.进行初试,设计方案,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19.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A.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发展B.从主观责任到客观责任发展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20.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一般应包括()A.提出问题、判明问题性质、选择算法、找寻条件B.提问、识别、探索、解决C.判明问题性质、选择算法、找寻条件D.提出问题、选择算法、找寻条件21.道德观念即()A.道德准则B.道德观点C.道德判断D.道德认知22.信息加工论认为,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变问题状态的算子构成了()A.算子系列B.问题空间C.问题解决D.问题情境23.关于迁移的经验泛化说是由心理学家提出。
2014年四川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B级)考点测试题(3)(教师版)试卷题量:42题试卷总分:100分试卷限时:150分钟测评/引用码:9DA9EL7一、单项选择题1、就智力而言,女性不占优势的方面是( )A、数学推理B、直觉速度C、图形识别D、艺术欣赏【答案】A【解析】2、1877年,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B、维果斯基C、卡普捷烈夫D、赫尔巴特【答案】C【解析】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B、学习理论C、学习的过程D、教育政策和法规【答案】D【解析】4、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 )A、桑代克与华生B、巴甫洛夫与华生C、斯金纳与华生D、华生与班杜拉【答案】B【解析】5、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不包括( )。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思维策略D、组织策略【答案】C【解析】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可以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因此,本题应该选择C选项。
6、奥苏贝尔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 )A、发现学习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间接学习D、机械学习【答案】B【解析】7、个人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看法就是( )A、自我概念B、自尊C、自卑D、意识【答案】A【解析】略8、先学习了牛、羊等动物的相关知识,就将对我们以后学习“哺乳动物”的概念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样的学习迁移现象我们将它叫做( )A、横向迁移B、纵向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答案】B【解析】9、教师的角色认同处于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第几阶段?( )A、一B、二C、三D、四【答案】B【解析】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角色认知;第二阶段为角色认同;第三阶段为角色信念的形成。
10、柯尔伯格研究道德采用的是( )A、对偶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投射法D、问卷法【答案】B【解析】11、个人化教学系统的提出者是( )A、华生B、维果斯基C、凯利D、凯勒【答案】D【解析】12、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贾德B、苛勒C、里德D、罗斯【答案】C【解析】13、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一个10岁的儿童属于认知的(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解析】根据儿童在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皮亚杰提出儿童的认知发展要经过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四个由低到高、顺序不变的发展阶段。
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教育心理学(B级)试卷(六)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因材施教,发展每个学生特长属于教师的哪一角色要求?()A.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B.行为规范的示范者C.心理辅导员D.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想象直观3.不属于学习策略定义的观点是()A.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B.学习策略是一切学习活动的指导C.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D.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4.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一个10岁的儿童属于认知的()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狭义的知识是()A.概念、公式、定理等B.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技能、技巧、能力等C.能贮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D.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6.桑代克进行的著名迷箱实验所用的实验对象是()A.白鼠B.狗C.猴子D.猫7.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阻碍作用,被称为()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8.根据对竞争利弊的分析,我们认为,有利于集体主义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所应该推崇的是()A.群体内竞争B.群体间竞争C.个人间竞争D.个人与群体竞争9.学习者利用原有知识获得了新知识和解决了新问题的迁移属于()A.逆向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正迁移10.创造力的核心和基础是()A.智力B.知识C.技能D.创造性思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B10.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1.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心理活动的表现,收集研究资料。
这是教育心理研究中的( A )A.观察法B.问卷法C.访谈法D.经验法2.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人是(D )A.皮亚杰B.桑代克C.埃里克森D.维果茨基3.自发的、以适应自然为特征、主要掌握个体经验的学习是(C )A.广义的学习B.狭义的学习C.动物的学习D. 社会的学习4.在心理学界,投入最多、花费精力最大,涉及面最广的研究领域是(B )A.发展理论B.学习理论C.人力资源理论D.人格理论5.桑代克在早期的研究中提出了三条“主要学习律”。
在以下的各选项中。
并不属于这三条“主要学习律”的是(D )A.效果律B.准备律C.联系律D.强化律6.奥苏贝儿整个学习理论体系的核心原理是(C )A.发现学习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B.必须重视元认知能力的培养C.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D.教学要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7.片面强调学生天赋潜能的作用,过分强调学生中心地位的学习理论是(D )A.联结派学习理论B.格式塔学习理论C.认知派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8.我们将那些“能够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叫做(A )A.狭义的知识B.广义的知识C.语言学知识D. 人类的知识9.所谓“前科学概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 )A.初级概念B. 具体概念C. 一般概念D.日常概念10.在形成动作技能的练习过程中,如果练习成绩的进步是先慢后快,那么,此时所形成的练习曲线将是(B )A.凸线式B.凹线式C.直线式D.波纹线式11.在熟练地学会骑自行车以后,再学骑三轮车就会觉得比较别扭。
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B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 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12.在智力测量的问题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所做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C )A.设计了世界上的第一个智力量表B.首先提出了智力年龄的概念C.采用了智力商数IQ的概念D.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13.一个人形成和改变自己态度,最常见的形式是(D )A.为避免惩罚而服从社会的压力B.自觉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和态度C.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D.不自觉地模仿崇拜对象的态度和言行14.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始终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2014年四川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B级)考点测试题(1)(教师版)试卷题量:42题试卷总分:100分试卷限时:150分钟测评/引用码:IyGmtmL一、单项选择题1、格式塔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是建立在其对( )学习现象的观察的基础上的。
A、猿猴B、白鼠C、鸽子D、兔子【答案】A【解析】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抽象思维D、创造性想象【答案】B【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3、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心理活动的表现,收集研究资料。
这种方法是( )A、观察法B、问卷法C、访谈法D、经验法【答案】A【解析】4、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 )A、桑代克与华生B、巴甫洛夫与华生C、斯金纳与巴甫洛夫D、华生与班杜拉【答案】B【解析】经典性条件反射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最早提出,后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将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用来说明有机体的学习,形成了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
因此,可以认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巴甫洛夫与华生。
5、提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桑代克C、埃里克森D、维果斯基【答案】C【解析】6、布鲁纳认为学习的结果是( )A、增加知识B、形成能力C、形成认知结构D、提高生活质量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答案】C【解析】略7、布鲁纳认为人类成功的理解知识的手段不包括( )A、知识再现表象B、动作再现表象C、图像再现表象D、符号再现表象【答案】A【解析】8、元认知策略不包括( )。
A、目标监控B、领会监控C、策略监控D、注意监控【答案】A【解析】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该多层次、多侧面,不能孤立、片面、割裂地看问题。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联系实际的原则D、教育性原则【答案】B【解析】10、教学过程中用以运载信息、传递经验的物质手段和工具是( )A、教学媒体B、教学手段C、教学技术D、教学条件【答案】A【解析】11、对学习内容的直观不包括(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动作直观【答案】D【解析】12、加涅的学习理论中最核心的内容是( )A、学习实质的学说B、学习过程的学说C、学习条件的学说D、学习结果的学说【答案】C【解析】13、根据对竞争利弊的分析,我们认为,有利于集体主义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所应该推崇的是( )A、群体内竞争B、群体间竞争C、个人间竞争D、个人与群体竞争【答案】B【解析】群体间竞争可以使课堂气氛显得活跃、能激发个人的成就动机、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较好的发现自己尚未表现出来的潜力和自已的局限性。
2014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题型注:末尾的阿拉伯数字表示该题答案所在书本的页码
一、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31
2、效果率65
3、发现学习109
4、学习迁移262
5、成就动机
6、操作性条件反射76
7、概念同化78
8、元认知监控222
9、高原现象258
10、观察学习88
11、程序性知识202
12、问题解决184
13、学习策略215
14、迁移的概括说270
15、学生的学习36
16、准备率65
17、先行组织者125
18、计算机辅助教学471
19、准备性原则
20、练习率65
21、有意义学习117
22、品德328
23、多媒体教学(狭义)481
24、道德认知347
25、前科学概念174
26、创造力307
27、资质优异儿童494
28、元认知222
29、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530
30、交叉迁移254
31、自我效能期望418
32、功能固着191
33、变式289
34、实物直观169
35、形式训练说268
36、考试焦虑455
37、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73
38、遗传决定论25
39、心理治疗389
40、心理咨询与辅导389
41、社会性别角色467
42、特殊儿童497
43、正迁移263
44、程序教学84
45、效能期待93
46、表征学习121
47、言语信息151
二、简答题
1、简述程序教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84
2、简述发现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115
3、简述自由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具体做法161
4、简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320
5、简述培养外部学习动机的方法与技术427
6、简述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主要观点65
7、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进行有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前提条件120
8、简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92
9、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236
10、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286
1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向19
12、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概念在教学上要注意哪些方面179
13、简述专家型教师的能力特点534
14、简述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条件极其功能93
15、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于促进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的观点160
16、简述感性知识进行直观教学的主要方法171
17、简述国外元认知培养的主要方式224
18、简述智力培养的基本原则301
19、为了形成更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467
20、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2
21、简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519
22、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8
23、简述发现学习的概念及其优点109
24、简述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185
25、简述高创造力个体的人格特征310
26、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336
27、简述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198
2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415
29、简述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要条件522
30、简述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424
31、简述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113
32、简述使用程序教材的机器教学的基本原理和优点85
33、简述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3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怎样对其进行理解
35、简述国际教育心理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呈现出的特点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原理学习的影响因素以及有效进行原理教学的注意事项182
2、结合实际谈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320
3、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20
4、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教学策略367
5、试述布鲁纳关于发现法教学模式的主要观点114
6、试述品德与道德的关系328
7、试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方法289
8、试述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132
9、试述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200
10、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中小学生教学过程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25
11、试述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208
12、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92
13、试评价桑代克的学习理论68
14、为了形成更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467
15、试述辩证唯物主义在心理发展问题上的基本观点21.27
16、论述教师该如火如何处理好自己对学生的期待543
17、论述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中值得怀疑的地方124
18、论述遗传,环境,教育之间的关系27
19、论述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理论163
20、论述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24
21、论述智力与知识的关系298
22、试论述刘儒徳提出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479
23、试论述促进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254。